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5篇【优秀】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减法的另一含义——求部分数。
2.能根据图意,编出求部分的简单应用题,并会用减法计算。
3.培养同学们的理解能力、口头表达、合理的推理能力和想象能力。
重点难点:
理解减法的另一意义——求部分数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小游戏:猜猜手里有几个双色片。
1.数一数:老师手里一共有几个双色片?(8个)
2.藏起一些,猜猜手心里有几个?
3.你怎么知道的?
4.(多次游戏后)
小结:8个双色片分成两部分,知道了其中一部分,我们只要想8的分与合就能知道另一部分了。
5.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来摆摆双色片,学学“求部分数”的'好方法。(板书)
二、探究学习
1.理解数量关系,探究计算方法
(1)出示问题情境
一共有8个小朋友,男生有3人,女生有几人?
(2)畅所欲言,交流算法
你是怎么想的?
(3)整理与抽象
抽象成双色片,揭示数量关系8个小朋友分成男、女两部分,用8个双色片表示这8 个小朋友。男生有3人,要知道女生有几人,只要从8个里面去掉3个男生,剩下的就是女生的人数了。也就是想8可以分成3和几。
(4)写出减法算式
你能用一个算式表示这个分拆的过程吗?
8-3=5
(5)算式各部分意义这里的8表示什么?3呢?5呢?
(6)小结:求部分数可以用减法来计算(补充课题),只要用总数减去另一部分就可以了。
2.动手操作,强化认知
(1)变式
同样是这8个小朋友,如果知道了女生人数,要求男生有几人,你会算吗?
(2)看图说故事
一共有8个小朋友,女生有5人,男生有几人?
(3)摆一摆,进一步体会算法(同桌)
你能不能用双色片表示小朋友,摆一摆这个故事?
(4)反馈
你是怎样摆的?先摆什么?表示什么?再怎么样?为什么?
(5)小结:无论是算男生人数,还是算女生人数,只要是求部分数,我们都可以用总数减去已经知道的那部分。
三、练习巩固
1.看图列式
2.看算式,编“求部分数”的数学故事。
5-4=
四、拓展
求减数
桌上有6个面包,小胖吃掉了一些,现在还剩下2个。小胖吃了几个面包?
五、总结。(略)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
教学内容:
课本第86-87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能够运用已有知识计算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2、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和主动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
正确计算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教学难点:
能理解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教学挂图、小棒、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复习儿歌。
1个十,1个一,合在一起是11;
1个十,2个一,合在一起是12;
1个十,3个一,合在一起是13;
1个十,4个一,合在一起是14;
1个十,5个一,合在一起是15;
1个十,6个一,合在一起是16;
1个十,7个一,合在一起是17;
1个十,8个一,合在一起是18;
1个十,9个一,合在一起是19;
2个十,合在一起是20;
二、探究交流
1、教学例题。
(1)出示图画。
问:同学们,图上有什么?有几个?如果让你列出四道算式,你会吗?先和旁边的小朋友商量商量。
(2)请学生发表意见,教师板书:
10+5= 15-5=
5+10= 15-10=
(3)发表意见。
问:有哪个小朋友摆的是10+5的?请你说说,你是怎么摆的?
(提示学生:10就是1捆小棒。)
问:如果没有小棒,你该怎么想10加5等于15呢?可以先小组讨论。
教师:因为1个十5个一合在一起是15,所以10加5等于15。
(5)思考:10加3等于多少?为什么?
那么10加9呢?
(6)我们已经知道了10加5等于15,你能很快说出来5加10等于多少吗?为什么?(加号两边的数交换位置得数不变。)
同样道理,那么3加10等于多少呢?9加10呢?
教师小结:看来,十加几就等于十几,几加十也等于十几。
(7)那么15-5等于多少呢?谁来用小棒摆一摆?
1捆零5根减去5根,就剩1捆,就是10。
如果是17-7呢?18-8呢?
小结:看来十几减几就等于10。
(8)小组讨论15-10等于多少,为什么?17-10呢?18-10呢?
小结:看来十几减10就等于几。
三、反馈完善
1、出口算卡片。
10+6 13-3 4+10 18-8
10+9 12-10 1+10 16-10
2、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题。
教师出示图画。
3、完成第2、3题。
(1)出示卡片,让学生直接说得数。
提示:为什么10+2和2+10都等于12呢?12-2为什么等于10呢?12-10为什么等于2呢?
(2)让学生把得数填写在书上。
(3)集体订正。
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仔细观察图形,根据题意答题。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又学到了什么知识?
板书设计:
十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10+5=15 15-5=10
5+10=15 15-10=5
教学反思:
本课的知识基础是11-20各数的组成,所以教学时先复习11-20各数的组成,作为铺垫。注意让学生总结规律,培养初步探究能力,充分利用教科书中的教学资源,又予以拓展,较好地完成了教学内容。教学例题采用摆小棒的方法,直观性强,在讨论10+5等的计算方法时学生难以想到用数的组成来想算法,可见抽象性的内容在教学中还需设法突破。
合理设计活动内容,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
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学生对自己发现的知识理解得最深,也最容易掌握,本节课所设计的活动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探索的空间,激发学生积极思考。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3
教学目标
1.知识:认识0是怎么产生的;理解0的含义;会读、写0。
2.能力:体会数的意义的多样性,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3.情感:在生活中会运用,初步培养学生的运用意识;进一步体会数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认识“0”可以表示没有
教学难点
认识“0”的其它含义
教学方法
讲述、练习、讨论
教具准备
主题图
教学活动设计
一、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谁会讲小猫钓鱼和故事书中有4只小猫结伴到河边钓鱼,直到傍晚才回来,我们一起看他们的'收获吧!
二、 探究新知,讲授新课
1、出示小猫钓鱼图:
(1)谁来介绍一下第一只小猫钓了几条鱼?用几来表示?第2只小猫呢?第三只小猫呢?第4只小猫吹胡子瞪眼睛地怎么了?一条鱼也没钓着用几表示呢?
