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应用》教案15篇【实用】
作为一名老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应用》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应用》教案1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学习了百分数和百分数的基本应用以后学习的内容,主要是利用百分数进行利息的计算,同时让学生学会解决储蓄的有关问题,养成不乱花钱的好习惯
学情分析
在五年级的下册,学生已经学习了百分数的意义及运用方程解决的百分数问题,在此基础上,本单元进一步学习百分数的应用。本节课是利用百分数计算利息,与已有知识联系紧密,难度不大,易于掌握。同时也可以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百分数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激发学习的`欲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利用百分数的有关知识,解决一些与储蓄有关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结合储蓄等活动,学习合理理财,逐步养成不乱花钱的好习惯。
过程与方法
1、结合具体事例,认识与储蓄有关的术语的含义。
2、经历通过模拟实践、合作交流,探索利息的计算公式,并应用公式计算利息,掌握利息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认识储蓄的意义及作用。
难点:掌握利息和税后利息的的计算方法。
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应用》教案2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学会用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
2.能解决有关中“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提高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体会百分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学会用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能计算出实际问题中“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提高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在学习第四单元时,我们初步认识了百分数,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学过哪些关于百分数的知识?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当板书,对学生没有说完整的知识点,可以进行适当补充。
2. 引入:百分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用处很大,从这节课开始,我们来学习百分数的应用知识。
板书课题:百分数的应用(一)
二、互动新授
1.探究“增加百分之几”解题方法。
(1)引导学生认识“水结成冰,体积会增加”这种物理现象,并让学生看教材第87页情境图,并提出数学问题:冰的体积比原来水的体积月增加了多少?
(2)尝试解答。
①小组讨论:“增加百分之几”是什么意思?
学生反馈,教师适当总结:增加百分之几指的是多出来的体积占水的体积的百分之几。
②指导学生画线段图。
③学生自主解决问题,教师巡视,对解题有困难的学生适当指导。
学生反馈解法:
方法一:(50-45)÷45
=5÷45
≈11%
方法二: 50 ÷45 ≈111.1%
111.1%-100%=11.1%
指名学生说出自己具体的想法:
方法一:先算增加了多少立方厘米,再算增加了百分之几。
方法二:先算冰的体积是原来水的体积的百分之几,再
算增加百分之几。
(3)小结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百分之几的'方法。
2.解决“减少百分之几”的问题。
(1)引导:如果冰化成了水,体积比原来减少了百分之几呢?
(2)追问:“减少百分之几”的问题应如何解决?
(3)解答:让学生独自画线段图,小组内展示,并说说所画线段图的意思。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教师巡视。
指名说说解题过程,并说清楚解题思路。
(4)即时练习:指导学生完成第88页“试一试”。
(5)小结求一个数比另一个减少百分之几的方法。
三、巩固拓展
1.填空。
(1)小明的身高比小强矮20%,把()看成单位“1”。
(2)今年我们班的学生人数比去年增加4%,表示()占()的4%。
2.完成教材第88页“练一练”第1题。
3.举例说出生活中的有关百分数的应用问题,并尝试解决。
三、总结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增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方法
(1)先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增加或减少的具体量,再除以单位“1”。即:两数差额÷单位“1”
(2)先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再把另一个数看作单位“1”即100%根据所求问题两者用减法运算。
四、练习提高
指导学生完成第24页练一练第1,2,3,4,5题。
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应用》教案3
教学目标
使学生认识分数除法应用题的特点,能根据应用题的特点理解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学会解答基本的分数除法应用题。
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问题解决的能力和分析、推理和判断等思维能力,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分数除法应用题的特点及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一、 复习引新
二、教学新课
三、巩固练习
四、课堂小结
五、作业
1、先说出单位1,再说出数量关系式
(见课件)
2、做43页复习题
问:这道题怎样想?
3、引入新课
解答分数应用题,要先确定单位1,再找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式,然后列式。这节课就继续按照这样的思路来学习分数应用题。
1、教学例1
(1)出示例1,学生读题,说明条件和问题。
问:关键句是哪一句?谁占果树总棵数的2/5?
单位1是谁?
(2)让学生画出线段图
(3)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4)讨论:哪种方法比较简单?
指出:求单位1的`应用题一般来说用方程解。
2、比较解法
请同学们比较例1和复习题。
问:在条件、问题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在解法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小结:解答分数应用题,要先确定单位1,再找出题目的数量关系再解答。
1、做练一练
让学生先写出数量关系式再解答。
2、做练习十第4题
问:要怎样想?根据什么来列方程?
今天学了什么?解答此类应用题要怎样思考、分析?
练习十第2、3题
课后感受
本节课的内容比较简单,学生有一定的基础,所以花一定的时间让学生画线段图,让学生提高解题的能力,这对学习较复杂应用题有一定的帮助!
