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历史论文>“历史研究性学习”辩论会部分材料

“历史研究性学习”辩论会部分材料

时间:2022-08-12 21:47:19 历史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历史研究性学习”辩论会部分材料

  2002年11月23日,浙江师大附中高三直升班在吕准能老师的精心组织下,举行了“历史研究性学习听证会”,有师大历史硕士班学员和本校老师共40余人参加,首先进行辩论,主题是“历史研究性学习师利大还是弊大”,由章莉同学主持,正方为一辩(郑小敏)。二辩(施坦然)、三辩(倪寒霞)、四辩(董亚琴);反方为一辩(赵俊飞)、二辩(王姗姗)、三辩(陈亮)、四辩(滕晓丹)。然后又由倪晶、王谦、朱盈等同学简要介绍了各自进行历史课题情况。最后由老师作总结,可谓真理不辩不明,使大家更加深入了解研究性学习的意义,同时也揭示了其中存在的某些问题,总之,作为一项新事物总有一个完善的过程,它带给我们的不仅是新奇和惊喜,也有更多的困惑和反思,相信经过我们的探索和努力,一定能够把研究性学习开展得更好!

“历史研究性学习”辩论会部分材料

  1、反方二辩材料:

  一、总体角度1、必要性

  2、可能性①内因: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历史观、人文观等不完善

  ②外因:老师、社会、家庭各方面影响

  3、可能出现的问题

  二、具体论辩

  1、打破传统教育 :目前而言,高考仍是教育主流,在先阶段只能改善教育,所以研究性学习只是一种辅助手段,这两者不能本末倒置,主次颠倒。

  2、培养个性及创新精神,研究性学习难道是培养个性和创新精神的唯一救命稻草,难道传统教育就不能培养了吗?

  3、重于实践、使学习变得生动化、主动化:

  学生是不是真的主动,现阶段学生不能完全利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事物,而且传统教育也可以改变客观世界。例:传统学习和研究性学习都能获得重核裂变知识,但谁都不可能造出原子弹。

  4、是创新学习方式:新的不一定是好的。例:网络犯罪。

  5、是新事物: 新事物并不成熟,是从弊端多到利处多发展的过程,在目前状态下,它还处在弊端多的阶段。

  6、社会历史的潮流和趋势: 教育史上有很多行政纲领,都不适应学生心理要求,学生有点厌恶,因为有点拔苗助长。例“五·七道路”卷入了政治斗争,“3+2”高考制度改革的短期行为。

  八、主要弊端:

  1、与高考制度相冲突,只是辅助(两者区别)

  2、一哄而上(必要性),成果肤浅

  3、传统教育中教师更具导向性

  4、历史是过去问题,中学生还不适合研究这类学术性的问题,而各方面的条件都还不充足

  5、学生能否保证一定量的学习(传统课的学习)。

  2、反方 陈词立论 :

  谢谢!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

  今天我们讨论的是一个利弊交锋问题,我方认为历史研究性学习弊大于利。要判别一种新的教育方法利大还是弊大,必须要从普及这种方法是否必要,实践这种方法是否可能以及在此过程中是否会产生意想不到的问题这三方面来进行分析。

  下面我就从这三方面来分别论证我方的观点。

  首先,从必要性来看。众所周知,历史是过去的东西,是一段真真实实存在的事实,我们无法篡改它,也无法对它的现实价值给予更多的意义,事实性决定了它的客观性。所以说,早已有定论的东西,我们再研究是没有必要的。我们完全可以从书本上,从大量的媒体中获得对历史的认识,而所谓对历史的研究,都已经是在既定结果下的研究,我们都已经知道研究的结果了,这种重复性的劳动有意义吗?

  况且大家对研究性学习的最终目的的了解得还很肤浅,很多人是为研究而研究,他们的思想很浮躁,急功近利,不管是学生还是老师,他们都把获得某种成绩来作为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学生以此拿学分,教师以此评职称,于是刮起了一阵赶时髦的风,但是时髦的东西一下就过去了,研究性学习能持续多久呢?这种一哄而上,盲目的心理能带来多大的益处!况且我们中学生的特点决定了我们不能作很深入的研究,因此在研究的过程中就出现了很多弊端和负面影响。而且我们研究出来的结果往往是比较肤浅的,没有多大的现实意义,花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搞出来一个浅显的结果,而我们并没有学到什么实在的知识,这种付出值得吗?况且目前的研究性学习与平常的学习相差不大,找资料,寻求信息在平常的学习中就可以培养出来,这样对我们的学习不是更好吗?

