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语文教案>六年级语文教案>语文六年级下册设计教案

语文六年级下册设计教案

时间:2022-12-18 08:19:58 六年级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六年级下册设计教案(精选15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六年级下册设计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语文六年级下册设计教案(精选15篇)

语文六年级下册设计教案1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5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天真烂漫”“凝聚”造句。

  (3)能结合课文内容说出一些重点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凭借课文中的语言材料,体会同学对母校、老师和同学的眷恋之情。

  教学时间:一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不久你们就要小学毕业了,你们将告别美丽的校园,告别朝夕相处的`同学,大家有什么感想呢?

  2、作者在小学毕业时感慨万千,饱含激情地写下了《明天,我们毕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

  二、初读课文

  1、自学课文。

  (1)提出自学要求:

  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读顺每句话。]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2、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课文,纠正错误

  (2)了解对部分词语的理解情况

  眷恋憧憬朝夕相处博大精深

  3、读课文,想想课文可分几段,每段写什么。

  1、学生思考

  2、集体讨论。

  第一段(1)写想到即将告别校园、老师和同学,心中涌起深深的眷恋之情

  第二段(2——5)写我们不会忘记母校,更不会忘记进敬爱的老师。

  第三段(6)写等我们成为祖国的栋梁,大家再来母校相聚,再来看望我们的老师

  4、分段朗读课文。

  三、指导书写生字

  1、找出左右结构的字,观察年它们左右的占位情况,比较异同

  2、找出上下结构的字,比较各部分的占位情况

  3、学生板演,评议

  4、学生用钢笔描红、临写,教师巡视

  四、布置作业

  完成《语文补充习题》第一、二题

语文六年级下册设计教案2

  学习目标:

  1.学会“澡、械”等5个生字,正确书写“诞生、洗澡、漩涡、花圃、逆时针、司空见惯、无独有偶、见微知著、锲而不舍”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对自己有启发的语句。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引导学生认识到到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的重要性。

  4.体会本文语言生动、准确的特色,学习用事实说明道理的写法。

  课前准备:

  课前教师将《怀疑与学问》印发下来或做成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有很多同学特别崇拜科学家,能说一说你最崇拜的科学家是谁吗?

  2.你们知道科学家们主要依靠什么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吗?(学生自由发言,如:善于思考、勤奋刻苦、锲而不舍等等。)

  3.教师小结: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定理、定律、学说的发现者、创立者,差不多都是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看出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溯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所以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板书课题)

  4.谁来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学生自由发言。)下面我们来共同学习第20课,请同学们齐读课题。相信同学们学过课文,对这句话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出示词语:

  诞生 纵观 漩涡 敏锐 追根求源 见微知著 锲而不舍

  洗澡 花圃推理 逆时针 司空见惯 无独有偶 打破砂锅问到底

  (1)指名读词语。

  (2)提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全班交流。

  3.指名分段读课文,纠正字音,疏通难读的句子。

  4.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把这句话画出来。

  三、细读课文,理清条理

  1.认真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每个自然段都写了什么,给课文划分段落。

  2.学生交流段落划分,说明分段理由。

  3.教师对照板书进行小结:这篇课文思路特别明晰,作者开门见山提出自己的观点,明确指出“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句话本身就是“真理”,然后概括地指出在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上,那些定理、定律、学说都是在发现者、创造者解答了“一百个问号之后”才获得的,由此引出科学发展史上的三个有代表性的确凿事例,之后对三个典型事例作结,强调这三个事例“都是很平常的事情”,却从中发现了真理,最后指出科学发现的“偶然机遇”只能给有准备的人,而不会给任何一个懒汉。

  四、布置作业,巩固提高

  1.熟读课文。

  2.抄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细读课文,交流感悟

  1.认真读课文,边读边想作者是用哪些事例来具体说明自己的观点的?从这几个事例中你想到了什么?

  2.全班交流,教师重点引导学生:这些事例是科学技术发展史上三个确凿的事例,由此可以看出科学家们都是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

  3.你还能例举出这样的事例吗?(学生可能会谈到曾经学过的伽利略“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事例。除此之外,教师还可补充:蚯蚓在美国东海岸有,在欧洲西海岸同纬度地区也有,而在美国西海岸却没有,魏格纳从蚯蚓的分布,推论出欧洲大陆与美洲大陆本来是连在一起的,后来裂开了,分为两个洲。)

  4.课文中哪些语句令你深受启发,作出标注。

  5.交流令自己深受启发的语句,说明从中受到的启示,并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有关语段。

  二、再读课文,感悟写法

  1.默读全文,边读边想:这篇课文跟我们以前学过的课文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教师点拨:这篇课文围绕着“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一观点,例举具体事实加以证明。这样的文章叫做论说文,也叫做议论文,不同于我们经常阅读的记叙文。

  三、拓展阅读,随文练笔

  1.下面我们再来阅读一篇论说文,看一看这篇文章作者要阐述的观点是什么?

  怀疑与学问

  顾颉刚

  “学者先要会疑。”──程颐

  “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张载

  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根据。事实和根据的`来源有两种:一种是自己亲眼看见的,一种是听别人传说的。譬如在国难危急的时候,各地一定有许多口头的消息,说得如何凶险,那便是别人的传说,不一定可靠;要知道实际的情形,只有靠自己亲自去视察。做学问也是一样,最要紧最可靠的材料是自己亲见的事实根据;但这种证据有时候不能亲自看到,便只能靠别人的传说了。

  我们对于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我们信它,因为它“是是”;不信它,因为它“非”。这一番事前的思索,不随便轻信的态度,便是怀疑的精神。这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我们听说中国古代有三皇、五帝,便要问问:这是谁说的话?最先见于何书?所见的书是何时何人著的?著者何以知道?我们又听说“腐草为萤”,也要问问:死。

语文六年级下册设计教案3

  一、教学目标:

  1、掌握课文中的八个一类字,理解“逼视、炼狱、蒸发、湮灭、壅住”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文章感情,学习作者的写法。

  二、难点及重点:

  1、理解句子的意思。

  2、了解托物言志的方法。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主教案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猜谜语:活着千年不死,死了千年不倒,倒了千年不烂,打一植物。

  2、板书课题:

  3、从谜语中,你感受到胡杨有哪些特点。

  4、出示胡杨的课件。

  5、导入新课学习。观看了这么多美丽的画面,下面我们再去文字中感受胡杨之美。

  二、自读课文,学习字词。

  1、初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和不理解的词。

  2、利用工具书或其它书,尝试自已理解。

  4、集体交流。师重点指导。

  区分并掌握字的写法:摧-催;燥-躁;椭-随;练-炼。

  理解字义:森森然;炼狱;干燥;湮灭;壅住。

  三、先读读含有这些字词的句子,再整体读课文,比一比,是否比第一次流利。

  四、默读课文,加深对内容的了解,并整体感知。

  1、说说胡杨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找出相关的句子再读一读,谈一谈。

  2、找出课文的中心句。

  3、齐读中心句,加深理解。

  第二课时

  一、深入学习课文,了解胡杨的特点。

  1、默读全文,找出概括胡杨特点的关键语句。

  胡杨是沙漠里的巨树。

  胡杨倒下了一千年不烂。

  活着一千年不死,死了一千年不烂。

  二、赏析课文,感悟胡杨的。

  1、学习第2-4自然段。自由读,思考: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胡杨是沙漠中的巨树?

  (1)从课文中的描写,理解胡杨外形之“巨”。

  (2)抓重点句理解:大生命是搬不动的,更是不可肢解的。(胡杨坚不可摧,强不可撼,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2、学习5-6自然段。

  A、指名读,思考:

  你是如何理解一千年不烂的?

  造成胡杨千年不烂的原因是什么,找课文中的句子,并结合自己的理解谈一谈?

  B、你想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你最感最深的句子?试着读一读,大家来评一评。

  3、自学第7-8自然段。

  老师谈谈自已的感受:即使一棵胡杨倒下了,那也是一声轰然的巨响;那也是一幅壮美的画面;那也是一首不屈的乐章!

  4、朗读7-8自然段,读已的感悟来。

  三、拓展延伸,升华主题。

  1、再读中心句,说说此时你心中有何感受。

  2、出示胡杨的画面,此刻,你想对胡杨说些什么?

