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政治论文>创设“公信”的思想品德课堂

创设“公信”的思想品德课堂

时间:2022-08-16 13:13:51 政治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创设“公信”的思想品德课堂

  创设“公信”的思想品德课堂
  
  作者/许开红
  
  《南方周末》刊登了一个初中生的来信:每当上‘思想品德’课,我们班级会有一半同学昏昏欲睡,另一半则做其他作业。这并非同学们不热爱学习,只因为思想品德课多是说教,与实际脱轨……我实在不明白这对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有什么用处,相反,学生完全不信教科书,根本不在乎什么爱护集体、热爱祖国,考完就忘。我在想,这样的教科书与教育方式,很可能扭曲了一代人的语言方式和思考方式。大家明白了原来可以考试一套,生活一套;上课时一套,行动时另一套。这是让学生“高尚”呢,还是教他们“虚伪”呢?这一现象背后隐藏着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思想品德课堂因缺乏应有的“公信”,使学生充满了怀疑、厌倦和埋怨……他们变得懒散、沮丧、沉默,对自己失去了信心。这样的教育与其说是对学生的教育,还不如说是对学生思维与精神的摧残。
  
  笔者以为,作为课程改革的专业引领者,我们应从公信的高度重新审视自己的课堂,审视那些“伪教育”现象,努力加以改进和完善,努力创设“公信”的思想品德课堂,使课堂彰显“公益、公有、公正”的特性,成为学生成长成人成才的摇篮。
  
  一、公信的课堂是“公益”的课堂
  
  政治教材的名称是什么?是“思想品德”,这说明政治学科最主要的功能是思想。《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本课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旨在促进初中生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可见,思想品德不是技术性的,也不是纯知识性的学科,而是一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判断,关注学生成长,体现人文关怀的学科。反思当前思想品德课堂,其最大的问题就是将本应充满人文关怀的教育降为纯粹的概念、原理和各种应付考试的解题方法和技巧,而忽视了思想品德课教学最重要的使命——对人的关照。我们的课堂太沉溺于能力的培养,强调“知识会改变命运”,强调“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处处显示着知识能让你拥有权力,拥有金钱,而忽略了知识对个体心灵世界的涵养。如果我们辛辛苦苦兢兢业业所进行着的教育,最终培养出没有幸福感没有使命感的心灵空虚灵魂虚无的而仅仅拥有“知识”的人,那将来的社会又将成为怎样的社会?因此,思想品德课堂应转变教学思维,回归其本义和初衷,旗帜鲜明地追求其“育人”的价值,让每一位学生做课堂的终身受益者。
  
  例如,在“人生难免有挫折”一课的学习中,为了让学生面对挫折能拥有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培养坚强意志。笔者讲述了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普通而又动人的故事——《一只手撑起一片天》:1997年,一场车祸无情地碾断了谢芳丽的双腿和左臂,使她成为一级伤残,面对突如其来的横祸和残酷的现实,谢芳丽没有退缩,从1997年到2001年,她靠着惊人的意志力让自己从床上站立起来,开始了自己轮椅上的创业之路。2001年,谢芳丽在姐姐的帮助下经营起了一家文印店,她经营的办公用品店在县政府采购中连续五年中标,成为小有名气的企业。2002年,谢芳丽被评为“东海县自强自立模范”,她的创业故事引起了中央电视台的关注,并受邀参加了《讲述》栏目。2005年她被评为“江苏省自强自立模范”。2007年,谢芳丽利用东海丰富的水晶资源,注册了“芳丽水晶淘宝店”,开始了又一次创业生涯。201 1年,谢芳丽又投资百万元打造了属于自己的水晶实体店——芳丽水晶贸易有限公司。坚强谢芳丽,如同那块饱经锤炼的水晶,坚实、纯净,折射出绚丽多彩的人生。谢芳丽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世人证明:只要不放弃,即使是残缺的生命也能绽放出美丽的花朵。同学们屏息静气的听后自发地报以热烈的掌声,他们都被谢芳丽的精神鼓舞着、感动着。(政治教学论文 fanwen.weiyujianbao.cn)大家都说,他们为平时在生活遇到一点小挫折而怨天尤人感到羞愧,为尽管拥有健康的身体却没有认真学习而感到惭愧,在今后的生活学习中,一定努力学习、爱护环境、珍爱生命、帮助关心自己身边每个人,争取一个对社会有用之才。
  
  “当最令自己感动的东西开始碰撞自己的心灵的时候,是教育的最好时机。”让学生打开情感的闸门,吐露真正的心声,这也正是我们所期望的品德教育。因此,教师要选取真实、真诚的素材,让学生能够真感受、真思悟、真的有话可说。这样,学生才能获得学习的收益权,才能真正成为课堂的终生受益者,才能对我们的思想品德课产生由衷的信赖感。
  
  二、公信的课堂是“公有”的课堂
  
  很多学生觉得上品德课是一件辛苦的事情,之所以辛苦,不是因为体力的消耗,而是精神的折磨。教师在课堂上的“一言堂”,剥夺了学生的话语权,使学生封闭在自己的狭小空间里。在课堂上,学生要么不说话,要么说着违心的话,而把真正想说的话闷在心里。思想品德课堂,应该是开放、民主、生态的课堂,教师应该相信学生,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交流,给学生一片开放、民主的空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展现自我、质疑发问的机会,营造一个各种思想异彩纷呈、各种观点纷至沓来、各种声音百家争鸣、各种色彩争奇斗艳的“学习场”。
  
  某位教师在分析“坚定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这一知识时,教师精心营造了辩论情境,播放视频《全面梳理中菲黄岩岛对峙事件》,由此引出两种不同声音:有人认为不用军事手段,黄岩岛回不来;也有人认为不动武才是我国最明智的选择。一时间全班开了锅,一番唇枪舌剑开始了。
  
