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荐)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教案 篇1
课题:《影子》
一、游戏引入,做好铺垫
课前开展体育游戏:我说你做,如老师说:向左转,学生 马上做相应的动作。
[点评:课前开展几分钟的体育游戏,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巩固了学生前后左右的方位感,为学习与此密切联系的新知作铺垫。]
二、引发话题
鼓励交流 影子教案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1.激发兴趣:我们在体育课一起玩了“踩影子”游戏,好玩吗?你踩了几个同学的影子?
[点评:体育课里有趣的“踩影子”游戏让学生对影子产生了感性认识。恰当的语文实践更有助于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
2.揭示课题:
①读题,注意读好yǐng后鼻韵母,“子”读轻声。
②随机识字: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个“影”字?
学生回答后,播放多媒体课件帮助识记,一轮红日当空照着就像是“日”,地上有一幢高高的建筑物就像是“京”,旁边有一片影子就像是我们要认识的新偏旁:(三撇儿)。
三、充分朗读,整体感知,自主识字
1.鼓励学生自由地、大声地朗读课文,多读几遍。(提示学生读课文时遇到不会读的字可拼拼音,实在有困难的可以问问同学或老师。)
2.创设情景,读儿歌:“大苹果,圆又大,读好生字摘下它,摘下它”。进行摘苹果游戏,检查字音,/article/识记生字。
①请你先自己读一读:前、后、常、跟、着、黑、狗、它、朋、友、左、右。
②指名读,开火车读,其他同学认真听他读准了没有?鼓励读对的跟他读一读,大胆出来当小老师,评议,并带着大家读。
③识记生字:你记住了哪些生字,怎样记的?可以用动作表示出来吗?(同桌小朋友互相交流,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习识字方法:加一加、减一减、猜谜语、编童谣等,并引导好朋友合作演示前──后,左──右等字义。)
3.小结:记生字的办法多种多样,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多开动脑筋,就能学得又快又好!
4.同桌合作再读书,互相学习。
[点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把学生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以学定教,灵活调整教学策略。学生兴趣盎然、方法多样、扎实有效。]
四、细读课文,指导朗读
1.播放多媒体课件:小朋友看!太阳在动,影子也在动。多有趣!
2.播放多媒体课件:影子怎样跟太阳捉迷藏呢!出示4幅太阳、影子在前、后、左、右的图片,引导学生讲:太阳在后,影子在前;太阳在前,影子在后;太阳在右,影子在左;太阳在左,影子在右。
[点评:通过音像手段拉进课文内容与学生情感之间的`距离。活动的画面激发了兴趣,发展了思维,减缓了教学难点的坡度。」
3.想象:大家看,影子像什么?你还可以把影子叫做什么?
4.听读:听听电脑老师是怎样读的?
5.评议:他读得怎样?他哪里读得特别好?
6.尝试读:自己在座位上试一试,把课文读得有感情。
7.比赛读:你觉得自己哪一节读得最好你就读哪一节!
指名读后评议:他读得怎样?鼓励:谁能比他读得更好?
[点评:注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鼓励学生在现成答案之外探求“新解”,学生自主选取喜爱的内容读。这样,让教学有一定弹性,尽最大努力论课堂教学给学生带来发现、成功和欢乐,让不同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
五、感情诵读,实践运用
1.请你们自己带上表情和动作把课文读一读,背一背!
2.配乐唱歌,情感升华。
①播放《小燕子》歌曲。让我们轻松一下,听听《小燕子》这首歌。
②尝试改编歌词,自由哼唱:今天我们学习《小影子》,你能不能把《小燕子》的歌词改一改,试唱一下《小影子》?
③出示改编歌词,唱歌《小影子》:小影子,穿黑衣,天天跟我上学去。我在前来它在后。影子说,我是你的好朋友!小影子,穿黑衣,天天跟我上学去。我在左来它在右。影子说,我是你的好朋友!
