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农村中学语文教学的几点改进措施
农村中学语文教学的几点改进措施
庄行学校语文组
一、 现状背景
1、优质生源每年大量流失且日趋低龄化。
2、家庭文化环境贫瘠:无书刊报纸无阅读习惯,家长对学习观念:只要读好课内书。学生知识面狭窄。作文无米下炊或厨艺欠佳。
3、 教师观念守旧或些许新萌芽但教法落后或不够成熟,理论水平不够。
二、 改进措施
一、 文言文板块
1、 注重文言语感的培养。
那句名言“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其实也运用于所有短小精悍的古诗文。初读课文,总是先让学生反复朗读,甚至未教先背出。其实“读书不求甚解”的主张中也包含这层意思。除了教材中规定的背诵篇目,很多经典古诗文我也要求学生背出。目睹眼前语文练习册漫天飞,而语感能力江河日下的现状,我不由想起自己小时侯的语文学习,习题做得少,文章背得多(连现代文也背了不少),再加上课外书手不释卷,多么快乐啊!而语文成绩也不错。至今还有很多古诗文能出口成诵,就连四五十岁的非语文教师也如此。想来,还是传统的那种读背为主的语文教学方式才是真正叫做“读书”。“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不就大多明白了么。至于文学常识、重要文化思想等等,在大量的课内外阅读中自然会反复读到的,能不了解么。反之,大量练习挤占了本该读背的语文时间,语文内存岂能丰富?本末倒置也。由此一连串的反应——口语水平差、语段理解能力下降、写作水平降低(空洞无物、文采苍白等),理之当然。
在这几年的教学反思后,在二期课改理念的感召下,我们语文教师更要有自己的思想,探究教学规律,回归正确的教学思想方法并坚决予以实施,还是那句话:“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相信素质终将战胜技能。
2、 切合心理,做好铺垫,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长期的课堂教学难免形式单调,而现代独生子女尤其以“不开心”为口头禅,为此课堂教学激发情趣尤显重要。课前准备不可少,比如为了教学《出师表》,提前一个月布置学生阅读《三国演义》原著(假期中收看同名电视剧),因此在上课时先让学生讲述诸葛亮的故事,回顾他的才智和忠心,不仅学习积极性大增,而且理解文中诸葛亮的无比忠诚。从而轻松快乐地突破教学难点。课堂也是一个施展才能的舞台。教师要善于挖掘学生的活动潜能,从而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这种方法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人物,亲自感受课文的情境,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生动直观的理解。比如在讲《核舟记》这篇课文第三段时,我请三位同学根据课文内容到台上模拟了佛印、黄庭坚、苏轼三个人的动作、神态。这是教学的难点,经他们三人一表演,人物所处位置,各自情态等一目了然,内容理解就容易了。
3、 二期课改以改变学习方式为突破口,多媒体技术为语文学习插上翅膀。
从《诗经》到唐诗宋词元曲,几千年的古诗词是我国独有的文化积淀。优秀的诗词意境深邃,感情丰富,语言精练含蓄富有表现力,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浸润其中自然而然地受到美的熏陶,提高文化品位。但由于年代久远,学生生活面狭窄,阅历少,对诗歌所描绘的社会时代、风土人情、人物思想等难以感同身受。带领学生从网上查询资料,补充教学内容,使诗歌由抽象变得生动形象直观起来。比如有一段时间成立的古诗文鉴赏小课题。在教学辛弃疾的《破阵子》和李清照的《武陵春》时,先引导学生上网查询作者的生平简介、思想性格、文学地位,了解词派风格及写作背景等信息,共同制作课件,并配以音质独特音蕴深远的歌曲电脑播放,使学生的遐思在直观曼妙的大屏幕图象启发下,情绪飞向遥远的宋代,飞向抗金杀敌的战场,物是人非的愁境,或豪放或婉约的感情世界。这样,不仅提高教学的效率,也发挥了学生主观能动性,扩大了视野,提高思辨能力。
二、阅读教学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不同程度地仍然存在着两类问题:重讲轻读;重结论轻过程。
1、把读的时间留给学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中央教科所张田若老师也指出“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因此,我觉得语文课上应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读,克服那种浮光掠影,泛泛读上两三遍的做法。?
①学前读。我教给学生“预习三步法”;初读课文,读准确,读通顺;再读课文,划生词,说说文章的大致内容;三读课文,在不理解的地方打上问号。
②学中读。学习课文离不开一个“读”字,但“读”时也不能毫无目的、方法,一味“让我们读一遍”、“让我们再读一遍”,这样只能变成“老和尚念经”。如何让学生读出滋味,读出情趣来,应注意方法的指导。?