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应用》教案4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2、学会用多种方法解答分数应用题。
3、培养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和答题卡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自我介绍
同学们,首先,老师自我介绍一下,我来自阳城县蟒河镇。大家听说过蟒河吗?去过吗?十一长假老师欢迎大家到蟒河去,到时老师可以做你们的免费导游,好吗?我叫王宏亮,希望大家在课堂上的发言像老师的名字一样宏亮。
2、同学们,请大家环顾一下教室,有什么感觉?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吗?课前,老师初步统计了一下,今天到会的老师共有90人,其中男教师50人,女教师40人。有这么多领导老师光临我校,首先,我们应该以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们的到来!他们来首先是参观我们美丽的校园,更重要的是关心、指导我们的学习。他们直面要听六年级的课,而且点名
要听六(1)班的数学课。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听说六(1)班同学个个都是敢于发问、善于思考、反应敏捷、积极主动回答问题的好学生。因此,请大家尽情展示自己的风采,亮出自己的真正水平。
二、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共同来复习分数的应用(板书:分数的应用复习课)
三、提出数学问题和解决问题
现在请同学们看黑板,根据这两条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1、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老师相机板书)
2、小组评价
同学们说得太好了,真是名不虚传。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大家不仅能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而且能熟练的解答出来。大家都是未来的爱因斯坦。下面请同学们再看黑板,老师又摘录了两个条件,并且标上了序号。请大家选择其中的两个条件,自己补充合适的.问题(提示:其他条件可以当作问题,如已知男教师人数可求女教师人数)改编成新的应用题,并列出式子,能行吗?请大家试一试,做在答题卡上。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同桌一起交流。
3、学生编题,列式,教师巡视指导评价。
4、全班交流。
师:现在我们全班交流一下,我相信通过大家的交流,相互补充,相互促进,我们的思维一定会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交流过程略)
5、小结评价
同学们说得真是太精彩了,一下子编出了这么多应用题,而且每一道应用题能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用多种方法解答出来。实际上大家已经概括出了分数应用题的各个类型。小明也听说大家是解决问题的高手,他有两道难题想请大家来帮忙。
四、实际应用
1、小明说:我去年十岁,体重60千克,今年上半年体重增加了1/10。经过暑假减肥,我的体重终于减轻了1/10。同学们,我现在与去年相比是变重还是变轻了呢?
A、大家先来猜一猜。
B、请大家验证一下,迅速算一算就知道了。
C、学生计算交流。
D、小结:很好!看来小明减肥确实有效果,但是效果还不太明显。因此,大家想对小明说些什么呢?
2、小明说,他爸爸开了一个商店。同时购回两种不同价格的衣服,但都以相同的价钱48元卖出。其中一件赚了1/5,另一件赔了1/5。请大家帮忙算一算,这两件衣服合起
来,是赔了还是赚了?还是不赔也不赚?
A、学生交流讨论。
B、全班交流。
C、小结:看来数学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学好了数学,确实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
五、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共同复习了各类分数应用题的解法,大家能够做到一题多问,一题多编,一题多解。在今后的学习中,只要大家能够这样坚持长期的训练,头脑一定会越来越灵活,越来越聪明,未来的科学家将会在我们六(1)班中诞生!
板书设计:
分数的应用复习课
①男教师有50人 ②女教师有40人
③男教师比女教师多1/4④女教师比男教师少1/5选择条件 所求问题 解决方法
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应用》教案5
教材分析
这节课是在学习了“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分数应用题的基础上,根据稍复杂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使学生掌握解题思路,学会用方程解答。根据新旧知识的联系,抓住了数量关系相同,通过复习题的分析解答,让学生找出熟悉的数量关系,再把题进行改动变化。在边画图、边分析的`过程中,沟通了知识间的联系,便于学生理解和思维,促进了学生分析思维能力的发展和综合运用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
在已经学习了,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是多少的问题的基础上,六年级学生能在一定的基础之上去拓展,去学习更新的知识。
教学目标
逆向思维,能根据具体的数量和分率,求出单位“1”的量。通过教学, 使学生在理解分数除法意义及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解题思路的基础上,掌握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稍复杂分数除法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能比较熟练地用方程解答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能确定单位“1”,理清题中的数量关系。
2、利用题中的等量关系用方程解答。
教学过程
一、1、苹果的重量是X千克,梨的重量比苹果多5千克 。
⑴、梨的重量比苹果多了( )千克。
⑵、梨的重量是( )千克。
2、钢笔X元,比毛笔少了3元 。
⑴、钢笔比毛笔少了( )元。
⑵、毛笔是( )元。
3、小结:解答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是找准单位“1”,如果单位“1”的具体数量是已知的,要求单位“1”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就可以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直接用乘法计算。
二、新授课
1、教学补充例题:水果店运来了一些苹果,已经卖了36千克 ,还剩下20千克,水果店运来了多少苹果?
(1)卖了 是什么意思?应该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
(2)引导学生理解题意,画出线段图。
(3)引导学生根据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式:运来苹果的重量-卖了的重量=剩下的重量
(4)指名列出方程。解:设运来苹果X千克。
x-36=20
2、教学例2
(1)出示例题,理解题意。
(2)比航模组多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说出:是把航模组的人数看作单位“1”,美术组少的人数占航模组的 (1+)
(2)学生试画出线段图。
(3)根据线段图,结合题中的分率句,列出数量关系式:
航模小组人数+美术小组比航模小组多的人数=美术小组人数
(4)根据等量关系式解答问题。
解:设航模小组有人。
(1+)=25
=25÷
=20
答:略。
三、小结
1、今天学习了两道应用题,找出它们的共同点?(这两道应用题,题里的单位“1”都是未知的数量,都可以列方程来解,这样顺着题意列出方程思考起来比较方便。)
2、用方程解答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关键是找准单位“1”,再按照题意找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四、练习
练习十第4、12、14题。
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应用》教案6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人教版第十一册第52页~53页的内容,练习十三的第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义。
2、使学生理解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会解答此类应用题。
3、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实际应用。
教学准备:自制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问:我班男女生人数各是多少?你能根据我班男女生人数用比的知识和分数的知识来说一句话吗?
