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语文教案>小学语文教案

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3-11-19 12:32:23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语文教案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教案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结合课文感受廉颇的知错就改以及蔺相如的顾全大局的精神品格。

  教学重点:

  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廉颇的知错就改和蔺相如顾全大局的精神品格的感受指导。

  教学过程:

  一、忆“避”,明品格(复习第一幕)

  1.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第一幕的内容。

  2.蔺相如见到廉颇后的表现(用一个字概括):避(板书)

  3.说说蔺相如“避”的原因?(板书:顾全大局)

  二、阅读第二幕

  1.场景引读。

  (1)学生读。

  (2)“蔺相如在客厅踱步。”

  踱步:慢步行走。踱步时,蔺相如在思考什么呢?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理解蔺相如时刻为国着想的品格,为下文的阅读、理解作铺垫

  (3)“韩勃匆匆走上”。

  匆匆:急急忙忙的样子。韩勃为什么匆匆?(廉将军来了!他没穿上衣,还背着一根荆条呢。)

  (4)想象:廉颇突然来访,如果你是韩勃,你会怎么想?

  廉颇突然来访,如果你是蔺相如,你会怎么想?

  (5)廉颇突然来访,蔺相如什么表现?(奇怪)

  为什么奇怪?(廉将军来访、廉将军没穿上衣,还背着一根荆条呢。)

  设计意图:通过想象引导学生猜测廉颇此行的目的,结合“奇怪”一词,让学生知道蔺相如对廉颇此行目的也不知情,为下文感受蔺相如的人物品格做个铺垫

  2.“快请廉将军进来!”

  (1)廉颇是来干什么的?蔺相如知道吗?

  (2)平时,看到廉颇就避让的蔺相如,在不明其来因的情况下,为什么叫快请廉颇进来?

  想象:如果你是一个老百姓,看到平时和蔺相如不和的廉颇没穿上衣,还背着一根荆条来到蔺相如的门口,你会怎么想?

  如果你是秦国在赵国的奸细,看到平时和蔺相如不和的廉颇没穿上衣,还背着一根荆条来到蔺相如的门口,你会怎么做?

  如果你是赵国的大臣,看到平时和蔺相如不和的廉颇没穿上衣,还背着一根荆条来到蔺相如的门口,你会怎么做?

  (3)小结:快请廉将军进来!“快”中可见蔺相如的'顾全大局。

  设计意图:蔺相如的顾全大局并不是单单表现在和廉颇的关系上。对于任何细节,蔺相如考虑到的都是赵国的利益。廉颇赤膊上身,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府邸来请罪,不知情的人会以为廉颇又是来捣乱的。因此在教学这个部分时,我抓住一个“快”字,让学生想象赵国的老百姓、秦国在赵国的奸细、赵国的大臣看到这一幕的想法、做法。(赵国的老百姓看到廉颇的样子会认为廉颇有失体统,同时这也会给赵国的脸上抹黑,这是对赵国不利的;秦国的奸细看到这一幕后,会以为廉颇和蔺相如的关系更加恶化了,会赶紧回去报告,让秦来攻打赵国,那样赵国就更危险了;赵国的大臣看到这一幕后,看到赵国的大将和上卿不和,会以为他们都要打起来了,会认为赵国快完了,甚至会离开赵国,这对赵国更是不利的)让学生知道“快”请廉颇进来的急迫性,也加深了学生对蔺相如顾全大局品格的认识。

  3.“廉将军,别这样,快请起,快请起。”

  (1)韩勃领廉颇上来了,蔺相如怎么做的呢?

  (2)“迎上去”:以前蔺相如见到廉颇是“避”,现在却是“迎”,可见蔺相如不是真的怕廉颇!

  设计意图:用“迎”与前文的“避”形成对比,让学生更好地感受课文的整体性,体会蔺相如的顾全大局。

  (3)看到迎上来的蔺相如,廉颇是怎么做的呢?

  廉颇赶忙跪下来!(①廉颇跪下来的原因?认识到自己的错了,来向蔺相如请罪的②“赶忙”一词可见廉颇认错的真诚!)

  廉颇的错在哪儿?(用课文中的句子回答:不理解蔺相如的顾全大局)

  (4)廉颇的错误大吗?如果是你,你会怎么惩罚廉颇呢?

  (5)蔺相如是怎么做的呢?

