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必备6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语文教案 篇1
一、导入
1、这节课我们学习贺知章写的另一首《回乡偶书》。
2、板书课题、解题。
二、学习《回乡偶书》。
1、简介作者及背景。
那么谁来介绍一下这首的作者?
2、齐读、指名读。思考:这首诗讲了一件什么事?
3、借助课文注释及自学诗句,记下不懂的问题,然后小组讨论。{学生自学讨论}
4、同学们学得真起劲,那么今天我们又学会了一首诗,高不高兴?那么放学回家后把这首诗给父母讲一讲好不好?
(1)分角色试练表演。
(2)指定小组在班上展示表演。
师:同学今天学的真不错,那么其他同学学了这首古诗后还有什么收获?
(生谈)
5、小结:诗人少小时离开家乡,年纪老了才得以重返家乡,离开家乡久了,一切都可以改变,惟有“乡音无改”,这无改的`乡音里流露出诗人对家乡的深情厚意,同时又有淡淡的忧伤,那么我们能不能带着对家乡的思念,怀着淡淡的忧伤读一读这首诗。
6、指导朗读。(试读、指名读、齐读、试背。)
7、《回乡偶书》描绘了诗人告老返乡不被相认的情景,那么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诗的内容,结合自己的想象。试着将《回乡偶书》编成故事,再演一演。
(1)在小组内进行编演
(2)指定小组在班上展示演出,师生评议。
8、师模仿“记者”,采访“贺知章”。
9、感情朗读、想象情景。
三、布置作业。(任选一题)
1。为《回乡偶书》完成一幅诗配画。
2。编故事。
反思:
在古诗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手段,孩子们会感到“易”“趣”“活”,课堂上不在是那种没完没了的单调重复的各种习题和可有可无的乏味的回答,学生的视野、思想也不被禁锢在小小的教室里,通过表演,诗中那鲜明生动的形象,真切感人的情景及耐人寻味的情感,都会深深地印到学生的脑海里。
爱表演是学生的天性。学生要表演,首先要熟读课文内容,深入理解课文语言;其次要展开想象的翅膀,设计表演过程。因此,课堂表演能促进学生正确理解并灵活运用课文语言,是学生进行语言实践的有效方法。
语文教案 篇2
一课前透视
《我选我》是一篇富有童趣的小短文。描写了在一次班会上补选劳动委员时,一个叫王宁的小朋友选自己的事。事件虽小,但意义重大,表现出他的勇气,更体现了他热爱劳动,关心集体的好思想,受到了同学们的支持。课文内容浅显,还配有一幅插图。教学时要从学生身边的事情进行挖掘,引导学生提高认识。
“我选我”这是多么简单的三个字。但是,说出这句话,是需要勇气的。特别是小学生。“我选我”的意义,远远超出了选出劳动委员这件事本身。“我选我”,体现了王宁真心诚意为同学服务,因而受到了大家拥戴。
二教学目标
1、 认识课文中委、补等8个生字,会写“员、青、等10个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思想感情。
3、 对自己有信心,懂得用适当的方式展示和表现自我;懂得应当为别人服务。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识字、写字。
2、难点:感悟课文内容,理解体会“我选我”的理由。
四教具准备:课件、生字卡片
五教学方法:游戏检测生字
六教学时间: 两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前几天,我们班进行了竞选。请同学们谈一谈竞选的体会。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课文我选我》(板书课题)。让我们来看看王宁所在的班级班委的'评选吧。!齐读课题。提问:读了课题以后,你想知道什么?
