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数学教案>五年级数学教案>五年级数学教案

五年级数学教案

时间:2024-05-27 16:14:56 五年级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五年级数学教案通用(15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五年级数学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五年级数学教案通用(15篇)

五年级数学教案1

  一、感知规律,认识周期:

  1、初步感知激发兴趣

  (媒体出示:棒棒糖图、广播操比赛图、鲜花队1、鲜花队2)

  T:你能找到图中的规律吗?它们是怎样排列的?

  T:生活中常常用到这样的规律,尤其是在喜庆的节日里。(出示例图)

  今天我们就一起到这里《出示课题:找规律》

  T:你发现了图中的规律了吗?

  2、理解规律明确周期

  T:从左边起,盆花是按什么顺序摆放的?(一盆蓝的,一盆红的……)

  T:总是这样排列下去吗?那我们就可以把这两盆花看作一组。然后接着一盆蓝的,一盆红的为第二组……以后的每一组都跟第一组是完全一样的!

  T:彩灯呢,你准备把它们怎样分组?(红、紫、绿,红紫绿、红紫绿……)以每3盏灯为一组,后面都是这样排列吗?

  T:彩旗呢?你会把它们分组吗?可以利用你手中的图片摆一摆,或在自备本上画一画,想好后,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想法。

  反馈:你是怎么分组的?生板演。

  (每4面一组,后面都一样,2红2黄,2红2黄……)

  2面一组合适吗?为什么?(后面的都要跟第一组一样,如果2面红旗为一组,后面就应该都是2面红旗,2面红旗了)

  T:像这样的排列,后面的每一组都跟第一组的排列完全一样,我们就可以把其中的一组称为一个周期。可以简单地说成是以什么为一组。谁来说说看?花:(以每2盆花为一组,以每三盏彩灯为一组,以每四面彩旗为一组),后面的每一组都跟第一组是完全一样的。

  T:看来,这些有趣的规律中最关键的是要找准它们的周期。

  3、专项训练会找周期

  T:用你的方法找周期

  (1)△○□△○□△○□△○□……

  (2)○○○△△○○○△△○○○△△……

  (3)△□○○△□○○△□○○……

  二、优化方法解决问题:

  1、T:以每2盆花为一组,你能知道第15盆是什么颜色的`花?

  (生尝试解决后反馈):第15盆花是什么颜色,你是怎么想的?

  A:列举策略(蓝红、蓝红、……)(单双数即奇偶数规律)

  B:画图策略(字母、数字等一个一个画)

  C:计算策略《15÷2=7(组)……1(盆)》

  T:你明白算式的意思吗?(要想知道第15盆花是什么颜色,以每2盆花为一组,一共摆了7组,余下的一盆是每组的第一盆,就是蓝花。)谁再来说说每个数各表示什么?

  2、T:你觉得哪种方法简单?你喜欢哪种方法?就请你用喜欢的方法找出第15、17盏彩灯分别是什么颜色?

  (给同桌出题,但要规定最后一盏灯的颜色)

  交流:红灯起立……

  3、T:再来看看第21面、第23面彩旗分别是什么颜色的?(学生独立完成后校对。)

  4、余数是几,是红旗?余数是几,是黄旗?

  5、发现余数领会含义

  出示△○□△○□(画一画)

  T:首先要怎样?(找周期)想好了吗?和同桌交流一下,再看看你们有没有找对。(出示三个一圈的椭圆)

  (1)接着画出两组△○□△○□________________最后一个是_________

  (2)接着画出两组多一个△○□△○□_________最后一个是_________

  (3)接着画出两组多两个△○□△○□_________最后一个是_________

  T:你有什么发现?

  如果刚好画完几组,最后一个应该是每一组的最后一个,如果多画一个,最后一个应该是每一组的第一个,如果多画两个,最后一个应该是每一组的第二个,如果……

  T:同学们真了不起,下面我们就用大家发现的规律来解决新的问题吧!

  三、寓练于乐巩固知识:

  1、算一算:

  先圈一圈,再算一算

  (1)我们爱数学我们爱数学我们爱数学……第99个字是()

  (2)▲●●▲▲●●▲▲●●

  排列在第19个的是(),第200个是()。

  (3)小红正在按2绿、1黄、1蓝、1红的顺序穿一串珠,第18颗和80颗会是什么颜色呢?

  (4)按规律在括号里画出每组的第32个图形

  △○□△○□△○□△○□……()

  ○○○△△○○○△△○○○△△……()

  △□○○△□○○△□○○……()

  2、玩一玩:

  伸出左手,以大拇指为1,食指为2,中指为3,无名指为4,小指为5。快速说出:第6个,第10个,第100个,第101个,并将大拇指送给自己。

  3、猜一猜:请你猜猜我是谁?

