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教案

时间:2024-06-20 10:05:11 高中美术教案 我要投稿

高中美术教案集合(15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美术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高中美术教案集合(15篇)

高中美术教案1

  教学目的:

  1、了解中国原始社会陶器的产生及艺术成就。

  2、了解中国古代瓷器的艺术成就。

  3、体会从造型和装饰的结合方面,欣赏工艺美术作品。

  教学重点:

  中国瓷器的产生和发展、陶与瓷的区别、几大名窑的造型特征

  教学难点:

  瓷器的造型、装饰和艺术特色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说到陶瓷你会联想到什么?你了解哪些陶瓷哪方面的.知识?引导学生交流。

  二、新授

  板书:陶瓷

  1、设问引导学生读书

  2、结合教材,提问:

  ⑴陶瓷之间的差别:原料、烧制温度、工艺。

  ⑵陶的发展:彩陶、素陶

  仰韶文化——马家窑的文化——半山——马厂——大汶口文化——山东龙山文化

  赏析:

  人面鱼面纹盘彩陶船型壶鸟纹彩陶盆

  鹳鸟石斧彩陶翁舞蹈纹盘薄胎高柄陶杯

  瓷的发展:按历史年代介绍

  重点是宋五大窑代表作品造型与艺术特色。

  教师引导学生交流。

  汝窑:胎质细腻,似玉之美

  耀州窑:梅瓶典雅高贵

  官窑:冰裂纹开片

  均窑:蓝色乳浊釉

  定窑:乳白釉

  景德镇:青花

  三、小结:

  陶瓷经历了哪些发展?宋代有哪些名窑?

  教师总结。

  四、布置课外思考:

  青花瓷的艺术特色是什么?

高中美术教案2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书法艺术的鉴赏方法,掌握从笔法、结体、章法、墨法几个角度鉴赏书法作品,能够结合作品内容、创作背景等体会作者思想。

  2.观察书法作品当中单个文字的笔法、结体,欣赏古代书法大家的艺术作品,从整体上分析章法和墨法,并结合资料从内容和背景深入了解书法作品深层次的意蕴,体会作者的精神世界。

  3.感受书法艺术的形式美感,更加热爱书法艺术。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鉴赏书法作品中笔法、结体、章法、墨法的艺术特点。

  难点:从多个层面分析书法作品,理解“书为心法”的概念。

  三、教学方法

  情境法、观察法、竞赛法、讨论法、提问法、讲授法等。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问题导入

  上课初始,出示不同书体的“书法”二字,提出问题:你在图中都看到了哪两个字?分别是用哪种书体进行书写的?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从最早的甲骨文到之后的秦统一文字为篆书再到我们所知道的隶书、草书、行书、楷书,这些汉字在演变的过程中慢慢从最初的记录功能转向了具有一定审美价值的艺术作品,那么不同书体的美感又是如何体现,我们又该如何去欣赏呢?今天,我们一起回顾我国近千年的书法艺术。引出课题《书为心画——中国书法》。

  (二)引导分析、深入讲解

  1.认识笔法

  请学生尝试选择一种书体在宣纸上摹写,思考问题:在行笔过程中,主要产生了哪几种笔法?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毛笔笔毫柔软,所以行笔的速度、力量不同会产生线条丰富的变化。笔法可以分为平动、提按、绞转三种。平动,在书写过程中,笔与纸距离不变,没有上下运动。提按,笔有上下运动,有提有按。绞转指书写时,笔在纸面旋转运动。

  2.分析艺术风格

  教师进一步出示五张图片五个字分别对应了哪一种书体?(篆书“南”、隶书“中”、楷书“唐”、行书“增”、草书“亭”)字中的线条分别对应了哪些笔法?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不同的字体在书写的'过程中,艺术家的用笔也会发生变化,小篆主要以中锋用笔,在书写过程中,笔锋处于笔画的中间部位,其笔法以平动为上。楷书和隶书兼有平动,提按的笔法,笔画形态不断丰富。行书、草书、大量使用绞转,线条活泼多变。

  3.形式语言审美

  (1)结体

  教师展示《石鼓文》《张迁碑》《颜勤礼碑》,提出问题:篆书、隶书、楷书在字形结构上有什么区别?(篆书结体端庄,楷书方正、隶书扁平)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不同书体在结体上有所不同,篆书结体端庄,楷书方正、隶书扁平,在结体上呈现该书体的总体风格。

  出示颜体“神”与欧体“神”,讨论问题:同种书体之间结构也会有差异吗?原因是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不同书法家在书写时会形成不同的个人风格,与书法家的个人经历、性格有关。

  (2)章法

  教师出示董其昌《谢惠连雪赋》和徐渭《行草应制咏墨图》,提出问题:两件作品在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章法,变化中追求统一)这样的布局排列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谢惠连雪赋》总体较为规整,《行草应制咏墨图》布局随意自在,每个字都有基本的结构法则,字与字、行与行的组合又形成整篇的结构。

  (3)墨法

  提出问题:除了布局形式之外,两幅作品在墨色的使用上分为几种?不同的墨色所带来的视觉效果上的差别是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用墨有浓淡之分,一般篆书、隶书、楷书多用浓墨,给人以笔沉、力度充沛的感觉,淡墨常用于草书、行书,给人淡雅隽秀、清新飘逸的感觉。除了浓淡,古人还用“枯”和“润”来形容墨法,枯笔来自干墨,润与枯相对,点画中微微湿润晕化。

  (三)短文评述、交流分享

  创设情境,带领同学们一起来到博物馆观看颜真卿的《祭侄文稿》,请同学们作为讲解员介绍作品。

  学生运用文字的形式进行评述,并与大家分享。教师总结:颜真卿是唐代书法家,他的侄子颜季明死于安史之乱,《祭侄文稿》是在其灵前极度悲愤中写下的,从最初章法工整到后面越发凌乱,一泻千里,情之所至。该作品被人称为“天下第二行书”。

  (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师生共同总结五大书体的书体特征及欣赏方法。将书法引入生活体会今天的艺术家书法当中的形式美感和精神世界。

  古人以笔墨记录生活、抒发情感,让我们在千年后的今天仍能感同身受,这正是书法艺术的魅力,古人说“书,心画也”,希望到了今天同学们也能够谨记,运用自己手中的笔,描写出自己的“心声”。课后请同学们去美术馆看一场书法展,体会今天的艺术家书法当中的形式美感和精神世界。

高中美术教案3

  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中国的瓷器是传统艺术中的瑰宝,它代表了中国在世界制瓷领域中高超的工艺制造水平,是中国伟大的发明之一。使学生了解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制瓷工艺、造型、装饰及不同窑场产品的艺术特征,学会运用正确的方法去观赏陶瓷艺术。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情趣。

  教学重点:

  1、中国瓷器的生产和发展,瓷器与陶器的区别。

  2、瓷器的造型、装饰、色彩及艺术特色。特点。

  3、主要名窑的产品特征。

  教学难点:

  主要是有关历史知识和历史背景,除了在教学内容资料作些简要介绍外一些专业名词和有关的历史文化知识。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具准备:

  教材、多媒体课件、录象带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常规)

  二、导入:

  提问:

  1、什么是陶器?什么是彩陶?

  2、中国古代陶器的造型特征是什么?

  放映幻灯(贯耳瓶)

  提问:这是陶器吗?应是什么器物?