  四、课文的特点,加深理解托物言志的方法

  板书设计:

  千年不死

  胡杨 千年不倒 力不可催 生命不朽

  千年不烂

语文六年级下册设计教案4

  教学目标:

  知识:引导学生和爸爸妈妈进行温情沟通,一起回忆童年的故事。

  技能:引导学生细细地品读例文,感受字里行间饱含的真情,体会细节的描写。

  能力:引导学生领会题眼,把故事有趣的地方写具体。

  情意:激发学生对家庭生活的热爱和对父母的感恩。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细细地品读例文,感受字里行间饱含的真情,体会细节的描写,并领会题眼,把故事有趣的地方写具体。

  对策:和爸爸妈妈进行温情沟通,一起回忆童年的故事,在此基础上进行习作。

  课前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教师再次明确习作的要求:

  选择一件自己深刻的事例,把最有趣的地方写具体。

  二、错别字(投影出示这些词语)

  眼睛(眼镜) 以经(已经)

  倒影(倒映) 风乱来(风刮来)

  浸温(浸湿)胡涂(糊涂)

  流尚(流淌)玩要(玩耍)

  1、学生读一读,辨别这些同音字。

  2、交流,分别给它们组词。

  三、文章中的句子存在的问题。(投影出示)

  1、而童年的记忆,却犹如一颗颗闪闪发光的珍珠,一不小心从我的心窝子里漏出来。

  2、“一不小心”一词用得很不恰当。如果改成“悄悄地”可能更加恰当,语句更加通顺。“漏”字也用得不当,如改成“滚”字更妙。

  3、说干就干,我在爷爷的脑后画了两只脚,再在爷爷的眼睛上画了两个大圆圈,哈哈,太有趣了!脑海中——钓鱼玩。

  3、眼镜的脚长在哪里?小作者画得有点离谱,应在耳朵上吧

  4、画好了,爷爷笑了,我笑了,爷爷看到我笑了,也跟着笑了,我们对着大家笑,大家也笑,反正不管三七二十一,大家都莫名其妙地笑了。

  交流说说这些句子存在的.问题:

  1、爷爷在没人笑的时候为什么笑?搞不懂。

  2、大家的笑都因爷爷的摸样可笑而笑,“莫名其妙”一词用得不当。

  3、“不管三七二十一”一词感情上有点不妥。

  前后的语句不连贯,看不懂作者所要表达的真正的意思。

  四、

  从小作者的文章中可以看出他们的童年是快乐的,是丰富多彩的,但有许多同学的文章语句不够通顺,前后也不能很自然的连接,个别同学的错别字较多。希望他们今后学会自主修改,真正能够养成文章不厌百回改的好习惯。

  五、集体修改。

  1、投影出示(顾雪峰)较差学生的习作。

  学生读这习作,说说存在的毛病(内容空洞,错别字、病句较多,结构安排较零乱)

  2、分小组讨论并修改这习作。

  3、交流修改意见。

  4、指名读修改后的这习作。

  5、学生自由读自己的习作并加以修改。

  六、板书设计:

  内容真实

  板书:有趣的往事突出趣字

  真情实感

语文六年级下册设计教案5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对照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2.能结合当时的写作背景,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体会诗人用词的精妙,品味语言,培养语感,提高审美情趣。

  4.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默写古诗。

  教学准备

  幻灯片,有关泰山的图片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授课时间: 累计节数: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杜甫在25岁的时候,他父亲杜闲在山东兖州任司马,他曾借省亲之机去山东各处游历,这首诗就是那个时期写的。我们读杜甫“安史之乱”后的诗作,往往会觉得他是个沉郁寡欢的老人;可是,读这一首感觉就全然不同,他的雄心,他的豪气都将使你感奋不已。

  二、读诗,背诗

  作为一首古诗,在形式上有它特有的规律,在朗读方面,要在理解诗句意思和作者思想感情的基础上,选用恰当的情感来进行朗读,读时注意诗的节奏的变化,要读出诗的韵味。

  参考节奏: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三、读读讲讲问问

  分两步:先通过解题使学生达到整体感知;后逐句诠释。

  整体感知。问:诗题叫《望岳》,可见作者并未登上泰山,诗中句句都是写“望”字,只是望的角度不同,有远有近,有虚有实。试以两句为一组看看“望”的角度有怎样的不同。(“岱宗”两句是远望;“造化”两句是近望;“荡胸”两句是细望;“会当”两句是极望。)按:这是仇兆鳌的说法,“极望”一语,学生不易理解,无妨改为“俯视”。

  逐句诠释(按:此诗非律诗,不可使用“颔联”“颈联”等名称)

  “岱宗”两句。问:“夫”是个虚词,首句意思只在“如何”(怎么样)上,试比较“岱宗如何”和“岱宗夫如何”在语气上有什么不同?(加“夫”则惊奇、赞叹之情更明明,也更强烈。)泰山之北为故齐地,之南为故鲁地;“青”,指泰山之色,“了”,完的意思。整句话是什么意思呢?(无论从北或是从南看,泰山是看不完的。)诗人这样写有什么用意?(形容泰山极高极远。)

  “造化”两句。问:“神秀”,指英灵之气,这是古人的说法。试联系前面一句说说这句的意思。(泰山如此高远,是天地间英灵之气聚集的结果。)“阴阳”一句又是什么意思呢?(据注释作答,再补充说明:山前为阳,日光先临,故易晓;山后为阴,日光不到,故易昏。)这是形容泰山高与天齐。

  “荡胸”两句。大意已见注释。问:这两句写诗人望岳所见,试作具体描述(泰山中天门以上时有云团浮现,或高或低,故谓之“层云”;鸟亦时常出没于山谷间,须睁大眼细望才能见。)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向往之至,亟欲一登。)由引出下两句。

  “会当”两句。绝顶,极顶,指玉皇顶。问:诗人此刻仍在山下,但他却能“一览(全都看到)众山小”,这说明了什么?(这是诗人神游玉皇顶之所见,故谓之虚景。)

  四、总结

  杜甫一生极为坎坷,特别是在安史之乱发生以后,他四方飘泊,居无定所,在他生命的最后三年里竟至以舟为家,他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其中95%以上都写于这动荡不安的生活之中。读过这首诗后,你对杜甫有怎样的认识?

  教学反思:

  授课时间: 累计节数:

  第二课时

  一、引导学生通过理解注释的内容,从整体上感悟诗句的意思

  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结合各自的资料,来感悟诗句的内容,体会诗句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尝试着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二、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来体会诗句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开篇以设问起句,写意中遥想,久慕其名,而未得亲历其境。“岱宗”,即泰山。岱是泰山的别名,因居五岳之首,故尊称为岱宗。“夫如何”,到底怎么样呢?“夫”,在这里无实在意义。接句自问自答,以夸张手法,极写“齐鲁青未了”的气势,放眼望去,一片青翠苍都,绵延不绝。“齐鲁”,春秋时两诸侯国,后用为该地域的简称。泰山北为齐,泰山南为鲁。“青未了”,形容泰山山脉绵延深远,青翠苍都,从齐到鲁看不到尽头。这一句是远望,摹写泰山横亘于齐鲁大地,突出了岱宗的雄伟宏阔的气势。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三四句以南北分割“昏晓”的景象写泰山高耸云端、万仞摩天的高伟雄俊。这里是近望,赞叹大自然把天地间的神奇秀美的景色都聚集在泰山了。泰山的.山峰把世界分成两大部分:阳坡是睛朗的清晨,山后仍是沉沉的暗夜。这奇伟壮观的景象真是鬼设神施,造化所钟。“造化”,指天地自然。“钟神秀”,天地间神奇秀美皆聚泰山。“钟”,聚集的意思。

  “荡胸生层云,决眦人归鸟。”这两句是想像之辞。诗人由远望、近望进而想到泰山气象万千,云气层生,一定会震荡人们的心胸。使之豁然开朗;站在泰山之上,眼光也会更加敏锐,连一掠而过的归鸟也收入眼底。这两句写主观感受,反衬出泰山的雄伟壮丽及其感人力量。“荡胸”,心头涤荡,胸襟为之开豁。“荡胸”,句的意思是,山上层云叠起,冲击涤荡着心胸,胸襟为之开豁。“决眦”,眼睛睁大,眼角欲裂,形容极力张大眼睛。“眦”,眼框。“入”,收入眼里,看到。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结尾两句写有望岳而引起的决心。因泰山之雄伟而引出一览无余而后快的心绪,抒发了诗人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博大胸怀。“会当”,应当,一定要。“凌”,登临,登上。“绝顶”,最高峰。“览”,俯视的意思。这两句既写了泰山的巍峨高耸,也表达了诗人的壮志和毅力,能开阔读者的眼界和心胸。