(设计意图:学贵有疑,从课题处着眼,引导学生产生疑问,有了好奇心,学生自然会投入到学习中来。)
2、课件演示:播放多媒体课件(王宁自我介绍)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王宁是怎样当上劳动委员的吗?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我选我》来了解。
(设计意图:课件的展示创设了问题情境,适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要把字音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遇到不认识的字圈出来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可以同桌互读,你读我听,交流识字方法。
3、检查初读课文情况,
4、落实“我会认”里的字和学生在初读中把握不准的字。
(1)、用多媒体显示生字词,多种形式进行认读。
(2)、教师利用生字卡片教学生读并正音。
(3)、开展“开火车”游戏读并组词,并说说记忆的方法。
(4)、齐读生字词。
(设计意图:自主读书要有所收获,应引导学生边读边想,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相互交流,必会增强读书的效果。识字过程在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创造丰富的教学情境,充分利用学生的经验,学用结合,促进识字能力的提高。)
(三)。再读课文,都识结合
1。生字回归文句中,让学生再次通读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检查朗读效果,发现未读正确的生字词及时评价纠正。
3。教师示范朗读课文,学生模仿,强化朗读训练。
4。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再检查朗读情况。
(设计意图:读书要有目的,有层次,有情趣。学生的朗读要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读自悟,形成个性体验,从中获得享受。)
(四)、紧扣重点,指导书写。
1、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认读。
2、观察字形结构,说说写字时要注意的地方。
3、教师范写,指导重点笔画,如“青”下半部分的第一笔是“丨”等。
4、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5、展示评价。
(设计意图:写字字环节教师面向全体的同时,还要关注个体,巡视过程必不可少,关注学生写字姿势,引导学生提高写字质量,形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八板书设计
6 我 选 我
热爱劳动
王 宁 大方自信
关心集体
九教学反思
在写字这一块教学过程中,我运用了大量的时间来观察和讲解但在最后由于时间不够,重点的“青”字草草带过,比如它的笔画原以为学生都能知道,后来在巡视过程中却发现很大一部分是错的,导致又回头重新讲解,所以在之后的教学中应谨记将每一个生字落到实处。而学生的写字姿势也是强调的重点。
语文教案 篇3
单元复习课要怎么讲?需要准备什么内容?下面是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单元复习课教案设计,为大家提供参考。
复习内容:
第一单元及单元测试
复习目标:
1、复习巩固第一单元的生字词,灵活运用词语。
2、重点了解背诵情况,要求能背诵的部分段落,并能背诵。
3、引导学生学习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
4、复习背诵“日积月累”安排的格言,让学生积累人生格言警句,以鞭策激励自己。
5、第一单元测试题。
复习重难点:
1、掌握第一单元的生字词,灵活运用词语。
2、按要求背诵课文,积累词句。
3、第一单元测试题
第一课时
复习过程:
一、读课文
学生共同阅读课文。师生共同强化个别难点字的认读与组词。
二、复习课文中的生字词语
1、读词语。
2、听写词语。
3、同桌互批,提出易错字,师生共同修改,加深印象。
4、齐读词语盘点中的词语。
五、背诵课文。
1、采用齐读、自读、开火车读、小组检查背诵等多种方式复习第一单元要求背诵的课文。
2、指名背诵课文。
3、默写第一课。
4、同桌互批,各自改正。
六、填空
1、《学奕》选自______,课文记叙了两个人跟弈秋学下围棋,一个__________,一个________,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小儿辩日》选自__,故事体现了两小儿_ 和孔子___
3、《匆匆》
(1)洗手的时候,日子从_____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___里过去;默默时,便从_____前过去。
在_____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_____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_____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_____,被_______,如_____,被_____;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_____________?