在教学中,我经常尝试这些方面:①范读引路。②情景描绘。③感悟比较。我在课上经常这样引导学生:“你学得这段文字该怎么读?先自己练读一下。”“谁来读一读?为什么这么读?能说说你的看法吗?“有没有补充?有没有不同意见?谁再来读一读?”
个人读、小组读、引读、分角色读、读自己最喜欢的一段,多样的读法也为学生的读提供了更自由的空间。?
③学后读。课文学完,应强调对精彩片断的熟读成诵,从而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欧阳修讲述作文之道时曾说:“无他术,惟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
2、把问的权利还给学生。
应建构一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觉得,“探究”的核心在于一个“问”字。“疑”是思维的开端,是探究的动力。报载,某地开公开课,请了外国专家来指导。课始,老师设计得滴水不漏,学生答得完美无缺。课毕,上课与听课的老师松了一口气,外国专家却不置可否,第一句话是:“为什么课堂上没有一个学生提出问题呢?”
是啊,长期“师问生答”的教学模式已让学生渐渐丧失“问”的能力,以至我们课堂上出现了教师再三鼓励,学生无人提问,只好继续“师问生答”的尴尬局面。如何改变这种现状?
(1)使学生敢于提问。要努力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打消学生怕问错、怕嘲笑的心理疑虑。不论好与坏,不管对与错,只要学生敢问,愿问,都应给予肯定和赞扬。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也不能走过场,搞形式。简单的让学生自主合作解决;对理解重点有帮助的可放在学文时探究、指导;暂时解决不了的问题也要向学生说明或日后再想法解决。
(2)使学生善于提问。“敢问”是基础。当学生头脑中充满一个个小问号时,随之而来的便是如何让学生问得有价值,有水平。我觉得关键在于教师的示范引导。巧妙的引导,使学生的提问从浅层次的词语理解跃到了探究文章内涵的高度。?
平时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从课文的重点词句处、理解的疑难处、内容的关键处、与实际生活的反常处提出问题。?
3、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
韩愈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传、授、解”皆用“口”也。于是多少年来,教师便在讲台上担当了滔滔不绝的角色,而学生也习惯于抬头听,低头抄,成了一个知识的“闷罐子”。叶老说:“教是为了不教。”那么,教师说应是为了不说,或是为了学生能更好地说。如何让学生“说”起来?我觉得要满足学生的欲望,增强学生说的信心,为学生创设说的机会。?
①宽容民主促“说”。要让学生“说”起来,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教师可以是“组织者、参与者、帮助者、促进者”,但决不能成为课堂上的“演说者”。特级教师魏书生曾说:“教师不替学生说学生能说的话……学生能讲明的知识尽可能让学生讲。”应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讲者。其次,师还要容许学生说话时的奇思妙想,标新立异。写批注,对自己喜欢的句子谈体会的练习,不也正是一种凸显个性与灵性的“说话”形式吗?
②形式多变练“说”。让学生乐说、会说,教师还须设计多种灵活生动、贴近学生实际的说话形式。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让我们在旁边静静倾听,你会发现,原来学生可以说得如此精彩!继续深化一分钟演讲活动,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提高。
三、作文改进措施
1、 回归语文教育“积累”之本。
观念上要回归,实践上更要付诸。学生如此,教师更当如此率先如此。数千年历史,积累了浩繁如海的中华语文。作为载体的汉语被比喻成气体,富有神韵魅力无穷意在言外兴象涵深。而前几年的汉语教学受考试指挥棒所引恰恰走到了汉语本身特点的反面:不是让学生去领会其中的灵气,而是追求字词句篇,教师分析过细,学生练习做得过多,一篇美文被肢解成内容和写法各个方面,一切美感荡然无存。“语文到底学什么?”在很长一段时光被遗忘,语文教学在追求如何提高分数的过程中被知识化技能化了。大量练习侵占了本该阅读的时光和床头案几的文学名著唐诗宋词,更毋庸说让学生去参与较多的劳动生产和亲近生活了。而当写作文的时候,学生的苦于无米之炊无法联想无法表达和教师的干着急都成了师生共同的苦恼。想想这几年的教学,学生做不完的练习,教师批不完的练习,大家披星戴月辛苦无比,蓦然回首,却是没读几本好书——农村中学生很多竟是只读了教科书,而我们语文老师是迫切想读却没时间哪,这真是违背“读书”一词的本义。为此,大而改之,我们呼唤政府改革考试制度;小而改之实而改之,从教师做起从观念做起,响应二期课改的号召,精简练习,还时间和心灵以读书——读好书、大量读书。读几千年的文学精典,从小读书,从古诗读起,“腹有诗书气自华”“为有源头活水来”,作文之渠焉能不清?教师之“桶”便可成“无底桶”“水长流”。
至于如何保障实施,鉴于农村家庭藏书无几和观念排斥课外书等客观原因,我个人做法是让学生落实初中生必读书目和订阅《读者》,但还是嫌书太少。我想呼吁教育部门对读书这一项作出硬性规定,如将 “小学生必读”、“初中生必读”、“高中生必读”系列丛书或从《诗经》开始的一系列经典之作设法变成教科书,这样我们语文课堂一定能有米下锅。
至于课内教学,在这几年的老教材中规定背诵的文言篇目变少了,我甚觉可惜。我精简练习,然后要求文言文全部抄写背诵,还增加了部分白话文精彩片段抄背。诵抄看似最笨,实乃最实在之法,最本然之法。“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其意是指“诵到极致即是说”,自然出口成章下笔有神。考试何愁?