  这首诗层次清晰,形象鲜明,写景抒情,交相辉映,通篇写望而不著一个望字,含蓄蕴藉又自然开朗。始终在遣词炼句方面颇见功夫。

  板书设计

  远望

  近望

  望岳 凝望 惊叹、赞美、陶醉、豪迈

  愿望

语文六年级下册设计教案6

  教学目标:

  1、认读8个字,分角色朗读课文。

  2、了解能干借钱,遵守诺言还钱的事情,说说感想。

  3、懂得做人重要原则之一就是兑现诺言。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内容,说说感想。体会做人重要原则之一就是兑现诺言。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内容,说说感想。体会做人重要原则之一就是兑现诺言。

  教学过程:

 一、练习把课文读正确。

  1、自己练习读课文,不认识的字看认读字表,或者查字典。不好读的句子画出来,多读几遍。

  指名读课文,随时进行正音。

  Mēng(蒙人)(瞎蒙)

  蒙měng(蒙古)(蒙族)

  Méng(蒙哄)(蒙蔽)

  2、交流读书结果,把不好读的句子与大家一起交流。

  上面密密麻麻地记着某年某月借谁多少钱。还画着勾勾圈圈,字迹虽然歪歪扭扭,但清清楚楚,里面也有我的名字。

  尊严的重要成分就是兑现诺言。

  3、指名读课文,随时纠正错误。

  二、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全文线索。

  1、自己读课文,想一想全文写了什么事?是分几部分叙述的?

  板书:能干————我

  好朋友

  能干————我

  借钱,有诺言

  能干————我

  准备还钱

  能干————我

  还钱,兑现诺言

  能干————我

  赞兑现诺言

三、细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说说感想,体会做人重要原则之一就是兑现诺言。

  1、默读课文,找出文中的那些内容最让人感动,并思考为什么感动?

  2、交流。

  生可能说:

  他进屋后,我们热情地聊起来,他从公文包里掏出一个作业本,翻给我看,我大吃一惊,那是他小时候向别人借钱的`账本,上面密密麻麻地记着某年某月借谁多少钱。还画着勾勾圈圈,字迹虽然歪歪扭扭,但清清楚楚,里面也有我的名字。

  生可能说:“这是按照这些年来的最高利息支付的。”他把这封信放在我的手里,说,“请你一定收下!不然我会一生不安的。”

  生可能说:他饱受了继母的折磨,后来,继母得了一种怪病,为治病花光了家里的钱。小小年纪的能干靠卖冰棍、捡破烂、借钱为继母治病。

  四、说说自己的感想。

  1、假如你就是文中的“我”,听了能干讲的故事,想对能干说什么?

  2、围绕“诺言”,联系生活实际,谈谈感想。

  3、简单地写写自己感想。

  五、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写一篇读后感。

语文六年级下册设计教案7

  教学目标:

  1会写课的生字,理解词语,积累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前三个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试着表达自己对声音的感觉。

  重点难点:理解文章含义,感受课文丰富的内涵。

  教学准备:拟定声音的录音。

  课时安排:2课时。

  主教案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1、回顾升旗仪式上的《三个小金人》的故事,说说为什么第三个小金人最有价值。

  2、进一步思考:为什么会倾听的人是最有价值的?

  二、探究倾听的意义:

  1、观看心理小短剧《倾听者和不倾听者》,交流分析。

  情景1:学生甲一副愁眉苦脸的神情,沮丧地走着。碰到学生乙,上前诉苦求助:“我最近好烦恼,我的数学考试又不及格了,被老师训了一顿,又被老爸打了一顿,而且-……”乙好象在听,但面无表情。

  情景2:甲更加烦恼痛苦,这时候他又碰到了丙。甲上前去,诉苦求助:“我最近很烦恼,我的……”丙一听,急忙插嘴:“怎么拉?你烦恼什么?”甲说:“我的数学……”丙又插嘴说:“数学作业又没有交了吗?不会做吗?是你没有听课吧?”甲解释道:“不是,是我的……”丙继续插嘴自说自话:“是不是考试偷看作弊被老师抓到了,还是你老爸不让你玩游戏又把你的游戏碟给收了?……”甲看着丙一股脑地说了一大串话,自己就是插不上嘴,更加苦恼了,唉声叹气地走了。

  情景3:丁看到甲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主动询问:“你有什么事吗?”甲:“我心里烦死了!”丁:“愿意说给我听听吗?”甲:“我的数学又没及格,被老师训了一顿,又被老爸打了一顿。”丁:“那可真够烦的。”甲:“而我也有我的苦衷”。“是吗?”“我每天晚上在家做作业时,家里总是热闹非凡,爸爸妈妈和生意上的朋友一起打麻将,吵死了,我都静不下心来……”(丁边听边点头。)

  教师引导:看了短剧后的感受是什么,你更喜欢跟谁交朋友?

  学生交流后教师:倾听者收获信任、友谊。

  2、倾听能力小测验,感受体验。

  教师请学生倾听题目:

  中学的小明特别聪明,心算能力很强。有一天,老师又出了一道心算题目,来考考他:有一辆公共汽车,车上有28个人。到了一站上了18人,下了3人;到了另外一站上了5人,下了20人;然后又上了16人,下了2人;到了另一站又上了4人,下了18人;

  这时老师停下来,不说话,望着学生。看看学生有什么反应。这里,一定有学员大声地说出答案——28人。老师宣布:不错,现在车上还有28人,但是我的问题是“这辆车停了多少站?”有人答出了吗?

  教师引导:倾听者收获聪明、智慧。

  3、引导学生说说倾听别人或被人倾听的亲身感受。

  教师引导:倾听者收获幸福人生。

  三、学习倾听的方法

  1、结合“听”的繁体字,感悟听要用“心”。

  2、活动体验倾听要点:诚心、耐心、专心、应心

  3、引导学生对照倾听要点,说说自己在倾听时最需改进之处。

  四、尝试课堂上的倾听

  1、引导学生谈谈:课堂上有哪些锻炼倾听的机会。(倾听老师讲解、倾听同学回答、倾听组员交流)

  2、同桌交流本节课的体会、想法。(检验倾听能力)

  3、集体交流体会,展示倾听本领。

  五、

语文六年级下册设计教案8

  【教学目标】解读写景和场面描写的段落,梳理景物描写和场面描写的方法技巧。

  【教学重难点】写作方法的梳理。

  【教学方法】讲授法,解读点拨,梳理归纳。

  【教学过程】(学生已经理解了课文内容,体会了作者的感情。)

  (一)、景物描写方法梳理

  师:大家先来看看课文3、4自然段,作者是怎样描写荷塘美景的?

  生A:作者分别写了荷塘夜晚和白天的景色。

  生B:作者写了荷塘的形状像月牙。

  生C: 作者写了荷叶和荷花的颜色,还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师:大家课文读的真仔细,这些方法大家要是能掌握,以后一定能把景物写的很生动。归纳起来就是:按时间或空间的顺序写作;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描写,远近景结合;在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加以修饰,就会使读者犹如身临其境一般。

  (二)、场面描写方法梳理

  师:除了美景,往事中有几个场面也描写的非常传神。请看屏幕上的打水仗的场面。画面中的是一群孩子,每个人虽然动作不同,神态各异,但是表现出来的心情却是一致的。

  再看文段中,作者先是整体介绍:“有时,我们分成两队,相互击水。”中间抓住关键点从动作、语言、神态等方面进行详细描写,最后又是整个场面的概括性描写“搞不清谁和谁是一队的啦,只是闭着眼,嘴里“扑扑”地吐着,使劲往外击水。当我们互相扭在一起时,便停止了击水,哈哈大笑起来。” 由此你能发现其中的'写作特点吗?