这两段话选自课文_____,作者_____,我知道他的代表作有__________(两个),整篇文章文字清秀隽永,情景交融,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文中首尾呼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2)照样子写句子。例: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_______,有_______的时候;________,有________的时候;_________,有_______的时候。
(3)读下面的.句子,体会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写下来。
a.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从这个句子,能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作者把自己的日子比作_______________,把时间的流比作________,请你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的感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明日歌》作者___明日复明日,_______。我生待明日,__________。世人苦被明日累,________。朝看水东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君听我明日歌。
4、《桃花心木》
(1)奇怪的是,他来得并没有规律,有时隔三天,有时隔五天,有时十几天才来一次;浇水的量也不一定,有时浇得多,有时浇得少。
这句话选自______,作者_____,这句话写了种树人的奇怪做法,有两点奇怪:一是___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于树来说,“不确定”指的是_______________;对于人来说,“不确定”指的是___________。树要学会在“不确定”中__________;而人则要在“不确定”中___________这是一种________________的写法。
(3)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桃花心木为什么不会枯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顶碗少年》在以后的岁月里,不知怎的,我常常会想起这位顶碗少年,想起他那一次的演出,每每想起,总会有一阵微微的激动……说说你从省略号中读出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这句话选自______作者________我们还学过他写的文章_______,这篇文章全文采用了_____的表达方法,语言________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______
7、本组课文在表达作者的感悟方面各有特点:《桃花心木》《手指》____________________《匆匆》《顶碗少年》______ ___
语文教案 篇4
高二语文《寡人之于国也》教案
教学目的
1.解释并翻译文中的关键词句,疏通文意,背诵全文,积累文言基本知识,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梳理孟子与梁惠王对话的层次,分析孟子运用的论辩手法,感受其中蕴涵的思想魅力。
3.探究孟子雄辩特色背后的人格因素、社会理想中的精神底蕴,了解其“大丈夫”人格的追求,提升精神境界。
4.合作探究孟子及其学说受到冷落的历史原因,拓宽阅读视野,培养探究意识,获得人生智慧。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学习孟子善用比喻说理,气势充沛的论辩方法
难点: “五十步笑百步”这一比喻的推理过程
教学时数:两课时
说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了解孟子
二、在诵读的过程中检查课前预习,
第一 读通 能读准字音、解释文中的字词句。在预习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字词句方面的问题?(师生共同解决)
1找一学生读难读的字词 2.解释加点词语3翻译句子
第二 读懂 这篇文章是孟子和梁惠王的一次对话,换一种方式来读,同桌合作,分角色朗读,一个扮演梁惠王,另一个扮演孟子。
注意①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②读出感情(注意重音、语速、语气、语调和断句)
三、深入理解,说说梁惠王是怎样的一位君王。
明确:梁惠王穷兵黩武,高高在上,急功近利,他并不关心民生疾苦,却自以为用心治国,感觉良好,很有些自负、傲慢和糊涂。他与孟子的谈话,与其说是寻找解除困惑的答案,不如说是宣泄不满和牢骚。
四、面对这样一位君王,孟子是怎样一步步去说服他的?
明确:第一步:讲故事,巧妙设喻,欲擒故纵,让对方心甘情愿接受自己的主张。第二步:绘蓝图,排比铺陈,宣扬仁政,描绘一幅百姓殷富安定的图景。第三步:作回答,现实场景,击中要害,犀利的词句和浩然正气让对方无从躲闪。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具体分析“五十步笑百步”这一比喻的推理过程、两幅王道图景、最后批评梁惠王的“罪岁”。
五、布置作业。
本文是对话体,由孟子与梁惠王的问答组成。在下列空白位置上为梁惠王各设计一句话,表现梁惠王论辩时的心理活动,并说明理由。
1.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课时
一、学生合作,讨论完成上节课作业。
明确:1.可以添加“寡人愿闻其详”之类的话。理由:通过“五十步笑百步”的寓言故事,使梁惠王意识到五十步与百步并没有本质的区别,但他也许不会就此承认自己治国的“尽心”与邻国之君一样,他还希望对方作出具体的解释。
2.可以添加“何也”之类的话。理由:孟子用各种符合仁政的做法的诱人的结果(“养生丧死无憾”)引出他的“王道”主张,但到底什么是“王道”还不是很清楚,对方还需要从正面加以阐发。
3.可以添加“先生所言有理,然百姓之多寡究竟是何原因”之类的话。理由:孟子的“王道”乐土“、仁政”美景,固然有感染力,能打动梁惠王,也暗含着对梁惠王开头的困惑的解答,但对梁惠王这样感觉良好而又颟顸昏庸的君王,还必须旗帜鲜明地给出具体解答,促其醒悟。
通过这些合理添加的话,我们能体会出梁惠王当时从迷惑不解到若有所悟,从不满沮丧到受到触动不得不考虑的复杂心态,也感受到孟子论辩的强烈效果。
二、孟子为什么能取得这样的论辩效果?