  其次,从可能性来说。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条件还是很不成熟。要对历史进行研究,我们需要具备很多资料,但是,受条件制约,我们无法搞到第一手资料,我们不是考古专家,我们无法对过去的事作问卷调查。从研究性学习的主体中学生来说,中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还处在形成阶段,不具备很深刻的认识,不具备丰富、充足的知识对历史进行很深入的研究,他们的认识不全面,不充足,不具体,往往是禁不起深刻的推敲的。在从外因来说,搞研究性学习对家庭的压力也很大,很多学生因此而学习下降。也许对方辩友会举出很多研究性学习开展得很好的地方,譬如说上海,确实,上海有很好的条件来开展研究性学习,但是我请问对方,中国有几个上海?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是地区间发展不平衡,教育发展也是如此,特别是一些农村地区,他们连最基本的教育都不能保证,何谈研究性学习?由此看来,研究性学习要推广很难。

  再次,从研究性学习带来的问题来说。研究性学习浪费了大量的时间,消耗和分散了大量的精力,谁都知道寸金难买寸光阴,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下,高考还是一个大头,这是我们无法回避的。高考仍然是现阶段我们选拔人才的唯一途径,有谁听说过某某人通过研究性学习而上了名牌大学的吗?没有,所以说,我们要立足于高考这一现状。高考也在不断地改革,正在日趋完善,你们没有注意到应试教育正在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倾向已经在近几年的高考中体现出来了吗?另一方面,如果要将研究性学习方式充分展开,从教育制度上给以保障,就应当把它们作为一门必修课程来开设,然而目前由于受到学科教学目标、时间、内容、方式的影响,研究性学习存在着很多的局限性。学科课程的课堂教学仍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学科课程的教学才是主题,研究性学习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性的教学,而不能成为主题。过多的强调研究性学习必然会冲击正常的教学秩序,引起管理秩序的混乱。再说传统教学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它作为学校教学的主导地位在现阶段是不会改变的,你们又如何解决研究性学习与传统教学之间的矛盾呢?

  还有一点就是教师的作用,目前教师的水平参差不齐,对学生的引导工作也显得很力不从心,况且教师自身对研究性学习的认识也不熟悉、不到位,一些准备得很仓促,起点很低就开展了研究性学习,结果到最后发现进展不下去了,只好中途停止,造成了很大的浪费。

  综上所述,我方认为研究性学习是弊大于利的。

  3、自由人发言:

  谢谢主席,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下面我来指正对方辩友在陈述中所犯的几点错误。

  一,认为研究性学习使学习知识变得生动化,使学生更具主动性,培养实践能力。

  首先从生动化的角度来讲,我们不能否认传统教育也是可以使学习变得生动化的。其次从主动性来讲,对方辩友能肯定中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一定培养了主动性的能力了吗?我们说现在的中学生尚未形成正确的历史观,树立正确的历史唯物主义,还不具备主动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能力,还是需要教师的指导的。再次从实践的角度来考虑。传统的教育模式能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研究性学习也能起到类似的作用。众所周知,研究性学习既费时又费力,那我们为什么还要浪费这些宝贵的时间搞这种无多大意义的活动呢?试想一下,我们通过传统教育可知道重核裂变的知识,通过研究性学习也可以了解原子弹的知识,但如果真正应用到实践上,我们的中学生谁又能造出原子弹来呢?

  二,认为研究性学习可以开拓视野

  我们承认这一点,但我们也可以通过其他更简单方便的渠道如看电视,上图书馆查资料等获得相应的知识呀,何必要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去搞研究性学习呢?

  三,认为研究性学习重过程,不重结果

  据调查,现实生活中的大多数学校是太重结果,而忽视过程,导致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流于形式。学生从选题,实施到结题要填写大量的表格,最后还要撰写结题报告或论文,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无意义负担。

  四,认为研究性学习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研究的目的是发现未知,现在一些学校开展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往往在很短的时间里就结束了,学生只能求证一些常识性的知识点,换言之,学生学到的只是一些皮毛,根本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最后再奉劝对方辩友一句,如果过分的强调研究,把手段视为目的,那将不符和高中的培养目标。谢谢!

  4、总结陈词

  谢谢主席,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

  对方辩友的精彩辩论着实令我方佩服。敢于打破陈旧的教育观念,提出新的教育模式,相信在现今轰轰烈烈的教育改革浪潮中这样的要求不能少。但是“新”的不一定就是好的,对于研究性学习,我方奉劝对方辩友不要一味赶时髦,你搞我搞大家搞是不是就是你好我好大家好了呢?

