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语文教案>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3-12-23 10:27:20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教案[通用6篇]

  作为一名老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语文教案[通用6篇]

语文教案 篇1

  一、教学要求

  1、用钢笔描红。

  2、读一读,注意“不”字的声调变化。

  3、写几个来源于寓言故事的成语。

  4、读句子,用带点的词语造句。

  5、熟记成语。

  6、读读背背。

  7、说话:即席演讲。

  8、学写毛笔字。

  二、教学时间: 三课时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

  (2)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

  2、指导。

  (1)仔细观察每一个字的行书特点。

  (2)在自备本上练习基本笔画,教师提示运笔方法。

  (3)教师示范书写。

  (4)学生自练。

  3、练习。

  学生按要求练习描红。

  4、反馈。

  将写得好的字展示给大家看,指出存在的问题,进行矫正性练习。

  二、教学第二题

  1、审题。

  (1)让学生读一读练习要求。

  (2)教师指出,“不”字在不同的词语里,它的读音也有不同,那么,“不”字的声调变化有什么规律呢?请学生自己先默读第二行词语,自己读一读。

  (3)让学生观察比较:上面一行词语中的的“不”字与下面一行的读音有什么不同?“不”字的声调与后面一个字的声调有什么关系?

  (4)请同学说说“不”字的声调与它后面一个字的声调的关系。

  (5)教师归纳小结。

  (6)学生齐读8个词语。

  2、反馈练习。

  四、教学第三题

  1、审题。

  (1)让学生读一读练习要求。

  (2)成语是汉语宝库里光彩夺目的明珠。它有多种来源。其中一些成语来源于寓言故事。让学生讨论思考,找出这样的`成语。

  2、指导

  (1)学生交流汇报,说出这样的成语,并简要地说出成语出处的寓言故事。

  (2)教师带领学生一一检查这些成语是否符合本项的练习要求。

  3、练习。

  让学生选择其中的几个成语正确、美观地抄写下来。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四题

  1、审题。

  (1)让学生读一读练习要求

  (2)再请学生读这两个句子。

  2、指导。

  (1)教师板书这两组关联词语。

  学会与别人合作。能取得更大的进步。

  我们善于把精读与泛读结合起来。能取得最佳的读书效果。

  (2)学生体会讨论后,教师帮助学生总结、感知:前一个表示有这样的条件,才会有这样的结果;后一个表示有这样的条件,就会有这样的结果。

  3、练习。

  把下面各组里的两句话用上适当的关联词语,合并成一句话。

  (1)我们努力学习。我们取得好成绩。

  (2)我们多读课外书。我们的写作水平提高了。

  (3)我们多读多写。我们的写作水平提高了。

  4、反馈。

  二、教学第五题

  1、审题。

  让学生读一读练习要求。

  2、指导。

  (1)让学生练习成语,要求读正确。

  (2)全班读成语。

  (3)让学生结合查字典说说成语大意。再读一读,体会每一行的两个成语是承接或相近的关系。

  三、教学第六题

  1、审题。

  (1)让学生读一读练习要求。

  (2)说说这道题有几个要求。

  2、指导。

  (1)让学生自由充分地读古诗。

  (2)让学生尝试了解诗意。

  (3)在老师的帮助下,学生正确地理解诗意。

  (4)让学生在了解诗意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

  (5)让学生练习背诵。

  第三课时

  一、教学第七题

  1、审题。

  (1)让学生读一读练习要求。

  (2)什么叫即席演讲?

  2、指导。

  (1)请学生读题目内容。

  (2)教师先选择一个合适话题,指点快速构思的要领,并让学生尝试这种方式准备,并在小组中练说,再请几个学生说一说。

  3、练习。

  (1)让学生任选一个话题说一说。

  (2)推举代表在全班面前说一说。

  (3)公布即席演讲结果。

  二、教学第八题。(略)

  《练习6》教学设计

语文教案 篇2

  六年级语文教案《山谷中的谜底》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要求能正确的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正确书写本课的生字。

  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朗读课文,学习生字组成的词语。

  难点:生字的书写

  教学准备 图片、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一、猜谜导入

  二、初读课文

  三、精读训练

  四、作业

  同学们,现在我请大家猜一个谜语。“麻屋子,红账子,里头住着白胖子”。这是什么?(花生)对!我说的“麻屋子,红账子,里头住着白胖子”叫谜面。“花生”呢?(谜底)谜底就是谜语的答案,有时也比喻事情的真相。

  板书课题:10 山谷中的谜底

  以简笔画让学生理解“山谷”:两山之间低凹而狭窄的.地方。

  “山谷中的谜底”也可以怎么理解?(山谷中某一奇异现象的真相)

  那么,这山谷中有什么谜?它的谜底也就是事实真相又是什么?它能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呢?

