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数学教案>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教案

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教案

时间:2024-07-01 14:55:20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必备]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教案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必备]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教案

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教案1

  第12课时 练习课

  教学内容:

  课本第101页练习十六第11-17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税率、利率、折扣的含义,知道它们内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理解税率、利率、折扣的含义。

  教学难点:

  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数量之间的关系。

  课前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1、找出下列各题中的单位“1”,并说出下列句子的含义。

  (1)一件上衣打八折售出。

  (2)今年的营业额比去年增加20%。

  (3)定期三年的存款年利率是5.00%。

  2、计算。

  40%X=144 X-25%X=3 X+20%X=180

  二、比较练习

  (1)一台电视机原价1800元,打九五折销售,现价多少元?

  (2)一台电视机打九五折后的售价是1710元,原价多少元?

  学生独立练习,完成后讨论比较两道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习十六第12题。

  读题,引导提问:“一共可取回多少元”是什么意思,首先必须求出什么?

  学生独立解答。

  2、做练习十六第13题。

  (1)引导学生弄清题中两个分数的不同含义。

  (2)找出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

  (3)独立解答,完成后交流解法。

  3、独立完成第14、16题。

  学生独立练习后由学生进行交流评讲。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五、布置作业

  练习十六第11、15、17题。

  六、指导阅读“你知道吗”知识。

  教学反思:

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教案2

  第一单元

  长方体和正方体

  第5课时

  体积与容积(1)

  教学内容:

  课本第10--11页例6、例7,“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三第1-4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猜测、验证等活动过程,体会物体是占有空间的,而且占有的空间是有大小的,理解体积和容积的意义,能直观比较物体体积或容器容积的大小。

  2、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发展观察、操作和想象能力,增强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通过操作活动,初步认识体积和容积的意义。

  课前准备:

  直尺,木条。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6

  1、通过实验,让学生体会到物体是占有空间的。

  教师按书中过程操作。问:为什么会剩一些水?引导学生认识到桃子占有一定的空间。

  如果改用其它的物体呢?再实验。

  小结: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物体是占有空间的。

  2、通过实验使学生体会到物体所占的空间是有大小的。

  出示两个完全一样的玻璃杯,边操作边讲述:一个里边放荔枝,一个里边放桃。想一想:哪个里面放的水会多些?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想一想,两个杯里都装了物体,为什么倒进去的水有多有少呢?

  学生交流。

  小结:物体不仅占有空间,而且占有的空间是有大有小的。

  3、揭示体积的.含义。

  出示3个大小不同的水果,问:哪个占的空间大?把它们放在同样大的杯中,再倒满水,哪个杯里水占的空间大?

  学生独立思考后让同组的同学交流。

  通过刚才的三次活动,你有什么感受?

  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揭示体积的含义,并让学生举例。

  二、教学例7

  1、出示两个大小不同的书盒子,拿出书盒里的书,问:你能看出哪个盒子里的书的体积大一些吗?

  教师讲述容积的含义,并问:这两个盒子,哪个的容积大,为什么?

  2、完成“试一试”。

  同桌交流,指名回答。

  三、巩固提高

  1、完成“练一练”第1、2题.

  先做第1题:直接判断,并让学生从体积、容积的含义上说明原因。再做第2题,让学生从容积的含义上进行解释。

  2、完成练习三第1-4题

  四、课堂总结:

  让学生自己说一说这节课所学到的知识。

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教案3

  【教学内容】

  圆的面积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操作,使学生理解圆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掌握求圆的面积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过程与方法:激发学生参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分析、观察和概括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理解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2、掌握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能够正确地计算圆的面积

  难点:理解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导学过程】

  【知识回顾】

  1、还记得这些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

  2、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还记得吗?

  我们是通过剪拼的方法把它转化成长方形的。

  【新知探究】

  (一)、定义:

  1、请你摸一摸哪里是圆的`面积?

  2、师:圆所占平面的大小就是圆的面积。

  引导学生操作:

  师:(拿出一个圆片)我们怎么剪?圆的大小是由什么决定的?(直径、半径)

  生:(圆的大小由直径或半径决定。)沿直径或半径剪。

  师剪第一刀,再问:第二刀怎么剪?

  师:我们要把圆通过剪成多份并用拼的方法转化成学过的规则图形,为了计算上的方便,我们把圆平均分成多份。

  将一个圆分别平均分成2份、4分、8分、16份,分别罗列排好。请学生观察四组图。

  师:随着等分份数的不断增加,你有什么发现吗?

  A:随着等分份数的不断增加,曲线越来越直。

  B:随着等分份数的不断增加,每一小份越来越接近三角形。

  (三)拼摆推导面积公式。

  1、拼摆

  师:把圆转化成什么图形?我们来试一试。

  学生操作,演示学生的作品。

  师:转化后的图形面积与圆的面积有什么关系?面积不变。

  课件出示:把圆等分成不同等份时的图形的趋势。

  2、推导面积公式

  小组讨论:长方形各部份相当于圆的什么?

  请你推导圆的面积公式。

  学生汇报:(2~3名学生说,老师说,全班说推导过程)

  (4)学生齐读圆面积公式(S=πr2)。并说说圆面积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半径)给直径怎办?(先求出半径,再求面积)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教师成为学生的学习伙伴,在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中,让每个学生都动口,动手,动脑,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创造一个和谐、高效的学习氛围。

  【知识梳理】

  本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

  【随堂练习】

  1、根据下面所给的条件,求圆的面积。

  (1)、半径2分米

  (2)、直径10厘米

  2、一个雷达屏幕的直径是40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3、判断对错:

  (1)圆的半径越大,圆所占的面积也越大。()

  (2)圆的半径扩大3倍,它的面积扩大6倍。()

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教案4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调查统计,使学生经历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整个过程,体会统计的意义。

  2.使学生初步学会简单地收集和整理数据,会填写简单的统计表,会画简单的统计图,能对统计结果进行简单的分析。

  3.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能力,感悟“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道理。

  教学重点:

  收集和整理数据,会填写简单的统计表,会画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

  能根据统计表、统计图,提取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根据统计结果做出决策。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你们听说过“统计”这个词吗?板书:统计对于“统计”,你想知道什么?

