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数学教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时间:2024-06-22 18:34:07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优选【15篇】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优选【15篇】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

  教学目标:

  1. 学会正确迅速地运用6~9的乘法口诀求商,初步知道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2.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以及归纳、迁移、类推的能力。

  3. 能结合具体的情境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及解决问题,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

  在美丽的动物乐园,长颈鹿正在跟小动物们开会。

  长颈鹿说:春天到了,大地开始复苏,南方的小鸟又回来了,我要为他们准备几间房子。

  小猴子说:我们也参加盖房子的劳动。长颈鹿伯伯,飞回来多少只小鸟?几只小鸟住一间房呀?

  二、讨论计算方法(独立尝试)

  观察画面上飞来了多少只小鸟?如果每间房子住6只小鸟,需要准备几间房子?

  三、体验乘、除法的关系

  1. 动物乐园飞来了一些小鸟,如果每间房子住6只小鸟,有7间房子可以住多少只小鸟?

  怎样列式计算?用哪句乘法口诀?

  生:67=42(只) 六七四十二

  2. 动物乐园飞来42只小鸟,每6只鸟住一间房子,需要准备几间房子?

  动物乐园飞来42只小鸟,平均住在7间房子里,每间房子住多少只小鸟?

  观察以上三题,说说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正确迅速地进行除法口算的关键是什么?

  四、变式练习

  如果来了48只小鸟,长颈鹿需要准备几栋房子?

  五、巩固练习

  完成书上练一练的题目。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

  数学广角

  教学内容:教材99~101页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观察、猜测、操作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能力目标: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规律的过程。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2.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规律的过程。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简单事物排列与组合的不同。

  教学媒体:乒乓球、套餐组合图片、纸箱、每组三张数字卡片、吹塑纸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今天我们学习的题目是《数学广角》,这里边有许许多多的数学知识。想知道吗?跟老师一起去看看吧。(板书课题)。

  一、情境创设,激发兴趣

  孩子们,我给你们介绍一位新朋友(课件出示明明的自我介绍。)那咱们快去吧。

  二、自主合作,探究新知

  1.排数:

  (1)(情景创设)提出问题:

  师:看,明明的好朋友也来了。他们在一起快乐的玩。(课件:情景创设。明明说:我们来做一个数学排数游戏吧。用1、2这两个数字可以组成几个两位数?)

  师:孩子们,你们会吗?用1、2可以组成哪些两位数?指名回答。(课件:明明说:如果是1、2、3这三个数字,选其中的两个而组成的两位数,有多少个呢?)

  师:从这三个数字选其中的两个而组成的两位数,有哪些呢?(2)自主探究:师:小组的小朋友交流交流,也可以拿出数字卡片摆一摆,然后把你们排出的数记录在纸上。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3)汇报结果。

  2.你们小组排出了哪些数?怎样排的?指名学生一边操作一边汇报。其他学生一起说数。

  3、检查一下,有没有重复的?还有吗(有没有漏掉的)

  4、谁发现了他们小组排数的规律?(可以让排数的学生说,也可以指名其他同学说。)

  (4)观察、比较、分析、小结。

  5.孩子们,看看,这几个组排出的都是哪些数?

  6、看来呀,每个组的方法虽然不完全一样,但都只能排出这6个数。7、你喜欢哪个小组的方法?

  8、教师小结:看来,这种先固定最前面一个数,再用这个数,与其他两个数分别组合在一起,这种方法最快最准,不容易重复,也不容易漏掉。

  9.抽奖孩子们,你们学习非常认真,我们来做个抽奖游戏,想参加吗?每个小朋友都有中奖的机会哦。

  (1)教师出示4个号球:这里有四个号球:2、5、7、8。

  (2)什么样的号码能中奖呢?我给你们透露点信息:中奖号码就是从这4个数中选出的两个数组成的两位数。猜猜,什么号码可能中奖?这个号码肯定能中吗?再猜?看来,可能中奖的号码有很多个。有什么好办法肯定能中奖?(把你认为能中奖的号码都写出来吧)(把用这四个数能组成的所有两位数都写出来,教师巡视,“有孩子写出来8个两位数,她还在继续写,看来不止8个”“你是先固定最前面一位数?”)

  (3)写好了吗?大家推举一个人来摸奖吧。学生先摸出一个球。中奖号码的最前面一位数出来了,是2,那中奖号码可能是?25、27、28。再摸一个球。中奖号码是?

  (4)你中奖了吗?把你写出的这个数圈出来。同桌互相看看,如果你同着中奖了,请你给他画一个苹果。(

  (5)出示所有结果:孩子们,你刚才一共写出了多少个两位数?用2、5、7、8能组成的两位数究竟有多少个呢?咱们用刚才先固定最前面一位数的办法把这些数都排出来吧!老师写,你们说好吗?

  10.握手

  (1)师:孩子们,你们也是一群善于动脑的好孩子。这么多同学中奖了,来,咱们握握手,祝贺祝贺!加油!

  (2)提出问题:三个小朋友,每两个人只能握一次手,一共要握几次手呢?猜猜看!生1:6次!生2:4次!

  师:究竟几次,小组长作裁判,小组内的三个同学握一握,试一试,到底几次?

  (3)学生汇报表演。小组长指挥说明。他们握手,咱们一起来数吧!教师引导学生一起数握手的次数。(注意握过小朋友一边休息)

  (4)师问:A和B握手了吗?B和A握手了吗?这算一次还是两次呀?

