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灵活把握教学常规,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灵活把握教学常规,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王国平
笔者常想:学生为什么上课爱偷看小说、杂志等课外读物?为什么不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而去上网?为什么课外交流的话题几乎是与“学习”无关的问题……经研究发现:其实,不是学生对学习语文不感兴趣,而是我们的教学令他们没兴趣!习惯于片面追求成绩的急功近利的呆板枯燥的教学造成了学生对语文课堂的反感和厌恶。
不少老师采用这种方式:通过组织生动有趣的游戏来激发兴趣,借用教材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创设情景以情求趣,通过归因训练等鼓励手段来激发兴趣……但成效不大。主要是以上手段虽然活跃了课堂,却不能让学生从真正意义上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教师只有明确教师为学生服务的观点,才可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也才可能千方百计使自己的教有利于学生的学。”[1]笔者通过结合学生心理需求特征,灵活变通教学常规来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办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下面,笔者从选课文、授课、改作、辅导等教学常规方面的创新,来谈谈如何结合学生心理需求特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实践性做法。
一、有的放矢地精选授课文章
我们大多数老师授课时的习惯做法是:按单元、按篇目顺序……按部就班地授课,根本不敢有自主选材授课的“非份之想”。长期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往往受兴趣所支配。笔者结合学生的情感特点,心理需求有的放矢地精选授课文章,使语文教学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做法是较受学生欢迎的理想的语文课堂教学法。
叶圣陶早就说过:“至于教材选多少篇,选那些篇……我看未必是关键问题……不读这几十篇几百篇,换读另外的几十篇几百篇,也未尝不可。”[2]也就是说,教材上所选文章只不过是进行语文单元教学、训练的凭借而已,不一定非讲不可或不可另选他文代替。老师有的放矢地精选授课文章是允许的。如:教授语文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时候,在讲完冰心的《忆读书》之后,笔者补充讲了鲁迅的《三味书屋》,让学生比较学习并从中得到启发教育,而鲁迅的《风筝》一文则作为课外读物,让学生课外学习。
何东昌也说过:“要努力编几套中国著名的教材,再配上课外读物和教参,这样会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并在相当程度上弥补教师的不足。”[3]这样符合学生阅读兴趣的授课方法,不但使学生学习热情高涨,而且开拓了他们的视野,锻炼了他们的思维。
二、授课方法灵活
课堂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各方面的能力,因此,教学应该是“教得使人感到快乐”、“教得彻底”的艺术。[4]
为了尽量达到以上目的,笔者的做法是:上课尽量做到真正意义的“因材施教”,课堂教学几乎没有什么固定的格式。即使同一篇课文在平行班级上课,教法有时也不尽相同。尤其是很少每篇课文都落入俗套的必学字词、分段、写段意、总结中心思想和写作特点等进行简单机械的重复。同时,笔者也较少利用多媒体等视听手段(特别是完全下载来的东西,朗诵内容除外),主要是笔者个人觉得视听手段使用过分的话往往会影响学生的读、写能力;正如看原著与看原著改编的影视剧,自己的解读与影视的演绎未必有共鸣;再者,视听手段用久了也易落入俗套,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
过去,每当接触到新生,笔者都有这样的感觉:老师一节课讲得眉飞色舞,学生也听得津津有味,就是不见学生动手做笔记、张口问问题。更不要说主动、自觉地学习了。为此,笔者接触新生的第一堂课都必须先简介笔者的授课方法,教给学生一些课前预习、做笔记的方法和课堂听课的要求、方法等。一般来说,开学初,笔者的讲课是以问题带动全文,使学生学会有目的地学习,也就是培养学生由过去被动死记讲稿的做法慢慢形成主动提出问题的自觉求知的学习习惯。当学生学会了主动向老师提出问题时候,也就是笔者完成了由“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的成功转变,之后笔者再具体进行其他教学尝试。
大家都知道文章的分析,只要采用一些手段,如比较法、中心问题法等,加之老师的个人修养,便可做到课堂气氛的活跃。所难的是,关于学生实践性、主动性的调动问题。如:枯燥的语法课要让学生不厌其烦着实不易。对于语法课,笔者觉得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样离不开问题的设置和人人参与。如设计游戏、开展社会调查等便可激发学生语法学习的兴趣。讲说明文时,让学生看“产品使用说明书”之类说明性强的文字及看户外广告等让学生直观了解和感知说明文的写作方法,懂得说明文的实用性和重要性。
