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语文教案>《天火之谜》五年级语文教案

《天火之谜》五年级语文教案

时间:2024-04-10 17:32:12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天火之谜》五年级语文教案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天火之谜》五年级语文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天火之谜》五年级语文教案

《天火之谜》五年级语文教案1

  教学目标

  1、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够综合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自己收集的资料、老师提供的资料读懂课文。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实验的科学精神。

  4、能根据图片提示复述风筝实验的经过。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复述风筝实验经过。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引导质疑: 板书 19、天火之迷

  1、 看到这个题目,你们会提出哪些问题呢?(估计学生会提出下列问题)

  (1)“天火”是什么东西?(2)“天火之迷”到底是个怎样的迷呢?

  (3)这个迷又是怎样解开的呢?

  2. 同学们提出的几个问题,课文已经给我们做了回答。现在,我们就带着这几个问题阅读课文。

  二、初读指导

  1.学习生字词。

  (1)字音教学:着重读准“钥匙”的“匙”读轻声。“栓、颠、颜”都是前鼻音,“讽、筝”是后鼻音。“暴、爆”读音相同,但意义和用法不同,要让学生分辨清楚。

  (2)复习巩固生字词。指名读生字词,听写“雷暴、劈开、爆炸、冷嘲热讽、揭开、颠簸、颜色”等词。

  2.轻声读全文,思考并准备回答下列问题:

  (1)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写是写富兰克林解开了雷暴之迷的? (第2~5自然段)

  (2)课文可以分为几段?(首尾两个自然段各为一段,中间2——5自然段为一段)

  3、默读全文,思考各段段落大意,讨论后小结。

  ①第一段: 雷暴在人们的心目中一直是种可怕的东西。

  ②第二段: 富兰克林解开了雷暴之迷。(雷暴只是普普通通的放电现象。)

  ③第三段:富兰克林发明了避雷针。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要求做到正确、流利。读后评议。

  4、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1)课文主要讲了什么?(2)“天火”是什么东西?(3)“天火之迷”到底是个怎样的迷呢?(4)这个迷又是怎样解开的.呢?

  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划出有关句子,读一读,小组交流。

  5、全班交流。

  三、作业

  1.课堂作业。

  (1)用钢笔描红、临写。 (2)读一读,再抄写课后词。

  2. 课后作业。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读题后提问:通过上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天火是指什么?为什么说雷暴在人们的心目中一直是种可怕的东西呢?

  2、天火之谜到底指的是什么?

  3、引读:雷暴到底是什么呢?这个谜直到18世纪才被――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解开。那么这个谜是怎样被富兰克林解开的呢?(板书:富兰克林 解开) (根据老师的提问回答,复习上一堂课的相关学习内容。 背诵老师引读的内容“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解开”。)

  过渡:上堂课已经学习了第1自然段,在复习中让学生再一次感受到雷暴在人们心目中的可怕程度,为下文学习奠定基础。

  二、学习第3自然段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3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指名说说这一自然段的意思,并相机板书:早就观察、大胆推测、决定实验。

  3、请同学们再读读这一自然段,哪些地方自己能够读懂,哪些地方还不理解?读的时候,可以用自己课外收集的资料来帮助理解,不理解的做上记号,等会儿我们一起讨论。

  4、指名学生说说不懂的问题。并相机组织学生讨论、朗读课文。

  (1)你们真的了解雷暴与静电放电现象之间的相似之处吗?你怎么知道的?引出:老师收集到了这样三份资料,从这些资料中,你就会有新的发现。这些资料能帮你说明问题吗?引读,由此他大胆地推测――雷暴就是人们熟知的放电现象。

  (2)雷暴就是人们熟知的放电现象,这种推论现在看起来不值得奇怪,但在当时却令人难以相信。人们为什么要取笑他呢?出示取笑的一段话,你能联系课文第1自然段说说吗?齐读这一段话。他们会怎样取笑富兰克林呢?

  过渡:面对人们的取笑,富兰克林决定――通过实验来揭开雷电的秘密。(板书“风筝实验”)

  a、自由读课文第3自然段,并概括这一节的意思。

  b、自读课文第3自然段,联系上下文或联系自己收集的课外资料读懂课文,不理解的做上记号

  c、提出不理解的问题和解决自己或同学提出来的问题。

  d、与老师进行平等的对话,在对话中不断理解课文,体会课文的意思。

  e、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学习第4自然段

  1、请同学自由读课文第4自然段,联系上下文或借助课外收集到的资料来理解课文,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做上记号。

  2、学生提出问题,相机讨论、指导朗读。

  (1)做这次实验的条件有哪些?