  (5)小结:看来,两个人相互握手,只能算一次,和顺序无关。刚才排数,交换数的位置,就变成另一个数了,这和顺序有关。

  三、拓展应用,深入探究

  1.菜肴搭配。

  课件:情景创设:妈妈为孩子们准备了好吃的菜肴。妈妈说:孩子们,菜的营养要合理搭配,又不浪费,每个小朋友从这六个菜选一个荤菜和一个素菜。

  (1)师:该吃午饭咯,妈妈为孩子们准备了丰富的自助餐。老师都流口水了拉。这么多好吃的菜,你选那些菜肴呢?听听妈妈怎么说:(课件出示)

  (2)师:哪些是荤菜,哪些是素菜?在这六种菜里选两种,还要注意只能选一种荤菜和一种素菜,可以怎样搭配呢?指明学生说一、二个,还有吗?看来有很多种搭配,究竟一共有多少种搭配呢?

  (3)把你们想到的'搭配用线连起来,比赛哪个小组的最快,方案最全:不重复,不遗漏。

  (4)学生连线。学生小组汇报,有和他们想法不一样的吗?

  (5)一共有多少种搭配?你这么快就知道啦,是不是有什么发现呀?(点数或者加法:3+3+3=9)

  2.合影:

  课件:情景创设:妈妈说:孩子们,给你们三个合个影作纪念。你们三个排成一排赶紧站好了。

  (1)师:明明和红红、东东站成一排,可以怎样排呢?一共有多少种排法?(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可以画一画,摆一摆,同学一起排一排)

  (2)谁来说说,他们三个可以怎样排?你是怎么想的?(固定左边的小朋友;固定右边的小朋友;固定中间的小朋友)(师:所有的方案他说完了吗?还有补充吗?谁能够把所有的方案都能说一说?有这么多排法啊,你是怎么想的,能说得这么全面一个都没漏掉也没重复?)

  (3)还有跟他不一样的想法吗?其实,还可以固定最左边(右边、中间)小朋友,交换其他位置小朋友的办法,甚至还有其他的办法,你愿意动脑筋去想吗?不管用什么办法,这里三个小朋友排成一排,都只有6种排法,你能把这6种排法画出来吗?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3

  教学内容:

  课本第42-43页。

  教学目标:

  1、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的活动过程,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2、数学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了解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圆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今天,小猴子采了6个桃子,想把他们分给几个好朋友,但是他们不知道可以怎样分?聪明的你能帮帮小猴子吗?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一)动手操作

  教师先把6个桃子图片贴在黑板上

  谈话:同学们,你们想到了吗?赶快行动,把桃子分一分,到黑板上摆一摆,看谁最聪明,分的办法最多!

  1、学生操作摆桃子。

  2、汇报并认识“平均分”

  谈话:同学们,你们开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办法。6个桃子可以分成3份,每份2个,可以分成两份,一份两个,一份四个,也可以分成两份,每份三个…… 那么,你们根据每份分的个数的相同与不同,把这些分法分成两类吗?

  小组或全班交流。

  提问:你们是怎样分的?说一说这样分的理由。

  师讲述:(结合板贴)像这样,每份都是2个或每份都3个,我们就可以说,每份分的同样多,这样的`分法我们叫做“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学生之间互相说一说什么是“平均分”。老师小结:同学们通过自己动手摆,不仅帮助了小猴子解决问题,还知道了什么是平均分了。

  3、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特点

  谈话:现在老师手上有8个桃子,要想把他们平均分可以怎样分呢?请同学们先思考一下再到黑板上摆一摆,分一分。分完后给同学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老师把桃子图片贴在黑板上)

  小结:同学们都很聪明,把8个桃子平均分了,相出了不同的办法,虽然分的个数和份数不同,但是每一份分分得同样多,也符合了平均分的定义了。

  4、探求平均分的方法

  先在黑板上画一棵树,再把8个桃子图片贴上去。

  谈话:同学们看黑板上的桃树,数一数树上有多少个桃子?如果老师想把它们分给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2个,那么可以分给多少个小朋友呢?想一想!

  板书:每个小朋友分2个,可以分给( )个小朋友。

  找几个学生上黑板“摘桃子”分给其他同学,要求每人分2个,看有多少位同学能分到桃子就是了。

  师小结:对了!8个桃子就可以把它2个作为一份分给1个小朋友,一共分了这样的4份,就是分给了4个小朋友。像这样把每几个作为一份来分的也是“平均分”

  三、组织练习,深化认识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先观察题中的插图,再指名回答,要求说出理由。

  2、书本第43页的“试一试”

  学生自己动手用小木棒分一分,边分边写答案。

  3、“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读懂题意,老师指导完成。

  4、第3题

  学生读懂题意,老师指导完成。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

  平均分:分的同样多

  教学反思:

  创设了“分桃子”的问题情境,通过小数目“分一分”的操作活动,体验平均分的意义。平均分的图形表征是对平均分具体操作过程的概括,有助于形成表象,促进学生认知水平的发展。平均分是生活中常用的概念,不必作为固定名词,也不必用固定的语言给它下定义,可以用“分的同样多”“分得一样多”来理解它或替换它。教学时强调人人操作,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体验平均分的意义。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4

  课题:

  退位减法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正确书写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竖式,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3、通过实际操作,理解为什么个位不够减时要从十位退一的算理,调动学生参与知识形成过程的积极性.

  教学难点:

  理解退位减法的算理,从而概括出“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重点:

  掌握退位减不够时要退位。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师:第29届北京奥运会将于2008年8月8日开幕。北京奥运会是我们中国 人的骄傲。在昨天的学习中,我们知道北京以34票胜出,那么从票数上,你还想了解什么?

  2、生1:北京比巴黎多几票?

  生2: 北京比伊期坦布尔多几票? 生:

  师:你们想了解的问题可真多,别着急,我们慢慢来,先来解答:巴黎比 北京少多少票?(课件出示例2主题图。)

  二、探究新知

  1、 组织活动 学生独立活动:这道题该怎样列式?根据回答板书。你会算吗?试着做一做。师质疑:“个位上6减8不够减怎么办?” 学生小组交流:把你的好方法和你的合作伙伴互相说一说,看谁说得又好又有道理。 [设计意图]:教师准确地把握住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关系.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探索56-18的计算方法,让后提出合作交流的要求.这样学生有思考有交流,有方法,在交流中才有话说,从而达到相互启发共同提高的目的

  2、汇报方法 师:同学们讨论的真热烈,谁愿意说说你的好方法?怎样计算56-18的?(自由汇报.)

