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数学教案>一年级数学教案>一年级数学教案

一年级数学教案

时间:2024-05-23 16:35:01 一年级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荐】一年级数学教案15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一年级数学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荐】一年级数学教案15篇

一年级数学教案1

  单元教学目标:

  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体验数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2、能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逐步发展数感。

  3、结合生活实际,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在次基础上,初步体会基数,序数和位值制度。

  单元教学课时数:5课时。

  第一课时数铅笔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会数,会读100以内的数。

  2、体会数位、基数、序数的意义。

  3、初步感受一列数蕴含的规律。

  教学重点:会认、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树。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小朋友请你数一数我们班一共有几位小朋友。

  二、探索新知

  学生自由数,师可以个别辅导

  1、交流,你是怎么数的。

  2、全班汇报。

  三、巩固新知

  1、圈一圈,数一数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数一数,小朋友的的.人数。

  (2)由学生圈一圈,一共有几个小圆点。核对

  2、拨一拨。

  把学生的人数43,在记数器上表示出来,生说,师拨。

  四、学生反馈

  1、在下面各数的后面,连续数出五个数来。

  二十三、五十六、七十七、八十五、九十五

  同桌报数,全班交流。

  2、看谁数得快。

  学生自己数,数完后,汇报。

  3、接力赛。

  34、36、38、()40、42、44

  20、30、40、()、()、();

  45、50、55、()、()、();

  22、32、42、()、()、();

  同桌一人报前面三个数字,另一人接着说。

  全班汇报。师生,生生。

  五、小结

  今天的学习,你感觉如何?

  六、教学反思:

  刚过完春节,第一课的效果不是很好,特别是学生的课堂作业,正确率非常的低。主要原因是学生在课堂上不能集中注意力,下节课要注意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来学习。

  第二课时:数豆子

  教学目标:

  1、会写100以内的数,进一步体会数位、基数、序数的意义。

  2、能对100以内的数进行估计,发展估计意识。

  教学重点:数位、基数、序数感念的渗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教师拿出一把豆子,让学生估计大该有多少粒。

  2、让学生数出10颗豆子是多少,再让他们估计有多少颗。

  让他们讨论交流是怎么估计的。

  二、新知学习。

  (一)学习记数和写数。

  1、师生一起来数数到底是多少颗?

  2、让学生说说28颗应该怎么在记数器上来表示。

  3、生拨数。边拨边说十位上的2表示是2个十,个位上的8表示8个1。

  怎么写呢?

  学生自由的写。

  (二)说一说

  1、教师拨出22,让学生说说这两个“2”的意义一样吗?

  学生讨论。全班汇报。

  (三)写一写

  教师拨珠,学生写数。

  36、40、100

  三、巩固练习

  1、摆一摆

  让学生小组合作摆出26。

  学生说说你们小组是怎么摆的。

  2、填空。

  ()个十和()个一是()。

  ()个十和()个一是()。

  学生自己观察图,再独立写出数。

  学生汇报是怎么想的,核对。

  3、写数

  教师拨数,学生写出数字。

  23、50、71、80

  4、小熊写出门牌号。

  学生观察后,自己写门牌号。

  学生核对。

  四、教学反思

  由于教学具准备的不够充分,创设的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不够长。在教学几个十和几个一是多少时,学生的练习量最好要加大,可以让学生自己同桌合作一人编题,一人说出答案。

一年级数学教案2

  教学目标:

  1、认识时间单位:日(天)、小时。

  2、认识钟面,正确读出钟面上的时刻(几时、几时半,12时计时、24时计时)。

  3、根据时刻在钟面上画出长针和短针的位置。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正确读出几时和几时半。

  难点:24时计时法。

  教学媒体:课件、教具钟。

  课前学生准备:学具钟

  教学过程:

  课前学生准备:

  听算:

  15-9= 28+2= 7+5=

  8+3= 15-7= 15-8=

  20-10= 18-9= 13+6= 100-20=

  一、复习引入

  1、师:小朋友,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个新朋友,你们还记得是谁吗?

  2、师:关于钟表你们已经认识了什么?数字(12对面是6,3对面是9)分针,时针;给出3时,你是怎么看的?(时针指着3,分针指着12.)

  二、自主探究

  (一)认识几时:

  1、学具钟演示:从3时到4时;从4时到5时

  学生观察,并交流。

  2、师:从5时到6时的时候钟面会发生什么变化?

  学具钟演示。(4时、5时、6时有什么共同的地方?7时、10时怎么看的?

  6时,分针和时针怎么样?12时,分针和时针怎么样?

  小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出示课题)。

  3、抢答巩固

  (二)认识几时半

  1、学具钟演示:8时到8时半;1时到1时半。那么从3时到3时半的时候钟面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1)学生观察交流。

  师:分针指着6,时针过了几,就是几时半。

  (2)出示课题:几时半

  2、拨一拨

  (三)认识标准计时法

  (1)、设疑

  (2)、有没有办法把2个10区别开来?

  (3)、介绍24时计时法

  (4)、口头练习(又叫标准计时法)下午1时,表示13时,13怎么得到的.?

  下午3时,表示15时,15怎么得到的?

  下午5时?17怎么来的?

  凌晨3时,表示3时,为什么不加12?

  20时是晚上8时?

