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浅谈如何快速读懂古诗词
浅谈如何快速读懂古诗词◎陈际深
古典诗词的鉴赏,是高考考查的重要内容。不少同学认为,尽管这一部分在整个试卷中占分较少,但也是历年来得分最低的一项。从近几年江苏省语文高考诗歌鉴赏得分统计来看,总共为10分的诗歌鉴赏,平均得分却一半不到,总结个中原因,主要是许多学生读不懂古代诗词,赏析古代诗词不知从何入手。如何引导学生快速掌握古代诗词的鉴赏方法呢?
一、溯源知人
了解背景,了解作者,是鉴赏古代诗词的重要前提。
知人论世,是中国古代文论的一种观念,最早是孟子提出来的,他曾说过:“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孟子·万章下》)孟子主张在欣赏的过程中要了解作者,与作者交书本上的朋友,从而进一步认识他们的作品。当代文豪鲁迅对“知人论世”也极其重视,他说:“世间有所谓‘就事论事’的办法,现在就诗论诗,或者也可以说是无碍的罢。不过我总以为倘要论文,最好是顾及全篇,并且顾及作者的全人,以及他们所处的社会状态,这才较为确凿。要不然,是很容易近乎说梦的。”[1]又说:“我们想研究某一时代的文学至少要知道作者的环境,经历和著作。”[2]可见要读懂一个人的诗必须了解这诗所产生的时代背景,特别是古代诗歌。
如唐朝诗人朱庆馀的《闺意献张水部》:“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眉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如果仅看诗歌题目和内容理解起来会困难,但是如果了解唐代科举背景,就容易了。唐朝时候应进士科举的士子有向名人行卷的风气,目的是希求其称扬或介绍给主持考试的礼部侍郎。朱庆馀此诗投赠的对象,是官水部郎中的张籍。张籍当时以擅长文学而又乐于提拔后进出名。《闺意献张水部》一诗,即是一首典型的行卷干谒诗。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也是同类作品。
了解背景,知人论世,一是要依赖于对作家的熟悉,这主要靠学生的平时积累;二是要依赖于诗词前的序言;三是要善于捕捉诗词语句中所透露的信息;四是要借助于诗词后的注释。注释也叫隐含信息,往往为学生所忽略。“溯源知人”在诗歌鉴赏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我们要给以足够的重视。
二、明意辨词
诗歌写作讲究锻字炼词,作者将其万千心绪凝于诗词等作品中,我们在理解鉴赏古代诗词时,就要抓住关键字、词加以赏析,可直接披文入情,品味作者当时迸现的情感,体会古人炼词炼字之妙。
如王维的《山居秋暝》,表面看并无难懂的字词,如果深究,“随意”一词就不好理解。以现代汉语词义理解“随意”,诗的尾联无法说通,作者思想感情也就无法体会。(语文教学论文 fanwen.weiyujianbao.cn)“随意”在诗中是“即使”的意思,明白了这个词的含义。尾联才能真正读懂:即使春天的花草凋零了,王孙们还是值得留在这山林之中的。暗寓作者自己的归隐之心。像这样,因为一个词义不懂而影响对整首诗或一句诗意理解的例子比比皆是。如叶绍翁的《游园不值》的“值”(遇),朱熹的“等闲识得东风面”中的“等闲”(不经意),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的“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中的“肯”应理解为“怎肯”,“岂肯”的意思等等。关键词的意思只要准确地掌握了,那么整个句子,乃至整首诗的意思也就一目了然了。
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重点关注动词、形容词。如:北宋宋祁的名词《玉楼春·春景》中有“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清代学者刘公勇说:“红杏枝头春意闹,着一‘闹’字卓绝千古。字极俗,用之得当则极雅,未可与俗人道也。”近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红杏枝头春意闹’,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的确,这一“闹”字把浓浓的春意渲染无遗,而绝非吵闹、打闹、争闹的意味,却是满园春色、百花争艳的热闹气氛,诗人选择了一个恰当而又灵动的字,把句子写活了,意境也丰富了。
诗人们为吟安一个字,经历许多辛苦。其中甘苦诗人们自己有更深的体会:
杜甫说:“语不惊人死不休。”
贾岛说:“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卢廷让说:“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
孟郊言:“夜吟晓不休,苦吟鬼神愁。”
教师在授课时要启发学生去辨别体味作品中的精彩词语。
三、审题欣赏
很多学生有读诗不读题目的习惯,造成的结果就是一首诗词读下来,还不知道写的是什么。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古人云:“题者,额也;目者,眼也。”题目犹如窗户,认真审视可了解作品的内容主旨猜测到其思想感情,进而为进一步鉴赏作品打下基础。
(一)有的题目揭示了内容和情感
如杜甫的《倦夜》:
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垂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
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主旨和情感?我们可以通过审题欣赏。题目“倦夜”,顾名思义,疲倦的夜,难眠的夜。为何难眠?为“万事干戈”难眠。因为吐蕃侵扰中原,国破民乱,诗中表达的是作者对国事民情的忧虑。
(二)有的题目揭示了作品的线索
如陆游的《书愤》:
早岁哪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这首诗抒发诗人自己壮志难酬的痛心疾首和心中的激愤,以“愤”贯穿全诗始终。
(三)有的题目表露神情
有些题目一看就很有意味,即使不读诗,也可以约略看到诗人的神情。如贾岛《寻隐者不遇》这个题目前后两个动作。“寻”与“不遇”含蓄之极,但我们即使不看诗也应该能揣测出作者遗憾懊丧的心情。
因此,欣赏由关注题目入手,有助于我们快速准确地理解诗歌的内容、感情基调和思路线索。
参考文献:
[1]鲁迅.“题未定”草[A],且介亭杂文二集[C].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2]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A],而已集[C].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陈际深 江苏省睢宁高级中学北校 221200)
【浅谈如何快速读懂古诗词】相关文章:
产后如何快速恢复08-25
如何快速倒车入位08-18
浅谈如何管教孩子08-23
浅谈如何把握与理解教材08-23
浅谈如何做父亲08-24
浅谈如何打造高效课堂论文05-31
浅谈如何搞好英语教学08-20
浅谈学校如何加强师德建设08-19
浅谈如何提高语文成绩08-23
浅谈煤炭企业如何转型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