  课件出示:“(连忙取下荆条扔在一边,伸手去扶廉颇)廉将军,别这样,快请起,快请起。”

  (双手扶起廉颇)请起来,廉将军,请起来吧。

  过去的事就别提了。

  (6)小结:面对处处刁难自己的廉颇,蔺相如不但没有惩罚他,反而用双手扶起他,还说过去的事就别提了。可见蔺相如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啊?(不计前嫌、既往不咎、深明大义、宽容大度)

  设计意图:错误的改正过程应包括:认识错误、承认错误、改正错误三个层次。教学时,我设计让学生谈廉颇错在哪儿,再读廉颇承认错误的句子,扣住“赶忙”一词感受廉颇的光明磊落、知错就改,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学生复述了廉颇的错误,认识到了廉颇的错误之后,再引导学生读蔺相如的做法的句子,抓住“快”“双手扶”“过去的事”来体会蔺相如的任务品格。

  4.“韩勃,快叫人准备筵席,我要跟廉将军痛痛快快地饮几杯!”

  (1)廉颇明白蔺相如的心思了,蔺相如高兴极了,他是怎么做的呢?

  (2)课件出示:韩勃,快叫人准备筵席,我要跟廉将军痛痛快快地饮几杯!

  (3)学生读,抓住重点词分析人物品格。

  快:真的高兴。

  几杯:(酒逢知己千杯少)为何是几杯?

  (4)想象:假如他们开心地喝酒,都喝得酩酊大醉,

  如果你是一个老百姓,看到蔺相如和廉颇喝醉了,你会怎么想?

  如果你是秦国在赵国的奸细,看到廉颇和蔺相如喝醉了,你会怎么做?

  如果你是赵国的大臣,看到廉颇和蔺相如喝醉了,你会怎么做?

  (5)蔺相如在高兴之余,仍不忘大局,真是一个顾全大局的人啊!

  设计意图:设计中,紧紧抓住“快”“痛痛快快地饮几杯” 来感受蔺相如在廉颇负荆请罪,认识了他的良苦用心后的开心。同时利用“几杯”一词让学生进行想象:如果是“酒逢知己千杯少”,两人喝得酩酊大醉后的结果,体会蔺相如在高兴之时,也不忘为国着想的高贵品格。

  三、总结人物品格

  联系课文内容说说人物品格。

  1.廉颇:知错就改,爽直磊落。

  2.蔺相如:深明大义、不计前嫌、既往不咎、宽容大度。

  四、分角色朗读课文,感受蔺相如和廉颇的品格。

  板书设计:

  负荆请罪(第二幕)

  (深明大义)

  (顾全大局) 避

  蔺相如 →→→→→→→→ 廉颇

  (顾全大局) 快 知 爽

  (不 畏 惧) 迎 错 直

  (不计前嫌) 快 就 磊

  (既往不咎) 快 改 落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是从人物形象入手的,因为这篇课文是一个历史小话剧,而剧本本身就是要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的,根据剧本表演最重要的也是要塑造出鲜明的人物形象。 在引导学生品读人物的台词时,我是从这两方面来引导的:一是抓住人物的台词、小括号动作和神情的提示、方括号背景的提示来品读好人物的台词;二是联系人物的职位、身份、经历等等属于人物个人的东西来品悟想象人物的内心,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品质,品读好人物的台词。感觉这样的教学策略效果挺好的。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18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5个字。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牛顿、家庭、零用钱、成绩、麦子、夸奖、卡特、通红、发愤、遇到、任何、刻苦钻研、习惯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对话的语气;能用适当的速度默读课文。

  3.在理解重点语句的基础上读懂课文。

  4.培养认真、刻苦学习、勤于思考的习惯。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学习生字词;

  2.学习课文一、二自然段。

  教学步骤:

  (-)导入

  1.启发谈话。

  (1)同学们,请你们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苹果会从树上落下来,而不会往天上飞呢?