  20-12=8

  22时是晚上10时

  22-12=10

  抢答:下午2时就是?,19时就是晚上?,上午6时就是?

  三、综合应用

  小胖的一天

  四、延伸练习

  安排自己的双休日

  五、课堂总结

  检测目标达成练习:

  看钟面填时间

  _____时_____分

  看时间在钟面上画时针和分针

  22时

  12时记时下午1时晚上7时下午4时24时记时15时22时

  板书设计:

  几时和几时半

  一天=24小时

  表示几时,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表示几时半,分针指着6,时针超过几就是几时半。

  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教案3

  教材分析:

  本单元中的认识图形历来是小学数学的重点内容,也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重要载体,本单元的学习内容,主要是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教学这部分内容,首先可以通过对立体图形的一个面的描述,切入对平面图形的初步认识,如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相关立体图形的面。再照课本上的样子画一画,抽象出平面图形。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想一想,周围哪些物体的一个面是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生活中在哪些地方见到过这些图形。

  在本单元里,教材安排了大量的“做一做”。“认识图形”主要是观察各种形状的积木和拼图,教学中不但要让学生摸一摸、拼一拼,还要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摸的是什么图形,拼出来的又上什么图形,鼓励学生描出、拼出各种不同的图形。“动手做(一)”要先引导学生欣赏“风车”、“万花筒”、“蜻蜓”等美丽的图案,再让学生一说一说这些图案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在欣赏的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然后再让学生“涂一涂”,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动手做(二)”主要是让学生折一折、剪一剪,并拼出一些简单的图案。“动手做(三)”主要是让学生用七巧板拼图,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拼出自己喜欢的或与众不同的图案。

  总之教学本单元内容,要给学生足够的动手做的机会,让学生在动手做的过程中,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感受与欣赏图形美,感受图形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单元目标:

  1、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并能利用它们进行拼图、折纸等活动。

  2、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

  3.引导学生经历认识图形的.过程,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4.欣赏利用图形组成的美丽图案,并能尝试进行设计。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意识,感悟到生活周围处处有数学。

  课程标准中相对的知识技能目标:

  1.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等简单图形。

  2.会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或圆拼图。

  单元重点: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单元难点:

  在实际情境中丰富学生对图形的认识。

  教学策略与方法:

  学生学习图形的基础是他们的经验和活动,他们对图形的认识是通过操作获得的。因此,教学时教师要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经历体验,进一步了解和学习常见的平面图形。学生的语言交流对于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具有重要作用,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合作与交流。

  教学课时安排:(共6课时)

  认识图形------1课时

  动手做(一)------1课时

  动手做(二)------1课时

  动手做(三)------1课时

  整理与复习(一)--2课时

一年级数学教案4

  目的要求

  1、在操作、游戏、活动中,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巩固10以内各数的分与合。

  2、在层次分明、形式多样的练习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组织活动的能力。

  3、通过学生喜爱的形式学习让学生爱学、乐学并在合作中形成团结协作的精神,以及灵活的、创新的思维。

  重点难点

  加深理解所学知识,并能熟练运用。

  培养学生灵活地、创造性地运用知识的能力。

  一、开门见山

  这些天我们主要学了2-10这些数的分与合,这节课,我们要通过玩玩,摆摆,练练,来复习一下。

  二、摆一摆

  练习四第1题

  可以让学生用圆片或小棒来代替蘑菇。

  摆完后,可以让学生按顺序说一说,记一记。加深印象。

  三、猜一猜

  1、师生做:老师先用手指分好,再让学生猜,如,请你们猜一猜,我把10分成了几和几?直到学生猜到为止。

  2、同桌玩这个游戏。

  让学生熟悉10的分成及用手势表示1-9的的'数。

  3、想想做做3。看谁找得快

  每人拿出1-9的数字卡片,准备好。

  老师出示一个要分成的数,学生从数字卡片里取出两个可以分成的数,起来回答。

  如,老师出8,学生拿出5和3 ,然后请他回答,8可以分成5和3,5和3合成8。

  四、练一练。小明种的智慧树长大了。你知道树叶的秘密吗?

  想想做做4。出示图,看第一题,找出两片叶子和花上的数字的关系,然后按这个规律填写其他花或叶子上所缺的数。

  集体交流,说说你是怎样做的。

  五、游戏:蚂蚁找家

  第5题,同桌合作完成后,全班交流。

  提醒学生不要漏掉。合作时声音要小,只有2人听见。

  六、开放题。

  想想做做6。把9个桃放在3个盘里,每盘个数各不相同。

  让学生用小棒代替桃分一分,交流不同的分法。

  师教给学生有序的分。可以第一盘分1个,第二盘2个,剩下的全放在第三盘里,还可以2、3、4。

  让学生养成遇事多思考的好习惯。

  七、书写练习。

  想想做做6。看谁写得又好又快。展示优秀作业。

一年级数学教案5

  第21课时

  教学内容:48--49页整理和复习1--5

  教学目的:1、进一步掌握1--10的大小顺序,区别基数和序数

  3、巩固比较方法,正确比较多少,会熟练应用〈,〉、=

  4、熟练掌握一图四式

  5、初步感知整理和复习的重要

  教学重难点:1、基数和序数的区别

  2、看图写算式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

  1、我们已经学完了一单元,这节课我们就来回忆复习一单元的内容。

  2、带领学生回忆

  3、小朋友认识了哪些数?你们会顺数和倒数吗?抽学生数后全班练习

  4、48页1,填完后,引导学生观察每组数的规律

  5、49页2,独立完成

  6、49页3,独立完成

  7、小朋友会比较大小,什麽时候用〈,〉、=呢?

