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历史教案>七年级历史教案>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

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

时间:2023-12-11 07:04:18 七年级历史教案 我要投稿

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

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1

  原始农耕生活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包括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以及大汶口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2、了解中华文明处于起源阶段时原始农耕经济的发展水平,进而认识其发展对中国远古时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

  初步培养自己观察历史文物图,寻找图中较为明显的、主要的历史信息,结合已有知识,初步分析、解释图中历史信息,做出简单的或主要的历史结论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认同创造出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先民们在自己劳动成果中体现出的智慧与淳朴的情感,以及他们对人类社会物质与精神进步做出的特有贡献;进而促发或增强我们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之心,对中华民族祖先的尊敬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我国早期人类的生活和生产状况

  难点:远古居民的'生存方式

  【导学过程】

  教师讲解与学生分析讨论相结合

  【情景导入】

  师:同学们,假如你是一个生活在原始社会的人,如果仅靠在野外采集、捕捉食物为生,会有哪些不便之处?

  学生回答明确:受季节变化和天灾影响大,食物来源不充足、不稳定,需要经常迁徙。

  那么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你了解我国古代那些关于农耕的传说,谈一谈。

  学生回答:伏羲氏:结网捕鱼,创立八卦。神农氏:教民播种,尝遍百草。

  师: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去学习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

  【自主预习】

  (一)河姆渡原始农耕

  结合课文内容及图画归纳出河姆渡原始居民生产生活情况

  学生讨论归纳知道以下知识

  河姆渡原始农耕

  1、地点:长江流域的浙江余姚

  2、时间:距今约7千年

  3、生产工具:磨制石器耒耜

  4、农耕作物:水稻

  5、定居生活:干栏式房屋

  6、原始饲养业:家畜(猪)

  7、原始手工业:陶器、简单的玉器、原始乐器

  (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结合课文内容及图画归纳出半坡原始居民生产生活情况学生讨论归纳知道以下知识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

  1、地点:黄河流域陕西西安

  2、时间:距今约五六千年

  3、生产工具:磨制石器耒耜、石刀、渔叉等

  4、农耕作物:粟

  5、定居生活:半地穴式房子

  6、原始饲养业:猪、狗

  7、原始手工业:陶器、纺线、织布、制衣

  (三)大汶口原始居民

  学生讨论归纳了解以下知识

  大汶口出现贫富分化,进入父系氏族公社阶段。

  【合作探究】

  1、人类走出洞穴盖房定居有什么重大意义?

  2、河姆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干栏式房屋呢?

  3、河姆渡原始居民比北京人、山顶洞人在生产生活上有哪些进步呢?

  学生小组之间合作探究交流解决上述问题,加深对课文的认识。

  【小结提升】

  同学们,大家通过今天的学习,了解到我国原始的农耕生活的相关内容,我们一起列表比较总结一下本文所学内容。

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2

  【第一课:我的家在哪里】

  一、课程目标

  (1)1-1使用地球仪、地图等等工具,知道它们的主要特点和功能。

  (2)1-2恰当地运用表示地理方位和位置的术语。

  (3)2-2参与调查活动,了解本地自然条件和社会生活的主要特点及显著变化。

  教学要求

  (1)知识目标:初步掌握地图三要素。

  (2)情感目标:从自己所在的社区入手,感受社区的生活,体会社区的功能。

  (3)能力目标:能根据平面图上的方向,描述一个地点的具体位置;能用比例尺计算图上某两地之间的距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地图三要素

  教学难点:地图知识的运用

  三、教学准备

  同学们收集的.各种各样的地图;对自家周围环境的调查。

  四、教学方法

  情境式、活动式

  五、教学过程

  导入

  老师上节课请同学们了解自家周围的环境,现在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

  教师总结:我们每个家庭都生活在城市的社区里,家在社区中的位置,是我们了解与认识社区的出发点。”引出社区概念。

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3

  【第1课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课程标准】以元谋人、北京人等早期人类为例,了解中国境内原始人类的文化遗存。