  我排在第20个呢。

  (1)_________

  (2)_________

  四、回顾总结、拓展延伸:

  1、今天我们学习了找规律,你有什么收获?

  2、数一数游戏

  3、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规律等着我们去发现,去探索,我国民间的十二生肖也很值得大家去研究,课后,同学之间、家人之间、朋友之间不妨互相问一问!

  板书设计:

  找规律

  找准周期

  板贴15÷2=7(组)……1(盆)画图

  17÷3=5(组)……2(盏)列举

  21÷4=5(组)……1(面)计算

五年级数学教案2

  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熟练地掌握数的整除特征,质数与合数,公约数,公倍数,互质数等重要的概念,进一步弄清整除与除尽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熟练地掌握求约数、倍数,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和分解质因数的方法。

  教学及训练

  重点

  仪器

  教具

  复习内容和过程

  教学札记

  一.复习自然数、整数、奇数、偶数、质数、合数。

  填空。

  在2、3、1、0、91、97、0.25、85和60中()是自然数;()是整数;()是奇数;()是偶数;()是质数;()是合数。

  师生共同小结:

  自然数和0都是整数。

  自然数按能否被2整除分为奇数和偶数。按含有约数的个数分为1,质数和合数。它们之间的关系可用上图表示。

  二.复习约数、倍数、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互质数

  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ד。并说出理由。

  l.一个数的倍数都比它的约数大。()

  2.24÷6=4,我们说24是倍数,6是约数。()

  3.A=2×3×5B=3×5×11

  A和B的.最大公约数是5。()

  A和B最小公倍数是330。()

  4.是互质数的两个数一定是质数。()

  师生共同小结:

  整除

  约数--公约数--最大公约数

  倍数--公倍数--最小公倍数

  整除是约数和倍数的前提,约数和倍数是互相依存的一组自然数。

  如:24是6的倍数,6是24的约数;一个数的约数个数是有限的,最小是1,最大是它本身;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是它本身,最大的没有。

  练一练:课本第130页第1和4题。

  三.复习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

  1.口答:课本第130页的第2题:

  下面哪些数能被2整除?哪些数能被3整除?哪些数能被5整除?说一说你是怎样判断的。

  567987195204630

  2.讨论:4.5÷9=0.5我们说4.5能被9除尽,能否说4.5能被9整除?为什么?

  师生共同小结;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略)

  整除与除尽的关系如图。(略)

  四.复习分解质因数

  1.把下列各数分解质因数。

  401021001

  2.举例说明质因数与因数有什么区别?

  师生共同小结:

  质因数是用质数作因数,因数可以是任何数。

  练一练:

  1、课本第130页的第3题。

  2、课本第130页”期末复习“第5题前两题

  五、课内作业:课本第130页”期末复习“第5题后两题和第6题。

五年级数学教案3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79—80页。

  学习目标:

  1、理解两个数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学会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有根据地进行思考。

  3、学会用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知识解决简单的现实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理解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找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学具准备:

  若干张长16厘米,宽12厘米的长方形格子纸;边长是1厘米,2厘米,3厘米,4厘米的小正方形;水彩笔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让学生和同桌说一说自己学号的因数。

  2、学号是20(1、2、4、5、10、20等6人)的因数的同学起立,学号是16(1、2、4、8、16等5人)的同学起立,1、2、4号同学为什么起立两次?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出示王叔叔铺地情景图,导入新课。

  同学们,王叔叔买了一套房子,正忙着装修,但他遇到了一个问题,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是一个储藏室,地面长16分米,宽12分米如果用边长是整分米的正方形地砖把这个房间的地面铺满(使用的地砖都是整块)可以选择边长是几分米的地砖?)

  教师引导:谁能说说王叔叔对铺地砖有什么要求?

  三、合作探讨,理解意义,学习方法。

  1、演示课件,指导操作方法。

  教师引导:这个房间长16分米,宽12分米如果用边长是整分米的正方形地砖把这个房间的地面铺满(使用的地砖都是整块)可

  以选择边长是几分米的地砖?请同学们猜想一下。(学生回答自己的猜想)

  教师引导:怎样验证你们的猜想呢?(学生提出自己的方法,教师评价,学生评价。)

  教师总结:我们可以先选用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来摆摆看,有没有剩余。请看屏幕。(课件演示过程)

  教师引导:长方形的长有没有剩余?长方形的宽有没有剩余?教师质疑提出新学习目标:用其他的正方形来摆有没有剩余呢?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学具,摆一摆,算一算或用水彩笔在长方形纸上画一画,把出现的几种的情况记录下来,看看有几种不同的摆法。

  (学生分组进行摆,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2、分组操作,发现规律。

  ①学生操作。

  学生在长方形纸上试画边长是2、3、4、5、6……厘米的正方形。 ②交流汇报。

  (展示学生作品,教师评价,课件出示对应的幻灯片,演示铺地过程。)

  教师引导:结合刚才的操作,我们发现,正方形的边长可以是多少厘米?为什么只选择边长是1、2、4厘米的正方形呢?