  完成48页4

  二、练习

  ()○()=()

  △△△△△

  △△△△△()○()=()

  ○○○○○○○()○()=()

  □□□□□□□□□()○()○()=()

  ★★★★★★()○()○()=()

  ★★★

  课后记:

  第22课时

  教学内容:49页--51页6、7、8、9、10

  教学目的:1、通过亲身经历,探索,感悟10以内的加减法的整理方法

  2、观察发现加减法表的一些规律

  4、熟练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

  5、培养小组合作精神,教学重难点:1、观察发现规律

  2、初步学会整理方法

  教学过程:一、激发整理的欲望

  我们已经学习了0以内的加减法,谁来说说你辉酸10以内的哪些加减法题?

  学生说,老师板书

  老师:看了这些算式,你想说什麽?

  那我们今天就来整理10以内的加减法。

  二、经历整理的过程

  1、给黑板上的算式分类

  2、整理加法表

  (1)分小组合作完成,按一定的顺序排列

  (2)交流

  (3)学生填49页6

  (4)出示加法表

  观察:横看,你发现了什麽?

  竖看,你发现了什麽?

  除此以外,你还发现了什麽?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横看:得数分别是1、2、3、.........

  竖看:几+1几+2...............

  1+99+1等只是交换了位置

  于是我们把45个加法算式分成两部分,是左边25道,右边20道,我们只要记住左边25道就可以了

  3、整理减法表

  (1)50页学生填

  思考:横看,你发现了什麽?

  竖看,你发现了什麽?

  你还发现、了什麽?

  讨论后交流

  横看:2-几................10-几

  竖看:几-1.................几-9

  于是把减法表也分成两部分

  三、练习

  1、50页7

  2、51页9

  3、51页8、10

  课后记:

一年级数学教案6

  课标内容

  借助儿童喜爱的玩具,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用数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感。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数出5以内的物体个数。

  2、能正确书写1-5,并能基本做到写字姿势正确,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理解序数。

  重点难点

  感受数的意义,能正确书写1-5。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

  教学用具

  布娃娃1只、奥特曼2只、3个跳跳球、4辆小车、5只小皮球(或其它)。

  一、创设情境

  为了增进小朋友们之间的友谊,为了丰富同学们的学校生活。我们许多小朋友都把自己喜爱的玩具带来了,想与大家一起分享,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给我们带来什么?(有......有......)

  二、数一数、说一说

  1、请小朋友数一数有几只皮球?你能用符号把它表示出来吗?

  2、请你向(同桌)解释一下,你写的“符号”代表什么意思?

  实物

  布娃娃

  奥特曼

  跳跳球

  小车

  皮球

  符号

  0

  00

  000

  0000

  00000

  数字

  1

  2

  3

  4

  5

  观察上图你觉得用数字符号表示有什么好处?

  三、写数

  数字符号的作用这么大,你们想不想学会他?

  1、观察1-5

  你会写哪一个?这个数字有什么特点,向大家介绍、介绍。

  (1像铅笔细又长,2像鸭子水中游,3、像耳朵弯又弯,4像小旗飘呀飘,5像称钩来卖菜)

  这个环节由实物表示个数

  ↓

  简单图形符号表示个数

  ↓

  数字符号表示个数

  经历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

  为数与代数的过程。

  这部分让学生经历先观察再说说“1-5”数字的特点帮助识记

  教学过程

  2、书写(注意正确的姿势)。

  教师示范→模仿练习。

  (有会写的同学,让他们比一比写整齐、匀称,同时也可帮助批导不会写的同学)。

  四、练习

  1、由学生独立完成,再让学生结合图意说说各数表示的意思。

  2、第3题。这里的1-5与前面第1题表示意思的不同。

  考虑到学前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的不同,对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体现差异性。

  课后反思

  设计者:黄红枫

  可爱的企鹅第课时(总第课时)

  课标内容

  8和9的加减法巩固课,8和9的组成和分解结合了加减法运算进行,并且8、9组成第一次出现数的组合这与浙教版义务教材在2、3的认识过程式中出现是不同的。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2、巩固8、9的加减法。

  重点难点

  巩固8、9的加减法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

  教学用具

  小棒、小圆片。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情境图,介绍图中的景物

  一天,几位小朋友来到大树下玩,你看他们发现了什么?(多媒体出示大树下三只蚂蚁蹦蹦跳跳,在不远处有6只大蚂蚁正搬着一条大青虫向家方向搬去呢。)

  2、观察图,你发现了什么?

  二、讨论,解决问题

  1、指名说说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疑问?

  2、讨论解决提出问题,理解题中大括号、问号所表示的意义。

  3、学生独立做题。

  4、相互交流,说说算式表示的意义。

  6+3=96、3、9分别表示什么?

  9-6=39、6、3分别表示什么?

  5、(机动)你能从生活中找也这们的算式,并说给大家听听吗?