  生A: 作者用了总分总的结构。

  生B:作者能抓住关键点进行细致的描写,生动传神。

  生C:作者的描写中有点有面,点面结合。

  师:这也正是场面描写的写作要领,需要大家注意的是,描写点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几个,但必须围绕中心,突出重点;另外,屏幕上蓝色的这句话属于是环境描写,它对这段场面描写有什么作用?

  生:有衬托作用。

  师:在场面描写中适当的插入环境描写可以对活动场面起到衬托或是烘托的作用。

  (三)、小结:景物描写、场面描写是写作中最常遇到的话题,希望同学们记住这些写作方法,同时运用于平时的习作中去。

  (四)、随堂练笔:写一处景物或一个热闹的活动场面。(如:校园一角,小区一角或打雪仗、跳绳比赛等活动场面)

  (五)、板书设计: 荷塘旧事

  《荷塘旧事》写作方法指导 微课教学设计 《荷塘旧事》写作方法指导 微课教学设计 时间、空间的顺序 总分总的结构

  写景 不同的角度 写场面 抓住关键点

  运用修辞手法 点面结合、动静结合

语文六年级下册设计教案9

  教材简析:

  《穷人》选自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篇小说。写的是渔夫的妻子桑娜和她的丈夫不顾自家的困苦,收养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这篇小说反映了在沙皇统治下的俄国,穷苦渔民的悲惨生活,表现了穷苦的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宁可自己多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高尚品质。

  故事是围绕桑娜,特别是她复杂的内心活动展开的。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课文可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l、2自然段)写渔夫的妻子桑娜在寒风呼啸的深夜焦急地等待着出海捕鱼的丈夫归来。

  第二部分(第3-11自然段)写桑娜抱回了西蒙的两个遗孤,内心忐忑不安。

  第三部分(第12-27自然段)写渔夫回来后知道了西蒙死了,主动提出抱回两个孩子。

  选编本文的目的:使学生通过渔夫的妻子桑娜和她的丈夫是怎样不顾自家的困苦,收养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了解在沙皇统治下的俄国,穷苦渔民的悲惨生活;感受到穷苦的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宁可自己多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高尚品质。

  设计理念: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是不可替代的。所以本教学设计在教学预设中,积极为学生创设与文本对话的平台,以读为本,关注学生学习兴趣、习惯、能力的培养,注意方法,落实过程,极力让学生在学习中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自觉积累课文中自己喜欢的语句。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课文描写人物心理活动和对话的语句,引导学生体会桑娜和渔夫的高尚品质。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正确认读“ 寡、忐、忑、魁”等4个生字,会写“帐、帘、忐、忑、魁”等生字组成的词语,激励学生学习应用“忐忑不安、心惊肉跳、自作自受”等常用词语应用写话。激励学生进行对话、或心理活动描写小练笔。

  3、情感与价值

  引导学生通过具体的语言环境,体会省略号在不同句子中所表达的意思,懂得省略号的用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课文描写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活动的语句,引导学生体会桑娜和渔夫的高尚品质。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对人物语言、心理活动等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准备:课前预习。

  1、通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画出生字新词,应用学过的方法理解新词)。

  2、找一找,课文写到了哪几个穷人,他们是什么关系?这些人物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揭题读题,粗识“穷人”

  1、教师板书: 16 穷人

  2、请学生齐读课题。师问:你在读课题的时候,脑子里闪现出的是怎样的画面?

  3、师小结引入:穷人因为穷,他们家徒四壁,缺衣少食,贫穷就像影子一样跟随着他们。尽管物质生活的贫困压得他们喘不过气起来,但是善良的心灵让他们成为怀有崇高人格的“富翁”。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中的主人翁--桑娜和渔夫就是这样的人,他们怀有一颗比金子还透亮还宝贵的心。同学们在预习中读课文时,一定被他们的精神所感动。

  【谈话赞扬文中人物,唤醒学生的情感,为学生走进文本注入情感生命。】

  二、通读课文,初步感知

  1、让学生自由轻声通读课文,请数名学生读课文(各一遍)--尽量做到正确、流利。

  【初读环节的“读”要落实。虽然课前布置了学生读课文,但是课堂初读的“读”还应有一定的时空留给学生。】

  2、请学生简介课文人物关系,谈初读课文后的感受。

  3、词语教学。

  (1)学生质疑、释疑--不理解的词语。

  (2)读词语,联系课文想画面--读下面两组词语(可齐读或指名读,在生读时注意正音),在读的时候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①桑娜 a 白色帐子 缝缝补补

  b心惊肉跳 眼帘 忐忑不安 自作自受

  ②渔夫 魁梧 黎黑 湿淋淋 忧虑

  【词是最小的语言单位,每个词语都有它的意思。但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每个词语又有了新的生命。在词语教学中,不但要让学生能掌握它的音、形、义,还要充分发挥它在语境中所具有的生命力。】

  4、让学生自由通读课文,完成以下任务:

  (1)按以下的提示,给课文分为三个部分,并想一想每部分主要写了什么?

  提示:第一部分(1)--(2)自然段(焦急等待)

  第二部分(3)--(11)自然段(抱回孤儿)

  第三部分(12)--(27)自然段(催促桑娜)

  (2)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给学生充足的初读时空,让学生扎扎实实地完成初读课文的任务,为后文的阅读感悟打好基础。】

  (3)质疑--提出不懂的问题。

  5、学生自学后在班级交流,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与评价。

  三、课后练习

  1、抄写本课的生字新词及自己想要积累的词语。

  2、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段多读几遍,选择一些自己喜欢的句子背一背。

  第二课时

  一、交流句段积累,培养积累兴趣

  让学生互相交流各自选读了哪些自然段,选背了哪些自己喜欢的句子。

  教师给予肯定鼓励,积极促进学生积累语言习惯的养成。

  【积累语言,是语文学习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自始至终都应给予关注,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好习惯,激励学生积累语言。】

  二、精读课文句段,体会人物品质

  (一)精读第一部分。

  1、让学生轻声读(或默读)一二自然段,圈画出描写穷人桑娜家境贫困的词句?从这些词句中还体会到什么?

  (1)要求学生一边读一边圈画批注,教师巡视指导。

  【教材只是教学的一个凭借。教学中用好教材,关注学生阅读能力、阅读习惯、阅读品质的培养,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阅读,喜欢阅读才是最重要的。】

  (2)交流反馈,交流中适时渗透朗读,在读中加深体验。

  a、体会贫困--这是一个极度贫困的家庭。利用“嘶哑的钟声”不断地响着反复引读“桑娜沉思”的内容中描写家境贫穷的句子”,在引读中体会“……”的作用。

  b、体会人物特点--这是一个值得敬佩的家庭:桑娜--勤劳、善良。渔夫--勤劳、勇敢。

  2、读读这两段话中的其它语句,你从中又体会到什么?

  (环境--天气非常恶劣;桑娜能干善良;家境贫困。)

  3、教师小结:这是一个海上起着风暴,又黑又冷的夜晚;这是一个家境贫困,为了维持生计用自己的生命在拼的人家;读了这部分内容,我们为桑娜的勤劳、善良、能干,为渔夫的勤劳、勇敢感到敬佩,为这个家庭生活的困境感到担忧。

  让我们继续往下读,一起去关心他们的命运,去感受他们勇敢面对生活的精神。

  (二)精读第二部分。

  1、自由读,一边读一边圈画描写桑娜的语句,一边想一边批注:从描写桑娜的这些语句中,你分别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桑娜?

  可以出示:我从 这个(些)句子,看到了一个 的桑娜。

  【引导学生抓住描写人物言、行、思等语句,体会人物特点。出示句式,作为学生阅读的拐杖。】

  (1)学生读,圈画,思考、批注。教师巡视指导。

  句子分析例谈:

  a、“睡觉还早”真的还早吗?(牵挂亲人--善良)

  b、出门想起女邻居西蒙,写桑娜所思,所为,所言的语句(同情别人,心地善良)。

  c、第八自然段三句话:第一句与第三句(用母亲爱自己孩子的行为去爱西蒙的孩子,善良)。第二句从“心跳得厉害”“自己也不知道……”“非……这样不可”,引导学生找找原因,体会善良。

  d、第九自然段:细读“忐忑不安地想”的语句,从句子内容,从省略号中好好体会人物内心--极度矛盾,但不顾付出一切代价,愿意牺牲一切--善良、善良……

  (2)反馈交流,在交流中适当渗透朗读,如:出门想起女邻居西蒙,写桑娜所思,所为,所言的语句;第八、九自然段。

  【注意在阅读感悟中渗透“读”的训练,把读与思考,读与理解,读与体验有机结合。】

  2、教师小结,升华情感。

  读了这部分内容,我们看到了一个了不起的人,一个饱受生活的艰辛而又有着崇高精神的人--桑娜。在她的身上,我们看到的除了善良,还是善良!善良!我想,此时此刻你一定想对桑娜说些什么?