  (2)二百多年前有一个人看到这种现象后,就对自己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苹果既不往旁边飞,也不往天上飞,偏偏要往地下落呢?究竟是什么东西在吸引它呢?”经过他反复推测、不断研究,终于发现了宇宙间的规律“万有引力定律”,成为世界著名的科学家。你们知道他是谁吗?(出示牛顿画像)

  (2)牛顿为什么能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呢?(爱动脑筋,善于提问,乐于钻研)

  对,所以牛顿能成为世界著名的科学家。那么牛顿这种善于提问,刻苦钻研的精神是怎样培养起来的呢?让我们共同学习第25课《做风车的故事》。

  (二)出示自学提纲,指导学生自学

  1.出示自学提纲。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用笔勾画出本课的生字、生词。读准字音。

  (2)默读课文,在读不懂的字、词、句下面画上横线或打上“?”然后借助字典或联系上下文试着解决。也可同桌讨论。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记下来。

  (3)标出自然段序号。逐自然段地读课文。思考:每段共有几句话?每句写什么?每段写牛顿干什么?有什么问题记下来。

  (4)读全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按提纲自学。

  (三)交流自学情况,梳理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

  1.交流自学生字情况。

  (1)读生字。(指学生读、齐读)

  (2)多音字组词。

  2.交流理解词语情况。

  (1)可以结合实物理解的词语:锯、斧头、凿子。

  (2)可以通过做动作理解的词语:扇、捡起。

  (3)通过理解的词语:攒、羞、习惯、得意、夸奖、果然

  3.检查学生读书情况。

  点名让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4.交流自己不理解的问题。(简单的问题,同学互相交流解决。)

  5.梳理归纳主要问题。

  (四)逐段深入理解课文

  1.学习一、二自然段。

  (1)自由读一、二自然段,边读边想:通过读书知道了什么?

  (2)同桌互相交流。

  明确:①通过读第一自然段知道牛顿是英国伟大的科学家。②通过读第二自然段知道牛顿在小学念书时就特别喜欢做手工。

  (3)“特别喜欢”还可以怎么说?

  (4)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牛顿特别喜欢做手工呢?

  明确:①“奶奶给他的零用钱,他总是攒起来买斧头、买锯、买凿于。”从“攒”这个词就能看出牛顿非常喜欢做手工。攒”是积聚、积蓄的意思,课文中是说他把奶奶给的零用钱一分一分存起来,用来买做手工的工具,说明他太喜欢做手工了。②“整天忙着”就是从早到晚都在忙着,把时间几乎都用在做手工上,说明牛顿爱做手工到了痴迷的程度,以致影响了学习。

  (5)第二自然段共有几句话?主要讲了些什么?说明了什么?

  明确:共有四句,第一句介绍牛顿生在农民家庭;第二句讲牛顿特别喜欢做手工;第三、四句是具体讲牛顿怎么喜欢手工。这一段主要讲牛顿小时候特别喜欢做手工。说明牛顿对做手工很有兴趣。

  (6)兴趣是成功的开始,而牛顿爱做手工到了痴迷的程度,忽略了学习,影响了学习成绩,你们觉得牛顿这么做对吗?为什么?

  (7)朗读第二自然段,体会课文怎样写牛顿特别喜欢做手工的。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18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5个字。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牛顿、家庭、零用钱、成绩、麦子、夸奖、卡特、通红、发愤、遇到、任何、刻苦钻研、习惯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对话的语气;能用适当的速度默读课文。

  3.在理解重点语句的基础上读懂课文。

  4.培养认真、刻苦学习、勤于思考的习惯。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学习生字词;

  2.学习课文一、二自然段。

  教学步骤:

  (-)导入

  1.启发谈话。

  (1)同学们,请你们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苹果会从树上落下来,而不会往天上飞呢?

  (2)二百多年前有一个人看到这种现象后,就对自己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苹果既不往旁边飞,也不往天上飞,偏偏要往地下落呢?究竟是什么东西在吸引它呢?”经过他反复推测、不断研究,终于发现了宇宙间的规律“万有引力定律”,成为世界著名的科学家。你们知道他是谁吗?(出示牛顿画像)

  (2)牛顿为什么能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呢?(爱动脑筋,善于提问,乐于钻研)

  对,所以牛顿能成为世界著名的科学家。那么牛顿这种善于提问,刻苦钻研的精神是怎样培养起来的呢?让我们共同学习第25课《做风车的故事》。

  (二)出示自学提纲,指导学生自学

  1.出示自学提纲。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用笔勾画出本课的生字、生词。读准字音。

  (2)默读课文,在读不懂的字、词、句下面画上横线或打上“?”然后借助字典或联系上下文试着解决。也可同桌讨论。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记下来。

