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心理健康论文>高考前心理辅导:也不过是一场考试而已

高考前心理辅导:也不过是一场考试而已

时间:2024-05-22 18:30:22 丽华 心理健康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高考前心理辅导:也不过是一场考试而已

  许多考生在高考前容易受消极因素影响,不利于自己信心的增强。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考前心理辅导:也不过是一场考试而已,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考前心理辅导:也不过是一场考试而已

  在冲刺高考的途中,考试是所有高三人的家常便饭。大概没有人统计过,高三一年,大大小小的考试会有多少场;大概也没有人敢说,面对每一场考试,都能抱着一颗平常心,从容积极地面对考前考后。因为,所谓的考试平常心,恰恰是在这个过程中炼就的。考试中的平常心,即考好不骄狂,考差不气馁;不为考试分数而过分焦虑过分纠结;在平静中保持一份积极,在平静中拥有一份信念,为了那最终一锤定音的一考。

  纵观这一路考试,与其说考的是高三人的知识,不如说练的是高三人的心理承受力和心理调节能力。无数过来人的切身经验告诉我们:谁能越早地从诸多考试的被动情绪中脱身,谁就越能在高三那特有的压力氛围中从容应对,以平常心笑到最后。

  正确应对“舌尖现象”

  学子案例:每到重大考试,我明明已经尽力充分准备了,可是一进考场,总有脑子发空心发虚的感觉。有时考试题目明明看着眼熟,可想半天愣是想不出来,急得心慌慌的,后面的题都定不下心来做了。

  理性分析:在考试中出现这种现象,如一些很容易的题目,答案就在嘴边盘旋,但就是写不出来,心理学家称之为“舌尖现象”。大多数人都遇到过这种现象,主要是在回忆信息过程中出现的暂时性的遗忘。因为无论平时学习多么认真,总会有些地方学得不是很扎实,身处紧张的考试环境中,就不可避免会出现“舌尖现象”,影响到情绪和信心。“舌尖现象”固然普遍,却也是可以克服的。

  积极行动:

  扎实复习

  在考试中要避免“舌尖现象’,首先关键在平时的扎实学习,尤其利用复习阶段建立起熟悉有效的知识体系,借助多种记忆方法巩固所学的知识,并建立起有效的检索体系,争取在需要运用知识的时候就能准确及时地提取出来。

  保持冷静

  当考试过程中遇到“舌尖现象”,尽量要保持冷静,深呼吸让自己放松。然后努力回想与之相关的学习内容,寻找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线索。如果还是记不起来,就先暂时放下这道题,把注意力转移到其他题目上,以免耽误太多时间,也许过一会儿就能想到答案,更有可能在做其他题的过程中受到启发而茅塞顿开。

  天注当下,不当“克拉克”

  学子案例:我平时上课、作业、小练习都能做得艮好,老师也很看重我。可不知为什么,一到重大考试,我就会发挥失常。要说紧张,我也没什么感觉,可考出来的分数不仅让老师家长难以置信,连我自己都想不通。等重新拿到试卷,明明很多题目我是会做的呀!这是怎么了呀?

  理性分析:平时状态佳,考试总失常,这一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克拉克现象”,是指平时训练水平高、成绩好的运动员在比赛场上屡屡失常的现象。其由来是一位名叫克拉克的澳大利亚长跑健将,曾17次打破世界纪录,被称为田径场上的奇才。然而在他运动巅峰期的两届奥运会上,却连连失常与金牌无缘。由此,人们以这位运动员的名字来形容大赛中的失常现象。

  其实,“克拉克现象”并不奇怪。面对高考,学生的精神压力、心理负担很重,在与高考相关的考试中产生紧张、焦虑甚至恐慌情绪也是正常的。考试失败,并不全是因为考题太难,而是因为思想过于紧张,从而导致记忆混乱、思维阻滞而发生失误。

  克拉克现象说明考场不只是对考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验,更是对考生有无良好心理素质的考验。

  积极行动:

  合理认知

  适当程度的焦虑有利于学习和考试的正常乃至超常发挥。心理学试验表明:焦虑水平与学习成绩呈倒“U”形关系。无焦虑或焦虑水平过低,学习无紧迫感,对什么都无所谓,肯定考试也不好;而焦虑水平过高,人的精神极度紧张,又会影响正常的思维;只有处于中等焦虑水平时,能激发出内在的学习动机,变压力为动力,形成一种“跃跃欲试”的应考心态,考试效果最好。对考试焦虑的正确认识,有助于自己调整心态。在考试中保持适当的紧张度,平心静气,精力集中。

  主动适应

  其实高考前每次考试都是一次角色训练的机会。主动把平时考试当高考来要求自己,在考试时进入高考角色,当体验到考场的紧张气氛时,采用一些适当有效的行为方法调整心绪。那么在正式高考时,便可提高考试的应变能力。所谓“小考大考化,大考小考化。”平时习惯了高考的紧张,高考时便能适应。用一位高考状元的话说:“高考也不过是一场考试而已,只不过要求更细心一点罢了。”

  打破宿命,积极暗示

  学子案例:我是属于那种很不稳定的类型,成绩忽上忽下,重大考试基本上是这一次考好了,下一次就考不好。初三中考时就是这样的,现在高三都过了一多半了,还是这样的情况。我很担心,算算现在的情况,到高考那一次,正好是轮到成绩下去那一次,可怎么办呢?