  让学生与文本中的人物--桑娜进行心灵的对话。

  【在学生通过阅读了解人物特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与文本中的人物对话,是一种心灵的交流,是一种情感的释放。在对话中,桑娜的形象逐渐高大起来,善良的品质逐渐植入学生的心里。】

  三、课后练习

  1、再选一些自己喜欢的句子背一背。

  2、表达应用练笔。

  (1)分别应用“忐忑不安、心惊肉跳、自作自受”三个词语写话。

  (2)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练习。选择自己受到表扬,或批评,或看到一件什么事为情境,进行心理活动描写练笔。

  【关注语言积累,关注表达应用,关注读写结合,让阅读的生命得到延续。】

  第三课时

  一、夸心中的英雄,唤醒学生情感

  同学们,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我们的心一直都被课文中那个平凡而又了不起的人所感动着,她的名字叫着--桑娜。请你夸一夸她。

  【课伊始,夸桑娜,很好地拉近了学生与文本人物、与文本的距离,激发了学生阅读兴趣,简洁有效。】

  二、精读课文句段,体会人物品质

  精读第三部分

  1、教师谈话引导:在一个天气非常恶劣的夜晚,在焦虑不安等待丈夫出海捕鱼归来的时刻,桑娜--这个平凡善良的普通人,做出了一件看似平凡却是不普通的事,是什么事呢?(生答)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往下读,陪伴着忐忑不安的桑娜迎接她丈夫的归来……

  【唤醒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走进文本。】

  2、分角色朗读--教师与男生、女生反复(变换角色)朗读,读一遍让学生谈读后的收获,谈朗读的建议;再读,再谈;再读,再谈……。从而达到体会人物特点,体会文字所包含的感情。

  3、在学生充分地“读”“谈”的基础上,概括人物特点。

  可以出示:

  (1)我从这部分内容中,再认识了一个 的桑娜。

  (2)我从这部分内容中,又认识了一个 的渔夫。

  【这一部分教材主要以描写人物对话的形式呈现,教学中通过师生分角色反复读、议,人物的特点自会凸显出来。“读”的方法的有效应用,很好地实现了理解感悟、体会人物特点的目的。】

  4、提升情感,续编故事。

  (1)出示以下句式,让学生在思考、表达过程中,心灵与文本中的人物再次碰撞。

  读了这篇课文,我觉得很幸福 ,因为 。

  读了这篇课文,我觉得很 ,因为 。

  【此说话训练,利于学生个性表达。学生在交流中,对文本、对人物进行了再次解读,学生的人生观也能得到很好的表现。】

  (2)续编故事。学生动笔写,后交流。

  三、简介作者,拓展阅读

  同学们,《穷人》这篇课文作者用朴实的语言,为我们描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让我们认识了朴实、善良的桑娜和渔夫。读完了这篇课文,我们仿佛经历了一次心灵的洗礼,体验到了人世间无价的真情。想知道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谁吗?他还写了哪些作品呢?请看课后的“阅读链接”(教师可适当介绍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见教案后“参考资料”)。

  四、课后练习

  1、练习描写人物对话(唤醒或引导学生去体验对话情境),注意对话描写四种形式与标点的应用,注意写好人物怎么说和说了什么。

  2、续编故事没写完的继续写完。

  3、选做:写《给桑娜和渔夫的一封信》,或为桑娜和渔夫写一篇表扬稿。

语文六年级下册设计教案10

  一、图片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长大成才的桃花心木的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这种树吗?谁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教师及时补充介绍:桃花心木,一种常绿乔木,树形优美,高大而笔直,树高可达20多米;它的木材是世界名贵木材之一,色泽美丽,能抗虫咬,适合制作车、船、家具,用作绿化环境也非常好,它的种子榨出的油还能供工业使用。

  2.出示“仅及膝盖”的桃花心木树苗。这株小树苗你们认识吗?谁也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

  3.将两幅图片放在一起,你们会产生怎样的疑问呢?(学生可能会问:这么幼小的树苗,看似弱不禁风,是怎样长成如此高大、优美、笔直的参天大树的呢?)

  4.是啊,仅及膝盖的树苗是怎样长成参天大树的呢?这节课,我们跟随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一起走进《桃花心木》,去寻找答案。教师板书:桃花心木、仅及膝盖、高大笔直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学生自由读书,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含义深刻的句子标画下来,多读几遍。

  2.检查字词读音,及时正音,适时理解“莫名其妙、无缘无故、勃勃生机”等词语的'意思。书写生字。3.指生逐段朗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指生朗读自己标画下来的含义深刻的句子。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悟

  1.引导学生用比较简洁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默读思考:种树人是怎样种树的?文中的桃花心木苗长成大树了吗?

语文六年级下册设计教案11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3.学习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

  学习重点 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

  学习难点: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准备:关于童谣的课件;歌曲《恭喜》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共话春节

  1.“锣鼓喧天辞旧岁,爆竹声中迎新春”,在期盼中、在喜庆中,春节向我们走来。这是我们中国人最隆重、最传统的节日,相信大家对它再熟悉不过了。

  2.交流自己搜集到的关于春节的资料:

  ①关于春节的来历:春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它是农历一年的岁首,即正月初一,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到了民国时期,改用公历,公历的一月一日称为元旦,把农历的一月一日叫春节。春节不但是汉族最重要的节日,满、蒙古、瑶、壮、白、高山、赫哲、哈尼、达斡尔、侗、黎等十几个少数民族也有过春节的习俗。在此期间人们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如贴春联、贴年画、贴“福”字、剪窗花、蒸年糕、包饺子、燃爆竹、除夕守夜、拜年等。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春节,在中国人的心目中,融入了无限的留恋、回味和憧憬。中国的.春节,是最具文化内涵和传统魅力的节日,也是最有凝聚力的一个节日。

  ②关于春节的习俗:祭灶扫尘 贴春联 守岁 闹元宵等

  ③关于春节的传说:年的传说岁的故事等

  3.假如请你来写春节,你打算写些什么?

  4.的确,春节到了,意味着春天将要来临,万象复苏、草木更新,新一轮播种和收获季节又要开始。人们刚刚度过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早就盼望着春暖花开的日子,当新春到来之际,自然要充满喜悦载歌载舞地迎接这个节日。春节是个欢乐祥和的节日,也是亲人团聚的日子,离家在外的孩子在过春节时都要回家欢聚。古都北京,过起春节来更是京味十足。今天,就让我们随着作家老舍共同去感受北京的春节。

  二、放手初读,整体感知。

  1.自由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2.检查课文自学情况:

  ①同桌互查读文情况。

  ②出示本课需会写的生词集体认读。

  ③对这些生字你有没有想提醒大家的地方?引导学生从生字的音、形、义三方面需注意的地方做相互交流。3.默读课文,思考:按照老规矩,北京人是怎么过春节,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4.选自己印象最深的或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其余同学一边听一边想,作者写了哪些天中人们的活动?你可以用笔画下来,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来。(培养学生边听边想,读书动笔的习惯。)

  5.快速浏览课文,思考围绕春节的热闹,作者都写了哪些重要日子?按顺序说一说。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概括:

  腊月→小年→除夕→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

  6.春节像一场大戏,在腊八粥的浓香中悄悄的拉开了序幕,请同学们速读浏览,按照年前、过年、结束的顺序找出相应的段落。

  三、细读鉴赏,感受春节。

  ⒈默读全文,思考课文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北京春节哪些热闹、浓烈的画面,你最喜欢其中的哪几幅。

  ⒉小组研读。出示研读提示:

  ①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反复读一读,划出最能表现春节年味的句子,把你的感受写在旁边。

  ②小组内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交流自己的感受。

  ③根据小组交流的情况,自己再读相关段落,补充完善自己的阅读感受。

  第二课时

  一.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1.体会年前的忙碌。①交流节前的年味主要表现在哪?重点交流节前都有哪些重要的日子,在这些日子里人们的主要活动、讲究及人们的心态。

  ②指名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读后谈谈自己的感受。

  ③引导学生找出文中关键的词语,读中体会人们忙碌中洋溢着的喜悦和希望:你是从哪些具体的词句中体会到的。④指导学生抓住学生反馈的词语进行感情朗读。

  ⑤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在过春节的这段时间都干些什么呢?