  生1:我是把18分成16和2,先用56-16=40,再40-2=38

  生2:我是把18分成10和8,先用56-10=46,再46-18=38

  生3:我是用口算58-18=40,40-2=38

  生4:我是用竖式计算的,56-18=38

  生5:我是用小棒摆的先摆5个整捆,6个单根,6根减8根不够减,拆开一个整捆(10)根16根减8根还剩8根,4捆减1捆是3捆,合起来是38根.

  师:请你再摆一次好吗? (学生重复摆小棒的过程.)通过观察摆小棒的过程,再看一看刚才那位同学的竖式,大家有什么发现?

  生:拆开小棒中的一捆,就是在竖式中向十位退一,和6合起来就是16,16根减8根就是竖式中的16减8。

  师小结: 像这样如果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一的减法叫做退位减法,退位时在十位上点一个点。

  [设计意图]: “从十位上退1”的含义及原因和“从十位退1,十位上就少了1”的道理,学生不易理解,且易出错,是教学中的难点。通过借助学具操作的表象,类推出笔算时的方法和道理,充分运用表象作理解算法、算理的支柱和桥梁,揭示自然,学生易于理解,能较好地突破教学中的难点。

  3、比较分析

  同学们的方法这么多,你最喜欢哪种?请说说理由。 (可能的情况: 列竖式方法,不容易出错;口算,这样快。)

  三、方法应用

  师:列竖式计算谁能说说应注意什么?想一想:列竖式从十位减起方便吗?小组讨论.小组同学分工合作,每人做一道,看哪个小组能在最短的时间里最准确地做完这些题目。(解决刚才提出的'众多问题中还未解决的问题)教师巡回指导注意规范学生的书写格式。

  师小结:退位减法,从个位减起比较方便。建议同学们计算时从个位减起。

  [设计意图]当学生讨论发生争议时,教师通过几个练习题,让学生用两种方法去计算,使学生在比较的过程得到答案.

  四、梳理知识,总结升华

  师:这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让我们一起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都学到了什么?

  生:…….

  师:这节课,我们通过大家的积极思考解决了许多问题.希望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能够一如既往,继续努力!

  [设计意图]对本节课的学习做一个简单的回顾整理,形成基本的知识网络, 整理学习思路,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方法,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5

  一、引言加法和减法我们已经复习了一遍,还有一种生活中常用的计算,也是这期新学的计算,这就是乘法。这节课我们开始复习乘法。

  二、兴趣导入出示挂图(P44)同学们去过游乐园或者公园吗?你最喜欢什么?请看图中的小朋友都在玩些什么?每种有多少人?你能写出乘法算式吗?小组讨论,看哪个小组写得又对又多?小结:注意观察顺序,比如从上至下。然后按这个顺序写出算式。

  三、扫描本单元内容

  1、依次出示以下挂图(P45、47、51、54、55)(知识点:乘法的意义、乘法各部分名称、2-5的乘法口诀)

  2、出示挂图(P55)(知识点:乘加乘减)把下部分的算式遮盖 说题意后问:“你有几种列式?”在草稿纸上写出来。

  3、出示挂图(P58)(知识点:乘法应用) 出示挂图上部分。谁能说说图意?谁能列式计算?出示挂图下部分。小组讨论,看哪个组提出的问题和算式最多而且正确。

  4、出示挂图(P61、72、80、84)(6-9的口诀)

  5、出示挂图(P75、77)(倍的`认识) 请同学们用小棒摆一个正方形。需要几根小棒?摆2个、3个正方形呢?边摆边回答。

  依次板书:1个42个43个44的1倍4的2倍 4的3倍说倍的意义。完成“做一做”。在草稿纸上按要求画,并列出乘法算式 弄清题意和问题。认识线段图。表述题意。列式。

  6、出示挂图(九九表)快速回答。齐背。

  四、巩固

  五、本单元测试,测试题见楼。

  六、评讲。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6

  教学目标:

  1、借助练习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练习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计算。

  2、借助相同加数连加的计算,进一步体会乘法的意义。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几个相同的数相加的学习和练习过程,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

  根据题意列出相应的加法算式,体会乘法的意义,体现算法多样化。

  教学方法:

  谈话法,讲解法,练习法。

  教学教具:

  课本、电脑,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教师出示教具模块,分三组摆好。

  进行提问:想知道一共有几块模块怎样列算式?

  2、学生回答:3+3+3=9(块)

  3、说说算法:一共有三组,每组有三个。

  二、巩固练习。

  (一)练习第三题:数一数,算一算。

  1、让学生数数图中水果的.个数。

  2、列出相应算式。

  3、找学生说说算法。

  (二)练习第四题:小鸡种禾苗。

  1、先让学生观察图,自己说说图意(个性设计)

  2、小组交流图意,独立列出算式。

  3、集体交流

  4、教师提示;禾苗有多少棵?可以有几种算法?

  5、提示算法多样化:不同的观察角度有不同的算法,同学们一定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

  (三)练习第五题:洗照片(讲解法)

  1、仔细观察图画,你看到了什么?

  2、小组交流图意,教师加以指导。

  3、独立列出算式。

  4、集体交流。

  5、教师讲解:一共有三张照片,每张照片上有三个人,每人洗一张照片。

  (四)练习第六题:找规律、涂颜色。

  1、先让学生巩固复习单数、双数。

  2、让学生观察图,自己说说图意。

  3、独立列出算式。

  4、集体交流。

  三、补充练习。

  1、利用投影出示电脑图,让学生仔细看图。

  2、组织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四、布置作业

  完成基础训练。

  五、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你觉得自己的表现怎么样?