  ③观察发现。

  教师引导:请大家认真观察我们摆的结果,这些正方形的边长与长方形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发现正方形的边长与长方形的长和宽之间的关系。)

  ④得出结论。

  教师引导:要使长方形没有剩余,正方形的边长有怎样的要求?(学生得出正方形的边长是长方形长、宽的'公因数。)⑤明确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意义。

  (1)探讨抽象公因数的概念。

  教师提问:16的因数有哪些?12的因数呢?既是16的因数,又是12的因数有哪些?

  教师引导:1、2、4既是16的因数,又是12的因数。谁能用比较简洁的话说一说,他们是16和12的什么数?

  教师引导:谁能说一说,什么是公因数?

  (2)用集合图表示

  课件动态显示:用集合图的形式写出16和12的因数、公因数。(学生观察)

  (3)认识最大公因数

  教师提问:如果王叔叔想用最少的地砖铺地可以选择边长多少的地砖?

  教师小结:4就是16和12的……(最大公因数)(板书:16和12的最大公因数:4)今天我们通过解决王叔叔铺地的问题认识了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我们今天探讨的课题就是最大公因数。(板书:最大公因数)⑥跟踪练习,深化理解公因数、最大公因数意义。

  教师提问:如果现在让我们考虑可以“选择边长是几厘米的正方形”,还要用摆一摆、画一画吗?可以怎么办呢?

  教师提问:如果解决“边长最大是几分米”呢?

  四、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加深对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理解。

  1、找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1)教师引导:像刚才我们先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再从公因数中找最大公因数是我们求最大公因数的一般方法。现在你能找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吗?

  出示例2:你还能找出18和27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吗?(生独立做,集体交流。)

  哪个同学来说说你是怎么找的?(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求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并在比较中,学会择优。)

  (2)“练习十五”第1题。

  同学们刚才完成得不错,如果让你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有信心吗?

  10和15的公因数

  14和49的公因数

  同学们对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知识掌握的不错,下面我们尝试用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

  2、战队,我该站那儿呢?

  学号是12的因数而不是18的因数的同学站左边,是18的因数而不是12的因数的同学站右边,是12和18公因数的站中间。

  五、回顾反思,总结全课。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呢?(学生谈收获,教师给予积极评价)

  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怎样找两个数的公因数。学到了新知识,并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希望同学们学到更多的知识,品味知识给我们带来的快乐!

  六、布置作业

  教科书第82页第2题任选四小题,第83页第6、7题。

  板书设计:

  最大公因数

  16的因数:1 2 4 8 16

  12的因数:1 2 3 4 6 12

  16和12的公因数:1 2 4

  16和12的最大公因数:4

五年级数学教案4

  教学理念:

  让学生在广泛的探究时空中,在明主平等、轻松愉悦的氛围里,应用已有知识经验,通过自主预习、质疑问难、释疑解惑、合作交流,理解并掌握方程的意义,知道等式和方程、方程的解与解方程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辨析,学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提高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初步建立分类的思想,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

  教学过程:

  一、课前探疑

  学生课前认真预习课文内容,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感知本课内容,提出疑难问题。

  二、课始集疑

  1、揭题

  2、集疑:同学们课前都进行认真的预习,现在请同学们把预习中没有解决的、需要在本节课上请老师、同学们帮助解决的问题提出来。

  过渡:刚才这些问题都提的非常好,我们这节课就重点解决这些问题。在解决这些问题之前,先请同学们认识一件物体。

  三、课中释疑

  认识天平:课件出示天平,同学们说天平的'作用、用法。认识等式1、演示课件写出式子

  在左边放二个40克的物体,右边放一个50克的法码,这时天平怎么样?

  你能用一个数学式子来表示这时候的现象吗?40+50<100

  再在左边放一个30克的物体,这时天平怎么样?

  你能也用一个式子来表示这时候的现象吗?40+50+30>100

  把左边的一个30克的物体换成10克的,这时天平怎么样?

  你能也用一个式子来表示这时候的现象吗?40+50+10=100

  再把左边的10克与50克的物体换成未知的,这时天平怎么样?

  你能也用一个式子来表示这时候的现象吗?40+x

  再把左边的未知的物体换成另一个未知的,这时天平怎么样?

  你能也用一个式子来表示这时候的现象吗?40+x=100

  再把左边的物体换成二个未知的,右边另加上一个50克的砝码,这时天平怎么样?

  你能也用一个式子来表示这时候的现象吗?x + x=150

  2、分类

  刚才我们写出了这么多的式子,大家能把这些式子按照一个统一的标准分类吗?请小组讨论按照什么样的标准分?并把分类结果写在卡片上。

  展示同学们不同的分类,并说说你们是按照什么标准分的?