  2.体会过节的热闹①交流过节时重点写了哪几个日子?过节最大的特点是什么?(热闹)

  ②同是热闹,但闹中各有不同,默读思考:除夕、初一、正月十十五这三个日子各自的特点是什么?抓住文中关键词句反复读一读,想一想。

  ③交流各自的体会,教师相机引导:除夕:喜庆、团圆;初一:悠闲、快乐;十五:红火、美丽。

  ④再读一读,讨论、交流:这些感受你们是从哪些语句体会到的?

  ⑤交流反馈“除夕”一段,师相机指导朗读,进一步体会喜庆、团圆。

  抓关键词“赶、到处、都穿起、贴上”感受除夕的喜庆、热烈;

  抓“除非,必定”体会春节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感受团圆的氛围。

  ⑥阅读“阅读链接”中的第二篇短文,比较:同是写除夕,作者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生自由交流,教师及时梳理:老舍笔下的除夕为我们展现的是全景图,抓住除夕人们主要的活动简单勾勒,语言简洁明快;而“阅读链接”短文二由回忆外婆入手,重点写了一家人怎么过除夕的情景,其中细致描写了准备过程和围炉情景。

  ⑦交流反馈“初一”一段,师相机指导朗读,进一步体会初一的悠闲、快乐。

  重点指导朗读“逛庙会”时人们的表现来体会悠闲与快乐。

  ⑧交流反馈十五一段,师相机指导朗读,进一步体会十五的红火、美丽。

  找出文中描写花灯的句子,指导感情朗读,体会排比句的作用。

  引导想象:还会有哪些花灯呢?除了灯,还有什么?

  出示老舍的原文,创设情境:“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元旦是体面的,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人们穿着新衣裳,可是它还不够美。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的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有感情的朗读体会十五的红火、美丽。

  ⑨总结:从腊八到正月十九,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却被作家仅仅用了一千多字就呈现在读者的眼前,作者正是抓住每个节日最突出的特点,用极其凝练的语言为我们勾勒出了一幅幅热闹喜庆,欢乐祥和的春节画卷。让我们再次走进文本,去用心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二.比较阅读,领悟写法。

  1.先默读课文,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

  ①课文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②再读腊八一段,思考:腊八的活动很多,为什么单写腊八粥、腊八蒜,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种抓主要特点描写的方法文中还有很多,你能再举一例吗?

  2.自主阅读“阅读链接”中的第一篇短文,比较:同是写过年,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3.假如此时再请你写春节,你打算怎样写?

  引导学生借鉴学到的写法谈,如:选材要详略得当、描写节日要抓最主要的特点、可以加入自己的感受夹叙夹议等。

  三.布置作业,课外拓展。

  以“春节”为主题,办一期手抄报。内容如下:

  1.春节印象:自己修改或写一篇关于春节的习作。

  2.春节花絮:从搜集到的关于春节的传说、习俗中选择编写。

  3.精彩再现:摘抄自己认为描写好的关于春节的诗词佳句或优美片段。

  4.春节建议:春节怎么过,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5.节日集锦:除了春节,我国的传统节日还有哪些,把你调查的结果记录下来。

语文六年级下册设计教案12

  教材简析

  本次习作的内容是写一次体育比赛。教材分提示语和插图两部分。提示语以问题入手,力图唤起学生对参加或观看体育比赛的记忆,并提出习作内容。然后从两方面提出习作的具体要求:一是要把运动员奋力拼搏的动作、表情、语言及观众热情助威的场面写出来;二是力求做到有点有面,详略得当。教材的学生正在进行乒乓球比赛的插图,是为引导学生回忆比赛时的场景而创设的情境。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热爱生活,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参加体育比赛或观看体育比赛对学生来说,应该都是亲身经历过的事,有了亲身体验和感受后很易于捕捉到材料,能激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根据本班学情,本次习作使用两进行指导,帮助学生按习作要求,选择表达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水平。

  教学目标

  1.通过写体育比赛,让学生热爱体育,近一步理解和内化体育。

  2.通过此次训练,让学生学会运用详略得当、点面结合的方法写清楚比赛经过,写好运动员们场上的表现及观众的反应。

  3.通过对运动员语言、动作、神态的刻画和对观众热情助威的场面描写,把比赛过程写清楚。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指导学生运用详略得当、点面结合的方法写清楚比赛经过,难点是指导学生留意观察,把比赛经过写具体。

  教学准备

  1.组织学生进行一次体育比赛。

  2.准备一个奥运会体育比赛场面的精彩片断(配有解说的实播录像)。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同学们,8年8月8日至8月24日,第29届奥运会在北京举办。大家还记得那一段激动人心的日子吗?谁能说说有哪些运动员夺得了北京奥运会的冠军?

  2.同学们的记忆真不错!运动员在第29届北京奥运会上共夺得100枚奖牌,其中有51枚金牌、21枚银牌和28枚铜牌。让我们截取其中的一个夺冠片断,一起回顾羽毛球运动员林丹在北京奥运会决赛中的精彩片断。在看视频短片的过程中,要注意观看赛场的气氛、林丹在比赛时和比赛后的动作和神态以及观众的动作、神态和语言,还要注意听一听解说词。(播放视频)

  二、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1.林丹与李宗伟的决赛片断真精彩。这是一次体育比赛(板书:一次体育比赛),今天我们就要通过自己的`笔来记录一次体育比赛(板书:记)。

  2.请同学们默读课本第15页的习作提示,想一想:提示中告诉了我们什么?

  3.读后交流:

  (1)这次可以写哪些内容?

  可以写自己参加或观看过的、印象最深的一次体育比赛。(板书:参加或观看印象最深一次)

  (2)时要注意什么?

  一是要把运动员奋力拼搏的动作、表情、语言及观众热情助威的场面写出来;二是力求做到有点有面,详略得当。(板书:动作、表情、语言、场面)

  三、组内交流,合理选材

  1.想一想自己参加过哪些体育比赛?观看过哪些体育比赛?印象最深的是哪一次体育比赛?

  2.4人小组内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选好自己要写的内容。

  3.请几位同学说一说自己要写哪一次比赛?参加比赛的有哪些人?比赛的大致过程怎样?比赛的结果如何?观众有什么的反应?

  四、借鉴,学习写法

  要想写好比赛过程,就要对比赛场面和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进行一些恰当的描写。下面我们来看看课文中的片段和例文,看完之后说一说:写得好不好?是怎样写好的?

  1.多媒体出示课文片段。

  (1)《勇攀高峰》片段:

  危机关头,方显英雄本色。她时而正手拉、拨、扣,时而反手推、挤、弹,关键时刻毫不手软。最终,她凭着顽强的意志和坚定的自信,力挽狂澜,为队夺冠立下了汗马功劳。

  讨论预设:“时而……时而……”处写得好,抓住打乒乓球的动作,写出了邓亚萍球技高超的特点。

  (2)《苦练》片段:

  她的加练任务是十五个球。如果救丢一个,就负一个球。她玩命地向球飞扑过去。渐渐地,她的双腿发沉了,脸色苍白了。但她仍然不顾一切地奔跑着,滚翻着,飞扑着。当她救起第九个球时,倒在地上起不来了。

  讨论预设:“她玩命地……飞扑过去。”和“但她不顾一切地……飞扑着。”写出了陈招娣训练的动作。“她的双腿发沉了,脸色苍白了。”从身体的外在表现上,写出了陈招娣精疲力竭。

  (3)《“足球之王”贝利》片段:

  这时,贝利得到同样一个落点极好的传球后,左盘右旋,用假动作绕过对方三名防守队员。当对方第四人上来抢截时,贝利巧妙地把球一捅,球恰好从对方两脚间穿过。贝利一个跨跳越过第四名对手,球又控制在他的脚下,接着,他带球