3.动手画影子(准备几幅画有不同事物,太阳在不同方位的图画):你喜欢画哪一幅就画哪一幅,注意看太阳公公在哪里?想想影子在哪里?请你画出来。
4.分享作品:
①在四人小组互相评评你画的影子,看谁画得最准确、最好。
②把你画的影子拿给老师看看,让老师指点指点。
[点评:让学生将本节课所学到的知识迁移内化,鼓励学生创新,同时将语文与美术、音乐学科知识进行整合,让语文学习变成一种综合性学习活动,使语文学习变得更轻松、更快活。最后让学生在四人小组交流评议绘画作品,与老师分享绘画作品,培养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六、扩展活动
读学习园地三的儿歌《东西南北》,并观察我们学校的方位。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整体把握文章意思,品味含义深刻的语句。
2.体会运用小故事阐述道理的这一写法的好处。
3.了解爱情的特质,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重点难点
1.重点:体会运用小故事阐述道理这一写法的好处。
2.难点:品味含义深刻的语句,了解爱情的特质,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和活动过程:
(一) 教学准备阶段:
1.准备《爱情是什么》音乐,并纳入多媒体课件。现在的语文教学以不同于以往的教学模式,教师应调集各方面的材料,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课文。
(二)整个教学过程叙述:
本节课主要为语文教学活动,教材致女儿的信内容共一课时。本节课的内容四十五分钟完成。
需要对学生分组,前后桌4人一组,每组包括能力不同的学生,设组长1名,中心发言人1名,其他人可适时补充,组长主要肩负引领和鼓舞同学学习积极性责任。
为顺利实施本节课,教师除应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教育理念外,还应具备一定的电脑操作能力。
具体教学过程设计如下,大体分为五个环节来完成: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听歌曲《爱情是什么》,教师导入,爱情的歌被无数人吟唱过,爱情的故事经无数人传诵过,但爱情到底是什么,这个问题可能在涉世未深的你头脑中翻腾过好多次,今天我们就学习一下,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为他女儿解答这个问题时写的一封信,你们肯定会从其中获得很多教益。(教师板书课题)
(说明:教师首先要创设一种情景,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使课堂教学氛围与课文的内容和谐统一,引导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的境界,奠定教学成功的基础)
第二环节:出示目标,整体感知:
1.出示教学目标。
2.整体感知课文,教师配乐范读课文。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1) 课文中提到上帝在创造人后,先后三次来到人间,他从人的眼神中先后读到哪三种不同东西?前两次他的反映是怎样的?为什么?最后一次上帝的表现是又怎样的?为什么会这样呢?
(2)作者认为的爱情又是什么呢?请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语句。
(说明: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又是教学的落脚点。学生必须速记并能够复述,以明确学习任务。带问题整体感知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结构。这些工作主要由学生自己做,教师只作点拨指导,来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
第三环节:研读赏析,探究质疑:
1.作为著名教育家的苏霍林姆斯基,再给十四岁的女儿写这封信时,用语通俗易懂,但又有许多的语句充满了哲理,蕴含着深刻的含义。请你快速阅读课文,找出这样的句子,结合课文谈一谈自己的认识。
2.作者为什么把爱情、忠诚、心灵的追念放在一起解释爱情,这三者有什么联系,可不可去掉其中一个?
3.作者为什么用一个童话故事给女儿解释:什么是爱情,为什么不直接告诉女儿?
(说明:根据教学的需要,教师讲述一至两个有代表性的语段,做到突出重点、解除难点,消除难点、把握特点,授学生以知识,同时在课文的讲述中要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学习思路、练习的方式,使之奠定基本的知识,掌握学习的方法,形成自学的能力和求异创新思维的能力。)
第四环节:拓展延伸:
作者在另一封给女儿的信中谈到自己对爱情的`认识:人的爱情应当不仅是美好、诚实、坚贞的,同时也应该是理智和慎重的、机警和严肃的只有那样的爱情才能带来欢乐和幸福。深入理解这段话的含义,结合现在部分中学生存在的早恋问题,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说明:这一环节,是在以上环节的基础上,指导训练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方法进行实践、练习,进而使知识得以巩固和扩展,进一步认识到爱情这种感情,是需要慎重对待的。)
第五环节:梳理小结:
1.爱情是人类永恒的美和力量,是人类种族的生命力永不衰败的纽带。