学生汇报:
(1)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 ), 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 )
(2)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 ),女生人数和男生人数的比是( )
(3)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 ),男生人数和全班人数的比是( )
(4)全班人数是男生人数的( ),全班人数和男生人数的比是( )
(5)女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 ),女生人数和全班人数的比是( )
(6)全班人数是女生人数的( ),全班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 )
2、口答应用题
六年级(1)班和二年级(1)班共同承担了面积为100平方米的卫生区保洁任务,平均每个班的保洁区是多少平方米?
口答:100÷2=50(平方米)
提问:这是一道分配问题,分谁?(100平方米)
怎么分?(平均分)
六年级学生和二年级学生承担同样多的卫生区保洁任务,合理吗?这样分还是平均分吗?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分配问题都不是平均分配,那么,你们想知道还可以按照什么分配吗?今天我们研究按比例分配问题。(板书:按比例分配)
指出:按比例分配就是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分配。
二、讲授新课
1、把复习题2增加条件“如果按3 :2分配,两个班的保洁区各是多少平方米?”
1、思考:由“如果按3 :2分配”这句话你可以联想到什么?(小组讨论)
小组汇报:
(1)六年级的保洁区面积是二年级的 倍
(2)二年级的保洁区面积是六年级的
(3)六年级的保洁区面积占总面积的
(4)二年级的保洁区面积占总面积的
……
3、课件演示
4、尝试解答:用你学过的知识解答例题,并说一说怎么想的?(请学生板演)
方法一、3+2=5 100÷5=20(平方米)
20×3=60(平方米) 20×2=40(平方米)
方法二、3+2=5 100× =60(平方米)
100×=40(平方米)
……
5、这道题做得对不对呢?我们怎么检验?
①两个班级的面积相加,是否等于原来的总面积。
②把六年级和二年级的面积化成比的形式,化简后的结果是不是等于3 :2
……
6、练习:
如果你来分配这100平方米的保管区给六(1)班和六(2)班你准备按这样的比来分配,并把两个班保管区的面积算出来。
学生汇报。实物投影出示学生的解题过程,并让学生说说思考过程。
7、出示:学校新买来315本新书,要分配给六年级三个班,如果你是图书管理员,怎样分配才合理呢?
(1)小组讨论,提出各种各样的分配方案,最后统一到按照各班人数进行分配比较合理。
(2)增加条件:六(1)班34人,六(2)班36人,六(3)班35人。
(3)问:3154本书按照人数分配,就是按照怎样的比来分配呢?
(4)学生独立解答。
(5)学生汇报。实物投影出示学生的解题过程,并让学生说说思考过程。
8、小结:观察我们今天学习的按比例应用题有什么特点?
三、开放运用,体验成功
小明九月份共用去零花钱30元,具体用途及分配情况见下表:
零花钱30元 | ||
买学习用品 | 买零食 | 玩游戏机 |
1 | 3 | 6 |
? | ? | ? |
1.你能算出小明的各项支出是多少元吗?
2.看了这张表,你有什么想法?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安排这30元零花钱?能用表格展示出来吗?
1、反馈。实物投影出示学生的表格,并让学生说说理由和计算钱数的方法。
四、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五、布置作业:练习十三的第1~4题。
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应用》教案7
教学分析:
按比例分配的练习。
学情分析:
已初步了解了按比例分配的应用,将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此类问题的解决方法。
教学目标:
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策略:
练习、反思、总结。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一)六1班男生和女生的'比是3:2
1.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 )
2.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 ),女生人数和男生人数的比是( ).
3.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 ),男生人数和全班人数的比是( ).
4.全班人数是男生人数的( ),全班人数和男生人数的比是( ).
5.女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 ),女生人数和全班人数的比是( ).
6.全班人数是女生人数的( ),全班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 ).
(二)学校有买来小足球和小篮球120个,小足球和小篮球个数的比是3比5。学校买来小足球和小篮球各多少个?
把250按2比3分配,部分数各是多少
二、变式练习
1、被减数是36,减数与差的比是4比5,减数是多少?差是多少?
2、有一种药水,按药液与水的比为1比5000配制而成。用这样的药液0.5千克,可配制这样的药水多少千克?
教学反思:
提高练习的灵活度,以及练习的形式。
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应用》教案8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学会用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帮助学生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
2、能解决有关“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提高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百分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
理解“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能解决有关“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活动一:创设情境,引出新知
1、师:同学们,在炎热的天气里人们常常用冰块来消暑降温。你们制作过冰块吗?水结成冰之后体积发生了什么变化?
2、课件出示情境,引导学生观察
师:有一位同学把他制作冰块的过程记录了下来,(大屏幕出示实验记录)请看45立方厘米的水,结成冰后,冰的体积约为50立方厘米。
3、师:根据这两个条件,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提问,师选择板书。
(1)冰的体积是原来水的体积的百分之几?
(2)原来水的体积是冰的体积的百分之几?
(3)冰的体积比原来水的体积增加百分之几?
4、在这些问题中,我们能解决哪些问题?
你知道冰的体积比原来水的体积增加百分之几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百分数的应用。(板书课题)
活动二:理解“增加百分之几”。
1、师:今天我们重点解决“冰的体积比原来水的体积约增加百分之几?”这个问题,一起读题,你觉得哪句话最难理解?
2、学生用自己的.方式理解“增加百分之几”的意思。
3、全班汇报,由口头理解的不清晰,引出线段草图。
4、对比书中的线段图和学生的线段草图,引导学生思考“增加了”这个省略号背后所隐含的意义,从图上看出,冰的体积比水的体积增加了,增加了百分之几指的增加了谁的百分之几?是谁和谁比?