  六、布置作业。

  提前预习下一课。

  板书设计: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简便。

  教学反思:

  在这节练习课中,我采用了同桌合作,小组讨论交流,交换学具的个数等形式,反复进行练习,不仅让学生进一步巩固了几个几连加运算的基础,还进一步理解了乘法算式的意义。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7

  教学目标

  1、经历编写5的乘法口诀的过程,进一步理解乘法的含义。

  2、掌握5的乘法口诀,提高运用乘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并应用5的乘法口诀。突破方法:通过自主观察,列举生活熟悉的事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难点:探究并掌握5的乘法口诀。突破方法:通过交流讨论,让学生自己感知形成过程。

  教学工具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谈话:孩子们,每天上课之前我们都进行口算练习,看到你们表现得那么出色,老师也想和你们比一比?谁敢和王老师进行一下PK。

  2、师生比赛口算:3+3+3+3+3= 9+9+9+9= 7+7+7+7+7= 8+8+8= 6+6+6+6+6= 6+7+8= 7+8+9=

  3、趋势引出课题:你们知道老师为什么能够很快说出这些算式的得数吗?(学生们满脸困惑)那是因为我有一个法宝——乘法口诀。(板书课题:乘法口诀)

  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1.

  (1)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北京奥运会的吉祥物是什么吗?(福娃) (出示一盒福娃),一盒有多少个?(5个)几个5?(1个5)教师指出:1个5可以用乘法算式表示,写作1×5或5×1。(分左右两边板书),因为1个5还是5,所以1乘5(或5乘1)得5,为了今后计算方便,我们可以根据1×5=5或5×1=5编成一句口诀,谁能试着编一编呀?(解释口诀:一五得五,表示1乘5或1乘等于5,我们习惯把较小的数放在前面)。

  (2)(课件再出示一盒福娃)师:现在有几盒?(2)盒几个5?(2个5)指名学生说说。教师指出:2个5相加得10,谁能写出乘法算式?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2×5=10;5×2=10)这表示什么意思?2×5=10或5×2=10表示2个5相加是10,你能根据我们刚才编口诀的方法给这两个乘法算也编一句吗?(解释口诀:2个5相加可以简单地说成“二五”,得数是10,可以直接说成“一十”,编成口诀“二五一十”。“得”字在什么情况下用呢?也就是积不满10的情况下,它是起到占位置的作用)。

  (3)学生试编口诀(课件分别出示3盒、4盒、5盒福娃)要求一共有多少个福娃?用乘法算式怎样写?试着编出他们的口诀。小组内讨论。(指名回答)学生回答:①3盒福娃,是3个5,乘法算式是3×5或5×3,口诀是:三五十五。 ②4盒福娃,是4个5,乘法算式是4×5或5×4,口诀是四五二十。 ③5盒福娃,是5个5,乘法算式是5×5,口诀是五五二十五。板书: 1×5=5一五得五5×1=5 2×5=10二五一十5×2=10 3×5=15三五十五5×3=15 4×5=20四五二十5×4=20 5×5=25五五二十五

  (4)小结:5的乘法口诀有5句。上面的`乘法算式,可以用这些口诀来计算。

  识记口诀。提出问题,5的乘法口诀有什么规律?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五句口诀,一边读一边想,这里面藏了什么小秘密,怎样才能很快地把它们记在心里呢?小组内讨论(指名回答)

  生1:口诀的第一个字是一二三四五,从小到大,第二个字都是五。 小结:这样很有顺序性,我们记口诀就容易多了。

  生2:口诀的第二个字都是五。师:所以这些都是5的乘法口诀(补充课题)生3:每一句口诀的得数都增加5。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下一句口诀比上句诀的得多了5?(引导学生从口诀的意思说。)

  生3:熟记口诀。

  师:同学们真能干,发现了那么多的秘密。下面老师给你一分钟的时间,把这五句口诀记住,行吗?(行) (学生自由背,同桌互背)

  三、积累运用

  1、对口令。

  2、同学们辛苦了,现在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听,好吗?(好)你们喜欢《西游记》嘛?(喜欢)大家都知道孙悟空很了不起,本领可大了,会七十二变。有一天,老孙遇到了很多妖怪,一个人打不完。怎么办呢?聪明的孙悟空灵机一动,拔出了一根毫毛,轻轻一吹,就变出了五只小猴子。又拔了一根,又变出了五只,他连续拔了4次,每根都变出了五只猴子,结果把妖怪打的是落花流水。师:老师的故事讲完了,你们知道孙悟空一共变出了几只猴子跟妖怪打吗?(生答)

  3、数手指游戏同学们会玩“剪子、石头、布”的游戏吗?老师有一个新的更好玩的玩法。规则:五人一组游戏中只能出“布”和“石头”看大家出的“布”有几个,数一数一共伸出了多少根手指头?

  4、完成书P53-1.2.3.5.6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师小结: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的5乘法口诀,5的乘法口诀共五句。(让学生齐背口诀)

  板书

  5的乘法口诀

  1×5=5一五得五

  5×1=5 2×5=10

  二五一十

  5×2=10

  3×5=15

  三五十五

  5×3=15

  4×5=20

  四五二十

  5×4=20

  5×5=25

  五五二十五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8

  一、创设情境

  1、小朋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个新朋友,你想看看它是谁吗?(课件出示数字娃娃8)

  看着这可爱的数字娃娃8,你会想到什么呢?(螃蟹有8条腿,八仙桌,一串冰糖葫芦上有8个果子,八仙过海,8只蝴蝶,8朵花,8片叶子,8个圆片……)

  2、你想了解有关8的什么知识?(引导学生说出8的乘法口诀)

  (板书课题:8的乘法口诀)

  二、探索交流

  1、猜想

  我们班的小朋友1—7的乘法口诀学得很好,那么你来猜猜8的乘法口诀有几句呢?