  师:按照不同的标准分类,有不同的结果。刚才同学们的分类都是正确的,为了解决刚才同学们所提出的问题,我们今天就研究这一种分法。(分成等式与不等式两类的)

  3、理解概念

  师:为什么这么分?你们发现了这一类式子有什么特点?左右两边相等

  揭示:像这样表示左右两边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板书:等式)

  谁来举一些例子说说什么是等式?

五年级数学教案5

  活动目的

  1、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意义.

  2、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科学的思维方法.

  活动题目

  有两个自然数,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48,那么这两个自然数各是多少?

  活动过程

  1、学生分小组讨论.

  2、小组汇报.

  3、师生共同研究方法,理解求最小公倍数的几种情况.

  参考答案

  由题意可知,48是所求两个自然数的最小公倍数,那么所求两个自然数一定是48的约数,因此我们可以找出48的所有约数,然后进行两两组合,便可找出符合条件的数组.

  48的约数有:1、2、3、4、6、8、12、16、24、48经试验,符合条件的数组有:1和48,2和48,3和16,3和48,4和48,6和16,8和48,12和16,12和48,16和24,16和48,24和48,48和48.一共有14个数组.

  活动说明

  学生寻找符合条件的答案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培养学生思维有序化的`过程.

  约分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约分的方法.

  2.掌握最简分数的概念.

  教学重点

  掌握约分的方法.

  教学难点

  训练学生很快看出分子、分母的公约数,并能够准确判断约分的结果是不是互质数.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

  135÷552÷1333÷356÷799÷3

  45÷966÷1124÷836÷12125÷5

  2.投影出示下列各题,学生自由回答.

  (1)说出能被2、3、5整除的数有哪些特征?

  (2)说出下面每组两个数的公约数.

  18和2412和309和72

  (3)指出下面哪两个数是互质数.

  3和812和85和27和4

  (4)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并说出你的根据.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1.

  例1.把化简.

  1.启发学生思考化简的实际含义.

  教师提问:看到例题1这个题目,你想做些什么呢?

  学生回答:把分数的分子分母都变小.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能把化成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

  2.分组讨论:结合分数的基本性质,怎样将化简?

  (1)分母24、分子18有公约数2,先用公约数2去除分子、分母

  (板书:)

  (2)9和12还有公约数3

  (板书:)

  教师明确:分子和分母是互质数就不能再化简了,这种过程叫约分.

  3.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约分的意义.

  板书:

  4.揭示最简分数的概念.

  5.反馈练习.

  指出下面哪些分数是最简分数.

  (二)教学例2.

  例2.把约分.

  1.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2.师生共同小结:在约分时要把分子、分母的公约数记在脑子里,直接口算,通常要

  除到得出最简分数为止.如果一下能看出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约数,直接用它们的最大公约数一次约分比较简便.

  3.反馈练习.

  把下面的分数约分.

  三、全课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谈谈你学到了哪些新知识?

  四、随堂练习.

  1.回答.

  (1)判断下面哪些分数是最简分数,并说出为什么?

  (2)观察下面每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哪些有公约数2?哪些有公约数5?哪些有公

  约数3?

  2.下面哪些分数没有约成最简分数?

  五、布置作业.

  把下面各分数约分.

  六、板书设计

五年级数学教案6

  教学内容:完成第21页练习四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熟悉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熟练地计算不同梯形的面积。

  教学过程:

  练习四

  一、第2题让学生先在小组里说说怎样找出面积相等的梯形。由于这4个梯形的高相等,只要比较它们的'商、下底的和是否相等。这几个梯形中,除左起第3个梯形之外,其余的面积都是相等的。

  二、第3题右图是直角梯形,可以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白:直角梯形中与上、下底垂直的那条腰的长度就是梯形的高。

  三、第5题要注意两个问题:1、统一面积单位;2、讲清楚数量关系。

  四、第6题先搞清楚水渠和拦水坝的横截面积分别是指图中的哪个部分,分别是什么形状,图中标出的条件又有哪些。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分别进行计算。

  五、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适当的进行补充和强化。

五年级数学教案7

  教学内容:课本第103页7-11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理解四则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能够正确运用这些定律进行小数的简便计算。

  2、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的`计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感受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口算:

  指名口算。

  4.6+8.2= 3.2x200= 432-25-75=

  10-6.9= 1.3×0.4+0.3×13=

  4.2÷0.6= 58+36= 1.08×0.5=0.8÷0.16=

  二、练习与应用

  1、第7题:学生先进行计算,然后通过比较得数说说自己的发现。

  2、第8题:启发学生用不同的策略灵活地进行比较,既可以根据运算规律直接判断,又可以通过计算得到结论。

  3、第11题:通过指导使学生明白:1元港币可以兑换1.08元人民币,但这种汇率并不是完全不变的。然后再计算出结果。

  三、拓展思维

  阅读“你知道吗”:先让学生自主阅读,再学生提出问题,帮助理解。如有可能,也可以再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解决。如根据那一天的牌价,200美元可以兑换多少元人民币?200元人民币可以兑换多少日元等。