(2)指导写0。数字0占田字格的右半格,从右上角起笔向左下角运笔逆时针轨迹。回到起笔处,一笔写成。
2、引导学生观察温度计。
这是什么?谁来介绍一下是做什么用的?这上面画的这些是什么?师指出0刻度以上是表示零上温度,0刻度以下是零下温度。帮助小青蛙找今天的温度。
3、引导学生观察直尺图。
(1)把自己的直尺拿出来,看直尺你发现了什么?
(2)仔细观察直尺是由哪个数字开始的?从0开始,0是起点。它在1的前面,比1小。
4、0的含义。
通过刚才的学习,0都有哪些含义?说明:0表示没有,0表示起点,0可以表示刻度,0还有占位的作用,比如10。
5、日常生活中还有什么地方用到0,表示什么?
三、 巩固练习,形成能力
1、练一练第1题看一看,填一填。
2、第2题:读一读,写一写,照样子独立完成。
3、一笔画分析题意。
4、怎样数得快?鹏 三角形、正方形、圆形有几个。
四、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我们认识了0,0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板书设计
0的认识
0表示没有,0表示起点,0表示刻度,0表示位置……
作业设计
完成课后练一练1、2、3题
课后反思
伽俐略曾说:思考是人类最大的欢乐。在思维的跨越与激荡中,人能充分体味个性自由舒展的快乐。课堂教学时就要为学生设置新奇、困惑、充满情趣的教学情境,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提问,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启发学生思考。如在教学《小猫钓鱼》一课中,让学生读文思考:小猫为何钓不到鱼,这是全文的关键和重点。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4
教学目的
1、熟练数出8和9,会正确读写,并能用这些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2、培养同学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正确读写8和9
教学准备:挂图、生备学具,点子图
思维训练点:训练同学有序思维的初步形成
一、引入
出示挂图: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
小组互相说说?然后派代表汇报
图上有哪些东西是8个?
有哪些东西可以用9来表示?
今天俺们就来认知8和9
板书课题:8和9的认知
二、新授
1、动手操作
这幅图上的点子表示8
你能拿出表示8的学具吗?
请自身摆一个喜欢的图形,你知道8是怎样来的吗?
那8个再拨上1个是几?
师出示计数器演示7加1等于8
请你拿出表示9的.学具并摆一个图形
师出示点子图9
2、出示尺子图
8在谁的后面?7的前面是几?
9的前面是几?7的后面是几?
3、看看点子图,比一比谁多谁少?
比较大小
4、基序数
把左边的8只蝴蝶涂上蓝色,给从左数第9只蝴蝶涂上红色。
三、练习
P59 1数一数小兔在第几车厢?小猪呢?第3车厢是谁?
四、8和9的写法
写8的时候要注意写半格,空半格,8像什么?
上面的圆要写小点,下面写大点写9,先写圆再竖。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5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根据9加几的计算方法,探索计算8、7、6加几的方法。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3、指导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
教学重点、难点:选择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图片
2、学生观察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说图意,你会列式吗?
3、你能够根据学过的方法计算吗?
二、学习新知,学生探索计算方法
1、小组合作交流,怎样计算?
7+58+5
2、学生汇报交流结果
重点指导:凑十法
3、学生说说你在计算中遇到的困难。
4、反馈:
5+6=
三、课堂练习:
1、计算
8+6=7+6=6+6=
101010
2、速算比赛
3、找朋友
学生连线
四、独立作业:
计算109页4、5题
五、课堂小结
说说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教学反思:本节课学生积极性很高,他们根据9加几的计算方法,自主探索8、7、6加几的计算方法,进一步感悟“凑十法”的计算方法。大多数学生在口算中,速度提高较快。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6
教学内容:
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试验教材第二册29页例题(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
理解两数相差多少的应用题的的结构特征。并会依据数量关系解决这类应用题。
2.过程与方法:
提高学生探索问题的能力和会比较数量关系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学会独立思考,会与人合作学习。
教学重点:
会解决求相差多少的应用题,初步了解这类应用题的`结构特点。
教学难点:
能够准确的找出数量关系,并能理解为什么求差要用减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图书馆的故事很多。大家不仅能够借书,他们还能找到自己喜欢的书坐在那里认真的看。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咱们学校今年也为大家开设了一个阅览室。就在原来的三(2)班。来到阅览室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生:不能乱说话。
师:为什么?(不然会打扰别人)
表扬:看来你很懂礼貌!
过渡:下面老师带大家到阅览室看一看。(呈现主题图)
二、探索获取新知
1.请大家静静的比较一下这里是男生多还是女生多?比较出来请举手。 (学生各个认真点数)
估计:有个别同学很快就能比较出来,但有个别学生很慢。)
对策:采访比得快的同学,你为什么比得这么快,是怎么比的?
估计:就是分别去数。 对策:那男生和女生分别有多少人?大家数一数,是不是女:9人?男:7人? (确定男女生的人数)
2.师:谁有更好的办法让我们大家一下就能看出男生多还是女生多?
估计:让大家排队等。或说不出来。
对策:如果想出办法就让他们去试试,如果没有想出来就让他们拿出不同的图片分别代表男生和女生。
生:动手操作摆图片。
师:巡视,找到懂得一一对应摆的小朋友问问他为什么要这样上下对着摆?
问:这时请你看着这幅图能一下看出谁多谁少吗?
生:能/不能 师:看看你的邻居摆的,再看看你自己的,说一说谁摆的比较好?为什么?
生:他对的齐,队长的人就多。等 师:请你把自己的图修整一下。 (学生开始行动)
3.师:到底女生比男生多多少?请看图说一说。 (生借助手中的插图,边看边分析,之后与小组同学说)
生:汇报。多2人。
对策:你能在图上指指多出来的是哪两个人吗?
生:边指边说。之后把多出的两人指给周围人看。
师:哪部分人是男生和女生同样多的部分呢? (生进一步分析图,回答)
4.师:叙述我们知道女生有(9)人,男生有(7)人,可以问什么?
估计:一共有多少人?男生比女生少几人?/女生比男生多几人?