  1、各自轻轻读课文,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

  2、自学生字词。

  (1)查词典并联系课文内容重点理解下列词语。

  惟一:只有一个,独一无二。

  摧毁:用强大的力量毁坏。

  (2)一了解的词语

  女贞:树的名字。

  (3)用钢笔描红、临写

  3、指名试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

  4、理清文章层次。

  (1)(1)如果用猜字谜来打比方的话,文章的哪一部分是谜面,哪一部分是谜语底?

  默读课文画出两个部分的起止。(第1、2自然段为第一段,谜面;第3~6自然段为第二段,谜底)

  (2)说说各段的段落大意。(第一段:魁北克的一个山谷里有一个奇异景观,西坡长满多种树,东坡只有雪松。第二段:两位旅行者揭开谜底并且从中得到启示)

  (3)各自默读课文思考,并在课文中画出:a写山谷中的“谜”的句子。b两位旅行者得到的启示。讨论。

  1、指名读第一段,要求用简笔画表示“南北走向的山谷”及“东坡,西坡”。

  2、这条山谷有一个什么“谜”?

  (西坡:长满……东坡:只有雪松)

  从“许多人不知所以然”再次理解“谜语的意思。

  3、指名朗读第一段,要求做到正确、流利。

  1、用钢笔描红、临写

  2、抄写生字

  激趣导入

  设疑激趣

  动手实践,加深理解。

  课后感受

  学生学习这一文时,主要从课文的题目入手,让学生来解决一个个问题,从而达到了解课文内容,读通课文的目的。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要求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疏忽、顽强”造句。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鸟是人类的朋友,激发学生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

  观察一种喜爱的鸟,抓住特点写出它的样子和叫声。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揭示课题,导人新课

  1.板书课题后齐读。

  2.读了课题,想问什么问题吗?(鸟儿怎么会说话呢?会说些什么话呢?人怎么能听懂鸟儿的话呢?……)

  二、初渎指导

  1.自读课文。

  (1)轻声自由读,边读边画出生字新词,读准字音。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通晓矫健犒赏催促无拘无束

  疏忽怠慢预报应验呆愣愣

  (3)再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渎流畅

  2.检查自读情况。

  (1)检查生字渎音。

  ①抽读生字卡片,相机正音。

  ②提醒学生注意下列字的读音。

  “催、猜”是平舌音,“疏、喳”是翘舌音莺”是后鼻音。

  ③齐读。

  交流词语掌握情况。矫健、通晓、犒赏、疏忽、无拘无束。

  (2)指名分自然段试读课文,师生共同评议。

  三、指导分段

  1.默读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的意思。看看哪几个自然段联系比较紧密,合起来讲了一个意思,就合并为一段,哪个自然段单独讲了一个意思,就独立成段。

  2.分组讨沦。

  3.全班交流。

  第一段(第1-3自然段)我”从小就爱鸟,爱听鸟语,并想通晓鸟语。

  第二段(第4~11自然段)“我”从鸟儿们的浯言中悟出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第三段(第12自然段)鸟是人类的好朋友。

  四、精读指导

  1、学习第——段

  齐读第1自然段。做一填空题。齐读。

  2、自由读第2自然段。

  指名讲公冶长的故事。理解“通晓”。

  3、指导朗读第3自然段。

  “我多想做一个通晓鸟语的‘公冶长’啊!(要把“我”那种向往的,心情读出来)

  教师范读,学生练读,指名读。哪几句话最能反映“我”的这种心情;

  导读第2、3两句。

  4、小结。

  五、作业

  1.读生字表中的牛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检查复习

  新授课文

  1.学习第二段。

  自由渎第4-9自然段,把“我”喜爱布谷鸟的地方画出来多渎几遍。

  读后讨沦,相机指导朗读。

  ①它们那“布谷,布谷”的亲切啼叫,分明是催促人们快快出工呢!从哪些词看出“我”对布谷乌的喜爱?(亲切、分明)

  指导朗读。

  ②这样无拘无束的.——问一答,有趣极了,我自己仿佛也变成只翩翩飞翔的鸟儿。

  a.联系上下文,体会“我”与布谷鸟对话的有趣。

  b.指导朗读“我”与布谷鸟的对话。

  同桌互渎,指名分角色渎。

  ③一想起布谷鸟那充满深情的声声催促,我在学习上还真不敢疏忽怠慢!