  作业设计整理与练习第9题和第10题。

五年级数学教案8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复习用字母表示数。

  2、解学过的简易方程。

  3、列方程解简单的文字题和应用题。

  [能力目标]

  1.通过总复习,把所学的方程知识进一步系统化,以此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的能力。

  2.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列出形式不同的方程,以养成灵活解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经历复习的过程,在互动交流、共同梳理中,体验合作交流的情感以及享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1.复习用字母表示数。

  2.会解学过的方程。

  【教学难点】

  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今天,我们将一起来回顾和复习小学阶段我们学习过的'方程和代数的知识。

  你们能讲一讲,你还能记得哪些关于方程和代数的知识吗?

  师:用字母表示数是代数的开始,从算术到代数,是数学发展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转变。今天我们来复习代数初步知识里面的用字母表示数。

  【说明:开门见山,直奔主题,目标明确,唤起学生对方程和代数知识的记忆。】

  二、复习与整理

  (一)用字母表示数

  1.在数学中,我们常用什么来表示数的?(字母,例如:a,b,c,x等)

  字母不但可以表示数,还可以表示一个算式。

  2.我们已经学过一些公式和规律,这些公式和规律用含有字母的式子怎样表示?请同学们回忆回忆,四人小组的同学讨论讨论,把它整理下来。

  学生整理、讨论。

  展示学生整理的结果。

  学生发表意见。

  (1)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

  (2)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计算公式。

  (3)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

  师:刚才,同学们用字母表示了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你体会到用字母表示数有哪些优越性呢?

  3.巩固练习

  (1)完成书本P72~P73 /1、用字母表示数的内容。

  (2)辨析

  A.a + a = a2

  B.x×30写作 x30

  C.a ×b写作 a·b

  D.当a=3时,a3和3a相等

  【在回顾用字母表示公式和规律的过程中,放手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整理归纳、展示交流等多种方式参与了全过程,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能力,体验到了同伴互助的乐趣,另一方面也使学生以往学过的用字母表示的数量关系、运算定律、计算公式有了进一步的理解,达成了教学目标。】

  (二)方程

  1.你对方程有哪些认识?试着完成73/2方程。

  (1)表示两边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2)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3)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4)求方程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2.巩固练习

  (1)判断

  等式不一定是方程,方程一定是等式。(√)

  含有未知数的式子叫做方程。(×)

  5a=6b,这是方程。(√)

  (2)6x+8=11 8x-5x=15×0、2 30a+5b 7x-6<36 55x=y

  (2、4+a)÷2、4=5 0、5×□+72÷18=8 1÷8=0、125 6X+8=9X-13

  上面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你是怎么判断的?(口答反馈)

  你会解这些方程吗?选择2题解一解。(实物投影反馈)

  如何判断方程解的是否正确?(一题书面检验,另一题口头检验)

  在解方程时要注意一些什么?

  3.小结:方程必须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在回顾中,通过辨析和比较,进一步加强概念的理解和运用,同时注重养成反思和检验的习惯,提升学习的能力。】

  三、课内练习

  (一)教材P74--1、填空题。

  (二)教材P74--2、选择题。

  (三)教材P 74-3、判断题。

  四、本课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复习了含有字母的式子可以表示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还可以表示计算公式和数量关系。并且运用方程的有关知识来解答数学问题。

  五、课后作业

  教材74页第四题。

  要求前六题口头检验,后三题书面检验。

五年级数学教案9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2页的练习十四的第5-9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正确、灵活地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初步学会估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2、使学生进一步在解决新的计算问题中,发展数学思考。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感受数学学习的挑战性,体验成功学习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估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通分练习(口答)

  5和310和79和38和520和1535和7

  2、计算练习(指名板演)

  1/5+3/103/5-3/8

  二、探索规律

  1、出示练习十四第5题,学生自己读题观察。

  1/2+1/31/9+1/101/4+1/71/5+1/8

  1/2-1/31/9-1/101/4-1/71/5-1/8

  2、交流观察后发现。

  3、每人选择两组题目计算出结果,并校对结果。

  4、交流计算后发现。

  5、教师小结:两个分数最大公因数是1、分母分子都是1的分数加减,得数的分母就是原来两个分母的积,得数的分子就是原来两个分子的和或差。

  6、根据规律,请学生自己写出几组这样的分数加减法算式,并计算出结果,再交流。

  三、估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1、练习十四第6题

  (1)出示题目:下面的'分数中,哪些接近0?哪些接近1/2或1?