对策:求和问题直接口答。求相差多少,让小组讨论。 (师引导学生借助图来思考、来说)
汇报:一定要让生说清楚为什么要用减法计算。
估计:把同样多的部分去掉,剩下的就是多出的部分。当然也就是比女生少的。 小组互相说说,怎样想的。
5.列式解答。
三、巩固练习
1.试一试 (独立完成,互相交流)
2.课后题:其中二题要让学生理解什么叫“相差” 3.让学生试编这样的题。
四、课堂小结
对于这节课学的知识你还有不懂得问题吗?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7
【总课时数】: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认识1~5各数,并用来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1~5的数序,会正确读写
1~5各数。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
体验与同伴互相交流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1~5的写法。
【教学难点】:使学生掌握1~5的基数含义。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5的.数字卡片,点子图;
学生准备:1~5的数字卡片,5个小圆片,5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情引趣
出示主题画:
问:这么多可爱的动物中,你喜欢哪一种?数出你喜欢的动物的数目,用同样多的小圆片表示出来。
板书课题:1~5的认识
二、动手操作,合作探究
1、摆一摆
你能根据摆出的圆片的个数,找出相应的数字卡片吗?
2、感知数的顺序
(1)逐次感知数的顺序:学生先摆1个圆片,再摆1个是几?再摆1个呢?
依次感知3、4、5的来源。
出示点子图,你来给他们5个排队。
摆好后提问:5的前面一个数是几?2的后面一个数呢?……
(3)数一数:让学生从1数到5,再从5数到1。
三、巩固运用、深化拓展
1、联系生活,丰富联想
生活中在哪些地方见过1~5这几个数?
师小结: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数量为1,2,3,4,5的物体,看来只要同学们认真观察,就会发现在我们周围有好多的数学问题。
2、猜数游戏
一个数在2的后面,这个数可能是几?也可能是几?……
3、写一写
刚才我们认识了1~5,你们愿意写一写吗?在书上第16页描写,比一比谁写得最好。写得好的上台展示。
(4)练一练
完成练习三的1~2题。
4、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同桌互相说说,再告诉大家。
【板书设计】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8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28~29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通过拼搭等实践活动,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征的认识。
2.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判断能力和想象力。
3. 使学生了解常见几何形体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初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4. 通过小组活动形式,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良好态度,在有趣的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小朋友,这节课,老师先带大家到积木世界里观看精彩的表演。(多媒体播放动画片:四种几何形体滑滑台比赛、叠罗汉表演等)
你们看了觉得有趣吗?好,我们就一起来动手玩有趣的拼搭游戏。(板书课题:有趣的拼搭)希望同学们在拼搭的活动中能仔细观察,积极动脑,发现新知识,得到新体会,获得新乐趣。
[说明: 创设积木世界精彩表演的情境,既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兴趣,又暗示本课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和方法,为学生主动、积极地探索几何形体的特征打好基础。]
二、 开展活动,探索问题
1. 开展摸一摸活动。
(1) 活动导入: 小朋友,刚才给我们做精彩表演的小演员已来到我们教室。(出示装有四种几何形体木块的袋子)你们想知道它们是谁吗?请大家将它们一个一个从袋子里请出来。
(2) 指名上台摸一摸,并说说摸出的是什么物体。
(3) 小组开展摸一摸活动。请每个小组组长拿出袋子,每个同学都来摸一摸,可以先摸出物体,再说出名称,也可以先报名称,再摸出物体。
[说明: 通过动手摸和说名称,加深对已学过的几何形体的认识,也为接下来的活动打好基础。]
2. 开展滚一滚活动。
(1) 活动导入: 小朋友,现在我们来开展谁滚得快的比赛。先请每个组的小朋友分别拿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各一个,把它们一起放在搭好的斜面的顶端,听到老师发出开始的口令后,让它们自由滚或滑下。同时注意观察这四个物体是怎样往下滚或滑的。
(2) 老师发出开始口令,各组开展滚一滚活动。
(3) 讨论交流: 你发现了什么有趣的现象?哪种物体滚得快?哪种物体滚得慢?
(4) 联系生活实际,引导联想应用: 像圆柱和球这样形状的物体容易滚动。你能再举一些在生活中应用的例子吗?
[说明: 营造比赛气氛,激发参与欲望。实际动手操作,既加深了认识,又验证了自己的发现。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培养了数学应用意识。]
3. 开展堆一堆活动。
(1) 活动导入: 小朋友,我们再来开展看谁堆得高的比赛。请同一组的4个同学分别拿出6个长方体、6个正方体、6个圆柱、6个球,把它们分别堆起来。
(2) 小组开展堆一堆活动。
(3) 讨论交流: 在堆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有趣的现象?哪些形状的物体好堆?哪些形状的物体不好堆?
(4) 联系生活实际,引导联想应用: 物体表面平的容易堆得高。你能再举一些在生活中应用的例子吗?
[说明: 学生在操作活动中观察、思考、讨论,获得了直观认识。联系生活实际,培养了数学应用意识。]
4. 开展搭一搭活动。
(1) 活动导入: 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对各种形体有了新的认识。下面请大家当小小设计师。每个组的同学先集体讨论,然后大家动手,用带来的材料搭成自己喜欢的、有趣的作品,比如动物呀,交通工具呀,房子呀等等。比一比哪个组搭的东西既有趣又好看!
(2) 小组开展搭一搭活动。
(3) 各组介绍作品,组与组互相评比,教师表扬鼓励。
[说明: 开展小小设计师活动,引导学生根据几何形体特征,合理利用材料,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创新意识和想象力。小组集体讨论、拼搭,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介绍作品,互相评比,培养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评价能力。]
5. 开展数一数活动。
(1) 活动导入: 小朋友们拼搭的东西真有趣。现在老师请大家数一数,一件作品中各种物体各用了多少个?
(2) 小组开展数一数活动。
(3) 多媒体呈现教材上的几种几何图形,要求学生看图说说: 搭出的图形像什么?是用哪些形状的物体搭成的?数一数,各种形状的物体各有多少个?
[说明: 看图说像什么,培养了想象力;看图说名称,加深了对几何形体认识;看图数数,提高了数数能力,并渗透了分类统计的思想。]
三、 总结活动,深化认识
今天,我们活动的主题是有趣的拼搭,为什么是有趣的呢?通过活动,我们发现了什么?学到了哪些知识?