  (2)为什么麻绳上的纤维“怒发冲冠”般地竖了起来就说明这是麻绳带电的信号?

  (3)指导读两个感叹句:第一句要读出有惊奇发现的心情,最后三个感叹句要读出他成功的喜悦。

  (4)让学生联系课文和补充课外资料,体会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实验的科学精神。

  3、这一段写得很精彩,同学们能够把“风筝实验”的经过复述出来吗?出示多幅图片,让学生练习复述。

  4、指名学生复述课文第4自然段。

  5、如果用上课文中的好词好句,复述就更加生动,谁来?

  四、学习第5自然段

  1、“风筝实验”成功了,这个实验也证实了富兰克林先前的推测――雷暴只是普普通通的放电现象。(板书:证实推测)

  2、联系上下文想想看,做成功了“风筝实验”在当时的影响有多大?(相机板书:震惊世界)

  五、学习第6自然段

  1、雷暴就是大规模的放电现象,这是个震惊世界的发现,但富兰克林并没有沉醉于自己的成功之中,而是继续不懈地努力,根据放电的原理,发明了避雷针。

  2、避雷针有什么作用呢? (学生齐读第6自然段。再说说避雷针的作用。)

  六、总结课文

  1、对照板书,总结全文。

  2、出示富兰克林简单生平和其它发明介绍资料。

  3、拓展作业:

  (1)课外阅读《富兰克林传》;

  (2)搜集关于避雷针的课外资料,说说避雷针是怎样避免雷击从而保护建筑物的?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和对科学的热爱。

  板书设计

  19、天火之谜

  富兰克林 早就观察 大胆推测 决定实验

  解  开 风筝实验 证实推测 震惊世界

《天火之谜》五年级语文教案2

  基本目标:

  1、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够综合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自己收集的资料、老师提供的资料读懂课文。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实验的科学精神。

  4、能根据图片提示复述风筝实验的经过。

  发展目标:

  1、激发学生立志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思想感情。

  2、培养学生收集课外信息的习惯,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复述风筝实验经过媒体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

  第二课时

  授课时间

  3月26日

  复习导入

  1、读题后提问:通过上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天火是指什么?为什么说雷暴在人们的心目中一直是种可怕的东西呢?

  2、天火之谜到底指的是什么?

  3、引读:雷暴到底是什么呢?这个谜直到18世纪才被――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解开。那么这个谜是怎样被富兰克林解开的呢?

  (板书:富兰克林解开)

  1、根据老师的提问回答,复习上一堂课的相关学习内容。

  2、背诵老师引读的内容“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解开”。

  上堂课已经学习了第1自然段,在复习中让学生再一次感受到雷暴在人们心目中的可怕程度,为下文学习奠定基础。

  学习第3自然段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3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指名说说这一自然段的意思,并相机板书:早就观察、大胆推测、决定实验。

  3、请同学们再读读这一自然段,哪些地方自己能够读懂,哪些地方还不理解?读的时候,可以用自己课外收集的资料来帮助理解,不理解的做上记号,等会儿我们一起讨论。

  4、指名学生说说不懂的问题。并相机组织学生讨论、朗读课文。

  (1)你们真的了解雷暴与静电放电现象之间的相似之处吗?你怎么知道的?引出:老师收集到了这样三份资料,从这些资料中,你就会有新的发现。这些资料能帮你说明问题吗?引读,由此他大胆地推测――雷暴就是人们熟知的放电现象。

  (2)雷暴就是人们熟知的放电现象,这种推论现在看起来不值得奇怪,但在当时却令人难以相信。人们为什么要取笑他呢?出示取笑的一段话,你能联系课文第1自然段说说吗?齐读这一段话。他们会怎样取笑富兰克林呢?

  过渡:面对人们的取笑,富兰克林决定――通过实验来揭开雷电的秘密。(板书“风筝实验”)

  1、自由读课文第3自然段,并概括这一节的意思。

  2、自读课文第3自然段,联系上下文或联系自己收集的课外资料读懂课文,不理解的做上记号

  3、提出不理解的问题和解决自己或同学提出来的问题。

  4、与老师进行平等的对话,在对话中不断理解课文,体会课文的意思。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学习这一自然段时,先从整体上了解这一自然段的意思,然后运用读懂课文的方法自己学习课文,旨在培养学生的自能读书的本领

  重点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和课外资料进行积极的信息处理过程,理解课文内容,在讨论理解的过程中相机指导朗读课文。

  学习第4自然段

  1、请同学自由读课文第4自然段,联系上下文或借助课外收集到的资料来理解课文,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做上记号。

  2、教师收集到了一段动画,请同学们看仔细了,或许可以解开你心中的'疑问。

  3、看了这一段动画,你又知道了什么?