  【教学目标】

  识记和理解:记住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生活的时代和地点;知道北京人的体质特征;了解他们使用的工具特征及获取生活资料的方式;理解原始人用火的意义。

  能力与方法:通过识图培养观察能力;通过想象原始人生活情景,培养再造想象能力;通过比较北京人、猿类、现代人,帮助学生学习运用比较的方法学习历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中华文明悠长的源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认识劳动在人进化中的作用,进行劳动观点的教育;了解北京人与山顶洞人和生活环境,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重点:是北京人;难点:元谋人的地位、北京人身体不平衡、山顶洞人人工取火的依据。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一、导入新课

  书上的导言,当科学考队员,来考察一下我国境内早期人类的生活情况。要求学生初读课文,观察《我国境内早期人类活动地区图》,设计考察的线路(按一定的时间顺序)。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

  学生阅读课

  积极参与设计考察线路,初步知道先后顺序。

  二、元谋人

  要求学生看书,找出“为什么叫元谋人?(同时解决‘北京人’、蓝田人等名的来历)”“生活的年代与地域?”

  考察:“作为科学工作者,你怎么知道他已经是人了呢?”“元谋人的发现,有何重要意义?”

  教师小结。过渡:已经发掘的元谋人的遗存不多。接下来我们重点考察一下北京人。

  学生阅读,仔细研究,体验一下考察的`感觉。

  过渡到下一目。

  三、北京人

  要求学生阅读课本,看看从哪些方面去考察北京人?(生活的年代、地域、环境、身体特征、工具的使用、火的使用等)

  问题:你认为有哪些条件(不)适宜人的生存?

  比较体质特征(观察真人比较)。

  旧石器与天然石块有何不同?如何制作石器?观察书上的石器,它们是用来做什么的?如何获取食物?依据是什么?

  怎么样知道北京人用火?如何得到火的?如何保存火种?使用火有何意义?

  教师小结本目内容,说明:北京人遗址是遗存最丰富的远古人类,于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世界遗产名录。”

  活动:想象北京人的一天是如何度过的?

  学生阅读,先建立一个整体映像

  然后分别进行考察(阅读、观察、分析、结论、发言等活动)。

  增加学生的自豪感。

  四、山顶洞人

  大约二十万年后,在北京人生活过的地方,又出现了一种进步得多的原始人类――这就是“山顶洞人”。

  引导学生考察一下,山顶洞人有哪些方面比北京人进步(注意哪些方面,列表归纳)。

  比较北京人山顶洞人

  生活年代

  体质特征

  工具制作

  生活用火

  穿着

  自然过渡,引起学生的兴趣。

  学生阅读教材,填表比较

  着重考察:怎么知道他们会人工取火?他们是如何钻孔的?

  五、收获与疑问

  我们今天的科考结束了,你有什么收获呢?

  还有哪些问题?

  学生回答,作为小结。

  拓展思路。

  六、练习

  书后“学习测评”。

  【教学后记】

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4

  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元谋人的生存年代、发现地点和发现的历史意义。

  (2)知道北京人的生存年代、发现地点、体质特征、发现的意义以及他们的生产、生活状况。

  (3)知道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和了解我国境内其他古人类遗址。

  2.过程与方法

  (1)识读《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等图,掌握识图的基本方法,培养从图片中提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

  (2)思考“化石是怎么形成的?对于我们研究早期人类有什么作用?”,培养查阅历史资料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中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的世界文化遗产,激发学生的历史兴趣,培养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北京人。

  难点:理解北京人生产、生活状况。

  [教学设计思路]

  1.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学习三块内容,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北京人的发现、北京人的特征。第一部分内容与第二、三部分内容是包含关系,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包括了北京人;第二和第三部分递进关系,先介绍北京人的发现,再阐述北京人的特征和发现北京人的意义。