  三、尝试练习

  1、拿出小圆片,学生动手分一分,并和同桌说说你是怎么分的。

  拿出8个小圆片,分两堆可以怎么分?9根小棒呢?

  2、完成表格填写。

  由于企鹅离我们小朋友的生活太远,所以我选择利用小朋友最喜欢的小动物引入,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引导学生从数学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形成一定的解题策略。

  通过实物的具体操作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与结果。

  教学过程

  3、出手指游戏

  你出几、我出几,我们合起来就是几。(可以是师生合作,也可以是生与生合作)。

  四、巩固练习:

  1、口算,生独立完成。

  2、看图列式计算,先说图意,再列式计算。

  3、说一说,填一填。

  先与同桌说一说,再全班交流。

  五、游戏(机动)

  1、说游戏的玩法。

  2、四人或同桌说一说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进一步巩固8、9的加减法。

  答案不唯一,只要学生的解释合理。

  课后反思

  设计者:毛华英

一年级数学教案7

  教学内容:

  做个加法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经历小组合作,整理、交流10以内加法表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在教师的指导下,能把10以内的加法算式有规律地整理在加法表中,能够发现加法表中的简单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学习,体验与同伴合作的乐趣。

  教学重点:通过小组交流,列出所有算式,对10以内的加法进行归纳,从中发现规律。

  教学难点: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经历研究与探索的过程。

  教具学具:10以内加法算式的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10以内的所有加法,今天我们就来总结一下。以前是老师给你们讲,今天请同学

  们自己整理我们学过的所有加法算式。你们有信心吗?

  二、探究新知:

  1、整理加法表。

  师:现在同学们先在小组内把我们学过的10以内的加法算式写在卡片上,注意写得越完整越好。学生在小组内共同

  讨论写卡片。

  师:老师已经把我们学过的加法算式都整理在了卡片上,我们要想把这些整理好,就要仔细看看,好好想一想先确

  定一个标准,按什么分类整理呢?

  学生可能会说:

  找出得数是3的`加法算式排成一排。

  找出得数是10的加法算式排成一排。

  有些加法算式里面都有4

  师:其实同学们说得都有道理,但是总结得不够好,应该说我们可以以得数为标准进行分类或者以算式里面的数为

  标准进行整理,都可以。不过老师有一个更好的办法,那就是把这两者结合在一起,竖着把得数相同的算式摆成一

  列;横着也按顺序把含有同一个数的算式摆成一排,这样就能整理成一个表格了。大家看(出示不完整的加法表),

  这个加法表还不完整,老师已经摆了一些加法算式卡片,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会发现:第一列两个数相加都是10。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对,想一想第二列往下写哪个算式呢?

  学生可能猜测:第二列两个数相加都是9。往下写9+0,8+1……

  师:按课前划分的小组,每个小组在一起仿照这个开始整理,完成这个表格吧!

  学生认真看明白后,动手把相应的算式卡片放人表格里,教师巡视指导小组活动,关注小组分工是否明确,组织交

  流展示各小组合作探究的结果。

  2、探索规律。

  师:下面请同学们看加法表(出示加法表),你从中发现了什么规律学生可能发现:

  横着看第一排算式都是加0,第二排都是加1,第三排都是加2……

  竖着看第一列算式得数是10,第二列算式的得数是9,第三列算式的得数是8……

  从右上到左下斜着看,每个算式的后一个数都比前一个算式多1,得数比前一个算式多1。

  每一个算式的前一个数减少1,后一个数就增加1,算式的得数相等。

  三、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今天你们的表现很出色,学会了整理加法算式的方法,下一节课我们将用同样的方法来整理减法算式,好好想想该怎么做。

一年级数学教案8

  第14课时

  教学内容:32--33页5--9

  教学目的:

  1、进一步巩固加减法算式的联系

  2、通过学生主动探索,发展学生思维

  4、培养学生具有辨证发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对口令

  2、看图写算式

  △△△△

  △△△

  ()+()=()()-()=()

  □□□□□□□()○()=()

  二、练习指导

  1、32页5

  引导学生理解题目要求

  2、定时练习,夺红旗,33页6

  3、33页8

  学生独立看图列式,

  4、33页8

  出示图,春天到了,森林里有许多蘑菇,小白兔,小灰兔可高兴了,他们要去才蘑菇,现在一共采了几朵?你猜小白兔采了几朵,小灰兔呢?

  (1)自己猜,填在书上

  (2)全班交流

  5、33页9

  猫博士出了一道题,把小名难住了,你能帮他想想办法吗?

  自己想,小组交流在全班交流

  课后记:

  第15课时

  教学内容:34页例1、2,35页课堂活动1--4

  教学目的:1、初步学会一图四式

  3、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之间的联系

  4、正确计算8、9的加减法

  5、进行安全教育

  教学重难点:

  1、一图四式的方法

  2、正确计算

  教学过程:

  一、新授

  1、教学例一

  出示图,说说这些小朋友在干吗?游泳池由个字,认识吗?(浅水区)

  老师:小朋友门小,开始游泳的时候在浅水区安全一些,你们游泳最好和父母一起,不能自己到河边去,那是安全的。

  (2)看动图意义,并说,根据自己说的意义写算式

  板书5+3=83+5=88-5=38-3=5

  (3)说计算方法

  (4)一图四式的方法

  2、教学例2

  (1)分小组合作学习,拿9个圆分2堆,可以怎样分?