“在课程的要求与安排上必须注意统一性与灵活性结合,在课程标准的规定上应有弹性。”[5]通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后,学生的学习热情,思维能力、表达能力、阅读和写作能力都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三、作业批改“约而达,微而藏”
老师最怕的是“社会评价”。为此,不少老师为了片面追求“分数”,采用讲课内容多、作业多(尤其是简单机械的重复作业)等手段来教学,压得学生害怕,喘不过气来;老师自己又疲于奔命,忙不过来。结果是作业无效果,批改无质量。
对于作业,笔者的做法是:“约而达,微而藏。”(讲解内容扼要而明确,精辟而得体,少譬喻而富于启迪。)[6]笔者认为:只有“对”、“错”符号的形式主义的全批全改,不如有选择地与学生面对面地精批细改或学生互改。
面改的做法是:首先,选定面改辅导对象(绝不能只选优秀生);然后,选定面改内容(视上课情况而定)。具体操作过程就如同课堂上课一样师生互动予以启发思维。面改后,老师必须要加于总结并把作业优、缺点的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在课堂上加以分析——让全体同学“共享”。
“君子之教,喻也。”(君子的教导,在于启发诱导。)[7]这样做的好处是:既节省了时间,又易于发现学生的共性问题,利于集体讲评;既辅导了个别同学,又减轻了师生课业负担,拉近了师生距离。
四、课后辅导是“引导”
习惯思维认为:所谓辅导就是办公室里的个别辅导或是全体同学课后的集中上课,加班加点的补课。其实,这种做法是“事倍功半”的。
学习是不能强迫的,正如婚姻“强扭的瓜不甜”。强迫的结果是学生不想学,没有兴趣学,最终会厌而不学。今天的学生不是旧时只读四书五经的书生,他们不仅要学数、理、化、文、史、外(语),还要学政、体、艺、生、地等。科目繁多且各科都在抓成绩,都在进行“恶补”式“辅导”。无休止的补课,学生不会望而生畏、厌而不学才怪!
有人讲,他读书时一天只睡三、四个小时,不曾厌读过。笔者说,那是对学习感兴趣、对知识如饥似渴的“我要学习”式的主动求知的结果!
笔者主张的课外辅导是引导,不但要介绍课外的诗、词、赋、曲、小说、散文等读物让学生看,有时还要让学生去看电影、电视,甚至上网,看广告、产品使用说明书之类的东西。如讲小说《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范进中举》时,让学生比较阅读原著《水浒传》、《范进中举》和电视剧《水浒传》、《范进中举》,上网查阅相关资料,写出观后感。正如吕叔湘所说:“教师培养学生,主要是教会他动脑筋,这是根本,这是教师给学生的最宝贵的礼物。”[8]
课外阅读,既开阔了眼界,丰富了知识,启迪了智慧,提高了读写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以上是笔者较成功的高效率的愉快教学的尝试,并取得了一定成效:(1)课堂不再枯燥,师生关系融洽。(2)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3)减轻了师生的课业负担,学生综合能力得到了提高。最重要的是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语文成绩也就上去了。
(本文系“十二五”规划课题“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和方法探究”的报告书)
参考文献:
[1]鲁洁。教育学[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1988.
[2]叶圣陶。敬祝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成立[J].语文学习,1980,(01)。
[3]何东昌。从中国实际出发制订好九年制义务教育教学大纲[J].课程?教材?教法,1983,(03)。
[4][捷]J.A.夸美纽斯。大教学论(前言)致意读者[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632.
[5]吴也显。我国的国情与课程改革[J].课程?教材?教法,1986,(05)。
[6][7]礼记?学记[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1.
[8]吕叔湘。关于中学语文教学的种种问题[J].语文学习,1980,(01)。
(王国平 广东省梅州市平远县石正中学 514641)
【灵活把握教学常规,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相关文章:
灵活运用学案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08-24
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途径08-17
读写结合,提高语文教学效率08-17
浅谈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方法08-03
提高语文识字教学效率的几点建议08-17
把握学生心理特征,提高体育课的教学效率08-07
如何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08-15
语文教学论文:如何提高读的效率08-12
实施互动策略,提高语文教学效率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