小朋友,你们能不能用今天学到的知识去帮助小白兔搬运萝卜呢?(多媒体播放动画片《小白兔拔萝卜》。小白兔说:今天,我在菜地里拔了一大筐萝卜。我用尽力气怎么搬也搬不动。这里没有车子,只有几根圆木头,怎么办呢?小朋友,你们能帮我想个好办法吗?)请大家课后商量,下节课把你们想到的办法告诉小白兔,好吗?
[说明: 课末总结,突出重点,引导学生总结、概括活动收获,深化认识。通过童话故事,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9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8、7、6加几
教学目标:
1、在游公园的情境中,探究出8加几、7加几、6加几的计算方法,并能灵活口算。
2、经历操作、讨论、交流,养成自主探究的能力和迁移推理的能力,优化算法。
3、激发学习兴趣,感到想学、乐学、会学。
教学重点:能正确计算8加几、7加几、6加几,掌握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养成迁移推理的能力。
教学准备:每人一个十只装的针剂药盒、小棒学具、答题卡、练习纸,8加几、7加几、6加几的转盘各3个。
教学设计说明:
本小节的教学分两部分,一部分是8、7、6加几的口算,这部分教学的关键是掌握口算方法,能灵活口算。在设计时,通过教学环节逐层深入,让学生感受到“多中求异,同中求优”。如,玩“转转盘”游戏中体会到“凑十法”的`便捷,紧接着“动动脑”中感受到依据题目的不同选择灵活的方法优化口算方法。口算教学比较枯燥,在设计时通过生动活泼的练习形式,激发口算的兴趣,同时熟练口算。
第二部分是“用数学”,这部分的教学设计力求体现:①充分运用情境图让学生学数学用数学;②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意,体验相同的问题,观察的角度不同,列式也会不同;③在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搜集信息资料的手段。
教学过程:
一、 创设问题情境
小红出了一题考考你们:9+5=
重点突出“凑十法”想的过程。为什么把5分成1和4?
今天的天气真好,小红和朋友一起去儿童公园玩,说说你看到了什么。(课件动态出示课本第103页买票的情境图,)。
你能提出了什么数学问题?(估计学生能提出一共有多少人买票?由此引出式子8+5=?)
二、 探究新知
(一)、例讲8、7、6加几(初步感知计算方法)
1、教学8+5。
(1)小组内讨论:怎样能够最快地知道得数。互相说一说,再把思路写在答题卡上。有困难的可借助针剂药盒。(教师参加小组讨论。)
(2)学生汇报,口算方法可以多样,重点突出“凑十法”,指名回答。
8+5=13 为什么把5分成2和3?
10 2 3
(3)小结:
刚才同学们想出了又快又好的方法算出了8+5=13,老师真为你们高兴,同学们真了不起!
2、小比赛:转转盘(教学例2——突出凑十法的优越性)
1、教学7加几和6加几,初感凑十法的好处
(1)你们看一片绿油油的大草地,花儿在向我们点头,鸟儿在向我们微笑,坐下来休息一下吧!你能从这幅图里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怎样解决?
天空上有7只小鸟,又飞来了5只,天空上一共有多少只小鸟?
草地上一边有6朵花,另一边有5朵,草地上一共有多少朵花?
板书列式:7+5 6+5
(2)现在请你用最快的方法计算出7+5和6+5。
(3)请同学介绍口算方法。
7+5=12 为什么把5分成3和2?
10 3 2
6+5=11 为什么把5分成4和1?
10 4 1
(4)小结:看来凑十法不仅能算9加几,还能算8、7、6加几。
(二)、教学8、7、6加几
1、小组合作玩转转盘。(限时8分钟)
玩法:转盘中间和四周都有一些数,转动圆盘,转到几,先说出算式,并写在卡片上,再口算出得数。比比哪个小组算得又快又多。
(1)转盘有:
3 4
9 5
8+
8 6
7
4 5
9 5 6
7+ 9 6+
8 6 7
7 8
(2)写得又多又快的小组进行汇报得数(只要求说8+4和8+8、7+6和7+8、6+6和6+8的计算方法),
(3)说说用什么方法口算又快又准。
3、动动脑(教学例3)
(1)计算8+9可以用凑十法,你还能想出更快的方法吗?由学生们自由回答。
① 8+2=10 10+7=17
② 9+1=10 10+7=17
③ 9+8=17 8+9=17
重点介绍计算方法③,当两个加数一样时,可以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7+9、6+9你能用最快的方法算吗?
三、巩固练习
1、圈一圈,算一算
课本第104页,第1题
2、说一说,算一算
课本第104页,第2题
3、坐火车
每人手中有一张车票(口算卡片),要先算对了车票上的三个算式才能上车。然后根据你车票上的得数对号上车(分别有15、14、13和12四列火车)。教师在8、7、6加几中各抽一题说说怎样想。
四、拓展延伸
小白兔可以吃哪两根胡萝卜,小灰兔呢?
学生游戏,设 “智慧星”,教师巡视指导。
五、 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8加几、7加几和6加几”,计算时用了什么办法?
