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关于信息学教育教学的几点体会
关于信息学教育教学的几点体会 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文字的出现、印刷术的产生,不仅是文化发展中的两个重要里程碑,而且引发了教育模式的质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已成为继自然语言和数学语言之后,人类必须掌握的第三种通用智力工具,并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工作方式、学习方式、思维方式、交往方式乃至于生活方式。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内容的现代科技竞争日趋激烈,世界各国均不同程度地加强了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视程度。 2000年秋学期,信息技术课已纳入我省普通高级中学作为必修课程。笔者就中学计算机教育实践谈几点体会,旨在抛砖引玉。。 作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文化水平的标志,信息素养(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发布与应用的能力)应该在人的必备知识结构与潜在能力中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最核心的问题是:学会如何适应信息社会,就是要具备基本的读、写、算的技能之外,还应当具备对学习新知识的好奇心、探索欲,对事物主动思考的质疑能力,具有使用信息系统并会从无限的信息系统中提炼自己所需要知识的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运筹能力及抓住新问题、运用新方法、提出新见解的能力。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了解计算机文化、初步掌握一些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信息意识和创新意识、有效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处理、应用和传输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在开发智力、授人以渔的教学过程中实现信息素质和创造素质教育。我想教学中要时刻注意信息技术教学不仅仅是传授计算机的基础知识,更不是片面追求“学而致用”的职业培训,而是把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来提高中学生的素质,培养他们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各种能力。 信息课教学过程主要有理论课、上机课和课外实践三种形式,三者比例要适当,不能平分秋色,应注意以下几点原则。 一、理论课 1、理论课在信息技术课时中的比例应远小于上机课。 传统的理论课堂授课形式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只适合基础知识、语言算法、小结讨论等内容的教学,大多数教学内容需要同学具有感性认识,需要教师以实际效果演示来强化教学效果,学生上机练习的时候也能驾轻就熟。所以理论课在信息技术课时中的比例应远小于上机课,同时教学应体现“事件驱动”的思想。 1、课前用于知识记忆性质的检查提问应取消。 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在课前安排一个思考题让学生思考、讨论。这个思考题可以是用已学知识构思解决新问题的方法,也可以是分析学生上机过程中某个有代表性的技术问题,并设计排除的方法。思考题的设计要兼顾“温故”并导出本节所学、鼓励发现问题、培养综合能力、激发学习兴趣等几个方面的功能,要允许学生查阅资料或讨论。 2、牢记课堂教学以能力培养为主。 对于新授课,只要学生能自学弄明白的问题,教师就不要用讲授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师可以设计出层次分明的思考题,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用“自己学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提供让学生“各抒已见”的机会。最后教师再通过课堂小结使教学内容系统、完整。但应注意小结要坚持鼓励的原则,并且注意对学生已经弄清楚的问题不要再重复。 3、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尽量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内容丰富而不繁杂,教学过程紧张但不忙乱,自身的教学效率与计算机的高效性和谐一致,使学生亲身感受信息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全新变化。 4、要培养学生学习新技术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之一,而现在五彩缤纷的信息技术不能不说是学生学习的一个诱因。教学中要尽量追踪新技术,并且注意培养学生追踪新技术的能力。但是有关新技术的教学内容对设备要求较高,一般学校设备目前还不能与之同步。因此,老师可在多媒体教室(如无多媒体教室,也可用教师机全体视频传播替代),对Windows和Internet等具有现实意义的知识和应用技术进行教学,让学生有机会感受这些应用技术。 二、上机课 1、有关操作的教学内容应安排在机房进行。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有关操作的教学内容应安排在机房进行。对于暂不具备很好条件的机房,也应常备一台投影仪,教师要精心设计制作投影片以期最大限度地满足高效率教学的需要。 2、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在学生认知水平能够承受的前提下安排一些适合自学的内容让学生自学掌握。开始自学的内容要少而简单,等学生认为自学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且乐于参与时,再适当加大自学的难度。例如:在文字处理的教学过程中,在学生已掌握基本编辑方法时,对一些修饰性操作可让学生自己去学习体会,这样做会使学生在不断的成功体验中增强自信,并逐渐养成求知探索的习惯。 3、让学生在巩固性练习中,综合已学的各方面知识。 创造素质教育的一大特点就是跨学科。教师应让学生在巩固性练习中,综合已学的各方面知识。例如:用“画笔”进行美术创作,用WPS 2000或Word设计贺卡、办报,用EXCEL分析班级成绩,用Internet进行信息交流等。这种学以致用的教学方法既有利于完成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任务,又有利于开发学生智力、促进学生主动发展,使信息素质和创造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4、在虚拟网上完成“网上冲浪”。 现在Internet技术发展非常迅速,互联网是我们获取信息的一个重要途径。但是现在上网费用较高,大多数学校不具备上网的条件,我们可利用学校的局域网络来模拟Internet,建立虚拟网络。可将Internet网上部分好的网络信息下载放在服务器上,也可让有兴趣的同学自己学做网页,把自己的网页上传到服务器,供别的同学浏览。 三、课外实践 在中小学信息技术学习中将会涌现出许多学生计算机爱好者,这些学生不满足课堂所学,对计算机的许多专业知识和应用技术(尤其是电子游戏)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教师应有组织、有计划的课外实践活动对这些学生的爱好给予保护、培养和正确引导,以保证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学有所长,少走弯路。课外实践作为课堂教学的拓展和延伸,应分程序设计和应用技术两大类进行辅导。 1、程序设计兴趣小组。 程序设计兴趣小组的课外实践应与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相结合。可结合省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委员会组织编写的一套教材作为参考资料,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学习。但须注意的是循序渐进的原则且学生要有较好的数学功底。 2、应用技术兴趣小组。 在应用技术兴趣小组的的课外活动中,可把计算机当作信息处理的工具,让学生在综合各科所学文化知识的基础上进行丰富多彩的创作和信息交流活动。如创作美术作品;设计贺卡、小报、网页;通过Internet进行信息传递、资料查询等等,这些活动打破了学科界限, 使学生在轻松愉快地学到有关计算机知识、巩固了相关学科的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有效提高了应用已有知识进行创造和规划的能力。 当今世界“落后就要挨打”已是不争的事实,国力强盛依赖“科教兴国”。教育能否培养出有理想、有文化、爱国敬业、具备“两个素质”的人才是关键。信息技术课,属于新兴边缘学科,有理科性质,也有人文特点,涉及多门学科,当好一名信息技术课老师,应该说,不是件容易事,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我希望有更多的优秀人才投入研究信息技术教学。信息技术这门新学科的开展,必将对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对我国的“科教兴国”战略,为我国21世纪在科技、经济、文化各个领域的腾飞,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
【信息学教育教学的几点体会】相关文章:
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体会06-23
对MIM数学教学的几点体会_工作体会04-19
关于教育孩子的几点体会和感触08-25
对幼儿语言教育教学的几点思考08-15
新课改的几点体会08-17
谈歌唱教学中情感培养的几点体会08-19
【随笔】关于教育的几点思考08-23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几点体会08-20
招商工作几点体会08-24
浅谈单亲家庭学生教育的几点体会论文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