  (2)根据不同的分发,看书34页,填书

  老师写9的`加法减法算式

  (3)学生读

  二、课堂活动

  1、对口令

  2、35页2

  3、35页3,引导学生观察,认识“?”就是我们要求的问题,学生看图后说图的意义,在列算是

  4、35页4

  指导涂的方法

  课后记

一年级数学教案9

  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

  第一课时:1~5的认识

  教学内容:p14~16;练习二第1、2、3、4题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会用1~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1~5的数序,能认、读、写1~5各数,并注意书写工整。

  2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动手操作和认真书写的习惯

  3 利用“野生动物图”使学生初步感知“用数学”的乐趣,同时滋生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良好愿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1~5的基数意义和写法。

  难点是1~5的写法。

  教具、学具准备:

  电脑课件;1~5数字卡片;投影仪;计数器;小木棒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喜欢去动物园吗?动物园里有什么动物?现在同学们就来看一看这些可爱的动物。除了看动物之外,我们还要从中学习数学知识,1~5的认识,看谁学得又快又好。(板书)

  二、教学1~5的认识:

  1、(屏幕显示“野生动物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上画了什么?各有几个?说给你的.同桌听。(指名说)

  2、你们能不能按照顺序来说一说?先说数目小的,在说数目大的。再说给你的同桌听。(指名说,根据学生发言操作课件)

  3、这幅图中还有哪些物体可以用“?”来表示?

  4、(投影“1”数字卡片)现在请你拿出1根小棒,摆在数字“1”的下面,可以怎么摆?(学生上来演示)

  5、(投影“2”数字卡片)现在请你拿出2根小棒,在桌子上摆一摆自己喜欢的图形(学生上来演示)(“3”、“4”、“5”类同)

  6、谁能说说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个数可以用1~5各数表示?

  三、教学数序

  1、(计数器上拨1颗珠子)老师拨了几颗珠子?用几表示?(板书:1)

  2、(计数器上再拨1颗珠子)再拨一颗珠子,一添上一是几?(板书:2)(3、4、5类同)

  3、齐读1、2、3、4、5

  4、1的后面是几?5得前面是几?3得前面是几?后面是几?(全班回答)

  四、教学书写

  1、(屏幕显示1~5的数字卡片)请同学们插上想象的翅膀,想一想,这5个数字各像我们生活中的什么物体?(学生自由回答)

  2、教学1、2的写法。

  (1)动画展示“1”、“2”笔顺。

  (2)请同3学们跟着老师用手划。

  (4)在书上描写。

  3、教学3的写法。(同上)

  4、教学4、5的写法。(同上)

  五、练习

  p21练习二 1、2、3、4

  板书:

  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教案10

  教学目标:

  1、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回顾与反思。

  2、培养学生能独立地对所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回顾,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认真反思的意识,更好地掌握有关知识。

  3、让学生回顾在学习过程中的体会与进步。

  教学准备:

  图片。

  教学过程:

 一、你学到了什么。对所学知识进行回顾与反思。

  1、出示P46主题图。提问:这几幅图里能找到哪些我们学过的知识?其中对哪些知识印象最深,最感兴趣?想一想然后和小组同学说一说。(听回答板书)

  (设计意图:整理与复习的内容对学生来说比较枯燥,如果我们复习的切入点从学生印象最深、最感兴趣的知识引入,可以提高学生整理与复习的兴趣。)

  2、指导学生仔细观察每一幅图,依次提问:

  (1)测量时应注意什么?测量长度的单位是什么?

  (2)看图2,你能提哪些数学问题?

  (3)图中的学生看到的分别是什么图形?怎样用七巧板拼出汽车上的`图案?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提问、解答帮助学生整理每个单元要求学生掌握的重要问题。)

  二、我的成长足迹。让学生回顾学习过程中的体会与进步。

  1、出示讨论题目:

  (1)最满意的一次数学作业......

  (2)最有趣的数学问题......

  (3)我印象最深的一堂数学课......

  提出要求:请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再进行集体交流,汇报与展示。

  (设计意图:让学生回忆自己在这段学习中的成功表现,展示自己的得意之作,其目的在进行自我评价、小组评价、集体评价,在评价中建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三、练一练。巩固所学知识。

  1、P47练习1。

  (1)提出要求:请仔细观察,说说图意。

  (2)提出要求:请独立完成在书上。

  (3)进行集体评讲。

  2、连一连。(P47练习2)

  (1)提问引导:你知道这些风筝是谁放的吗?请连一连。

  (2)评讲。

  3、做一做。(P47练习3)

  (1)提问:书上有什么要求?

  (2)请按要求做一做,并和同桌交流:自己是怎么做的?各个面是什么图形?折出的像什么?

  4、P47练习4

  (1)提问:你从图中知道了什么?要求什么?

  (2)提出要求:该怎样做?请试试看,小组合作完成。

  (3)组织各小组汇报。

  5、P47练习5

  提出要求:请小组合作,讨论后完成,并进行全班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让学生自己探索交流研讨,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特性,提高学生计算的兴趣。)

  四、本课小结。

  在今天的学习中,你知道我们前四个单元学了些什么?