(凑十法;交换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的规律)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0
设计思想:
利用连加、连减的计算经验直接尝试计算加减混合试题。通过学习经验的迁移让学生大胆尝试计算。隐退教师角色,促使引导学生自己来尝试,自己来讨论,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很好的发挥。重视开展讨论交流活动,充分开展学生的差异资源。发挥优生的作用,开展互帮互学,使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其中,使每一位学生在数学学习上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
课标解读:
学习数学是为了使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数学学习,应使学生在兴趣与动机、自信与意志、态度与习惯等几方面得到发展。因此教材结合计算的教学,安排应用数学解决问题,初步形成应用数学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内容分析:
加减混合在教科书75页。它安排在连加连减之后,与之采用了同样的编排方式,目的是使学生能联系连加连减的方法,来学习加减混合计算。教材安排的生动的插图,有利于学生从看着第一步算出的得数计算第二步,逐步过渡到将第一步算出的得数记忆在头脑里去完成第二步计算,以此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学情分析:
在上节课中,学生已经学习了连加连减的算式意义和计算方法,对于需要两步才能计算出结果的算式,基本上已经掌握要先计算第一步的得数,再用第一步的得数作加数或被减数,进行第二步计算。本节课的加减混合,也需要进行两步计算。有了前一节的基础,就能使学生更好地进行本课知识的学习。但还是不能忽视加减混合计算的另一个难点-----由于前后两例题计算步骤所采用的计算方法不一致,使计算过程不能顺利进行,因此,教学时非常有必要创设具体的情境帮助学生理解第一步计算和第二步计算的意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操作与讨论,初步理解并掌握加减混合计算的.意义和计算方法;掌握加减混合的计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10以内数的加减混合计算。
2、数学思考: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的能力,体会加减混合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解决问题:能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实践巩固等学习活动,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培养与人合作,有条理、清晰地阐述自己观点的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情感与态度: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到生活处处有数学,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决心。
教学重点:
掌握计算加减混合式题的方法,能熟练地口算出得数。
教学难点:
记忆第一步的计算得数。教学关键是理解算式的意义,掌握运算顺序和培养心记能力。
教学策略:
1、利用连加、连减的计算经验直接尝试计算加减混合试题。通过学习经验的迁移让学生大胆尝试计算。
2、隐退教师角色,促使引导学生自己来尝试,自己来讨论,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很好的发挥。
3、重视开展讨论交流活动,充分开展学生的差异资源。发挥优生的作用,开展湖互帮互学,使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其中,使每一位学生在数学学习上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
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回忆连加、连减的计算过程。
2、教师的教学准备:课件准备
3、教学环境的设计与布置:在操场上画好游戏的图形。
4、教学用具的设计和准备:课件准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复习准备
看算式编故事,然后说说计算的顺序。
3 + 4 + 2 = 7 - 3 - 2 =
师:小朋友看着这两个算式你能编一个小故事吗?可以说说你身边的事。(请学生自由说,如:森林里3只小鹿在找食物,没过多久跑来了4只,后来又跑来了2只,现在一共有几只小鹿?)让学生说说计算的顺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让学生说说在7 - 3 - 2 =的计算中第二步是哪两个数相减。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己看题说故事来进一步加强学生对算式意义的理解,把抽象与具体相结合,便于学生理解,与实际接轨。同时还让学生说计算的步骤这样有利于新知的学习。
2、激情设疑。
电脑出示森林与湖水,天鹅们快乐嬉戏。
瞧!这里都有些什么?
根据学生对画面的描述,对学生进行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教育。
二、探究新知
1、引入新知。
师:为迎接我们的到来,小天鹅们跳起了天鹅舞。
(1)教师电脑演示:4只天鹅在湖面上,又飞来了3只天鹅。)看到这一情景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湖里有4只天鹅,又飞来3只天鹅,可以提出湖里一共有几只天鹅?的问题。
师:要算湖里有几只天鹅怎样列式?教师根据回答板书:4 + 3
(2)教师操作屏幕,上面出现湖里7只天鹅飞走2只的场面。
师:湖里的2只天鹅洗完了澡拍着翅膀飞走了,现在还有几只天鹅?接着我们该怎么列式呢?(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4 + 3的后面写上-2,把算式写完整并读算式。
(3)观察:这个算式和我们刚学过的连加、连减有什么不同?能给它取一个名字吗?(学生自由发言。)
(4)引出课题:像这样既有加法又有减法的运算,我们把它叫做加减混合。(板书:加减混合。)学生齐读课题。
2、 类比探究算法。
(1)谁能再读一读这道题,对照图画来说一说4+3-2所表示的意义。(指名说)
(2)那么4+3-2该怎么计算呢?
①学生讨论。
②学生汇报。根据学生的叙述过程在屏幕上的算式中4+3-2中标明计算顺序。
③教师小结。(板书得数5。)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让学生自己根据已有的知识,找到新知识的切入口,有效突破新知的重点。
3、 学习例2。
师:美丽的小湖上,天鹅又发生了新变化。(电脑演示修改后的例2:湖中5只天鹅,先飞走2只,又飞来3只。)你能把图意说给大家听吗?
(1)学生说图意。
(2)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3)谁来列式?(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4)试着计算5-2+3。
(5)交流汇报计算过程。
生:先算5-2。根据学生说的教师在屏幕上闪动
师:为什么先算5-2?
生:因为图画上是5只天鹅先飞走2只,只有用减法先算出5只天鹅飞走2只湖里还剩几只后,才能算出飞来3只后湖里现在一共有多少只天鹅?
师:算第二步时是哪两个数相加?
生:是5减2的得数3与3相加。(教师配合学生的回答在算式中的前面一个方框里写上2,并在屏幕上闪动。
4、 师生共同小结:加减混合计算顺序。(从左到右)
设计意图:教学时扶放结合,观察概括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反馈练习
1、乘汽车(电脑演示:车上有6位乘客,到了车站后走下了2个,但又上了3个。)。
(1)说图意。
(2)提数学问题。
(3)列式计算。
2、引导学生摆小棒先在桌上摆上7根小棒,再拿去3根,然后又添加4根。让学生根据小棒摆的过程把算式7-()+()=()填写完整。并让学生结合摆小棒的过程说说算式7-3+4=8的意义和计算顺序。
3、室外游戏。
(1)教师事先在操场上画好图。
(2)带领学生来到操场分别选三位同学分成两组进行活动,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5+3 -2 +4 -5 +3=
8-6 +4 +2 -3 +5=
7+2 -3 -4 +5 +3=
1+4 -5 +7 +2 -5=
8-1 -3 +6 -7 +3=
2+6 -6 +5 +3 -8=
[这样有助学生在活动中实际感受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的过程,提高计算能力。]
4、回教室,继续练习。
(1)出示:做一做。
(2)学生列式计算。
四、课堂总结
引导学生小结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1
教学目标:
1、在非常和谐愉悦的氛围中,初步了解儿童认数、数数情况。
2、通过观察等探求活动,使同学初步建立数感,初步培养同学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合同学体验与人合作、交流物快乐,初步培养同学的合作参与意识。
4、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及其对人对物的爱的情感,初步培养同学会听、会说、会补充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初步建立数感,培养同学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及合作与参与的意识。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仪一台。
教学过程:
a)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拿出一封一份礼物————金龟子的信,让同学随着美丽的画面和动听的音乐听信:
亲爱的小朋友们,你们好,从今天开始,你们将成为一名真正的小同学了,在学校里,你们将会在老师的带领下,学到许许多多有用的知识,学会许多的身手,会面为一个对社会有着巨大贡献的人,你们高兴吗?数学书里都是一些有趣的游戏和活动,充溢了神奇,学好数学非常有用,它可以协助你解决一些你生活中的'困难,你们想学习数学吗?那么,从现在开始,你们的数学陈老师将会把你们带进数学的王国里,让你们学好数学,用好数学,到那时,你们一定会成为一名出色的小同学的,你们有信心吗?
b) 认真观察,小组讨论,了解数数情况
用实物投影仪出示书中第2——3页的画面。
1、这是什么地方?你认为它美丽吗?