  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我”与布谷鸟之间充满了感情。布谷鸟仿佛成厂“我”的好朋友.时时提醒“我”好好学习,不断催“我”奋进)

  指导朗读。

  ④练习朗读第4-9自然段。

  2、渎第10—11自然段,体会鸟语的“丰富”及勺浯给“我”的心灵带来的影响。

  ①引导渎第10自然段。

  人们为什么喜欢“喜鹊”?

  从哪儿看出人们喜欢“喜鹊”?

  从哪儿看出“我”的爱鸟之情?

  ②指名读第1l门然段,思考从哪些词句看出“我”与鸟儿建立厂异常深厚的感情?

  读后讨论。

  指导朗读。

  小结:“我”不光听懂了乌语,而日-从鸟语中学到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3.学习第三段:

  “我”与鸟儿之门建守了深厚的感情,鸟儿成了“我’’学习的榜样,所以“我”情不自禁地发出感叹。

  4.讨沦:为什么说“乌儿的确是人类的好朋友?

  5.小结。

  指导背诵

  1.第1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都只有一句话,很容易背诵。

  2.重点指导背诵其他部分。

  (1)第2、3自然段引导学生按语言的叙述顺序进行已亿。

  ①边读边记:作者先写刊‘么,再写什么?(先写爷爷讲的公冶长的传说,再写“我”听到传说后产生的愿望及行动)

  ②练习背诵。

  (2)第4-11自然段引导学生借助语言文字在头脑中构成的“我”与布谷鸟进行有趣

  1.出示牛字,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它们的。

  2.观察田字格’卜生字的写法,说逗难写的和容易写错的字“催、傻”笔画较多,要写得紧凑些;“怠’’上中下三部压紧能写得过长;“冶”是两点水,不能写成三点水。、

  四、作业

  1.用钢笔描红。

  2.抄写词语。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4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学习课文,了解森林王国失踪的原因及后果,使学生树立环保意识,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学习用文中的话概括课文。

  教学重难点:

  学习课文,了解森林王国失踪的原因及后果,使学生树立环保意识,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直接导课,学生质疑。

  板书课题《失踪的森林王国》,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大家提的问题,课文都做了介绍。

  二、初读课文,解决不认识的生字。

  1、自渎课文,画出不认识的生字,想办法解决。

  2、文中哪个词语不理解,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如还不会,学习课文时再解决。

  3、检测字词:同桌互相考一考。

  三、学习课文。

  1、自渎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引导:

  (1)失踪前的森林王国是什么样的?想象“鲜花四季开放,野果挂满枝头,人们生活安居乐业”的情景。体会特别法令森严,森林是王国的保护神。

  (2)失踪后的森林王国又是什么样的?结合课文描写,学生谈感受。师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来体会。

  (3)最后再分析失踪的原因:违法法令,乱砍乱伐,森林失踪。

  (4)师总结:有了森林,人们生活安居乐业,幸福美满;没有森林人们遭受各种天灾人祸,过着背井离乡、四处逃荒的生活。可见,森林是多么的重要。学习了这篇,你想说些什么?想做些什么?(是学生树立环保意识,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四、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

  1、《失踪的森林王国》这篇课文讲的是什么?

  2、学生根据课文所描写的,(也可加上自己临场发挥)编成课本剧表演,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4、你还知道哪些资源很重要?(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

  二、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说说哪些字容易写错?

  2、重点指导:“饶”不能加一点。“厌”不能写成“庆”

  区别:性——姓躁——燥

  3、学生写字,师巡视检查。

  三、完成语文天地“笔下生花”。

  题目:想象你走进了大森林……

  提示:把你走进大森林里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做了些什么?用自己的话写一写.

  失踪的森林王国

  砍光树木

  美丽富饶——————>无影无踪

语文教案 篇5

  一、课题单元体验活动:地震来了会应对主备人

  通过视频的观看和材料的阅读,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地震。通过人们应对地震时的不同方法与结果的对比,让学生了解地震的危害和防震、避震知识的重要,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活动的热情。

  二、开展知识竞赛,巩固防震、避震知识

  1.把全班分成四个小组,宣布竞赛规则,组织大家积极参与竞赛。

  2.教师及时补充或讲解,促进学生对防震、 避震知识的了解与熟练掌握。

  3.小结各组比赛晴况,评出优胜小组。

  1.学生了解竞赛规则。

  2.小组进行竞赛。

  掌握一定的避震知识是有效避震的关键。采取知识竞赛的形式,既可以有效地检测学生对防震避震知识的掌握程度,又可以使学生在竞赛中快速掌握新的'避震如识。

  三、防震小演练

  同学们了解的防震、避震知识真不少!可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让我们在防震演练中进一步提高灵活运用避震知识的能力吧!