2.只有人才能爱,只有以人的方式去爱的人,才成为真正的人,每个人都应该善待这份爱。
(说明:梳理小结主要是引导学生紧扣板书提纲,梳理文章结构,概括文章中心,让学生对文章有个整体感,从而训练学生的概括、综合分析能力。)
1.把读一读,释一释写两遍。(p48页)
2.以善待自己的感情为题写一篇二百字左右的短文 。
六:教学反思
(一)五环节的教学模式,重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在讲的基础上,启发学生的学,使学生在读、思、议、评的过程中完成知识的迁移,形成自学能力。然后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让学生参与练,依据教材的内容练读、练写、练听、练说,从而训练思维,发现规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二)因为本篇是涉及到爱情,对中学生来讲这是一个比较敏感的话题,所以在教学的第四个环节,一开始学生有些畏首畏脚,当学生开始热烈讨论时,时间显得有些仓促,教师在这个环节还要进一步的调试,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语文教案 篇3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会写本课生字
2.学习偏旁“方框”
教具:
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儿歌《元宵节》,谁能把这首儿歌读给同学们听,也可以试着背一背。
2.检查生字的读音并组词
用多种形式读字音:指名读、开火车、集体读、学生A读字音,学生B组词
二、识字、写字:
1.分小组自学,然后汇报:
学生A:按结构进行分类学习。“节”是上下结构的,“欢”“吃”是左右结构的,“庆”是半包围结构的,“围”是全包围结构的……
学生B:“节”的偏旁是“草字头”……
学生C:正的笔顺是: ……
学生D:我会给节组词:“节日”……
2.重点直到“欢、吃、团”三个字,请学生当小老师
欢 “又”字旁的'最后一笔是点,第四笔是横钩,书写时左宽右窄
吃 “口”字旁要写的小,最后一笔是横折弯钩注意区别“ ”
团 写方框时注意距离天字格上下、左右距离要相等
3.板书生字结构笔画
三、范写生字、个别指导
四、板书设计:
元宵节
欢吃团圆饭
五、课堂作业:
1.完成拼音田字格
2.写出带下列偏旁的字并组词
( )( ) ( )( )
( )( ) ( )( )
( )( )
语文教案 篇4
教材分析
这篇看图学文有两幅长城的彩图和一篇短文组成,直观的图画和具体形象的短文紧密配合,表现了长城的雄伟壮观和高大坚固,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学生能课内外知识相结合,更好地理解本文的内容;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从不同的观察点观察事物的方法,学习在观察中展开想象;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把观察、阅读、想象结合起来,提高阅读能力;通过对课文内容的感悟,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构想
教学本文时让学生收集有关长城的古诗和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后引导学生看图,再结合文章来学习,通过阅读来加深理解。
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购及有关长城的图片或文字资料长城的风光资料片、投影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理解图意及文章的内容,指导学生朗读。
学生学习过程
一、默读“导读”,了解学习内容,明确训练要求
二、出示长城的`远景图,简介:这是我国的长城,它是世界历的伟大奇迹,你们知道有关长城的故事吗?
1、请同学们讲解,老师及时加以表扬。
2、老师补充几首古诗。
3、简介长城:两千多年前,春秋战国时各国为了互相地域,各自在形势险要地方修筑长城。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为了抵御匈奴的侵犯,将原先秦、赵、燕三国北边的长城予以修缮,并且连贯起来。此后,汉、北魏、北齐、北周、隋各代都曾修筑过,明代为了抵御外敌,前后修筑18次,图上的八达岭长城就是明代修筑的。
三、观察图画
1、学生自己观察,有条理地进行观察,说说长城的形状、样子,指名说说(特别提问学习后进的同学,及时加以鼓励)。
2、同学间互相说。
3、自读课文,看看文中怎样描写的?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
1、出示中国地图,让学生找到长城的起始点,体会长城的长,请同学读一读书中有关“长”的语句。
2、自由读第一段。
3、指名读。
五、学习第二段。
1、再次观察长城的近景图,感受长城的高大坚固,补充:八达岭居庸关一代的长城,城墙高8、5米,厚6、5米,顶端厚5、7米,女墙高一米,的确又高又坚固。
2、指名读第二段。
3、同位间指出垛口、城台等的位置。
4、朗读第二段。
六、自学第三段。
1、读第三段,你读懂了什么?
2、有感情地读一读。
3、理解“思考练习”3的前两个句子的含义。
(1)“很自然地想起”是因为长城雄伟坚固,结构合理,谁来到长城也会想起古代的劳动人民,并发出由衷的感叹。
(2)一个“才”,道出了劳动人民的艰辛与智慧,充满了对劳动人民的崇敬与赞美。
七、自学第四段。
1、自己学习,你读懂了什么?