  反方:菲律宾的行为已经严重损害了我国的国家利益,更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国家尊严。一个人如果丧失了尊严,他就会被世人看不起;一个国家如果丧失了尊严,就会被其他国家鄙视,就会在世界上抬不起头来。就目前来说,我们已经有理由打菲律宾了,为了维护国家的利益与尊严,除了打之外,别无他法。
  
  正方:中菲并非宿敌,南海问题也由来已久,为什么会在今天爆发?原因就在于菲律宾背后的美国。美国一直在找机会均遏制中国的崛起,如果使用武力则会给真正的对手以介入的机会。另外菲律宾是东盟成员国,东盟在对外战略上实行集体防御。现在与中国存在领土纠纷的不仅仅是菲律宾一家,其他国家都在看着中国会怎么处理。从情绪上讲,我们有能力去打,但是如果我们使用武力,可能就不仅仅是菲律宾这一仗,后面还有好几场等着呢。
  
  反方:对方同学一直在纠结于打了菲律宾之后,美国会怎么样的问题。而实际上,美菲之间虽然是有军事同盟条约,也就是说一旦有哪些国家对菲律宾领土进行一种军事打击的话,美国人会帮助的。但是黄岩岛现在没有升格为菲律宾的领土,如果我们现在解决的话,美国是不会介入的,一旦拖得久了,别人就认为是他的领土了。
  
  正方:不战争不代表我们软弱,并不代表我们没有做好战争的准备。5月7日,外交部副部长傅莹就当前黄岩岛事件向菲方提出严正交涉。她强调,中方已做好了应对菲方扩大事态的各种准备,显然包括军事手段在内,最后通牒的意味已相当明显。5月8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头版发表了题为《面对菲律宾,我们有足够手段》的署名文章,义正词严,措词强硬,“忍无可忍就无须再忍”的字眼赫然在目。我们并没有示弱,并没有忍辱负重。但是战争,只是在一切和平解决手段都不奏效的情况下才需要采取的手段。
  
  ……
  
  在学生充分发表意见的基础上,教师做了一个总结:动用武力解决黄岩岛问题,真情可嘉,理性不足。我们的爱国热情是值得肯定的,但表达爱国情感可以有多种方式,我们有责任选择一种最有利于民族利益的方式。那么对于中学生来说,目前可以把爱国热情转化为实际行动,如听好每一节课,做好每一份试卷,捡起身边的废纸,这些都是爱国的表现。其实,理性爱国就体现在我们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
  
  没有争辩的课堂是乏味的,没有纠错的课堂是无力的。而话语的声音,恰恰表现的是思想的力量。这场精彩的辩论,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参与兴趣,而且使学生的参与变得真情投入。他们的思维、人格和价值观也在争论中得以充分体现。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鲜活、独特的生命个体,每一节课都是这些独特生命成长的摇篮。因此,我们在每一节课上都要最大限度地让每个学生用“自己的耳朵”去倾听,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辨别,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让课堂真正成为全体学生的“学堂”。
  
  三、公信的课堂是“公正”的课堂
  
  作为社会文化、价值观念和伦理道德的传播者,教师极易被学生视作学习的楷模。教师的使命不仅是传授知识技能,更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公正地对待学生,学生就容易对他人产生信任,对自己产生信心,对生活产生信念。冷漠、偏颇、带有歧视性的教育,则会磨损学生奋力竞争的勇气和信心。
  
  在《优秀教师的必修课:大爱厚生》中读到这样一个故事:河南安阳人民大道小学刘可钦老师是全国“十佳教师”。当年,她班上有一个男生上课时举手十分积极,但回答却总是出错。刘老师经过谈心了解到,原来这个男生爱面子,课上如果不举手会遭到同学耻笑,而举手就说明自己是好学生。于是,刘可钦就和这个学生约定:“以后我上课提问,你会回答的就举右手,不会回答时就举左手。老师看见你举右手就喊你,举左手就不请你起来,好吗?”可见,孩子比成人更敏感自尊心更强。而作为教师,我们必须用心地观察和关注每一个孩子,找到适合不同孩子的教育方法,让孩子真正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尊重和爱。但是,持续观察思想品德课堂,有的教师往往把学生的发言变成了优秀生的专利,而后进生则成为班级中的“陪衬品”。有的教师在采用分组讨论教学时,在学生还未进入讨论状态就宣布讨论结束,结果又成了小组代表的“表演秀”。对于学生部分回答的问题,有的教师对优秀生更具有耐心,往往给予补充或者提示,而对后进生则缺乏耐心,行为冷漠,甚至“横眉冷对”。这些行为使后进生感受不到来自老师的温暖和爱护,容易焦躁、紧张、麻木,同时也失去对人对事的感恩之心和对生活的热情。
  
  “公正”的课堂是善待每一个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不放弃每一个学生的课堂,是给学生心灵自由的课堂。应该说,离开对学生的人格尊重和潜能的信任,离开教学过程中的生命与生命的对话、精神与精神的交融、心灵与心灵的呼应,任何课堂都不是“有公信度的课堂”。
  
  (作者地址:江苏省东海县教育局教研室)

【创设“公信”的思想品德课堂】相关文章:

创设思想品德教学情境08-17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情境教学的创设08-18

创设美的课堂  激发审美情趣08-17

创设情境,让课堂闪烁创造的火花08-17

创设美的课堂 激发审美情趣08-17

创设愉快的课堂教学气氛08-17

创设情境教学激活语文课堂08-15

优化作文课堂,创设导入艺术08-23

创设有效情境,精彩数学课堂08-20

谈初中地理课堂情境的创设策略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