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教学管理论文>校长走向职业化or走向专业化?

校长走向职业化or走向专业化?

时间:2023-02-24 19:39:58 教学管理论文 我要投稿

校长走向职业化or走向专业化?

  编者按: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关于校长的角色、地位和作用,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引起人们的关注,“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已成为人们的共识。那么,在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种大趋势下,我们该怎样认识当今校长的角色与职能?今天本报同时发表清华校长职业化研修中心执行主任王继华和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副院长褚宏启教授对此问题的不同观点,意在引起专家学者和广大校长对这个问题的深入思考并就此展开讨论。

王继华主张:走向校长职业化

  近来,有这样一位人物,经常出现在面向校长的讲坛上,以他富有冲击力的思想以及富有感染力和号召力的演讲才华,一次次赢得校长们的掌声。他就是清华校长职业化研修中心执行主任王继华。近日,记者在他即将起程到外省巡讲之前,就他主张的校长职业化问题采访了他。

  何为“职业化校长”?

  职业化校长是指专门从事学校经营和教育服务的专业校长,它不是一种职务,而是指一个具备某种能力和精神特质的社会群体。校长职业化就是要把校长从官本位的传统束缚中解放出来,由任命制的事业管理者转变为聘任制的产业经营者,由执行计划的职务校长转变为关注市场的职业校长。

  要想使校长真正成为具有历史内涵和时代特征的社会职业,仅仅有一个承认校长是职业的静态结论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进入动态的“化”的过程。“化”就是发展,就是扬弃,就是观念的与时俱进。校长要走向职业化,在观念变革上要实现下面三个方面的转化:一是淡化校长的职务观念,强化校长的职业观念。职务要求是一种特定的要求,校长容易恪守职务权限,遵从上级指令,积极性、创造性得不到充分发挥,缺少面向市场经济自主应变的能力。职业要求是一种立足市场的社会化要求,客观机制激发了校长的自主意识、竞争意识和敬业意识。校长的业绩和办学质量要接受市场的检验而决定弃取,因而职业校长更关注市场,尊重客观规律,更不遗余力地改革创新。校长职业化是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根本保证。二是淡化校长的权力观念,强化校长的能力观念。以权治校突出的是行政意志,讲的是服从。市场经济不看重权力而看中校长的能力。只有具备职业能力的校长,才能办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与时俱进的教育。三是淡化校长的教育事业观,强化校长的教育产业观。教育是事业还是产业?不同的观念决定教育有不同的发展途径。囿于事业观的校长重管理而轻经营,主观割裂了教育与经济的联系,而遵循产业观的校长则要把教育经营提上重要位置。校长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运营教育资源,不仅是育人的需要,而且是教育与经济结合的需要,更是教育产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校长职业化是大势所趋

  校长职业化的提出不是任何天才头脑的主观构想,而是时代的昭示、社会的呼唤,是一种顺应教育改革发展历史潮流的律动。从国际背景来看,知识经济的高科技角逐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短兵相接态势,都把教育竞争推向前沿。不懂市场、不会经营的校长,很难同国际竞争对垒。从国内背景来看,经济体制的转轨,必然引发教育体制的变革,校长的职能也将随之发生变化。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教育由政府统管,校长是政府任命的一种行政职务,并按政府指令以行政手段管理学校,拥有职务权力,称为“职务校长”。而市场经济体制,则要求对教育实行市场行为的管理,校长是一种受聘于市场的职业,按聘约规定的职业岗位要求凭职业能力履行管理、经营学校的责任,拥有职业能力,称为“职业化校长”。这种理念的提出,其实就是要求校长从权力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实现职业能力与职务权力的合理嫁接。校长职业化的要害,就是要冲破传统计划体制的束缚,用能力为本的市场用人机制取代权力为本的计划用人机制。

  校长是职业还是职务?在中国,校长似乎从来就没有被认作是一种职业,尤其是中小学校长。地方某个官员调动,实在无法安排,就让他到学校去当个校长;某位教师工作甚佳,需要褒奖,就提他当个校长。因为人们通常把校长理解为一种职务,而职务又与具体的待遇相挂钩。比如处级校长、科级校长,而我们似乎忘却了校长更是一种职业,一种需要有相应的专业精神、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的职业。校长是职业还是职务,这里只有一字之差,但职务是同教育事业和计划经济相联系的概念,职业是同教育产业和市场经济相联系的概念,二者内涵的差异决定了职业校长和职务校长的时代使命的差异。职务校长是管理教育事业的校长,职业校长是经营教育产业的校长。

  一字之差,差在观念

  校长职业化与校长专业化哪种提法更科学,这里只有一字之差,但职业化是要引发一次打破传统的观念革命,专业化则只是在传统框架内的业务能力提升而已。前者追求的是教育向知识经济飞跃的质变,后者仍是囿于旧阶段的常规量变,二者的差异不在科学与否,而在于哪一个更能有效地推进改革。

  校长职业化是以承认校长是职业为前提的,但仅仅承认校长是职业还不够,还必须使其职业化。所谓“化”,就是使校长达到其职业标准和要求。在某种意义上说,校长职业化就是校长职业的标准化、规范化。为此,我提出了“三A能力标准”、“四力理论”、“五个文明准则”、“六项内功修炼”等赋予时代内涵的校长职业标准和规范。与此相适应,就应倡导另一种校长培训模式——职业化研修。传统的校长培训,只注重知识的注入和理论的提高,往往忽视能力的培养和观念的跟进,而校长职业化研修,是一种超常规的培训,它关注校长观念的更新和能力的培养,在研修中注入了现代的、超前的创新理念,因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前瞻性、创新性、时代性,最终实现观念上的转变、理论上的升华、实践上的超越。