2、请你说一说:这幅图是什么意思?图上的物体分别有多少?(先小组讨论,互相说,教师深入到小组里了解情况,并且在个别组里研讨数数规律,然后再请小朋友说)
3、评价:你认为你们组有什么优点,别的组呢?
三、继续观察,小组交流,了解认数情况
用实物投影仪出示北师大版一年级教材第2——3页的图画
活动形式同第二个环节一样:观察——交流——汇报——评价,不苛求同学按怎样的模式说,让同学在相互启迪中自俺感知怎样说好就怎样说,怎样说适合自身就怎样说。
四、操作感知,及时强化
1、数周围的实物(可带领同学走出教室,数一数学校里的事物各有多少)
2、数字卡片
3、按方位数数
4、开放性练习
猜一猜,想一想、说一说,验一验
手里最多能拿几根粉笔?
盘子里最多能放几个苹果?
笔筒里最多能放几支笔?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2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实例,经历认识成反比例关系的量的过程。
2、知道反比例的意义,能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关系,能找出生活中成反比例量的实例,并进行交流。
3、对现实生活中成反比例的量的事物有好奇心,在判断和交流成反比例的量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
教学方案:
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知道了怎样的两个量成正比例,现在请大家想一想下面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为什么?
1.每袋大米的质量一定,大米的总质量和袋数。
2.每天播种的公顷数一定,播种的总公顷数与播种的天数。
请几名学生发言,重点说出判断理由。
二、探究新知
1、读书问题
师:看来大家已经对成正比例的量不陌生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继续来学习一种新的比例关系,请看下面亮亮、红红、聪聪和丫丫四人的读书情况。
出示图中文字和表格,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观察。
师:从文字和表格中你都了解到了那些数学信息?
学生可能谈到:
他们四人读同一本书,丫丫看的最快,9天就看完了;亮亮看的最慢用了15天。
红红每天看15页,用12天看完了这本书,通过1512=180可以知道这本书的页数是180。
学生在学习了正比例的基础上可能会说出表中的规律,如果学生直接回答出表中的规律,要让学生说说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如果没说出表中规律,教师可提出教材中的问题:
师:从上表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学生可能会说:
每天看的页数越多,需要的天数就越少。
每天看的页数越少,需要的天数就越多。
师:前边我们已经学习了相关联的量,那在表中有相关联的量吗?
生:表中有每天看的页数和需要的天数这两种相关联的量。
师:这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如何变化的?
学生可能会说:
每天看的页数越多,所用的天数就越少;
每天看的页数越少,所用的天数就越多;并且两个量的乘积是180。
师:这里的180是什么?谁能说出这里的关系式?
生:180是这本书的总页数,这本书的页数是不变的。每天看的页数需要的天数=180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随即板书:
每天看的页数需要的天数=书的总页数(一定)
师:看书需要的天数是随着每天看书的页数的变化而变化的,每天看的页数扩大,需要的天数就缩小;反之,每天看的页数缩小,需要的天数就扩大。而且,每天看的页数和需要的天数的乘积一定,我们就说每天看的页数和需要的天数这两种量成反比例。
师:像这样,每天看的页数与所需天数的积一定(书的页数一定),我们就把这两个相关联的量称为成反比例的量。
2、换零钱问题
师: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成比例的量,接下来我们就共同来看一个关于换零钱的问题。请大家观察下面这张表格。
让学生独立观察。
师:谁来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生:要把10元的人民币换成零钱,换成面值1角的需要100张,换成面值2角的需要50张。
师:那么大家能用口算完成表格吗?
生:都换成面值5角的需要20张;换成面值1元的需要10张;面值5元的需要2张。
师:仔细观察表中数据,你都发现了什么?
学生可能会说:
换的钱的面值越大,需要的张数就越少;换的面值越小,需要的张数就越多;
表中面值与张数的积是一定的;
师:你能说出这里的数量关系式吗?
学生回答,教师随机板书:
钱的面值张数=10(元)
师:谁能说出数量关系式的'意思?
学生可能会说:
表中有两个相关联的量,钱的面值与张数;
这里钱的张数随着钱的面值的变化而变化,钱的面值变大,钱的张数就变小;钱的面值变小,张数就变大,
师:通过刚刚我们对反比例关系的了解,这里的零钱的面值与换的张数这两种量成反比例吗?先自己想一想再和同桌说一说。
指名汇报。
师:我们刚刚遇到的这样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这两种量相对应的积也一定,就说这两种量成反比例,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我们把这种关系称为反比例关系。
三、试一试
师:下面我们就试着来判断下面每组中的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先自己想一想。
师:谁来说说自己的想法?
学生说的过程中,重点让学生说说判断的理由。
师:现在我们大家回过头来想一想,根据我们所说的反比例的意义,要知道两个量成不成反比例,要怎样想?其中关键是看什么?