  三、讲授新课:(出示课题)

  我国是瓷器的故乡和原生地,瓷器是我国传统的工艺美术,其工艺水平在世界上享有盛誉。

  1、瓷器与陶器的关系

  陶瓷工艺是陶器工艺和瓷器工艺的总称。陶器和瓷器有下列区别。

  (1)烧制的原材料不同;

  (2)烧制的温度不同;

  (3)陶器质地疏松有一定吸水性,瓷器质地密实不透水。

  2、瓷器的发展

  商代出现原始瓷,东汉至三国是我国瓷器发展极为重要的时期,三国以后到南北朝,瓷器进入了一个辉煌的'发展时期,南方有青釉瓷,北方有青瓷。隋唐时期是我国瓷器的一个重要的成长时期,这时瓷器普遍用较高的火候烧成,胎质较硬。瓷器在社会生活中日渐受到重视。唐代开始有了“窑”的专称,它象征着瓷器产量的增长。宋代瓷器产量高且质量好,为明清瓷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元代,我国瓷器大批量行销海外。明清是我国制瓷业的鼎盛时期,造瓷技术有了很大的进步,胎釉细腻,色泽鲜明移植珐琅彩和创造粉彩是当时杰出的成就。

  3、我国瓷器在造型和装饰艺术上的特色

  从东汉到南北朝,我国青瓷逐步成熟起来,但这一时期的瓷器无论是造型还是纹饰都与青铜器有联系,这时瓷器的造型特征是清秀挺拔,与当时人们的审美爱好相一致。

  隋代瓷器造型有以下特征:

  (1)胎体的可塑性和耐火性能加强,显得秀气。

  (2)罐类器形一般为短颈、直口、圆腹。

  (3)器物为小平底,底下有圆饼状实足。

  隋代瓷器的纹饰常见的有几何纹、花卉纹、动物纹、人物纹,色彩也比较丰富。(重点介绍《白釉象首龙柄壶》)

  唐代烧制瓷器的地域扩大,产品增多,青瓷、白瓷、三彩陶代表了唐代陶器工艺的水平。唐代瓷器作为商品广泛流传的海外,瓷器“自唐代始而有窑名”,这种传统习惯一直沿用的现代。唐代瓷器造型繁多,装饰更加丰富,采用手法有绘画、刻花、印花、捏塑等,内容包括日月、花草、树木、动物、人物、建筑等。五代时期继承了唐代的制瓷风格并有所发展,其中密色瓷为当时瓷器的最上品。五代时期一些重要的瓷窑体系基本形成,如定窑、耀州窑、磁州窑等。

  宋代制瓷业比唐代规模更大,名窑众多,工艺水平超越前代,达到繁荣的新阶段。这是本课的重点内容。

  它的主要标志是全国已形成了有代表性的瓷窑体系。影响的是被后世称为五大名窑的“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和“定窑”。

  “汝窑”的窑址在今河南省临汝,宋代属汝州,故称汝窑。

  “官窑”一般指官方办的窑厂。

  “哥窑”是因相传南宋时有兄弟二人均在今浙江省龙泉烧制瓷器,各有特色,兄所烧制的瓷器称“哥窑”弟所烧制的瓷器则称“弟窑”。

  “钧窑”的窑址在今河南省禹县,古代属钧州,因而得名。

  “定窑”的窑址在今河北省曲阳,古代属定州,故称“定窑”。

  宋代的瓷器不仅创造了许多优美的造型,而且在釉色的运用上,为陶瓷美学开辟了一种新的境界。

  元、明、清三代,中国的瓷器仍不断有所发展。白地蓝花的青花瓷器,始于元代,成熟于明代,并成为明、清两代瓷器生产的主流。

  四、放映录象

  五、本课小结。

高中美术教案4

  一、小学美术

  1.剪纸

  2.欣赏课,能区分油画,国画,雕塑,照片的特点,四幅画的描绘形象,价值观的取向。

  3.低年级的漫画欣赏课

  4.生活日用品的联想

  5.玩玩水粉画

  要求:让学生了解水粉工具及特点,认识三原色以及三间色,水粉线条的粗细,水粉的厚薄特点,画纸绘或板绘。

  6.低年龄段了解线条纹样。

  要求:为衣服画上条纹的纹样。粗细深浅。

  7.《画中画》

  8.我们身边的线条

  要求:组织学生寻找生活中不同的线条;合理示范,不同线条所表达的不同情感;一些范画,罗冠中的`春如风。

  9.认识交通标志,低年级。

  要求:制作头饰,步骤也要写。

  10.小园艺师

  11.阴刻与阳刻

  12.给您提个醒,手工设计警示牌现场有道具

  13.《记忆大比拼》

  14.交通标识

  要求:(1)认识并了解交通标志的含义。(2)设计并制作交通标志。

  15.巨匠童心鉴赏齐白石画作

  二、初中美术

  1.我喜欢的动漫形象

  2.希施金的造船林

  3.《静物》,要求用静物改画的方法让学生画一副静物图。

  4.达利油画:永恒的记忆

  5.现代环境艺术设计

  6.了解纹样

  7.狼牙山五壮士

  8.水墨中国画

  三、高中美术

  1.《卡通画》

  要求:试讲十分钟示范方法过程

  2.近代雕塑断臂维纳斯

  答辩题目:教学重难点是什么?你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是什么?

  3.写实主义雕塑

高中美术教案5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的人文知识,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2.技能目标:能抓住十二生肖的外形特征,运用剪纸的方法完成作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巩固学过的技能技巧。

  3.情感目标:丰富视觉和触觉的审美经验,获得对美术的持久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自悟生肖动物外形的重要性。

  难点:抓住生肖动物的外形特征,剪纸作品生动美观。

  三、教学准备:

  1.课前收集有关十二生肖的图片、玩具、剪纸等;

  2.彩色纸、剪刀、刻刀、胶棒、范作、生肖乐园的背景图。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知识铺垫。

  1.师:我这里有一首好听的歌,想听吗?(听十二生肖的歌曲)十二生肖,作为中国特有的民俗文化,在民间世代相传。有关十二生肖的故事和传说有很多;有关十二生肖的各种艺术品也有很多。

  2.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十二生肖的知识,知道了十二生肖的选用和排列是根据每天动物活动的时间确定的。(大屏幕出示相关图片)还知道了能根据十二生肖计算人的年龄。(请大家看课本,找找自己的生肖属性,在自己的出生年份上打上对勾。)另外我们还尝试着用彩泥制作了十二生肖动物。请大家欣赏我们班部分学生的彩泥作品。你觉得这些彩泥作品怎么样?(很可爱,很漂亮,突出了动物的特征。)这些作品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呢?请小作者说说。(我先用大块的泥捏身体,再用小块的其它颜色的泥做眼睛,腿等部位。)这些作品运用了哪些表现方法?(夸张和拟人)

  3.板书并揭示课题。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制作十二生肖剪纸。夸张和拟人的手法也将运用于剪纸制作之中。

  4.师:什么叫做剪纸呢?就是在彩色纸上用刀或者剪子剪刻出人呀、花鸟呀、各种动物呀等艺术形象。

  (二)、学法指导,技法铺垫。

  1.欣赏教师作品,自悟剪纸方法。

  师:今年是牛年,老师剪了一幅牛的剪纸。请大家欣赏。(师出示示范作品)谁来说说老师的剪纸作品怎么样?(很精致!跟真的很相像!)那么老师是怎么制作的呢?(我想老师应该先画出牛的图画来,然后用小刀刻出牛身上的花纹,再用剪子剪出牛的外形。)

  2.剪纸技法点击,掌握剪纸技法。

  师:对了,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剪纸的技法和步骤。(边出示示范作品步骤图边讲解。)首先第一步是画,在彩色纸的背面画出生肖动物的外形。第二步是刻,刻出生肖动物身上的花纹。花纹大致可以分成两种类型:一是表现生肖动物身体器官的特征的花纹;如:眼、耳、鼻、嘴、腿、羽毛等;二是装饰性花纹,有月牙形、锯齿形、风车形、铜钱形等各种形状的花纹。第三步是剪,用剪刀沿着动物的外轮廓线剪出动物的'外形。

  3.看剪影猜动物,明确剪纸要领。

  师:在制作剪纸之前,我们先来玩一个游戏怎么样?请看大屏幕,老师带来了一些动物朋友,你们猜猜看,他们是谁?(学生猜动物,然后说说你是根据什么特征猜出来的。)

  师:做了这个游戏之后,你们又有什么启示没有呢?(我们画生肖动物的时候,一定要抓住生肖动物的外形特征。比如说强壮的牛;威风的老虎;瘦小的猴子;肥胖的猪等等……)