  理性分析:这种宿命论式的心理,在高三的考生中也有一定的普遍性,尤其是中考失利过的考生。心理学上有一种理论,叫做“自我实现的预言”。即人对自己的预期会慢慢成为现实,当一个人相信了自己是怎样的人,就很可能成为这样的人。换句话理解,一个人高考最终是成功或失败,都可能是自己之前所预期的。这种预期其实就是一种带有暗示性的指令,所以,不是什么无可更改的命运在作祟,恰是暗示在掌控着自己的状态。

  自我实现的预言能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圈,也能行成一个恶性循环的圈。所以改变状态的方法,就是要打破恶性循环而形成良性循环。即把对自己的“预言”设定为自己真正想要的,“创造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将它预言出来。”

  积极行动:

  关注当下,打破怪圈

  既然每个人都是自己命运的预言家,那么停下那些“考砸了怎么办”的忧虑,先许自己一个最好的未来吧。大方向定下了,然后踏实平静地“学在当下、为所当为”。关注每一个当下,是打破宿命式怪圈的关键。把自己的全部精力和注意力都集中在该做的事情上,只关注今天的状态,只关注这场考试的状态、只关注这一节课的效率,只关注这一知识点的复习效果。这次考试没考好,就认真地进行分析和总结,寻找问题的原因和解决办法……在每一个这样的“此时此刻”中,累积起的不光是知识,更是朝着美好预期前进的良好心态。

  注重“查漏”,感谢考试

  学子案例:复习阶段的小考试特别多,基本上就是周周练,情绪几乎完全就被试卷上的分数所左右。分数高一点,就自信一点;分数低了,就焦虑害怕。虽然老师安慰我说,没关系的,又不是最后的高考。我也知道,就是控制不住地焦虑,每周都会看到触目惊心的分数,觉得压力特别大,我恨死每周的考试了。

  理性分析:高考前考试多是一个客观事实,考试分数的波动自然也是一个正常现象。不同的关注点带来的心理影响也不同。将每一次小考的分数跟高考挂钩,必然带来烦恼,因为谁也做不到“常胜将军”。同时,让每一次分数成为自己情绪的主导开关,或许也说明“自信大厦”的支撑太过单一。

  积极行动:

  换个角度看考试

  打个比方:如果把高考比作是一场“捕鱼”大赛,那么现在每个人都已拥有几张渔网(学科知识);要想捕到尽可能多的鱼(做对尽可能多的题目),渔网的质量非常重要(知识掌握扎实)。复习阶段频繁的考试其实就是一个对“渔网”查漏补缺的机会。当你以这样的想法去面对一次次考试,并抱以感恩的心态来看考后的试卷。所谓分数带来的刺激就会小得多,而更多的关注会放在查找和分析错题的原因上。

  寻找自信的支撑

  仅仅以成绩和分数为支撑的自信是脆弱的,因为分数属于不可控因子。当然考试分数对人的心理影响总难避免,但是如果一个人的自信有着更多的支撑,那么当分数这个支撑动摇的时候,还有其他支点稳稳地撑着自信的大厦,对恢复良好的复习和考试状态是大有帮助的。这些稳稳的支撑,或许是自己一贯以来的踏实努力,或许是拥有互相打气的知心朋友,或许是心底深处的某个信念”“让你在考试失利的时候,仍然有力量稳住信心稳住状态。

  后记:在这一路考试的“枪林弹雨”中,出现什么样的考试心理都有可能。重要的是不把偶然当常态,不把个人情况特殊化。正因为考试多到平常,所以出现什么样的考试心理也是大众化平常化的。平常地看待平常心炼就的过程,这也是平常心的一种体现。

  帮助高考前家长和孩子心理疏导的方法

  一、考试前学生最担心的是什么?

  考生考试前最多的担心是“怕考试发挥失常”。许多学生在过去大大小小的考试中都偶尔出现过一、二次考试发挥失常,同学们自然害怕在这关键的一考中又出现失误。实际上所谓考试发挥失常,它产生的主要原因往往与出题过偏、怪、难有关。因此家长可以向孩子解释,高级别的正规考试,出题是比较严谨认真的,反而不会出现有时在学校考试出现的怪题、偏题,不会让你看到题摸不着北。

  二、理解孩子有哪些压力,你才能真正帮到他?

  一般说来孩子的压力来自两方面。一是心理上的,怕自己考得不好,达不到父母的期望;二是身体上的(这个反而被家长们忽视),长时间的紧张作息,超强度的听课做题,睡眠不够,他的身体自然感觉不舒服、累。因此,家长一方面要按照孩子的实际情况设定期望值,另一方面要多关心他的身体健康,保证睡眠,同时包容他的负面情绪。

  三、 家长不该说什么?

