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如何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题记:面对汹涌而来的改革浪潮,作为教师,应争做时代的弄潮儿,而要在汹涌澎湃的改革大潮中自由游弋,就必须抛开尘世的喧嚣,静下心来,潜心研究,转变传统的师生观念。
师生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教育效果,这是毋庸置疑的,良好的师生关系将对学生的发展起到有益的作用;反之,则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也违背教育的初衷。那么如何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呢?
一、问题的探讨:
教室内,气氛非常热烈,二十几个同学在讨论师生关系问题。一个女孩皱着眉头说:“我们的班主任好凶哦,总是这个不许,那个不许的,什么都要管。”另一个男同学接嘴说:“对对对,态度特别不好,一批起人来就老半天,八辈子前的事都要提,烦都烦死了。”一个其他班的同学说:“我们班还不是嘛,老班一上班会课就训人,说什么都会扯到学习上。”其余同学纷纷作群情激愤状,噼里啪啦地说起来。
“我们老师就会向我爸妈告状。”
“我们老师讲起话来总那么刻薄。”
“我的数学老师专门针对我。”
“我犯点小错误老师就小题大做,说话那么夸张。”
……
学生的切身感受和体会,我完全可以理解。在每个人的豆蔻年华中,我们总希望能够肆意的生长,自由伸展自己的枝桠,吐露自己的芳芽。然而老师就是那把“可恶”的大剪刀,咯嚓咯嚓地修剪着每位同学,不管学生愿意不愿意。于是,在许多人的学生时代,老师是头号天敌。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迫在眉睫。
二、问题的思考:
如何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一)回顾历史:
中国几千年的封建教育,统治者为了达到长治久安的政治目的,采取的是奴化的教育,什么“天地君亲师”“一旦为师终身为父”“传道授业解惑”“尊师重道”,无不把教师的权威绝对化,把教师神化为精神领袖。对出自老师之口的“道”,只能接受,这是在扼杀学生的个性、灵性、思维,熄灭学生的创造之火。学生只要犯一点小小的错误,就要遭受皮肉之苦。于是,老师和学生之间产生了隔阂,老师在学生的眼中几乎成了不近人情的冷血动物,学生有什么看法却不敢向老师倾诉,从而导致教学的古板、生硬。
几千年的教育实践,无不证明了这点:师就是师,生就是生,学生要绝对服从老师。
(二)研究现状:
目前,全国上下掀起了素质教育的热潮。素质教育要求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品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其本身就体现了人本主义思想。以人为本的核心是尊重人,爱护人,相信人和培养人,强调以尊重、关心、理解与信任每一个人(尊重每一个人的人格)作为教育人本论的基本思想。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句话道出了教育的真谛。在新的历史时期,在创新教育的历史阶段,作为教师,应清醒的认识到“教师和学生要建立一种新的关系,从‘独奏者’的角色过渡到‘伴奏者’的角色,从此不再是传授知识,而是帮助学生去发现、组织和管理知识,引导他们而非塑造他们”(《教育--财富蕴藏中》),要知道,学生决不是我们手中可以随意塑捏的玩具。作为受教育者,学生有权利从教师那里“挖掘个人最大身心潜力,求得身心的满足,成为崇高、有尊严、自豪的人。”
三、问题的解决:
众所周知,爱迪生、华罗庚当初在学习期间的成绩并不好,但这并不妨碍他们成为著名的科学家。的确,每个学生的发展都是不确定的。眼下学生的不良表现并不代表他没有前途。正如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作为教师,应当尊重每一位学生,树立民主平等的观念,认可学生形形色色的发展状态。
(一)从思想上把学生当作活生生的,有血有肉、有思想、有灵性的大写的“人”,而不是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
新一代的学生,他们有敏锐的观察力,活跃的思想,快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对事物有自己独特的判断,有自己的选择。有新俗语说,“年龄相差五岁就存在代沟”,可见新生事物是如何迅速地占据着年轻人的头脑。在这样的情形下,师生间的距离可能会加大。此时,作为教师,首先要容忍他们的想法的存在,应该鼓励他们个体的体验。因为有了这些与世俗不同的看法,有了个体体验,那他们离创新也不遥远了。其次,要让自己明确学生的要求,努力让学生的需求与教学内容达成一致。而不能死守让学生适应自己的旧有观念不放。这,应当是转化教育观念,推行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从地位上把学生当作朋友式平等的合作关系,用心倾听学生的观点、见解,而不是唯我独尊的师道尊严。
教学过程是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教师要尊重学生,蹲下来倾听,与学生对话,与学生一起研讨学习,让学生自由表达观点,畅谈体验,展现个性。同样的教育内容,同样的教育对象,甲老师的课堂回应频频,乙老师却收获寥寥,其微妙之处在于,学生更喜欢甲老师。喜欢某老师上课,上课听讲就认真,积极配合老师的教学,有利于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有利于构建师生之间的交往互动关系、学习伙伴关系。不喜欢某老师上课,则会挑老师的错,拒绝上该老师的课,老是唱对台戏,甚至搞恶作剧捉弄老师。因此,只有在一种真正民主、朋友式的和谐环境中,才能可能言创新,任何一种唯我独尊、专制式的教学环境,都不利于创新精神的培养。
(三)从学术上把学生当作研究者,而不是接受者。学生接受教育的过程,其实,也是学习、研究的过程。
认知心理学告诉我们:任何一种学习,都是学习者对学习对象的接受、判断、筛选、组合的过程。学习者在接受教育的同时,也在进行研究,是个研究者。教师是个研究者,学生也是研究者,从这个角度说,师生是平等的。《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书指出,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成为一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与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研究性学习让学生以一个积极的参与者的身份置身于教室这一文化生态圈中,大胆地想,尽情地说,无拘束地问,相互协作,共同切磋,真正感受到自主的尊严和心灵成长的欢欣。
只有将学生当成是研究者,才会在课堂上出现其乐融融的学习气氛,才会真正将教学的重心从“教”转移到“学”上来,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最高境界。
总之,在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中,教师起主导作用。要把自己从以往教育模式的束博中解放出来,只有解放了老师,才能解放学生。让我们共同期待民主的师生关系的到来!
【如何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相关文章:
建立合作学习中的新型师生关系08-23
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纽带——共情理解08-17
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08-13
课堂教学中如何构建新型师生关系08-13
浅谈新型的师生关系08-17
如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心得体会07-17
在活动中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08-16
建立新型的师生伦理关系08-13
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提高教育效果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