  (什么叫统计?可以怎样统计?学统计有什么用?)

  过渡:同学们提出了很有价值的问题,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学习、认识“统计”。

  二、探究问题

  (一)认识统计表

  1.出示课件,提取数学信息。 有四种饮料,桃汁5箱;梨汁10箱;苹果汁9箱;桔汁5箱。

  2.学生把饮料的`箱数填在练习纸上的统计表中。

  3.汇报:你是怎样填的?

  理解“合计”的意思。

  4.对比饮料图与统计表

  师:如果让你用很短的时间发现更多的数学信息,你看下面图(杂乱的),还是看上面的统计表?为什么?(每种饮料的箱数一目了然)

  师:像这样的表,叫统计表。

  板书:统计表

  正因为统计表有这个优点,所以许多地方都用到它,你在哪见过统计表?

  5.看统计表提取数学信息。

  (二)认识统计图

  1.课件:出示饮料图

  2.生提出摆放建议

  追问:分类摆放有什么好处?(便于拿取;箱数一目了然)

  3.课件出示分类摆放的饮料图

  师:工人叔叔摆放饮料的办法真好,我们可以照着这种方法画一张统计图。

  板书:统计图

  4.认识统计图

  课件演示:方格纸→左侧数字→下面饮料名称

  师:你打算怎样表示桃汁的箱数?

  生自由发言

  数学上用竖着的条形表示。(板书:条形)

  5.画统计图

  生拿出自己喜欢的彩笔,用条形表示其余饮料的数量。

  6.看统计图,提取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三)学看统计图

  1.课件出示两天后超市现有饮料统计图,看统计图回答问题。

  2.根据统计图做出决策

  师:看这张统计图,如果你是店长,你会做出什么决定?

  (四)小结

  三、实际应用

  1.数学书上128页试一试

  2.四届奥运金牌榜

  填统计表,画统计图,回答问题

  师:看这张统计图,你发现了什么?(金牌数增多。)

  预测一下,2008年在北京举办的29届奥运会的金牌数。

  四、拓展质疑

  1.这节课上到这儿,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2.教师总结:我们今天只是初步学习了统计图和统计表,今后我们对统计还要进行深入地学习。

  五、布置作业

  选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自己找数据,制统计表,画条形统计图

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教案5

  教学内容:课本P19页和练习五。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2、渗透事物都是普遍联系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理解倒数的意义和怎样求倒数。

  教学难点:求倒数方法的叙述。

  教学过程:

  二、引新:开车、步行有前进倒退之分,那么,倒数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今天的内容老师想请同学们自己先来学学。

  三、自学新课:

  自学书本P19。并思考以下问题:

  1)什么叫倒数?

  2)怎么求一个数的倒数?

  3)是不是任何数都有倒数?小数有吗?带分数有吗?

  四、讨论辨析:

  1、什么叫倒数?

  2、看下面四道题,你能说一些什么有关“倒数”的话。

  3、存在倒数有那些条件

  1)两个数。

  2)这两个数的`乘积是1。

  4、能不能说80是倒数,1/80也是倒数?一个数能叫做倒数吗?

  5、概括:倒数是对两个数来说的,它们是相互依存的,必须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倒数,不能孤立地说某一个数是倒数。

  6、总结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五、练习

  1、判断下列各组数是否互为倒数,为什么?

  和和和和

  2、同座同学相互举出几组倒数。你怎么知道同学说的对不对?

  1)5的倒数是多少?

  2)所有的自然数都有倒数吗?1的倒数是几?

  3)0有没有倒数?为什么?

  4)怎样求一个数的倒数?

  4、完成课本P19页的“做一做” 。

  5、辨析:求3/5的倒数,写作:3/5=5/3。

  五、思考:0.2的倒数是多少?

  六、小结。

  请学生说一说这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

  七、作业:练习五3—8。

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教案6

  单元目标:

  1、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与半径的相互关系;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周率的近似值。

  2、学生理解和掌握求圆的周长与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与面积。

  3、独立自学,使学生初步认识弧、圆心角和扇形。

  4、使学生认识思对称图形,知道轴对称的含义,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5、通过介绍圆周率的史料,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单元重点:

  1、认识圆和轴对称图形;

  2、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

  单元难点:

  理解圆周率“π”;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以及画具有定半径或直径的圆。

  1.认识圆

  (1)圆的认识

  目标:

  1、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2、会使使用工具画圆。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概括及动手操作能力。

  重点:

  圆的认识,通过动手操作,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认识圆的特征。

  教学难点:画圆的方法,认识圆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自学

  1、我们以前学过的'平面图行有哪些?这些图形都是用什么线围成的?简单说说这些图形的特征?

  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

  2、示圆片图形:(1)圆是用什么线围成的?(曲线图形)

  3、举例:生活中有哪些圆形的物体?

  二、议学

  (一)认识圆的特征。

  1、学生自己在准备好的纸上画一个圆,并动手剪下。

  2、动手折一折。

  (1)折过2次后,你发现了什么?

