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综合教育论文>新建本科院校课程建设方面的探讨

新建本科院校课程建设方面的探讨

时间:2022-08-15 18:54:54 综合教育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新建本科院校有关课程建设方面的探讨

  新建本科院校有关课程建设方面的探讨
  
  戴宪滨
  
  (沈阳工程学院电气工程系,辽宁沈阳110136)
  
  [摘要] 明确课程建设任务,认真做好课程建设规划。以优秀课和精品课程建设为突破口,改革教学内容,完善教学体系,改进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健全教学质量保障机制,提升新建本科院校课程建设水平和质量,更好地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
  
  [关键词] 应用型人才;课程建设;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4634 (2013) 01-0052-03
  
  新建本科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才培养模式上有其自身的特点,它主要培养面向社会经济建设所需要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Ⅲ。人才培养方案是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和保障,课程体系是专业培养方案的重要内容,课程是实施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载体。一门优秀的课程应该有一套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有一个好的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有一本科学、适用的教材和与之配套的教学参考资料,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有一套规范、严格的考核方法,有一套适应课程特点的现代化辅助教学手段,有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因此,课程建设是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环节,是高校学科建设的支撑点,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基本保证。课程建设工作直接影响着教学水平的提高和人才培养的质量。通过课程建设,将教师自身创造的人类社会最新的科学文化知识不断纳入到相应的课程体系,实现课程结构的优化组合,通过课堂教学等途径,可以直接将这些教育教学内容转化为学生的知识、能力与素质,达到专业建设的目的。
  
  1 明确课程建设任务,做好课程建设规划
  
  课程建设规划一般包括课程建设目标、主要内容、具体措施、预期效果和年度计划等内容。要想制定科学合理的课程建设目标,首先要明确课程建设任务。课程建设的主要任务是优化课程结构和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课程结构应以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按能力与课程间的对应关系,对课程内容进行归类、整合、安排,改造『日课程、适时开发新课程,科学建构不同课程之间的比例关系,形成能力脉络清晰的课程结构,以真正有利于应用能力的培养。
  
  只有明确了课程建设任务,认真研究分析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地位和作用,在课程建设现状基础上,才能制定一个目标明确(经过几年的努力,将课程建设成教学手段先进、教学团队结构合理、网络教学资源丰富、实验设施较完善的校级、省级或国家级精品课程)、思路清晰、重点突出、措施得力、独具特色、科学合理的课程建设规划。课程教学质量体现在社会评价、同行评价、学生评价、学生创新成果等方面。
  
  2课程建设主要内容及措施
  
  课程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教师队伍建设、教材建设、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和教学大纲建设、教学方法和手段建设及考试方法等方面的建设。其目标指向是优化课程结构、完善教学内容、革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创新人才。
  
  2.1教师队伍建设
  
  对于新建本科院校,教师队伍是课程建设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建设一支品德好、素质高、业务精、结构合理、忠诚于教育事业的教师队伍,应从以下6个方面着手。
  
  1)加强师德建设是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教师以学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高等教育法》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等作为重要内容,通过学习,进一步端正教育思想,增强教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增强教师的职业意识、岗位意识和角色意识,在学习中提高教师的认识。通过上述举措,提高教师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的崇高职业素质。
  
  2)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是队伍建设的关键。教师通过学历进修、科学研究及参加高水平学术会议,打开信息交流和对外沟通渠道,进行知识更新。
  
  3)通过教学团队建设,优化师资队伍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学缘及职称结构。推进师资结构生态化,切实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质量,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4)注重培养与引进相结合。在以较优厚条件积极引进优秀人才的同时,加大对校内教师的培养力度。对引进和校内培养的教师在聘任使用、考核评价、选优晋级等方面一视同仁,实施校内培养与引进人才相平衡的待遇政策。
  
  5)注重培养青年教师,保证教师队伍建设的可持续、健康发展。老中青教师共同开展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工作,发挥老教师的作用,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给予青年教师示范和指导;建立教学督导制度,教学团队负责人参与听课,了解青年老师教学状况并予以指导;组织青年教师观摩教学,鼓励和指导青年教师参与教学大赛,展现青年教师风采;资助青年教师参加全国性学术研讨会议,组织青年教师赴其他高校参观学习,丰富教学交流。
  
  6)建立考评和激励机制是队伍建设的保证。教学团队认真制定考评细则,每年对团队成员进行德、能、纪、勤四方面的考评。通过考评和激励机制,激发教师潜能,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保证师资队伍的稳定和自我生长。
  
  2.2教材建设
  
  人才培养需要优秀的课程,优秀课程需要优秀教材作支撑。课程目标、内容和性质决定了教材建设的基本内容,课程的性质制约教材的深度与宽度。近年来,新建本科院校的教材建设虽然取得一定的成果,但适用于应用能力培养的教材非常缺乏。导致新建本科院校的理论体系教材盲目选择国家级规划教材,此类教材适用于培养学术型高级人才。而新建本科院校培养的应用型人才既要具备一定宽度的理论基础,又要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因此,教材体系要建立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双向互动关系,即“知行体系教材”。对于新建本科院校而言,应紧密结合社会需求或行业需求及其发展趋势,以应用型人才所必备的“知识和能力”为主线构建课程教材体系。教材编写与选用应遵循以下原则:(1)适用性和科学性。教材的内容和结构要符合教育和教学的基本规律,符合专业培养及全面发展的方向。教材不仅要适用,还要具有科学性,要求教材的内容体系能较好地体现学科的内在科学逻辑,恰当地反映出本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外在联系,对基本概念、定理、定义的阐述要准确无误,符合相关学科的基本原则;(2)思想性和系统性。首先要思想正确,条理清晰,富有启发性,能反映本专业的特有逻辑思维方式。规划的教材和精品教材,其内容和结构是一个完整的、专业的系统,是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具体到抽象、循序渐进的过程;(3)理论性和实践性。切实根据学院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强调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注重理论与实践相互渗透;(4)先进性和发展性。教材既要突出学术特色,具有鲜明的超前性,还要具备可持续发展性,根据时代和生产力的发展不断地更新或更换教材,保证教材与社会发展同步、与知识创新配套。
  