  4、还有什么问题要提吗?相机讨论、指导朗读。

  (1)做这次实验的条件有哪些?

  (2)为什么麻绳上的纤维“怒发冲冠”般地竖了起来就说明这是麻绳带电的信号?

  (3)指导读两个感叹句:第一句要读出有惊奇发现的心情,最后三个感叹句要读出他成功的喜悦。

  (4)让学生联系课文和补充课外资料,体会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实验的科学精神。

  5、这一段写得很精彩,同学们能够把“风筝实验”的经过复述出来吗?出示多幅图片,让学生练习复述。

  6、指名学生复述课文第4自然段。

  7、如果用上课文中的好词好句,复述就更加生动,谁来?

  1、学生自学课文第4自然段,理解有关语句,不理解地方做上记号。

  2、观看动画,理解课文。

  3、讨论理解同学当中不理解的地方,深入理解课文。

  4、体会富兰克林在实验过程中勇于探索、敢于实验的科学精神。

  5、对照图片练习复述课文。

  学习这一重点小节,以读懂课文、朗读课文、体会思想、复述课文贯穿,突出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

  复述是课文后的要求,即是编者的意图,一改通过文字提示指导学生复述,而是在观看动画的基础上并辅之以多幅图片指导学生复述。

  学习第5自然段

  1、“风筝实验”成功了,这个实验也证实了富兰克林先前的推测――雷暴只是普普通通的放电现象。(板书:证实推测)

  2、联系上下文想想看,做成功了“风筝实验”在当时的影响有多大?

  (相机板书:震惊世界)

  1、知道实验的结论。

  2、说说做成功了“风筝实验”在当时的影响。

  通过想象,再一次让学生感受到“风筝实验”对当时影响以及富兰克林所作出的贡献。

  学习第6自然段

  1、雷暴就是大规模的放电现象,这是个震惊世界的发现,但富兰克林并没有沉醉于自己的成功之中,而是继续不懈地努力,根据放电的原理,发明了避雷针。

  2、避雷针有什么作用呢?

  1、齐读第6自然段。

  2、说说避雷针的作用。

  在朗读中理解课文的意思,感悟富兰克林在科学上的不懈精神。对照板书总结课文1、对照板书,总结全文。

  2、出示富兰克林简单生平和其它发明介绍资料。

  3、拓展作业:

  (1)课外阅读《富兰克林传》;

  (2)搜集关于避雷针的课外资料,说说避雷针是怎样避免雷击从而保护建筑物的?

  1、了解富兰克林的生平和其它发明创造。

  2、课外完成作业。

  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和对科学的热爱。

  板书设计

  25、天火之谜

  富兰克林 早就观察 大胆推测 决定实验

  解 开 风筝实验 证实推

《天火之谜》五年级语文教案3

  五年级语文《天火之谜》课文

  地球上空每年都要发生几十亿次雷暴,它能把人击倒,将高大的树木劈成两半。古时候西方人把雷暴看作是“上帝的怒火”,中国人则把它称为“雷神”。长期以来,雷暴在人们的心目中一直是种可怕的东西。

  那么,雷暴到底是什么呢?这个谜团直到18世纪才被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解开。

  富兰克林早就观察到,天上的雷暴与静电放电现象有很多相似之处:它们都会发光,光的颜色相同,光的方向相似,都伴随着爆炸声,都能毙伤动物……由此他大胆地推测,雷暴就是人们熟知的放电现象。这种推论现在看起来不足为奇,但在当时却是令人难以置信的。人们已经习惯地认为天上地下是两个世界,雷暴是神灵的火焰,怎么可以同人间的事物混为一谈呢?不仅一般人不相信他的推论,就连许多自称有学问的人也对他冷嘲热讽。面对人们的取笑,富兰克林决定通过实验来揭开雷电的秘密。

  1752年7月的一天,天空乌云密布,雷电交加。富兰克林在儿子的帮助下,把一只风筝放上了高高的天空。风筝上拴了一根细铁丝,用来吸收云中的“天电”。放风筝的线是用麻绳做的,绳子下端结上一段丝带,在麻绳和丝带的接头处系着一把铜钥匙,富兰克林站在房子里面攥(zuàn)住丝带。风筝越飞越高,远远望去,犹如云海里的'一叶小舟,颠簸着,摇晃着。一片乌云掠过风筝上方,富兰克林发现麻绳上的纤维“怒发冲冠”般地竖了起来。这是麻绳带电的信号!突然,一道闪电劈开云层,在天空划了一个“之”字,接着一个炸雷,大雨倾盆而下。麻绳淋湿后就成了能使电流通过的导体。这时,富兰克林用手指靠近铜钥匙,“啪”的一声,骤然闪现一道蓝色的火花,他的手臂一阵发麻。富兰克林欣喜若狂地喊道:“成功了!成功了!我捉住‘天电’了!”

