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浅谈如何提高农村学校低年级学生的语文朗读能力
浅谈如何提高农村学校低年级学生的语文朗读能力
松江区洞泾学校 张菊玲
内容提要:农村学校低年级学生大部分都是来自外省市,语言不规范,地方化,再加上接触的朗读面狭窄,缺乏兴趣,所以我在教学中帮助学生规范语言,拓宽朗读面,激发兴趣,培养习惯,以便达到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 [ 农村] [低年级语文] [ 朗读] [ 兴趣 ] [ 习惯 ] [ 能力 ]
一、朗读是语文教学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朗读就是指运用响亮的声音把书面语言清晰、富有感情地读出来。它是一种有声语言的艺术,是一种言志传神、负载丰富思想感情的口语表达艺术,使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活生生的有声的口头语言。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语文课程标准还规定了朗读的总目标:“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范文先生网 fanwen.weiyujianbao.cn)
小学语文大纲也明确指出:“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在这一个环节中“朗读是最重要最经常的训练。”大纲还规定:“从一年级开始就应该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由此可见,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的基本功,在语文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对于低年级小学生来说,又是一个较难的部分。小学语文学专家张田曾说过:“一篇课文教完后,成败的第一个标准是学生是否熟读了课文。”从中可以看出,朗读是一种重要的读书方法,也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一项十分重要的训练。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感情,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的加深。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其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达到阅读教学美感、乐感、语感、情感的和谐统一。.朗读作为一种有声语言的艺术,在朗读过程中能发挥“有声语言”的艺术作用,能使学生深刻体会到作品的思想内容,从而打动学生的情感。朗读还是培养语感的一种好方式。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通过朗读学生能感受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鲜明,形象,掌握语言的结构美,音韵美,节奏美等,使其对字、词、句获得整体的感知,增强学生对语言的敏感性和鉴别力。又如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吟诵就是口、耳、心、眼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亲切的体会在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解化为自己的东西,这是一种可贵的境界。学习语文,必须达到这种境界才会终身受用不尽。也就是说,在语文教学中合理而恰当地运用朗读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深化语文的课堂功效。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注意激发学生朗读时的情感。
二、朗读教学现状不容乐观
1、语言不规范,地方化:我们洞泾学校是一所农村学校,学生大部分都来自外省市。近两年外来学生越来越多,就拿我任教的二(5)班来说吧,全班42人,外省市学生就有27人,占了近三分之二。这些学生都来自不同地方,有山东,山西,福建,广东,江西,安徽,江苏,湖北,重庆,四川,真可谓是“五湖四海”大聚会。这些孩子原先在老家都是由爷爷奶奶照看,所以说话时都带着浓重的家乡口音。再加上他们没有参加过幼儿园的学前拼音辅导,就随着打工的父母来到上海,开始了他们小学的学习生活。因此,在说普通话时也难免出现带有地方口音的现象。可想而之,农村学校的学生们说普通话的基础是多么的薄弱,对老师而言,指导他们朗读又是何其的困难。
2、对朗读重视不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家长们都认为朗读不会考试,家长和学生由此也忽视朗读,孩子读的多少,读的好坏,家长几乎从来不知道,他们只关注考试成绩只重视家庭的书面作业,而忽略了孩子的口头的朗读作业是否完成。他们从来没想到听听孩子课文读得怎么样,这样就造成孩子朗读的时间少之又少,也导致朗读教学这重要的一环出现了令人心痛的荒芜现状。
3、接触朗读的面窄:农村学校的学生对于普通话来说,平时听得较少,说得也少,接触到的朗读知识面比较狭窄,这对于想提高他们朗读能力的老师来说,无疑又增加了教学上的许多难度。
4、缺乏兴趣及正确指导:由于学生接触到的朗读面狭窄,所以他们缺乏朗读的兴趣,朗读习惯也没有很好养成,朗读时出现了很多问题。如在朗读过程中,出现加字、漏字、错字,不看标点随意停顿,轻声、重音不分,拿腔拿调,唱读、快读等问题较多,更不用说注意长句的停顿,读得有感情了。还有的学生只知道模仿读书比较好的同学的样子读,这种模仿的后果可想而知,出现了声音上的千篇一律,缺少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三、积极采取措施,提高朗读能力