2、读第四段,读出自豪之情。
八、小结。读了本文,你有什么想法?多谈一谈。
作业设计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识记生字词。
板书设计
2长城
伟大的奇迹高大坚固
歌颂劳动人民
课后小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加深对长城的认识,理清课文的条理,激发爱国之情。
学生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深入了解。
1、同学们说说自己收集的故事,老师给予表扬。
2、听了这些故事,大家谈感想。
三、指读课文,再联系图,了解长城的构造与用途。
四、进行朗读训练。
1、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
2、自由读课文。
五、理清课文条理。
六、指导背诵。
1、学生自由背诵,可一段一段地背诵,也可按自己的方法背诵。
2、教师指导后进的同学背诵。
3、指名背诵,交流经验。
七、听写字词。
八、请几名同学当小导游,介绍长城。
作业设计
1、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段落。
2、把自己知道的有关长城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板书设计
2长城
概述长城长城脚下、长城上感想
远近
语文教案 篇5
【素养目标】
语言建构:积累诗中重要的词语、典故等基础知识。
审美鉴赏:揣摩语言,想象画面,体味情感,把握形象。
思维发展:明确层次思路,把握诗歌结构美。
文化传承:背诵全诗;理解并学习作者高尚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知识储备】
一、题目注解
《归园田居》是晋宋时期文学家陶渊明的组诗作品,共五首
二、作者名片
陶渊明(365-427),名潜,字渊明,一字元亮,东晋大诗人、辞赋家、散文家。曾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卒后朋友私谥“靖节”,故后人称“靖节先生”。陶渊明八岁的时候,父亲去世,家境逐渐衰落,但还是给他留下了不少田园产业。陶渊明青少年时,受儒家思想教育,曾有“大济于苍生”的抱负和壮志,但由于东晋当时的士族门阀制度相当严酷,陶渊明非士族出身,因而很难有通过做官来伸展志向实现抱负的机会。他“性刚才拙,与物多忤”(《与子严等疏》),“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归园田居》),有心做官,但又厌倦官场世俗条框的束缚,所以总处在“一心处两端”(出仕与归隐)的情状之中。他29岁开始入仕,从此13个年头,时官时隐,达3次,历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下级官职,每次时间都很短,做官时间总计不过四五年。这种矛盾的情状一直贯穿一生。
陶渊明今存诗歌125首,他的五言诗可大略分为两类:一类是继承汉魏以来抒情言志传统而加以发展的咏怀诗;一类是前人很少创作的田园诗。后代批评家常用质朴、平淡、自然评价陶诗的风格,称其为“田园诗人”。在人们面前呈现出一幅恬静幽美的村居图,揭开了中国诗歌史上新的一页,因而被后人尊称为我国田园诗的始祖。他的诗歌对南朝山水诗人谢灵运和唐代田园诗人王维、孟浩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背景视窗
义熙元年(405)8月的一天,担任彭泽县令的陶渊明听说郡里派了督邮(代表太守督察各地的官员)来县巡视。县吏劝他穿戴整齐的官服去迎见督邮。陶渊明生平最恨那些狐假虎威,以督邮为名敲诈勒索的官员,气愤地说:“我决不能为五斗米(指俸禄)折腰,去迎奉伺候这种乡里小人。”当天,他就推说在武昌的妹妹病故,要去奔丧;就这样,只当了八十多天的彭泽县令就挂冠解绶,辞官归田了。后终老田园,不再出仕。
【诗文呈现】
归园田居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诗句注释:
1.少:指少年时代。适俗:适应世俗。韵:本性、气质。一作“愿”。
2.尘网:指尘世,官府生活污浊而又拘束,犹如网罗。这里指仕途。
3.三十年:有人认为是“十三年”之误(陶渊明做官十三年)。一说,此处是三又十年之意(习惯说法4.是十又三年),诗人意感“一去十三年”音调嫌平,故将十三年改为倒文。
5.羁(ji)鸟:笼中之鸟。恋:一作“眷”。
6.池鱼:池塘之鱼。鸟恋旧林、鱼思故渊,借喻自己怀恋旧居。
7.野:一作“亩”。际:间。
8.守拙(zhuō):意思是不随波逐流,固守节操。
9方宅:宅地方圆。一说,“方”通“旁”。
10.荫(yìn):荫蔽。
11.罗:罗列。
12.暧暧(ài):昏暗,模糊。
13.依依:轻柔而缓慢的飘升。墟里:村落。
【整体感知】
“归园田居”这个标题中,题眼是哪个字?围绕这个字写了哪些内容?请分条概括。
【咬文嚼字】
勾画并抄写文中你印象最深刻的句子,品味赏析。
诗句:
赏析:
【个性体验】
1.展开联想和想像,说说陶渊明为我们描绘了“归去后”是一幅怎样的田园风光?从那些诗句中可以看出?这些诗句运用了怎样的手法?写下你的感受与同学分享。
2.整首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限时检测】