  (两折痕的交点叫做圆心,圆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

  (2)再折出另外两条折痕,看看圆心是否相同。

  3、认识直径和半径。

  (1)将折痕用铅笔画出来,比一比是否相等?

  (2)观察这些线段的特征。(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

  (3)板书: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连接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

  4、讨论:

  (1)什么叫半径?圆上是什么意思?画一画两条半径,量一量它们的长短,发现了什么?

  (2)什么叫直径?过圆心是什么意思?量一量手上的圆的直径的长短,你发现了什么?

  (3)小结: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直径,且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且所有的半径都相等。

  5、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1)学生独立量出自己手中圆的直径与半径的长度,看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然后讨论测量结果,找出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得出结论:在同一个圆里。

  6、巩固练习:课本58“做一做”的第1-4题。

  (二)画圆

  1、介绍圆规的各部分名称及使用方法。

  2、引导学生自学用圆规画圆,并小结出画圆的步骤和方法。

  三、悟学

  (一)巩固练习

  1、画一个半径是2厘米的圆。再画一个直径是5厘米的圆。

  2、判断,并说为什么。

  (1)半径的长短决定圆的大小。 ( )

  (2)圆心决定圆的位置。 ( )

  (3)直径是半径的2倍。 ( )

  (4)圆的半径都相等。 ( )

  3、思考题:在操场如何画半径是5米的大圆?

  (二)课堂总结:经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三)作业:书P60第1-4题。

  (2)轴对称图形

  教学目标:

  1、在前面所学得成轴对称的平面图形的基础上,教学认识圆的对称轴。

  2、学生认识到圆是轴对称图形,且对称轴有无数条。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在操作中加深对所学平面图形的对称轴的认识。

  教学重点:圆的对称轴。

  教学难点:画对称轴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自学

  1、举例说出轴对称的物体。如:蝴蝶、飞机、门窗、圆中的钟面、月饼等。想一想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

  2、观察、概括。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直线叫做对称轴。

  二、议学

  1、你能分别画出下面两个圆的对称轴吗?你能画出几条?

  2、学生尝试画出圆的对称轴,观察、再动手折一折,你发现了什么?

  3、小结:圆有无数条对称轴。每一条直径所在的位置都是它的对称轴。

  三、悟学

  1、在方格上画对称轴,并量出对称轴两边相对的点到对称轴的距离。

  2、小结:对称轴两侧相对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3、从上面的图形可以看出,正方形、长方形、等腰三角形和圆都是轴对称图形,这些对称图形各有几条对称轴?画出来。

  4、下面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吗?它们各有几条对称轴?

  长方形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正方形圆环形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五、布置作业:

  练习十四第5—9题。

  教学追记:

  本堂课是对圆的初步认识,概念较多,也能会较乏味。为了避免学生学得枯燥、没兴趣,我采用了课件与动手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和发现圆的有关特性。但在教学“画圆”时,我的讲授部分似乎就多了一些,如能让学生自己来讲述、演示画圆的步骤,有何不足在相互补充的话,这样的教学似乎会更好一些。

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教案7

  设计说明

  “百分数的意义和读写法”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小数以及分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百分数与分数有着密切的联系。基于以上认识,教学设计主要突出以下几点:

  1.以实际生活情境为载体,感知百分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百分数的知识与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在引入课题和百分数意义的教学中,教学内容的选择都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而且通过课前对百分数的收集,使学生认识到百分数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同时,以实际生活情境为载体,充分挖掘学生学习的潜能,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注重新旧知识的对比和迁移,体现类比的思想方法。

  对比和迁移能使学生容易接受新知识,防止新旧知识混淆,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从而扎实有效地掌握数学知识。教学百分数的意义是在学生已掌握了分数的意义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设计中通过与分数的意义进行对比,明确分数的意义与百分数的意义的区别,更加突出百分数的意义是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表示的是两个数之间的倍比关系。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学生课前收集的生活中有关百分数的`资料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1.出示课件。

  师:同学们,看了这段资料,你发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想?

  引导学生发现百分数的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正在逐步提高。

  师:你知道这些数叫什么数吗?还在哪些地方见过这样的数?

  学生讨论后,教师明确:像上面这样的数,如14%、65.5%、120%……叫做百分数。

  2.引导学生交流课前收集到的百分数的资料。

  师:同学们收集到的百分数资料可真多啊!看来百分数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那人们为什么喜欢用百分数?用百分数有什么好处?百分数有什么含义呢?带着这样的问题,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数学课堂

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教案8

  复习内容:课本第22页练习六。

  复习目的:

  1、使学生进一你好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进一你好理解整数运算定律同样适用于分数,并能应用这些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3、使学生进一你好理解倒数的意义并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复习过程:

  (一)导入:板书:整理和复习

  (二)整理。

  1、启发学生回忆整数乘法的意义:5个12是多少?怎样列式。

  使学生明确:5×12或12×5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2、启发学生回忆本单元学过的分数乘法的意义:

  使学生明确:8/15×5,5个8/15的和,

  8/15+8/15+8/15+8/15+8/15=8/15×5

  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3、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使学生明确:24×3/8就是求24个3/8是多少,7/18×9/14就是求7/18的9/14是多少,是对整数乘法的的扩展。

  练习:练习七的`第3题。

  板书:

  分数和整数相乘,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为了计算简便,能约分的要先约分,然后再乘。

  一个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为了计算的简便,也可以先约分再乘。

  使学生明确: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板书:

  应用乘法交换律应用乘法结合律应用乘法分配律

  练习:练习七的第4、5题。

  5、口算

  练习七1、10题。

  6、分数应用题。

  (1)把谁看作单位“1”

  六年级参加数学小组的有36人,语文小组的人数是数学小组的,体育小组的人数是语文小组的倍。体育小组有多少人?