  2、试编口诀

  请小朋友拿出你带来的有关8的物品,四人小组合作,一起编写8的乘法口诀。你能编几句就编几句,把你编的口诀写在练习纸上。看谁的本领大!

  编好的小朋友,可以在小组内交流交流。

  3、汇报

  (1)、谁愿意第一个来介绍你编的乘法口诀?你想编哪一句口诀?你是怎样想的?

  (我编“一八得八”,一只螃蟹有八条腿,写成算式是1×8=8,一八得八表示1个8是8。)

  (我编“三八二十四”,我一排摆8根小棒,摆3排,就是摆了3个8,算式是3×8=24,三八二十四表示3个8是24。)

  ……

  (2)、小朋友表现真不错,能够自己编乘法口诀,老师真佩服你们!(如果编出“—七十二”,你真了不起,9的乘法口诀你都会编了!)

  4、排序

  (1)、那么你能按照一定的顺序把这些口诀排列起来吗?(指名一个学生上来排一排。)

  (2)、那你能说说为什么这样排列吗?

  (3)、你们真爱动脑筋,我们一起把8的乘法口诀读一读。

  5、交流

  (1)、仔细观察,同桌讨论一下,你发现了什么小秘密?(对的,也就是每相邻两句口诀相差8,三八二十四和四八三十二相差几呢?4个8比3个8多几?比5个8少几?)

  (2)、你认为8的乘法口诀哪几句容易记住?哪几句难记一些?你有什么好办法把它记住?用你自己的方法记一记口诀。

  (3)、请小朋友一起把口诀背一遍。

  (4)、对口令游戏。(师生互对,同桌互对。)师说得数,生说口诀。

  (5)、哪位小朋友会背8的乘法口诀了,谁愿意为大家展示一下?大家欢迎!

  三、巩固反思

  小朋友今天的`表现确实非常好,为了奖励大家,老师和你们一起去小小动物园玩一玩,好吗?你们瞧,这么多小动物都来欢迎我们了。(课件展示)

  你们想先到哪个小动物家去游玩?看来大家的愿望不一样。这样吧,我们先去小猫家,好吗?

  1、小猫家

  小猫给我们出了一组题目,想考考小朋友,你们会吗?

  提示:一组一组地做,做完后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每一组的得数为什么是一样的?

  3×8+8= 5×8+8= 6×8+8=

  4×8= 6×8= 7×8=

  8×4= 8×6= 8×7=

  3×8+8=你是怎样算的?你说得很好,还有哪个小朋友能用不同的方法很快地算出来?对呀,3×8+8就是4个8是多少,也就是32。

  2、小猫家玩过了,现在你们想去谁家呀?好,就去青蛙家吧。青蛙给我们的练习是什么呢?

  请你算一算,并说说是用哪一句乘法口诀?

  8×2= 5×8= 8×1= 4×8=

  3×8= 8×7= 2×8= 8×6=

  7×8= 8×8= 8×3= 8×5=

  3、你们的表现真棒,接下来,我们就去小狗家吧,好不好?小狗家里有好多水果,你们想吃吗?想吃还没这么容易,你要算出它们背后躲着什么数字,算对了,你就可以吃到这个水果了。

  8×苹果(图)=40 葡萄(图)×6=48 草莓(图)×7=42

  7×西瓜(图)=56 柠檬(图)×3=24 5×桔子(图)=30

  4、从小狗家出来,我们去小鸭家玩玩吧。小鸭子又给我们出了什么题目呢?

  请你选一个数说出乘法口诀,并说出乘法算式。

  24、16、40、56、42、30、

  四、小结

  看来,充满趣味、智慧的小小动物园确实吸引了大家,小朋友的表现真令老师感到高兴,不仅能够编出8的乘法口诀,而且还解决了许多数学问题。其实,在我们生活中也处处存在着数学问题呢!比如刚才小朋友说到一只螃蟹有8条腿,那么3只螃蟹共有多少条腿呢?

  你能自己举一些生活中也用8的乘法口诀来解决的例子吗?

  下面老师给你们每人一个机会,四人小组内一人编题,其余三人回答,并请组长把算式记录下来,就记在练习纸上。看哪一小组编得又快又多!

  刚才小朋友编题的兴趣真浓厚,等我们以后学了9的乘法口诀,还能解决更多的生活问题。老师愿你们学得更多,祝你们学得更好!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9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新课标二年级数学上册第76页例2,例3,“做一做”及练习十七第1、4题,倍的认识教案。

  【教学目标】

  1、经历“倍”的概念的初步形成过程,体验“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2、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建立“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

  3、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推理能力及善于动脑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经历“倍”的概念初步形成过程,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

  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棒、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课件。

  师:今天的数学课,老师要介绍一位新朋友给同学们认识,它就是小狗菲菲,小学数学教案《倍的认识教案》这节课,我们的新朋友菲菲将和同学们一起学习数学知识,同学们原意吗?

  2、学生活动。

  师:上课前,老师请一些同学上来。

  师叫3名女同学站在第一排,再叫6名男同学站在第二排(3个3个地站在一起)。

  师:第一排有几个女同学?(3个)第二排有几个3?(2个3)

  生回答后,师引出课题:像这种情况,我们就说男同学是女同学的2倍。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道,学习“倍”的认识。(板书课题)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初步形成“倍”的概念。(教学例2)

  菲菲有三个好朋友,他们正在用小棒摆正方形,下面我们来看看他们摆的情况,用了多少根小棒。(课件演示例2中第一个小朋友,摆了一个正方形)

  学生观察。你知道了什么?

  生:摆了一个正方形用了4根小棒。

  4根小棒还可以说是几个?

