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数学论文>引导学生引导学生在尝试中创新在尝试中创新

引导学生引导学生在尝试中创新在尝试中创新

时间:2023-02-22 02:26:05 数学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引导学生引导学生在尝试中创新在尝试中创新

------洛阳北企集团子弟学校   何相英

引导学生引导学生在尝试中创新在尝试中创新

尝试教学培养的三种精神是:尝试精神、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儿童最有效学习方式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探索性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教师只有敢于大胆放手让学生尝试,自我探索,学生才会不断地创新。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在尝试中创新呢?下面是我在尝试教学中的一点体会,和大家共同探讨。

一、利用直观教具,引导学生在尝试探究中创新。

爱迪生说过:“我从没有做过一次偶然的发明,我的一切发明都是深思熟虑、严格实验的结果。”直观教具教学具有形象具体,生动,看得着,摸得着,能够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容易理解等特点。通过直观教学,把某些难理解的数学问题变成儿童容易理解和接受的形式,再用语言总结表达出来,知识才能很快得到掌握和巩固。

如教学“长方形面积和周长的对比”时,有这样一题:用一根16厘米长的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想一想,试一试,你一共能围出几种不同的长方形?(长、宽取整厘米数,算出周长、面积,填表)

长(厘米)

 

 

 

 

宽(厘米)

 

 

 

 

周长(厘米)

 

 

 

 

面积(平方厘米)

 

 

 

 


如果学生不用学具,就不容易理解16厘米长的铁丝围出几种不同长方形的长和宽。我让一部分学生用16根火柴棒(一个代表1厘米长度),摆成不同的长方形或正方形,记好每一次的长和宽,算出周长、面积。一部分用16厘米的线绳(每1厘米处1个标记),围成长方形或者正方形,测量长和宽,再计算周长和面积。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利用学具进行探索,首先得出数据填表,进而再引导小组观察、讨论:你发现了什么?最后共同得出:周长一样时,长、宽数值越接近,面积就越大;正方形的面积最大。通过学具,学生才能透彻理解16厘米与长、宽的关系,产生探索的欲望,尝试并有所创新;通过学具,给学生提供了更大的思维空间,引导学生把操作和思维联系起来,让操作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源泉;通过操作,使学生对新知识有个“再发现” ,提高了学生的开拓思维能力。

二、激疑引趣,引起创新欲望。

因为小学生的思维有一定的局限性,对一个问题,往往从已有的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感知现有的问题,总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在学生困惑不解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加以引导,激发学生尝试和创新的兴趣。

如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我先用游戏激发学生兴趣。问:同学们,三角形按角分类,分为哪三类?随后,老师说:现在看我这里的ABC三个信封(三个信封里,A、B各露出一个直角、钝角,C里是各有一个锐角相等的三种三角形的纸片,露出三个重叠的锐角。依次出示,),问:①谁能很快说出三个信封里装的是什么三角形?学生在回答AB信封内的三角形时,答案一致,正确。在回答C信封里的三角形时,有的从前面的经验出发,说:是直角三角形;有的说是钝角三角形;有的说是锐角三角形;答案有三种。我把C里的三种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分别贴在黑板上。当把学生的思维引入一个异常活跃的境地时,接着问:②为什么看到一个直角或钝角就知道是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而看到一个锐角却不能断定是锐角三角形?引导学生观察发现:任何一个三角形都有两个什么角?(锐角)。从这里你发现什么?因为一个三角形都有两个锐角,看到一个锐角不能断定是锐角三角形。放手让学生大胆尝试,探索:为什么一个三角形内没有两个直角或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到底是多少度。这样巧设疑难悬念,学生思维活跃,兴趣盎然,才能积极地尝试问题,提高了参与程度,提高了动手操作和探究能力,从而有所创新。

三、创设轻松教学环境,营造创新氛围。

教学环境与学生学习有着密切关系。民主、宽松、愉悦的教学环境,可以使学生在心理放松的情况下,形成一种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能促进积极思维,大胆想象,主动参与。反之,课堂气氛严肃,学生紧张,就会抑制学生的积极性,阻碍学生思维,影响学生探索欲望和创造性的发挥。因此,教学中,我比较注意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注意创设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鼓励学生创新。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我先引入一个事例。我拿了2个苹果,问:如果把这2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人,每人几个?学生很快答道:1个。如果把1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人每人几个?有的说:0.5,有的说:半个。经过激烈争论后,得出:半个就是1/2。这样民主愉悦的气氛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引出分数,吸引了学生的好奇心,唤起学生的探索欲望。在这种气氛下,引导学生用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的纸分别折出1/21/3/1/41/51/6等;而且学生还通过对折,再对折,找出了1/81/161/32等分数。在民主、宽松、愉悦的气氛中,学生敢说,敢想,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合作探究,思维碰撞出创新的火花。

合作探究,能让学生集思广益,有利于学生多向交流,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合作和讨论中,便于学习别人的长处和优点,开启自己的新思路,点旺创新的火花。教学“长方形面积计算”时。先出示长2厘米、宽1厘米的长方形。

问:这个长方形长和宽分别是多少呢?(生答:这个长方形长是2厘米、宽是1厘米。)我进一步解释:长2厘米,也就是长所含的厘米数是2,宽1厘米,也就是宽所含的厘米数是1。接着把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通过多媒体手段进行图形变化,得到下面四个大小不同的长方形。

 

 

 

又问:如果把一个长方形的长和宽不断地变化,可以得到多少个大小不同的长方形?(生答:无数个。)

通过这个长方形的变化,长方形的面积可能和什么有关呢?请你猜一猜?

生A:和长有关。

生B:和宽有关。

生C:长方形的面积可能与长和宽有关。

然后提供学生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每组派代表领取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布置实验要求:测量时,由小组长负责,小组内两个两个分工合作,l号、3号、5号负责测量,2号、4号、6号记录结果。

 

各组测量,记录测量结果。汇报、观察表格,并对下面的思考题展开积极讨论:

 

⑴从上往下:

长所含的厘米数有什么变化?

宽所含的厘米数有什么变化?

长方形面积所含的平方厘米数有什么变化?

⑵从左往右:

长方形面积所含的平方厘米数和长方形的什么有关?

它们是怎样的一种关系?

各组汇报、讨论后的发现:长方形面积所含的平方厘米数正好等于长和宽所含厘米数的乘积。

在尝试、探究、发现的过程中,学生自己动手、动脑,主动参与、积极探究,相互启发、讨论和独立思考,获得了长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学生认知水平、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从中得到了培养。

五、教师引导,确定适宜的学生尝试空间。

小学生认知水平有限,感知有很大的随意性,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时,明确内容和目标,确定学生的探索空间,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如果小,学生探索的意义不大;太大,又很盲目,走弯路,挫伤学生的尝试信心。如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为让学生理解“体”这一概念的形成,通过实物图,让学生观察并引导: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比较有什么不同?学生就会想到,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每个面剪下来比较,找出相等的面

总之,通过我的教学实践,运用尝试教学的理论,引导学生亲自探索、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合作讨论、掌握知识和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尝试,实现创新,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敢于创新的精神,提高了学生创新的能力。

                 2003  12

【引导学生引导学生在尝试中创新在尝试中创新】相关文章:

引导学生在问题中创新08-17

进行尝试探究教学 引导学生创新学习08-08

政治备考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尝试08-17

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08-17

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培养创新能力08-17

《火烧云》的教案——引导学生 勇于尝试05-01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活动的尝试08-04

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理解数量关系08-08

[政治论文]政治备考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尝试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