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3-12-19 10:45:47 小学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语文教案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教案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1、用“有人……有人……”写一句话。

  1)读例句,说说人们在湖边干什么。

  2)想想在什么时候,人们会到什么地方去干什么?

  3)先指名说,评议。然后独立写一写,写后自己读一读。

  2、独立完成课堂作业第3、5两题。

  3、完成同步练习上的一些作业。

  打卷柳叶多干净

  低头小花多精神

  煮熟小鱼多高兴

  烤热湖水像镜子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会认、会写5个一类生字,会认2个二类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激发想象力。

  2、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感悟诗歌大意,学习通过换词理解字词的方法。

  3、通过学习诗歌,培养学生对夏天的喜爱之情。让学生体会到暑假生活的愉快。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通过换词理解词语的方法,让学生体会到暑假生活的愉快。

  2、有感情朗读诗歌。

  教学准备:图片、多媒体课件、实物展台。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学习5个生字。

  教学过程:

  一、录象导入:

  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多媒体播放夏日海滩的录象或图片)看完后能用一句话说一说你所看到的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夏日的海滩,学习这首诗歌,看看在这里,海滩是什么样子的?

  二、初读课文:

  1.听老师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

  2.自由朗读课文,说说这首诗歌主要写了什么?

  三、学习生字:

  1.以小组为单位,以你们自己的方式读课文,然后在小组内交流学习生字情况。

  2.学生汇报。

  屈:形声字 屈从 屈服 委屈 屈打成招 屈指可数

  掘:形声字 掘土 发掘 挖掘

  堆:形声字,堆放 堆积 堆砌 土堆 雪堆

  固:固定 固然 固守 固体 固执

  加固 坚固 牢固 凝固 顽固

  造:形声字,造反 造福 造化造就 造句 创造

  3.做猜字游戏巩固生字。

  四、朗读课文:

  学习生字后,把生字再放入到课文中,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理解课文内容。

  2、完成课后练习。

  教学过程:

  一、指名读第一节,其他学生看夏日海滩的图片。

  二、自由读第一节,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三、以小组为单位学习第二节。

  1、先读一读这节诗歌。

  2、用换词的方法理解“掘、堆、拾、造”,比较哪个词用得好,为什么?

  3、说说他们在这美丽的海滩上做了什么?

  4、你能根据诗中所描述的景色编出一个动人的故事吗?

  四、齐读最后一节诗,然后说说你是怎样理解“我们用沙堆出一座座乐园”这句话的。能用这样快乐的语气把这一小节朗读出来吗?

  五、齐读诗歌,体会暑假生活的快乐。

  六、完成课后练习。

  1、做一做。

  (1)填词(此题学生可以自由发挥)。

  (金黄)的海滩 (坚固)的城墙

  五彩的(贝壳) 快乐的(暑假)

  (2)找朋友。

  一轮初升的太阳 一条长长的小河

  一段美好的时光 一座美丽的假山

  (3)理解词语。

  此题已在第二课时完成。

  2、讨论。

  (1)课文是怎样讲述“暑假是快乐的”?

  (2)暑假里,你想做什么?

  七、作业:

  1、在虚宫格中认真书写5个一类生字。

  2、试着把你的暑假生活写成一首小诗歌。

  3、把这首诗歌有感情地朗诵给家长听。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会认7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新型大桥的神奇,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勇于创新、乐于发明的兴趣与愿望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新词。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勇于创新的愿望。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朗读录音磁带。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定标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会认7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新型大桥的神奇,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勇于创新、乐于发明的兴趣与愿望

  二、自学自学互动(适时点拨)——学习课文、识记生字

  学生思考问题设计一﹕好多同学都过过桥,而兰兰过的`桥跟我们过的可不一样。究竟哪点不一样呢?我们读了课文就会知道。

  指导学生分小组阅读课文,学生小声读课文。

  要求

  画出文中的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自己认为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检查认读生字的情况。

  出示生字卡片,用指名读、集体读、开火车读等形式,检查学习生字、生词的情况

  学生思考问题设计二﹕兰兰过了哪几座桥?

  指导学生分若干学习小组,对课文学习内容进行阅读,合作解决学习思考问题。让学生各抒己见,老师适时点拨,然后进行小结归纳:潜水桥和塑料桥

  学生思考问题设计三﹕谁能说说这座桥与我们平常过的桥有什么不同?(实际上是说“潜水桥”的特点)

  指导学生分若干学习小组,对课文学习内容进行阅读,合作解决学习思考问题。让学生各抒己见,老师适时点拨,学生归纳“潜水桥”的特点

  1、架在水面上。

  2、用玻璃砖造的。

  3、像一座长长的透明的房子。

  学生思考问题设计四﹕说说你走过这座桥的感受?

  指导学生分若干学习小组讨论。学生可以说课文中兰兰的感受(鱼在周围游,船在桥顶上驶来驶去),也可以说自己通过想象的感受。

  学生思考问题设计五

  1、说说你们用什么方法记住这几个生字。

  让学生交流自己记住生字的方法,教师加以肯定。

  2、这几个生字中哪个最不好写?

  根据多数学生的意见教师进行书写指导

  三、测评训练

  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文章内容,知道蒲公英、松子、黄豆传播种子的方法,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会认12个字,1个多音字,会写6个字,自主积累词语。

  3.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段背诵。

  二、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

  2.了解蒲公英、松子、黄豆传播种子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准备

  1.识字卡片、实物投影。

  2.课件或挂图。

  3.搜集资料,多方面获得植物传播种子的知识。

  四、教学时数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引发质疑。

  读了课题后,你们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掌握生字读音,了解课文内容,初步解疑。

  1.自由轻声读课文,想想你知道了什么。

  2.全班交流,相互解疑。

  3.检查生字认读情况。

  (出示生字卡片):蒲公英 小伞兵 怀抱 吓坏 摇晃 舒服 救人

  4.同桌互读课文,检查读音。

  5.自由轻声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的序号。你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提出来。

  (三)细读课文,感悟“小伞兵”的情感变化,了解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

  1.自由轻声读,思考:“小伞兵在找家的过程中心情是怎样变化的?你是从哪儿感受到的`?”