一年级数学教案11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8~69页的例题,第69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材简析]

  教材安排了三次统计活动,让学生学习用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并初步认识简单的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例题通过学生感兴趣的聚会的情境提出问题,体现生活里需要统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接着通过分类理一理,出现象形统计图,使学生认识它,并依据它描述分类整理的结果。然后学生自己动手,分类整理花的朵数,并引入简单的统计表,让学生用数据表示分类整理的结果。

  “想想做做”让学生调查本小组的小朋友各爱吃哪一种水果,统计爱吃每种水果的人数,填入统计表。这样安排,意在让学生自己主动参与,并通过亲手实践,经历和体会整理简单数据的过程,初步认识统计的思想和方法。

  [教学目标]

  1、通过自己喜爱的情境学习数据整理,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感知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2、经历数据整理的过程,学习分一分、排一排、数一数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从中获得简单统计的结果。

  3、能进行有序观察和有条理地思考,体验与同伴的合作。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让学生回忆家中一些喜庆日子,如自己过生日一般都来哪些客人,说说过生日时的场景,以便引起学生的兴趣。

  2、由学生喜欢的童话故事引入,提出问题。

  讲述:今天是森林王国中大象的生日,大象家来了许多客人,祝贺大象生日快乐,它们还拿着生日礼物——鲜花,(贴教学挂图)我们来看一看,大象家来了哪些客人?送给大象哪几种花?

  二、主动探索,体会领悟

  1、提出问题。

  大象家的客人排得很乱,不容易看出来有多少,用什么办法能知道来了哪些客人,各有几个呢?

  2、分类整理。

  先分组活动,再组织全班交流。

  (1)先把客人分成小狗、小猴、小猪三类。

  (2)分别给小狗、小猴、小猪排队,排队的方法是在主题图上找一个什么动物,就贴一个这种动物的头像。直到把主题图中的动物都找完。

  (3)根据排好的头像数一数每种动物各来了多少只,把数目填在括号里。

  3、分析数据。

  让学生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1、分小组整理各种鲜花的朵数。

  (1)讲述:客人们给大象送来了哪几种颜色的花,各有几朵呢,课本已经把这些花印在了附页上,请大家把附页里的花剪下来,分类贴在课本上。

  (2)分组讨论:从图中知道了什么?把每种花的朵数填在表?格里。

  (3)组织全班交流,启发学生提出并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如哪种花最多?哪种花最少?你还知道些什么等)给予评价。

  2、引导学生完成“想想做做”。

  (1)以小组为单位,说明题目的要求,让学生自己动手剪一剪、摆一摆。

  (2)组织学生交流各小组统计的结果,让学生提出并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喜欢吃哪种水果的人最多?吃哪种水果的人最少?你还知道什么?)?

  3、想一想,说一说。

  (1)今天我们帮大象统计了来的客人,送的鲜花,大象非常高兴。同学们,你们再帮大象想一想,怎样给客人们准备午餐呢??

  让学生说出各自的想法,给予评价。

  (2)回家后把今天大象过生日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一听。

  [总评]

  这堂课主要特色是将激发学生兴趣与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贯穿于教学活动中。在引入阶段,让学生说说自己过生日时的场景,从而达到激发兴趣的目的`。通过童话故事创设了学习情境,引出了数学问题;在展开阶段,首先通过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参与动机,然后指导学生主动探究,分类整理再合作交流,从而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总结阶段,通过对客人准备午餐的设计,使学生认识到,学过的数学统计知识,可以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作出相应的判断和简单的决策。总之,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教材的编写意图,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发散思维,一次又一次引导学生进入创新思维的广阔天空。学生轻松、愉快地经历了统计的过程。

一年级数学教案12

  教学内容:

  课本第76页。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帮助学生巩固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算式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能正确熟练的计算。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根据已有知识进行迁移的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难点:

  正确熟练的计算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算式。

  课前准备:

  投影、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知识再现

  1、口算。

  5+1+2 3+2+5

  6-0+3 7+1+2

  7-4-1 10-5+3

  6+2-2 4-3+5

  二、基本练习

  1、说说括号里面填写几。

  8+( )=10 ( )+2=7

  5+( )=8 7+( )=9

  2、完成第1题。

  (1)出示第1题图,问:怎样来比一比谁跳得快?

  (2)同桌两人每人算一组,比一比谁算得快。

  (3)交换进行练习。汇报交流时,说说每道题的结果。

  3、完成第2题。

  汇报交流,选择几题让学生说说运算的顺序和计算的`想法。

  三、综合练习

  1、完成第3题。

  (1)你打算怎样比较每组两边的大小?