  师:对,剪纸最重要的环节是画。画生肖动物的要领是要抓住他们的外形特征,进行夸张,大的更大,长的更长,强壮的更强壮,瘦小的更瘦小,这样才能使动物的形象栩栩如生……另外我们还可以运用拟人化的手法,让我们的生肖作品更可爱,更生动美观。

  4.拓展剪纸内容,弄懂剪纸意蕴。

  师:除了在动物身上剪一些花纹之外,我们还可以添加一些花草、人物、文字等与之相关的一些东西。如,这幅作品。(出示对牛示范图)当然了,我们今天的作业不要做得那么复杂,我们只要剪出简单的有创意的作品来就可以。请看作业要求:

  1.运用写实、夸张、拟人等方法制作你喜欢的十二生肖剪纸动物。

  2.注意使用剪刀要小心,要干脆利落。

  3.边角材料不要随处乱扔,保持教室里环境卫生。作品完成之后,每个小组先要进行自评,评选标准是:1.动物特征突出。2.作品富有创意。3.剪刻刀法熟练。

  (三)学生实践,教师辅导。

  学生自由创作,教师巡视辅导。教师着重从画法和剪法上去指导。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提出合理的改进建议。让他们的作品最终达到完美。同时提学生正确使用剪刀,保持教室环境卫生。

  (四)评价展示,体验乐趣。

  1.布置生肖乐园将学生的剪纸作品张贴展示。

  2.组织学生进行互评:生肖乐园里的剪纸动物,你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哪些作品还有些不足之处,可以怎样改进?

  (五)总结课堂,课后延伸。

  1.师:在今天这节课上,你们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和感受呢?

  2.师: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课后作业。1.询问父母或者祖父母和外祖父母的生肖属性,在十二生肖图表上圈出他们的出生年代。

  2.收集有关十二生肖的邮票、艺术品,学做小小收藏家。

  3.预习下节课的内容,做好上课准备。

高中美术教案6

  教材分析:

  1. 使同学对中国园林艺术与民居建筑有基本的了解;

  2. 通过对园林与民居形式上的分析研究,总结出其精神内涵,提高欣赏的能力;

  3. 通过了解中国保守园林艺术的设计思想对现代环保意识的影响,提高民族自豪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1. 了解园林与民居建筑艺术的思想内涵和实质;

  2. 初步掌握欣赏园林与民居的方法,通过直观的建筑实体,分析出象征的意义;

  3. 中国园林艺术对现代环保思想的影响。

  教学过程:

  导入:

  让同学欣赏一组本地园林的图片,吸引注意力,常熟是唯一一座县级市园林城市。

  进入课题“园林与民居”。我国园林有哪些主要类型? 皇家园林、私家园林、风景园林

  我国的四大名园是什么? 拙政园、留园、颐和园、避暑山庄

  对南方园林的代表——苏州园林拙政园的图片进行欣赏,以和北方园林的代表——北京颐和园的.图片欣赏,在欣赏过程中交叉讲解。(或让去过园林的同学谈谈感受,并介绍游园的经历)

  新授:

  中国园林最早见于史籍记载的是公元前十一世纪西周的灵囿(“囿”是中国古代供帝王贵族进行狩猎、游乐的一种园林形式。)至今已有三千年的历史。随着社会的进步,中国园林逐渐形成独特的民族形式,自成体系。它的主要特点是崇尚自然而又妙造自然,把人工美与自然美巧妙地结合起来,发明了独树一帜的自然山水式园林。由于文人参与园林的建设,中国古代的园林充溢了文人气息和诗情画意。

  “诗情画意”是中国园林的精髓,也是造园艺术所追求的最高境界。为达到这一目的。造园艺术家常利用古人诗文与造景的结合。我们刚才欣赏的短片中的苏州园林就是典型的代表。我们再来看一些有关园林的图片。(中国园林艺术的最高境界是讲究自然天成,不露人工斧凿的痕迹。它的最大特点是一切要按自然美的规律来布置(尊重自然规律,屋内的柱子的朝向依照树木在自然界的状态)受道家思想的影响,如“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要求人们要尊重自然规律的法则,不要横加干涉自然法则。园林主要是摹仿自然,即用人工的力量来建造自然的景色,中国古代园林,是把自然的和人造的山水、花木以和建筑等融为一体的游赏环境。

  以自然与人工的关系来划分可分为风景园林和城市园林。风景园林是在较广阔的自然环境中点缀少量人工建筑,如,颐和园,而城市园林则是在人工建筑的环境中安排山池、花木等自然景观,如,苏州园林。分的细一点则,它主要有三种类型:一种是面积较大、气派宏伟的皇家园林,如清代的圆明园、现存的北京颐和园等;另一种是规模较小的私家园林,园林风格因园主的情趣而异,如苏州的拙政园、网师园等。还有一种是城郊风景区和山林名胜,如杭州西湖、昆明西山滇池等。这种园林规模也较大,多是把自然的和人造的景物融为一体。这三种类型的园林中以前一、二种艺术成绩最高,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特点和精华。但万变不离其中,都是模仿自然,建筑隐于自然山水环境中。)

  小组讨论:

  我国的园林建筑有哪些特征?南北方园林建筑有哪些区别?(提示:都有哪些要素构成?建造的目的是什么?规模怎样?)

  扩展:

  用手工的方法表示园林

高中美术教案7

  一、【课型】

  新授课

  二、【课时】

  1课时

  三、【模块】

  美术鉴赏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同学赏析,了解流水别墅的造型、结构、功能等内容,了解有机建筑的设计理念,感受建筑设计的美。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欣赏、评述等活动,学生学会多角度鉴赏建筑作品的方法,发展了欣赏评价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学生感受到建筑设计的意义,培养了对建筑设计的浓厚兴趣。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对流水别墅的功能与空间、造型与细部、结构与技术的分析。

  难点:对有机建筑理念的深刻理解。

  六、【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

  上课开始,为学生演唱歌曲

  我要一所大房子

  有很大的落地窗户

  阳光洒在地板上

  也温暖了我的被子。

  通过歌曲引发学生对梦想中的房子的联想,从而引出课题《流水别墅》

  (二)、讲授新知

  (1)背景介绍

  PPT展示流水别墅高清照片,请学生自由谈谈对它的感受。

  教师对学生发言进行评价,并引出建筑背景:流水别墅的建筑师为弗兰克·赖特,他是有机建筑的发起人,他所提倡的有机建筑就是建筑与环境相融合统一,建筑不应该破坏它所处的环境。

  (2)功能与空间

  请学生观察视频,走进建筑内部,感受建筑的空间处理。

  教师总结:流水别墅在空间的处理、体量的组合及与环境的结合上均取得了极大的`成功。我们跟着视频走进室内,发现室内空间自由延伸,相互穿插;内外空间互相交融,浑然一体。所以它为有机建筑理论作了确切的注释,在现代建筑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3)造型与细部

  组织学生根据PPT展示的照片,小组形式讨论分析:流水别墅的整体造型与细部装饰如何体现与自然环境的统一与融合的?