  2.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重点引导感悟:

  (1)第二自然段,体会小伞兵害怕、惶恐的心情。

  朗读指导:

  “小伞兵吓坏了,他当时会怎么说话?”进入角色读一读。

  吓得“大叫”该怎么叫?再读一读。

  分角色朗读。

  (2)第3、4自然段,了解松子、黄豆传播种子的方法,感受小伞兵放松的心情。

  ①提问:“松子告别了大松树、黄豆从豆荚里蹦出来钻进了泥土里,他们干什么去了?”

  ②课件演示,教师小结。

  ③引导想象:“小伞兵看见松子告别了大松树、黄豆从豆荚里蹦出来钻进了泥土里,他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3)学习第5、6自然段,感受小伞兵高兴的心情。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

  说说蒲公英是怎样传播种子的。

  (四)扩展延伸。

  你还知道哪些植物是怎样传播种子的?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自主选择喜欢的段落背诵。

  自由背——同桌背——指名背。

  (二)复习会认字,自主记忆字形。

  1.抽取卡片检查。说说自己如何记住这些字的。

  2.口头组词。

  3.读“我的词语库”中的词语。

  (三)学习会写字。

  1.巩固认读。

  2.指导学生写字。

  读帖观察——总结规律——练习书写。

  练习书写环节强调:一写二看三对照。

  (四)在听写本上听写6个会写字。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查辞典,理解文中的生字新词,读懂课文内容。

  2.理解课文最后一段的意思,懂得语言的魔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目标1、2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

  1.读课文首尾2段。

  2.质疑:盲妇人前后的遭遇有何不同,为什么会这样?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看图读课文,自由质疑

  2.圈画生字新词,小组内讨论理解词义

  3.说说课文大意及各段大意

  三、理解课文内容

  1.学习第一段,

  (1)轻声读课文,找出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

  (2)诗人和盲妇人是什么样的人,找出文中有关的词句说说。

  2.学习第二段

  (1)读课文,看插图上画的'是什么?

  (2)这一段写什么?

  (3)联系上文想想:过路人对盲妇人前后的态度有何不同?

  (4)读文中语句,理解诗人眼中的“欣慰”。

  3.学习第三段

  (1)自学第三段,比较诗人加了“春天到了”后,句子的意义发生了什么变化?说说你看到前后2句话时的感受有何不同?

  (2)诗人加了一句话,使盲妇人摆脱了困境,说明了什么?

  (3)理解“衬托、风烛残年、万紫千红”等词语。

  (4)有感情地朗读本段。

  四、谈谈学完课文后的感受与收获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六、有感情朗读课文。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1、自学本课生字新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掌握关于宇宙生命的一些知识。

  3、培养学生收集、、运用信息的能力,练习运用资料阐述自己观点表达方法。

  4、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未知的好奇心。以及珍惜爱护地球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掌握关于宇宙生命的知识,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未知的好奇心。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宇宙生命之谜

  教学过程:

  一、引入:

  (课件展示:星空。)仰望这美丽的星空,闪烁的群星,深邃的天空,多么让人神往。地球之外的广袤空间又是如此的.神秘,吸引人们去探索、去发现。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关注:宇宙生命这个谜。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汇报预习收获,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1、课前预习书读熟了吧?多响亮的回答,充满信心。好,老师把检查预习的权利给你们。同桌两个伙伴对读一人读一段,互相检查,有错要及时纠正。

  2、读的时候伙伴没给你提意见的有哪些请举手?书读得不错。

  3、书读熟了,接下来你们想干什么?

  4、既然大多数同学觉得应该了解课文内容,就请你们谈谈自己通过读课文发现了什么

  5、我发现大家的发现局限于宇宙生命的知识,科普文章除了传授知识还会我们科学的思维方式。你可以把3、4段比较读读,也可以读6、7、8、9段看看科学家怎样研究行星的?

  a)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回,点拨。

  b)交流、汇报。

  c)结合课文的学习,谈谈自己对“谜”的理解。

  6、展开关于除地球以外的宇宙是否有生命存在的小辩论会。

  a)提出要求:

  (1)像科学家一样收集书和课外书中的资料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2)辩论中,语言要简洁明白,因此不能照着收集到的资料念,要选择重内容。

  (3)辩论时要注意倾听别人的发言,分析比较别人的话,找漏洞给予反驳,才有说服力。

  (4)推选代表,推出来的选手选择助手组成自己的智囊团,共同参与活动。

  b)准备。

  你们是听众,在活动中增长见识,是评委掌声代表你们的态度,是候补选手可以站起来对代表的发言做补充。辩论中选手可以叫暂停,与自己的助手商量,还可以找我商量,找在座的听课老师商量。

  c)辩论。

  7、:亲爱的同学们,老师真佩服你们丰富的知识、独特的见解、能言善辩,今天的辩论不论是正方还是反方都是赢家,因为通过大家的参与,我们学到书本上的还有课外书上的不少关于宇宙生命的知识。参加了这么精彩的一场辩论会,你一定有很多感受吧!让我们拿起笔,写下你最想说的一两句话,来记录这一刻吧!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设计思路

  大语文教育观认为:“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素养,不能把全部希望仅仅寄托在课堂上,而要把课内与课外、校内校外、学科内外紧紧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学校的一切可以利用的渠道和机会,强化语文活动,优化语文学习环境。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早在几十年前就提出,要使学生得到“六大解放”:“解放孩子的头脑,使他能想;解放孩子的眼睛,使他能看;解放孩子的双手,使他能干;解放孩子的嘴,使他能谈;解放孩子的空间,使他能接触大社会、大自然;解放孩子的时间,使他能学自己想学的东西。”因此,转变观念,树立“大语文观”,具有强烈的资源意识,结合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实际,创造性地开发、整合、利用我们周围的语文课程资源,创造生动活泼的语文学习和实践的形式,就能充分激发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的浓厚兴趣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和初步的研究问题的能力。