褚宏启强调:走向校长专业化

  针对王继华关于校长要走向职业化的观点,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副院长、教育部小学校长培训中心副主任褚宏启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明确提出不同的看法。

  “校长职业化”是个假概念

  “校长职业化”一词在学理上讲不通。“化”是指转化的过程和结果,例如社会的现代化是指传统社会走向现代社会,即现代化是指“变为现代”。而校长已经是一种被明确界定的职业类别,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中,中小学校长被列为一个独立的职业,具体描述为:中小学校长是在中学、小学担任领导职务并具有决策、管理权的人员。加拿大的《职业分类词典》将校长职业描述为:校长,通过部门负责人和监督人员,对某一公立、私立或商业学校的教师、职员和辅助工作人员的活动,给予计划、组织、指导和控制。既然校长已经是一种职业,没必要再“化”为一种职业,“校长职业化”一词尽管乍听起来颇有冲击力,但它是一个经不起推敲的“假概念”。通过检索可以发现,“职业化”一词在外文文献中并不存在,这是一个国人编造出来的、会引起误导的概念。我们提出的口号是“校长专业化”,“专业化”(pro-fessionalization)是国际上通行的一个概念,也是当前国际教育界研究的一个热点。大家如果再想一想我们讲“教师专业化”而不讲“教师职业化”,就更明白我的观点了。

  “职业”和“专业”有什么不同?

  从社会分工与职业分类的角度看,“职业”是人赖以生存的社会分工,是谋生的工作;专业是指经过专门训练和教育,具有较高深和独特的专门知识和技术的专门职业。专业高于职业,专业更强调从业人员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服务精神,而职业只是一种谋生手段。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职业会进入专业领域,专业化已经成为社会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专业性也成为衡量职业成熟性的重要指标,校长职业也不例外。某种职业要成为专业必须符合专业的标准,国外有学者提出专业的六条标准:有长期的专业训练;明确的知识体系;系统的伦理规范;专业上自主性,也就是自主权;服务重于报酬;专业资格。从一般性职业到专业性职业需要经过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不同职业的专业发展水平是有差异的。根据专业发展程度的不同,社会职业一般可分为三类:专业性职业,如医生、律师、会计师等;半(准)专业性职业,如护士、图书管理员等;非专业性职业,如售货员、操作机器的工人等。从校长的职业现状看,校长职业还没有达到专业性职业的水准,尚处于准专业阶段。

  专业化是一个社会学概念,是指一个职业经过一段时间后不断成熟,逐渐符合专业标准,成为专门职业并获得相应的专业地位的动态过程。

  校长专业化的两层含义

  从职业群体的角度看,校长专业化就是指校长职业由准专业阶段向专业阶段不断发展的过程。亦即在整个职业层面上逐渐达到专业标准的过程。详而言之,校长专业化就是向下述目标前进的过程:1.校长都经过长期的专业训练;2.有完善的知识体系作为校长从业的依据;3.建立起系统的伦理规范以约束校长的管理行为;4.有明确的校长从业标准和要求;5.进入校长行业有严格的资格限制;6.校长具有专业上的自主性;7.校长拥有较高的社会声誉和经济地位;8.已经建立起校长自己的专业组织并且发展成熟。

  从校长个体的角度看,校长专业化也被称作“校长专业发展”。是指校长的内在专业结构不断更新、演进和丰富的过程。内在专业结构指专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伦理、自我专业意识等。国外有学者提出专业发展有五个阶段:新手阶段、优秀新手阶段、胜任阶段、熟练阶段、专家型阶段。也有学者从职业角色的角度,把专业发展划分为五个阶段:角色确认阶段、适应阶段、成熟阶段、高原期阶段、发挥骨干作用阶段。不同的校长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校长应自我主动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校长培训机构应该为校长的职业生涯设计和个人专业发展提供有效的指导。

  从我国校长的职业现状来看,与国际公认的专业化标准还有相当的距离。甚至我们校长的专业化程度要比教师低,因为教师上岗要经过几年的专门训练,而校长却缺乏系统的专业训练。因此,我们眼下的问题是通过校长培训,提高百万中小学校长的素质。校长专业化要求校长培训专业化,以往的校长培训在培训理念、培训内容、培训模式、师资队伍素质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亟待改变。

  校长专业化要靠制度来保障

  我们应该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来研究校长管理制度的建设问题。校长是重要的人力资源,应根据人力资源管理流程的要求建立健全校长管理制度,通过制度建设促进校长专业化。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出发,应建立起校长职责制度、资格制度、聘任制度、培训制度、考核与监督制度、职务晋升制度、薪酬制度以及相关的保障制度,而不是一般地按照教师管理制度来管理校长,这会有利于促使校长形成自己的专业角色意识,激发校长的职业热情与责任感,激励他们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实行校长职级制是必要的,这样校长的职位可以与目前普遍存在的行政级别现象脱钩。把校长作为一种行政职务其弊端是明显的,从对一些试行校长职级制的地方调查来看,其优点却是显见的:一是充分调动了校长的积极性,增强了校长的责任感;二是增强了校长提高自身素质和管理能力的意识;三是建立了比较公正地评价校长的标准和机制;四是促进了校长的合理流动和校级领导班子的优化。当然,实施校长职级制,科学合理地确定级别,评定标准和评定程序的公正是非常重要的。否则,很难收到预期效果,搞不好甚至会适得其反。另外,中国地区差异甚大,校长职级制如何因地制宜,也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重要问题。

  《中国教育报》2004年2月10日第5版

【校长走向职业化or走向专业化?】相关文章:

校长走向职业化or走向专业化?08-17

走向生活走向开放08-17

《走向奥运》08-15

《走向父母》08-16

走向独立08-16

走向“校本”08-17

黑色走向08-15

从均衡走向演化08-07

中关村走向没落?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