  生:一个4根。

  下面我们来看看另外两个小朋友,他们摆图形的时候用了几个几根。

  出示例2中另外两个小朋友摆的'两个和三个正方形。

  学生观察。

  学生说自己的发现。

  引导学生得出:2个4根,3个4根

  (板书:2个4根,3个4根)

  揭示倍的含义,指出第三个学生摆的小棒说:第三个同学摆了3个4根,3个4根也可以说成4的3倍。

  让学生反复说几遍。

  (2)巩固“倍”的概念。

  判断第二行是第一行的几倍?生解答时,师要求学生说出想的过程。

  (3)教学例3。

  ①出示例3,问:同学们会摆吗?下面,同学们自己动手摆摆看。

  ②要求第二行有几个图片,应怎样列式?为什么?

  ③小结:要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也就是求几个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三、拓展延伸,巩固深化。

  1、拍手游戏。

  师拍表示一倍的次数,生按要求有节奏地拍表示几倍的次数。

  2、76页“做一做”。

  3、78页第1题。

  四、全课小结。

  同学们,今天你们有什么收获呢?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0

  1、教学目标

  ⑴能对两位数加法的各种类型进行整理、分类、归纳。

  ⑵能掌握两位数加法的算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⑶能用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来计算两位数的加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算法思维,张扬个性。

  2、教学重点/难点

  ⑴正确计算两位数加法。

  ⑵两位数进位加法。

  3、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师:这里有许多算式,你能不能帮小巧把它们分类?

  生1:可以分为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两位数

  生2:可以分为有进位能的加法和没有进位的.加法

  师:能不能把这些算式填入表格中呢?

  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进位

  (指其中的一个算式,让学生说说应该填在哪一格中,为什么?)

  二、新课探索

  探究一

  师:22+13,你知道这道题属于哪一类?你们有些什么方法来计算这道题呢?

  生:这题属于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加法题。

  生1:我是把13分成10和3,先加整十数,再加一位数

  跟进练习:

  请你用喜欢的方法来算一算:61+23 38+21 43+43

  小组合作,任选一题,看哪组的方法最多。

  交流汇报

  探究二

  师:36+17这道题又是属于哪一类的呢?

  小组讨论你们有些什么方法计算这道题?

  交流汇报

  师:十位上3+1是4,为什么是5?

  生:个位上6+7=13,有进位,所以是5。

  师小结:两位数加两位数的方法有很多,一般我们都是把其中一个加数分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转化成两位数加整十数,加一位数来计算,也可以用竖式来计算,当个位数相加满十时,要向十位进1。

  三、课内练习

  练习一判断题:

  46+25=71 24+17=41 17+55=82

  46+5=51 24+10=34 17+60=77

  51+20=71 34+7=41 77+5=82

  练习二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

  49+18= 75+19= 26+37= 54+39=

  练习三竖式计算:

  35+26= 46+17= 37+48= 24+17=

  练习四想一想,方框中填几?

  课堂小结

  四、本课小结:

  师:今天我们对两位数加法算法进行整理以后,发现了那么多不同的算法,那么在做两位数加法时,要注意些什么呢?

  课后习题

  五、课后作业:

  练习册P48、49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1

  第9单元 总复习

  第3课时 长度单位 认识时间

  【教学内容】:教材第101页第3题和练习二十五,第12题102页第5题和练习二十五第9--10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加深了解时间的意义。

  2.巩固学生对时间的认知,知道时和分之间的换算关系。

  3.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会用刻度尺量、画线段。

  【重点难点】:

  重点:知道1时=60分,能准确地读出时间;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

  难点:对自己的学习生活做规划;会量线段,会画线段。

  【教学过程】:

  一、复习认识时间

  (板书课题:认识时间)

  1.观察讨论。

  (1)教师出示教材第101页第3题的实物钟面。

  师:这些实物钟面上的时间各是多少?你能读出它们吗?

  (2)学生观察思考讨论,根据自己以前学过的关于时间的知识读出实物钟面上的时间。

  小组内进行讨论,看读出的时间是否一样。

  (3)组织全班汇报结果,教师总结,给出正确答案。

  2.回答问题。

  师:钟面上有多少个数?这些数把钟面分成了多少个相等的大格?每个大格里面又有几个相等的小格?

  生:钟面上共有12个数,这些数把钟面分成了12个相等的大格,每个大格中有5个相等的小格。

  师:时针走一大格是几时?时针走一大格,分针走几圈?是多少分?1时等于多少分?

  生:时针走一大格是1时,时针走一大格,分针走1圈,是60分。1时=60分。

  二、复习米和厘米 。

  1.体验1米和1厘米的长度。

  (1)用手臂表示1米大约有多长,用手指表示1厘米大约有多长。

  ①学生比画。

  ②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大约长1米?哪些物体大约长1厘米?

  (2)米和厘米之间的进率。

  (板书:1米=100厘米)

  2米=( )厘米 400厘米=( )米

  3米=( )厘米 700厘米=( )米

  (3)完成教材第102页的第5题。

  (4)学生估计长度并汇报。

  师:请同学们估计一下黑板的长度。

  学生先自己估计,然后教师在黑板上画出1米长的线段,再次请学生估计黑板的长度,并测量出黑板的'实际长度。

  2.量、画线段。

  (1)看教材第105页第10题,估计两条线段大约有多长?

  指名回答。

  (2)动手量一量,验证你估计得对不对。

  请同学们汇报测量结果,并说说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3)画一条长5厘米的线段。

  小组同学相互检查。

  三、拓展练习

  1.完成教材练习二十五第12题。

  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利用所学时间的知识理解题意,采用互相讨论的方式写出时间或画出缺少的分针,教师给予评论。

  2.写出下面的时间。

  3.完成练习二十五第9题。

  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同学们又有什么新的收获没有?

