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音乐论文>从《死了都要爱》到《梁山伯与祝英台》

从《死了都要爱》到《梁山伯与祝英台》

时间:2022-08-18 22:43:55 音乐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从《死了都要爱》到《梁山伯与祝英台》

  从《死了都要爱》到《梁山伯与祝英台》
  
  唐灏珂
  
  当今的中学生喜欢流行音乐、爱唱通俗歌曲,对演唱会追星活动趋之若鹜。他们喜爱“超女快男”,模仿流行的演唱范儿,喜爱社会音乐活动,却不喜欢上音乐课,不喜欢欣赏经典音乐名作。音乐文化的快餐消费正阻碍着中学生对音乐艺术的审美发展。中学音乐教师要找到教学突破点,将经典高雅的音乐作品带给学生。笔者通过个人课例分析,浅谈音乐课内教学的创新。
  
  在一次欣赏教学课堂上,我没有直接切入主题,而是先让同学们欣赏时下最流行的一首歌曲《死了都要爱》。
  
  通俗易懂的歌词、歇斯底里的演唱方式让同学们立刻接受并喜欢上它,大部分同学还情不自禁地小声随唱。我要求同学们分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1.这首歌演唱了什么内容?有什么特点?
  
  2.找出令自己最感动的几句歌词。
  
  3.请你谈谈对“爱”、对“生死”的理解与感受。
  
  4.这首歌表达的是“准”与“谁”的“爱”?“谁”与“谁”的“生死”?
  
  经过小组讨论后,代表回答:
  
  1.歌曲演唱了爱情的力量,爱的深刻,为爱情视死如生的决心。
  
  2.最动人心弦的歌词:死了都要爱,不淋漓尽致不痛快/宇宙毁灭心还在,穷途末路都要爱。
  
  3.因为没有经历,所以大家对“爱”与“生死”的感受并不深刻。
  
  4.单从歌曲里似乎并未感受到究竟是“谁”与“谁”的“爱”,不明确是“谁”与“谁”的“生死”。
  
  接下来,我让同学们欣赏另一部音乐作品,让大家带着同样的四个问题来学习,看看能不能在这部作品里找到答案。
  
  我首先播放了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片段。然后,让一个同学讲述梁祝的故事。接着,我又播放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用图表分析《梁祝》的曲式结构,再分段播放《梁山伯与祝英台》,要求同学们在自己的想象中演绎故事的内容。在这一过程中,我提示细腻委婉的小提琴代表祝英台,温厚如诗的大提琴代表梁山伯,沉重的铜管乐器代表封建势力与家长专制,交响乐段讲述为追求自由爱情的青春力量与封建势力抗争的控诉、挣扎、凄绝等。各种画面的交织让全曲的欣赏变得千萦百绕、荡气回肠。
  
  欣赏完现代与古代、流行与经典两种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后,之前的四个问题已迎刃而解。同学们有了新的感受,各种想法与讨论顿时激烈起来。我让同学们自己对比,更喜欢哪一种音乐?他们纷纷表示《梁山伯与祝英台》更好听,内心受到的感动也更多。同样都是“死了都要爱”,但《梁山伯与祝英台》比《死了都要爱》音乐更美,故事更具体更感人。多数同学已被《梁山伯与祝英台》凄美的故事、优美的旋律和顽强的精神所感动。教学进行到这里,本节音乐课的教学目的——流行音乐与经典音乐的认知与对比——已水到渠成。
  
  课后,我给同学们布置了小练笔《我心中的流行音乐与经典音乐》。从这些文章中可以看到,大部分同学认为,经典音乐也能被同学们所接受和喜爱,以前对经典音乐枯燥乏味的感受正在逐步改变。还有同学认为,以前之所以喜欢流行音乐而不喜欢高雅音乐,是自认为流行音乐简单、易学,而自从了解经典的高雅音乐后,认为高雅音乐能给人带来精神上、思想上更深刻、更有意义的东西。这些课后小感言也同时在揭示着学生审美角度的转变,艺术思想的成长。
  
  (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从《死了都要爱》到《梁山伯与祝英台》】相关文章:

心死了的个性签名12-06

恨死了蝴蝶的猫高二作文08-19

凡事都要靠自己作文06-04

你我都要变坚强作文精选05-02

从“?”到“!”作文06-03

春天到作文03-03

经典到心碎的句子03-10

痛到心碎的句子08-23

痛到极致的句子08-22

从苦到甜作文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