人在少年时是语言敏感期,诵读大量古诗文,用文言奠基然后用白话表达,文字极易纯粹、典雅、凝练、传神;而以白话奠基通过白话学用白话,文字极易拖沓、繁琐、欧化、不明。前辈文化人的功底扎实不正是实例么?
2、 作文如同做人,改进作文价值观。
作文如同做人,成文须先成人,即只有先提高自己对生活的认识水平文章的灵魂才能高洁。新课标指导写作时倡导“重在思想认识水平与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精神、社会主义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现代青少年生长于优越环境为多独生子女为多,吃苦经历和精神欠缺,对家庭社会的责任意识日趋淡漠。培养他们成为感情丰富、具有博爱精神的高尚人,作文训练肯定是途径之一。几年来,中小学生平时作文考场作文“编造谎言”博取同情分数已成为一道罕见的灰色风景,它反映出心灵的枯竭。原因自明无怪学生,但且让我们从“真”做起。师生共同真实、自由、个性地做人,不虚伪不矫揉不造假,解放人性精神灵魂自由舒展。也许这是目前语文教学中最迫切的人文,也是人文只本义,更是作文之本。
记得前几年SARS流行时,学生们从各个渠道都真切地感受到医务工作者的高度责任感和献身精神。北上抗非的医务人员中有一位出身于我镇,为了国家她一再推迟婚期,她的精神让我们学生感受特别真切。我们就组织学生去她家采访零距离地了解英雄的情怀,学生归来写作真正体会到什么叫做人境界高远什么叫真情实感。这样的体验是宝贵的。又如,学生读了很多“关爱他人”的文章也懂得这一道理,但实际行动很欠缺。2004届九(2)班张东升同学的父亲在春天的时候查出肝癌晚期,在区摸底考试前去世,这对十五岁的张东升是有生以来最大的打击。我们组织九年级师生共同为他捐款上门慰问,还在学习生活各个方面给予他更多的关怀,使他能够情绪较平缓地度过最伤痛的时期。在这期间,我组织学生写了几篇随笔和命题作文,张东升同学描绘自己和家人的悲痛和感激,同学们抒发自己给予关爱的感怀,作文和做人的思想灵魂都得以真实的洗礼。所以说,做真人才能写好文,成文须先成人。
3、 选材注重生活真实;生活和阅读相结合;训练序列化。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工作起初的几年,我也按照规定每学期学生写八篇作文,但很快发现根本不够——一是指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太多了,生活是那么的多姿多彩,给我们的冲击感受真是太强烈了,八篇怎能容得下。二是学生的作文水平欠佳,八篇怎能有所提高。三是作文占分比例开始提高,而且写作水平提高也一定能促进阅读。于是我大胆突破,每学期每生用2本硬面抄笔记本写随笔和命题作文至少二十篇。后来的新课标果然明确规定了“从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出发,及时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养成写随笔的习惯”。一周一学期的数量不限,文体不限,从自己、家庭、学校、社会各个方面,随生活而写,培养一颗敏感的慧心,记见闻写感想,无所不入童眼,无所不入稚笔,自由自在地写文字片语,没了清规戒律,一吐为快生命流动。比如,可以根据四季景色变化写四时之美和人情物事,可以加深体会朱自清的《春》、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上海难得下雪,2004年冬的两场大雪是大自然稀奇的礼物。在漫天飞雪中,用陆游的《咏梅》、毛泽东的《咏梅》和《沁园春•雪》及时地上了一节文学欣赏课,又用第二节课带学生在大雪纷飞中漫步欣赏校园美景,让学生切实地体验词人写景的美妙和不同词人或忧郁或豪放的情怀。下课后和回家路上让学生尽情玩耍仔细观察。这样,下第一场大雪的时候我们写了《上海今日飞雪》。没想到过了几天,又下了一场更大的雪,我发现这一场比前一场有很大的不同,又组织学生从大小、颜色、风向、落在不同物体上的状态细加辨别及时捕捉,然后写《今日飞雪与前日之不同》,学生的观察描写更细致了,而且还补进很多偶发事件提高了立意,如雪中行人之状、雪中菜场见闻、上学摔跤其乐无穷等等,磨练意志豪情、感受家人关心、学习倍添情趣等。