  (2)练习。

  ①打字员打一部书稿,每天完成,5天完成这部书稿的几分之几?

  ×5

  ②立新小学六年级有学生155人,其中的参加科技活动小组,参加科技活动小组的有多少人?

  155×

  ④党校食堂九月份用煤560千克。十月份计划用煤是九月份的,而十月份实际用煤比原计划节约,十月份比原计划节约用煤多少千克?

  560× ×

  7、倒数:整理和复习第7题。

  堂上练习:

  1、练习七第2题,抢答,小组练习。

  2、练习七的第3、11题。

  3、练习七的第16、17题。

  作业:

  练习七的第12—15题。

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教案9

  一、教学内容: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68-77页

  二、教材分析:

  《认识比》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中第五单元内容,是本册教材的教学重点之一。教材密切联系学生已学有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过,设置了多种情境图。通过对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不仅能够发展对除法与分数的认识,进一步沟通知识间的联系,还能够加深学生对比的性质、比的应用理解。

  三、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了除法和分数的意义,在此基础上教学一些关于比的基础知识,能够发展学生对除法和分数的认识,进一步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完善认知结构,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比例及其它方面的知识打好基础。

  四、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读法、写法,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称,要会求比值。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探索比与分数、除法关系的过程,初步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会把比改写成分数的形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能力,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五、教学重点:

  理解比的意义;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六、教学难点:

  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在生活中发现比,感受比。

  七、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自备三角板一副

  八、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入比

  课件出示例1问:图上有什么?(2杯果汁,三杯牛奶)想一想:可以怎样表示这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呈现:牛奶比果汁多一杯;果汁比牛奶少一杯果汁的杯数是牛奶的;牛奶的杯数是果汁的板书:2÷3=

  3÷2=

  小结:两个数量相比较,既可以用减法来比较两个数量之间相差多少,也可以用除法或分数来表示两者之间的倍数关系。其实,在比较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时,还可以用比来表示。这就是我们今天一起学习的新内容——认识比(板书)

  2.自主探究,认识比

  (1)用比表示两个同类量之间的相除关系

  (2)用比表示两个不同类量之间的相除关系

  (3)揭示比的意义。观察屏幕上的几个比,想一想两个数的比可以表示什么?想好以后和你的同桌讨论一下。(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小结:分数就是除法,比与除法有关系,两个数的比表示两个数相除,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得到的商就是比值。问:比的后项能为0吗?

  不能

  (4)课件出示

  3.自主练习,应用比

  学生独立完成课本P70“练一练”1、2、3

  4.拓展延伸,感受比

  你听说过“黄金比”吗?黄金比的比值约等于0,618。从古希腊以来,一直有人认为把黄金比应用于造塑艺术,可以使作品给人以最美的感觉。因此,黄金比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能找找看吗?

  5.课堂小结:两个数的比表示两个数相除,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得到的商就是比值。

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教案10

  教学内容:

  课本第57-58页。

  教学要求:

  1、 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了解圆各部分的名称,理解同一个圆内直径长度与半径的关系。

  2、 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步骤和方法,学会画图。

  3、 通过直观操作,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念的启蒙教育。

  4、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概括及动手操作能力。

  5、 通过生活实例、工艺设计感受数学之美,了解数学文化,提高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感知并了解圆的基本特征,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

  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熟练掌握画圆的方法。

  教学方法:

  1、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2、课堂上坚持以生为本,创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民主平等,情感交融的课堂氛围。

  3、创设步步递进的课堂环节。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与技能,使其自觉地思考,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概括及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过程:

  一、 从生活中引入圆

  1、 出示生活中圆形物体的图片,让学生找“圆”。

  2、 除了刚才这些图形,你还能举出哪些圆形的物体?

  3、 师:圆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应用非常广泛,小到手表里面的零件,大到宇宙飞船的制造都要用到圆的知识,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对圆的研究就有伟大的成就,因此我们学习圆的有关知识是非常重要而又必要的。

  (感受数学之美,板书“圆的认识”)

  二、在画圆过程中认识圆

  1、 你会画圆吗?你能借助哪些工具来画圆?

  (圆规、硬币、有圆孔的三角板、瓶盖)

  2、 说说各种画法的不同特点。

  3、 介绍圆规,用圆规画圆。

  展示学生作品,分析失败案例,请成功同学介绍经验,教师总结。

  4、 教师示范画一个圆。请学生上台画一个和老师一样的圆(同一地方、同样大小)。

  5、 师:你是怎么做到的?揭示圆心、半径。

  6、 认识圆的特征和圆各部分的名称,师生一起操作进行。

  (1) 认识圆心

  取出圆纸片,先对折,打开,换方向后再对折,再打开,反复折几次,折过若干次后。

  问:像这样折可以折多少次?(无数次)

  问:这些折痕意在圆的什么地方相交?(这些折痕意是在圆中心这一点相交)

  老师指出,我们把圆中心的这一点叫做圆心。圆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指导学生在自备圆中心标出圆心,用字母O表示

  (2) 认识半径

  指导学生从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用直尺连一条线段,老师讲解并板书,连接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一般用字母r表示

  问:从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多少条?

  问:量一量,半径长几厘米?同一个圆里所有的`半径长度都相等吗?

  (3) 认识直径

  指导学生把圆形再对折然后打开,让学生把这条折痕用直尺画出来,看看每条折痕都从圆的什么地方通过?两端都在圆的什么地方?