  1.教师宣读演练要求。

  2.先请个别同学按要求演练,再组织全班有效练习。

  创设地震中的各种情境,指导学生演练。

  (1)地震发生时,你正在家中玩耍。

  (2)地震发生时,你正在学校上课。

  (3)地震发生时,你正在公交车上。

  (4)地震发生时,你被困在屋里。

  活动形式:可以先指导后演练,也可以先演练后指导。

  活动方法:可以借助视频资料指导演练,也可以拍摄学生演练时的视频或照片,让学生对照所了解的地震中的自救自护方法进行反思和提高。

  3.活动结束后,评出 “防震演练小标兵” 。1.学生听要求。

  2.进行演练。

  3.学生交流。课前查找防震避震知识,课上开展防震避震知识竞赛都是为防震演练作准备的,而平时的演练又是为地震真正来临时有效应对作准备的。因此,本活动设计的重点是创设情境,指导学生学会在地震来临时能沉着冷静地应对各种危机。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在实践演练中掌握防震的方法与技能。

  四、学唱儿歌,掌握应对地震的方法

  1.地震的危害虽然很大,但大的地震往往有预兆。只要掌猩一定的方法和技能,科学地防震避震,地震来了也是可以应对的。儿歌《地震来了会应对》也给我们许多提醒,我们来学习学习吧!

  2,播放儿歌《地震来了会应对》 ,学生理解儿歌内容并学唱儿歌。

  地震虽然危险大,小朋友们别害怕。

  地震来了快开门,地动不能往外跑。

  枕头书包护头上,弯曲身体躲桌下。

  大震小震有间隔,抓住机会往外奔。

  万一被困别慌张,隔上一会敲敲墙,

  多寻淡水和食物,保存体力等救助。

  五、听儿歌。

  学唱儿歌。朗朗上口的儿歌,形象生动,包含了防震避震方法的一些要点,有助于学生理解记忆。

  六、板书设计单元体验活动:地震来了会应对

  七、作业设计

  搜集避震小常识,带来和同学们分享。

语文教案 篇6

  《一双手》是北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4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这篇文章通过对林业工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张迎善一双奇手的细节描写,透射出这位普通劳动者为绿化祖国,为大家的幸福甘愿奉献的高尚情怀。课文两次对张迎善的手作了特写,第一处:第5―7自然段,作者从颜色、纹络、掌面、手指、左手、关节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细节描写,并多次运用了比喻句:“掌面像鼓皮一样硬。”“一个手指好似三节老干蘑”。这些打比喻句,凸现了这双手的与众不同。第二处:第17自然段:“我丈量土地似的量起他的手来:长24厘米,宽10厘米,厚2。5厘米,这是我今生见到的天下第一号大手。”这里通过数字描写的方法让人感受到这双手是天下第一号大手。这样一双手就在作者浓墨重彩之下像特写镜头一样展示在读者面前,透过这双手我们看到的是张迎善这位普通劳动者甘心奉献的高尚情怀和造福人们的美好愿望。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了解张迎善一双手的特点,探讨这双手形成的原因,从而感受张迎善甘愿奉献的高尚情怀和造福大家的美好心愿;

  3、学习抓住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理解文章的阅读方法。体会数字说明的好处,认识以小见大,借手写人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难点:

  文章两次对手作了特写,分别从颜色、纹络、掌面、手指、左手、关节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细节描写,并多次运用了打比方和数字描写的方法凸现了这双手的与众不同。而这双手所透射出的是一位平凡又不平凡的林业工人甘心奉献,造福大家的美好心愿。所以了解这双手的特点,在探讨形成原因的过程中,感受张迎善的美好心灵应该是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过程:

  一、课前活动――猜手诱趣

  1、人人都有一双手,可它们绝对不会是相同的。老师这儿有四双手的具体描写,猜猜他们的主人是谁好不好?(出示相关的句子,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通过评价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这四双手大家一下子就猜对了,有什么秘诀?(学生回忆活动过程,总结抓关键词句的阅读方法。)