  4/71/108/92/259/20xx/137/15

  (2)学生独立思考后交流,并说说自己的思考方法。

  (3)教师小结:分母分子相差越大,分数就越接近0;分子接近分母的一半,分数就接近1/2;分子分母越接近,分数就越接近1。

  2、练习十四第7题

  (1)出示题目:先估计哪几题的结果比较接近1/2,再计算。

  4/5+2/31/10+3/72/9+1/3

  5/8-1/53/5-1/21-1/9

  (2)学生独立思考后交流,并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

  (3)再每人选择三个题目计算验证。

  (4)教师指出:先估算再计算,可以提高我们计算的正确率,培养灵活的思维能力。

  四、解决实际问题

  1、练习十四第8题

  先说说图意,再填空,然后计算。

  2、练习十四第9题

  先说说图意,再估计,然后计算。

  五、总结延伸

  思考题:请把合适的分数填入下面括号里。

  1/()+1/()+1/()=1

五年级数学教案10

  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

  (2)掌握同分母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3)能运用法则正确进行同分分母数加减法的计算。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运用法则正确进行同分分母数加减法的计算是重点;同分母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的掌握是难点。

  教具、学具准备

  教 学过程

  备 注

  一、复习铺垫

  3/7的分数单位是()、有()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2/7的分数单位是()、它有()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7/12的分数单位是()、它有()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二、学习新知

  1、分数加减法的意义。

  (1)出示例1。

  码头上有一批支援灾区的货物,第一天运走了全部的3/7,第二天运走了全部的2/7,两天共运走全部货物的几分之几?

  题中告诉我们哪几个条件:(第一天运走全部的3/7,第二天运走了全部的2/7)

  要我们求什么?(两天共运走全部货物的几分之几?)

  如何列式?(3/7+2/7)

  为什么?(把两个数合并起来用加法计算)

  (2)结论

  分数加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加减法的意义相同。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怎样计算呢?

  “3/7+2/7”的和是多少呢?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出示课题: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除懂得分数加减法的意义外,还要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能根据法则正确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2、同分母分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1)出示P115例1图。

  (2)看图思考:

  ①3/7、2/7的分数单位各是多少?(1/7)

  教学过程

  备 注

  ② 3/7和2/7的分母相同,也就是分数单位相同,为什么?(分的份数相同,每一份大小也相同)

  ③3/7里面有几个1/7?(3个)2/7呢?(2个)

  ④3个1/7加上2个1/7一共是()个1/7

  ⑤5个1/7是多少?(5/7)

  所以3/7+2/7=3+2/7=5/7

  (3)师生归纳:

  同分母分数相加,只把(分子)相加,(分母)不变。

  (4)试一试。

  1/5+2/51/7+3/74/11+5/11

  3、同分母分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1)出示例2。

  一个工人制造一种零件,原来要7/12小时,采用新技术后只用5/12,比原来节省了多少小时?

  (2)出示P.116例2线段图

  (3)看图列式并尝试计算。

  (4)讨论,这道题目如何计算?为什么?(7/12小时和5/12小时的分母相同,也就是它们的分数单位相同,可以直接相减。)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7/12-5/12=7-5/12=2/12约分=1/6(小时)

  强调:计算结果不是最简分数的要约分是假分数大要化成带分数或整数。

  (5)师生归纳:同分母分数相减,只把(分子)相减,(分母)不变。

  (6)试一试9/13-2/135/6-1/67/24-1/2415/16-7/16

  三、课堂小结

  1、今天学了什么内容?

  2、在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中特别要注意什么?

  (计算结果能约分的要约分,是假分数的要化成整数或带分数。)

  四、巩固练习

  1、5/8+2/85/8+3/85/8+7/8

  8/11-3/1117/18-9/187/24-3/24

  2、1个1/5加上2个1/5是()4个1/7加上3个1/7是()

  2个1/9加上4个1/9是()9个1/10减去5个1/10()

  3、看卡片回答

  1/3+1/31/5+2/53/7+4/72/9+4/9

  5/9-4/910/11-2/107/15-2/1523/11-11/24

  4、填空:

  2/15+3/15()+1/3()+2/3()

  8/11-3/11()-2/11()+1/11()

  5/12-1/12()+1/3()+1/3()

  5、完成书上练习1--4。五、作业《作业本》

  内容较简单,学生较易掌握。所以我在教学应用题时,采用开放式,只给条件,让学生补问题并列式,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新知的掌握比较好,还有个别学生计算结果忘记约分。

五年级数学教案11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能比较熟练地进行通分。

  (2)掌握分子、分母都不相同的分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能正确地比较两、三个分数的大小。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掌握分子、分母都不相同的分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能正确地比较两、三个分数的大小。

  教具、学具准备

  教 学过程

  备 注

  一、基本训练

  1、说出下面各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6和1012和83和119和5

  12和3613和522、4和94、6和84、12和24

  2、比较下面分数的大小。

  7/2和7/53/2和9/2

  说说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及理由。

  3、出示12/7和8/3,你能直接比较吗?为什么?(与刚才的两题有什么区别)

  二、新授

  1、探究:既然不能直接比较,你能想办法对这两个数进行比较吗?