  “风筝实验”震惊了世界。它向世人宣告,雷暴只是普普通通的放电现象,“上帝的怒火”不过是无稽之谈。

  后来,富兰克林根据放电的原理,发明了避雷针。这样,雷电轰鸣时,高大的建筑物就安然无恙(yàng)了。

  五年级语文《天火之谜》教案

  一、教材分析

  《天火之谜》主要讲了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在雷电交加中进行“风筝实验”,揭开雷暴秘密的事,赞扬了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试验的科学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研究和实验,才能揭开大自然的奥秘。本课时立足1—3自然段着重研究雷暴可怕和富兰克林细致观察、大胆推测。

  二、学情分析

  1、学生的年龄特点与认知特点:五年级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利用信息技术搜集整理资料和观察体验、阅读分析文本的能力,且富兰克林勇于探索的事迹本身对喜欢新奇的小学生就有莫大的吸引力,课文叙述生动、语言准确,很有研读价值。

  2、学生已具备的基本知识:学生在本单元之前已经学习了许多篇写人叙事类文章,对于学习,通过事情,感悟人物的精神品质已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

  3、本节课的困难点主要体现在让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感受富兰克林细致观察、大胆推测、勇于探索的精神中如何渐进升华对人物的情感。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主动对生字正音、悟形,理解生词的意思。

  2、知道“天火”是“雷暴”,“雷暴”是普通的放电现象,这个科学结论是由伟大的科学家富兰克林证明的。

  过程与方法:从富兰克林观察→推测→探究中了解科学研究的过程,感受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试验的精神。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崇敬伟人,激发学生探究自然的兴趣、培养学生面对质疑的勇气与执着。

  2、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在文本品读中感受雷暴可怕和富兰克林细致观察、大胆推测,进行科学研究的过程。

  教学难点:在文本解读中,渐进升华学生对富兰克林的情感,培植学生崇敬伟人、科学研究的精神。

  五、主要教学流程

  (一)板书课题,理解课题。

  1、板书“谜”。认识这个字吗?什么是谜呢?(“谜”,比喻还没有弄明白或难以理解的事物。)由“谜”你想到了什么?

  2、板书“天火”。

  你知道什么是天火吗?

  指读课文的第一节。

  (1)相机板书“暴”、“劈”,注意正音,强调字形。(“暴”的下面不是“水”;“劈”,只有用刀才能劈。)

  (2)注意断句。

  ①古时候/西方人/把雷暴看作是/“上帝的怒火”,中国人/则把它称为/“雷神”。

  ②长期以来,雷暴/在人们的心目中/一直是种/可怕的东西。

  3、师生交流:什么是天火?天火之谜指的是什么?请你用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这一小节的意思。

  4、由此,我们可以推想这篇文章会向我们介绍些什么呢?

  (二)朗读课文,读通读顺。

  1、出示自读要求:

  自由朗读课文

  (1)标出小节,划出课文的生字新词。

  (2)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的意思。

  (3)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学生朗读课文。

  3、检查自读情况。

  (1)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第二节。

  注意断句:这个谜团/直到18世纪/才被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解开。

  (2)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第三节,

  读了这一节,你知道了什么?试着用一句话概括这一节的主要内容。

  相机板书“炸”、“毙”、“讽”、“揭”,指读、正音、指导记住字形。

  (3)指名朗读课文第四节。

  相机正音:“匙”读“shi”。

  这一节介绍的是什么?

  (4)指名朗读课文第五节。你读懂了什么?什么是“无稽之谈”?哪个字意思是“根据”?

  (5)指名朗读课文第六节。

  请你用这一节中的一句话来概括这一节的意思。

  “这样,雷电轰鸣是,高大的建筑物就安然无恙了。”中的“安然无恙”是什么意思?

  (6)分小组朗读课文,力求读通读顺,共同解决还不理解的词语。

  (7)展示读:读你读得好的自然段。

  (8)集体交流:读了课文以后,你知道文章向我们介绍了些什么?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默读课文,概括段意

  默读课文,按照分好的段落,选用课文的语句概括段意,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概括。(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

  (四)出示生字,指导写字

  1、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

  2、哪些地方要提醒同学们书写时注意的?