  学生发言后教师总结:别墅共三层,面积约380平方米,以二层(主入口层)的起居室为中心,其余房间向左右铺展开来,别墅外形强调块体组合,使建筑带有明显的雕塑感。两层巨大的平台高低错落,一层平台向左右延伸,二层平台向前方挑出,几片高耸的片石墙交错着插在平台之间,很有力度。溪水由平台下怡然流出,建筑与溪水、山石、树木自然地结合在一起,像是由地下生长出来似的。

  (4)结构与技术

  引导学生思考别墅一层与二层采用的是什么建筑结构?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在材料的使用上,流水别墅也是非常具有象征性的,所有的支柱,都是粗犷的岩石。石的水平性与支柱的直性,产生一种明的对抗,所有混凝土的水平构件,看来有如贯穿空间,飞腾跃起赋予了建筑最高的动感与张力。

  (5)意义

  教师播放流水别墅一年四季景色变化的记录视频,请学生观看后分享体会。

  教师总结:“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当我们在时间的长廊里欣赏流水别墅一日不同时间、一年不同季节,随着四季更迭以“无声之声进行着自我的更新”时,我们感受到了建筑像乐章一样的美感。赖特设计流水别墅的“有机建筑”理念,将建筑与周围环境像融合对现代主义建筑及当代建筑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在贝律铭设计的苏州博物馆以及卢浮宫玻璃金字塔的案例中我们也深深的感受到建筑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密切关系。

  (三)学生练习

  通过对流水别墅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观察,请学生以个人的形式写一篇300字的鉴赏短文,可以谈一谈一对流水别墅的理解,也可以谈谈有机建筑的理论等。15分钟后分享交流

  (四)交流分享

  请学生主动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班级之内进行点评,教师充分捕捉学生的闪光点,抓住机会,培养学生对建筑设计的浓厚兴趣。

  (五)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20世纪的现代主义设计始于建筑设计领域,建筑设计异彩纷呈,建筑大师群星荟萃,与赖特同时期的建筑师还有勒·柯布西耶,密斯·凡德罗,阿尔瓦·阿尔图等等,鼓励有兴趣的学生课下可以借助网络或其它资源了解一下同时期大师的建筑作品和艺术理念,下节课咱们一起分享交流一下。

  (六)板书设计:(略)

高中美术教案8

  活动目的:

  通过本课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其代表是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培养学生的初步审美、鉴赏能力、想象力、动手能力、阅读理解能力。树立“科技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的观念。

  活动准备:

  学生:1.带学生参观陶瓷厂,回家用橡皮泥捏出一个常见的现代生活用具

  2.预习课文

  3.查找有关青铜器资料

  教师:1.准备青铜器相关资料,扩充学生视野

  2.组织学生参观陶瓷厂活动步骤:

  第一步:小游戏:猜猜看,引导学生分析青铜器皿的实用性

  第二步:以四羊方尊为例,引导学生欣赏青铜器的精美工艺

  第三步:以司母戊鼎为例,讲解青铜器制作

  第四步:总结活动过程:

  教师检查学生在课前准备的小制作品,问:“你们通过参观活动有哪些印象?”

  学生甲:“精美实用。”

  学生乙:“省时省工。”

  学生丙:“质量好,产量大,科技含量高。”

  教师问:“那你们谁知道,在三、四千年前,我们的祖先是用什么材料制造这些生活用具呢?”

  学生答:“青铜。”

  教师:“不错。可你们知道青铜是一种什么材料吗?”让学生阅读所发资料。学生阅读完毕后,教师说:“你们知道当时青铜可以制造出哪些器具吗?”

  学生答出鼎、角、尊等。

  教师:“同学们回答的都很不错。下面,我们分4个小组做一个游戏:猜猜看。猜一猜老师所给图片中的青铜器,它的实用性是什么?”

  分组完毕后。教师在屏幕上分别打出:鼎、尊、鬲(lì)、簋(guǐ)、爵、角、觚(gū)、觯(zhī)、卣(yǒu)、盉(hé)、壶、匜(yí)、盂、盨(xǔ)、甗(yǎn)、斝(jiǎ)、罍(léi)、盤(pán)等图片让学生抢答。在抢答过程中,帮助学生完善答案:鼎→烹饪器,尊→盛酒器,鬲→烹饪器,簋→盛饭器,爵→饮酒器,角→饮酒器,觚→盛酒器,觯→盛酒器,卣→盛酒器,盉→斟酒器,壶→盛酒器,匜→注水器,盂→盛水器,盨→盛饭器,甗→蒸饭器,斝→温酒器,罍→盛酒器,盤→盛水器。然后指出青铜不仅仅用于制造生活用具,还广泛用于礼器、乐器、兵器、农具和工具,分布于社会各方面。

  活动结束。

  教师:“大家刚才在游戏中欣赏了许多精美的青铜器。你们知道最精美的是什么吗?”

  学生答:“四羊方尊。”

  教师:“对。下面我们一起欣赏四羊方尊,请同学们分四人一组讨论:它究竟美在何处?”

  学生甲:“四头羊分挂四方,比较匀称。”

  学生乙:“整个铜器有很多雕刻、绘画放在一起,井然而不杂乱,并且起到了装饰作用,显得更加好看。”

  学生丙:“纹饰与雕刻结合自然,协调完美。”……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进行小结,弥补不足。如:蟠缠的龙与静坐的羊在一起,寓动于静;整个器皿,各种图案交织一起,协调完美,造型雄奇等。

  教师:“我们在前面已了解了有关青铜器的类型、用途、审美等知识,那你们想知道,青铜器是如何制造的吗?”让学生阅读所发材料,并做计算题。

  学生阅读后,教师:“通过阅读,你们第一感受是什么?”

  学生甲:“太复杂了。”

  学生乙:“不可思议。”

  学生丙:“古人太了不起了。”

  学生丁:“制作太繁琐了。”

  教师:“你们刚才仅仅只是在感观上有了一定的认识,老师再请同学们看导入框中的‘司母戊鼎制作想象图’,从司母戊鼎制作场景中,你还可以得出哪些信息?”

  学生甲:“分工细、规模大。”

  学生乙:“有组织。”

  学生丙:“有计划。”

  学生丁:“每个工人各司其职。”

  学生戊:“密切配合、协调一致。”

  教师:“你们说的都很不错,请你们结合参观的情况,对比一下,有哪些感受?”

  学生甲:“现代工艺品更加精美实用。”

  学生乙:“现在的省时省工,产量大。”

  学生丙:“现在的产品质量好,科技含量高。”

  教师:“不错,那么这些答案说明了什么?”

  学生:“生产在发展,人类在进步。”

  教师:“人类生产发展、进步与什么有关?”

  学生:“劳动工具。”

  教师:“同学们回答的非常不错。正是由于我们祖先的勤劳智慧和密切协作的精神才创造出这些工艺高超,品种繁多,应用普遍的青铜制品,推动人类历史进入青铜时代,为人类文明作出贡献,创造出辉煌灿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教师结合学生参观印象,对本活动总结:通过本次活动,充分说明在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科学技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推动了社会生产力,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学生天地:

  1.资料

  青铜是铜与铅、锡的合金。红铜又称纯铜。由于铜矿石与其他有色金属矿常常是伴生的',所以红铜中常含有铅、锡等金属。一般称锡含量低于2%,铅含量低于3%的铜为红铜。红铜的熔点为1083℃铸成的器物硬度差,铸造过程中的流动性也不好,冷却时收缩性也较大。但加人锡、铅以后,其性能可以改善。例如:加入10%的铅,熔点可降低43℃;加入10%的锡,熔点可降低73℃;若加入20%的锡,熔点可降低193℃。同时,硬度也可以提高。红铜的布氏硬度为35,加入5-7%的锡,硬度就增高到50-65;加入9-10%的锡以后,硬度可达到70-100。另外,加入铅和锡以后,铸器时可使铜液的流动性能得以改善,使青铜器表面的装饰花纹获得清晰的效果。商代除了铅青铜(铜铅合金)和锡青铜(铜锡合金)外,还出现了铜铅锡三元合金。大约在商王武丁前后,古代工匠已经掌握了这种三元合金工艺。这比西方要早好几个世纪。

  有以下几个优点:1.硬度高。古人可以根据器类对硬度的不同要求适当地调整铜锡比例,造出各种适用的器物。2.熔点低。是古人容易控制的。3.便于铸造。青铜溶液流动性好,浇铸时无微不入,凝时满范,而且气孔少,容易得出锋利的刃口。4.具有化学的稳定性,不易锈蚀,外观也很美丽。这些优点,兼有石器青铜器的长处而又克服了二者的不足,所以青铜发明以后能够广泛地用来制造生产工具、武器和各种生活用具,促使社会经济面貌发生重大的变化,最后导致社会制度发生重大的转变。

  青铜器生产工序:

  1.采矿:湖北大冶铜绿山遗址是迄今世界上规模最大、生产年代最长的古铜矿遗址。据测定:最古老的矿井距今已有3100多年。这个大型富矿在西周时已被发现和利用,说明中国在矿物勘探开采上很早就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2.初炼:把选择好的铜矿石加以破碎,然后与溶剂木炭一起放进坩埚或炼炉内,点火熔炼,等铜矿石熔化后,把汁液倒出,弃去炼渣,便得到粗铜。

  3.制范:须经过三个程序:造型、翻范、合范。

  造型就是作模子。翻范,就是把澄滤过的细泥调和均匀,拍成平片按捺在模型外部,用力压紧,使模上的花纹反印在泥片上。等到泥片半干时,按器物的中线或耳、足、边、角用刀划成若干块,各片之间划出三角形的卯以便密切结合,然后慢慢阴干或用微火烘干。一件器物的外范划成多少块,要根据它的大小来决定。合范,就是把分片作成的外范合拢在一起,作为器物的外腔,再在外范中心加一泥芯,作为内范。内范比外范略小,二者中间的空隙就是浇注铜液的地方。

  4.熔铸:又称为精炼。包括调剂、精炼、浇注三个环节。

  调剂,就是调配铜锡的比例。实验证明,青铜中锡的成分占17%-20%的最为坚韧。

  精炼,这一步的技术要点在于观察和掌握火候。坩埚加温到一定程度时,金锡配料中的杂质首先气化,发出黑色的浑浊气体。黑气挥发的过程完结了,锡首先熔化,发出黄白色的气体。黄白色的气体冒完了,铜开始熔化,铜的青铜色混进白色,所以出现青白的焰色。温度继续上升,铜全部熔化,铜量大于锡量,青白色随着变为青色。到青色纯净时,表示火候已熟(所谓“炉火纯青”),可以浇铸了。铜液浇灌后,器物已经成形,到铜液基本凝固、热度还没有完全消散的时候,就可以打破内外范(“脱范”),取出器物,进行打磨加工;消除毛刺,把表面整光滑,把花纹剔清楚,全部作业就最终告成。

  计算题:

  铸造青铜器需用坩埚熔铜,每个坩埚可溶铜12.7公斤左右,司母戊鼎重832.84公斤,请计算要多少坩埚同时并用才能实现同时浇灌?假如一个坩埚的操作场地为2平方米,运料、烧炭、观察火色、运液浇灌等操作人员平均每个坩埚2人,需多大场地,多少工作人员?

  背景资料:

  四羊方尊是我国现存商器中最大的方尊,重近34.5公斤,1938年出土于湖南宁乡县黄村月山铺转耳仑的山腰上。现藏于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尊”是一种盛酒器。尊一般为圆形、鼓腹、大口,也有少数方尊。四羊方尊便是其中一例。它造型雄奇,寓动于静。喇叭状劲张的方形口部,每边边长为52.4厘米,几乎接近器身的高度58.3厘米。尽管尊口很大,由于尊的四角有4只脚踏实地的山羊,所以没有给人头重脚轻的感觉。在尊的颈部饰有蕉叶、夔纹和兽面纹,肩部有4条龙相互蟠缠。最突出的、尊的腹部四角铸有4只大卷角羊,其形象在宁静中有威严感。羊背和胸部饰有鳞纹,前腿为长冠鸟,圈足上饰有夔纹。方尊的边角及每一面中心线的合范处都是长棱脊,其作用是以此来掩盖合范时可能产生的对合不正的纹饰,同时也增强了造型的气势。肩部的龙及羊的卷角都用分铸法做成。羊角是事先铸成后配置在羊头的陶范内,再合范浇铸的,如果没有高超的合范技术,很难达到整器浑然一体的效果。四羊方尊集线雕、浮雕、圆雕于一器,把平面图像和立体雕塑结合起来,把器皿和动物形状结合起来,以异常高超的铸造工艺制成,真是匠心独运,恰到好处。

  青铜器生活用具主要类型及用途

  鼎烹饪器,主要用来煮鱼、肉。典型的形状是圆形、三足、两耳,也有方形、四足、两耳的。足间是烧火的地方,两耳供举鼎时挂鼎钩用。是重要的礼器,常与其他礼器配套使用,用于筵宴、祭祖和祭天,是“宗庙重器”,在古人心目中自然成为统治权力的象征。“问鼎”便成为觊觎最高统治权的代用词。

  鬲烹饪器。形状为浅腹、三足,足部肥大,足心是空的。足心留空是为了使水能够下注,增加受热面积。

  甗蒸饭器,由上下两体合成。上体呈圆形,有两耳,象鼎身,下体三空足,象鬲,上下体有穿孔的排。上体盛饭,下体盛水,水烧开后蒸汽透过排孔将饭蒸熟,好像今天的蒸锅。

  簋盛饭器。也是礼器,常与鼎配合使用,以每套所含器数的等差表示贵族身份的高低。

  盨盛饭器。盖子倒过来也可以盛饭。

  爵饮酒器。形制为圆腹或方腹,前有流,后有尾,腹旁有鋬(把手),流、尾之间有二柱。

  角饮酒器。形制与爵相似,但没有柱,而且两端都是尾。

  斝温酒器。形制与爵、角相似,但无流无尾,仅在口缘上有两柱。

  觚盛酒器。整器像一只喇叭。

  觯盛酒器。

  尊盛酒器。形制多为圆形、侈口、圈足,很像今天的痰盂。铜器铭文常把尊、彝二字联成一个词,作为礼器的通称。

  卣盛酒器。

  盉斟酒器,用途与今天的酒壶相仿。

  壶盛酒器,有时也用来盛水。

  罍盛酒器,有方、圆形两种

  匜注水器。形状像瓢。

  盂盛水器。

  盤盛水器。常与匜联用,盥洗时用匜注水,而以盘承接,免得水撒到地下。

高中美术教案9

  一、导入

  先让摆上石膏正方体,让学生先观察,使学生进入一个画素描的氛围,欣赏两分钟。提问: 同学们欣赏完石膏正方体后,有什么感受?特点有哪些?

  二、欣赏分析石膏正方体的构造和造型

  让学生自由讨论后回答石膏正方体的特点有哪些?学生回答后总结

  三、解构艺术造型石膏正方体的特点及透视关系

  所谓的解构艺术造型,就是分析原有的形状和形体,然后用铅笔在绘图纸上构成新的形状和形体。进行解构艺术造型训练,可以启发智慧,激发人的潜能,使艺术的思维更加活跃,使受训练的学生思想解放和更加敏捷,会对日常生活中的艺术形式有更多的发现和创意。

  透视现象是我们学习素描必须搞明白的内容,基本上可分为:平行透视、成角透视、投影透视、倒影透视(这里利用板书、画透视图来说明基本原理,更详细的`内容应在透视学理论课上解决)。

  平行透视 成角透视

  四、素描中的光影、黑、白、灰色调规律及画面中的表现

  没有光,事物无法呈现视觉形象,有光就有影,光和影构成的明暗关系成为色调深浅变化的依据,光影素描本源于西方的写实绘画,她把物象各个转折面以不同角度接受光源,形成了深浅不同的色阶,分为:亮色调——直接受光部分;灰色调——侧面受光部分,较弱的亮部。明暗交界线——受光与背光的交界地带。反光——物体的背光部分接受邻近物体的反射形成。投影——物体遮挡光线的部分。统称为“五调”。中国传统绘画理论中也有“石分三面”之说,阴、阳、背向,归纳出物象空间立体的表现规律。写实绘画的写实性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绝对的照相机式的无个性写实是不存在的,无论多麽忠实的写实愿望,最终都只是一种绘画效果的转换,而转换方式的依据既是观擦方法,不同的艺术观念和审美态度,指引着不同的观察方法和观察角度,而不同的观察方法和角度又引导着视知觉在对物象中选择不同的表现方式和效果。使绘画变得丰富多彩,如以线带调子式、体面式、结构式、光影式等。

  五、示范解构艺术造型石膏正方体的作品

  1.教师示范

  2.课堂练习

  每位学生发一张绘图纸和画板,学生利用铅笔进行造型练习。

  六、作业要求:

  1.注意构图的均衡、大小、轻重感,点线面有机的结合。

  2.课堂上学生练习时,老师巡回指导,及时表扬有创意的学生,马上展示给全体同学看,会对学生有很好的鼓励作用。

高中美术教案10

  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对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重要成就及其特点,有所了解和认识,达到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欣赏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能力。

  教学重点:

  一是通过对中国结构建筑体系的介绍以及对北京故宫总体布局、主要建筑的屋顶形式和色彩的运用等方法的分析,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特色;二是通过课文图版提供的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典型实例,了解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主要特点。

  教学难点: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对建筑艺术的欣赏,最好是实地参观,现在仅凭课文提供的一些图片,难以真正理解课文的内容。教学时应想方设法克服这一困难。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具准备:图片、录象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 (常规)

  二. 复习:

  提问:建筑的社会作用有哪些?