  口答后教师指出同时板书,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用字母d表示。

  问: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多少条直径?

  问:量一量,直径长几厘米?在同一个圆里所有直径的长度都相等吗?

  (4) 同一个圆里直径的长度与半径的关系

  问:刚才我们量了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长度,谁能说出同一个圆里直径长度与半径的关系?

  三、巩固练习

  (1) 做课本第58页上面的“做一做”中的题。

  (2) 判断题

  (1) 通过圆心的线段,叫做半径。 ( )

  (2) 所有圆的半径都相等。 ( )

  (3) 在同一个圆里,半径是直径的1/2。 ( )

  (4) 在同一个圆里,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 )

  四、小结

  今天学了哪些知识?

  圆的各部分的名称各是什么?

  圆的特征是什么?

  怎样画圆?

  五、布置作业

  作业本P42

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教案11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际问题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2、能从扇形统计图中获取正确的信息,并能做出合理的解释和推断。

  (二)过程与方法

  1、在收集数据的过程中,学会合作学习,并了解收集数据的方法和步骤。

  2、在从扇形统计图获取信息的过程中,学会相互交流相互评价。

  3、在决策与形成猜想的过程中,感受收集和利用数据是非常重要的。

  (三)情感与态度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感受收集和利用数据是非常重要的。通过调查,教育学生坚持锻炼身体,积极参加课外活动,合作学习中培养团结协作的能力,练习中,教育学生合理饮食,养成珍惜时间,不乱花钱的良好生活习惯。

  教学重点

  认识扇形统计图,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学会从扇形统计图中获取信息。

  教学难点

  能够从扇形统计图中尽可能多并且正确地获取信息,并根据扇形统计图中提供的信息做出合理的判断,作出正确的决策;能用自己的语言清楚地表达看法。

  学情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是在学生已有统计经验的基础上,学习新知的。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知道他们的特点,对各种统计图的优劣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并具有一定的概括、分析能力,在此基础上,通过新旧知识对比,自然生成新知识点。

  教法学法

  本堂课力争做到由“关注知识”转向“关注学生”,由“传授知识”转向“引导探索”,由“要我学”转向“我要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组织者、领导者。”将课堂放手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收集信息、分析信息,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参与知识的构建。“让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从创设情境、探究学习一直到应用巩固等环节,处处联系学生日常生活实际,既提高了学习兴趣,也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渗透德育教育,使学生不仅在学数学,也在用数学。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今天老师想领你们一起走进《统计》的乐园,你们高兴吗?好请同学们看情境图,这是六年一班开展课外活动时的情景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说说从中读到哪些信息?(有的打乒乓球,有的踢足球,有的跳绳、踢毽子)

  2、同学们有的喜欢打乒乓球,有的喜欢踢足球,有的喜欢跳绳、踢毽子,真是热闹极了。老师希望你们也能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为了知道喜欢各种项目的具体人数,老师还专门进行了一次调查,今天我还特意带来了调查结果,大家请看。(课件出示)

  3、请同学们想一想,如果我们绘制一个统计图,要能清楚地反映六年一班同学喜欢各种运动项目的人数,你认为应该绘制什么样的统计图比较好?(条形统计图)

  4、嗯,老师也这么认为,这是老师绘制好的六年一班同学喜欢各种运动项目的条形统计图。谁能帮老师忙,把统计图的信息介绍给大家听呢?预设:

  生1:我知道了喜欢乒乓球的有12人,喜欢足球的有8人,喜欢跳绳和踢毽子的分别有6人和5人,喜欢其他运动项目的有9人;

  生2:从这个条形统计图中,我还能看出喜欢乒乓球的人数最多,喜欢踢毽子的'人数最少;

  生3:我还知道了喜欢乒乓球的人数比喜欢足球的人数多4人;

  生4:我还知道了六(1)班一共有40人。

  师:你是怎样知道六(1)班一共有40人的呢?

  生4:把喜欢各类运动的人数相加正好等于40。

  5、这是我们熟悉的条形统计图,它的特点就是让我们一目了然的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但是,孩子们如果我们想清楚的知道各种运动项目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百分比,你们还能从条形统计图直接看出来吗?(不能)

  6、老师告诉大家,有一种统计图就能清楚地反映各部分数量与总数之间的关系,它就是扇形统计图,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扇形统计图。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我们再来看六年一班同学最喜欢运动项目的情况统计表,要想清楚的知道各种运动项目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百分比,我们就得计算出这个百分比来,那你能算出喜欢每种运动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百分比是多少的吗?(能)好请大家在小组内完成下面的统计表。(课件出示)

  2、根据大家算出的数据,我们就可以画出扇形统计图了,这是老师绘制好的扇形统计图,请同学们思考什么是扇形统计图?然后在小组内说一说?

  3、扇形统计图就是用一个圆中的扇形来表示各部分占总数的百分比,在这个扇形统计图中,我们用整个圆表示全班学生的人数,也就是百分之百,用5个扇形分别表示喜欢5类运动项目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几,那么谁能说说每个颜色的扇形分别表示什么呢?

  4、大家再仔细观察这个统计图,你又有哪些发现?预设:

  生1:我了解到喜欢乒乓球的人数占总人数的30%;

  生2:我了解到喜欢足球的占20%;

  喜欢跳绳的占15%;

  喜欢踢毽子的占%;

  喜欢其他运动项目的占%。

  生3:我知道喜欢乒乓球的人数最多,占总人数的30%;

  喜欢踢毽子的人数最少,只占%。

  生4:扇形有大有小,扇形越大所占的百分比就越大

  5、同学们都有一双慧眼,是一个善于观察和发现的孩子。我们不仅要培养观察发现的能力,还要培养动脑动手的能力。请大家看学习提纲,默读思考学习提纲上的内容,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

  6、学习提纲

  (1)扇形统计图中的整个圆表示什么?用这样的统计图有什么好处?