  2、学生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3、反馈:

  第一种:化成小数。

  第二种:两个分数与2/1比较。

  第三种:化成同分子。

  第四种:化成同分母。

  思考:这几中方法中,你觉得哪一中最可取?为什么?请举例。

  4、请看课本上为我们推荐了哪一种?

  自学课本:

  (1)为什么课本上说“通分”要先通分?

  (2)书写的格式是怎样的?

  (3)有什么不懂的地方请准备提问?

  5、尝试练习:试一试。

  反馈:三个数你又是怎样比较的?

  三、课堂练习

  1、练一练第1题。

  教学过程

  备 注

  反馈:提醒学生注意书写格式,训练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

  2、比较下列分数的大小。

  5/6和7/82又7/20和2由5/125/8、3/4和2/52又3/4、2又7/9和2又11/15

  请学生上台板演并针对学生中出现的错误进行讲评。

  注意:比较分数大小时,如果没有将明白排列的要求,一般要求从大到小。

  小结:两个、三个会比较,那么更多一点呢,你会吗?

  3、思考题:比较3/7、3/8和4/7的大小,你有几种方法?

  小结:需要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比较分数大小的'有哪几种?有什么困难的地方吗?

  五、课堂作业

  1、练一练第二题中剩下的2题,第三题中下面的一行。

  2、《作业本》

  在同分母分数大小比较的基础上,应用通分知识,就可以进行异分母分数大小的比较。教学时,让学生说出比较大小的思维过程。并且要注意比较大小的书写格式。

五年级数学教案12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页下半页的内容,第10页的例7和做一做,练习三的第5~8题

  教学目的.:能应用乘法运算定律,根据已知数的特点,使小数乘法运算简便;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使学生养成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灵活应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1、口算:0.1×0.20.5×2

  0.4×252.5×0.4

  8×1.250.8×12.5

  2、出示:25×478×4

  这道题怎样做比较简便?

  说说每步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二、进行新课

  1、把复习题变为例7,问:变成小数乘法后怎样算比较简便?

  (1)0.25×4.78×4

  问:第一步怎样做,应用哪条乘法运算定律?

  第二步怎样做,应用哪条乘法运算定律?

  根据提问板书(略)

  (2)0.65×201

  在整数乘法计算中,这样的题怎样计算比较简便呢?

  小组形式讨论

  汇报交流时说说应用了哪条运算定律

  板书:(略)

  (3)指出:实际做题时,虚线方框里这一步可以省略(但这一步却是思考过程,解题依据)

  2、练习

  P10做一做用简便方法算下面各题

  指名板演,集体订正,说说简便运算的依据

  三、巩固练习

  1、用简便方法算

  0.7×2.5×40.26×100.5

  1.35+4.6+0.6512.5×3.4+1.25×4.6

  指名板演,其余自练

  集体订正,重点评讲第二、三题

  指出:做题时要看清运算符号

  2、P11第6题

  独立练习,教师巡视辅导

  重点评讲第5、6题

  四、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我们一定要牢固掌握这些定律内容,才能灵活应用这些定律进行简算。

  五、布置作业

  P11第5题

五年级数学教案13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0-92页练习十六3-10

  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熟练运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并能根据问题的具体情况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

  2、进一步培养学生“逆推”的思维意识和推理能力。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上一节课你们学会了什么本领?“倒过来想”解决问题的关健在哪里?

  二、练习

  1、练习十六第3题:(1)读题理解题意:你从题中知道什么?

  (2)整理信息:你能把这些信息整理出来吗?{大门--(向北走2格)熊猫馆--(向西北走1格)百鸟园--(向东走4格)猴山)--(向南走2格)蛇馆}

  (3)寻找策略:你准备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4)学生独立完成

  2、练习十六第4题:小组交流:从你家到学校要经过哪些地方?那么从学校回到呢?

  3、练习十六第5题:确定方法:你认为应该从左往右考虑呢?还是从右往左考虑?

  4、练习十六第6题:(1)观察图片理清题意。(2)题目中告诉我们哪些信息?

  5、练习十六第7题:从第3幅图开始倒过来说一说题意吗?编一道应用题。

  6、练习十六第8题

  7、练习十六第9题。交流,你是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没有别的方法?