  本次的学习内容是关于“我们与周围环境”社区调查综合性学习活动,充分体现综合性学习的“综合性”、“实践性”和“生成性”特点。题目来源于学生的质疑——“我们也要为运河举行葬礼吗?”几十年前,运河是东莞市人民改造自然的光荣成果。孩子们生于斯、长于斯,对运河充满了热爱之情,她的变化是孩子们关注的聚焦点。当孩子们触及到“我们与周围环境”话题时,就自然想到如今被破坏得令人心痛的运河,污黑如墨的河水,令人窒息的臭味……运河如病入膏肓的老人,奄奄一息。孩子们发出沉痛的感慨:我们的运河还有生机吗?当他们联系到第九册《大瀑布的葬礼》这课文时,不禁质疑:“难道,我们也要为运河举行葬礼吗?”要,还是不要?孩子们争论不休,痛惜之情溢于言表!看到孩子们无比沉重的表情,听到孩子们激烈的争论,我灵感泉涌,这不是一个很好的“我们与周围环境”的活动主题吗?情感的激发,问题意识的空前高涨,是促使学生自主探究的最好时机!我决心利用这最佳时机,引导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调查研究活动,亲身体验,主动发现,通过观察、走访、调查、借助互联查阅有关资料,研究水污染的问题,懂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整合各种语文课程资源,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合作、探究,进行综合性的学习活动,学会分析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合作、参与和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等综合实践能力。

  活动目标

  1、让学生了解人们生活和生产活动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提高对环保的认识,强化环保意识。

  2、学会对日常生活事物进行观察与探究,发现、研究和解决问题,帮助学生初步形成探究问题的能力。尝试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初步掌握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在亲身参与体验中获得丰富经验,提高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发展创新。

  3、培养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的人文情怀和主人翁社会责任感。培养合作、积极参与的以及协调交往的能力。

  4、体会语文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初步掌握课程资源整合利用的本领,养成好问善思的良好学习习惯。

  活动重点

  以生为本,让学生亲身体验,自主发现,为自己的观点(看法)寻找有力的依据。

  活动难点

  学生未能很好地区分研究性与资料性问题;很难找到运河以前的旧照片;难以准确分析污水处理方面的数据资料;保护水资源的社会复杂性等。教师在学生遇到困难时,要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创设情境,激发情感,确立主题

  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探讨一个大家都十分关注的问题——“我们与周围环境”。我们生活的社区范围很广,大家对自己生活的环境都满意吗?哪些满意?哪些不满意?请同学们自由交换意见。

  2、课前,老师带领部分学生代表实地考察了我们的社区环境,对有代表性的地方还拍摄了录像,请大家认真观赏,交流观后感受。(录像内容:崭新而宽敞的.农民公寓、宽阔而平坦的社区马路、五彩缤纷的社区公园、自娱自乐的老人,污水横流的卫生死角、污黑如墨的运河、掩鼻匆匆而行的人们……这一切形成了鲜明对比)

  3、看到同学们时而自豪欣喜,时而凝重叹息,老师知道大家一定有很多话要说。敞开你的心扉,跟同学说说你最深刻的感受吧!

  4、学生交流(热烈)。(老师发现不少学生在争论不休,还举起手要求发言)

  5、学生说出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现在社会发展了,我们都过上了日子,周围的环境变化很大,越来越美丽了。可是,我们的运河却变得越来越糟糕了,河水越来越黑,越来越臭,这是为什么呢?运河还有生机吗?难道我们也要像巴西总统菲格雷特为塞特凯达斯大瀑布举行葬礼那样,为我们的运河举行葬礼吗?

  6、“举行与否”——尖锐的问题引发激烈争论。

  7、讨论,确立调查研究的主题——我们到底要不要为运河举行葬礼?

  8、老师提出调查要求:

  ⑴根据相同观点,组成调查小组,制定调查计划,自主设计调查登记表;⑵通过实地考察、走访群众、到有关部门采访、上查阅资料等方式,充分搜集资料,为自己的观点寻找有力证据和理由;⑶小组分工合作,发挥自己的特长,可选择调查报告、电子演示文稿、小报、话剧表演、建议书、习作等多种形式之一反映调查成果。

  9、学生分组,制定调查计划,设计调查登记表。

  第二阶段实地调查,联系走访,研究问题

  1、请家长协助,学生利用节假日实地考察运河水质情况、污染源,到有关部门了解运河的目前治理情况。

  2、走访群众,了解运河的历史、发展和变迁情况,了解百姓心声;

  3、共同研究问题,积累调查体会,充实理由。

  (老师参与学生的调查行动,并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提出建议。)

  4、调查时间为期两周,成果展示准备工作一周。

  第三阶段反馈信息,积极辩论,展示成果

  1、以辩论的形式反馈信息,展示调查成果。就“要”与“不要”为运河举行葬礼分成正方、反方两大组,以多种形式展开辩论。

  2、正方——“要为运河举行葬礼”:

  ⑴组长(或主辩手)明确提出观点,汇报调查情况,扼要说明理由。

  ⑵小组①展示调查报告,详细阐述要为运河举行葬礼的理由:运河受污染的时间长大十几年;运河目前的水质很差,河水乌黑发臭,河底淤泥沉积厚,已基本没有鱼虾生存的迹象;运河两岸的排污设施仍在使用,排污量仍然很大;由于运河支流污染严重,历年来,整治难度一直很大。经过采访,得知群众对此意见纷纷。部分群众的环保意识有待提高。目前状况说明,运河确实已经奄奄一息。

  ⑶小组②表演:《我与运河的对话》,以童话的形式,展开丰富多彩的想象,设想运河的心声,将心比心,感受运河的痛楚,以对话的形式谈自己深刻的调查体会。

  ⑷小组③诵读哀悼辞,以深情的语调,回忆运河曾经给东莞人民带来的骄傲与欢乐,呼吁人们立刻行动起来,加强环境保护意识,爱护我们的生存环境,让运河的悲剧不再重演。

  3、反方——“不要为运河举行葬礼”:

  ⑴组长(或主辩手)明确提出观点,汇报调查情况,扼要说明理由。

  ⑵小组①展示调查报告,详细阐述不要为运河举行葬礼的理由:运河受污染的时间虽长,但通过长时间的努力,坚持不懈地整治,仍有希望回复昔日清流;目前,有关部门工作人员加快了运河的清淤进程;政府部门出台了一整套完善的整治措施,如工厂排污设备更新,搬迁污染严重的工厂,加强卫生督查力度等,最关键的是沿河的污水处理厂正加紧建设,运河恢复美貌并非梦想;给有关部门提出建议得到积极的回应,让我们信心百倍。

  ⑶小组②展示电子演示文稿:《希望的曙光》,以强有力的证据展示运河的希望以及经过综合治理后美好的前景。《运河的过去与未来》,回顾运河的过去,设想运河未来,表达自己对运河的祝福。(图文并茂)