  (3)标出自然段序号。逐自然段地读课文。思考:每段共有几句话?每句写什么?每段写牛顿干什么?有什么问题记下来。

  (4)读全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按提纲自学。

  (三)交流自学情况,梳理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

  1.交流自学生字情况。

  (1)读生字。(指学生读、齐读)

  (2)多音字组词。

  2.交流理解词语情况。

  (1)可以结合实物理解的词语:锯、斧头、凿子。

  (2)可以通过做动作理解的词语:扇、捡起。

  (3)通过理解的词语:攒、羞、习惯、得意、夸奖、果然

  3.检查学生读书情况。

  点名让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4.交流自己不理解的问题。(简单的问题,同学互相交流解决。)

  5.梳理归纳主要问题。

  (四)逐段深入理解课文

  1.学习一、二自然段。

  (1)自由读一、二自然段,边读边想:通过读书知道了什么?

  (2)同桌互相交流。

  明确:①通过读第一自然段知道牛顿是英国伟大的科学家。②通过读第二自然段知道牛顿在小学念书时就特别喜欢做手工。

  (3)“特别喜欢”还可以怎么说?

  (4)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牛顿特别喜欢做手工呢?

  明确:①“奶奶给他的零用钱,他总是攒起来买斧头、买锯、买凿于。”从“攒”这个词就能看出牛顿非常喜欢做手工。攒”是积聚、积蓄的意思,课文中是说他把奶奶给的零用钱一分一分存起来,用来买做手工的工具,说明他太喜欢做手工了。②“整天忙着”就是从早到晚都在忙着,把时间几乎都用在做手工上,说明牛顿爱做手工到了痴迷的程度,以致影响了学习。

  (5)第二自然段共有几句话?主要讲了些什么?说明了什么?

  明确:共有四句,第一句介绍牛顿生在农民家庭;第二句讲牛顿特别喜欢做手工;第三、四句是具体讲牛顿怎么喜欢手工。这一段主要讲牛顿小时候特别喜欢做手工。说明牛顿对做手工很有兴趣。

  (6)兴趣是成功的开始,而牛顿爱做手工到了痴迷的程度,忽略了学习,影响了学习成绩,你们觉得牛顿这么做对吗?为什么?

  (7)朗读第二自然段,体会课文怎样写牛顿特别喜欢做手工的。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学习课文三、四、五、六、七自然段,在理解重点语句的基础上读懂课文。

  教学步骤:

  (一)导入

  上节课初读了课文,学习了课文一、二自然段,知道牛顿小时候特别喜欢做手工,学习成绩不怎么好。这节课我们继续深入理解课文。

  (二)学习三、四自然段

  1.默读课文,思考:牛顿看见村子里装风车,他是怎样做的?请用笔勾画出有关词语、句子,试着谈谈自己的理解。

  2.交流、讨论。

  (l)出示句子,读一读,想一想意思有什么异同?

  (2)他仔仔细细地看到什么程度呢?读书中的句子,想想说明了什么?

  明确:他仔仔细细地看,几乎忘了回家。

  (3)牛顿不仅仔仔细细看,而且还想亲自做一个,那么他又是怎么做的呢?

  (4)“每天放学回家,牛顿就钻进屋子丁丁当当忙个不停。”

  学生交流:去掉“每天”行不行?为什么?“钻进屋子”改为“走进屋子”行不行?为什么?去掉“丁丁当当”行不行?

  (5)你能想象出牛顿做成风车后,告诉奶奶的情景吗?谁能读出那种高兴的语气?

  (6)学生感情朗读。

  (7)小结:通过读书知道四、五自然段是写牛顿做风车的经过。通过具体写牛顿看风车、做风车着了迷,说明他对做手工有浓厚的兴趣。由于他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做手工上,以致于影响了学习。

  (三)学习五、六、七自然段

  三、四自然段写牛顿做风车的经过,那么五、六、七自然段又写了什么呢?

  1.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同学们对小风车有什么看法?牛顿怎么做的?他的神态、心情有什么变化?卡特的意见对不对?边读边用笔勾画出有关词句。

  2.交流读书情况。

  (1)牛顿把风车带到学校,同学们有哪些看法?

  明确:夸奖

  (2)大家会怎样夸奖牛顿呢?

  这风车

  牛顿,你

  (3)听着大家的夸奖,此时牛顿的心情怎样?