明确:1.善于揣摩对方的心理,把握情势,巧设陷阱,诱使对方入彀。
2.运用比喻论证的手法,把抽象的思想形象化,产生了神奇的论辩效果。
3.语言上多用排比的形式,气势磅礴,锋芒毕露,犀利明快。
4.具有特立独行、顶天立地的“大丈夫”精神。
三、你估计梁惠王会不会接受孟子的主张?
(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见解。)
投影《史记·孟子荀卿列传第十四》中的有关资料,请学生用自己的话说明孟子当时的处境和遭遇。
孟轲,邹人也。受业子思之门人。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当是之时,秦用商君,富国强兵;楚、魏用吴起,战胜弱敌;齐威王、宣王用孙子、田忌之徒,而诸侯东面朝齐。天下方务于合从连衡,以攻伐为贤,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四、诵读领悟。
齐读文中“不违农时……未之有也”这一部分内容。
五、这幅社会图景让你有什么感觉?它有什么特点?表现出孟子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1.给人一种富足、快乐、安详、美好的感觉。统治者役民以时,百姓丰衣足食,安居乐业,加之普行教化,老有所安,幼有所教,其乐融融。
2.对理想社会的向往。“以天下为己任。”同情人民的苦难。救民于水火的抱负。“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百折不挠。坚定执著。勇于担当、经世济民的情操。“大丈夫”的人格和精神……
六、齐读课文,体会文章的语言之美、情感之美和思想之美。
高二语文《寡人之于国也》原文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yè)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zhǐ)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cù)罟(gǔ)不入洿(wū)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sāng)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yì)帛矣。鸡豚狗彘(zhì)之畜(xù),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xiáng)序之教,申之以孝悌(tì)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wàng)(称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piǎo)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高二语文《寡人之于国也》译文
梁惠王说:“我对于国家,(也算)是尽心啦!黄河以北遭遇荒年,就把那里的百姓迁移到黄河以东,把黄河以东的粮食运到黄河以北;黄河以东遭遇荒年也是这样。察看邻国的君主主办政事,没有像我这样用心的。但邻国的百姓并不更少,我的百姓并不更多,为什么呢?”
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打仗,请允许我用打仗比喻。咚咚地击鼓进军,兵器刀锋已经相交撞击,扔掉盔甲拖着兵器逃跑。有的人跑了一百步停下,有的人跑了五十步停下。凭借自己只跑了五十步,而嘲笑他人跑了一百步,(您以为)怎么样呢?”
惠王说:“不可以。只不过没有逃跑到一百步罢了,这也同样是逃跑呀!”