  ⑷小组③表演快板:《我们为你们加油》,为夜以继日奋战在环保第一线的工作人员鼓劲加油,以叔叔阿姨为榜样,决心做一名环保小卫士。

  4、交流,达成共识:我们不要为运河举行葬礼。

  第四阶段编办展示墙报,巩固成果,宣传环保,推广经验

  1、学习情况,关注调查研究过程,积累调查经验,反思调查方法的得失。

  2、根据材料,围绕一个意思,完成习作一。

  3、与学校少先队部合作,办一期专题调查成果展示墙报,宣传环保知识,推广实践经验。

小学语文教案 篇8

  文言文是一种传承祖国灿烂文化的载体。本设计借助文言文文本的特征,在教学中坚持自学为主,重点指导朗读和背诵,强化感悟、注重积累的策略,采用情景引领,以读为本,相机点拨,拓展积淀的方式,带领学生去读去思考去吸取,与古代文学大师对话,力图让学生体验到学习古文的乐趣。

  【教学目标】

  1.读通读懂文言文,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

  2.理解文章内容,感知文言文的特点,初步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3.创设情景,点拨感悟,理解故事对于我们的启示。

  4.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感悟祖国的语言魅力,从而自觉地吸收祖国优秀的传统的的语言文化。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高山流水》录音或flash动画。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情趣

  1.师:我们来看一下下面一组成语:(展示)

  一琴一鹤 人琴俱亡 琴心剑胆

  琴挑文君 琴瑟和好 琴瑟不调

  琴棋书画 焚琴煮鹤 对牛弹琴

  请大家读一读,找出这些成语的共同点。(成语中都含有一个琴字)

  2.师:谁能再说几个带琴字的词语。(预设答案:琴瑟、琴曲、琴师、琴意、抚琴、钢琴、月琴、胡琴、口琴、竖琴、小提琴、电子琴……)

  师:平时如果有意识地积累一些词语,可以使我们知识视野更宽阔,对写作一定有帮助。

  3.师:有一个故事千古传诵,流传至今,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文章《伯牙绝弦》,这是一篇文言文,也就是古文。我们以往学的都是现代文,也就是白话文,今天第一次接触文言文,相信大家都能喜欢。

  4.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解释课题。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从小游戏入手,引发学生热爱语言文字的兴趣。然后激情导入新课,自然而然,水到渠成。

  二、读通读顺,感知课文

  1.请同学说一说这篇课文和平时课文的有什么区别。

  2.先让学生试着读一读,谈谈体会。

  3.师:自由、大声读课文,至少读3遍,有生字的地方,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学生自由大声地读课文。)

  4.师:读通顺了吗?读流利了吗?但是古文的朗读和现代文不同,要读出节奏。再次朗读课文,这次要求读得有节奏。

  5.教师范读,相机指导读发。

  6.学生再次自由朗读课文。

  7.学生互相交流读,教师检查读,相机指导读。

  [设计意图]“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本环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给学生充分读的空间,力求通过朗读激发学生阅读古文的兴趣。教师以富有激情的富有韵味的范读,把学生带入到语言文字的情景之中,点燃了学生热爱阅读文言文的热情。

  三、探究理解,感悟文本

  1.师:真是读得越来越有滋味,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文章的大致意思理解了吗?说说“伯牙绝弦”的意思。(预设答案:伯牙再也不弹琴了。)

  2.师: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提到了“伯牙绝弦”?(预设答案:乃擗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师:这句话仅仅是讲伯牙终身不弹琴吗?他向世人宣告了什么?(预设答案:这世上再也没有知音,再弹也没有意思了。)

  3.师:当我们深入课文的时候,会对课文有更深入的理解,再读读课文,想想哪些地方你读懂了,哪些不懂的可以交流。

  (学生再一次自由朗读后交流。)

  4.预设交流1:我读懂了“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这句话告诉我们伯牙很喜欢弹琴,钟子期很喜欢听。

  师:这个“善”字在文中出现了几次?意思一样吗?(4次。)

  师:前面的两个“善”是什么意思?后面的两个“善”可以怎么说?

  (预设答案:啊!好啊!)

  师:相当与现代的什么?用现代的表达方式除了说“好啊”还可以怎么说?

  (预设答案:真棒啊!了不起!真厉害!……)

  师:由此可以看这里的`“善哉”表示赞叹。同学们,你还读懂了什么?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阅读体会。

  (预设交流:2:我读懂了“伯牙鼓琴,志在高山”。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伯牙在鼓琴的时候,心理想着高山,琴声里就会出现高山……3:我觉得伯牙弹琴的技术高超,心中想什么,就弹出什么。4:我读懂了“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就是说,他们之间心息相通,是知音。)

  6.师:假如现在你是子期,听着伯牙的琴声,你仿佛听到了什么?你怎么赞叹?(生自由发表意见。)

  [设计意图]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教师引导学生通过个性化的阅读来理解文本,引导学生对照注释,揣摩句意,理解文本,课文的文言形式已经在学生的头脑中逐步形成了白话文。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引导升华,拓展探究。

  ①师:我们的课外资料里也有介绍,伯牙是音乐家,他的琴声里肯定不仅仅是泰山、江河吧?还会有哪些景色?(预设答案:还会有1:鸟语花香。2:春天百花盛开。3:冬天白雪皑皑。……)

  ②师:是啊,也许他的琴声还表现了“清风徐徐”(再次出示词语读一读)现在你就是伯牙,我们都是子期,当伯牙鼓琴,志在清风──

  生答:“善哉,善哉,徐徐兮若清风。

  ③师:当伯牙鼓琴志在明月──

  生答:“善哉,善哉,皎皎兮若明月。……

  ④师:好一个善听的子期,好一个善弹的伯牙。这就是知音。凡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这就是──(预设答案:知音。)

  一、情况分析:

  六班本学期共有幼儿30名,男生女生各十五名,全部为独生子女。经过上学期的培养,孩子们在三大领域都有较好的发展。在身体发展方面:孩子们对体育活动产生了兴趣,乐意参加各种体育活动,学习了徒手操、新的集体舞,能听口令进行队列练习;在各种体育活动及感统游戏中,能保持身体平衡及协调,有一定的规则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大部分幼儿养成了较好的进餐习惯,知道饭前、便后要洗手;能独立穿脱衣服,整理物品的能力也明显提高;在认知发展方面:全体幼儿都能坚持说普通话,主动使用礼貌用语与老师、同伴交谈;语言表达能力也有所提高;对周围自然界中的事物和现象都感兴趣,求知欲强,能认识常见动植物,学习种植易生长的植物,如大蒜、大白菜等。孩子们对数的概念逐渐清晰,能学习按一定规律排序,区别圆形、球体等,尝试运用美工材料进行绘画、手工活动,喜欢唱歌、跳舞,并且有一定的表现能力;在社会性发展方面:孩子们能适应幼儿园的生活,遵守集体规则,孩子们接受了爱国主义教育,知道自己是中国人,了解了一些中国传统节日,如中秋、国庆、春节等,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愿意为集体和同伴服务;大部分幼儿能与同伴友好相处,与他人合作分享等。通过上学期幼儿三大领域的评估,我们发现存在一些问题和现象:

  1、孩子间存在较大的能力差异。

  2、个别孩子不太爱表现自己,性格较胆怯、内向。

  3、部分孩子自我为中心意识较强,性格好强、倔强、缺乏谦让意识;个别孩子攻击性强。

  4、挑食现象仍存在。

  本学期,我们将针对这些现象,采取相应的措施,特别注意个别指导,获取家长的配合教育,共同使孩子们在原有水平上获得提高。

  二、工作思路:

  1、以平等、欣赏、乐观、发展的态度对待幼儿,关注幼儿兴趣和要求,根据情况适时调整班级计划。

  2、三位老师都将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严格按时间剂量进行药品登记,妥善保管好药品,增强工作责任感。争取出勤率达到90以上,事故发生率控制在0.02以下,流行疾病控制在0.2以下。

  3、由于付老师和李老师是新加入我们这个班级体,有些工作还不熟悉。特别是李老师,是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新老师,所以我们即将面临的困难肯定不少。因此我们一定要团结协作,互相帮助,争取早日渡过适应期。

  4、定期召开班务会,及时总结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商讨下一步工作要求及措施。

  5、进一步学习领会《纲要》精神,并较好的融入实践活动之中,创造性的使用新课程。

  6、根据园本课程内容,坚持每周开展感统游戏活动、游戏设计和组织上力求创新。

  7、坚持做好清洁卫生消毒工作,为幼儿创设干净、卫生、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

  7、妥善、合理的管理好班级财产。

  8、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结合主题探究活动的开展,创设能使幼儿主动参根据情况随时进行调整,活动区域根据幼儿兴趣定期增减、更换。

  三、家长工作:

  本学期,我们将细致、有针对性的做好家长工作,在育儿方面与家长搭成共识,获取家园共育的效果。

  1、召开家长会,让家长了解学期教育工作计划,征求家长建议,帮助家长理解家园合作的重要性。

  2、利用家访、电访、离园时面谈、“家长有约”,以及“家园联系手册”、家园联系栏等形式与家长沟通、交谈;与家长建立平等和谐的关系。

  3、设立《家园联系栏》,向家长介绍科学的,并请家长踊跃投稿;家长间相互交流育儿经验。

  4、组织家长开放活动2-4次。

  5、邀请家长来园与幼儿共庆“六一”。

  四、月份工作及措施:

  (一)、身体发展:

  三月份:目标

  1、学新操,跳集体舞。

  2、练习有节奏的走,听信号变向、变速走;发展下肢肌肉力量和协调能力。

  3、保持个人仪表整洁,注意个人卫生。

  4、树立安全自我保护意识。

  具体措施:

  1、通过开展《顶沙包走》、《走小路》等体育游戏及感统游戏活动,发展动作协调性。

  2、在场地上创设标记练习走队形,在户外活动中丰富游戏内容。

  3、在日常活动中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4、采用谈话、讨论等形式,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四月份:目标

  1、练习双脚连续跳及快速奔跑。

  2、大小便自理,生活有规律。

  3、认识几种安全标记,主动遵守社会基本规则。

  4、尝试记住父母工作单位、家里的电话号码。

  具体措施:

  1、在传递《小红帽》等游戏活动中训练幼儿双脚连续跳及快速奔跑的动作技能,开展袋鼠跳、羊角球类感统游戏活动。

  2、请家长共同指导幼儿正确使用便纸。

  3、利用图片等引导幼儿认识安全标记,请家长在公共场所中引导幼儿观察、认识。

  4、组织讨论:我爱我家,互相介绍父母工作单位、电话号码等。

  五月:目标

  1、练习拍球近距离抛接球等,发展控制力和平衡力。

  2、学习整理床铺和自己的物品。

  3、能自觉的饭前、便后以及脏时洗手。

  4、懂得简单防病常识。

  具体措施:

  1、开展《灌蓝小高手》、《好伙伴过双桥》等体育游戏活动。

  2、运用纸球、沙包、纸棒等多种户外游戏材料发展幼儿抛接、平衡等能力,开展羊角球、平衡木类感统游戏活动。

  3、午睡环节中,指导幼儿尝试叠浴巾、衣服、整理床铺。

  4、请保健医生向幼儿介绍防病常识。

  六月份:目标

  1、听信号行动,训练钻、爬、攀等综合动作技能,发展灵活性及协调能力。

  2、做好防暑降温工作。

  3、懂得牙齿、眼睛的保健常识。

  4、遇到危险知道躲避或求救。

  具体措施:

  1、开展《大鞋与小鞋》等综合体育游戏感统游戏活动。

  2、鼓励幼儿探索不同运动器械的多种玩法。

  3、鼓励幼儿多喝水,尽量到阴凉处户外活动,保持室内通风。

  4、利用图片、录像等向幼儿介绍眼睛、牙齿的保健常识,要求幼儿每天早晚刷牙。

  (二)、认识发展:

  三月份:目标

  1、熟悉自己的个人资料,感受自我是独特的。

  2、感知9以内的数量,尝试按某一特征给图形分类。

  3、探索小锤子等常见工具的结构、功用及正确使用方法。

  4、乐意用音乐、色彩等形式表现歌曲、画面的主要内容。

  5、坚持使用普通话与他人交谈及表达自己的愿望。

  具体措施:

  1、开展《特别的我》主题教育活动周。

  2、准备数学操作卡、以及锤子、钉子等实物,引导幼儿自主、探究学习。

  3、在日常活动中坚持说普通话,在教学及游戏活动中鼓励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请求和愿望。