  绕过冲过来拦截的第五、第六个对手。对方第七个队员一见,大喊一声:“不好!”飞身凶狠地朝他的脚下铲来,谁知贝利像跳芭蕾舞那样轻松一跳,又迅速地越了过去。随后,他突然来了个急刹车,再大步带球冲向对方球门,用他那高超的带球过人技术,迫使对方第八个第九个来抢截的后卫扑空。此时贝利已把球带入对方禁区,形成了与守门员一对一的有利局面。守门员慌了手脚,飞身前来扑救。贝利准备起脚,哪知这是虚晃一招,把后甩的右脚又赶紧收住,把球向上一挑,一晃身子,盘过守门员,把球轻松送进球门,全场顿时欢声雷动。

  讨论预设:这段描写把贝利在赛场上连过十人,把球踢进球门的过程写得细致入微。由于对方每次抢截的方式不同,贝利闯关的技巧也各不相同。突出表现了贝利敏捷矫健的身手,精湛的球艺和艺高人胆大的风貌。其中对对方队员凶狠拦截的描写,也有力的衬托了贝利球艺的精湛。

  引导学生写法:

  (1)比赛的过程要详细写,比赛前的情况和比赛结果等要略写。

  (2)写比赛过程时,要抓住参加比赛的人的动作、神态、语言去写,还要对比赛场面进行描写,比如要写一写比赛环境、观众反应等,结尾还要注意升华主题。

  过渡:这次还要求做到有点有面,详略得当。再看一例文,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

  2.多媒体出示例文。

  比赛场上

  学校春季田径运动会正在顺利进行,操场上热闹非凡。主席台四周插满了五颜六色的彩旗,广播喇叭里不时传出雄壮欢快的乐曲声和打破记录、创造良好成绩的报喜声。操场中间,各种比赛正在紧张进行。操场四周坐满了观众,加油声,欢呼声,鼓掌声此起彼伏。

  “砰!”一声发令枪响,运动会中最紧张的一个项目——100米决赛开始了。6名小运动员像6支离弦的箭,从起跑线上冲出去。“加油!加油!”“李红玲,加油!”“齐笑,加油!”……在操场四周观看的同学们挥舞着拳头,为运动员们呐喊助威。发令枪一响,我的双眼就紧紧盯住那位穿一身红色运动衣的运动员。她叫冯冰,是我们班有名的短跑“健将”。你看她,快速地摆动双臂,两腿生风,一开始就处于领先地位。我和同学们高兴地扯着嗓子高喊:“冯冰,加油!冯冰,加油!”

  忽然,意外的情况发生了。只见正在飞跑的冯冰一个踉跄,一下子摔倒在地。我“啊”地惊叫一声,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已经有3个运动员趁此机会超过冯冰。我心中焦急地想:完了,这一下全完了!谁知,冯冰毫不迟疑,一纵身从地上爬起来,用尽全身力气拼命地向前追去。多么勇敢,多么顽强啊!

  这时,全场的气氛更加热烈。老师和同学们全都冲着冯冰喊加油。好,超过一个,又超过一个!冲线!冯冰终于以自己敢于拼搏的夺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

  (1)引导学生结合例文,针对如何做到点面结合、详略得当谈看法。

  教师:读了这例文,我们感受到了紧张、激烈的比赛气氛,看到了观众激动地为同学助威的情景,看到了100米赛场上冯冰的顽强拼搏,看到了“我”对同学、对班集体的关心。这里对环境、活动群体的描写是“面”,对冯冰和自己的描写是“点”,这样采用点面结合、环境衬托的写法,就把运动会上紧张激烈的比赛场面生动形象地展现在了读者面前。我们在习作中也要学习使用这样的写法。

  五、学生习作,独立成文

  刚才我们一起回顾了本单元课文中的几个描写片段,又读了一例文,通过讨论交流,大家对如何写好一次体育比赛应该心中有数了。下面就请同学们动笔习作,写下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那次体育比赛吧。

  第2课时

  一、默读习作,自我修改

  写完了,请同学们自己认真读一读,按照本次的要求,运用修改符号自行修改。

  二、交流,取长补短

  1.同桌互改。

  (1)在互改前,先进行自我,说说自己对习作哪些地方感到满意,哪些地方不满意。

  (2)同桌互换读文,再作。说说中哪里写得好,是否按要求写出了运动员在比赛中奋力拼搏的动作、表情、语言及观众热情助威的场面,是否做到了有点有面,详略得当。

  (3)互改习作。

  2.推荐欣赏、评议。

  (1)学生推荐好习作。

  (2)指名读习作,集体评议。按照本次习作要求,既要指出优点,更要提出修改意见。

  四、认真修改,誊抄成文

  在同学互改的基础上,结合欣赏评议过程中大家对习作的修改意见,再次认真修改自己的。修改好以后,誊抄上交。

语文六年级下册设计教案13

  教学目的

  一、学习本文突出重点、有详有略地说明事物的方法,体会课文按照空间顺序介绍建筑群的作用。

  二、了解故宫各部分主要建筑的方位、特征、用途,理解故宫在建筑设计上处处反映以封建帝王为中心的特点。

  三、学习方位词。

  教学设想

  一、运用已经学过的关于说明文的知识和本文的“预习提示”,理清本篇的结构层次和说明顺序,可结合让学生填写示意图的方式进行。

  二、重点研读介绍太和殿和养心殿的有关段落,其他说明可—读而过。在讨论中,强调介绍建筑群不可平均使用笔墨,要详略得当,详略的处理却须根据建筑物的特点而定。

  三、师生共同总结,当堂完成一定量的练习。

  四、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预习,扫除文字障碍: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金銮(luán)殿蟠(páan)龙鎏(liú)金

  玉玺(xǐ)妃嫔(Pín)湛(zhàn)蓝

  上谕(yù)傀儡(kuǐlěi)翊(yì)坤宫

  修缮(shàn)击罄(qìng)诏(zhào)书

  2.解释加点的字:

  举世闻名(全)溥天之下(同“普”)率土之滨(沿着)

  残破不堪(忍受、能支持)

  祸国殃民(使……受害;使……遭殃)

  3.阅读“学习重点”和“自读提示”,明确学习本课的重点。

  二、速读,理清结构层次:

  1.教师发下示意图(部分城门、宫殿名称可预先填上),要求学生依照书上的导游去游览故宫。按照课文介绍的顺序把书上提到的城门、宫殿在图上填全,并用线条和箭头连结起来,让学生对故宫的整体布局有总的印象。

  2.提问:故宫的`整体布局分为几部分?每一部分的主要建筑有哪些?

  (学生根据课文第十一段的内容和所填示意图作口述。)

  3。分析课文结构层次及各部分的说明中心:

  教师点拨,学生讨论,归纳:

  第一部分(1):概括说明故宫称属、历史及现状。

  第二部分(2—21):介绍故宫的历史、现状、规模及布局特色。

  第三部分(22—24):介绍故宫的文物价值和兴衰历史。

  三、导读,讨论重点问题:

  1.全文说明的对象是什么?

  2.课文重点介绍的对象是什么?

  (前朝——太和殿;内廷——养心殿)

  3.研读5—8段重点介绍太和殿的部分,

  讨论:

  (1)各段说明的重点是什么?

  (2)每段主要抓住了什么特点来介绍的?划出表现这些特点的主要词语。

  (3)太和殿是故宫建筑的中心,从对太和殿的介绍中你能看出故宫建筑设计的主要特色吗?

  (4)这部分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师生讨论后明确:

  写太和殿:

  5段:写外观特征,抓住色彩特点。如:湛蓝、金黄色、青蓝点金、红色、金锁窗、朱漆门。

  6段:写内部装饰,抓住龙的姿态特点。如:蟠龙、金龙、双龙戏珠、单龙飞舞、行龙、坐龙、升龙、降龙。

  7段:写建筑位置,抓住象征皇权的特点。如:在紫禁城的中轴线上,也是北京城的中轴线、皇帝宝座在这条线的中心点上。

  8段:写殿的作用,抓住大典威严气氛的特点。如:跪满百官、排列仪仗、皇帝端坐、鸣钟击罄、烟雾缭绕。

  太和殿是故宫建筑的中心,最全面、最突出地体现了故宫的本质特征,即处处反映出以皇帝为中心、皇权至上的建筑设计特点。所以建殿于中轴线上;因皇帝自诩为真龙天子,因而处处饰以龙形。这部分采用了从外向内的说明顺序,从殿外写到殿内;写殿内设置又按照方位顺序写:正中、上面、背后、两旁、殿顶、中央、周围等。请注意方位词语及其在表意上的准确性。

  4.研读17—18段,重点介绍养心殿的部分,讨论:

  (1)这两段重点介绍了什么内容?