通得讨论得出:冰的体积比水的体积增加的部分是水的体积的百分之几。
5、列式计算,数形结合,说出两个列式的含义
6、课件演示,小结两种解题思路。“增加百分之几”指的是增加的部分是单位“1”的百分之几。
可以先求出增加的部分再除以单位“1”;也可以先求出增加后是单位“1”的百分之几再减去单位“1”。
活动三:理解减少百分之几
1.把这50立方厘米的冰,再化成45立方厘米的水,水的体积比冰的体积减少百分之几?是11%吗?(板书50立方厘米的冰——45立方厘米的水,水的体积比冰的体积减少百分之几?)
2.多百分之几和少百分之几是一个数吗?为什么?不是一个数,因为他们对比的量不同,也就是单位一不同
三、训练巩固
1、根据问句,说出谁和谁比,谁是单位“1”的量。
(1)男工人数比女工多百分之几?
(2)今年每公亩的产量比去年增产百分之几?
(3)汽车速度比火车速度慢百分之几?
(4)红花朵数比黄花朵数少百分之几?
2、消费宝典
电饭煲降价,原价220元,现价160元,价格降低了百分之几?(百分号前保留一位小数)
(引导学生先理解“降低百分之几”再列式计算。)
3、建设新农村
选一选:今年每百户拥有彩电121台,比去年增加66台,今年比去年增长了百分之几?
(1)(121-66)÷121
(2)66÷121
(3)66÷(121-66)
(让学生说出选择的依据。)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我们理解并掌握了“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解题的重点是理解题意,关键是正确地找到单位“1”。
板书设计:
方法一:先求出冰的体积比水的体积增加的数量,再求出增加的部分是水的体积的百分之几。
50-45=5(㎝3)
5 ÷45 ≈11%
方法二:先求出冰的体积是水的体积的百分之几,再把水的体积看作100%,用减法求出增加百分之几。
50÷45≈111%,
111%-100%=11%
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应用》教案9
课题 2.2.1解决问题
分数乘法 (一) 课时 第 1节 共 4节
授课时间 月 日
教学
目标 1.会画线段图分析分数乘法一步 的数量关系。
2.会运用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正确地列式解答分数乘法一步应用题。
3.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重
点 根据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分析和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一步计算的应用题。 难
点 理解单位“1”的量,理清数量关系。
教具 (或小黑板)
板书
设计分数乘法应用(一)
例1:求我国人均耕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就是求2500平方米的2/5是多少?
2500×2/5=1000(平方米)
答我国人均耕地面积是1000平方米。
自主预习提纲 教学意图 复备栏
1.怎样画线段图分析分数乘法一步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2.怎样运用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正确地列式解答分数乘法一步应用题?
1.会画线段图分析分数乘法一步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2. 会运用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正确地列式解答分数乘法一步应用题。
课堂导学过程 学生合作探究 复 备 栏
一、创设情境
1、多媒体展示以下图片。
(1)土地流失。
(地球上每天有700万吨肥沃地表土流失)
(2)土地沙漠化。
(地球上每天有1.4万公顷土地变成沙漠)
(3)世界人口同中国人口对比图。
(世界上每5个人中约有1个中国人)
教师:看了这些图片,你了解到哪些信息,有什么感想?
2、教师出示例1信息。
教师:是啊、我国在世界上是一个人口大国,但我国的人均土地面积却很少。(多媒体出示)
据统计,20xx世界人均耕地面积为2500m2,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仅占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2/5。
教师:根据这条信息,你想提出一个什么样的数学问题?
二、探究新知
1、 完善例1,提示课题,指名学生读题。
2、引导学生 意。
(1)让学生探讨“2/5”的意义。
(2)引导学生画线段图。
2500m2
?m2
2/5
(3)探究算理,列式计算。鼓励学生从多方面思考。
用乘法计算的,教师可以追问:用乘法算的依据是什么?
(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
出现第二种情况,教师可以质疑:这样列式的依据是什么?