  明确:得意

  (4)听了卡特的话,牛顿又有怎样的反映呢?

  明确:发愣

  (5)牛顿为什么讲不出风车会转的道理?

  明确:只做感兴趣的事而忽略学习是不对的。

  (6)读卡特的做法和后面的几句话。理解“希罕”“迸发”。

  (7)这两自然段都在讲什么?

  明确:牛顿因讲不出风车会转的道理而受到同学们的嘲笑。请同学们继续读书,思考:面对这样的嘲笑,牛顿又会怎么想,怎么做呢?

  3.默读第七自然段。

  (1)思考:小风车被摔坏后牛顿为什么心里难受极了?但又没流一滴眼泪?

  明确:因为牛顿没有灰心丧气,他也不埋怨他人,而是以发愤学习、遇事都要问个为什么和刻苦钻研的实际行动,改正了过去学习不够刻苦、不求甚解的缺点。

  (2)你觉得牛顿是个怎样的人?

  4.谁能谈谈牛顿为什么能成为科学家?谈谈你了解的牛顿的故事。

  (四)总结全文

  1.朗读全文。

  2.学了课文你明白了什么?联系自己的实际谈一谈。

  (五)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通过苹果落地的现象介绍牛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用提纲的形式指导学生自学。(1)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2)引导学生反复读书以及边读边思考;提出问题后,再读书并通过互助学习,讨论,老师指导等方法提高学习的阅读理解及表达能力。使学生理解牛顿为什么“心里难受极了”,但是却没有流一滴眼泪,以及以后是怎样做的,引导学生体会牛顿从小爱学习、爱钻研的精神,并学习他的这种精神。

  探究活动

  太阳光是白的吗?

  1666年,英国科学家牛顿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他让一束日光射进暗室,在这束日光经过的地方,放一块三棱镜(一块三面长方形,两端三解形的玻璃),日光通过三棱镜,就变成了一条由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组成的美丽光带。这个实验证明,太阳光并不是白色的。

  你们可以做一下这个实验。如果没有三棱镜,可以用一面小镜子和一盆水来代替。把小镜子斜插在盛着清水的盆里,让阳光通过水面和镜子反射到墙上。只要把角度调整得合适,就可以看到一条七种颜色组成的光带。反过来,还可以做一个小实验来验证。把一块硬纸剪成圆的轮子,粘上一层白纸,把这个纸轮分成七份(如图一),涂上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色不要上的太深。在圆心近旁,钻两个小孔,用一根细绳穿过两孔,把绳头结住(如图二)。你两分别拉住两端的绳圈,转动纸轮,使绳子旋紧,然后两手一拉一松,纸轮就会旋转不停。这时候,你看到的纸轮就不是七色的,而是白色的了。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的生字,正确运用“象、像”、“称、秤”,能用自己的方法理解“议论、果然”的意思,知道“直、才”在句子中的作用,会用“一边??一边??”写句子。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练习默读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

  1.理解课文内容,能复述曹冲称象的具体步骤

  2.通过亲自动手作实验,弄懂曹冲称象的办法,从曹冲称象的故事中受到启发。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育学生学习曹冲,平时多观察,遇事要开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词,朗读课文,理解曹冲说的话。

  2.通过亲自动手作实验,弄懂曹冲称象的办法,从曹冲称象的故事中受到启发。

  教学难点:

  了解曹冲和官员们称象的办法,想想还有什么方法可以称出大象的重量。 教学方法:

  读中感悟、以操作促理解。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大象的图片。

  看到这头大象,同学们想说些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2.谁能把大象的重量称出来?

  (听取学生的`办法,肯定学生的回答)

  板书:称象

  3.谈话:这是一件发生在古时候的事。那时候,既没有??也没有??同学们说的办法很多都不能用。那么,人们用什么办法称出大象的重量呢?你们想听听这个故事吗?你想从故事中知道什么呢?

  二、新课学习

  1.范读课文,学生思考

  听老师读课文中的故事,听完后要能知道课文讲的是谁称象,用什么办法称,称出来没有?

