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关推荐
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
在课程总体目标中更明确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际能力。”如何做到这一点呢?我认为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应是一个主要方面。而这个提供“应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一年来,我在教学中努力做了一些尝试,现介绍如下,以求教于同行。
一、 课堂总体目标中“提供”以激发学生生动探索的积极性
长期以来,新课前复习旧知识进行知识铺垫,似乎一成为一种“模式”,不同程度地束缚了教师得手脚,开展创新学习,教师就要从这千篇一律的“模式”中解放出来,充分发挥创造性,设计出新颖的、有趣的既能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活动或问题情景,想法设法启迪心智,进入境界,让学生在心理上产生共鸣。在思维上达到同步,如在教学9加几中,先出示小猫钓鱼图,师以小猫钓鱼的故事引入新课,并让学生上台模仿小猫钓鱼,把自己钓的鱼,说给同学们听,让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入境动情的故事情景和自己的亲自参与,令学生学得活泼,激发生动探索的积极性。又如在《认识人民币中简单的计算》一课中,师先摆设柜台,并举行开业仪式,学生扮演顾客和营业员,整个教室充满了浓浓的百货店的气氛,学生用自己准备的钱轮流去购买最喜欢的礼物,每个学生都置身于商品销售的活动之中,教师则根据学生在活动过程中遇到的个别问题,进行适时点拨指导,一方面使学生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和理解,另一方面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达到了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活动之目的,为开始“做”数学做好了情绪上的准备。
二、 学生理解新知识时,“提供”——提高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要设计好有利于学生积极探索的问题,如在学习“10的加减”时,我请学生帮刺猬把10个苹果分给小兔和小猪时提出的要求如下:
a) 如果你是小刺猬你会怎么分呢?比一比哪个小组分的方法最多。
b) 通过分苹果,你能想到那些算式?看哪个小组发现的最多?
接下来,给学生留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分小组进行探索与交流,所有的学生都行动起来,有的进行讨论,有的往筐里分苹果,有的忙着做记录,整个课堂热烈而有序,在交流时学生发现的算式不仅多,而且排列的很有规律,当小组展示自己的成果时,孩子们都感到特别地高兴和自豪,从他们兴奋的脸蛋上深深地体会到: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是快乐的、有效的、不同层次的学生都真正获得不同程度地发展。
又如:教学《图形的拼组》中,第一步:先让学生拿出25根小棒摆正方形,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分别摆出了7个、8个和9个正方形,第二步:让学生积极探索为什么用同样多的小棒摆出的正方形的个数不一样多呢?第三步: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积极思考。终于明白了正方形和正方形之间合用的边越多,用的小棒根数就越少。摆的正方形的个数就越多的规律。接着又让学生这个规律,用相同根数的小棒摆出尽量多的三角形,通过这样活动学生是在教师提供的问题情景中又初步感知到进一步分析归纳,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发展了形成的个性,渗透了辩证法的思想,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三、 在知识的应用中“提供”,通过交流等形式巩固知识
我们往往有个误解,认为一个新的数学概念、性质等知识,已经探索出来,下一步就是做大量的练习题了,应该说练习是不可缺少的,但练习中不可忽视的是仍要为学生提供探索机会,并且让学生在探索中去积极创新,如在教学第一册,“两位数减一位数13-8=?”时,我们强调学生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自己发现计算方法,每个同学都说说自己的计算方法,不能重复前一个同学的话,要体现出新来听了一会,学生经过自己的思考探索,第一个学生说:用小棒一根一根的减出了13-8=5。第二个学生说:先把13分成10和3,然后10-8=2,2+3=5。第三个学生说;想加算减,因为8+5=13,所以13-8=5。学生想说的越来越多,越说兴致越高,学生在全班交流、比较、并选择适合自己的算法,可见,正是由于采用了探索性的学习方式,才能每个学生都有思考表现的机会。使他们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从而乐于积极探索主动获取知识,巩固知识。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既要放手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允许小组发现见解,相互讨论和质疑,同时,还要及时进行点拨,力求点的精辟,拨的巧妙,从而真正实现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和谐统一。
【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课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能力08-18
如何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03-04
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08-20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08-17
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探索与实践08-08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论文05-31
浅析初中语文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08-24
浅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