  基于整场比赛,我想再次指出对方辩友的几处错误:

  ①传统教育模式的确存在不是,但研究性学习不可能完全代替传统教育,它只能作为一种依附手段贯穿现今教育。

  ②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并不是只有研究性学习才能体现。教学的生动化、形象化也不是只能靠研究性学习体现出来。

  ③现今很多中学的硬件设备跟不上,没有专业教师指导,学生的研究结果大都东拼西凑,这样的研究到底有何意义呢?

  下面让我再一次总结我方观点:

  一、研究性学习过于“形式化”。众所周知,研究性学习注重的是过程,关注的是思维方法的学习和提高。但就目前的形势来看,各校在操作过程中过于形式化,各环节都需要填写大量的表格,将每次活动都记录成档案袋,这完全是一种没有意义的劳动,结果使研究性学习演化成一种资料建设、收集、整理的形式化过程。在此过程中,有很多学生会忽视过程的自主性、目的性,甚至产生误解。这样的研究对于现今的中学生怎么能说是利大于弊呢?

  二、脱离实际,研究性学习的目的与意义体现不充分。学以致用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特点之一,虽然研究性学习对解决问题有一定的帮助,但是研究性学习的着眼点并不在于知识的掌握多少,而是在于能力的培养和知识的应用。目前的许多学校在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在选择研究对象时,不善于从学科出发,甚至放弃了课本中为巩固新知,运用新知而安排的问题探索,割裂了学科学习与研究性学习之间的关系,脱离了实际。这样的结果是利大于弊吗?

  三、学校和社区资源利用有待于进一步开发。研究性学习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社会性,但是就目前的形式来看,社会的人力、物力、财力以及学校的硬件设备都未能很好地加以利用,使得许多研究领域成为未开垦的处女地,甚至会有资源的滥用、误用现象。从另一个方面说,这不就是一种资源的浪费行为吗?

  所以,我方希望广大青年学生能够擦亮眼睛,透过现象看本质,抓住事物的主流,千万不能本末倒置、主次不分,要将研究性学习的弊端祛除,趋利避害,使其朝着有利的方向发展,才能在将来的学习道路上不断前进。

  谢谢!

《“历史研究性学习”辩论会部分材料.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资深写手 • 1对1服务

文章代写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历史研究性学习”辩论会部分材料】相关文章:

《祝福》研究性学习08-16

研究性学习指导08-17

研究性学习在日本08-17

研究性学习小结08-22

初中历史学科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设计实例08-17

语文研究性学习初探08-17

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研究08-17

语文研究性学习论文08-23

研究性学习课后感受08-23

高中研究性学习报告06-02

文章
代写

论文-AI自动生成器

万字论文 一键生成

输入题目 一键搞定毕业范文模板
AI原创 低重复率 附赠査重报告

点击生成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文章代写服务

资深写手 · 帮您写文章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点击体验
ai帮你写文章
一键生成 高质量 不重复
微信扫码,即可体验

“历史研究性学习”辩论会部分材料

  2002年11月23日,浙江师大附中高三直升班在吕准能老师的精心组织下,举行了“历史研究性学习听证会”,有师大历史硕士班学员和本校老师共40余人参加,首先进行辩论,主题是“历史研究性学习师利大还是弊大”,由章莉同学主持,正方为一辩(郑小敏)。二辩(施坦然)、三辩(倪寒霞)、四辩(董亚琴);反方为一辩(赵俊飞)、二辩(王姗姗)、三辩(陈亮)、四辩(滕晓丹)。然后又由倪晶、王谦、朱盈等同学简要介绍了各自进行历史课题情况。最后由老师作总结,可谓真理不辩不明,使大家更加深入了解研究性学习的意义,同时也揭示了其中存在的某些问题,总之,作为一项新事物总有一个完善的过程,它带给我们的不仅是新奇和惊喜,也有更多的困惑和反思,相信经过我们的探索和努力,一定能够把研究性学习开展得更好!

“历史研究性学习”辩论会部分材料

  1、反方二辩材料:

  一、总体角度1、必要性

  2、可能性①内因: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历史观、人文观等不完善

  ②外因:老师、社会、家庭各方面影响

  3、可能出现的问题

  二、具体论辩

  1、打破传统教育 :目前而言,高考仍是教育主流,在先阶段只能改善教育,所以研究性学习只是一种辅助手段,这两者不能本末倒置,主次颠倒。

  2、培养个性及创新精神,研究性学习难道是培养个性和创新精神的唯一救命稻草,难道传统教育就不能培养了吗?