  三. 引入新课: (出示课题)

  园林建筑:

  与中国古代宫殿建筑同样显示出鲜明的民族特色和高度的艺术成就的,是中国古代的园林艺术。它不仅具有悠久的历史和高度的成就,而且独树一帜,自成体系,与欧洲、阿拉伯园林艺术并称世界三大园林体系。

  中国园林最早见于史籍记载的是公元前十一世纪西周的灵囿(“囿”是中国古代供帝王贵族进行狩猎、游乐的一种园林形式。)至今已有三千年的.历史。随着社会的进步,中国园林逐渐形成独特的民族形式,自成体系。它的主要特点是崇尚自然而又妙造自然,把人工美与自然美巧妙地结合起来,创造了独树一帜的自然山水式园林。由于文人参予园林的建设,中国古代的园林充满了文人气息和诗情画意。“诗情画意”是中国园林的精髓,也是造园艺术所追求的最高境界。为达到这一目的。造园艺术家常利用古人诗文与造景的结合。其中,苏州园林是我国园林艺术的代表作品。

  欣赏:

  苏州拙政园“与谁同座轩”:取苏轼词“与谁同座,明月清风我”之句为名。苏轼词的原意是标榜清高不群,这里只借以写景,使意境更为丰富。

  苏州网师园月到风来亭和濯缨水阁:其中,亭中横匾“月到风来”,取自唐代韩愈的诗句“晚年秋将至,长月送风来”;“濯缨水阁”是引用《孟子》中的“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以示其志之清高。

  苏州网师园殿春:其得名是由这一景区庭院内种植芍药花而来,因为芍药花开在春末,宋代诗人苏东坡有诗云:“多谢花工怜寂寞,尚留芍药殿春风”。“殿春”即春末,“”是与阁相连的小屋。所以,将庭院内留住春天的一角天地,美其名曰“殿春”,是很富于诗情画意的。

  中国古代园林,是把自然的和人造的山水、花木以及建筑等融为一体的游赏环境。主要有三种类型:

  一是皇家园林,面积较大,气派宏伟,如圆明园、颐和园等。

  二是私家园林,风格因园主的情趣而异,如苏州 的拙政园、网师园等。

  三是城郊风景区和山林名胜,如杭州西湖、无锡鼋头渚等。这种园林规模较大,多是把自然的和人造的景物融为一体。

  中国的自然山水式园林,其主要特点表现在摹仿自然,以人工的力量创造自然的景色,体现了中国古人尊重自然并与自然相亲近的观念。在园林的布局上强调自由曲折。我们江南面积较小的私家园林中表现得尤其突出。

  中国园林布局的另一个特点是划分景区和空间,以及善于“借景”。借景是中国古代园林突破空间局限、丰富园景的一种传统手法。把园林以外的风景巧妙地引“借”到园林中来,成为园景的一部分。例如无锡寄畅园“借”锡山的景。

  (录象)

  课堂小结:

  思考题:中国古代建筑有哪些主要特色?

  板书设计:

  第十二课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

  世界三大建筑体系:

  中国建筑

  欧洲建筑

  伊斯兰建筑

  一.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

  1. 木结构体系

  2. 庭院式的组群布局

  3. 色彩装饰 “雕梁画栋”

  二. 中国古代建筑的类型:

  1. 宫殿建筑

  2. 坛庙、寺观、佛塔、民居等

  3. 园林建筑:

  世界三大园林体系:

  中国园林

  欧洲园林

  阿拉伯园林

  中国园林的类型:

  皇家园林

  私家园林

  城郊风景区和山林名胜

高中美术教案11

  教学目的

  ①了解木刻与漫画两个既有传统渊源又是新兴的美术门类的特点和发展脉络。

  ②启发学生认识美术的社会作用,体会文艺家对国家民族的使命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①需向学生讲清楚:木刻是版画的一种,版画除木刻外,还有铜版、石版及丝网印刷等种类;漫画也有多种形式和不同的社会功能。

  ②木刻、漫画在抗日战争和民主革论文命运动中曾经发挥过的战斗作用,美术家与民族共命运,表现了可贵的爱国热情和历史的使命感。

  ③优秀的漫画、木刻作品深刻的思想内容是通过高明的艺术技巧表现出来的,“缺乏艺术性的艺术品,无论政治上怎样进步,也是没有力量的。”(毛泽东)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徐悲鸿《奔马》、司徒乔《放下你的鞭子》、《“七七”的号角》等作品,引导学生讨论分析作品的时代背景和特殊的意义。

  指出:在抗日战争和民主革命运动中,美术家与民族共命运,表现了可贵的爱国热情和历史的使命感。但在当时,以画笔为利尔化学股份武器,积极投身于抗日救亡和民主革命运动的.最多的是木刻家和漫画家。

  二、新课

  1、提出问题讨论:木刻的特点、制作方法漫画有哪些种类与特点。

  讨论指出:中国20世纪30年代初期出现由鲁迅倡导,以进步美术青年为主力的木刻创作运动。中国古代木刻版画具有悠久的历史,但这种版画都是刻工复刻画师的原稿,是一种复制木刻。这种木刻大约在14世纪初传到欧洲,到19世纪欧洲产生了创作木刻。创作木刻的特点是不模仿,不复制,刻者自己以刀代笔,以木代纸或布,完全由初中化学课件刻者自己创作,刻家就是画家。

  2、作品鉴赏:

  木刻:你喜欢哪件作品请3位同学发言。

  生:黄新波

  作品有什么样的艺术特色(反映人民疾苦,揭露黑暗的社会现实)

  教师小结:木刻在抗日战争和民主革命运动中发挥过巨大战斗作用,美术家与民族共命运,表现了可贵的爱国热情和历史的使命感。

  漫画:漫画的本义是什么和我们当今喜欢的漫画有什么不同漫画有哪些著名艺术家,你喜欢谁的哪件作品。

  华君武以漫画创作反对美帝国主义援助蒋介石打内战;《三毛流浪记》,作品揭示了旧中国流浪儿童的苦难生活和不合理的社会制度。

  3、体验作品:引导学生临摹一件木刻或漫画作品

  三、课堂小结木刻和漫画创作始终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反映人民疾苦,揭露黑暗的社会现实,成为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最活跃和最有战斗性的美术运动之一。

  四、课外延伸

  收集资料了解套色木刻创作方法。

高中美术教案12

  教学目标:

  1、了解希腊和罗马雕塑、建筑的突出成就、重要地位及对西方美术的影响。

  2、初步掌握欣赏西方雕塑、古建筑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3、初步了解西方古典美术的艺术风格和艺术传统。

  教学重难点:

  掌握古希腊人物雕塑的写实与理想化的结合,追求和谐的理想美。难点:古希腊的历史背景和审美取向。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20xx年希腊雅典奥运视频材料引出课题。

  二、讲授新课:

  (一)学生讨论:

  ①、希腊的地理环境。

  ②、希腊的气候。

  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A、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自己寻找并发现问题。

  B、引导学生分组展开讨论。

  教师肯定学生的观点,并讲授希腊的地理环境。

  知识要点:

  ①、三面环海,一面临山。温和的气候条件。为希腊人们进行体育锻炼提供了条件。

  ②、大理石的盛产,为希腊雕塑提供了材料的保证。

  课件:播放舒缓的背景音乐。学生展开讨论。

  (二)历史背景:

  1、了解古希腊的历史史实、神话传说。

  2、阐述自己的观点。

  (1)引导学生了解有关希腊的历史实。

  (2)知识点:

  古希腊人:实行奴隶制民主政治;艺术是生活的一部分;他们从事体育运动。

  播放课件:展示有关的图片。

  播放背景音乐。

  (三)感知作品:

  1、学生观察分析代表作品:

  2、学生讨论作品的特点和造型特色,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3、理解雕塑的造型美、原始意义,理想与现实结合。

  (1)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雕塑作品:《拳击者像》、《掷铁饼者》、《胜利女神》、《维纳斯》。

  (2)形成对作品的感知。

  知识要点:建筑与雕塑的融合;理想与写实的结合;美学观念:“和谐的理想美”。

  展示图片:《三女神》、《掷铁饼者》、《胜利女神》、《维纳斯》。

  (四)分析作品:

  1、雕塑作品分析:

  (1)学生观察分析作品:《拳击者像》、《掷铁饼者》、《维纳斯》。

  (2)学生分析讨论作品,比较雕塑作品间有何艺术特色。

  (3)学生发表交流自己的观点。分析古希腊人的`审美取向。

  (4)掌握雕塑人神合一、现实与理想的结合。感悟作品的健美、庄重、和谐。

  A、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古典时期的雕塑作品:《拳击者像》、《掷铁饼者》等。

  《拳击者像》:造型生动,赋予了内在人体的生命。

  《掷铁饼者》:体育运动在艺术上的体现。迅速变化的运动感。

  《维纳斯》:感受自然与理想的优美与崇高。

  B、引导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并对作品间进行比较。

  知识点:

  ①、古典时期是造型艺术全盛时期。

  ②、美术成就主要是:建筑、雕塑。

  ③、艺术风格特点:现实与理想化的结合。纯真而高尚的人体美。建筑与雕塑的融合。

  展示图片:《拳击者像》《掷铁饼者》《维纳斯》

  2、建筑作品分析:

  学生分析作品,感受古希腊人对建筑的严格比例,追求庄重和谐统一的效果。

  1、引导学生分析《帕特农神庙》

  知识点:多立克柱式,比例匀称,饱满挺拔。

  展示作品:《帕特农神庙》

  (五)体验作品:

  1、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体验活动。

  2、学生谈感受。

  教师引导学生以各种形式体验作品。

  体验要求:形式不限,重在感受雕塑作品的艺术美,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展示作品,播放背景音乐。

  (六)知识延伸:

  学生认识身边的艺术,发现身边的美。

  1、让学生感受身边的雕塑作品。理解身边雕塑的艺术美。引导学生多注意观察生活,体验生活。

  2、展示学生身边的雕塑作品。

  3、播放课件了解古罗马的建筑的伟大成就。

  三、课堂小结:

  学生小结:

  1、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本课的小结。

  2、谈自己对古希腊雕塑作品的整体感受。

  教师总结:

  四、课外延伸:

  进一步搜寻希腊雕塑的资料,了解希腊雕塑的发展过程。

  理解雕塑兴盛的原因。

高中美术教案13

  第一课学些美术鉴赏知识

  一、教材分析:《学些美术鉴赏知识》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的第一课。作为普通高中阶段美术科目的学习模块之一,美术鉴赏课程要重在帮助学生学会欣赏、鉴别与评价中外美术作品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其艺术鉴赏力,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热爱中华民族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感和立场。

  (1)通过教学,帮助学生了解美术的范围、性质,美术各门类的特点和中外美术发展的大体脉络。

  (2)帮助学生掌握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通过对具体作品的典型分析,以点带面,触类旁通,尽量做到每课教学能使学生了解相关的美术观点、美术规律。重在理解、贯通,养成独立分析能力,而不在于记住个别结论。

  (3)学生利用当地文化资源、美术现象,结合从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进行调查研究,收集资料(包括作著录、绘示意图、做统计、调查报告等),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

  第一课主要是让学生概略地了解美术是什么,包括哪些主要的门类,懂得进行美术鉴赏应具备哪些知识,从而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爱好,受到审美教育。

  二、学生分析:大部分同学初中根本没上过美术课,对美术课早已麻木,失去兴趣。不了解其对健康心理的塑造和个人素质的完善有不可取代的作用,一幅经典绘画直观的形象和蕴涵的丰富哲理会影响人的一生。

  三、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美术范畴,建立“大美术”观念。

  能力目标:使学生了解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并能初步应用该方法进行鉴赏练习。情感目标:通过美术作品的欣赏,使学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培养学习美术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培养学习兴趣,掌握鉴赏方法

  五、教学难点:应用该方法进行练习。

  六、教学方法:激趣法、多媒体教学法、讲解法、讨论法

  七、教学过程:(课件展示)

  1、导入

  生活中,美术无处不在,影响中方方面面。请欣赏广告片《K-BOXING》和《夜宴》预告片提问:片中出现了几幅艺术品,有什么作用?

  2、新授

  美术的范畴

  板书绘画工艺

  美术雕塑书法

  建筑篆刻

  各种类型课件出示一作品,请学生辨析。

  3、了解美术史、美术理论的基本知识。

  小组讨论:

  学生简单表述,结合图例

  美术鉴赏的方法

  对不同作品进行比较研究(板书)

  4、学生自学过程,进行简单练习。

  选择一插图作品进行鉴赏,强调个性。(教学难点,对学生任何浅显观点教师都应以鼓励为主)

  小结

  美术鉴赏的过程是能提高个人审美能力,在鉴赏中陶冶情操,提升素质,为了更好鉴赏必须掌握美术史、美术理论的基本知识,它的方法一般为对不同作品进行比较研究。

  5、布置作业

  书后练习

  《高中美术鉴赏》反思1

  在现实美术鉴赏教学中,我们发现许多现象,这其中一部分学生对老师所讲内容非常了解,甚至有比老师还熟悉的感觉;也有一些学生就不行了,老师讲得非常辛苦,可学生却似乎没什么反应,这其中重要原因是因为我们老师对自己授课的学生还不够了解。我们的教学对象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组合体,他们在美术方面的知识的差距是非常大的。

  教学对象的复杂性决定了分类教学的必要性,教学对象的复杂性体现在各不同学校的情况不同上,而美术鉴赏课教学只有适应不同层级不同类别的教学对象,才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不同地域的人,不同中小学校毕业的学生,其美术的基础往往表现出惊人的差异,所以,不同地区,面对着不同学校的毕业生,采用分类教学,将极大地增进授课的针对性。

  我们老师首先要从教学目标的制定上下功夫,教学目标是预期的学生学习结果,老师要利用目标指导教学过程中各种技术的选择与应用,指导教学结果的测量与评价,指引学生学习。分类分层次教学应结合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大纲的要求与学生差异,不同的地区设定不同的目标。

  老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分类教学能否使因材施教成为可能,能否切实提高>美术教学课堂教学质量,关键在于是否有一支数量充足、业务精通、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为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要抓好师资>培训工作,稳定和扩大美术专业教师队伍,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现有学生资源,如请优秀的学生带动较差的学生;另外,集体备课的普及,也将大大缓解师资紧张这一矛盾。新的教学模式的实施,对教师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虽然教师面对同一班级教学对象的压力大大缓解了,但不同区域层次、不同班级的学生出现也要求老师改变过去那种同教学目的、同一重点难点、同一评判标准的教学模式,教师应在因材施教上狠下功夫,导学要做到精讲、对路、有启发、尽量把“教”的活动变为学生“学”的活动。

  教科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高中美术教材是根据不同线索编写的,它不可能体现地方特色,它只是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却不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只有经过我们教师的结合自己所处学校学生的.具体情况再加工,才能保证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能做到这些,因材施教就是一句空话。因此,美术教师要不官提升自己的研究能力,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作大量具体而细致的调查研究工作,要调查当地学生美术课是否正常授课等现状,建立各中小学的美术教学实际情况调查档案,编写出符合地方特色的美术鉴赏校本教材,这才是美术鉴赏课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

