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把应用题的教学生活化——教学《归总应用题》的一点体会
数学学科作为工具学科,它的教学必须理论结合实际,学以致用。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数学知识必须生活化。所谓“生活化”,即在数学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应用题就是从实际生活中提取出来的,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的习题,对数学知识的生活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传统的应用题常常人为地编造情境;有的应用题题材老化,数据过时,离学生生活现实较远。这就使教师教起来困难,学生学起来也吃力。
所以,我从学生实际出发,从学生的生活中取材,在《归总应用题》的教学中,对教材进行了一些生活化的处理和加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 生活取材,改编教材。
正因为传统的应用题应用得过于牵强,所以在教学时,可以对应用题的具体情节和数据作适当的调整、改编,以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他们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来取代。例如在《归总应用题》中,教材112页的例题是:工人们修一条路。每天修12米,10天修完。如果每天修15米,几天修完?对于修路,虽然学生在生活中曾经听说过,但并未经历过。而到商店买东西,却是每个学生都肯定体验过的。所以我从学生生活取材,将例题改为到水果店买水果,根据学生最熟悉的两个数量关系“总价÷数量=单价,总价÷单价=数量”编题让他们解答。
二、CAI辅助,设置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传统的应用题由于脱离学生实际,使学生一看到应用题就头疼,怎么也提不起兴趣来。在教学“归总应用题”时,我一上课便以老板的身份告诉了他们一个“好消息”:一家新的“利民水果店”今天新开张,里面的水果价廉物美,欢迎大家光临。同时运用CAI进行演示,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
1元5角/斤 1元/斤 2元/斤 5元/斤
学生一听便乐了,买东西,是他们平时经常做的事情,现在连上课也是买东西,而且老师成了老板,多有意思啊。他们都争先恐后地准备上水果店采购一翻呢。
三、发现问题、引导探索。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在人的心理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当学生进入水果店后,马上就发现只有梨没有标出单价,这时我趁机告诉他们:由于进货时太过匆忙,所以忘了,只记得批发商曾说过,买四斤苹果的钱只能买两斤梨。听到这句话,学生的脑子便马上动起来了,他们多么急切地想知道梨的单价啊。而根据他们平时的生活经验,要知道梨的单价,必须先知道四斤苹果的总价,然后根据总价÷数量=单价这个数量关系,用苹果的总价除以梨的数量,才能求出梨的单价。
其实,像这种先求出总价或其它总量的应用题就是归总应用题,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来买水果,并结合前面刚学过的数量关系总价÷数量=单价来求单价,在不知不觉中就体会到了什么是归总应用题,并探索出了解答归总应用题的一般方法。
四、适度开放,激发创造。
开放题指具有现实背景意义的条件不充分,答案不唯一或解题策略多样化的题目。在应用题教学中适度引进开放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
当学生初步感知归总应用题的特点和解法后,我便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买四斤苹果的总价还可以买到哪些水果并正好用完呢?现在的小学生买东西的经验已经很丰富了。他们几乎没怎么思考,很快便得出了各式各样的答案:买四斤苹果的总价能买六斤香蕉;买四斤苹果的钱能买两斤葡萄……由购买一种水果想到了购买两种水果,甚至还想到了同时买三、四种水果!
学生们都兴奋极了,这么多的答案,可以任由他们发挥,全班学生都尽情地享受着“买东西”的乐趣。脑子里的创造思维也如小河一般源源不绝。这样做,不仅为学生全方位地积极参与创造了条件,还体现了不同的人学习不同层次的数学。
五、 总结归纳,提高层次。
当课堂气氛达到一
[1] [2] 下一页
【把应用题的教学生活化——教学《归总应用题》的一点体会】相关文章:
应用题教学的生活化08-17
归总应用题08-16
归一、归总应用题08-16
数学教案-归总应用题08-16
复习归一、归总应用题08-16
“应用题的对比”教学设计08-16
相遇应用题的教学设计08-16
应用题教学之创新08-17
浅谈乘法应用题教学08-17
工程应用题教学反思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