  (2)圆内大小不同的扇形表示什么?各个扇形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3)你认为图中的各个百分比是怎样算出来的?所有百分比的和是多少?

  (4)整个圆代表什么?扇形代表什么?圆和扇形是什么关系?

  7、汇报交流,师适时点拨。

  8、再看扇形统计图,我们知道六年一班一共有40人,结合这个扇形统计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预设:

  生1:喜欢足球的有多少人?

  生2:喜欢跳绳的有多少人?

  生3:喜欢踢毽子的有多少人?

  生4:喜欢其他运动项目的有多少人?

  9、现在就请同学们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在自己的练习本上先提出问题,在解决。

  谁来说说你解决的是什么问题?是怎样列式解决的?

  生1:我解决的问题是喜欢足球的有多少人?40×20%=8(人);

  生2:我解决的问题是喜欢跳绳的有多少人?40×15%=6(人);

  生3:我解决的问题是喜欢踢毽子的有多少人?40×%=5(人);

  生4:我解决的问题是喜欢其他运动项目的有多少人?40×%=9(人)。

  10、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的了解扇形统计图,并且还能够从统计图中获取相应的数学信息,还能解决问题,那现在我们把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综合起来比较一下,你能说说它们的优缺点吗?条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表示喜欢各项运动的人数,但是不能直接的显示出各部分数量与总数量之间的百分比扇形统计图:可以直接的显示出各部分数量占总数量之间的百分比,但是不能清楚地表示喜欢各项运动的具体人数。

  在具体情况中应该怎样选择用哪种统计图呢?(要表示各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用扇形统计图)实际应用时看来要根据需要灵活合理选择统计图。

  11、完成做一做调查喜欢喝牛奶的人数,同学们,你们了解牛奶所含的营养成分吗?这是一个有关牛奶所含营养成分的扇形统计图。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一下,看看你能了解到什么?预设:

  生1:牛奶里含有水分、蛋白质、脂肪、乳糖和其他的营养成分。

  生2:我知道每100牛奶里水分占87%、蛋白质占%、脂肪占4%、乳糖占5%、其他营养成分占%。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2:我是根据颜色找到的。图右边的说明告诉我们,不同颜色的扇形所表示的营养成分。

  师:哦,你是这样找到的,同学们也是这样找到的吗?很好,看了这个扇形统计图,我们很清楚地了解到每100g牛奶里各种营养成分所占的百分比。

  师:那每天喝一袋250克的牛奶,能补充营养成分各多少克?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练习本上完成,然后订正,对学生进行不挑食的思想教育。

  12、质疑问难看看教材96页和97页内容你又不懂的吗?

  三、巩固练习

  学会了新知识是值得庆贺的事,不过新知识也要学以致用,才能够真正掌握,现在我们来做一些练习题,看看同学们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

  完成练习二十一1题至2题。

  通过练习,教育学生珍惜时间,不随便花钱的思想教育。

  四、总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扇形统计图的作用是很多的,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问题都要用到扇形统计图来进行统计,我希望同学们能灵活的运用各种统计图来帮我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板书设计

  扇形统计图圆:总数量扇形:各部分数量

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教案12

  学习内容

  教科书第55页例2,课堂活动第2题,练习十五第4~7题。

  育人目标

  1.进一步掌握按比例分配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合理、灵活地解决3个数连比的按比例分配的问题。

  2.经历解决三个数连比的按比例分配解决问题的过程,总结出按比例分配问题的解决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小组交流合作,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

  4.在配置混泥土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引导学生大胆探索创造。

  5.在按比例分配的过程中,感受分配方案的简洁美、理性美。

  6.经历按比例分配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的价值,体验解决问题的快乐,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学习重难点

  重点:把两个数比的问题的解题方法推广到三个数连比的问题。

  难点:理解三个数连比的问题的解题方法。

  学习评价设计

  学好按比例分配,不但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还能帮助我们更全面地分析问题。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填空。(多媒体出示题目)

  (1)小明家养了35只鸡,公鸡和母鸡只数比是3∶4,公鸡( )只,母鸡( )只。

  (2)丹顶鹤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我国与其他国家拥有丹顶鹤只数的比是1∶3,20xx年全世界大约有20xx只丹顶鹤,我国有( )只。其他国家有( )只。

  学生回答反馈,说说怎样思考,集体评价。

  2.引入谈话:怎样解决按比例分配的问题?

  在实际生活中还有哪些问题可以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解决?生举例。(组织学生分组讨论.

  反馈.

  交流后,老师及时做出评价)

  在建筑业中很多地方也用到按比例分配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今天我们继续研究这方面的问题。

  独立思考再交流方法和结果,集体评价。

  举例,分组讨论、反馈、交流。

  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例2:从题中你获取了什么信息?(学生交流获取的信息)

  要配制220吨混凝土,水泥、沙子、石子的比是:2∶3∶6,需要水泥、沙子、石子各多少吨?

  2.教师组织学生讨论:这道题与前面所做的'题有什么区别?怎样解答?