  2.读书天地:

  自读、小组读;认识生字。

  (1)这个故事好听吗?小朋友自己读读故事吧。要求读通句子。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8个,能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认读生字。能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能正确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

  3、能学习课文,联系生活说说“节日的晚上,你看到的焰火是什么样的。”

  4、了解十月一日是国庆节,体会国庆节的焰火真美。激发热爱祖国的感情。

  5、认识笔画,在老师指导下书写4个字。

  教学重点:

  学会生字词语,能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能联系生活说说“节日的`晚上,你看到的焰火是什么样的。”

  教具准备:投影、卡片、录音等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师:同学们,你们一定都看过焰火吧,你能给大家说说你看到的烟火是怎样的啊?(交流)

  2、出示投影:板书课题:(指名读――齐读)

  学习生字:庆(你怎样记住他?)

  二、朗读课文,学习生字:

  1、听课文录音,听清生字的音

  2、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3、出示生字:

  四人小组自学生字,要求:读准字音,牢记字形,找准朋友。

  小老师领读,说说你用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个字。

  4、比较字形,读音:庆――广

  如――场

  5、给生字找朋友

  6、游戏:开小火车读(去拼音抽读生字)

  听音举卡片

  7、复习词语:

  做“采蘑菇”游戏(齐读)

  8、练习:连词成句

  广场晚上真热闹

  人山人海节日的人民广场热闹极了

  三、熟读课文,指导背诵

  1、师:认识了生字词语,我们把它们放到课文中读一读。

  2、指名读课文(比一比谁朗读得最准确最流利)

  3、指导背诵

  (1)师引读

  (2)自己准备

  (3)找好朋友背诵

  (4)指名背诵

  (5)齐背

  4、完成课后练习。

  四、拓展练习,发展想象:

  师:老师知道小朋友们都看过烟火对吗?你能说说你看到的烟火是怎样的啊?(四人小组交流――指名说)

  说话训练:

  天空中的焰火像______________,像____________,

  又像______________。

  五、指导书写

  1、认识笔画

  2、指导学习

  3、生书写师巡视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材简析】

  课文中的故事发生在战国时代,讲的是魏王派西门豹管理邺这个地方,西门豹巧施妙计,和群众一起破除迷信,兴修水利,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历史故事,刻画了一个为老百姓做好事、办实事的古代地方官的形象,赞扬了他反对迷信 尊重科学的品质。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习本课时初步掌握作者通过对人物语言行动的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手法,再就是让学生在故事中受到破除迷信尊重科学的.教育。因此在教学中,我采用学生自读感悟,小组合作探究,老师重点点拨的方法来学习课文,以达到实现教学目标的目的。

  【学情分析】:

  对于封建迷信活动,三年级的学生已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西门豹》是一篇传统的历史故事性课文,故事情节生动,人物形象鲜明,本节课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水平,学生能在领悟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充分的读,以读为本,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读中感悟,体会人物的特点,理解课文内容,进而深刻感悟西门豹的机智表现和优秀品质。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7个生字,会写其中的14个。正确读写“荒芜、巫婆、打扮、旱灾、绸褂、徒弟、麻烦、求饶、渠道、灌溉”等词语。

  2、理清课文顺序,了解这件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3、朗读课文,能按顺序运用课文中生动形象的语句复述课文。

  4、学习本文描写人物言行、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积累生动形象的语言。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课文生字新词,初步了解这件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出示课题:

  导语:“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15课(板书课题:西门豹),大家齐读课题(学生齐读:西门豹)。西门豹,姓“西门”是个复姓,叫“豹”,是战国时期魏国人。他是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曾立下赫赫战功,同时,他又是一个无神论者。在他为官期间,为老百姓做了许多好事。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西门豹在邺当地方官时为百姓做的一件好事。

  二、学习新知

  1、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要求:读准字音 认清字形(一类生字要求会写)? 理解字义

  ⑴?学生自己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⑵?课堂反馈自学情况。

  ①?指名读生字:抽读17张生字卡和10个词语。

  ②?正音:烦:fán? fan(“烦”本音是二声,但在“麻烦”一词中读轻音)绸:chóu?“绸”和“饶”是翘舌音,读时应加以注意。

  饶:ráo??

  渠:qú??“渠”是撮口音,注意检查学生的口型。

  ③?分析字形结构,记忆生字:

  ?褂:注意中间部分:上面是一个土字,下面是一个提土,不要写成“谁“字的右边。

  饶:字的右边不要多点儿,可以与形近字比较记住它,如:绕、晓等。

  渠:是上下结构,木字旁。

  灌:是左右结构,三点水旁。

  ④?理解词语:(可用查字典法、近义词理解法、反义词理解法)

  巫婆:以装神弄鬼替人祈祷为职业的女人。

  官绅:指旧时候地方上有权有势的人。

  人烟稀少:指住户人家很少。

  荒芜:田地因无人管理而长满野草。

  提心吊胆:心和胆都好像悬着没有着落。

  面如土色:脸色和土的颜色一样没有血色。

  2、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⑴?带着问题读课文

  默读课文,然后标序号,再想想这件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是什么?