  2.3 改革教学内容,完善教学体系
  
  教学内容是课程建设的核心和主体,也是衡量课程建设质量的主要标准。新建本科院校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教学内容改革的重点,在充分掌握本领域发展水平和趋势的基础上,确定教学内容改革的总体思路。(1)对培养方案中的所有课程全盘考虑,研究课程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明确各门课程在人才培养进程中的作用,对课程内容进行整体优化,既避免重复,又做好搭接;(2)及时修订课程标准和课程教学大纲,及时将新知识、新理论和新方法充实到教学内容中。推进课程内容的整合、重组,提高课程效率。既把必备的专业知识教给学生,又注意内容的先进性,推陈出新,把学生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在有限的时间内传授给他们;(3)教学内容建设要强调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4)构建基础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突出知识应用与能力培养相结合的应用型教学体系。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使特色优势专业的教学内容体系本土化,直接服务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
  
  2.4改进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
  
  教学实践活动中始终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开放式教学、互动式教学、研究式教学等教学方法,以及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等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和自主性,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合作精神。
  
  开放式教学。注重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给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教师负责对教学重点、难点详细讲解,而对交叉重复的内容,提出思考问题留给学生自学,通过自主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联想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能力。
  
  互动式教学。由老师首先引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寻求答案后经过学生口头回答或板书推算,再经过学生公议,最后老师对此问题进行总结并指出注意事项。这种不断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培养独立思考能力,提高基础知识的灵活、综合运用能力,使学生由被动型学习转向主动型学习。
  
  研究式教学。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由物理基础知识联想产生问题,在教师指导及引导下对解决问题产生兴趣,提高求知欲,从而进行科技研究的初步训练,建立正确的物理思想,掌握科研课题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
  
  多媒体教学。物理教学包括直观形象方法和严密数学推演,如何充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学效果,课程组需多次对多媒体教学方法和效果进行研讨,并通过编制电子教案及课堂教学实践,从中摸索经验,总结把握传统教育技术和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取得较佳教学效果的方法。
  
  网络教学。编制网络学习课件及电子教案,编制试卷模式的习题集、课程模拟试卷,研制客观题自测练习系统,制作演示课件或仿真实验课件,建立网上辅导答疑系统。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学生可以巩固知识并检测学习效果,通过答疑发现问题并及时得到指导帮助。
  
  2.5强化课程管理和教学管理
  
  1)加强课程负责人听课及教师相互听课制度,检查和相互学习科学的课堂教学方法,有计划的组织公开课,课后进行讨论,严格课堂管理。
  
  2)作业批改检查制度。随机抽查作业,以督促教师认真批改作业与做好作业登记。
  
  3)遵守答疑辅导制度。将答疑辅导安排向学生公示,提请学生对教师进行监督。
  
  4)考试管理制度改革。推广采用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模式。形成性考核侧重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期末终结性考核是阶段性考核,是平时形成性考核的综合和总结,主要考核学生对平时知识的积累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严格执行教、考分离,力求考试严肃性与公正性。
  
  5)及时听取学生反馈意见。每学期每位任课教师至少向学生收集一次意见,并鼓励学生以书面形式或口头形式向教师反映教学情况。
  
  6)把好青年教师上讲台的第一关。指定老教师传、帮、带,青年老师听课、答疑、改作业、上习题课,再上实验课;只有老师们对其讲授的课程讲评合格后,青年教师方能走上讲台,从而有利于青年教师业务水平的迅速提高。
  
  3结论
  
  新建本科院校要想做好课程建设工作,一要认真做好课程建设规划,明确课程建设目标;二要以优秀课和精品课程建设为突破口,改革教学内容,完善教学体系,改进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健全教学质量保障机制;三要课程建设分级进行、责任到人。按照建设校级、省级、国家级精品课的顺序,分级进行。课程建设依靠课程主讲教师、实验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明确每个教师的职责和任务;四要明确课程建设负责人。课程负责人要充分认识课程建设意义,深入课堂了解课程建设情况。组织建设组成员对申报建设的课程进行分析论证,明确建设方向、建设内容、完成条件、所需时间等。定期召开课程建设工作会议,及时提出处理和解决课程建设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的意见或建议;五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确保各类课程建设质量。课程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基础性的教学建设工作,必须常抓不懈。要定期组织专家进行合格课程的鉴定验收和重点课程的评选,并对通过鉴定的各类课程继续进行检查、指导和评估。通过课程建设,提升新建本科院校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1]岳爱臣,高浩其,熊和,应用型工程院校专业核心课程的研究与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5): 47-48.
  
  [2]吕永震,王光,创新课程建设体系全面提升课程建设水平[J].现代教育科学,2009,(4): 68-69.
  
  [3]罗云,关于学科、专业与课程三大基本建设关系的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2004,(3): 32-34.
  
  [4]郎耀秀,新建本科院校视角下“四级课程教材群”的构建[J].研究与探索,2011,(30): 2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