  3、范写:暴、讽。

  4、学生用钢笔描红。

  六、整合点的诊断与解决方法

  (一)利用信息技术分类整合的优势,有效突破了生字和词语教学,强化了学生对形声字和雷暴的理解。

  (二)借助视频创设情境,音乐怡情体验,优化朗读、内化理解。

  (三)利用课件即点即现的优势,凸显关键词语,在品词析句中培养语感,增进对富兰克林的情感体验。

  (四)借助信息网络资源在前置性学习和后置性学习中培养学生主动获取新知的能力,渐进形成初步的信息素养。

  五年级语文《天火之谜》教学反思

  《天火之谜》一文讲述的是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为了揭开雷暴的秘密,在雷电交加的天气里冒着生命危险进行“风筝试验”的故事,赞扬了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实验的科学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揭开大自然的奥秘

  有三点我做得比较成功:

  一、充分发挥了插图的作用。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对雷暴的“可怕”体会得较为轻松深刻。有利于把学生带进雷暴发生时那令人心惊胆战的情境之中。

  二、顺利调动了学生的积累。通过“看到这幅图画,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到了什么?”调动了学生的生活积累;通过“此时此刻,你想到了哪些词语?”调动了学生的词语积累。让学生想象,当时这些自称有学问的人是如何对富兰克林说的?通过言语训练学生对“冷嘲冷讽”这个词的学习较为扎实。

  三、逼真再现了文本的情境。如课文第一自然段紧扣“可怕”来写,我通过引导观察插图、调动已有积累两条途径,将课文第一自然段的文字变成了具体可感的情境,学生在观察、表达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身临其境了,体会富兰克林勇敢无畏、忘我的科学献身精神。

《天火之谜》五年级语文教案4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推测”、“不足为奇”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学习给课文分段,并用课文中的语句概括段意。

  4、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富兰克林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富兰克林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精神。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仪,布置学生搜集富兰克林的资料。

  教学时间

  二教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词语,理清脉络给课文分段。

  2、学习文章第一段

  教学重难点

  朗读写字了解课文脉络

  一、揭题导入。

  二、初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

  四、学习第一节

  1、以一段雷暴的视频录象导入课题。

  2、你知道雷暴形成的原理吗?但古时候的人是如何认识的呢?板书揭题:天火之谜

  3、教师提问:“天火”指什么?古人不知道雷暴发生的原因,它成了一个谜,谁来解开这个谜?他是怎样解开的?这就是这篇课文要讲的内容。

  1、检查自学情况。

  (1)抽读生字卡片,注意读准字音。

  (2)理解词语。

  2、分自然段指名试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

  1、再读课文,想想每一节写了什么内容?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按照分好的段落,选用课文的语句概括段意。

  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雷暴在人们的心目中一直是种可怕的东西。

  第二段(第2~~5自然段)写富兰克林用“风筝实验”解开雷暴的谜。

  第三段(第6自然段)富兰克林根据放电的原理,发明了避雷针。

  1、指名读课文。

  2、这一节的主要内容可以用哪些语句来概括?

  (长期以来,雷暴在人们的心目中一直是种可怕的东西。)

  3、为什么说它可怕?

  板书:把人击倒树木劈成两半

  4、齐读第一节。

  学生先观看,再组织学生谈谈观后的感受

  指名读生字

  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再读课文,思考每一节与课文的内容

  概括段意

  指名读课文

  用课文里的语句概括主要内容

  齐读第一节

  用直观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与文本充分接触,扫清阅读的障碍。

  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

  作业设计:

  1、抄写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深入学习课文,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富兰克林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富兰克林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精神。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复习导入。

  二、学习第二段。

  三,学习第三段。

  四、总结课文。

  五、指导复述全文。

  通过上堂课的学习,你知道雷暴是什么吗?

  中国人~~~~雷神

  西方人~~~~上帝的怒火

  1、出示第2节。雷暴到底是什么呢?

  “这个谜直到18世纪才被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揭开”

  2、你了解富兰克林吗?

  3、齐读第2节,想想这一节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承上启下)

  4、你们想了解这个谜揭开的经过吗?思考:富兰克林是怎么做的?请用简单的几句话来说,并想想你觉得富兰克林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5、讨论板书:

  注意观察、认真思考

  勇于探索、大胆推测、决定实验

  认真实验、勇于实验

  6、讨论交流(读好词)早就(很早不是现在)——所以发现了——引读

  (1)“天上的雷暴与静电放电现象有很多相似之处......那么雷暴究竟是什么呢?