  五、同步训练

  教学至此,敬请选用《新领程》相关习题。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2

  课型:新授课。

  教学内容:

  理解平均分,课本第48~50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初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2、能用除法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初步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教学重点:理解平均分的意义。教学难点:理解平均分的意义。

  教学方法:

  谈话法,讲授法,练习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具:课本、电脑,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最喜欢那种小动物?今天小动物们要在美丽的大森林里举行一次有趣的聚会,想知道你最喜欢的小动物来没来吗?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出示主题图)

  二、探索新知:

  1.师:好热闹的聚会啊!在刚才的画中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表述看到的)

  2.师:同学们真了不起,发现了这么多信息。请同学们猜猜看,接下来小动物要干什么?他们会遇到什么问题?(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把学生提出的有关平均分的问题记录在黑板上。)

  3.师:现在我们就来帮助小动物们解决这些问题吧!猜猜看这两只大熊猫会怎样分这10个竹笋呢?为什么会这样分?(学生可能会出现各种情况,当学生提到把竹笋分给每个学生同样多时,教师应及时引导板书:同样多)

  4.师:同学们能想出这么多分法,真不简单,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其中的一种分法——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5.师:你能用学具分一分,试一试吗?(教师巡视,指导)6.师:哪位同学能展示一下你是怎样分的?学生可能出现:

  生1:我用10根小棒代替10个竹笋,先给大熊猫1个,再给小熊猫一个;然后再拿1个给大熊猫,再拿一个给小熊猫。一直分完,每只熊猫正好分了5个。

  生2:先拿2个给大熊猫,再拿2个给小熊猫,然后再拿2个给大熊猫,拿2个给小熊猫,剩下2个一只一个,每只熊猫正好分了5个。

  生3:先拿5个给大熊猫,再将剩下的5个分给小熊猫,每只熊猫正好分了5个。

  生4:先拿3个给大的熊猫,再拿3个给小的熊猫;剩下的4个每只再分2个,每只熊猫正好分了5个。

  7.师:同学们想了这么多方法,有1个1个分的,有2个2个分的,还有3个3个分的,4个4个分的,5个5个分的,都是分完为止。在同学们的分法中,你能发现什么?

  生:虽然分法不同,但两只熊猫分到的竹笋都是5个。师:每份分的同样多就叫做“平均分”。(板书)

  8.师:刚才我们帮熊猫解决了问题,瞧,小猴子正着急呢!你能用“平均分”的方法帮小猴子分一分,看每只小猴能分到几个桃子吗?

  (学生运用手中的学具分一分,教师巡视指导,全班交流分法。)

  三、巩固练习:

  自主练习第1题。

  四、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你觉得自己的'表现怎么样?

  五、布置作业。

  提前预习下一课。板书设计:平均分

  教后反思:学生能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学习的兴趣。通过分一分懂得了什么是平均分,能用“平均分”的方法帮其它小动物分一分他们喜欢的食物。动手操作的乐趣表现在每个孩子的脸上。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3

  教学内容:

  课本第87页复习的第1-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熟记乘法口诀,能正确熟练地计算表内乘除法。

  2、进一步掌握连乘、连除、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重难点:

  能够运用乘法口诀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图片、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谈话: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复习乘、除法(板书课题)。通过复习,希望每个小朋友都能更加正确、熟练地进行口算。

  二、回顾乘法口诀并练习。

  (1)学生背乘法口诀。

  (2)对口令,背口诀。

  (3)完成复习第1题:看图写算式,想一想用哪一句乘法口诀计算。

  (4)完成复习第2题:同桌互动完成。

  三、乘除法练习。

  1、填一填--完成第3题

  (1)学生们独立完成。

  (2)选择两题说一说计算的过程。

  小结:口算的.时候一般我们想口诀计算,也可以根据乘除法的关系来思考计算。

  2、学生完成第4题的填空,然后让学生说说通过计算发现了什么?

  3、完成第5题上面4行。

  (1)学生独立完成。

  (2)针对错误评讲。

  (3)提问:你认为笔算加、减、乘、除法时要注意什么?

  三、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快说出来与大家分享一下吧!

  板书设计:

  复  习

  1-9的乘法口诀表

  教学反思:

  学生对全单元所学知识有了一定的认识,在这节课进行回忆,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构建知识网络。注意检查学生对乘法的含义是否都清楚,乘法口诀是否记熟等,有效督促学生进行阶段性复习巩固。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4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从现实生活中发现角、抽象角的过程,初步建立角的概念,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在操作活动中感知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会直观比较角的大小。

  3、让学生认识直角,能在物体的表面找出直角。

  4、形成角的正确表象,促进学生空间观念及抽象思维的发展,感悟抽象的数学方法。

  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初步建立角的概念。

  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而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请学生仔细看大屏幕,根据照片来猜猜这是什么?( 出示冰箱照片)学生猜测。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学生相应的照片。

  再猜猜(出示捐款箱图),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

  你们要是看见哪个面的照片你就能猜出来呢?

  刚才同学们看得都特别仔细、特别认真。用眼睛仔细、认真的看这就叫“观察”。

  二、授新课

  今天老师给大家请来了一个好朋友,瞧!就是这只玩具小熊。小朋友们,喜欢这只小熊吗?它可爱吗? (出示试一试1) 小朋友想一想:男孩站在玩具小熊的哪一边?

  请大家头不要偏,手不要动,仔细观察玩具小熊,思考一个问题:仔细观察,站在女孩的位置上,又能看见玩具小熊的什么?

  请一位学生站起来向全班学生说说?

  结合学生发言,让学生进行描述,同时教师进行板书:前面、侧面。

  为什么观察的是同样的玩具小熊,大家刚才说的却不一样呢?

  结合回答,教师归纳:由于位置不同,所以观察角度就不同,看到的玩具小熊的形状也就不一样了。

  活动一:照片找位置。

  老师出示图片(试一试2)学生想一想:这张照片上,小猫、小猴分别看到的是大像的什么?

  请学生用最快的速度找到那个面,并连一连吧!

  活动二: 老师再出示试一试3(1)图片,请学生根据图片想想淘气、兰兰、小红分别看到茶壶的哪个面?