(分数的意义)
(4)评价两种解法,重点引导学生分析归纳第一种解法。
三、应用反馈
1、教材第17页下面的“做一做”。
2、做一做练习四第2题。
3、讨论练习四第3题。
四、课堂小结
向同学们说说你学习的情况。
五、布置作业
1.学生纷纷说出自己的感受。
可能会说:耕地面积太少了。
也可能会说:要珍惜宝贵的土地资源等。
2.学生提出问题。
可能是:我国人均耕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1.学生读题,弄清已知条件和要求的问题。
2.(1)学生讨论2/5的意义,然后交流。
学生可能会说:2/5表示把世界人均耕地面积2500m2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5份,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占其中的`2份。
(2)学生根据理解画线段图,再给小组里的同学讲一讲。
(3)学生自主探究。
学生可能这样分析:要求我国人均耕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也就是求2500平方米的2/5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计算。
用2500×2/5=1000(m2)
学生也可能这样分析:要求2500平方米的2/5是多少,就是要把2500平均分成5份,取其中的2份。列式为:2500÷5×2=1000(m2)
(4)小组讨论,归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乘法应用题的分析思路和数量关系。
单位“1“的量×几/几=几分之几对应的量。
1.学生独立做。
先试画线段图。做后讲讲算理。
2.学生分析数量关系,并写出数量关系式。
3.弄清单位“1”的量,先画线段图,再解答。
学生或交流经验或提出问题。
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应用》教案10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在具体情景中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能解决有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百分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百分数的意义,作用。
教学难点:
百分数应用的正确计算。
教学过程:
一、我会填空。
1、一套西服,上衣840元,裤子210元,裤子的价钱是上衣的()%,上衣的价钱是这套西服的()%。
2、五月份销售额比四月份增加15%,五月份销售额相当于四月份的()%;四月份销售额比五月份减少()%。
3、“六一”期间游乐场门票八折优惠,现价是原价的()%。儿童文具店所有学习用品一律打九折出售,节省()%。
4、大豆种子的发芽率是98%,发芽数占种子总数的()%,未发芽数占种子总数的()%。
5、从学校到文化宫,甲要20分钟,乙要16分钟。乙的速度比甲快()%,乙的时间比甲少()%。
6、用80粒大豆种子作发芽试验,结果有4粒没有发芽。种子的发芽率是()%,如果需要3800棵大豆苗,需要播种()粒大豆种子。
二、判断。
1、甲班男生占全班人数的.53%,乙班男生也占全班人数的53%。甲、乙两班男生人数相等。()
2、100克糖放入400克水中,糖占糖水的20%。()
3、甲数比乙数多35%,乙数比甲数少35%。()
三、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如果甲数的60%等于乙数的(甲数和乙数都不为零),那么()。
A、甲数<乙数B、无法确定
C、甲数>乙数D、甲数=乙数
2、下面的三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段铁线长80%米
B、全班的及格率是102%
C、男生人数比女生多5%
3、一商品先提价15%,再降价15%。现价()原价。
A、低于B、等于C、高于
4、六年级男生有132人,比女生多10%,六年级有女生多少人?设女生有x人,方程不正确的是()
A、x+10%x=132 B、x—10%x=132 C、(1+10%)x=132
四、解方程。
25%x = 75 60%x-35%x = 125
五、解决问题。
1、一个电饭煲的原价220元,现价160元。电饭煲的价格降低了百分之几?(百分号前保留一位小数)
2、修一条高速公路,甲队修了全长的60%,乙队修了全长的30%,甲队比乙队多修27千米。这条公路全长多少千米?
3、西乡今年荔枝大丰收,产量达到3。6万吨,比去年增产了二成,西乡去年荔枝的产量是多少万吨?
4、用汽车运一批水果,第一天运的吨数与总重量的比是1:3。如果再运15吨,就可以运完这批水果的一半。这批水果共有多少吨?
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应用》教案11
教学目标:
1、经历整理、分析、编题的过程,强化分数应用题单位1对应分率=对应数量的结构特征;
2、学会正确、熟练地解答分数应用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丰富分数应用题的解题策略;
3、通过现实的有挑战性的问题,提高学习的自信,让每一个人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经历整理、分析、编题的过程,强化分数应用题单位1对应分率=对应数量的结构特征;
学会正确、熟练地解答分数应用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丰富分数应用题的解题策略;
教学过程:
一、自主准备,注重学生已有的学习起点。
展示学生数学复习小报,分析重难点。
1、同学们,今天我们要来复习分数的运算,之前我们做了调查,同学们都写出了自己觉得最简单的分数应用题和最难的分数应用题,不同的同学写出不同的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讨论。
二、知识梳理,注重知识之间的联系
1、出示条形统计图(见右图)
请同学们说说从图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哪些含有分率的信息?35
5女生是男生的3
2男生比女生少5
2女生比男生多3板书:男生是女生的
2、出示两条信息:男生:30人;女生50人。男
(回答中可追问:①你能看出男生有几份?女生有几份?②谁为单位1?)
提出学习要求:请选择其中任意几个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编成一道应用题,并列式。(学生独立完成)
3、小组交流编题的结果
交流要求
⑴小组交流:说出自己编写的不同题目,在相同的题目上做记号,并试着解答别人编写不同题目;
⑵整理记录:在编写最多的这张纸上进行整理补充,做好记录;
⑶准备汇报:以记录最完整的这张为发言稿。
(出示小组交流要求后,要求学生默看半分钟后,教师可做小小的提问,使学生明确交流要求。)
4、小组反馈交流结果
(先大致了解编写题目的个数,从最少的小组开始进行汇报,教师进行补充。)
5、教师出示本学期所学分数应用题类型
⑴看看老师编的题目中有你们没有的题目吗?
①男生15人,男生比女生少
②22,女生几人?30(1-)5522女生25人,男生比女生少,男生几人?50(1-)5522男生15人,女生比男生多,女生几人?30(1+)3322女生25人,女生比男生多,男生几人?50(1+)3333男生15人,男生是女生的,男女生共多少人?30+155555男生15人,女生是男生的,男女生共多少人?30(1+)33
⑵这些就是本学期主要学的几种分数应用题的类型。学了这么多的分数应用题,你发现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吗?说说看。
⑶得到分数应用题的最基本结构单位1对应分率=对应数量(以上面6题中的`任意两题为例来理解正向、逆向应用题的不同处)
三、方法多样,注重解题策略的指导
问题:小红看一本书,第一天看了多少页?
