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学论文>数学论文>低年级课堂教学习惯培养

低年级课堂教学习惯培养

时间:2023-02-20 10:55:01 数学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关于低年级课堂教学习惯培养

  关于低年级课堂教学习惯培养
  
  论文摘要:
  
  创新教育不仅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在小学语文教材中,不同单元、不同课文有着不同的风格和特色,如果教师能根据教材的特点,设计出富有创意的教法进行教学,就能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教师创新精神的感染,逐步增强创造意识。因此,我们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善于营造创新氛围,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发展学生创新思维,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和造就具有创造性个性品质的高素质人才。创造性思维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它要求解决问题时与众不同,独具卓识,有新的见解、新的发现,从而具有一定的创造性、科学性,而这种独立性的特点往往体现在思维中产生怀疑,语文教学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创造思维的有效措施。 怀疑,常常是创造的开始。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   激发创新   营造氛围
  
  正文: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一书中提出:“教育的任务是毫无例外地使所有人的创造才能和创造潜力都能结出丰硕的果实”,并强调“这目标比其他所有目标都重要”.开发人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世界教育改革的主流,也是当代教育改革的突破口。“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创新,是每一个人天生就有的潜质,开发这种潜质应当是教育本来的功能。然而,“教育既有培养创造精神的力量,也有压抑创造精神的力量”,审视今天的中小学教育和教学工作,“压抑创造精神的力量”还十分强大。所以,克服教育和教学工作中的种种弊端,构建符合新世纪需要的创新教育的教学策略和模式,是课程改革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创新教育是以人的创造欲为前提,启迪和开发人的创造潜能的教育。
  
  创新教育不仅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在小学语文教材中,不同单元、不同课文有着不同的风格和特色,如果教师能根据教材的特点,设计出富有创意的教法进行教学,就能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教师创新精神的感染,逐步增强创造意识。因此,我们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善于营造创新氛围,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发展学生创新思维,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和造就具有创造性个性品质的高素质人才。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一、激发学习兴趣,营造创新氛围
  
  良好的学习兴趣是激发学生创新的基础。激发学生兴趣关键要保护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要用各种形式创设情境,精心设计问题,并给学生提供思维的广阔空间,有意识地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发现并总结规律,大胆质疑问难,敢于提出假想,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和刨根究底的欲望。这样,学生在探索中就会感到成功的乐趣,增强创新的意识。例如教学《雨点》时,为了给学生的创新思维提供广阔的空间,我借助录音、投影等创设课文情景,引导学生边看图边想象。然后组织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说说:“春雨还会给大自然带来那些变化?”欢快的音乐、优美的画面以及教师充满鼓励性的语言,为学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有的说“春雨飘在果园,点红了桃花”;有的说“春雨洒在树梢,染绿了柳芽”;有的说:“春雨落在田野,滋润了庄稼”;还有的说:“春雨降在池塘,唤醒了青蛙”……一切如开闸洪水奔涌而出:一系列美好的想法翩然而至。在美妙的想象中,学生不仅感受到春光的无限美好,还开通了创新思维的渠道,他们每一个回答无不闪耀着智慧的火花。
  
  二、鼓励质疑问难,激发创新意识
  
  创造性思维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它要求解决问题时与众不同,独具卓识,有新的见解、新的发现,从而具有一定的创造性、科学性,而这种独立性的特点往往体现在思维中产生怀疑,语文教学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创造思维的有效措施。 怀疑,常常是创造的开始。教学中要让学生们做到不“唯书”、“不唯上”,敢于怀疑已成定论的东西。朱熹曾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学生学习上的进步,就是从无疑到有疑,从有疑到无疑的转化过程中得出的,在这个循环往复、由低级、简单向高级复杂过程中存在着大量创造因素。虽然怀疑并不是每次都是对问题有创新性的见解,或将疑问进行创造性解决,但它仍不失为最有可能打开创造之门的钥匙。当然,发现疑难,提出问题对小学生有一个培养训练过程。
  