我及时抓住前后几场雪合成一个“2004年这几场雪”作文训练序列,反复修改讲评,不但给学生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而且学生的文采和性情都变得有点情趣有点高雅了。又如“孝敬”系列,先布置学生课上口述自己孝敬或忤逆的事例,再回家给父母洗脸、洗脚、喂饭、过生日、拥抱、互相赞美等,然后再写“乌鸦反哺”系列作文,学生和父母先是害羞造假,后来又反复要求必须真实地做了以后,学生对爱的理解深了爱的体验多了,他们长大了很多。一个学生述说他给弥留阶段的曾祖父洗澡喂饭的经历,学生们都哭了。诸如此类的及时采风生活,训练成序列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是较多的,也给我带来了很多教学趣味和感悟,作文教学真的很精彩。
4、 多媒体与作文教学的整合。
在进行阅读向写作迁移的训练中,多媒体技术为师生提供了迅捷的图书馆和秘书式的服务功能,促进了师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如学了《童区寄传》、《狼》以后,引导学生上网查询这两篇的资料和古今少年勇斗恶势力的人物事迹介绍或录象,然后结合当今校园街头恶势力欺诈懦弱学生的现象,写下读后感和记叙文《当我面对欺诈时》并电脑播放,有的同学制作了自己勇斗恶势力的动漫,作文讲评直观简便,动漫点评兴趣盎然。又如在进行多角度系列作文《感悟春天》训练中,一组查询关于“春天”为主题的古今诗歌并仿写;二组查询关于“春天”的散文并对朱自清的散文《春》进行回顾性再学有了新的体验,然后坐在校园外的田头写农村的春天;最后挑选作文播放予以点评改进,优秀之作配以音乐画面深情朗诵。师生都觉得在多媒体教室里和动手操作比在教室里有趣有效多了,容量大了,上课方便了。
5、 作文评语的个性化人性化改进。
一改以往公式化呆板化缺少感情的评语,这几年我采用了赞美为主的评价方式。我喜欢说学生好话,每位学生、每篇随笔命题作文,所有优点全部圈出来,每一点的进步夸张的表扬。把缺点说成改进建议而且面批个别悄悄说,把大大小小的优点喜欢有意识当众表扬反复表扬,向家长夸赞,然后再提很多改进措施,学生欣喜无比进步显著。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评分标准,等分而不等值,尤其以鼓励态度的转变为重点。如文采好一点的学生常赞他们有“写作天赋”,争取成为少年作家;水平再差的同学哪怕有一个新颖的比喻我就赞美“想象力最奇特”,“希望你能成为吴承恩、JK罗琳这样的作家”。对于原先怕写不肯写或只写二三行的同学,拼命鼓励他们只要写满半页,我就评他为本次作文进步最大的学生,考试时更给予很多加分。我自创了“进步者优”的评价标准,无论哪一方面只要比以前在进步,我就评他们是最优秀的学生,不但当众嘉奖,还在成长手册上、家长会上突出赞美由衷欣赏。当教师把学生的缺点放在心里自知,把他的优点从长相到性格到语文学习尽力发现并常说喜欢他,学生的进步快得令人惊讶,教学气氛真愉快,师生双方也越看越可爱。我喜欢用母亲的眼光看待学生,信奉那句“假如我是孩子;假如你是我的孩子”的名言,再后进的学生我都能找出其优点,我越来越品尝到了个性化评语赞美性评语给学生带来的进步,给教学带来的愉快。
改进教师教学思想,就能改进学生效果,教师自身也更人性化。
6、有待建立的措施:作文训练师生档案。
【农村中学语文教学的几点改进措施】相关文章:
电子白板改进课堂教学模式的几点看法08-24
总结工作的不足及改进措施02-22
对农村农机质量的几点看法08-19
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06-16
总结工作的不足及改进措施(通用16篇)07-25
农村初中美术教学实效性的措施探讨08-24
课堂教学改进计划06-16
课堂教学改进计划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