  8、练习十六第10题。

  9、思考题:读一读,整理题意,再想一想。

  三、总结:

  “倒过来想”也是解决数学问题的'一决策略,其实也是解决生活问题的一种策略,遇到问题时,如果你也能倒过来想想或站在他人立场上想想,也许就有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了。

五年级数学教案14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18-19页。

  教学目的:

  1、能直接在方格图上,数出相关图形的面积。

  2、能利用分割的方法,将较复杂的图形转化为简单的图形,并用较简单的方法计算面积。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策略、方法的多样性。

  4、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灵活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能利用分割的方法,将较复杂的图形转化为简单的图形,并用简单的方法计算出面积。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仪、课件等。

  学具准备:

  方格纸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呈现情境图。

  2、引导问题。

  3、揭示课题。

  师:对了,这一节课老师要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如何计算地毯上的图形面积。

  板书课题:地毯上的图形面积

  二、提出问题,探索新知。

  (一)活动一:地毯上的兰色部分的面积是多少?

  1、观察书上的图,想一想怎样算比较简便?

  2、自己独立观察图,先自己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然后在小组内交流你的想法。

  方法一:可以把地毯划分为4块边长是7米的小正方形,算出其中的一块兰色部分的.面积就可以了。

  (1)尝试计算:

  (2)每小块正方形上兰色部分的面积:(方法非常多样)

  整块地毯上兰色部分的面积:

  (根据你的理解列出算式来。请生板演,说说你是怎样计算每小块正方形上兰色部分的面积的?集体订正。)

  方法二:可以用地毯总面积减去白色部分的面积,就得到兰色部分的面积。

  (1)地毯总面积;

  (2)白色部分面积:(自己试独立计算,想一想白色部分的面积可以怎样计算?)

  (3)兰色部分面积:

  3、还有别的方法吗?(请生介绍自己想出的其他的方法。)

  (二)活动二:练一练。

  1、求下面图形的面积。

  (先自己算。说说每个图形的计算思路,请同学到黑板上画图讲解。)

  2、下列点子图上的图形面积是多少?

  (独立完成,说说计算方法)

  3、求下列每组图形的面积,你发现了什么?

  (试独立完成,在小组内交流你的发现,然后全班交流。)

三、总结。

  通过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五年级数学教案15

  设计说明

  本课时的教学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进行的,学习起来并不难,教学时应注意突出以下两点:

  1、把新知融入到有趣的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把问题隐藏在情境中,制造悬念,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本设计由学生喜欢的孙悟空导入,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设计练习时,将“做一做”的题目融入到游戏之中,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达到了巩固强化的目的。

  2、以人为本,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的建构,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在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究,即学生能学会的',老师决不代替。本设计把学生放在了学习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探究出最简分数的意义。学习约分时,放手让学生思考怎样把不是最简分数的分数化成最简分数,让学生说出不同的思路和方法,体现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设计意图:

  在自学的过程中,学生及时反馈,教师予以指导,特别在学习约分的两种方法时,让学生在头脑中感受每一步的过程,形成知识表象。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长方形纸

  教学过程

  (1)复习巩固,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求下面每组数的公因数。

  42和50 15和5 8和21 18和12

  2、大家都看过《西游记》,里面都有哪些人物?谁最厉害?大家都知道孙悟空有72变,特别神奇,你们想不想也学一招?好,这节课我们就来“变分数”。

  (2)认识约分

  1、尝试“变分数”。

  课件出示教材65页例4:把化成分子和分母比较小且分数大小不变的分数。

  让学生了解“变化”的要求:

  ①这个分数要与的大小相等。

  ②这个分数的分子、分母要比的分子、分母小。

  2、了解约分的概念。

  ①所变出的分数与原分数有什么关系?

  ②像这样,把一个分数化成和它相等,但分子和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

  ③请学生说一说所变的分数是怎样得来的。

  观察后发现分数的大小不变,但分子、分母都比原来分数的分子、分母小。

  3、认识最简分数。

  ①约分后的分子、分母能否再变小了?为什么?

  ②小结:像这样,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4、说出几个最简分数,强化最简分数的概念。

  (3)合作交流,总结方法

  1、讨论:你能根据我们化简的过程找到约分的方法吗?

  2、小结。

  教师板书约分时一般采用的两种方法:

  ①逐步约分法。

  如约分时,依次用12,18的公因数2和3去除,最后约分成。

  ②一次约分法。

  如约分时,如果能很快看出12和18的最大公因数,也可以直接用最大公因数6去除,一次约分成。

  3、小结:我们既可以用分子、分母的公因数去除,一步一步地来约分;也可以用最大公因数去除,直接一次约分。

【五年级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五年级上数学教案01-14

五年级教案数学教案12-27

小学数学教案五年级07-02

五年级数学教案09-29

五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案01-22

五年级数学教案10-12

五年级的教案数学教案02-17

【经典】五年级数学教案12-12

[经典]五年级数学教案05-08

[精选]五年级数学教案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