  刚才他们坐在自己的位置上,都看到了茶壶的一个面。如果能让小朋友全面地看到茶壶的上下两个面,那才好呢!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能看到它的上下两个面吗?请大家开动你们聪明的脑袋想想吧!请看幻灯片试一试3中的(2)。

  大家发现了:要全面的观察物体可以围着它转,从四处看;也可以让它给我们转一圈来进行观察。 如果是一些较大的'物体,同学们想一想,那应该怎么办呢?对于一些较大的、不能动的物体,我们就要站在不同位置,从不同角度观察,才能看得更清楚、更全面!也就是说我们应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观察方法!

  三、拓展运用 激励创新

  老师准备了一些练习题,大家一起拼一拼。

  课件出示图片。

  看一看,你知道他们分别看到木箱的哪一面吗?

  请小朋友积极动脑,猜一猜吧!

  学生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

  四、教师总结

  今天我们知道了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希望大家课后能够处处留心观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和感受,做一个勤于思考的好孩子!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5

  一、教学目标。

  (一)通过直观的实物图和乘法的含义,在老师的引导下,编出6的乘法口诀。

  (二)找出6的乘法口诀的规律,初步熟记6的乘法口诀,会用乘法口诀正确求积。

  (三)初步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乘法口诀。

  2、难点:用6的乘法口诀正确求积。

  三、教具和学具。

  1、教具:例11的实物图,6根小棒。

  2、学具:6根小棒。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复习2~5的乘法口诀。

  我们已经学习了2~5的乘法口诀,全体同学一起背一遍,相邻两个同学互相背一遍。

  2、卡片口算,并说出用哪句口诀。

  2×3= 1×4= 2×1= 5×2= 4×4= 5×5= 3×5= 4×3=

  3、卡片口算,直接记得数。

  2×5= 2×2= 5×1= 3×4= 1×5= 5×3= 2×4= 5×4=

  我们已经学习了2~5的乘法口诀,下面应该学习几的乘法口诀,引入新课,板书课题:6的乘法口诀。

  (二)学习新课。

  1、准备练习。

  每次加6,把得数填在空格里。让学生口算,6个6个地加,把每次加的结果,教师填在空格里,一直加到36。

  提问:12是几个6相加得来的?(2个6相加是12)

  3个6相加是多少?(18) 5个6呢?(30) 6个6呢?(36)

  2、出示例11。

  教师出示蝉图(图上共画6只蝉,第一次先露出1只,其它的蝉先用纸盖起来)。

  提问:

  (1)图上画的是什么?(1只蝉)

  (2)仔细数一数,一只蝉有几条腿?(1只蝉有6条腿)

  (3)1个6怎样用乘法算式表示?(学生回答后,教师在图的下面板书:6×1=6)

  (4)6×1=6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一个六是六)

  (5)谁能结合乘法算式编一句乘法口诀?(一六得六)

  教师在6×1=6的`算式旁边,板书:一六得六。

  教师移动遮盖纸,又露出1只蝉,一共露出了2只蝉。

  提问:

  (1)2只蝉共有多少条腿?怎样列式?(待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6×2=12)

  (2) 6×2=12这个算式什么意思,谁能编出一句乘法口诀?(待学生回答后,教师在6×2=12算式旁边板书: 二六十二)

  6的乘法口诀前两句咱们已经编出来了,后面几句,同学们试着自己编好吗?

  教师陆续露出3只、4只、……、6只蝉,每增加1只,让学生试着把书上的乘法算式和乘法口诀填完全。订正后,教师把乘法算式和相应的乘法口诀板书出来,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每句乘法口诀表示什么意思。

  3、观察口诀,发现规律。

  提问:

  (1)6的乘法口诀有几句?(有6句)

  (2)怎样看出是6的乘法口诀?(每句口诀第二个字是六)

  (3)每句口诀第一个字表示什么?(几个6)

  (4)6的乘法口诀的得数,后一句与前一句有什么关系?(后一句比前一句多6)

  (5)如果你忘掉了其中的一句口诀,如四六( ),你能不能用最快的方法想起它的得数?(小组讨论后再交流)

  先想前一句三六十八,18+6=24,四六二十四,或者先想后一句,五六三十,30-6=24,四六二十四,

  4、熟记口诀。

  (1)熟读口诀,自己试背口诀。

  (2)指名背,两人互相背。 (3)师生对口令。

  (三)巩固反馈。

  1、基本练习。

  (1)课本第37页做一做的第1题。

  (2)教师用小棒在磁性黑板上摆了一个六边形,学生动手也摆1个。

  (3)提问:

  ①你摆的六边形用了几根小棒?(6根)

  ②摆1个六边形用6根小棒,如果不摆图了,你能知道摆2个六边形用几根小棒吗?摆3个,摆5个,摆6个呢?

  (4)学生口答:教师逐一板书:6×1=6,6×2=12,6×3=18,6×5=30,6×6=36。

  (5)你为什么能很快说出它的得数?(用6的乘法口诀得出来的)

  (6)教师出示“做一做”的第2题。

  (7)教师任意指一道题,由学生很快说出得数。

  2.发展性练习

  (1)先算出每道题的得数,再说一说每组两道题之间的关系。

  6×3+6= 6×4+6= 6×5+6=

  6×4= 6×5= 6×6=

  从上面练习,你得到什么启发?(不知道6×6=?我可以用6×5+6得出)

  6×2 2×6用哪句口诀?

  (2)读一句口诀,说出两道乘法算式。

  三六十八 五六三十 四六二十四

  3、综合性练习。

  直接写出得数。

  6×4= 1×6= 4×6= 3×5= 2×6= 3×6= 6×3= 4×3=

【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相关文章:

二年级上册数学数学广角教案11-07

数学上册教案01-15

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04-09

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11-02

二年级教案数学上册03-20

人教版数学上册教案05-08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2-30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教案06-11

二年级上册数学厘米教案05-17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