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运用民族民间音乐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我国有着悠久而丰富的音乐分化遗产和优秀的传统,有独特的美学思想,理论体系和创作方法。由于民族音乐文化长期根值于人民生活的土壤之中,为人民所喜爱,所以,重视民族民间音乐,就是尊重本民族人民音乐欣赏习惯的连续性,运用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实施美育,就可以极大提高这种教育的感染力、可行性和深刻性。
十八世纪法国启蒙运动思想家让·雅克·卢梭曾说过:音乐艺术不在于对象的直接摹仿,而在于我们的心中唤起当看到这一事物时所体验过的情感。音乐作为22艺术所给予人的艺术感受叫美感,通过美感使人们得到思想感情上的满足。同时,在潜移默化之中通过艺术所反映的生活美在欣赏者的思想中引起情感功名和情感体验,从而祈祷激发人们的生活热情,最终达到服务于社会的目的。
审美就是感受、感知和创造美,是人类一种主动追求没的实践活动。它要凭借相应的审美对象才能完成对象对于主体的意义在于对象上面所凝聚的生活和精神的实质。一方面,人们在审美活动中通过形象,促进情感来理解和体察对象世界;另一方面,审美又是一种高尚的情趣,是一种自由的鉴赏,美作为一种理想与道德境界紧密项链。康德认为,人的审美判断同时具有认识和道德的双重属性。审美教育,是培养人感知、感受和创造没的教育,培养人的审美能力审美情操,即美育。通过审美的陶冶达到生命的和谐和思想的升华。
那么,作为审美对象的民族民间音乐究竟美在哪里?作为民族民间音乐精髓的民歌、说唱音乐、戏曲音乐及民族乐器曲何以能以其顽强的生命力延续发展至今?并对我们产生深远的影响?这得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
(一)民歌--朴实美、简洁美
民歌是由劳动人民集体创作的,并在人们一代一代的口头相传中不断得到完善与发展的一门艺术。一般都短小精悍,易于传唱、记忆,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和地方特色。如蒙古族民歌《牧歌》、陕北民歌《脚夫调》、《兰花花》等这些作品,在音乐语言、音乐风格上都单纯朴实,清新自然,音乐没有繁复的地位,又没有浓重的和声,知识在独具特色的伴奏音乐的陪衬下,充分发挥旋律的美丽,整个音乐朴实无华而又充满生机,使学生易于接受,同时又能产生极大的感染力。
(二)戏曲音乐--特色美、精致美
戏曲音乐由于它是音乐与戏剧紧密结合的综合艺术,既具有音乐艺术的听觉特征,又需要与剧情紧密结合,需要塑造人物形象,还得注意与舞台动作的配合;既要有戏曲的剧种特色、地方特色和乡土气息,有要有代表本剧种的声腔、语言的地方特点及时代特征。如《迎来春色换人间》就体现了上述特征,这一唱段,作品从内容出发、从人物出发、根据唱词的格律、情绪,予以精雕洗琢,深刻地表达了剧情,塑造了完美的人物形象,运用其独特的艺术手段,通过剧中的人物与情节给人以麦的艺术享受,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
(三)、民族管弦乐曲--谐和美、创新美
音乐作为一种文化,总是存在于一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之下,并随着历史京城的不断发展而不断更新,民族管弦乐曲就是常年过分重视、继承民族音乐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发展、不断创新的。情思深切、意味隽永、动人心魄的具有交响性的民族管弦乐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如民族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是我国古典优秀乐器作品之一,原以琵琶曲,后改编民族管弦乐曲,不仅保持了原有音乐的古雅情趣和幽雅闲谈的美感,而且运用民族管弦乐队,加上巧妙的和声、复调及配器手法,实现了丰富音色中的多声思维和立体感,使作品形象更加鲜明、色彩更丰富、感情更热烈,显示出独特的、不可替代的美学价值,为驰聘我们的想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空间
综上所述,我国民族民间音乐不仅种类繁多、各具特色,且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可欣赏性和教育性。
但是,如果由于某种原因,学生未能听懂某一音乐作品,即使这一音乐是最美丽的、艺术性最高的,那么对于某一听不懂个体而言也是豪无意义的。尤其是对学生来讲,教师不断努力探索构建适合社会发展与学生需求的艺术教育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充分利用课堂主渠道和艺术学科独特的功能,培养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道德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教师应该是一个具有广博知识和深厚文化底蕴的高素质人才。
美育主要作用于人的感性、情感,它对人的教育是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的,不知不觉地影响着人的情感、趣味、气质、情操、胸襟。那么,作为审美教育为主导者的教师,他们的知识结构首先应该是一个复杂的、多层次的结构体系,既要有相当水平的专业知识,还有兼有社会道德、历史、地理、文学、美学、教育学、心理学、风俗学等辅助知识。因为,民族民间音乐的设计面非常之广,有地方语言与音乐结合问题,有民族音调及特殊唱法问题,有作品题材中描述的生活习俗、乡土人情、历史背景、自然景观等问题。教师只有具备多方面的丰富知识和恰当的教育教学方法才可能把握住作品精髓之所在,做到言简意赅,帮助学生正确理解作品的历史背景,主题思想,分析音乐的各种表现手段,掌握正确的欣赏方法,领略韵味,理解作品丰富的表现力,把握住音乐作品的情感内涵。对民族民间音乐中不同题裁,不同风格的作品能从历史的、系统的、概括的角度去阐释,从这一特定的艺术形式的产生、兴盛、发展与人民生活的角度去把握它的本质特征。对授课内容有个通盘设计,合理布局,色彩浓淡相宜,重点突出,深入浅出,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不仅感受到所学音乐的内容美,同时也能体验到学习过程的韵律美。
其次,教师要充分意识到学生是审美的主体,他们受中华五千年古老深厚文化的影响,所以具有一定的民族文化积淀。运用本民族民间音乐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事业,发散学生的思维,拓展教育的外延,增加
[1] [2] 下一页
教育的内涵,更重要的是它有利于引起学生的共鸣,教师就要善于抓住这一点,培养学生的兴趣、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音乐学习中来、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最终实现综合审美的目的。而作为审美客体的民族民间音乐由长期根值于民族文化中,作为文化基因最顽强最深沉的裁体、它所展示的文化恢弘的气势、它的博大精深不仅融入了我们的血液,浸透了我们的情感,也哺育了我们的民族精神。可见在审美的主客体之间只要教师选择适当的教学策略,架构起坚实的桥梁,就可以使审美的陶冶顺畅地得以实现。
总之,运用民族民间音乐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这不仅是个美学问题,同时也是个教育问题。只有充分挖掘民族民间音乐之没,打开琳琅满目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宝库,从中吸取营养,激起学生热爱民族民间音乐的热情,才能启迪指挥、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意识,实现美做为一种理想与道德境界的紧密相连,最终达到生命的和谐和思想的升华。
上一页 [1] [2]
【运用民族民间音乐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相关文章:
怎样在审美情趣中培养学生的语感08-18
情趣,让阅读教学焕发审美光辉08-20
运用“情趣”因子催化语文学习08-17
如何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08-23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08-19
如何在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观08-15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识字能力08-15
运用网络平台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实践研究08-20
运用多种思维,培养创新能力08-24
加强对学生审美观培养为学生成才插上翅膀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