1、请你用自己的方式来解答。
2、提出要求。(如果有一位同学不会,他看了你的解题过程就明白了,所以每一个人都要把自己想的过程写完整,要求能将解题过程讲给不会做的同学听。)
3、学生反馈。(学生可以通过线段图、对应关系、解方程(方程是数量关系的正向思考)、草图等方法进行解题)1,第二天看了50页,还剩下一半没看完。这本书共有3
(预设:学生会提出用方程这么麻烦的,教师可以顺便提一下方程是数量关系的正向思考,在复杂和较复杂的解题过程中会比逆向思考更容易理解。)
四、教师小结
今天,通过复习,我们从简单的信息中,却发现了那么多新的信息,又从新的信息中得到了这么多类型的题目,但在归纳中,我们却又发现其实分数应用题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结构。我们在平时的解题中,要学会灵活运用这种结构来进行解题。
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应用》教案12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55页、第56页。
教学目标:
1、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
2、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按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意义,并进行实际应用。
教学难点:
把比熟练地转化成分数,将分数知识横向迁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牵引(课件出示)
同学们,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认识了什么是“比”,那么,如果我现在告诉你“某班男生和女生的人数比是5:4”,从这组比中,你能推断出什么信息呢?(课件出示题目)
学生自由发言,预设推断如下
1、全班人数是9份,男生占其中的5份,女生占其中的4份。
2、以全班为单位“1”,男生是全班的(),女生是全班的()。
3、以男生为单位“1”,女生是男生的(),全班是男生的()。
4、以女生为单位“1”,男生是女生的(),全班是女生的()。
5、女生比男生少(或20%)。
6、男生比女生多(或25%)。
追问:你还可以从中推断出这个兴趣小组的男生和女生可能各有多少人吗?(请3个学生说说,把握总人数比是5:4就可以了。)
二、情境导入,引出课题(课件出示)
昨天我和王老师合伙买福利彩票,我出了30元,王老师出了50元,结果我们中了一个二等奖,奖金8000元。我想对半分,各分4000元,王老师说这不公平,你们认为呢?怎么分奖金才合理呢?
三、合作探索,解决矛盾
1、你能帮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吗?请试试看,可以小组内交换意见、讨论想法。
2、说以说你的想法。组织反馈,逐一展示学生解题思路。
3、我们分到的奖金是否合理,该怎样检验?(两个数量和要等于8000,出资的比是3:5或5:3)
4、小结:像这样把8000元彩票奖金按照出资多少来进行分配的情况叫做按比例分配。(板书:按比例分配)
(出示课题:比的应用)
四、自主探索
1、课件出示教材(1),把一筐橘子分给大班和小班,大班30人,小班20人。
思考:把这筐橘子分给大班和小班,怎么分合理?
学生商量分法,得出:按大班和小班的人数来分比较合理。
2、大班人数和小班人数的比是3:2 学生分好后,交流分法,填表完成。
3、如果有140个橘子,按3:2分,可以怎样分?你会分吗?试着分一分。
学生试做。
4、与同学交流分的方法。分组讨论疑点,并试着在组内解决。
四、交流方法,老师精讲
1、班内交流,老师答疑
三种方法
(1)、方法一:借助表格分。
(2)、方法二:画图
发现橘子总数被平均分成了5份,大班占3份,小班占2份。先求出一份的数,再分别乘以3和2,就求出了大班和小班分的橘子个数。
140个
140÷(3+2)=28 大班:28×3=84(个)
小班:28×2=56(个)
追问:为什么要“140÷(3+2)”?
(3)、方法三:根据分数的意义解题。先求出一共分成几份,再求出大班和小班分的个数分别占橘子总数的几分之几,最后根据分数的意义解题。
3+2=5 140× = 84(个)
140× = 56 (个)
答:大班分84个,小班分56个,比较合理。
2、以上几种方法你最喜欢哪种?说明理由。引导学生小结方法⑶的'思路。
⑴计算分配的总份数。
⑵计算各部分占总量的几分之几。
⑶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解题。
五、巩固练习,深化认识
1、小清要调制2200克巧克力奶,巧克力和奶的质量比是2:9。需要巧克力和奶各多少克?
2、 3月12日是植树节,学校把种植60棵小树苗的任务分配给602班和603班,两班都是43人。想一想,如果你是大队辅导员,你会按怎样的比例分配,两班各栽多少棵?
3、完成教材第56页练一练第3题合理搭配早餐。
六、总结评价
1、回顾这节课所学的知识,谈谈收获。
2、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比的应用
3+2=5 140× = 84(个)
140× = 56 (个)
答:大班分84个,小班分56个。
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应用》教案13
设计说明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如下设计:
1、创设有效情境,自然引入新课。
首先利用教材中的情境,让学生交流分橘子的方法,从而引出平均分的方法不公平,而按照学生人数的比来分橘子比较合理,将学生的思路自然而然地引入到本节课,即按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问题的探讨中来。
2、给学生提供了充分思考和活动的空间。
在新知的探究过程中,给学生提供充分的体验空间。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小棒代替橘子,鼓励他们实际分配,并做好分配的记录,使学生在这一操作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有了上面的实际操作经验,在解决把140个橘子按3∶2进行分配时,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探究和交流的空间。在学生探究出不同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后,组织他们将不同的策略进行比较,发现其中的共同点,让学生在比较的基础上选择自己认为合理的策略解决问题。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观察情境图,获取图中的信息。(课件出示)
从这幅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指名回答)
2、提出问题。
把这些橘子分给1班和2班,怎样分合理?