  生1:前面所做的题都是两个量的比,这道题是三个量的比。

  生2:可以仿照上节所学的按比例分配方法去解。

  3.学生尝试解答,教师巡视。

  4.展示学生解法,说出解题思路。

  方法1:220÷(2+3+6)=20(吨)

  需要水泥的吨数:20×2=40(吨)需要沙子的吨数:20×3=60(吨)需要石子的吨数:20×6=120(吨)

  答:需要水泥40吨,需要沙子60吨,需要石子120吨。

  方法2:总份数:2+3+6=11

  需要水泥的吨数:220x2/11=40(吨)

  需要沙子的吨数:220x3/11=60(吨)

  需要石子的吨数:220×6/11=120(吨)

  方法3:根据已有知识,用方程解。先求出每份是多少吨,再分别求出沙子、石子、水泥应需的吨数。

  解:设每份是x吨.

  2x+3x+6x=220

  11x=220

  x=20

  需要水泥的吨数:20×2=40(吨)需要沙子的吨数:20× 3=60(吨),需要石子的吨数:20×6=120(吨)

  5.议一议:怎样解决按比例分配的问题?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出解决按比例分配问题的一般方法:要先求出总份数,求出每一份的量,再求出各部分的量;或者求出总份数后再看各部分量占总数量的几分之几,最后求各部分量;或者设每1份的量为未知数,列方程来解答。

  学生交流获取的信息。

  讨论交流异同。

  尝试解答,再展示交流解题思路。

  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小结解决按比例分配问题的一般方法。

  在配置混泥土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引导学生大胆探索创造。

  在按比例分配的过程中,感受分配方案的简洁美、理性美。

  巩固练习

  1.课堂活动第2题。

  根据给出的这三种蛋的连比,组织学生讨论后尝试独立解题,交流解题方法。

  2.一堆混凝土中沙子有100kg,石子有60kg,水泥有240kg。要配制180吨这样的混凝土,需要沙子、石子、水泥各多少吨?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这道题与前面所做的题有什么区别?

  引导学生得出,这个问题中虽然没有给出沙子、石子、水泥的连比,但已给出了一个配料方法,根据给出的数值,可以求出这三种料的连比。

  学生讨论后尝试独立解题。完成后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刚才同学们通过上题计算,知道混凝土中沙子、石子、水泥的比为5∶3∶12。现有一堆总重为40吨的混凝土,经现场测量,水泥有20吨,沙子有12吨,石子有8吨。这堆混凝土符合配比吗?

  再次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得出:先求出现场测量的三种配料的比3:2:5,然后与要求的配料的比比较,得出:这堆混凝土不符合要求。

  学好按比例分配,不但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还能帮助我们更全面地分析问题。

  学生讨论找到方法。

  独立解题,再交流解题方法。

  讨论交流得出结论。

  经历按比例分配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的价值,体验解决问题的快乐,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课堂小结

  想一想,今天学习的知识与昨天有什么不同?又有什么相同?

  谈收获。

  课堂作业

  练习十五第4—7题。

  独立完成。

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教案13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学习了百分数和百分数的基本应用以后学习的内容,主要是利用百分数进行利息的计算,同时让学生学会解决储蓄的有关问题,养成不乱花钱的好习惯

  学情分析

  在五年级的下册,学生已经学习了百分数的意义及运用方程解决的百分数问题,在此基础上,本单元进一步学习百分数的应用。本节课是利用百分数计算利息,与已有知识联系紧密,难度不大,易于掌握。同时也可以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百分数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激发学习的欲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利用百分数的有关知识,解决一些与储蓄有关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结合储蓄等活动,学习合理理财,逐步养成不乱花钱的好习惯。

  过程与方法

  1、结合具体事例,认识与储蓄有关的术语的含义。

  2、经历通过模拟实践、合作交流,探索利息的计算公式,并应用公式计算利息,掌握利息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认识储蓄的意义及作用。

  难点:掌握利息和税后利息的的计算方法。

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教案14

  教学目标:

  1.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读百分数。

  2.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百分数的过程,培养学生探究归纳能力。

  3.在具体情境中,会解释百分数的意义,体会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在操作和探索过程中体会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

  经历从实际问题抽象出百分数的过程,体会引入百分数的必要性,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在具体情境中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谈话导入

  师:我们以前学过整数、分数和小数,谁能举例子说明?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新的数——百分数。你猜一猜它可能和谁有关系?关于百分数你们想知道些什么?

  带着同学们的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百分数的认识。

  二、预习反馈

  点名让学生汇报预习情况。(重点让学生说说通过预习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有什么问题)

  三、探索新知

  1.体验百分数产生的必要性。

  同学们先来解决这个问题:

  在一场足球比赛中,猛虎队获得一次罚点球的机会,他们准备派三名队员中的一名去罚点球。(课件出示情境图)你认为该先派哪位队员?依据是什么?

  (1)组织学生分析,然后全班交流。

  指名学生说出自己的答案并说明理由。

  可能会出现下面的答案:

  生1:可以比较他们三人的进球个数,谁进的多就让谁去。

  生2:看看每个人各有几个球没罚进去。

  (2)教师让学生思考这两种方法可行吗?