  3、小结:不同的年龄、不同的经历使每双手各有特点。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也是一双手。想了解这双手吗?(板书课题)

  [评析:喜欢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在游戏中学习最为轻松快乐。课前的猜手游戏,不仅调动了学生的无意注意,诱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还使知识在情意的参与下进行记忆,能力在自主中高效建构,可谓一举多得。]

  二、初读感知,直奔重点

  1、把预习时发现读不准的、读不好的生字说出来,提醒大家注意。

  2、轻声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具体描写这双手的句子用线划下来。

  3、你划了哪些关于这双手的具体描写?和大家交流一下。

  三、品读感悟,层层深入

  1、形象感知,联系生活,从外观的角度了解这双手。

  (1)(出示学生划出的具体描写)把这些具体描写多读几遍,想一想这是一双怎样的手?你是从哪里知道的?(鼓励学生运用不同的阅读方式,如抓关键词句、结合生活经验、联系上下文、角色转换、比较等大胆的谈出自己对这双手的初步感受。)

  (学生可能从不同的方面谈认识和感受,他们可能会说是一双布满伤痕的手,与众不同的手,木色的手,不可思议的手等,教师要鼓励学生谈出自己独特的体验并给以肯定。当学生谈到大、硬、粗的特点时,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况,通过下面的方式方法给以引导。)

  [评析:语文课程总目标对阅读教学的要求有:“……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在以下环节中,老师鼓励学生运用不同的阅读方法感知文本,大胆交流初步阅读后的个性理解和体验,此处设计很好地贯彻了课程标准的要求,也折射出教师对学生主体的尊重,它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和全面发展。]

  (2)比手感知――大。

  出示句子:我丈量土地似的量起他的手来:长24厘米,宽10厘米,厚2。5厘米,这是我今生见到的天下第一号大手。

  ①方法指导:抓住具体数字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课文。

  ②展示按照这个尺寸塑的一只手,先组织学生比一比,然后老师也来比。

  (在形象直观的比手过程中使学生对张迎善手大的特点有直接、真切的感受。)板书:大

  ③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读一读。

  (3)生活感悟――硬、粗。

  出示句子:掌面像鼓皮一样硬,老茧布满每个角落,手指肥圆。一个手指似三节老干蘑。板书:硬、粗。

  ①方法指导:这里运用了打比方的手法,把掌面比作,把手指比作 。

  ②生活中你见过鼓皮和干蘑吧,是怎样的?你从中体会到什么了?(联系已有经验进一步体会出手的硬和粗。)

  ③结合自己的体会进行有感情的朗读。

  ④出示老茧:指读。什么是老茧?见过谁长老茧?张迎善的手不仅磨出了老茧,而且布满每个角落。(学生通过对关键词“老茧”的理解,并拿生活中见到的长老茧的人的手和张迎善布满老茧的手比较,更深层的体会到底坚硬和粗糙到什么程度。)

  ⑤结合此时的体会再来读。

  [评析:《课程标准》中倡导:“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都是语文课程的重要资源。”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这双手的大、粗、硬的特点,老师运用了直观对比、与生活经验相结合等方法,帮助学生形象感知,深化理解。从而也启发我们:回归生活,把学生的已有经验与学习内容结合起来,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有效方式。]

  (4)小结:对这双手大家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面对这样一双与众不同的手,你想说点什么?(学生们可以结合自己的认识,谈独到的感受,阐发议论,说自己的猜测,讲引发的思考,提不解的问题等)

  (学生可能会谈:这是一双令人敬佩的手;可能会猜:这双手一定干了很多活;可能会问:张迎善的手为什么会成为这样呢?等等。教师可以通过“张迎善的手到底干了些什么,让这位同学如此敬佩?”或“张迎善的手为什么会成这样呢?”等问题,请学生默读课文,自主学习。)

  (5)把你的'想法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个同学讲,其他成员要注意倾听,然后一起讨论,总结出一个大家认为最准确,最全面的答案。

  (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互相补充,互相完善,寻求准确、全面的答案。)

  (6)组织交流,及时评价。

  [评析:看似简单的小结,却将学生对这双手关注的视角,由表层的特点认识,转移到形成原因上。由此,把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引入深入。]

  2、引入计算,关注数字,从价值的角度佩服这双手。

  (1)计算启情。

  好,我们一起来为张迎善算一算,栽一棵树手往土里插――就算三次吧,一天栽一千棵,这双手往土里插多少次?十天这双手往土里插多少次?二十天呢?张迎善一共栽了多少棵树?这双手又往土里插了多少次呀?(780000次)。