让学生自己或者和同桌总结归纳一下,指名汇报交流。
总结:判断两个量成不成反比例关系,只要先看这两种量是不是相关联的量,再看两重量变化时乘积是不是一定,如果乘积一定,它们就是成反比例的量,相互之间的关系就叫反比例关系。
师:我们认识了什么叫做反比例关系,现在你能举一个反比例的例子吗?和同学交流一下。
让学生举例并说明理由。
四、练一练
1、师:相信现在大家对反比例并不陌生了,现在请同学们读练一练的第1题,自己读题并判断。
指名回答,说明理由。这里关注学习稍差的学生。
2、师:请大家认真观察第2题表中的信息,回答下面的问题。
重点交流问题(2)。
3、师:请大家认真观察第3题表中的信息,回答下面的问题。
重点交流问题(2)。
4、师:大家知道大齿轮和小齿轮是怎样转的吗?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让学生明白大齿轮与小齿轮转数的关系,因为30:10=3,所以大齿轮转一圈,小齿轮转3圈。
五、课外拓展
师:其实成反比例的量不仅仅用表格可以表示出来,我们也可以在方格纸上画图来表示。
出示知识窗的表格与方格图,让学生了解成反比例的量可以用方格纸上的图表示。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3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巩固20以内数的读写、数序、大小、组成和序数的含义,加深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
2、进一步理解、巩固本学期所学的知识,加深知识间的联系。体验整理知识的方法,初步形成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
3、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感受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成功感。
教学重点:
20以内数的读写、数序、大小、组成和序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
加深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
教具准备:
课件、实物投影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同学们一定学到了许多知识,在数学方面,你都有哪些收获?这节课我们就来整理一下吧。
学生独立思考,学生交流。其他学生补充
板书课题:雪山乐园
——总复习
二、回顾整理
1、归类、综合。
引导学生对于所学内容归类
大约可以划分为4个板块的内容。20以内的数及加减法;分类、比较与位置;图形与位置;统计初步知识。
2、欣赏雪山乐园。
师:在我们书上的最后一个单元,留给我们一幅美丽的图画——雪山乐园,请同学们欣赏。看到这幅美丽的图画,你想说什么?
3、提出数学问题。
在雪山乐园里,你都发现哪些数学问题?小组同学商量一下,你们最想提出那方面的问题?
学生思考,并在小组中交流。
4、复习20以内数的认识。
(1)出示雪山乐园情境图,提问:如果你到雪山乐园,最喜欢干什么? 谈各自喜欢什么,交流汇报。
(2)师:在雪山乐园,有这么多同学打雪仗,你知道有多少个同学打雪仗吗?让我们数一数吧?
让学生谈谈自己是怎样数的?
学生谈谈自己是怎样数的
(可以按顺序一个一个地数或两个两个地数或一组一组地数,还有其他方法。)
(3)师:你还想数什么?
自己一边数,一边作记录。
想一想:怎样数能做到:既不漏数,也不重复数
(4)师:我们今天来了11个同学滑雪。关于11,你都了解哪些知识?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交流。
小组内交流,全班汇报交流。
数的顺序:11的前面是10,后面是12。
数的组成:11是由1个十和1个一组成。
数位:11的十位是1,个位是1。
数的大小:11比10大,比12小。
计数器 : 在计数器上表示11。
5、在玩滑雪的小朋友中,有一个小朋友说,“我第一。”这里的第一与滑雪的有11个同学有什么不同?
说两个第一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汇报交流。
三、深化练习
1、第1题,,教师出示1-20的卡片,让学生说一说数的.组成、数位,还可进行数的排序、大小比较等方面的巩固活动。
学生说一说数的组成、数位,行数的排序、大小比较。
2、第2题,先让学生数一数花生的个数,完成连一连。“涂一涂”,再让学生观察8个花生的颜色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然后自己设计排列规律,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涂完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学生数一数花生的个数,完成连一连。
观察8个花生的颜色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然后自己设计排列规律,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涂完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3、第3题是一道找规律的开放性练习题。练习时,可让学生先观察两组数中所圈数的规律,然后把剩余部分圈完。还可让学生按自己想得规律换颜色圈一圈,并相互交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学生先观察两组数中所圈数的规律,然后把剩余部分圈完,还可按自己想得规律换颜色圈一圈,并相互交流
四、完善小结
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收获?你表现怎样?
自组评价谈收获及表现。
板书设计:
雪山乐园——20以内数的认识
数的顺序
11的前面是10,后面是12。
数的组成
11是由1个十和1个一组成。
数位:11的十位是1,个位是1。
数的大小:11比10大,比12小。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的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初步了解十进制计数法;初步培养数感。
2、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动手操作和乐于思考的习惯。
3、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认识11~20各数,能正确数数、读数和写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
写数,体验计数单位十。
教学准备:
课件、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主题图引入
1、谈话引入
教师(课件出示主题图情境):我们熟悉的学具和水果卡片来和我们做游戏了。
(1)引导观察。
教师:这幅图中有什么?试着数一数分别有多少个。
教师:图中学具的数量有的超过10了,是哪一种?它们各是多少个?
(2)引入新课。
教师: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比10多的数,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样的数。(板书课题:11~20各数的认识。)
2、初步感知
教师:请你想一想,这些学具卡片放置散乱,怎样就能让别人一眼看出有多少?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后得出:所数的物品超过10个时,把10个看作一份更清楚。
教师:下面我们通过数小棒来继续研究11~20各数。
二、探究新知
1、教学11~20各数的数法和读法
(1)教学11。
教师指导学生先数出10根小棒,捆成一捆。
教师:捆成一搁,10个一就变成了1个十。接着该怎么数呢?
教师指导学生在1捆小棒的基础上再添加1根。
教师:10根小棒捆成1捆,就是1个十,读十;1根小棒是1个一,1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是11,读作十一。
(2)教学12。
教师:刚才我们已经数出11根小棒了,再添上1根,是多少根?你是怎么知道的?
教师:1个十和2个一,是12,读作十二。
(3)教学13~19。
教师指导学生在11的基础上1根1根地继续添加小棒,学生边数边说:1个十和3个一,是13,读作十三;1个十和4个一,是14,读作十四;1个十和5个一,是15,读作十五1个十和9个一,是19,读作十九。
数完后,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规律:10根小棒捆成一捆,就是1个十,再添加几根小棒,合起来就是十几。11~20各数都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4)教学20。
教师:19根小棒再添上1根是多少根?怎样能更清楚地看出是20根?