  我国目前已发现旧石器古人类遗迹三四百处,遍布全国大多数省市。事实证明,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我国境内已确认的最早的人类是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左右。我国早期人类遗址中最的就是北京人遗址。北京人的发现内容丰富,大量的遗骨、石器和用火遗迹,证明远古确有直立人存在,为“从猿到人”的伟大学说提供了有力证据。

  2.学情分析

  (请按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补充)

  3.教学方法

  阅读讲解法、识图分析法、讨论归纳法、联系对比法。

  [教学准备]1

  教师:多媒体课件、投影仪、图片等。

  学生:自学教材。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s教师活动E学生活动6设计意图b

  导入新课H展示女娲抟土造人、亚当与上帝、古猿人的图片,问题:

  1.人类是怎么产生的?

  2.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是谁?x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来回答问题。r通过设问,引发学生思考,激发求知欲,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探究新知

  (授新课)g1.我国最早的人类g

  展示《元谋人复原图》《元谋人使用石器图》《元谋人劳动复原图》”,提出问题。

  (1)元谋人生活在哪里?

  (2)元谋人的体质有哪些特征?

  (3)元谋人懂得哪些技术?

  (4)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观察并抢答:

  (1)云南元谋县。

  (2)牙齿硕大、粗壮,唇面比较平坦,舌面的模式非常复杂。

  (3)制造工具和使用火。

  (4)会不会制造工具。

  培养学生从史料中获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

  2.北京人

  (1)北京人的发现

  活动与探究

  假如你是导游,你将如何向游客介绍北京人的发现?

  动脑筋

  化石是怎么形成的?对于我们研究早期人类有什么作用?(展示化石的图片)

  (2)北京人的`特征

  展示《北京人复原头像》《北京人使用的石器图》《北京人狩猎场景想象图》,分组并让学生讨论回答问题:

  ①同学们互相观察一下,你们和北京人头部复原像有什么不同?

  ②展示《北京人使用的石器图》,提出问题:北京人制造的石器有什么用途?

  ③根据《北京人狩猎场景想象图》,讲述北京人劳动的情景。

  ④讨论北京人过群居生活的原因。

  ⑤火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火对北京人生活有什么作用?

  ⑥北京人的发现有什么历史意义?

  3.动动手:今天我们学习元谋人、北京人的基础知识,现在我们把元谋人、北京人的生活地方、生活的年代标识在《我国远古人类主要遗址的分布》,播放《我国远古人类主要遗址的分布》的动画。

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5

  教学目标

  识记与理解:

  记住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的时代、地域和种植的粮食作物,记住半坡原始居民生活的时代、地域和种植的粮食作物。理解自然条件对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农耕生活的影响。

  能力与方法:

  1.通过识图培养观察能力;通过观察原始农耕时代的器物(主要是陶器),培养理解当时人们生活状况的能力,发现当时人们的审美特点;

  2.通过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旧石器和新石器的比较,帮助学生掌握和运用比较方法。

  3.通过北京人与猿类、现代人的比较,以及北京人与山顶洞人的比较,帮助学生初步掌握并运用比较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中国对世界农业起源的贡献,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体验原始农耕劳动的甘苦及其创造的价值,认识劳动的价值和意义。通过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适应、利用和改造自然的典型史实,启发学生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教学重点

  南方地区学校以河姆渡遗址为第一重点,半坡遗址次之。

  教学重点

  1.“新石器”的含义。

  2.河姆渡原始居民工具、房屋的特点及其与生活环境的关系。

  3.大汶口文化中晚期所反映的社会情况。

  授课类型

  新授课

  【教学准备】

  教师研读课标、教材,撰写教案;学生收集感兴趣的原始农耕文化的文字和图片资料。

  教学方法

  讲述法、讨论法、问题探究法多法结合教学手段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原始人类起初靠采集和渔猎获取食物。随着适应、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的提高原始人类学会了种植庄稼、饲养牲畜、制作淘气、建造房屋,开始了原始农耕生活。在祖国辽阔的大地上,分布着许多原始农耕文化遗址。让我们走进具有代表性的遗址,体验一下原始农耕生活的甘与苦吧!