  不要总是问“复习咋样了?”因为孩子没法回答你!事实上没有人是“复习完了”才去参加考试的,总会有点不放心没把握。而如果他实事求是回答你,没复习好,这个信息又会强化他内心的不安,增加他上考场的压力。不要总是跟孩子讨论最后的结果。试想一下,如果我们要从一条湍急的河流上走过一座独木桥,过桥之前不断地说掉下去会如何如何,那么过桥的时候还能走得安稳么!

  四、如何回答孩子“如果我考不好怎么办?”

  几乎每个孩子都会问父母“如果我考不好怎么办?”有的家长说,无所谓,考不好就考不好!有的家长说,考不好就完了,我没办法,到时候你自己看着办吧。

  这两种回答都不可取,考试对孩子、对家长都很重要,不可能无所谓,这么回答要么口是心非,要么是对孩子早已失去信心。而强调考不好的可怕后果,则会干扰孩子对学习的专注。这个时候最好认真的、诚实的与孩子共同面对这个问题,承认考不好的确是我们不愿接受的,但无论怎样现在都要尽心尽力,“咱们尽力!”只有这样,将来才不会后悔、自责。

  五、 为什么越临近考试,孩子反而疲沓不想学?

  经常会有学生反映他们会在某个阶段有这种感觉:一方面内心很焦急,一方面却又感到说不出的疲倦以至学习没效率。当孩子出现这种状况时,请家长首先理解,这是大脑给出的一个信号:孩子需要适当休息调整了。人的大脑与其他器官一样,需要劳逸结合,如果外界强制性的给予学习任务,大脑自身的保护机制便会产生所谓“保护性抑制”,就是说这时候的大脑已经没有运转的效率了!这个时候家长可以想想孩子平时都喜欢什么活动,提醒他休息休息。

  六、最后阶段,家长能为孩子做什么?

  决定学习成绩的有三个方面的条件,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心态。方法和习惯,已经不是考前我们能立竿见影改变的。所以这个时期,看到孩子或这或那的许多毛病,不要急于去纠正他。你能为孩子做的,是使他在这个时期保持一个稳定的学习心态。

  具体来说,一是照顾好他的饮食、生活起居,二就是闭上批评的嘴巴。也许他吃饭的时间有点长,也许他在厕所磨叽了半天,也许一晚上他去厨房翻了几次冰箱……不管怎样这段时期不要吭声,这是你对孩子的体谅,这就是我们能为孩子做的。

  七、考试期间,吃什么、穿什么?

  吃、穿在这里也提醒大家注意,考试期间最好让孩子吃熟悉的食物、穿舒服的旧衣服。有的家长可能想在这几天帮孩子加强营养,虽说营养的保证很重要,但那应该是半年前、一年前就注意的,而不是靠这几天。考试期间的饮食最好跟他平时的饮食一致,熟悉的食物使人放松。同样,熟悉的衣服也会使孩子更放松。

  八、考试期间孩子失眠怎么办?

  我们都希望孩子在考试期间能睡好。但万一你的孩子失眠了,千万要告诉他,没关系,不影响做题!人是有应激功能的,24小时不睡觉,大脑还能正常工作!如果孩子在考试前也相信这个道理,反而临考前能够释然,睡个好觉。

  九、考试期间孩子生病怎么办?

  一般说来,只要孩子不是生病以至于不能坐下来拿笔写字,生病对考试的影响其实就只是心理上的,并不会妨碍大脑思考。大家对这一点可能感到很难理解。

  基本的解释是:大脑工作在生理上实际只需要两个条件,葡萄糖和氧气。有这两个条件,就能做题、思考。身体的不舒服可能会分散我们的注意力,心理上造成我们的不安,实际的影响没有那么可怕。

  因此,万一孩子在考试期间生病了,家长也要给他这样的信念,影响不大!甚至可以跟他说,你都生病了,如果没考好也是能理解的,这样孩子反而能放下包袱,轻松应考。

  十、头场考试考砸了怎么办?

  在备战高考的“战场”上,如果说考生是冲锋陷阵的“士兵”,那么家长就是运筹帷幄的“参谋”。离紧张的考试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在最后的冲刺期,应怎样帮助孩子安心复习以顺利通过考试,成了很多家长心头最大的疑问。

  一场考试,考验的是学生的综合实力水平、动态智力、体力、考试技巧以及心理素质。这五个因素决定孩子能否顺利通过考试。其中,心理素质占据着核心地位。如何提高考试成绩,心理是关键。希望大家用最好的心态面对高考!

【高考前心理辅导:也不过是一场考试而已】相关文章:

关于考前心理辅导的心得11-18

高三考前心理辅导:“拿起”的智慧与‘放下”的勇气08-07

在高三学生心理辅导暨考前动员会上的讲话08-12

中考作文考前辅导:结构篇04-07

心理辅导心得02-18

如何进行考前放松也给力02-23

欢喜一场,也值得02-15

辅导心理教育心得10-31

考后心理辅导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