3、讨论分配方案。
请同学们想一想,说一说你的分法。
(1)学生思考,同桌交流。
(2)指名汇报,说明理由。
预设
生1:可以每个班各分一半。
生2:按1班和2班人数的比来分配。
引导学生说出两个班的人数不一样,平均分看似公平,其实并不公平,而根据两个班人数的比3∶2来分比较合理。
4、引入课题。
像这样,把一个数量按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问题在生活中常常会遇到,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这类问题的解决方法。(板书课题:比的应用)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情境,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分析情境中的数学信息,为后面的动手操作、分析推导解题方法奠定基础。
探究新知
(一)初探新知。
要把这筐橘子按3∶2分给1班和2班的小朋友,应该怎样分?我们用小棒代替橘子分一分。
1、小组交流后学生动手分配。
引导学生明确1班占3份,2班占2份。
2、记录分配的过程。
引导学生在记录过程中发现6∶4,30∶20……都等于3∶2,为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奠定基础。
3、各小组汇报,说说自己的分法。
引导学生不断调整每次分配的数量,明确1班占3份,2班占2份。
4、在这次分小棒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说说感受。
(每次分的小棒的根数比都是3∶2)
设计意图:在分小棒的操作活动中,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在观察记录的过程中发现6∶4,30∶20……都等于3∶2,巩固了化简比的内容。另外,学生不断地调整每次分配的数量,不断地产生新的解题策略,理解按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意义。
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应用》教案14
教学内容:
北师大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二单元第28页—第29页百分数应用(三)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加强对百分数的意义的理解,并能根据百分数的意义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提高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百分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加强对百分数的意义的理解,根据百分数的意义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根据百分数的意义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幻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来一个小调查:说一说你家的生活水平,贫困、温饱、小康还是富裕?用什么可以衡量出你家的生活水平?谁来介绍一下恩格尔系数。
简单地说,恩格尔系数就是一个百分率,食品支出占总支出的百分率,如果这个家庭的恩格尔系数越大,就说明这个家庭的经济越困难。恩格尔系数越小,就说明这个家庭经济越富裕。恩格尔系数可以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人民的生活水平,看来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真是不可估量!
20xx年,国家利用恩格尔系数在某地区进行了一次调查。
复习题:20xx年某地区有74户家庭迈入小康,占被调查家庭总数的37%,被调查家庭一共是多少户?
你能帮他们算一算吗?
生在黑板板书,说说等量关系,被调查家庭总数的37%是74户,要求家庭总数,列方程,也就是x的37%=74,计算:74除以它所对应得百分率,就是被调查家庭总数,这道题其实就是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
板书: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
我们用什么方法解决这类题?方程或除法,今天我们继续研究这样的应用题。
二、家庭消费
1、(幻灯)这是笑笑家的调查表:(家庭消费情况)
年份xx年xx年20xx年
食品支出总额占家庭总支出的`百分比65%58%50%
其他支出总额占家庭总支出的百分比35%42%50%
比较这个家庭情况的有关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生齐读表。语速,1985年食品支出……
发现:笑笑家从1985年往后,食品支出总额占家庭总支出的百分比越来越小,恩格尔系数越小,她家越富裕。
为什么食品支出占总支出的百分比和其他支出占总支出的百分比相加为1?
因为食品支出和其他支出和起来就是总支出。
2、在1985年,笑笑家食品支出比其他支出多210元。你知道这个家庭这一年的总支出是多少元吗?
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表格中的哪些条件?
板书:1985年笑笑家食品支出占总支出的65%,其他支出占总支出的35%,食品支出比其他支出多210元,总支出多少元?
反馈:谁来分析一下:210元是具体的量,65%和35%都表示两个量的倍比关系,这两个关系句中,食品支出和其他支出都在和谁比?借助线段来分析,这条线段表示总支出(板书:总支出),食品支出和其他支出如何表示?整体和部分,在一条线段上,食品支出占总支出的65%(板书),其他支出占总支出的35%(板书),因为食品支出比其他支出多210元,在食品支出中去掉和其他支出同样多的部分(直尺比划其他支出长度,量出),这是食品支出比其他支出多的部分(板书:食品支出比其他支出多),多了210元(板书:210元)。求总支出(板书:?元),动笔尝试解决。生板书。三种方法同时板书。
①看这个方程,说一说等量关系,生:食品支出-其他支出=210元,再说一遍,食品支出就是什么?总支出的65%,其他支出就是总支出的35%,也就是总支出的65%-总支出的35%=210元,列方程,65%x-35%x=210
关键是从这句话中找到等量关系食品支出-其他支出=210元列方程。
②看这个方程,生:210元表示食品支出比其他支出多的部分,食品支出占总支出的65%,其他支出占总支出的35%,所以食品支出比其他支出多了总支出的30%(板书:总支出的30%),也就是总支出的30%是210元,一个数的30%是210,就用这个数乘30%=210。所以:总支出*30%=210,30%怎么来的?
解:设这个家庭85年的总支出是x元。
(65%-35%)x=210
关键是找到总支出的30%是210元,再列方程用总支出乘这个百分率=210。,这个百分率是210元所对应的百分率。
其实这两个方程也是有联系的,什么联系?(运用乘法分配律的逆用可以推出它,括号可千万别忘了。)
③幻灯:因为总支出的30%是210元,(65%-35%)x=210已知一个数的30%是210,可以用这个数乘30%=210,求这个数,根据除法的性质,用积除以一个因数等于另一个因数,210(65%-35%)
(65%-35%)这个百分率是210所对应的百分率,用210元除以它所对应的百分率得到总支出,除法就是由这个方程推出的。括号不写行吗?(幻灯:表格)
3、(表)到20xx年,笑笑家也进入了小康生活,食品支出和其他支出都分别占了总支出的50%,(你们分析猜想一下,其他支出中都有哪些支出?)旅游、教育、穿衣、消遣……这些项合起来是其他支出,笑笑家教育支出占总支出的20%,食品和教育支出一共是6300元,这一年总支出多少元?