  3、重于实践、使学习变得生动化、主动化:

  学生是不是真的主动,现阶段学生不能完全利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事物,而且传统教育也可以改变客观世界。例:传统学习和研究性学习都能获得重核裂变知识,但谁都不可能造出原子弹。

  4、是创新学习方式:新的不一定是好的。例:网络犯罪。

  5、是新事物: 新事物并不成熟,是从弊端多到利处多发展的过程,在目前状态下,它还处在弊端多的阶段。

  6、社会历史的潮流和趋势: 教育史上有很多行政纲领,都不适应学生心理要求,学生有点厌恶,因为有点拔苗助长。例“五·七道路”卷入了政治斗争,“3+2”高考制度改革的短期行为。

  八、主要弊端:

  1、与高考制度相冲突,只是辅助(两者区别)

  2、一哄而上(必要性),成果肤浅

  3、传统教育中教师更具导向性

  4、历史是过去问题,中学生还不适合研究这类学术性的问题,而各方面的条件都还不充足

  5、学生能否保证一定量的学习(传统课的学习)。

  2、反方 陈词立论 :

  谢谢!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

  今天我们讨论的是一个利弊交锋问题,我方认为历史研究性学习弊大于利。要判别一种新的教育方法利大还是弊大,必须要从普及这种方法是否必要,实践这种方法是否可能以及在此过程中是否会产生意想不到的问题这三方面来进行分析。

  下面我就从这三方面来分别论证我方的观点。

  首先,从必要性来看。众所周知,历史是过去的东西,是一段真真实实存在的事实,我们无法篡改它,也无法对它的现实价值给予更多的意义,事实性决定了它的客观性。所以说,早已有定论的东西,我们再研究是没有必要的。我们完全可以从书本上,从大量的媒体中获得对历史的认识,而所谓对历史的研究,都已经是在既定结果下的研究,我们都已经知道研究的结果了,这种重复性的劳动有意义吗?

  况且大家对研究性学习的最终目的的了解得还很肤浅,很多人是为研究而研究,他们的思想很浮躁,急功近利,不管是学生还是老师,他们都把获得某种成绩来作为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学生以此拿学分,教师以此评职称,于是刮起了一阵赶时髦的风,但是时髦的东西一下就过去了,研究性学习能持续多久呢?这种一哄而上,盲目的心理能带来多大的益处!况且我们中学生的特点决定了我们不能作很深入的研究,因此在研究的过程中就出现了很多弊端和负面影响。而且我们研究出来的结果往往是比较肤浅的,没有多大的现实意义,花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搞出来一个浅显的结果,而我们并没有学到什么实在的知识,这种付出值得吗?况且目前的研究性学习与平常的学习相差不大,找资料,寻求信息在平常的学习中就可以培养出来,这样对我们的学习不是更好吗?

  其次,从可能性来说。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条件还是很不成熟。要对历史进行研究,我们需要具备很多资料,但是,受条件制约,我们无法搞到第一手资料,我们不是考古专家,我们无法对过去的事作问卷调查。从研究性学习的主体中学生来说,中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还处在形成阶段,不具备很深刻的认识,不具备丰富、充足的知识对历史进行很深入的研究,他们的认识不全面,不充足,不具体,往往是禁不起深刻的推敲的。在从外因来说,搞研究性学习对家庭的压力也很大,很多学生因此而学习下降。也许对方辩友会举出很多研究性学习开展得很好的地方,譬如说上海,确实,上海有很好的条件来开展研究性学习,但是我请问对方,中国有几个上海?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是地区间发展不平衡,教育发展也是如此,特别是一些农村地区,他们连最基本的教育都不能保证,何谈研究性学习?由此看来,研究性学习要推广很难。

  再次,从研究性学习带来的问题来说。研究性学习浪费了大量的时间,消耗和分散了大量的精力,谁都知道寸金难买寸光阴,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下,高考还是一个大头,这是我们无法回避的。高考仍然是现阶段我们选拔人才的唯一途径,有谁听说过某某人通过研究性学习而上了名牌大学的吗?没有,所以说,我们要立足于高考这一现状。高考也在不断地改革,正在日趋完善,你们没有注意到应试教育正在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倾向已经在近几年的高考中体现出来了吗?另一方面,如果要将研究性学习方式充分展开,从教育制度上给以保障,就应当把它们作为一门必修课程来开设,然而目前由于受到学科教学目标、时间、内容、方式的影响,研究性学习存在着很多的局限性。学科课程的课堂教学仍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学科课程的教学才是主题,研究性学习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性的教学,而不能成为主题。过多的强调研究性学习必然会冲击正常的教学秩序,引起管理秩序的混乱。再说传统教学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它作为学校教学的主导地位在现阶段是不会改变的,你们又如何解决研究性学习与传统教学之间的矛盾呢?