(一)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归园田居》中表明作者不随波逐流,固守节操,回乡开荒种地,过田园生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归园田居》中表现作者早出晚归,不辞劳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归园田居》中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生活十分闲适,有很多空闲时间。
4.《归园田居》中描写乡村中常见的声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归园田居》中表现诗人摒弃尘俗,渴望(去掉)返归自然(无对偶)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是很多诗作的共同主题,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归园田居》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露了作者清高孤傲,与世不合的性格,为全诗定下一个基调,同时又是一个伏笔,它是诗人进入官场却终于辞官归田的根本原因。
8.《归园田居》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诗人作为一个官宦人家的子弟,作为一个熟读儒家经书的知识分子,为了供养家小,不能不违逆自己的“韵”和“性”,奔波于官场。回头想起来,那是误入歧途,误入了束缚人性而又肮脏无聊的世俗之网。
9.土地,草房,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这些平平常常的事物,在诗人笔下,构成了一幅十分恬静幽美、清新喜人的图画。《归园田居》中,与这画面相应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归园田居(其一)》,然后完成下面的题目。
1.下面对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四句从自己的住宅写起,写的是近景;地方虽不广,房屋虽不多,但毕竟是自己自由自在的小天地,衬托出了作者心满意足的欣慰情绪。
B.“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抓住农村的典型景物,写远处村庄轮廓模糊,炊烟袅袅,一切是安详的、舒缓的、柔和的。手法上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更显出乡间的宁静与和平。
C.全诗从对官场生活的强烈厌倦,写到田园风光的美好动人,农村生活的舒心愉快,流露了一种如释重负的心情,表达了对自然和自由的热爱。
D.“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这里的“自然”,既是指自然的环境,又是指顺适本性生活。这两句同开头“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相呼应,巧妙地揭示出本诗的主旨。(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归园田居(其二)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1、下面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诗人摆脱了仕宦生活之后,极少有世俗的交际应酬,也极少有官场中人造访,他获得了属于自己的宁静,所以诗的开头轻松地说:“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
B.“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是说那间幽静的居室和关闭的柴门把尘世的喧嚣都远远地摒弃了,“荆扉”“虚室”强调乡居的清贫,暗示出自己抱贫守志的高洁之心。
C.“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这四句写作者时常沿着杂草丛生的田间小路,孤独地走在田野里,盼望自己的庄稼有个好收成。
D.“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两句重在表明作者的乡村生活并不完全是轻松自在,而是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反映出乡居生活的不易和诗人生活的沉重负担。
E.这首诗用质朴无华的语言、悠然自在的语调,叙述乡居生活的日常片断,让读者在其中领略乡村的幽静及自己心境的恬静,有着一种古朴淳厚的情味。
2、陶渊明的乡居生活总体说是平静安宁的,但是他的心情也会有喜有忧,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拓展阅读】
咏荆轲
陶渊明
燕丹善养士,志在报强嬴①。招集百夫良,岁暮得荆卿②。
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③;素骥鸣广陌,慷慨送我行④。
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⑤。饮饯易水上,四座列群英⑥。
渐离击悲筑,宋意唱高声⑦。萧萧哀风逝,淡淡寒波生⑧。
商音更流涕,羽奏壮士惊⑨。心知去不归,且有后世名。
登车何时顾,飞盖入秦庭⑩。凌厉越万里,逶迤过千城⑾。