  学习新课:

  学生阅读课前导入框:大家回想一下,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他们是靠什么获得食物的?(采集、打猎、捕鱼)他们这种靠“采集”获得食物的方式有哪些不便?(受季节变化和天灾的影响;采集的食物量有限等条件的限制)。大家分析的有道理,原始人要改变这种这些,关键要解决什么问题?开始一种什么样的新生活?我国原始的农耕是怎样出现的?本节课将了解到这些内容。利用教材《重要原始农耕文化遗址分布图》指出河姆渡、半坡、大汶口原始居民的具体位置。

  一、河姆渡遗址

  提问: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距今什么时间的什么地点?生产工具怎样?他们种植什么作物?住什么样的房子?主要饲养何种家禽?手工业制造有哪些?学生阅读第一目,观察教材《重要原始农耕文化遗址分布图》,《骨耜》《炭化稻谷》,然后回答。

  讨论:河姆渡原始居民比北京人、山顶洞人在生产生活上有哪些进步?

  引导学生从生产工具、农作物种植、居住房屋、原始的饲养业和手工业等方面思考。河姆渡人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住干栏式的房子,过定居的`生活,已会挖掘水井、饲养家禽、会制陶器,并能制作简单的玉器和原始的乐器。

  填表:自然条件对河姆渡原始居民的影响。

  生存的自然环境特点生产生活突出特点

  气候温暖湿润

  雨量充沛原始农业:种植水稻

  原始畜牧业:饲养水牛等

  湖泊沼泽密布采集业:利用舟船,采集水生植物

  捕捞业:捕捞鱼蚌

  居住:建干栏式房屋

  其他:挖水井、制陶器

  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活情况是这样的。那么,半坡原始居民生活情况如何呢?请大家仿照第一目学习第二目——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学生阅读第二子目后回答。

  二、半坡遗址

  提问: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在距今什么时间的什么地点?生产工具怎样?他们种植什么作物?住什么样的房子?主要饲养何种家禽?手工业制造有哪些?学生阅读第二目后回答。

  填表:自然条件对半坡原始居民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生存的自然环境特点生产生活突出特点

  气候冬季寒冷干燥

  夏季炎热少雨原始农业:粟、麻、蔬菜

  原始畜牧业:猪狗牛羊鸡等

  采集业:植物种子果实

  加工业:把粟加工成小米,用麻纺织麻布,加工彩淘

  居住:建半地穴式房屋

  比较:河姆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干栏式的房屋?而半坡原始居民却建造半地穴式的房屋?

  主要是地理环境的影响长江流域地势低洼,潮湿温热;而黄河流域干旱、风沙大,气候比较寒冷。所以,我们在改造大自然的过程中要因地制宜、科学合理。

  想象:我国原始的农耕时代的居民有怎样的分工?

  引导学生结合现实想象。妇女:采集、纺织;男子:耕作、打猎、制陶;老人:做家务、看小孩。

  三、大汶口遗址

  请大家自学第三目——大汶口遗址。思考:大汶口墓葬里,为什么有了随葬品多少悬殊的现象?

  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出现了,大汶口晚期的墓葬里出现了贫富悬殊。

  小结:指导学生填表对今天所学知识进行归类:

  原始居民时间地区原始农耕情况原始饲养业原始手工业

  河姆渡

  原始居民

  半坡

  原始居民

  大汶口

  原始居民

【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相关文章:

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12-06

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05-15

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9篇02-06

中华书局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09-25

七年级下册中华书局历史教案04-26

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通用9篇)05-12

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中华书局01-08

七年级下册中华书局历史教案4篇04-27

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中华书局 3篇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