  4、准备、使用水彩笔、油画棒等多种美工表现材料。

  四月份:目标

  1、感知春天的季节特征及变化。

  2、了解中国的十二生肖。

  3、学习目测的方法,学习按物体量的差异,进行正逆排序。

  4、有针对性的回答问题,主动提问,并能对自己和同伴进行简单的评价。

  5、学习活泼、愉快、大胆的在集体中用自然的声音唱歌,会听前奏、间奏。

  具体措施:

  1、开展《美丽的春姑娘》、《有趣的生肖》主题教育活动。

  2、组织幼儿春游,收集有关十二生肖的资料。

  3、在日常活动中进行目测练习的随机指导。

  4、班级开展多种形式的讨论、表演活动。

  五月份:目标

  1、了解食物的品种,食物的营养及贮藏方法等。

  2、学习比较、概括一组事物之间相同的特征,认识肯定、否定标记,培养观察、比较能力。

  3、学习正确使用量词,学习简单的象声词。

  4、在音乐、舞蹈活动中乐意用声音和动作表达自己喜爱的事物。

  具体措施:

  1、开展《可口的食物》主题教育活动,师生共同创设“食品超市”活动小区。

  2、数学区中投放标记卡、物品卡等大量操作材料。

  3、通过语言游戏“买东西”、故事“大伞和小伞”等活动学习使用量词及像声词。

  4、用鼓励、奖励等方式给幼儿营造轻松积极的氛围,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现。

  六月份:目标

  1、了解水的来源、特征、与生物的关系以及光的反射等现象。

  2、学习不受大小排列形式的影响,比较10以内数量的多少、一样多。

  3、学习朗诵几首古诗,能较连贯完整的讲述图片和故事内容。

  4、通过观察,了解蝌蚪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生长变化以及与人们的关系。

  5、在歌曲、舞蹈及欣赏活动中能创造性的表现,初步感受两声部的歌曲。

  具体措施:

  1、开展《宝贵的水》主题教育活动。

  2、科学区中增加小镜子、蝌蚪等,引导幼儿连续观察蝌蚪的变化,在操作中感受光的反射现象。

  3、学习古诗《咏鹅》、故事《会飞的青蛙》等等。

  4、在歌曲《小青蛙》等活动中,引导幼儿感受并尝试两声部演唱。

  (三)社会情感:

  三月份:目标

  1、保持愉快的情绪学习生活,活泼开朗。

  2、能理解他人的情感和需要,乐意帮助他人。

  3、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具体措施:

  1、开展《做快乐孩子》的活动,激发幼儿愉悦的情绪。

  2、结合《特别的我》主题活动的开展,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良好习惯以及关心帮助他人的情感。

  3、在一日活动中注重培养良好的常规。

  四月份:目标

  1、感受传统民间文化,培养民族意识。

  2、萌发爱家乡的情感。

  3、培养幼儿为集体服务的意识和能力。

  具体措施:

  1、通过《十二生肖》主题的开展,让幼儿了解人们赋予生肖的意义,感受龙是吉祥物和民族象征。

  2、收集武汉自然风光、人文景观等资料,创设环境《我的家乡武汉美》。

  3、开展值日生活动。

  五月份:目标

  1、在集体活动中学习与同伴合作交往,协商解决问题。

  2、爱护公物,维护公共场所的卫生。

  3、感受“六一”的快乐。

  具体措施:

  1、通过《垃圾不乱扔》的活动教育幼儿爱护公物,讲究公共卫生。

  2、注重随机教育。

  3、师生共同创设节日环境,组织丰富的“六一”主题活动周,邀请家长来园参加,共庆“六一”。

  六月份:目标

  1、养成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激发保护水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2、有初步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能力。

  3、萌发升大班的愿望和情感,愿意做个能干的哥哥姐姐。

  具体措施:

  1、开展《宝贵的水》的主题活动,创设节水标记。

  2、开班会,互相评价。

  3、参观大班小朋友活动。

小学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没”“转”“背”,积累“半信半疑”、“果然”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积累文中描写月食发生、结束时景象的语句。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月食过程中月亮的变化,并能根据“月食成因示意图”口头介绍月食现象。

  4、能了解产生月食现象的科学知识,有观察、了解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学会生字新词,了解月食过程中月亮的变化。

  教学难点

  了解月食发生时的景象以及月食的成因。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三球仪。

  2、预习作业

  (1)读通课文,圈出新词。

  (2)形近字比较。

  钩( ) 镰( ) 蓝( )

  钓( ) 廉( ) 篮( )

  (3)课后练习1,注意多音字的读法。

  (4)课后练习2。

  (5)自由查找一些关于月食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整体感知

  师:有一种有趣的自然现象,有时候又大又圆的月亮忽然慢慢地看不到了,一会儿又慢慢地复原,这种自然现象叫“月食”。你们想知道月食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就学习《看月食》这课。(板书:看月食)

  l 检查预习效果。指名分节读课文,纠正字音。注意“眨”、“转”字是翘舌音,读准多音字“没”“转”“背”。

  2 关于月食现象有两种不同解释,奶奶说月食是什么?爸爸说月食是什么?用“——”圈划出来。

  3 生汇报,师相机板书。

  奶奶 爸爸

  天狗吃月亮 地球挡住了太阳光

  4 分角色朗读奶奶和爸爸的话。

  5 表弟相信谁的话?理解“半信半疑”,与“半信半疑”意思相反的词是什么?能读出半信半疑的语气吗?板书:半信半疑、深信不疑

  6 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节最后一句和最后一节。

  7 奶奶和爸爸,谁说得对呢?我们来研究一种科学的说法。

  说明:“兴趣是求知获艺的先导。”通过师生谈话,激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本课多音字较多,因而在检查预习时指导学生读好这些词,为后面的阅读扫清了障碍。整体感知全文后,教师引导学生梳理出文中的两种观点,既帮助学生理清了课文的思路,又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同时,以感情朗读的形式来理解“半信半疑”,在此基础上再找它的反义词,这一设计既避免了机械地理解词语,又为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节和最后一节做了有针对性的指导。

  二、了解月食发生过程中月亮的变化

  1 指名读第2 小节,思考,月食之前月亮什么样?请用“一”画出描写月亮的句子。

  2 月食之前的景色多美啊!可是,月食就要开始、月亮的形状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想不想亲眼看一看月食的全过程?在看之前,提三个要求,指名读

  (1)月食之前,月亮什么样儿?

  (2)月食开始了,月亮的形状有什么变化?