  还有一点就是教师的作用,目前教师的水平参差不齐,对学生的引导工作也显得很力不从心,况且教师自身对研究性学习的认识也不熟悉、不到位,一些准备得很仓促,起点很低就开展了研究性学习,结果到最后发现进展不下去了,只好中途停止,造成了很大的浪费。

  综上所述,我方认为研究性学习是弊大于利的。

  3、自由人发言:

  谢谢主席,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下面我来指正对方辩友在陈述中所犯的几点错误。

  一,认为研究性学习使学习知识变得生动化,使学生更具主动性,培养实践能力。

  首先从生动化的角度来讲,我们不能否认传统教育也是可以使学习变得生动化的。其次从主动性来讲,对方辩友能肯定中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一定培养了主动性的能力了吗?我们说现在的中学生尚未形成正确的历史观,树立正确的历史唯物主义,还不具备主动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能力,还是需要教师的指导的。再次从实践的角度来考虑。传统的教育模式能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研究性学习也能起到类似的作用。众所周知,研究性学习既费时又费力,那我们为什么还要浪费这些宝贵的时间搞这种无多大意义的活动呢?试想一下,我们通过传统教育可知道重核裂变的知识,通过研究性学习也可以了解原子弹的知识,但如果真正应用到实践上,我们的中学生谁又能造出原子弹来呢?

  二,认为研究性学习可以开拓视野

  我们承认这一点,但我们也可以通过其他更简单方便的渠道如看电视,上图书馆查资料等获得相应的知识呀,何必要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去搞研究性学习呢?

  三,认为研究性学习重过程,不重结果

  据调查,现实生活中的大多数学校是太重结果,而忽视过程,导致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流于形式。学生从选题,实施到结题要填写大量的表格,最后还要撰写结题报告或论文,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学生的无意义负担。

  四,认为研究性学习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研究的目的是发现未知,现在一些学校开展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往往在很短的时间里就结束了,学生只能求证一些常识性的知识点,换言之,学生学到的只是一些皮毛,根本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最后再奉劝对方辩友一句,如果过分的强调研究,把手段视为目的,那将不符和高中的培养目标。谢谢!

  4、总结陈词

  谢谢主席,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

  对方辩友的精彩辩论着实令我方佩服。敢于打破陈旧的教育观念,提出新的教育模式,相信在现今轰轰烈烈的教育改革浪潮中这样的要求不能少。但是“新”的不一定就是好的,对于研究性学习,我方奉劝对方辩友不要一味赶时髦,你搞我搞大家搞是不是就是你好我好大家好了呢?

  基于整场比赛,我想再次指出对方辩友的几处错误:

  ①传统教育模式的确存在不是,但研究性学习不可能完全代替传统教育,它只能作为一种依附手段贯穿现今教育。

  ②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并不是只有研究性学习才能体现。教学的生动化、形象化也不是只能靠研究性学习体现出来。

  ③现今很多中学的硬件设备跟不上,没有专业教师指导,学生的研究结果大都东拼西凑,这样的研究到底有何意义呢?

  下面让我再一次总结我方观点:

  一、研究性学习过于“形式化”。众所周知,研究性学习注重的是过程,关注的是思维方法的学习和提高。但就目前的形势来看,各校在操作过程中过于形式化,各环节都需要填写大量的表格,将每次活动都记录成档案袋,这完全是一种没有意义的劳动,结果使研究性学习演化成一种资料建设、收集、整理的形式化过程。在此过程中,有很多学生会忽视过程的自主性、目的性,甚至产生误解。这样的研究对于现今的中学生怎么能说是利大于弊呢?

  二、脱离实际,研究性学习的目的与意义体现不充分。学以致用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特点之一,虽然研究性学习对解决问题有一定的帮助,但是研究性学习的着眼点并不在于知识的掌握多少,而是在于能力的培养和知识的应用。目前的许多学校在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在选择研究对象时,不善于从学科出发,甚至放弃了课本中为巩固新知,运用新知而安排的问题探索,割裂了学科学习与研究性学习之间的关系,脱离了实际。这样的结果是利大于弊吗?

  三、学校和社区资源利用有待于进一步开发。研究性学习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社会性,但是就目前的形式来看,社会的人力、物力、财力以及学校的硬件设备都未能很好地加以利用,使得许多研究领域成为未开垦的处女地,甚至会有资源的滥用、误用现象。从另一个方面说,这不就是一种资源的浪费行为吗?

  所以,我方希望广大青年学生能够擦亮眼睛,透过现象看本质,抓住事物的主流,千万不能本末倒置、主次不分,要将研究性学习的弊端祛除,趋利避害,使其朝着有利的方向发展,才能在将来的学习道路上不断前进。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