  [设计意图:把数学的内容引进来,使学生在一次次计算的过程中,在得出的一串串数字的结论中,真正的感触到:这么多次呀,怪不得这双手会布满老茧,怪不得这双手会坚硬、粗糙得象鼓皮,像干蘑。从而体悟张迎善的勤劳、奉献、了不起等。]

  (2)圈数促情

  课文中还有哪些数字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把它圈出来,大声地说一说。

  [设计意图:课文中出现了33垧,44。5垧,1300立方米,3500层积立方米,这些生活中不常见的数字和单位,站在孩子的角度上想一想,他们认识起来是有障碍的。为了让作者的生活、主人公张迎善的生活和学生的生活进行多层面地接触,这里通过联系他们天天见的教学楼、学校,使这些数字具体化,从而帮助学生有真实、立体的认识。]

  ①咱们学校占地13亩,这33垧有38个学校那么大,44。5垧,就相当于50个学校这么大。

  ②把张迎善生产的1300立方米的木材,放在咱们的教学楼里,要盖400层。

  (3)过渡:看呀,就是这双手,和土壤的几十万次接触,创造了如此这般的财富。静下心来再想想,难道这双手所付出的,所创造的就仅仅是这些吗?

  (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和抓关键词的方法,了解这26万棵树只是张迎善在1988年以前栽下的,这些木材、林场、枝丫只是1981年到1985年之间完成的,也就是说如果张迎善今天仍然在工作的话,他付出的、创造的将不仅仅是这些,从而感悟张迎善的可贵和伟大。)

  [评析:语文学习中常常蕴含着时间操作的因素,以上环节中老师适宜的把握住了这些因素,巧妙地将数学计算引入语文课堂,通过一串串数字的形象感知与比较,既帮助学生深刻体悟到了语言文字,突破了学习难点,也打破了学科界限,在语文学科与数学学科的整合中,促进了学生整体的实践能力的发展,实现了语文学科的多重功能价值。]

  (4)看看这些数字,再想想这双手,孩子们你又想说些什么?

  (怎么想的就怎么说,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并请他们来板书。)

  (5)拓展丰情。林业局负责人说:这是一双创建绿色金库的手。什么是金库?绿色的金库指什么?为什么说森林就是绿色的金库?

  小结:这大森林啊,的的确确是绿色的金库,而这金库的创造者就有张迎善,就有张迎善的这双手。让我们再来重温这双手的具体描写好吗?有感情的读一读。

  3、借助课件,引发想象,从情感的角度赞美手,赞美人。

  (1)课件燃情。(出示树木渐渐连成林场、又连成一山山森林的课件,在音乐的渲染下教师语言描述)大家看,就是这双神奇的手,栽下了一株株树木;就是这双神奇的手,育成了一片片林场;就是这双神奇的手,连起了一山山的森林。

  (2)联想升情。作者说:看着这双手我看到了一山山翠绿的森林,孩子们看着这双手你看到了什么?

  (此时透过这双手学生看到的已经不仅仅是一双手了,可能是一车车的木材,可能是一弯弯的清泉,可能是一群群的小动物,也可能是张迎善以及和张迎善一样的劳动者美好的心灵,幸福的笑脸……)

  [评析:语文教学中的情境营造不仅在于提供刺激物,增强氛围,还在于语文学习需要熏陶感染。运用课件的精巧设计与相机呈现,把学生在一次带入文本情境,使学生在语文本的对话中展开联想,在联想中情感进一步升华。]

  小结:张迎善,一个平凡的林业工人,用这双普通却又不普通的手,创造了不凡的事迹。

  四、作业

  其实在我们的身边还有许许多多这样普通而又不普通的手,不怕风寒清洁工人的手,传递知识老师的手,勤劳能干爸爸的手,温暖细腻妈妈的手,还有你们,稚嫩灵巧的手等等,课后请你仔细观察,试着把它写一写。

  板书设计:

  一双手

  硬 美丽 1天3000次26万多棵

  粗一双手创造财富10天30000次33垧44。5垧

  木色 了不起 20天60000次1300立方米

  大 奇 26万棵780000次3500层积立方米

  与众不同创建绿色金库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05

语文的教案08-0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1-10

语文小学教案01-03

语文优质教案01-06

语文《检阅》教案06-10

语文关怀教案03-18

语文《夹竹桃》教案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