孟子说:“大王如果懂得这个道理,那不必去期望您的国家的民众比邻国增多啦。”
“不违背农时,粮食就吃不完(这句指在农忙季节不应让人民为公家服役)。密网不进池塘捕鱼,鱼鳖就不会吃完(古时曾经规定,网眼在四寸[合现在二寸七分多]以下的为密网,禁止下池沼内捕鱼)。按照季节砍伐树木(指在草木凋落的时候,那时生长时节已过),那木材便用不完。粮食和鱼鳖吃不完,木材用不完,这样就使百姓对供养活人埋葬死者没有什么不满。百姓对供养活人埋葬死者都没有不满,这就是王道的开端了。
“在五亩(五亩:合现在一亩二分多)大的住宅田旁,种上桑树,五十岁的时候就可以凭此穿上丝织品的`衣服了。畜养鸡、猪、狗等家禽、家畜(豚:小猪。彘:大猪),不要错过繁殖的时节,七十岁的时候就可以吃到肉了。百亩的耕地,不要耽误它的生产季节,数口人的家庭就不会有挨饿的情况了(数:几)。认认真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孝敬父母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庠序:学校,商(殷)代叫序,周代叫庠),头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背着或者顶着东西奔走在道路上了。七十岁的时候都能穿衣吃肉,普通百姓饿不着、冻不着,能达到这样的地步,却不能统一天下而称王的,是不曾有过的事。
“猪狗吃人所吃的食物,(贵族们)却不加制止,路上有饿死的人(官府)却不知道打开粮仓赈救灾民,老百姓死了,就说:“‘这不是我的罪过,是年成不好造成的。’这种说法和拿着刀子刺人把人杀死后,却说‘杀死人的不是我,是兵器’有什么区别?王不要怪罪于年成,那么,天下的百姓(指别的诸侯国的人)都会前来归顺了。”
高二语文《寡人之于国也》赏析
段解
·第一段:提出“民不加多”的疑问
·第二~四段:分析“民不加多”的原因
·第五~七段:阐述了孟子“仁政”的具体内容——使民加多的根本措施
简要分析
孟子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最有声望的大师。他的学说的核心就是要讲“仁义”行“仁政”,即实行所谓“王道”。其理论基础就是民本思想,重视人的生存权利。因此孟子对那些不行仁政,残酷掠夺百姓的封建王侯深恶痛绝。《寡人之于国也》就辛辣地嘲讽了以贤君自居的梁惠王,并愤怒地指出一些封建王侯自诩“为民父母”,可实际上却“率兽而食人”,是人民的灾星。
《孟子》善用比喻和寓言来说理,论辩技巧十分高明,这在本文中都有明显的体现。运用各种驱诱论敌就范的手法,文辞铺张扬厉,时露尖刻,喜用排比、对偶句,笔锋咄咄逼人。
研讨
《寡人之于国也》是《孟子·梁惠王上》中的一章,是表现孟子“仁政”思想的文章之一。论述了如何实行“仁政”以“王道”统一天下的问题。“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为文章点睛之笔,突出了本文主旨:只有实行仁政,才能得民心;得民心,才能得天下。这种“保民而王”的主张,实际也是孟子“民本”思想的体现。
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提出“民不加多”的疑问。战国时代,各诸侯国的统治者,对外争城夺地,相互攻伐,“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对内残酷剥削,劳役繁重,破坏生产力。这就造成了兵员缺乏、劳力不足。争夺人力,成为各诸侯国统治者的当务之急。梁惠王提出“民不加多”的疑问之前,自诩“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然后以赈灾救民为例,申说自己治国胜于“邻国之政”,“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从两方面描述救灾的具体措施。“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进一步突出梁惠王的自矜,为下文的“五十步笑百步”作铺垫。“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梁惠王希望更多的民归附自己,孟子正是利用梁惠王的这种心理来宣传“仁政”思想并想引导他实行王道政治的。
第二部分(第2-4段),分析“民不加多”的原因。孟子不直接回答“民不加多”的问题,而是用梁惠王熟悉的事例设喻,启发对方,使对方容易接受。“王好战,请以战喻。”总提一句,然后举出两个逃兵“弃甲曳兵而走”的两种情况。根据败逃距离的远近,提出“以五十步笑百步,则如何”的反问,进一步启发,诱使对方在不知不觉中说出否定自己论点的话:“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最后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这两句忽然转入正题,既回答了“民不加多”的原因,又揭示了五十步笑百步的寓意:梁惠王的“移民移粟”跟邻国统治者的治国不尽心,实质上没有什么区别,只是形式上数量上不同而已。这里暗示着梁惠王搞小恩小惠并不能使民加多,要使民加多,必须施仁政、行王道。于是文章就自然而然地由第二部分过渡到第三部分。