  (2)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3)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明确:这两段重点介绍了养心殿的作用——封建帝王日常统治活动的中心。是按时间顺序进行说明的,采用了举例说明的方法。

  四、总结,完成课堂练习:

  1.在众多的宫殿中,作者为什么要选择太和殿和养心殿作为重点来介绍?

  明确:从全文看,重点说明前朝和内廷;就局部而言,重点介绍太和殿和养心殿。因为太和殿是故宫建筑的文体,最能体现故宫建筑设计的特色——处处体观封建帝王“唯我独尊”、皇权至上的思想。重点介绍此殿,就能使读者窥一斑而知全貌。养心殿是封建帝王的活动中心,文章较详细地介绍封建帝王的罪恶历史,说明它在历史上的重要“位置”,自然能体现出“故宫”的特征,所以文章也作重点说明。

  2、在介绍建筑群中,重点介绍主要建筑,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在介绍建筑群时,分清主次,采用有详有略的写法。这样才能突出重点,把最有特色的地方写出来,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重点与详略的安排,却要根据建筑物的特征而定。

  3、课文2、21段以及4、11段在文章主体部分各起什么作用?

  明确:2、21段都是对故宫全貌的总写,而且前后呼应。这两段之间的部分则是对故宫建筑的分写,这样显得结构完整,浑然一体。

  4.4、11段分别是对“三大殿”和“内廷”的总写,这两段后面的部分又是对“三大殿”和“内廷的分写。11段在全文中还起着分界、过渡的作用。

  5.至此,明确本文采用的说明顺序:本文是按照先总后分再总的顺序写的。分说以方位为序,由南到北、从外入内写去。这样,有利于说明建筑物的特征,使文章有条有理,结构严谨,给人的感受十分明晰。

语文六年级下册设计教案14

  教学目标

  1。会认1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重音、停顿和语调来表达自己读文所体会到的感情。

  4。了解蝶蛾的样子、聚集在家里壮观的景象。

  教学重点

  学习作者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并抓住事物特点进行叙述的方法。

  教学难点

  阅读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由文字所描绘的画面展开丰富的联想,体会各种说明事物的方法的好处,并学习在表达中加以运用。

  教学准备

  幻灯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授课时间: 累计节数: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检查学生预习情况,进一步学习生字新词

  二、检查学生对生字、生词的自学情况,直到学生进一步认读、理解

  1.随即指读生字,找到它在文中的位置,并能说出它在这样的语言环境中的作用。

  2.快速默读,形成一定的默读能力,快速找到生字、生词,并在语言环境中加以理解,也可以借助字典等工具书。

  三、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画出自己不懂得问题。

  四、教师检查自学情况,学生汇报。

  教学反思:

  授课时间: 累计节数:

  第二课时

  一、由题入手,了解大孔雀蛾这种昆虫

  1.由文题中的“晚会”这一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入手,为学生创设主动思考、想象的情境,引领学生自然地进入到课文的学习。

  2.认真思考展开丰富的想象,感受大孔雀蛾汇集在一起是怎样的情景的阅读兴趣。

  二、通读全文,找到文章的中心句,并理清文章层次

  三、逐段来深入学习课文内容

  1.指导学生抓住文章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抓住文章各部分的重点。解本文写作结构上的特点,能抓住文章的重点,并能根据这些依据理清文章的层次。

  2.全文抓住重点词语“难忘”“晚会”来学习,先设想什么样的情景可以称之为晚会。引导学生在由此问题引入下文的深入学习。

  3.引导学生体会,文中哪些内容是对“大孔雀蛾晚会”的直接描写?哪些是侧面的衬托?

  4.在学生对这部分内容完全理解的基础上再指导学生学习这部分描写事物的.方法,并体会这样的方法的好处。

  5.倒数第二段指导学生自己阅读发现问题,能用一段话说出自己由这段介绍所能想象到的画面,指导学生朗读这段,通过重音和停顿的变化,感受这一情景的神奇和自己由衷的赞叹。

  6.引导学生关注文章最后一部分与第一段形成了首尾呼应,文章浑然一体。紧扣“难忘”。

  四、总结全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让学生自主梳理总结。

  板书设计

  大孔雀蛾的晚会

  大孔雀蛾的外形特点

  大孔雀蛾晚会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

语文六年级下册设计教案15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激发学生类似体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3、学习作者善于运用比喻、拟人、想象等手法来抒发情感的方法。

  4、掌握本课8个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摘录好词好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导语:

  同学们,春风夏雨,秋霜冬雪;青松迎客,寒梅报春。多姿多彩的大自然有声有色,有情有意。我们这学期学习的第一组课文,将带领我们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然的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与大自然互诉心声、交流感受。

  2、揭题:

  今天,我们首先跟着一位作家,走进山林,去拜访他的朋友。请同学们一起读课题。

  3、看课题猜猜,作者拜访的会是怎样一位朋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作者去山中拜访的朋友到底是谁呢?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

  2、读后交流,了解大意。

  三、读通课文,学习字词

  1、学生自由读,看谁能把课文读正确,读流畅。

  2、谁能把自己读得最流畅的一段读给大家听?

  师随机纠正,重点点拨。

  四、拜访古桥,朗读体验

  1、下面,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去拜访他的第一位老朋友。请同学们一起读课文第3自然段。

  2、一进山,一眼就看到这座古桥,老朋友相见,作者心里默默地对他诉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在书上画出有关句子。

  3、再读读画线的话,体会体会,作者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对古桥诉说的?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

  4、交流感受:

  结合理解德高望重,体会老桥默默无闻、任劳任怨为大家服务的品质。

  5、体会写法:

  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把自己对老桥的深厚感情,生动地传达给了我们读者。

  五、抄写生字词语

  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语,复习引入

  1、听写词语:

  清爽、德高望重、吟诵、唱和、瀑布、陡峭、挺拔、身躯、津津乐道、精致、蕴含、奥秘、别有深意、侠客。

  2、引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跟随作者,走进山林去访友。

  二、读文感悟,体验情感

  1、默读课文第4~7自然段,用横线划出,访问了哪些朋友?

  2、再读课文,找一找,从哪些描写中可以看出我和山里的朋友有着深厚的感情?

  3、交流感受,随机教学:

  ⑴ 第4自然段:重点点拨对树的有关句子的体验:

  读一读,体会作者当时人树相融的感受。

  感受幻境,体会写法。

  ⑵ 第5自然段:通过朗读,感受与山中朋友的亲热:

  朗读,读得亲切、热情,像是在对老朋友打招呼。

  体会写法:排比的句式、拟人的手法。

  ⑶ 第6自然段:难点是体验作者是在用心地感受。

  从一朵落花一片落叶一块石头中,让我们感觉到生命的轮回、世事的变迁。这就是大自然的魅力。只有像作者那样用心地去感受,才能感受得到。

  ⑷ 第7自然段:一场突如其来的雨,给作者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也使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真是变幻莫测,令人陶醉。

  三、学习首尾,体会写法

  1、再读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你们又感受到了什么?

  作者清晨进山,到带回一路月色,从这儿看出他在山中整整一天,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了人与自然的那份亲密无间。

  2、体会写法:

  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首尾呼应,前后两次写到满怀的好心情,突出山中访友之行充满了好心情,

  四、课外延伸,强化体验

  在作者的眼里,这一花一树,一鸟一石,一山一水都成了有生命的人。她们能跟我们说话,能跟我们交流,她们成了我们的朋友,难怪作者进山看景,变成了山中访友。

  这种类体验,你们也有过吗?和同学交流交流。

  五、背诵积累,提升感悟

  选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背下来。

【语文六年级下册设计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六年级下册设计教案12-16

语文六年级下册设计教案(15篇)12-17

语文六年级下册设计教案15篇12-17

六年级下册语文的教案12-24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2-02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08-27

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案01-04

小学语文下册教案01-07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