  学生从表格中的数据能够判断:因为每个人的罚球总个数不同,如果只看一项不能确定。

  引导学生想到:选择时不只看某一项的好坏,应该看进球的个数占罚球个数的几分之几。形成矛盾:如何比较三个分数的大小?(通分)把它们化成分母为100的分数就容易了。这就形成了百分数。

  2.百分数的读写。

  (1)组织学生自学教材第39页。

  (2)让同桌两人互相提问,读一读,写一写。

  (3)让学生说一说在读写百分数时应注意什么。如果有读写错误的同学,更让他说一说,使其加深印象。

  3.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1)学生说一说刚才求出的三个百分数的意义。

  生1:90%表示淘气进球个数是罚球个数的百分之九十。

  生2:80%表示奇思进球个数是罚球个数的百分之八十。

  生3:84%表示不马虎进球个数是罚球个数的百分之八十四。

  生4:上面的百分数还可以这样想,例如90%,淘气每罚球100个,就会进球90个。

  小结: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百分数也叫百分比、百分率。

  (2)在具体情境中尝试解释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课件出示相关百分数信息,学生说出教师搜集的百分数的意义。

  生1:今天全校学生的出勤率为95%表示出勤人数占全校学生人数的。

  生2:人口普查的51%、49%表示每100人中约有51人是男性,约有49人是女性。

  生3:第三个问题中的125%表示妙想现在的身高是入学时身高的。

  (3)你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百分数?分别表示什么意思?与同伴交流。

  学生说出在日常生活中搜集的百分数,在小组内和同伴说说它们表示的含义。

  4.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区别。

  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引导:想一想,根据定义,百分数的'后面能不能加单位?

  师适当指导。

  通过讨论得出两者的联系和区别。

  分数可以表示具体数量,也可以表示倍比关系;而百分数只表示倍比关系。

  四、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40页“练一练”第2题。

  注意命中率指命中的球数占投篮总数的百分之几。

  2.完成教材第40页“练一练”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

  3.判断。

  (1)最大的百分数是100%,最小的百分数是1%。()

  (2)一根绳子长35%米。()

  (3)分母是100的分数叫作百分数。()

  五、拓展提升

  用百分数表示下面的成语。

  百里挑一

  一举两得

  百发百中

  十拿九稳

  事半功倍

  1%

  200%

  100%

  90%

  200%

  六、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能用一个百分数来评价一下自己的表现吗?

  七、作业布置

  教材第40页“练一练”第1、4、5题。

  学生说出猜想并提出自己的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预习的情况,有侧重点地调整教学方案。

  学生先自己想想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同桌,再在小组内交流。

  自学后和同桌两人读一读,写一写。

  指名学生说一说。

  学生判断并说明理由。

  板书设计

  百分数的认识

  18÷20===90%

  8÷10===80%

  21÷25===84%

  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作百分数。百分数也叫百分比、百分率。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本节课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学生们互相配合节省时间,又能让每名学生得到锻炼,提高课堂效率。

  不足之处:在处理学习百分数的意义时,还是觉得学生没能亲自体会百分数在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

  教学建议:在教学中,更好地让学生找出实际生活中的百分数,进一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教案15

  一、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对本册有关统计知识的系统复习。重点复习的内容有扇形统计图的意义、特点以及从扇形统计图中获取信息和结合扇形统计图解决问题。本节复习课在教学设计上有如下特点:

  1、谈话回顾,建立联系。

  通过谈话,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能促进教学任务的有效完成。上课伊始,根据复习课的特点和知识结构,进行关键点的有效回顾,帮助学生与接下来的学习内容建立联系。这样的设计,符合教育的本真,即教育的任务在于激励、唤醒。

  2、充分发挥小组合作、讨论的作用。

  《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小组合作是数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在小组合作中,学生的倾听能力、组织能力、思考能力都会得到锻炼与提升。在复习中重视小组合作、讨论的作用,给学生充分的`讨论时间,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突破教学重难点,进一步理解各种统计图的特征,并学会根据统计图分析数据。

  二、课前准备。

  PPT课件。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我们一共学过哪几种统计图?

  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

  这几种统计图分别具有什么特点?

  (1)小组内交流。

  (2)学生汇报。

  生1: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是很容易比较各种数量的多少。

  生2: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是不但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还可以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生3:扇形统计图的特点是能清楚地表示各部分数量与总数之间的关系。

  2、什么是扇形统计图?

  扇形统计图用整个圆表示总数,用圆内各个扇形的大小表示各部分数量占总数的百分比。

  (二)复习用扇形统计图知识解决问题。

  1、根据扇形统计图解决问题。

  课件出示教材114页6题。

  我国城市空气质量正逐步提高,在20xx年监测的330个城市中,有273个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监测城市的空气质量情况如下图所示。

  (1)空气质量达到三级标准的城市有多少个?

  (2)了解你所在城市的空气质量,讨论一下如何提高空气质量。

  2、解决问题。

  (1)解决问题(1)。

  ①思考:题中的有效信息有哪些?无用信息有哪些?

  ②汇报。

  生1:题中“有273个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是无用信息。

  生2:对于问题(1)而言,题中“330个城市”和“16.1%”是有效信息。

  ③根据统计图算出空气质量达到三级标准的城市有多少个。

  330×16.1%≈53(个)

  (2)解决问题(2)。

  ①组内交流:说一说你所在城市的空气质量问题。

  ②全班交流:如何提高空气质量?

  生1:要改善取暖工程。

  生2:加强环保意识。

  生3:严禁开私家车,统一乘坐公交车,这样避免二氧化碳大量排放。

  生4:减少工厂废气排放。

  (三)巩固练习。

  1、小红收集的各种邮票统计如上图。

  (1)小红收集的风景邮票、人物邮票和建筑邮票数量的比是( )。

  (2)小红收集的( )邮票数量最多。

  (3)小红共收集了200张邮票,其中风景邮票有( )张。

  2、完成教材117页17题。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查资料,进一步了解扇形统计图的应用范围。

  板书设计:

  统计与概率

  统计图的种类: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

  扇形统计图的特点:清楚地表示各部分数量与总数之间的关系。

【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教案】相关文章:

数学六年级上册《利率》教案08-22

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教案01-08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11-17

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教案06-30

六年级上册数学的教案09-28

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11-18

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教案(精选)06-30

数学上册教案01-15

六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01-08

六年级上册数学优秀教案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