图穷事自至,豪主正怔营⑿。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⒀。
其人虽已没,千载有馀情⒁。
【注释】①燕丹:燕太子名丹。士:指春秋战国那些诸侯的门客。赢:秦王姓嬴氏。强赢:指秦国。②百夫良:能抵抗百人的良士,另一种说法认为是百人之中最雄俊者。岁暮:晚年,或年深日久。荆卿:即荆轲,卿是尊称。③君子:指荆轲。死知己:为知己者而死。燕京:燕国的.都城。④素骥:白马。广陌:大道。我:荆轲自称。⑤危冠:高冠。长缨:系冠的丝带。⑥饮饯:饮酒送别。易水:源出河北易县西,东流至定兴县西南入拒马河。四座:周围座位。⑦渐离:高渐离。筑:古乐器名,十三弦,颈细而曲,用竹敲打。宋意:燕国勇士。⑧萧萧:风声。淡淡:同澹澹,水动摇的样子。荆轲出发时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⑨商、羽:都是音调名。古代乐调分宫、商、角、征、羽五音,商音凄凉,羽音慷慨。⑩盖:车盖。飞盖:车奔驰如飞。秦庭:秦的朝廷。⑾凌厉:奋勇直前的样子。逶迤:迂曲长远的样子。⑿图:指荆轲所献燕国督亢地图。穷:尽。事:指行刺之事。豪主:指秦始皇。怔营:惶惧。⒀剑术疏:剑术不精。奇功:指刺杀秦始皇的事。⒁其人:指荆轲。
归园田居答案:
整体感知:
题眼是“归”字,围绕“归”字全诗写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①从何而归;②为何而归;③归向何处;④归去如何。
咬文嚼字: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赏析:“暧暧”,远景模糊;“依依”,轻烟袅袅。前两句勾勒出一幅典型的田园图景,点染出乡居生活的宁静悠闲、冲淡静谧。后两句抓住农村的典型景物,以最寻常的场景写出生活的安逸与平静,因为,离乱之时不可能有心思去关注狗和鸡,手法上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更显出乡间的宁静与和平,衬托出作者的心满意足。
示例: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赏析:“羁鸟”是笼中的鸟;“池鱼”是池塘中的鱼。这二者的特点是失去自由,失去最适合的生活环境,暗示作者在官场就如同“羁鸟”“池鱼”一般,失去自由,只会觉得痛苦。说明作者身在宦海,而心系田园的心情,以唤起人们对自由的向往。
个性体验:
1.清新自然、祥和安谧、闲适恬淡、宁静幽美的田园风光。诗句: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从写景的角度看,前四句是近景,虽普普通通、平平常常,但对于挣脱“尘网”的人来说,却是另一个天地:土地,草房;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这些平平常常的景物,在诗人笔下,构成了一幅十分恬静幽美、清新喜人的图画。在这画面上,田园风光以其清淡平素的、毫无矫揉造作的天然之美,呈现在我们面前,使人悠然神往。“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是简笔的勾勒,即白描,以此显出主人生活的简朴,写出田园生活的纯朴。榆树柳树的绿荫笼罩于屋后,桃花李花竞艳于堂前,素淡与绚丽交掩成趣,语句间流露出作者心满意足的欣慰情绪。也写出了景色的幽美。
后四句是远景。“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给人以平静安详的感觉,好像这世界不受任何力量的干扰。从近景转到远景,犹如电影镜头慢慢拉开,将一座充满农家风味的茅舍融化到深远的背景之中。画面是很淡很淡,味道却是很浓很浓,令人胸襟开阔、心旷神怡。而“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则是以动映静、以有声衬无声,动静结合,更显得乡间的宁静、和平。
这八句话,诗人用白描、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手法,捕捉住农村中司空见惯的事物,画出了优美画面,有近有远,有声有色,有淡有浓,有活泼有生机,有朴拙自然的趣味。在这里,不仅流露出诗人对田园风光的由衷喜爱,而且这纯朴、幽静的田园景色与虚伪欺诈、互相倾轧的上层社会形成鲜明的对比。诗人用歌颂田园,无言地批判了官场的倾轧、争斗、混乱、险恶,表明了诗人追求恬淡生活和平静和谐的心境。
2.对误入官场的痛心悔恨,对黑暗官场的鄙弃厌恶,对田园生活的由衷喜爱,摆脱官场羁绊的欣喜愉悦。
1.《归园田居》中表明作者不随波逐流,固守节操,回乡开荒种地,过田园生活的句子是: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2.《归园田居》中表现作者早出晚归,不辞劳苦的句子是: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3.《归园田居》中透过“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两句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生活十分闲适,有很多空闲时间。