  (一)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和途径。
  
  学生入学不久,我就鼓励诱导学生质疑问难。教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方法:从课题质疑;从课文重点句、主要内容方面质疑;从某些看似矛盾,但又合情合理的地方质疑;从课文的前后质疑联系质疑;从语气的运用方面质疑;从标点符号的运用方面质疑(特别是……、!“ ”用意)。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就掌握了这些方法。如教《红领巾真好》一课时,学生从标点符号的运用方面质疑,提出“红领巾”一词为什么使用单引号?在教《小壁虎借尾巴》一课时,学生从看似矛盾,但又合情合理的地方质疑,提出小壁虎为什么会长出新尾巴来?这些问题的提出,无不体现学生独立思考,深入求知,深入读书的主动求知心理。另外还有以下几个方法:
  
  1、从课题入手质疑。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和窗户。引导学生根据课题找出题眼,据此发问。如看到《小稻秧脱险记》这一课题,有的学生就会问:“小稻秧遇到了什么危险?它是怎样脱险的?”如此以来,使教学指向清晰明快。
  
  2、抓住关键词质疑。关键词是指对全篇课文的理解有着重要作用或不容易理解的词。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质疑,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3、抓住人物语言质疑。语言能深刻地表达文章的内涵。如《石头书》一课中川川和磊磊高兴地说:“石头书里的学问可真多呀,我们也要学会读这本书。”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提出“为什么说石头书里的学问可多了?这里的‘读’字该怎样理解?”由此激发学生从小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
  
  4、抓情节空白质疑。有些课文在表达时是含蓄的,给读者留下了无限想象的空间。教师可以抓情节空白引导学生质疑。
  
  (二)教学生释疑。
  
  启发学生质疑后,怎样处理学生提出的问题呢?有以下几种方法:
  
  1、让学生找一找找资料和工具书;
  
  2、读一读课文并结合实际来分析体会;
  
  3、问一问,老师、同学、家长和周围的人;
  
  4、认真听一听,同学的发言并积极参与讨论;
  
  5、自学时动手做一做批注。
  
  我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采取不同的方法解决:浅显的问题,让学生自己解答;重点问题组织学生讨论解决;难的问题,引导学生相互帮助解答;有争议的问题,引导学生读书讨论,最后教师讲解评价。学生总在“感其形,思其因”的过程中产生困惑、产生疑问,教师要提倡并鼓励学生大胆提出困惑处,疑难点。敢于“打破沙锅问到底”,敢于否定书本、工具书或名人的想法、说法。一般的问题可组织学生查工具书解决;关键重点、难点的问题,可组织学生集体讨论,最后教师适当地讲解和点评。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是培养学生求异思维能力的第一步。在不断生疑、不断发问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便会产生新颖、独到的见解。不难看出,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对学生的思维发展有积极的意义。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还发展了学生的个性。
  
  三、创设自由空间,发展创新思维
  
  学生是有个性的认识、实践和自我发展的主体。在学习上,教师不应一味地要求学生循规蹈矩,而应该给学生多提供自由发展的空间。把“问”的权力交给学生,把“读”的时间还给学生,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把“做”的过程放给学生。并注意引导学生在这些过程中敢于打破思维定势,激励学生主动探索,正确面对挫折,善于借助想象进行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也就是说,在引导学生认识事物时,既要他们知道“从来如此”,又要让他们善于动脑思考,打破常规,就可能有新颖独到的发现和收获。例如,“春蚕到死丝方尽”,大家都知道蚕是无私的,让人敬佩,可是换一个角度想想,蚕也有自私的一面,作茧自缚;在教《狐假虎威》一课时,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认识狐狸“狡猾”的一面,而且要启发学生跳出这个思路,从另一角度认识狐狸“临危不惧,聪明智慧”的一面;又如《乌鸦喝水》一课中乌鸦是往瓶里放一个一个的小石头这个办法喝到水的,还可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乌鸦还能用其他办法喝到水吗?”产生乌鸦找到一根吸管后,高高兴兴喝着水的好办法。这些做法无疑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起到积极的作用。
  