学生讨论后明确:19根小棒再添上1根,散着的小棒又够10根,把这10根再捆成1捆,就有2捆小棒,是2个十,即20。读作二十。
教师:够10根就捆成1捆,这样表示数更清楚(渗透以十为新的计数单位)。
2、教学11~20各数的数序
(1)教学20以内各数的顺序和大小。
教师(出示标有0~10各数的直尺):请同学们读一读。
教师:今天我们认识的11~20各数也想在直尺上找到自己的位置,请大家来帮忙。
让学生分别帮11~20各数在直尺上确定位置。由此认识11~20各数从小到大排列的顺序是:11,12,13,14,15,16,17,18,19,20。
教师先引导学生各自读一读0~20各数,再集体齐读,加强对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的整体感知。
(2)在活动中强化学生对数序的认识。
先整体认识11~20各数,如13前一个数是多少,13的后一个数是多少11比13大还是小17和19的中间数是多少16的相邻数是多少等。
其次可以在游戏活动中深入思考:在0~20各数中,哪个数离18最近、哪个数离18最远
三、巩固练习,拓展提升
1、做一做第1题
教师:在数数的过程中为了有序、不重复也不遗漏有什么好办法?(使学生懂得要认真仔细,按照一定顺序去点数,帮助学生积累数数经验,熟练掌握点数的方法。初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2、做一做第2题
指导学生按照题中提示练习分段数数,让同桌或好朋友互相数给对方听。从一数到二十;从七数到十三。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数数练习。
3、做一做第3题
指导学生准确认出、读出题目中给定的数。
4、拓展练习
教师:同学们已经认识了11~20各数,让我们来帮小动物解决问题吧一一猜休息室门牌号。
教师(课件出示休息室和小动物):森林里,小动物们正要举行运动会,这是小动物的休息室,请你根据老师提供的信息猜一猜小动物们的休息室的门牌号各是多少。
教师提供信息,学生来猜,具体如下。
(1)小兔子的门牌号是由1个十和4个一组成的。小兔子的门牌号是多少?
(2)小猪的门牌号是11和13的中间数。小猪的门牌号是多少?
(3)小羊的门牌号是16前面的那个数。小羊的门牌号是多少?
(上面关于组成的练习也可以设计为本班学生参与的游戏活动。如给学生胸前分别配戴11~20各数的`号牌,由教师或学生说组成,请学生猜是谁的号牌。以此吸引学生,并在游戏中强化对组成的认识。)
四、联系生活实际
1、展示生活中的数
教师:其实生活中有许多地方会用到11~20这些数。
教师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数的资料。
教师:生活中经常要用到11~20各数。如:温度计上的刻度;限速牌上的限速标志;日历上的日期都会用到11~20各数。
2、让学生在生活中去发现11~20各数
教师鼓励学生说出自己在生活中见到过的11~20各数,并充分肯定学生合理的发言,鼓励学生多留心观察生活。
五、全课小结
(1)鼓励学生交流本课时学习的内容和收获。
(2)教师对全课时的知识内容和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总结。总结时注重激发学生认识数、发现数的兴趣,为后续学习做准备。
六、板书设计如下。
11~20各数的认识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5
1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教学,学生能理解加法的含义。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能发现计算5以内加法的计算方法。
培养学生完整的语言表达能力,及与同桌合作的能力。
教育学生要热爱小动物,保护小动物的意识。
2重点难点
学生正确理解加法的含义。
学生能掌握5以内加法的计算方法,并正确进行计算。
3教学过程
3.1第一学时
3.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5的加法
一、复习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五以内数的分解与组成,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准备好你的小手。认真听1和2组成几、2和3组成几、3和2组成几、4和1组成几、3和1组成几、1和3组成几、2和2组成几、1和1组成几。
生边拍手边回答。
二、导入
师:同学们的倾听能力有进步,老师真为你们高兴,为了奖励大家老师带领同学们进行一次动物园之旅。快看,谁来欢迎你们了
三、新授
认识加法
师:仔细看小丑拿出了什么
生:汇报
师:你观察的真仔细那我们用数字几来表示呢
生:汇报
师:你真是一个注意听他人说话的'好孩子,这回你又发现了什么小丑又拿来了一个气球,一个气球用数字几来表示
师:你是一个善于观察的孩子
师:谁能把两次发现连起来说一说
生:把观察的内容连起来说一说。
师:你表达的真完整。
师:根据你两次的发现,你能提出一个有关的数学问题吗
生:一共有多少个气球。
师:真是个善于思考的孩子
师:你打算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
生:3+1=4读作3加1等于4(贴在黑板上)
师:这个符号“+”叫什么这个算式怎样读呢
师:你们为什么用就“+”来解决这个问题“加号”表示什么(课件把两部分合在一起,求一共用加法来计算。
师:真是个了不起的发现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加法”
师:在什么情况下用加法来解决问题呢(开火车说一说)
四、巩固练习
师:小丑看大家这么聪明,在动物园里出了几道数学题,你们敢接受挑战吗
那我们快快进去吧(看图说一说算式表示的意思)
课件2只小鸡2只小鸡2+2=4
课件3只小鸟2只小鸟3+2=5
师:这些小动物可爱吗当你面对这些小动物时,应该怎样做呢当它们遇到危险时,你会怎样做呢
生:汇报。
师:在生活中我们要做一个爱护小动物的好孩子。
师:想一想在你的生活中你发现了哪些用加法来解决的问题
生:结合教室里的物品进行汇报。
师:同学们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其实在我们的身边处处藏着知识同学们累了,我们一起来放松一下。放松过后,小丑又来了,他想知道为什么3+2=5呢
师:谁能再来说一说。
生:因为5可以分成3和2,所以3加2等于5.
师:总结,那么我们把这种方法叫组合法。
师:你还有什么方法
生:从3往后数2就是5,所以3+2=5同学们我说的对吗
师:谁听见他刚才说了什么(板书点数法)
师:你认为这两种方式,哪种方法更快就用你熟悉的方法算一算
4+1= 1+1= 2+1= 1+3= 1+4=
1+2= 1+3= 2+3= 3+1= 2+2=
师:帮小丑解决问题很高兴,为你竖起大拇指。
五、总结
学习加法计算方法3+1=4读作3加1等于4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相关文章:
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01-20
数学上册教案01-15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01-20
一年级上册数学《10》教案08-26
一年级上册数学加法教案01-03
一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教案01-13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的教案02-06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01-14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01-06
一年级人教版数学上册教案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