1、 求得援助,家校齐驱抓朗读,拓宽朗读层面:由于我们村学校的学生们平时说话都带有浓重的家乡口音,朗读时不规范,地方化。所以,我在上课时坚持用普通话进行教学。遇到有些学生n 、l,,d 、t不分,我就着重让学生多听,并且示范朗读,让学生跟着对准口形,逐一过关。在拼音教学中,有些学生往往不容易分清楚“b、 p、 d 、q” 这几个声母,我便引导学生根据字母圆圈的位置编顺口溜,最后编出了:“左上圆圈qqq,左下圆圈ddd,右上圆圈ppp,右下圆圈bbb”的顺口溜,使学生克服了这一困难,为学好普通话,提高朗读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由于家长们对朗读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许多学生回家根本没有读课文,可家长还是会在书上签名。因此,我通过开家长会,使家长们明确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使他们对此能充分重视。针对家长缺乏对孩子的朗读预习工作的正确指导,我运用家长会面谈方式,网上家校互动方式来指导家长们,让他们学会在家如何正确帮助孩子做好预习工作,并且还下发了“预习课文七步骤”反馈表,如:看到一篇课文,先轻轻读一遍,然后边读边圈划,(圈出生字,标上小节号),边读边思考,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查阅工具书,不理解的句子打上小问号,好词好句打上五角星,再读通课文。通过和家长们了解,沟通,反馈,帮助学生扫清了朗读的障碍,学生自然也就养成了一个良好的朗读预习习惯。
农村学校学生接触到的朗读机会较少,面较窄,所以,我在班中创建了一个图书角,并去书店买了一些适合低年级学生阅读的书刊,同时还让学生每人带一本课外读物来(童话故事、寓言故事、成语故事、好词好句……),利用课间,阅读课,使班中学生人人有书读,人人大声读。这样,学生不仅找到了朗读的乐趣,还为读流利,读出情感打好了基础。同时,学生们接触到的朗读作品也越来越多,朗读的面也越来越开阔了。
2、创设情境、运用多种形式,激发朗读兴趣
情感并不是一件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不是说有就有,说无就无。它需要感染,需要激发,它具有共鸣性,它可以随着环境气氛的变化而变化。再加上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有意注意”持续时间不长,单调的读书方法只能使学生昏昏欲睡,因此,在朗读课文时,创设一定的情境,在班级里渲染适当的气氛是非常必要的。例如:我在教学二年级的《海中救援》时,运用讲故事形式导入课文,把学生带入那样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同时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呈现出这样一幅画面:伴随着嘈杂纷乱的叫喊声、汹涌的巨浪拍击声,画面上出现了在风雨中飘摇,最后被掀翻的渔船。这一画面,这一镜头一下子扣住了学生的心弦,使他们的思维集中到了我所设置的情境中去,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起了他们的朗读欲望,再辅以我的朗读指导,不仅激发了他们的朗读兴趣,而且还帮助学生去感悟文中的情和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再如我在教学一年级的《小小的船》时,在教室的窗帘上贴上许多小星星,同时还在黑板上画上星星,月亮,为学生营造出夜空的氛围。随着舒缓、优美的音乐,我的示范朗读使学生如身临其境,仿佛置身于浩瀚而美丽的夜空中,学生们的朗读欲望被激起了,朗读的兴趣也提高了。
当然,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认为在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中,要达到有效朗读的目的,提高他们的朗读能力,朗读的形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抓住学生的兴奋点,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在教学中,我除了采用示范读来促进学生的有效朗读外,还运用分角色读、表演读、比赛读、问答式读等多种方法,让学生在读中不断总结、反思,以提高他们朗读的能力。
如教学《狼和小羊》一课时,我就采用了分角色朗读。虽然低年级学生学习注意力不是非常集中,但他们却有很强的自我表现欲望,在课堂上,我就及时抓住时机,诱导他们进入角色。在指导朗读时,我分为两步,首先是分角色做朗读前的铺垫,让学生归纳出狼、小羊的不同特征,再返回到课文中和具体内容一一对应,这一层次的铺设,使狼和小羊两个角色的性格特点在学生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后进行分角色朗读。先根据不同角色的个性揣摩出它们的语言和动作,应用什么样的语气和语调,并自己选择好感兴趣的角色进行朗读,学生朗读的积极性特别高涨,从实质上心领神会地读出了对角色不同性格的理解,做到了真正的神形一致。
活泼生动的表演朗读特别适合我们低年级的学生。 如教学《狐假虎威》时,我布置了相关场景,让学生戴上头饰进行表演,除了老虎和狐狸外,我还增加了其他小动物们的头饰,让学生想象它们看见狐狸和老虎后的不同表现,学生边演边说,再现了课文中的情景,同时在表演中又掺入了自己的言行。这样,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不但丰富了想象,深化了情感,而且还启迪了他们的思维,提高了他们的朗读水平,学生对课文内容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朗读能力,我根据不同课文选择了不同的朗读形式,就如课文《比尾巴》,我就采用了问答式的朗读方法:“谁的尾巴长?”“猴子的尾巴长。”“谁的尾巴短?”“兔子的尾巴短。”师生问答、男女生问答、同桌问答,学生边读边演,不知不觉进入课文所描写的情节之中。通过问答式朗读读出了语感,又体会到了参与的喜悦。