  ⑵?小组交流。

  ⑶?班级交流,了解写作顺序:

  起因(第1~9自然段):讲西门豹到邺这个地方,了解到给河伯娶媳妇和旱灾造成了邺田地荒芜,人烟稀少。

  板书:摸清底细

  经过(第10~15自然段):讲在河伯娶媳妇那天,西门豹以那位姑娘不漂亮为由,把巫婆和官绅头子先后投入漳河。惩治了官绅巫婆,教育了百姓。

  板书:破除迷信

  结果(第16自然段):讲西门豹发动百姓开渠引水,灌溉田地,邺地每年都有好收成。

  板书:兴修水利

  3、总结:课文先讲起因(略),再讲经过(略),最后讲结果(略),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组段成篇的。

  4、布置作业:

  ⑴抄写生字、新词。

  ⑵熟读课文。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与人之间的真诚与友谊。

  2、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3、体会课文重点内容在表达上的效果。

  教学重点

  快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表达的感情。

  教学难点

  体会表达的感情。

  教学准备投影设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我”的一件漂亮的运动衫,得而复失,失而复得,这是怎么一回事呢?请你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画出有关的语句。

  1、提示学生抓住“得而复失,失而复得”八个字,找相关的句子。

  学生回答后,投影出示句子:

  第一次“得”:“到了城里,我先到小男孩告诉我的那家大商店,找到挂着那种运动衫的柜台,毫不犹豫地用三块钱买了一件,一出商店我就穿上了,心里充满了自豪。”

  “失”去运动衫:“我用这件运动衫再加上一元四角五分买下这双鞋,可以吗?”“我把那件骄傲的仰着头的大角麋鹿运动衫放在柜台上,抱着鞋盒走出商店。”

  第二次“得”:“他站起身,从枕头下面拿出一件印着仰着头的大角麋鹿红色运动衫。”

  2.给文章划分段落:(1-8)得到→(9-18)失去→(19-27)得到

  3.按照板书的提示,用你自己的话简要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记叙“我”买一件漂亮的运动衫,但想到了邻居老先生的一双不能再补的破鞋,决定用运动衫去换上一双新鞋送给老先生,最后老先生又送给“我”一件运动衫的事。)

  二、重点读读课文中有关“我”对运动衫的喜爱和购买的描写,想一想这样写的好处?

  1、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学生可以从“情节完整性”的角度说明这样写的好处,也可以从“表达心意、体现情谊”的角度说明这样写的好处。学生还可能从“标价(4。5美元)与实付的钱(“三块钱”加“一元四角五分”)的差价中”及售货员外加“一双长腰袜子”上发现售货员被“我”退衫买鞋关心老人的行为所感动,才会以4。45美元售出鞋子还外加一双袜子。这样写,更进一步地突出人与人之间的真情。

  三、说一说你在读课文的过程中,料到故事(jy135幼儿教育www.jy135.com)的结局了吗?

  学生各抒己见。

  1、教师可启发学生思考:当“我”得知运动衫是老人用小狗换来的时候,又有何反应?让学生想象当时的情景。(说一说当时“我”会怎么想?)

  2、:我们从这个出人意料的结局中不仅产生新奇感,而且为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友谊而深感震撼。

  3、请你自己读一读令你感动的句子,并说一说为什么?

  四、教师

  1、这课文在结构安排上用了两条并行的线索,一明一暗。“我”买运动衫、买鞋是明线,康威先生用小狗换运动衫是暗线,最后结尾时两条线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出人意料的结局。

  2、你们说说这种表达方法有哪些好处呀?使学生能进一步体会出:出人意料的结局中不仅产生新奇感,而且为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友谊而深感震撼。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教案01-26

小学语文的教案01-10

小学语文经典教案01-08

语文小学教案01-03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三》教案02-03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七》教案02-04

小学语文《语文天地一》教案01-13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01-11

小学语文《匆匆》教案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