  (3)月亮复原时,形状又有什么变化?

  3 带着这三个问题来观察,看谁观察得最仔细最认真?(放媒体)

  4 找到课文描写月食过程中月亮变化的语句,边读边思,完成课后练习

  慢慢地,月亮成了_____一般,接着像______ ,像______ ,像______ ,天色越来越暗。最后,整个月亮被黑影吞没了,像______。

  5 交流中注意:正音:没

  找出这句中部首相同的字:镰、钩、锣

  重点指导“镰”,指导右半部笔顺

  6 作者通过打比方写出了月亮的形状变化过程,像______像______ 像______ 像______,月亮是不是变得像这些形状呢?我们再来仔细看一看。(放媒体)边看边师生引读。

  说明:月食之前月亮的样子很美,这也是学生积累语言极好的例子,此处应引导学生学习比喻句的写法并有感情地朗读。学习课文中有关描写月亮变化的语句时,教师应注意给学生一定的默读思考、自由朗读的时间,让学生静心阅读,将课文的文字在头脑中转化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培养学生依托语言唤醒获的形象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三年级仍不能忘记字词教学,在交流时相机指导“没”的字音和“镰”的字形。

  7 再齐读第3 节月亮的变化过程,感受一下月食开始的情景。

  8 读第5 节,比较第3 小节和第5 小节都是写月亮的形状变化,有什么不同?(变化过程完全相反)

  9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把月亮的还原过程说说。

  过了一会儿,月亮又露出,接着像______,像______,像______,天色也越来越亮。最后,月亮整个儿出来了,像______挂在天空中。

  10 放月食全过程的媒体,生看板书并用最简洁的语言为媒体配上解说。

  说明:比较第3 小节和第5 小节写月亮形状变化的不同,教师反复操作并引导进行观察,让学生配上解说,既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又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是一个无痕的整合。

  三、初步了解月食形成的原因

  1 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呢?指名读爸爸说的话。

  2 师演示三球仪,仔细观察,当地球转到太阳和月亮中间时会产生什么现象?生讨论。师补充相关资料。

  3 请学生边小组演示边用自己的话说说月食发生的原因。你觉得爸爸说的话正确吗?从哪儿知道的?(读第5 自然段)

  抓住“果然”“仍旧”谈理解。

  4 指导读第3 、4 、5 节。要读好爸爸、表弟的话及月食过程中月亮的变化。

  5 把月食过程中月亮的变化和月食形成的原因用自己的话连起来说一说。

  说明:《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说到底,语文实践就是引导学生生动地感悟语言、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本课设计巧用了课文的空白点,师适当拓展相关的科学常识,让学生边演示边交流,并抓住“果然”“仍旧”谈理解,为学生搭建了可供展示的平台,激活了学生的内心世界。学

  生在这个平台上与文本对话,这样的平台是充满智慧的,教师不再是教材的解读者,教案的执行者,是一个善于创设情境的人,他不单单是传授知识,更多的是唤醒学生的创造力,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四、总结拓展

  1 有人说:吃鱼子脑子会笨;打喷嚏是因为有人想你;耳朵热是有人说你坏话;眼皮跳意味着祸事到……对这些说法你有什么看法?选一个话题,和小组里的伙伴们交流你的看法。(小组讨论交流)

  2 师小结:对,面对一些迷信说法,我们要敢于打破,并用科学知识来解释。

  3 说话训练

  表弟回家后,她会对“奶奶”说些什么呢?她是怎样打通奶奶思想的?让我们开动脑筋想一想,说一说。

  (学生做表弟,教师做奶奶,在学生说的过程中教师又根据课文内容再提出若干问题,来检测学生学习的成效。)

  说明:有效地利用教材的空白,创设情境说话,既训练了语言,又培养了学生想像力。同时,教师还应引导学生明白日常生活中有一些关于自然现象、生理现象的民间传说,是由于人们缺乏相关的科学知识,无法解释这些现象而自己想出的一些缘由,从而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激发学生从小学科学的热情,学习从小用科学的眼光去看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板书

  看月食

  奶奶 爸爸

  (不是)天狗吃月亮 (是)地球挡住了太阳光

  半信半疑 深信不疑

  教学反思

  一、以读为本,书声朗朗

  语文课堂里的书声朗朗是语文课的一个特质。读书更是我国语文教育的传统。新课程标准自始至终强调“学生的阅读实践”,提倡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因此在本堂课中对文中学生能读懂的部分可以少讲甚至不讲,如文章第一节和最后一节两种观点的梳理,还有第四节爸爸的话,可以采取以读代讲,以讲促读。鼓励学生抓住优美动人的语言文字,通过老师的范读,学生的感情读、试读、对比读、评读等,来反复品味,在读的过程中增强语感体验。好文章不厌百回读,每读一遍让学生所说自己又知道了什么,又学到了什么,把课文内容和词句训练结合起来,提高学生语言能力。

  二、触摸语言,感受母语

  语言是民族的根,所以《语文课程标准》把“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作为目标提了出来。文章的精华在词句之中,词句中有情感、有气韵,而这一切不会自动显露,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用心灵拥抱语言,感受语言,体味语言。

  对词句的.理解、记忆应该伴随着形象。在教“半信半疑”一词时,我先问学生表弟相信谁的话?理解“半信半疑”,与“半信半疑”意思相反的词是什么?能读出半信半疑的语气吗?然后结合最后一节板书“半信半疑”和“深信不疑”,再让学生想象并表演他半信半疑的样子,以此来形象地理解这个词。这样,这个词语贮存进学生的词汇仓库时就不是干巴巴的,而是十分鲜活的。

  我们教学时,还应注意引导学生一步步感受和领悟词句的内涵,培养语感。如“果然”和“仍旧”两个词的理解,分别与第三节和第二节的描写进行比较阅读,学生自然而然悟到他们在具体语境中的意思。

  三、动手操作,深刻体验

  “儿童的智慧在他们的手指头上”。儿童看别人操作和自己动手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学生只有亲身实践,才能有感受,有体验,进而深入理解。培养小学生语文实践能力强调在教学空间里,创设既带有情感色彩,又富有实际价值的操作环境,让学生在动脑、动手、动口积极主动的操作实践中,根据教学内容的性质、特点进行实践活动。如如何让学生了解月食产生的原因?教师自己在前面用实物演示学生观看,或花费人力、物力设计三维动画制作成多媒体,与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效果有明显的区别。笔者在教学时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一小组提供一只三球仪。让学生自己一边动手演示,一边练习说话:“月食开始了,月亮成了小船一般;接着,像镰刀,像眉毛,像弯弯的细钩;一会儿只留下个红彤彤的圆影子。为什么会出现月食呢?原来地球转到了太阳和月亮的中间,地球挡住了太阳光,太阳光照不到月球上,就产生了月食。”课文中抽象的天象成因,不用教师的讲解,在学生自己的操作演示中全明白了,且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