  观察比较

  (2)大胆推测:读雷暴就是人们熟知的放电现象。

  (很熟悉,很了解)——熟知什么?放电现象不能雷暴结合富兰克林与众不同。

  这种推论现在看起来不足为奇,但是在当时却是令人难以接受的.。

  什么意思?不值得奇怪不能接受

  与”推测“有什么区别?为什么不能接受?

  引入”人们已经习惯地认为......也对他冷嘲热讽“

  板书:习惯地

  (冷嘲热讽)不仅......就连人们会说些什么?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3)富兰克林经过仔细观察和大胆推测反复思考决定用实验来揭开雷电的秘密。

  (4)勇于探索还表现在哪里?

  (在雷电交加的情况下,亲自实验)(动作)

  (5)富兰克林发现天火之谜的实验过程能读懂吗?

  他读得怎么样?

  7、同学们现在你认为雷电是怎样的呢?(不是天火,不是雷神)

  还怕吗?(指名原来有误解的学生回答)可是还需要注意安全

  8、引出第5节。

  理解”震惊“、”宣告“、”无稽之谈“

  板书震惊世界

  9、想象一下当时的人们会怎样说?

  自我惭愧,夸奖富兰克林

  10、有感情地朗读第5节。

  复述实验经过。

  1、富兰克林实验成功有何伟大意义?

  2、板书:——安然无恙(理解)

  3、指导朗读,想想这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1、齐读全文,说说文章主要讲了什么?

  2、完成课后练习4。

  1、凭借段意,安排好复述学习实验的经过,体会富兰克林的勇于实践的精神。

  2、根据板书内容提取重点词语,组织语句进行连缀复述。

  3、指名上台复述,师生评议。

  4、以四人为一组,轮流复述。

  5、优选复述。

  齐读句子

  简介富兰克林

  齐读第2节

  自由读3——4节

  思考问题

  各自谈谈自己的最大感受。

  分四人小组学课文,从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富兰克林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找一找,读一读表达出来。

  用朗读把你读懂的内容表现出来。

  有感情朗读2—4节,体会人物特点。

  齐读第5节,想象

  感情朗读

  练习朗读

  齐读全文

  练习复述

  个别同学上台复述

  小组轮流复述

  采用”以述促读“的方法指导学生精读课文。

  作业设计:

  1、复述课文。

  2、完成补充习题。

  3、阅读《富兰克林传》

  板书设计

  (起因)雷暴是个谜大胆推测

  25天火之谜(经过)揭开”雷暴之谜“风筝实验

  震惊世界

  (结果)发明避雷针

  教学反思

《天火之谜》五年级语文教案5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掌握文中的四字词语,并会用“不足为奇”“欣喜若狂”造句。

  3,能根据课后练习的提示,选用文中的语句概括段意。

  4,通过学习,了解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实验、尊重科学的精神。培养小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敢于实验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完整地了解富兰克林实验的全过程及其原理。

  难点: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实验的精神。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

  1,同学们,在我们自然界中,有一种可怕的、令人恐惧的现象,它每年都会发生几十亿次。在我国古代神话中把它称作“雷神”,由神话中的雷公电母所掌控。西方国家则把它看作是“上帝的怒火”。它究竟是何方神圣,如此令人恐惧?这就算我们今天要解开的-----天火之谜。(板书课题)

  2,请同学们齐读课题。(生读题)

  师:读了课题,你们有什么疑问呢?

  生:什么是天火呀?

  生:天火是怎么发生的呢?

  生:天火有什么危害?谁解开了它的秘密?

  ......

  师:同学们这些问题太好了。现在就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大声朗读课文。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划出文中的生字词。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清除阅读“拦路虎”(课件出示生词)

  雷电交加 不足为奇 混为一谈 冷嘲热讽 怒发冲冠 欣喜若狂 无稽之谈 安然无恙 爆炸 毙伤 钥匙 颠簸

  师:请一位同学大声给我们朗读一下。(生看课件读)

  你的声音真是响亮,只是有些词的读音还需注意。(纠正读音)

  师:现在你会读了吗?那现在就再请你用响亮的声音,带领全班同学把生词读一下,大家掌声鼓励!(生带读)

  2,理清文章脉络。(课件出示课后练习四)

  师:生词会读了,现在我们把它放入文章,请同学们浏览课文,画出你认为符合要求的句子。(生快速浏览,师巡视指导)

  师:现在就请三位同学分别用自己画出的句子来概括段意。

  (生读后,评议,集体订正,课件出示正确答案。)

  三,精读课文,感悟精神

  1,从“可怕”入手,感受天火

  师:请一位同学有感情朗读第一自然段,其他试着找出第一自然段的中心词。(课件出示第一段,生读后找出“可怕”一词。)

  师:天火的确很可怕,可是你并没有读出你害怕,恐惧的感觉来,谁在来读一下,要注意读出情感。(师指导读出天火击倒人,劈开树的恐惧。)

  师:你读得真好,感情处理很到位,难怪人们称天火为“雷神”,“上帝的怒火”。神都发怒了,谁不害怕啊!