解决这道题还需要表格中哪些条件?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50%。
板书:20xx年笑笑家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50%,教育支出占总支出的20%,食品支出和教育支出一共6300元,总支出多少元?
这道题和第一题有什么异同?都知道两项占总支出的百分比,都在与总支出比较,第一题告诉两项的差,这道题告诉两项的和,都求总支出,你会算吗?尝试画线段并解决(生板书线段、解法)
反馈:因为都在与总支出比,这条线段表示总支出(板书:总支出),食品支出和教育支出如何表示?整体和部分,在一条线段上,食品支出是总支出的50%(板书:食品支出是总支出的50%),教育支出是总支出的20%(板书),食品支出和教育支出共6300元,(板书:6300元)。求总支出(板书:?元),对比:这三道题有什么异同吗?它们都是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这两题和复习题有不同吗?怎样解决这类题?
三、练一练
1、(幻灯练习)来看,1995年其他支出比食品支出少760元,这个家庭的总支出是多少元?还需要用到哪些条件?画线段并解决(幻灯反馈)。(表格)
2、笑笑家越来越富裕,而且从题中可以看出,他们很重视对自身及孩子的教育,所以,生活好了,笑笑却从不乱花钱,她会科学、合理的消费。
20xx年笑笑的压岁钱是这样用的,买作文书刊花了一半的压岁钱,用25%购买日常用品,()捐赠贫困地区,10%存入银行,捐赠贫困地区的钱和买作文书刊的钱共195元,她共有多少压岁钱?
我们的生活水平在逐步提高,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注重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协调发展,注重个人内在修养,要学会科学消费。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解答较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的方法是什么?根据这样的条件找等量关系列方程解答,也可以找到它对应的百分率列方程或用除法计算,解题过程中,可以借助线段帮我们分析。
五、作业设计
(1)请计算你家现在的恩格尔系数。
(2)访问你的家长(爸爸或妈妈),了解他们小时候的情况,计算出当时的恩格尔系数。
(3)比较两个数据,请你写出自己的想法。
板书设计:
较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
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应用》教案15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掌握稍复杂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应用题的基础上,利用其数量关系列方程解答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
2、在分析解答的过程中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确定单位,理清题中的数量关系。利用题中的等量关系用方程解答。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找出单位。
2、(1)画图分析并列式解答。
(2)说说你是怎样思考和解答的?
(3)学生分析教师板演线段图。
3、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分数应用题。
(二)学习新课。
现在老师把这道题改动一下。分析解答。
(1)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2)提问:这两道题有没有相同的条件?(有,都已知吃了这袋大米的不同的地方在哪儿?(前者已知一袋大米的重量,求还剩的重量,后者已知还剩的重量,求这袋米的重量。)
(3)我们把这道题也用线段图表示出来,应从哪个条件入手找单位
(4)谁来分析这个条件?
学生分析的同时教师板演线段图。
(5)上道题是已知单位1的重量,求还剩的重量,这道题呢?谁能把条件和问题标在图上?
生在黑板上画出。
(6)对比两道题的线段图说一说是怎样变化的。(条件和问题互相转化了。)
(7)无论谁为条件,谁为问题,题中所涉及的数量关系变了吗?(没变)
(8)说一说上题在解答的过程中涉及到哪些数量关系?(总重量-它
(9)现在买来大米的重量是未知的,根据这个等量关系可以用什么方法解答?(列方程)
(10)试着在练习本上列方程解答。
(11)谁能说说你是怎样解答的'?
①生口述:
答:买来大米40千克。
②买来的重量还剩几分之几=还剩的重量。
③小结:
通过刚才的分析解答,你认为这两道题实际上什么相同。
数量关系相同。
④解答方法相同吗?为什么?
解答方法不同。单位已知,可根据数量关系用算术方法解答;单位未知,可用x代替,运用数量关系式列方程解答。
⑤出示例7。读题,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画图分析解答。
a、从这个条件可以看出题中是几个数量相比?
两个数量相比。
追问:哪两个?
四月份实际烧煤量和四月份计划烧煤量。
我们应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为什么?
把原计划烧煤量看作单位。因为和它相比,以它为标准,所以把它看作单位。
②画图时我们要用两条线段表示两个数量,先画谁呢?
先画原计划烧煤吨数。
下一步画什么?
实际烧煤吨数。
指名回答:把计划烧煤量看作单位,平均分成9份,实际比计划节约的烧煤量相当于这样的1份,即节约的烧煤量占计划烧煤量。
这两条线段谁为已知?谁为未知?
③指图提问:计划烧煤量与实际烧煤量之间有什么样的等量关系?
计划烧煤吨数-节约吨数=实际烧煤吨数。
计划烧煤吨数未知怎么办?
设计划烧煤吨数为x,用方程解答。
④试做在练习本上。
⑤反馈:说说你的解答方法及依据。
a、学生独立画图分析并列式解答。
b、反馈提问
c、你用什么方法解答的?依据的等量关系式是什么?
(三)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例6、例7与前边学过的分数应用题相比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数量间的等量关系相同,解答方法不同。
(四)巩固反馈。
(1)课本第74页1题。
(2)根据列式补充条件。
(五)布置作业。
【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应用》教案】相关文章:
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应用》教案08-30
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应用》教案05-27
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的应用》教案02-11
[精华]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应用》教案05-28
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应用》教案【必备】05-28
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应用》教案(通用)05-28
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应用》教案[通用]05-28
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应用》教案[合集]05-29
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应用》教案(6篇)03-13
六年级上册数学《比的应用》教案6篇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