为了激起学生的朗读兴趣,提高他们的朗读能力,我还采取了录读的方法,即请学生把在家朗读的情况录制下来,第二天拿到学校来,再抽取几份在课上请全体学生听一听,评一评。通过听、评、议、再读,学生们的朗读能力得到了很快地提高。同时,我还在班中举行朗读比赛,评选“朗读之星”,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提高他们的朗读能力。
3、重视基础,培养良好习惯,提高朗读能力
要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必须先指导学生做好朗读前的预习工作,预先解决文中的难字生词。要想读好一篇文章,读出感情,最起码得先了解课文内容,读准确、读流利。每一篇新文章中难免会出现一些生字生词,如果学生在没有扫清字词障碍,没有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就进行有感情朗读课文,结果往往事半功倍。因此我在教学中,先指导学生做好预习,预先解决难字生词,因为初步感知课文这一环节是至关重要的。在一年级时我就引导学生通过初读课文,圈出生字,借助拼音及课本后面的生字表或者请教别人等方式,先把文中的生字生词读准,读流利,进而初步感知课文,这样培养了学生正确朗读的良好习惯,也为感情朗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良好的读书习惯也是提高朗读能力的一个关键,低年级学生朗读时注意力不集中,经常加字、漏字、读错字。还有些学生读书的姿势不正确。我在教学时,要求学生朗读时坐姿端正,做到“三到”,即:心到、眼到、口到,如出现读错、加字时一定要令其纠正,直到读正确为止。同时对不同课文、不同段落、不同句子的停顿、语气、语调、语速等的处理反复进行悉心指导,避免学生读破句,还提醒学生朗读要用接近于生活中自然谈话的语言,不要拿腔拿调,更不要唱读或快读,做到朗读流利,语句流畅,语气连贯,语速适中,要以准确的情感来表达作品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切实读出自己的感受。使学生的朗读真正有效,能力真正得到提高。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在朗读时声情并茂,声音响亮,抑扬顿挫,恰当掌握语音的缓慢,语气的轻重,能大大提高对学生语感的培养,从而让他们产生一种美好体验。在教学中我不仅经常运用示范读帮助学生纠正轻声、重音等方面的问题,如:“的、呢”,姑“娘”,妈“妈”等,而且还在指导学生读好长句、正确停顿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读好长句实在太困难了。所以,在教学朗读时,我利用投影银幕,把一些表示固定意义的符号出示给学生。如:重音的地方标上“ ”,停顿的地方根据时间的长短标上“/”或者“//”,延音处标上“----”, 帮助学生读好它,掌握它。学生看得多,听得熟,自然就记住了。如在教学《迷人的蝴蝶谷》时,有这样一句:“数不清的蝴蝶在树林花丛间、山石溪水边翩翩起舞,真像仙女在空中撒了一把五颜六色的花瓣。”我通过划停顿符号来指导学生正确朗读, “数不清的蝴蝶/在树林花丛间/、山石溪水边/翩翩起舞/,真像仙女/在空中/撒了一把/五颜六色的花瓣。”这样,原本令学生觉得困难的句子变得简单易读了,学生不仅掌握了读好长句的本领,也明白了句子的含义,再辅导学生充分的朗读,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很好的培养了学生的语感。
在语文朗读中,语调的正确把握对培养学生的语感起着关键性作用,对朗读能力的提高也是不容置疑的。如《小山羊和小熊》一课,文中小熊红着脸对小山羊说:“山羊弟弟,真对不起!”许多学生都无法读出歉意。我就让学生联系实际展开想象,如果你做错了事,是怎样道歉的?心里又是怎么想的?经过提示,指导,学生们很快就领会了,并且把内疚、后悔的语气正确地表达了出来。
我在指导学生朗读时,还非常尊重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读法,坚持提倡个性化朗读。平时多让他们听一些好的朗读作品,帮助他们理解性地朗读,让他们明白朗读好一篇课文,无论对自己还是对听众都是一种美的享受。
众所周知,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不仅能丰富学生情感,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而且还能培养学生学习记忆力,提高学习情趣。学好语文,朗读是必不可少的,只有朗读水平提高了,我们学习语文才能自然而顺利。 通过近两年的不懈努力,我班——这个有着近三分之二的外来学生的农村学校的普通班级,朗读兴趣越发浓厚,朗读的水平也得到了很大提高,得到了家长和学校领导的一致好评。
【浅谈如何提高农村学校低年级学生的语文朗读能力】相关文章:
浅谈如何提高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08-07
浅谈如何提高低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08-04
浅谈小学低年级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08-01
如何研读文本,提高朗读能力07-24
浅谈如何提高学生写作能力07-26
浅谈如何提高学生的阅渎能力08-20
浅谈如何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方法08-17
浅谈如何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论文05-31
浅谈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