  四、语言实践,提升能力

  关于月食成因这一科学知识,有些学生一时搞不明白,教师不必在这上作太多的纠缠,学生对此只要有所了解,知道月食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现象,而不是传说中的“天狗吃月亮”即可。因为,对这一科学常识的掌握不是语文学科本身的任务,我们应把引导学生把这一原因说清楚,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作为语文学科的主要任务。通过创设语言活动的氛围,让学生扮演角色文中的父亲,把自己读懂的关于月食的成因告诉大家,在这样的活动中,记住月食的成因,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这一过程中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教学中,我们应该想方设法让孩子与语言“亲密接触”,让语言首先在孩子的嘴上活起来,继而在他们的脑中活起来,然后在他们的心中活起来,最终嵌入他们的生命历程。

  上好课学生兴趣盎然,意犹未尽,纷纷告诉我课文里讲的是日全食,我还知道有日环食,月全食……看到学生这么兴趣足,感觉课成功了一半,但还是有不尽人意的地方:

  当学到月亮发生变化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画一画,这样亲身体验才能记得牢,而不应该老师全权代劳。此外,在把握品味文章的语言之美和理解科学道理这两者间的关系上,还不是最佳状态。

  将二期课改的精神落实到平时的每一堂课中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我想,只要方向对了,路再远,也总会有抵达的一天。

小学语文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

  通过体味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感受 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及理解父亲的谆谆引导教育对孩子成长发展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

  大家喜欢这幅画吗?哪位同学能说说你看到的情景?大家设想一下,在一个有月亮的晚上,地上满是竹影,那么,大家会做什么呢?作者他们又会玩些什么?让我们一起走进丰子恺先生的文章,感受竹影的趣味吧。

  丰子恺先生的情况,哪一位同学能帮老师简要介绍一下。

  二、作者简介:

  丰子恺(1898——1975),浙江人,我国著名画家、文学家、美术和音乐教育家,是一位在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特别是他的风格独特的漫画作品影响很大,内涵深刻,耐人寻味,深受人们的喜爱。他的散文除评论外,大多叙述自己亲身经历的生活和日常接触的'人事,文字朴实无华,有浓厚的生活情趣。丰子恺先生喜欢儿童、热爱儿童、崇拜儿童,他的好多作品都反映儿童生活,表现童真童趣,让我们一起来感受。

  三、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轻声朗读这篇文章,找出课文中的人物及人物活动的词,并用一句话概括课文内容。

  ——本文主要叙述了我和小伙伴夏夜乘凉时看竹影,描画竹影以及与爸爸讲解中国画的知识。

  四、品读课文,交流感受:

  朦胧的月光,婆娑的竹影牵动了孩子们的心,你感受到美了吗?让我们跟随作者他们进入这美妙的境界,分享他们的快乐。请同学们再细细品读课文,找出你认为最美的句子并进行赏析。(引导学生从两方面军去品读课文:1、课文中描写景物的句子;2、课文中富有童趣的活动)

  ——看天、看月、看人影、看竹影。

  ——研究天空中光线、颜色的变化;讨论人影头上有烟气的原因;用画笔描地上的人影和竹影…

  在这其中,你觉得最富有童趣的是哪些描写?为什么?

  我个人觉得,第三小节的两处描写最有趣:

  ——华明“在水门汀上热心地描写自己的影。描好了,立起来一看,真像一只青蛙,他自己看了也要笑。”

  ——我学他的口头禅喊他“对起,对起,给我也带一枝来!”

  这两处都很有趣,特别是华明描自己的影子,把自己描成一只青蛙竟然还笑。而大人这时候往往就会赶紧趁无人注意,把这影子涂掉,因为会觉得这是一种丑化。

  总结:精彩发言不嫌多,通过大家的细细品味,我们可以发现本文的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同时借助大量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把我们带入了孩子们的童稚活动中,也让我们进入了美的世界。

  不过大家有没有想过,作者他们只是一味玩没人指引教育,那他们会有更大的收获吗?让我们共同关注丰子恺的父亲。

  五、品读父亲

  1、对照课文,说说作者的父亲是一个怎么样的人?要求大家结合课文简要地作些评价。

  主要有三处:

  第3小节:

  忽然一个大人的声音在我们头上慢慢地响出来:“这是管夫人的!”……他明明是来得很久了。

  ——父亲早就来了,却耐心地在一旁观察孩子的作为,在合适的时机参与话题,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引导孩子。

  第3小节:

  爸爸似乎很理解他的意思,立刻对着他说道:“谁想出来的?这画法真好玩呢!我也来描几瓣看。”

  ——能细心体察孩子的心情,并为他们解围,这真是难能可贵的长者风度。

  第8小节:

  我回到堂前,看见中堂挂着的立轴——吴昌硕描的墨竹,似觉更有意味。那些竹叶的方向、疏密、浓淡、肥瘦,以及集合的形体,似乎都有意义,表示着一种美的姿态,一种活的神气。

  —— 童年时的作者活学活用,经父亲指引后审美水平马上有了提高。这正是有了实践经验作为指导的结果,胜过多少空洞的理论教育。

  由此可见,大人对孩子的指导教育,特别是引导孩子步入艺术的殿堂、成为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丰子恺有这样一个好父亲,也许,这就是他后来之所以能成为艺术大家的原因之一吧。

  让我们代表丰子恺先生用一两句话向他父亲表达一番心意。

  丰子恺有这么一个好父亲,大家羡慕吗?

  六、学习感悟:

  读完全文,你对童心童趣,对父亲的教育方式,或许会有一些深刻的启发或感受。请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任选一个角度,具体地说说,相信同学们一定会有更独到的见解。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经典教案01-08

语文小学教案01-03

小学语文的教案01-10

《小学语文》教案01-26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三》教案02-03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七》教案02-04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01-11

小学语文《语文天地一》教案01-13

小学语文教案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