  (2)学生先计算出每组中算式的得数,再进行比较,确定在○里填什么符号。

  (3)汇报交流,说说是怎样比较出来的。

  2、完成第4题。

  (1)出示题目,介绍什么是行和列。

  (2)指名说出第一题第一行的连加算式,板书:1+2+3=5

  3、完成第5题。

  (1)学生独立在书练习写第5题的算式,并算出结果。

  (2)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2. 10 5 9 4

  3. > = <

  4. 1+2+3=5

  5. 6-3+2=5

  教学反思:

  学习兴趣是支持学生投入学习的巨大内动力。所以,教学时应选取能调动学生兴趣的活动素材。

  数学活动的设计更要富有情趣,要灵活多样,要富有挑战性,要用具体生动的情境或丰富多彩的画面来呈现活动内容,让他们在愉快的氛围和情境中感受学习的乐趣。

  在数学实践与活动中,要依据丰富的学习内容,确立多样的学习目标,营造趣味化的学习情境,创设探索化的学习过程,采用民主、平等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参与合作,参与评价,参与学习的全过程。让学生有更多的实践与畅所欲言的机会,真正成为“探索者”“发现者”,而不是“观察者”“验证者”。

一年级数学教案13

  教学内容:课本第6、7页。

  教学目标:

  1、在已有的生活经验上体会数的意义,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

  2、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自主探索的能力。

  3、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会数数、读数、写数,初步体会数序的含义。

  教学重点:正确数出物体的个数。

  教学难点:正确书写数字。

  课前准备:数字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创设情境。

  (一)引入。

  1、开学这几天,你认识了几个新朋友?能给大家介绍介绍吗?

  (1)同学之间互相介召、互相说。

  (2)指名回答。

  2、有认识一位新朋友的吗?谁认识了两位新朋友?有更多的吗?这2个新朋友是谁?

  3、板书:1 2 3 4 5

  4、有一位小朋友叫“淘气”,他也认识了一位新朋友“笑笑”。有一天,“淘气”请“笑笑”到家里做客。

  (二)出示主题图。

  1、看到这幅图,你想说些什么?

  2、他们在玩些什么玩具?请你数一数,说一说。引导学生说出图上的物体数量。(他们在玩玩具,有5个积木、4辆汽车、3个皮球等等)

  二、尝试探索。

  (一)教师提问:

  1、你是怎样知道这些物体的数量的?(数出来的)

  2、你是怎样数的?(一个一个的数、两个两个的数)

  (二)指名数一数,说一说。

  1、小组讨论:你认为怎样数数比较好?为什么?

  思考:如果有更多的物体,又可以怎样数数呢?

  (三个三个的数、五个五个的数、十个十个的数……)

  2、小组合作:数出铅笔盒里文具的个数。(指名展示,全班交流。)

  3、如果你想请你的新朋友到家里做客,你准备怎样做?

  (1)我准备拿2个洋娃娃请好朋友玩。

  (2)我准备拿4辆小汽车请好朋友玩。

  (3)我准备拿5把玩具请好朋友玩。

  (三)揭示课题。

  1、刚才同学们准备了那么多的'玩具,你们真是一个好客的小主人。同时我也听出来了,你们说出了许多数量是1 、2、3、4、5的物体。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内容。

  2、板书:玩具(1、2、3、4、5)

  (四)指导书写。

  1、我们会数出数量是1、2、3、4、5的物体,这些数该怎么写呢?谁会写1?2怎么写?

  2、指名板书。

  3、你们觉得他们写的怎么样?那么怎样写才能写的又漂亮又规范呢?

  4、出示田字格及示范字。

  看到这些字你有什么感觉?

  5、让我们一起来练习怎么写的。(生描示范字,师巡视指导。)

  6、你认为哪儿写的比较好?还有什么不足之处?

  三、总结。

  说说这节课你最高兴的事是什么?

  第二节

  一、数数、读数、写数练习:

  1、游戏。“用掌声告诉同学”。

  (1)教师站在教室后面出示数字卡片“3”,一个小朋友站在讲台前面对老师,看到数字后以击掌的形式告诉下面的小朋友,小朋友们听掌声报数。学生报数后,老师贴出数字卡片3。

  (2)依照(1)继续出示“1”、“2”、“4”、“5”的练习。

  2、教师请学生把黑板上的数字按一定的顺序排好。

  (学生有的会按从大到小,有的会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教师都要给予肯定。)

  3、数数。(数小棒)

  教师指着黑板上的数字卡片,学生根据卡片上的数字拿小棒。比一比谁拿得又快又对。

  4、写数。(课本第7页第1题)

  (1)教师引导学生看第一幅图,问:“这幅图画着什么?”生:

  3个苹果。

  师:用数字几来表示?

  生:用数字3。

  (2)接下去,小朋友自己数数物体的个数,然后想想用哪个数字来表示,把它写在田字格中。

一年级数学教案14

  单元学习内容:

  1、观察物体;

  2、桌子有多长;

  3、我又长高了;

  4、估一估量一量。

  单元教学目标:

  1、发展观察、操作、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

  2、通过观察实物,初步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并会进行辨认。

  3、在实际测量活动中,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体会同意测量单位的必要性。

  4、体会厘米和米的实际意义,初步了解厘米和米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计算和测量。

  5、初步学会估测和测量物体的长度。

  单元教学重点:

  测量物体的长度,了解厘米和米的实际意义。

  单元教学难点:

  测量方法和估测。

  单元教学时间:4课时。

  第一节观察物体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实物,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会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能辨认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形状。

  教学难点:

  辨认物体。

  教学过程:

  一、出示玩具汽车,学会观察物体。

  第一步:

  1、观察玩具汽车,学生分别站在汽车侧面和后面两个不同的方向观察。

  2、分别把玩具汽车的侧面和后面对着全班,让学生说一说这是谁看到的?

  3、小结: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时,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第二步:

  1、让学生站在玩具汽车的侧面和后面观察,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

  2、与同伴进行交流。

  第三步:

  1、让学生观察书上的'图,说一说。

  2、利用教室里已有的物品,进行观察物体。

  二、实践操作,巩固观察方法

  1、第1题:下面哪一辐图是淘气看到的?

