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更新人才观,培养个性人才
更新人才观,培养个性人才河南省沁阳一小肖春红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站在世纪之交的历史长河上展望未来,有识之士说: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一个没有创新精神的民族将无法立足于未来世界。刚刚过去一二十世纪的中国教育,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探询和质问,有人说,中国教育是二十世纪的悲哀;也有人说,教育的失败是真正意义上的国殇;还有人说,教育的落后导致民族的堕落,对教育的应付和冷谈是对人民的犯罪;更有人说,近 20 年最大的失误是教育问题……面对着这种种质问,作为一个已有十多年教龄工作在基础教育第一线的我,也在反思着自己的过去:我们的基础教育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是人才?又如何培养能迎接二十一世纪挑战的人才?
一、什么样的人才能算得上人才,人才的标准是什么?我们的基础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
中国的教育值得反思的东西太多太多。来自 CSC 赴美夏令营的报告给我们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 什么是人才?在教育过程中是否该有一个新的界定?世界发明大王爱迪生是人才,当今世界首富比尔盖茨是人才,我国的 " 童话大王 " 郑渊洁也是人才,可当年他们在老师眼里怎么就不是人才呢? " 老师是否该把成功作为人才的起点,哪怕是一个小小的成功。 "
谈到这里,不能不使我们想到二十一世纪中国的教育机制;以考分判优劣,以考绩断前程因而有了 " 背多分 " , " 黑色七月 " 的谑称;有了 " 考、考老师法宝,分、分学生命根 " 的戏谈;更有了 " 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 的残酷……这种 " 大一统 " 的传统教育模式造成了我们的教育对象个个是满腹诗文的低能儿。出现了在国际奥林匹克竞赛中我国选手几乎屡屡包揽所有奖项,而近一个世纪的发明(诸如电灯、电视、电脑等)无一出自中国人的尴尬。
日本三菱集团总裁启用人才的秘诀不知能否给我们一点启示: " 没有特长的平庸之辈不用;没有一点 " 缺陷 " 的完人不用;大胆使用那些虽有缺点,多争议,但确有才能,敢于开拓的人。 "
我们不妨将基础教育要培养的人才标准确定为五个 " 一 " 人才,即一幅好身板,一口标准语,一笔好字体,一个文明人,一颗求学心。其中 " 一颗求学心是对学习保持着浓厚的兴趣,这是应试教育最难培养的一点。
二、让孩子触摸到眼前成功的快乐,把成功当成激发孩子学习兴趣的起点。
最近美国哈佛大学又推出一个震撼世界的教育新概念 -- 情商教育。他们认为一个人的成功,智商因素只占 20% ,情商则占 80% 。什么是情商?简而言之,就是情绪智力商数,是人的心理、情景,意志品质等诸方面的综合反映。而我们则把智商作为测量人才的重要标准,很少考虑到情商,因而不能激发学生乐于学习的激情,使他们的智力并没有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我们不是常听老师这样批评学生吗: " 人家能考 100 分,你怎么才考 97 分,太不细心了,还有你才考 60 多分,简直是 " 朽木不可雕也? " 用应试教育这一套来评价一个学生,难道考 100 分的就一定比考 97 分的学生高明许多吗?恐怕哪一个老师也不会承认。
杭州市天长小学的周武老师所做的一项调查发现了一个耐人寻味的 " 第十名现象 " 。他有意识地对 1990 年前后毕业的 150 名小学生做了近十年的跟踪调查。结果发现绝大部分当年学习成绩在班里第十名至二十名的学生,在后来的学习和工作中出乎意料地表现出色,并成长为 " 栋梁型 " 人才。相反,有些当年备受老师宠爱、成绩数一数二的学生,长大后却淡出优秀行列。
所以,我们不必要求每个学生都得满分。因为 " 满分尤如陷井,学生为了得满分,就必须尽善尽美,注意到了一切细微的,但却是次要的地方,而忽略了更本质更主要内容的深入理解,同时也妨碍了他们兴趣特长的发掘成长。 "
电视剧《校园先锋》中南方老师的一段话讲得好: " 孩子的学生时代我们应当允许他们犯错误,因为学生就是在不断发现并改正错误中成长起来的,这是一个过程,不提前便推后……我们教师的任务是鼓励孩子的点滴成功,而不是抓住他们的缺点不放。 " 因为 " 成功不在最后,也不在海市蜃楼,只有触摸到眼前的成功,才会有更大的成功诞生。 " 这或许就是 " 成功教育 " 的最大内涵吧!
可喜的是, 2000 年 3 月,江泽民总书记发表了《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要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我们安徽省沁阳一小的领导和教师也充分认识到这些,积极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比赛,诸如校际冬奥会、合唱比赛、讲故事大赛、航模、绘画比赛等,许多班子将 3 月份定为 " 特长展示月 " ,家长会前让学生告诉家长 " 我们班里最棒的。 " 我也对学生在平时作文或日记中写得较好的句、段汇编成《新芽集》,结合复习教育,我班举办了 " 小故事家 " 、 " 成语宝典 " 、 " 小小活字典 " 、 " 多言字匣 " 等活动,让每个孩子都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了孩子们旺盛的求知欲。
三、重视个性教育,培养创造性人才
孩子们的兴趣被激发起来之后,如何充分发展其特长,来促进其更大的成功呢?创造性教育的四大特征( 1 )教育的开放性;( 2 )学生的主体性;( 3 )思维的独创性;( 4 )综合性;要求我们给学生生一个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的教育环境,强调学生的主体性,一切教育活动都要服务于主体,使学生的思维不受传统思维束缚,不受他人意志的制约,不受书本上条条框框限制,不迷信权威,敢于开拓和创新,让学生不仅具备二十一世纪人才应具有的综合、软件和系统的能力,还要尽可能具有多科专门领域的知识,特别是边缘学科的知识。
我们在设置作业时,不妨多设置一些弹性作业,争优题即让有兴趣,能做好的学生做,没兴趣,做不好的便不做。但要求评价时同样可以有较好的结果。语文课中的作文不妨多设置一些 " 假如 XXX" 的作文题,让孩子充分发挥其想像,让孩子有更充分的时间精力去探索,去尝试自己感兴趣的未知领域。因为兴趣一旦与正确的价值观,理想、信念连在一起异受后者制约时,就会升华为事业心。这种事业心将进一步深化创造动机,强化创造意识,促进创造活动,直到实现自己的目的。
让孩子们把在书山跋涉,在学海荡舟当成一件很有乐趣的事情吧!愿我们的老师培养出更多有个性的创造性人才。因为二十一世纪是充满激烈竞争的时代,二十一世纪振兴祖国的重任靠的是他们。
【更新人才观,培养个性人才】相关文章:
空中乘务人才人才培养计划08-23
企业人才培养方案06-13
高校人才培养方案06-03
人才培养计划方案01-05
人才梯队培养计划方案10-11
更新教育观念培养创新精神08-19
人才培养工作计划11-14
人才培养的工作计划01-09
人才培养论文:创意产业发展背景下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探析08-27
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文献综述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