4.《归园田居》中描写乡村中常见的声音的句子是: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5.《归园田居》中表现诗人摒弃尘俗,渴望(去掉)返归自然(无对偶)的诗句是: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6.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是很多诗作的共同主题,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7.《归园田居》中“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两句表露了作者清高孤傲,与世不合的性格,为全诗定下一个基调,同时又是一个伏笔,它是诗人进入官场却终于辞官归田的根本原因。
8.《归园田居》中“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两句,写诗人作为一个官宦人家的子弟,作为一个熟读儒家经书的知识分子,为了供养家小,不能不违逆自己的“韵”和“性”,奔波于官场。回头想起来,那是误入歧途,误入了束缚人性而又肮脏无聊的世俗之网。
9.土地,草房,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这些平平常常的事物,在诗人笔下,构成了一幅十分恬静幽美、清新喜人的图画。《归园田居》中,与这画面相应的诗句是: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1.C(以动写静、以有声称无声手法不当)
(二)
1、CD(C.这四句写的是诗人时常沿着野草丛生的田间小路,和乡邻们来来往往,共话桑麻,并不孤独。D.这两句是说庄稼一天天生长,开辟的荒土越来越多,而不是劳作的艰辛)
2、“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与乡邻一起谈论桑麻生长的情况,而没有他所厌恶的官场“杂言”,与充满了权诈虚伪的官场相比,这里人与人的关系是澄澈明净的,令人喜悦。同时又“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诗人生怕自己辛勤劳动的成果毁于一旦,因而又时常心怀忧虑。(分析其他诗句,言之成理亦可)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6个字。掌握新笔画:竖钩。掌握笔顺规则:先中间后两边。
2、自主积累词语。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通过学习课文,体会儿童们登上天安门时喜悦与激动的心情。
教学重点:
认识12个生字,会写6个字。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方法:
竞赛法、游戏法、表演法
教学准备:
生字卡、词语卡、小黑板、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课件出示:天安门)这是哪里?
2、你去过天安门吗?你看到了什么?
3、揭题、板题:天安门
二、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划记不认识的字。
2、指名读,纠正发音。
3、范读——跟读——齐读——小组内读。
4、男女生竞赛读。
5、全班配乐朗诵。
6、激情演唱《我爱北京天安门》。
三、识字学词。
1、今天你学习了哪些新词语?你在哪句话中认识它的.?你能读出来吗?
2、齐读——开火车读词语卡。
北京、天安门、金水桥、城楼、站在
3、(把生字卡贴在黑板上)你会认哪些字?请你当小老师教大家。
4、师领读——组词读——齐读。
5、同桌两人互帮互读。
第二课时
一、巩固识字。
1、开火车认读生字。
2、“踩石过河”的游戏识记生字。
3、读生字挑战。
4、你能用动作表示哪些生字?(跑、跳、站、桥、)
5、你会给哪个字找朋友?
二、拓展练习。
(出示词语卡)你会用拿个词说话,就摘下来,说一句话。老师及时表扬鼓励。
三、朗读、背诵课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范读——领读——齐读——小组竞赛读。
2、指导背诵。
师引读——师引背——自由试背——配乐朗诵。
3、表演课文。
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复习生字。开火车读——指名读。
2、找朋友。(扩词)
二、练习写字。
1、(出示字卡)认读“小、水、支、开、升、言”
2、认识“竖钩”。书空。
3、课件演示书写:小、水。指导笔顺:先中间后两边。
4、学生练习写两个。
5、课件演示书写:支、开、升、言。
6、学生练写。每个字写四个。
三、编儿歌
1、读了这首儿歌,你能编一首儿歌吗?
2、教师范编。
泰山小学
走过大雕塑,
穿过升旗台,
来到植物园。
看看桂花树,
摸摸龙爪槐。
站在园内高声呼,
啊,我爱泰山小学。
3、学生自由试编。
4、指名朗读自己编的儿歌。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01-09
语文的教案08-05
语文的教案11-05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1-10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4-02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04-06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04-05
语文《项链》教案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