  2,从“现象”入手,捉住天火

  师:天火如此厉害,能击伤人,劈开树,着实令人恐惧。那么都以什么面目展现在人们面前呢?谁能从第三自然段中找出对天火现象的描写呀?(生读,订正后,课件出示:发光、颜色、方向、爆炸声、毙伤动物......)

  师:哎呀!这与我们生活中的静电放电现象很相似嘛。(师生共同):它们都会发光......都能毙伤动物......

  师:这些共同点是谁观察到的呀?(生答:富兰克林)当人们还陷在对天火的恐惧中时,富兰克林却在冷静地思索,并提出了自己的猜测:雷暴就是人们熟知的放电现象。请同学们用坚定的语气大声齐读这句话。(生读)多么可贵的探索精神啊!

  师:同学们,在那个时代,富兰克林的这种推论超出了人们的认知范围,人们对他这种推论的反应如何呢?请一位同学读这部分内容。(生读)

  师:你对这部分处理的太好了,读出了人们的怀疑,读出了人们的冷嘲热讽。面对人们的质疑,富兰克林是怎么做的.呢?

  生:决定通过实验来揭开雷电的秘密。

  师:对,只有通过实验,才能证明自己的推论正确与否。同学们,这种勇于探索,敢于实验的精神正是我们这代人所必须具备的。

  师:同学们都知道,雷电的威力是何等的巨大,这样的实验是何等的危险。但是富兰克林为了科学,为了真理,他甘愿冒险。请大家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仔细了解富兰克林捉住天火的全过程。(生大声朗读)

  师:(课件出示富兰克林实验过程):天空乌云密布、雷电交加,一只风筝在风雨中飘摇,突然,一阵狂风,一道闪电,一个惊天炸雷,富兰克林看到被淋湿的麻绳上的纤维全都竖了起来,富兰克林用手指靠近铜钥匙,就是这一靠,揭开了人们心中的“天火之谜”,富兰克林欣喜若狂,大声喊道:(生齐读)成功了,成功了!我捉住天电了!

  师:同学们读得还不够激情,再激动一些。(生齐读注意感情)

  同学们,富兰克林是冒着生命危险来做这个实验的,我们切不可盲目模仿。富兰克林的“风筝实验”告诉了人们什么?请同学们大声齐读第五自然段。

  所谓的雷神,所谓的上帝的怒火,只不过是普普通通的放电现象。它不再是可怕的天火,当人们沉浸在又揭开了一个自然谜团的时候,我们的富兰克林又在思索了。他又在想什么呢?

  三,从原理入手,利用天火

  师:科学家的伟大之处,在于他们无止境的探索。富兰克林根据放电的原理,发明了什么?请大家自由读第六自然段,要读出欢欣的语气。

  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可以见到避雷针的身影。让我们现在就把它们找出来好吗?

  (生自由发言,师生共同评议,课件出示。)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欣赏了伟大的富兰克林的“风筝实验”。我们从富兰克林身上学到了勇于探索,敢于实验的精神,我们青少年就需要这种精神。让我们今后充分发扬这种精神,去解开自然界中的一个又一个谜团吧!

  五,作业超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抄写生词,并用“不足为奇”,“欣喜若狂”造句。

  3,课外搜集一些自然科学小知识,制成小卡片,办一期小贴报。

《天火之谜》五年级语文教案6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推测”、“不足为奇”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3、学习给课文分段,并用课文中的语句概括段意。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学习给课文分段,并用课文中的语句概括段意。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同学们,夏天雷雨时的景象你们见过吗?雷暴发生时,电闪雷鸣,还伴有狂风暴雨,你能说说当时心情吗?

  2、你们的爷爷奶奶是怎样看这个雷电的呢?你知道这个雷暴是怎样发生的?