  (1)先说说淘和笑笑看到的熊猫是什么样的?

  (2)给淘气看到的打勾。

  2、第2题:它们看到的是哪一面?连一连。

  (1)说一说小猫和小猴看到的是大象的哪一面?

  (2)连一连。

  3、第3题:看一看,说一说。

  先让学生自己读题按要求完成题目。再交流评议。

  4、猜一猜。

  上、下、左、右、前、后都相同的是什么物体?

  三、课堂总结,课外延伸

  在家找一个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并做好记录。

  第二节桌子有多长

  教学内容:

  教科书P14--15页

  教学目标:

  1、经历用不同工具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

  3、能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重点:

  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

  建立1厘米长度的空间观念,能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疑问

  1、估一估、说一说:

  讲台有多长?课桌有多长?

  2、小组讨论:

  你能用哪些方法来说明课桌有多长?

  3、小组代表发言,说明自己的方法。

  二、学习厘米与测量方法

  1、为什么我们同学说的数都不相同呢?该怎么呢?

  2、为了让我们得到数据相同,我们要用相同的工具来测量,要用相同的单位来计数。我们可以用“尺子”来测量。

  3、认识尺子,学习厘米。

  (1)出示尺子,认识尺子。

  (2)认识刻度,学习厘米。先估计1厘米的长度,再在尺子上找出1厘米的长度。每两个刻度之间的距离是1厘米,也可表示为1CM。

  4、联系实际,说一说什么东西的长大约是1厘米的?

  5、动手操作:测量铅笔的长度。

  6、说一说你的测量结果与测量方法。

  7、小结测量方法:

  把一端对准0刻度,根据另一端与尺子上重合的位置,读出数值。

  三、实践操作,巩固知识

  1、第1题:

  (1)让学生估计并说一说大约数;

  (2)请学生进行测量;

  (3)让他们看看自己估计得是否准确?

  2、第2题:先估后量再填。

  3、第3题:

  (1)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2)小熊量错的题目,说说怎样量才正确的?

  (3)我们在测量时应注意什么?

  四、课堂总结。

一年级数学教案15

  课型新授

  本课题教时数: 4 本教时为第 1 教时 备课日期XX月XX日

  教学目标

  1、经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的活动过程,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2、在数学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准备

  媒体课件、桃子卡片、圆片、学生准备圆片、小棒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一、课前导入。

  二、教学新课。

  三、巩固练习。

  四、小结。

  同学们,新的学期又开始了,在新的学期里,我们将一起学习新的知识,掌握新的本领,解决新的问题。

  1、让学生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1)、出示桃子图片,让学生随意分。

  小朋友手里都有6个桃子,你能把它们分成两份吗?小朋友可以互相合作,也可以自己动手分。

  (2)、展示学生分的成果。

  谁来说说,你是怎么分的呢?

  学生会有很多种分发,教师用媒体课件都展示出来。

  (3)、发现“平均分”。

  教师带领小朋友观察:小朋友,这里的几种分法都是不同的,我们来仔细观察,你们有没有发现什么?

  让小朋友发表意见,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现有两种分法的每一份都是相同的。

  小朋友们都发现了有两种分法与别的不同,那么我们就仔细来观察这两种分法:我们发现这两种分法的每一份的数目都是相同的。我们把这样的`每一份都一样的分法就叫做“平均分”。让学生和教师共同读几遍。

  教师接着演示:把4个桃子分成左边2个,右边2个,引导学生说出这是平均分。并连贯说:“把4个桃子平均分成2份,每份分得2个。”

  2、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1)、教师出示几种物体的分法,让学生说说是不是平均分。

  (2)、如果是平均分,分成里几份,每份有几个?

  3、让学生动手平均分。

  (1)、让学生小组合作将手中的8个圆片平均分,并互相说说平均分成几份,每一份分得几个。

  (2)、发表意见。

  (3)、表扬说的好的小朋友。

  4、动手操作。

  (1)、教师提出意见,让学生边操作,边说出结果。

  有8个桃子,每只小猴子分得2个,可以分给几只猴子呢?

  (2)、让学生动手,找学生演示。

  (3)、连起来说说。

  (4)、在书上填写出来。

  1、完成“试一试”的题目。

  (1)、让学生相互合作,边操作边得出结果,填写在书上。

  (2)、集体订正。

  2、完成“想想做做”的题目。

  (1)、完成第一题。

  说出哪种是平均分,并说出理由。

  (2)、完成第2题。

  教师读题目,让学生先圈一圈,再填写。

  填写后读一读。

  (3)、完成第3题。

  这道题目不让学生动手操作,看学生能否回答出。

  回答后教师出示教具演示。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什么样的分法叫做“平均分”?

  课后感受

  本节课是让学生发现什么叫做平均分的,所以有些学会已经掌握了平均分的含义,而有些学生却不十分理解。

【一年级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一年级数学教案08-16

一年级下数学教案01-27

一年级数学教案11-06

一年级数学教案11-07

一年级趣味数学教案04-30

一年级北师数学教案02-25

一年级下册的数学教案02-23

一年级数学教案范文07-22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08-07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案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