第三部分(第5-7段),阐述了孟子“仁政”的具体内容——使民加多的根本措施。
第5段阐述“王道之始”的道理。孟子认为,合理地发展生产,使老百姓“养生丧死而无憾”是实行仁政的开端,也是使民加多的初步措施。“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三组排句,提出了发展生产的三种措施,以及采取这些措施后所产生的效果。连用“不可胜……也”的句式,给人以吃不完、用不尽的感觉,大大增加了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接着又用“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来小结前三组排句,又以这个结论为前提推出新的结论:“王道之始也。”作者在这里把三层意思、三方面的内容紧紧联系在一起,并把“使民加多”的问题跟行王道紧密联系起来。
第6段,阐述王道之成的道理。这一段,孟子进一步提出教养百姓,使民心归顺的仁政主张,也是“使民加多”的根本措施。“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这三组排句又提出了发展生产的三种措施,以及采取这些措施后所产生的效果。这三种措施与上文的三种措施相比,显然前进了一步,具有更强的主观能动性。孟子不仅主张养民,还主张教民:“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作者在这里连用四组排句,把自己的主张层层铺叙,渲染得有声有色,为梁惠王展现出一幅美好的前景。然后用“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两句承上启下,顺理成章地得出“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的结论,与前文“王道之始也”相呼应。
第7段,阐述使民加多应有的态度。孟子批评统治者的虐政,从反面证明自己主张的正确。前两段已经把行王道的道理讲得十分透彻,这一段照应文章的开头。梁惠王口口声声说“于国尽心”,可是“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哪里谈得上“尽心”呢?“狗彘食人食”和“涂有饿莩”形成鲜明的对比,深刻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不平等。接着作者针对统治者归罪于岁的推诿,运用比喻进行驳斥:“涂有饿莩”归罪于年成不好,如同“刺人而杀之”归罪于武器一样荒唐,害民的不是荒年而是统治者的虐政。最后两句,“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言简意赅。不归罪于年岁,而是要反省自己,革除虐政,施仁政,行王道,使百姓住有房,耕有田,吃饱穿暖用足,接受教育,懂得礼义,才能使他们归服。“斯天下之民至焉”回答了开篇梁惠王提出的“民不加多”的疑问。
文章中表现出的孟子的思想与主张。
首先,孟子是反对诸侯间的无休无止的相互征战的,一句“王好战,请以战喻”充分把这种思想表露了出来。
其次,孟子认为应该让利于民,让民众有得以休养生息的机会,他认为梁惠王自认为的“用心”于民,做的是远远不够的,这与其他国家不知满足的一味向民征敛只是“百步”与“五十步”的区别。
第三,孟子向梁惠王表明了自己治民的理想,具体地说,就是让民拥有“五亩之宅”、“百亩之田”、“鸡豚狗彘之畜”。
不仅如此,孟子还非常重视教化,提出了“谨庠序”的主张,他的最高理想是黎民“衣帛食肉”,“不饥不寒”。
最后孟子在自己论证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指出面对上层贵族奢靡浪费,黎民饥寒交迫的社会现实,作为最高统治者的梁惠王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本文写作上体现出的孟子散文的特点
1.巧设譬喻,迂回曲折。
谈问题先把主旨藏起来,从侧面、反面、外围人手,逐渐引向本题。如本意要讲实行仁政,却先以战设喻,从反面入手,使梁惠王不知不觉中跟着他走。这样,文章如曲径探幽,引人入胜;文势则波澜起伏,毫无板滞。
2.逻辑谨严,层层深入。
表面看来,文章铺张扬厉,散漫无纪,实则逻辑清晰,段落分明,层次井然。如先提出问题,再分析原因,后述措施,王道之始,王道之实,实行仁政,均是层层深入、环环相扣。
3.词丰笔活,理足气盛。
善用贴切的比喻、有力的铺排,考究用词,讲求句式。奇句与偶句,单势句与排比句,交错使用,笔势灵活,理直气壮,谈锋犀利,咄咄逼人。文章极富雄辩的气势。
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的:
1、认识3个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悟诗歌优美的语言,了解深圳经济特区的巨大变化和祖国建设事业的迅速发展。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感悟诗歌优美的语言,了解深圳经济特区的巨大变化和祖国建设事业的迅速发展。
教学过程:
一、导入谈话
我国从1978年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由邓爷爷在广东一个小村庄制定了一系列改革开放的政策,把一个小村庄变成了今天这样一个具有高度文明,高速经济发展的`现代化城市。由此也拉开了我国全面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今天我们来学习反映深圳经济特区的巨大变化的诗歌《昨天,这儿是一座村庄》。
二、学习理解诗歌内容
1、自读课文,理解内容
2、思考: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
三、分小组合作学习
1、讨论这首诗描述了深圳特区原来与现在的不同。
2、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3、交流收集的资料。
四、指导诗歌朗读
五、体会诗中修辞手法的作用
1、提问:你们感觉诗中哪几句写得很形象、很生动,为什么?你能联想到什么?
2、全班讨论
3、总结:本诗作者以最大的激情歌颂了深圳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巨大变化,歌颂了我们伟大祖国美好的今天与未来,振奋人心。
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语。
2.了解松鼠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激发学习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3.抓重点词语理解课文,积累词汇。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重点难点:
1.了解松鼠的外形和它的生活习性,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按不同方面把课文分为两部分,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各部分写具体的。
课前准备:
1.搜集有关松鼠的资料。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温习旧课,导入新课
1.学习了第9课,我们了解了一位生活在海洋中的非常庞大的动物朋友──鲸,谁能概括地说一说:“你都了解了鲸的什么?”
2.今天我们再来结识一位生活在陆地上的动物朋友──(课件出示松鼠图片)
二、检查预习,初读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读通读顺,并读准生字词。
读后出示生词,指名带读。
驯良 乖巧 矫健 榛子榉实 帽缨舵 蛰伏 苔藓狭窄 勉强 栎树 褐色 敏捷 机警 警觉
2.说说松鼠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三、围绕提示,自读自学
1.出示自学提示
2.全班交流,读中点拨
①由学生或小组代表向全班汇报,教师引导学生把松鼠的某一方面读懂、读完整后,再交流另一方面。指导学生读出对松鼠的特点和对松鼠的喜爱之情。
②教师随学生的发言板书。
松鼠面容、眼睛、身体、四肢、尾巴、尾巴的描写,是从形体方面表现它的漂亮的特点;在高处活动、不接近人的住宅、晚上活动、常吃的食物,是从活动的`范围、时间、吃食物方面表现它驯良的特点,从过水、警觉、跑跳、叫声以及搭窝、窝口设计方面表现它乖巧,最后写繁殖、换毛、是补充说明其他习性。
③用上“先──再──然后”自己说说松鼠搭窝的过程。
四、朗读比较,再品语言
1.读读下面一段对松鼠的文字介绍,与课文读起来有什么不同的感觉?
出示
作者用拟人的写法、准确的语言把对松鼠的描写更生动、更形象了。2.放一小段松鼠的影片,再回读课文,再一次体会松鼠的讨人喜欢。
五、布置作业
1.完成指导丛书。
2.布置观察一种小动物,学着课文的写法,试着写一篇300字左右的小文。
板书设计:
松鼠
漂亮 驯良 乖巧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05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1-10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识字》教案08-20
语文诗经教案05-31
《小学语文》教案01-26
语文《口技》教案01-26
语文活动教案01-22
【热】语文的教案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