  总之,分教学,分层达标的美术鉴赏教学新模式,从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上,从教学目标层次定位上,全面贯彻了因材施教的原则。使美术鉴赏教学实现了教与学、个性

  秘共性、阶段性与发展性的统一,真正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思想,体现了“教是为学服务的”教学宗旨。

  《高中美术鉴赏》反思2

  高中美术欣赏教学为发展学生整体素质服务: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最终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终身受益。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创新教育随之步入课堂。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转变传统思想观念,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以及教学资源来适应新的课程改革标准。新的课程标准和以往的教学有了非常大的变化,这不仅表现在课本内容的编排上,更多的体现在教学的形式将打破旧的传统模式,创新教学将粉墨登场。

  高中美术鉴赏课是让学生在面对古今中外优秀的美术作品时,在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参与下,通过对美术作品的分析和评价,理解艺术家的创作初衷和体悟美术作品中内在的精神涵义。因为优秀的美术作品是时代精神的文化结晶,对美术作品的鉴赏关系到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所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真正起到陶冶学生情操,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美术鉴赏意义深远。美术鉴赏是用运感知、经验和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的活动。美术鉴赏模块教学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美术语言和鉴赏方法,了解美术学科各科的各个门类,通过鉴赏中外优秀美术作品,逐步提高审美能力,形成热爱本民族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感和态度。作为面向全体学生,以>素质教育为宗旨的普通高中美术课程,审美能力的培养和人文修养的提高是其问题所在,因此,美术鉴赏的模块教学是高中美术整套教材的基础和重心。

高中美术教案14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雕塑的基础知识,了解雕塑空间占有形式、材质美,理解作品呈现的文化内涵、功能与意义,引导学生从多角度理解雕塑作品的艺术表现力,提高美术鉴赏能力。

  2.通过观察分析、欣赏讨论不同形式与种类的雕塑作品,了解雕塑作品是如何凸显其纪念性与象征性的,增强学生对艺术作品的感知联想能力和分析评述能力。

  3.理解作品呈现的文化内涵、功能与意义,启发学生认识雕塑艺术的社会作用,感知英雄人物的崇高境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激起学生的爱国情怀以及对国家与民族的自豪感与使命感。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雕塑空间占有形式的差异,了解浮雕和圆雕的存在形式以及材质在呈现主题与视觉效果中的作用。

  难点:如何观赏和深度理解雕塑艺术的形式语言及意义。

  三、教学方法

  观察法、讨论法、谈话法、讲授法等。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问题导入

  上课初始,通过联系生活让学生们自由发言所了解的雕塑作品,如:西安秦兵马俑、北京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希腊米隆《掷铁饼者》、法国罗丹《思想者》等。提出问题:什么是雕塑?学生尝试下定义,由此引出材质美感以及雕塑带来的意义也是无穷的,顺势导入课题《纪念与象征——空间中的实体艺术》。

  (二)引导分析、深入讲解

  1.雕塑是空间中的`实体艺术

  (1)雕塑与绘画的区别

  出示雕塑秦兵马俑与绘画作品《捣练图》,学生对比分析,提出问题:在空间占有方面,雕塑与绘画有什么区别?引导学生自由回答,师生总结:绘画没有真正对空间产生占据性的张力,而雕塑占据了一定的真实空间。

  (2)分析人民英雄纪念碑主题雕刻

  观察对比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多件雕刻,提问: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和形式,尝试评价一下。

  师生总结:写实性的手法,叙述性的形式,以人民为主题思想,彰显民族特色和民族精神,是20世纪中国雕塑史上的一座高峰。

  (3)圆雕与浮雕的区别

  观察人民英雄纪念碑《五四运动》和雕塑《马踏飞燕》,对比浮雕与圆雕在空间占用上的区别。同桌讨论。引导学生自由回答,师生总结:浮雕与圆雕不同之处,在于平面性与立体性。浮雕用压缩的办法来处理对象,只供一面观看;圆雕是非压缩的三维立体雕塑,可以多方位、多角度欣赏。因此,雕塑是空间中的实体艺术。

  2.材质凸显艺术特征

  (1)分析陶土和石材的美感

  观察唐三彩《骆驼乐舞三彩俑》和石雕《伏虎》,提问:雕塑的材质与主题有什么联系,为什么用这样的材质来表现。小组进行讨论。在学生积极回答后,师生总结:制作工艺、材料本身与主题、环境相融合一致。

  (2)分析金属材质的美感

  出示图片《第三国际纪念碑》和《豹噬猪饰牌》,提问:大家试着从造型、材料等方面找一找它们的不同美感。学生自由回答,师生共同总结:雕塑作品传递着思想,映射着艺术家的美学追求与探索生命的价值。雕塑作品的内在美感,必须借助特定的材质呈现,所以材料已成为雕塑艺术之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3.雕塑的功能与意义

  播放视频,结合刘开渠的《川军出征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提问:在建成之初它发挥着纪念碑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变迁,它是否还具有其他的功能与意义?小组讨论。师生共同总结:它不仅仅有艺术观赏性,它还是不怕牺牲勇于抗战的精神象征,带给我们精神力量,时刻铭记历史,珍惜今天,更好地开拓未来!这就是雕塑纪念与象征的意义。

  (三)短文评述、交流分享

  学生选择一件喜欢的雕塑作品,运用文字的形式进行评述,并进行朗诵分享。学生分享后,采用自评、互评与教师评相结合的方式对作品进行评价。教师进行总结性评价,对学生的评述给予鼓励和肯定。

  (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以提问的方式,回顾这节课的重点知识。课下请学生收集关于雕塑的故事和作品,下次上课进行分享。

高中美术教案15

  一.课标内容:知道甲骨文,金文等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变;以司母戊鼎为例,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成就。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知道什么是甲骨文,了解甲骨文与汉字的关系;认识司母戊鼎,了解青铜工艺。培养学生搜集文物并进行研究的兴趣;培养学生鉴赏能力和想象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材料分析,了解甲骨文与汉字的关系;通过搜集资料,了解司母戊鼎;通过文物欣赏,培养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甲骨文;司母戊鼎

  (2)难点:汉字的演变;青铜工艺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播放《王懿荣与甲骨文》FLASH动画,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一下甲骨文和同一时期闻名于世的青铜器。

  2自学探究:(1)什么是甲骨文?什么是金文?

  (2)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何时?

  (3)青铜器是怎样制造出来的?

  (4)目前我国已发现的`最大青铜器是什么?

  (5)青铜时代是指我国的哪几个朝代?

  3合作探究:(1)材料分析:分析甲骨文与汉字的关系,了解甲骨文是现代汉字的起源。

  (2)趣味识字:展示一组甲骨文,请同学试着写出相应的现代汉字。

  (3)推理想象:想象青铜器的制作过程;推理青铜器为什么没有大量用于农业生产?

  (4)重点介绍:上讲台展示课外搜集到的司母戊鼎资料;

  出示图片,设置情境题“假如中国历史博物馆聘请你当解说员,请你用一分钟左右的时间向参观者介绍司母戊鼎”

  (5)文物欣赏:出示一组青铜器图片(四羊方尊;铜象尊;大盂鼎;西周散氏盆)

  说一说他们各有何用途?美在什么地方?

  五.教学后记:

  1.课文很多生僻字,应该帮助学生注音。

  墟xu戊wu盂yu钺yue爵jue懿yi

  2.趣味识字:应教给学生一些识别方法。

  3.司母戊鼎:学生查询到的资料很多,应指导学生如何选择性展示。还可多叫些学生解说和介绍。

【高中美术教案】相关文章:

高中美术教案07-26

高中美术教案10-17

[精选]高中美术教案05-24

(精选)高中美术教案06-09

高中美术教案(必备)05-21

高中美术教案(精品)05-21

高中美术青铜教案01-07

高中美术教案[集合]06-09

(优秀)高中美术教案06-09

高中美术鉴赏教案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