  3、揭题天火之谜

  4、学生质疑:“天火”指什么?古人不知道雷暴发生的原因,它成了一个谜,谁来解开这个谜?他是怎样解开的?这就是这篇课文要讲的内容。

  二、初读课文。

  1、出示自学题。

  (1)给课文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

  (2)自由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读顺句子和课文。

  (3)读读生字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想想它们的意思。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适时辅导后进生。

  3、检查自学情况。

  (1)抽读生字卡片,注意读准字音。(2)理解词语。

  4、分自然段指名试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

  三、1、再读课文,想想每一节写了什么内容?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按照分好的段落,选用课文的语句概括段意。

  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雷暴在人们的心目中是种可怕的东西。

  第二段(第2~~5自然段)写富兰克林用风筝实验解雷暴的谜。

  第三段(第6自然段)富兰克林根据放电的原理发明了避雷针。

  四、学习第一节

  1、指名读课文。2、这一节的主要内容可以用哪些语句来概括?(长期以来,雷暴在人们的心目中一直是种可怕的东西。)3、为什么说它可怕?板书:把人击倒树木劈成两半4、齐读第一节。

  四、指导写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习给课文分段,并用课文中的语句概括段意。

  3、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富兰克林勇于探索,敢于试验的精神。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富兰克林用语探索,敢于试验的精神。

一、复习导入。

  1、通过上堂课的学习,你知道雷暴是什么吗?中国人称“雷神”。西方人叫“上帝的怒火”。

  2、同学们你们是怎么认为的呢?

  二、学习第二段。

  1、出示第2节。雷暴到底是什么呢?--齐读

  “这个谜直到18世纪才被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揭开”

  2、你了解富兰克林吗?政治家,发明了避雷针

  3、齐读第2节,想想这一节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承上启下)

  4、你们想了解这个谜揭开的经过吗?自由读3--4节

  思考:富兰克林是怎么做的?(请划出有关词语)请用简单的几句话来说,并想想你觉得富兰克林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板书:注意观察认真思考勇于探索大胆推测决定实验认真实验勇于实验)

  5、分四人小组学课文,从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富兰克林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找一找,想想为什么读一读表达出来。

  6、讨论交流(读好词)早就(很早不是现在)--所以发现了--引读

  (1)“天上的雷暴与静电放电现象有很多相似之处......那么雷暴究竟是什么呢?观察比较

  (2)大胆推测:读雷暴就是人们熟知的`放电现象。(很熟悉,很了解)--熟知什么?放电现象不能雷暴结合富兰克林与众不同。这种推论现在看起来不足为奇,但是在当时却是令人难以接受的。什么意思?不值得奇怪不能接受与”推测“有什么区别?为什么不能接受?引入”人们已经习惯地认为......也对他冷嘲热讽“板书:习惯地冷嘲热讽)不仅......就连人们会说些什么?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3)富兰克林经过仔细观察和大胆推测反复思考决定用实验来揭开雷电的秘密。

  (4)勇于探索还表现在哪里?(在雷电交加的情况下亲自实验)(动作)

  (5)富兰克林发现天火之谜的实验过程能读懂吗?

  用朗读把你读懂的内容表现出来。他读得怎么样?

  7、有感情朗读2-4节,体会人物特点。

  8、同学们现在你认为雷电怎样的呢?(不是天火,不是雷神)

  还怕吗?(指名原来有误解的学生回答)可是还需要注意安全

  9、引出第5节。齐读第5节,理解”震惊“、”宣告“、”无稽之谈“板书:震惊世界

  10、想象一下当时的人们会怎样说?自我惭愧夸奖富兰克林

  11、有感情地朗读第5节。

  三、学习第三段。

  1、富兰克林实验成功有何伟大意思?

  2、板书:--安然无恙(理解)

  3、指导朗读,想想这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四、总结课文。

  1、齐读全文,说说文章主要讲了什么?2、完成课后练习4。

  五、指导复述全文。

  1、凭借段意,安排好复述的顺序2、根据板书内容提取重点词语,组织语句进行连缀复述。

  3、指名上台复述,师生评议4、以四人为一组,轮流复述。5、优选复述。

  六、布置作业。1、复述课文。2、完成练习册。

  板书设计:19、天火之谜

  注意观察认真思考勇于探索大胆推测

  决定实验认真实验勇于实验震惊世界

【《天火之谜》五年级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天火之谜教案06-04

25《天火之谜》08-15

语文《旅鼠之谜》教案03-23

语文教案:《月球之谜》02-23

语文《旅鼠之谜》教案10篇03-23

旅鼠之谜语文教案03-26

《月球之谜》语文教案(精选17篇)09-22

《宇宙生命之谜》小学语文教案02-04

语文教案:《月球之谜》13篇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