  四、改进教学方法,提供创新机会
  
  在低年级小学语文教学中,识字教学是整个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其所占份额约为50%,因此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不仅要体现在阅读等方面,也应在识字教学中有所侧重,这样才能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在识字教学中,最基本的识字方法主要有:1、笔画分析法;2、结构分析法;3、增减调换偏旁部件法;4、运用造字规律分析记忆字形法;5、编顺口溜记字形法;6、在写字中记忆字形法;7、联系音、义记忆字形法等。
  
  在这些识字方法中,我认为其中的“增减调换偏旁部件法”、“运用造字规律分析记忆字形法”、“编顺口溜记字形法”和“联系音、义记忆字形法”符合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想象力丰富的心理特点,既摆脱识字的单调、乏味,又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达到了发展学生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能力的目的。 例如,在识记“告”字时,我自编了一个小谜语:“一口咬掉牛尾巴(打一字)”;在识记“哥”字时,我又采用小谜语:“可上又可下,老二喊老大(打一字)”;在识记“轻”字时,我自编儿歌:“左边车子轻轻跑,空中架起立交桥。横撇是跑道,一点紧紧靠。桥下工人睡着了。”在识记“坐”字时,我让学生充分发挥想像力,让学生根据“坐”字的字形特点,自己说说怎样记住“坐”字。有的学生说,两个小朋友在跷跷板上玩就是“坐”;有的说,“坐”就像老师的天平;有的说一个“土”加两个“人”就是“坐”;还有的学生说,两个“人”坐在土上就是“坐”……虽然他们运用的方法不同,但却完成了同样的一个任务──记住了“坐”字。对于这些不同的记忆方法,都给予肯定和鼓励,让学生各展其才,既符合了学生“总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的心理特点,又有利于培养他们的求异思维。
  
  五、积极开展活动,培养创新习惯
  
  喜欢搞活动,想搞活动这是孩子们的天性。教师应经常开展他们喜欢的活动。如朗读比赛、演讲会、答辩会,结合课文设计的游戏及小制作,引导学生深入到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去。在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大胆地放手让学生自己来设计、组织、管理、总结,发挥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锻炼他们敢想、敢说、敢做的创新精神。通过活动,学生不仅获得终生受用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创新的本领,还能养成积极主动创新的好习惯。
  
  例如《小稻秧脱险记》一课,具有极强的戏剧冲突,故事生动有趣,文中角色性格鲜明,极富个性,非常适宜学生进行课本剧表演。表演前先让学生仔细读课文,揣摩“小稻秧、杂草、喷雾器”的动作和语言,然后在熟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将课文改为剧本,当堂进行排练、表演。从理解课文内容到改写剧本再到现场表演,亲身的体验中,学生的能力得到提高,潜力得到挖掘,创造力得到开发。
  
  人类社会已经跨入新的千年,展望未来,我们面对的是日益激烈的竞争形势,这种竞争是国与国之间经济的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实际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和民族素质的竞争,是民族凝聚力和民族创新力的竞争。江泽民总书记指出:“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新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可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需要。总之,创新教育就是要允许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给学生思考、讨论、创新的空间,杜绝压制思想、扼杀创造的行为,让他们从小敢想、敢说、敢做,充分发展自己的智力和潜力,这才是教育的最高境界和最终目的。
  
  参考资料:
  
  1、王悦 《创新教学指导书系》 红旗出版社 2000年1月
  
  2、刘英陶 《教师职业技能》 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6年5月第一版
  
  3、黄泉名《小学语文教育科研》 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0年11月

【低年级课堂教学习惯培养】相关文章:

低年级数学习惯的培养08-05

浅谈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08-24

低年级数学教学论文:浅谈低年级学生认真审题习惯的培养07-26

谈低年级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08-05

浅谈幼儿习惯的培养08-17

培养孩子的好习惯08-23

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08-18

培养良好的习惯作文06-21

培养兴趣养成习惯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