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语文教案>小学语文教案

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3-11-30 08:31:06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语文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语文教案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教案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材简析】本课是一篇鼓励求知、鼓励大胆想象、鼓励探究发现的课文,通过作者回忆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这件趣事,反映了儿童求知若渴的心理特点和惊人的想象力。第一局部先概述了“我”九岁时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却在后来因此受到惩办。第二局部具体叙述“我”发现有关胚胎发育规律的前后经过。最后,写这个发现在几年后老师讲课时得到证实,“我”情不自禁地笑出了声,结果被老师误解受到处分,但“我”从中获得感悟。本文故事情节充溢童真童趣,语言风趣幽默,并有多处内心活动的描写,真实展现了小朋友内心世界。学习这篇课文,要让同学通过自读自悟和讨论交流,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我”发现了什么、是怎么发现的;从中激发同学勤学好问、大胆想象、乐于探究的学习精神;体会心理活动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作用,能真实表达自身的内心感受。

  【设计理念】

  课题中的“发现”一词是本文的文眼,教学中引导同学从课题入手提出疑问,然后进行梳理明确主要学习任务。同学自主学习,了解“我”发现了什么,重点了解“我”是怎么发现的,理清作者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

  【教学建议】

  1、本课故事情节充溢童真童趣,令人忍俊不由的同时有所想,有所思,有所悟,教学中放手让同学紧扣“发现”一词,自行明确本课学习任务,即“发现了什么?”“怎样发现的?”“结果怎样?”通过初读感知、自读自悟、重点悟读、讨论交流等形式理解课文,在此基础上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意思,明白其中道理,感受人物形象的可贵之处。

  2、本文通过风趣幽默的语言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显得真实可感,又极具情趣。教学中引导同学进行赏析评价,教学后可引导同学借鉴课文写法,描写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

  【教学目标】

  1、认读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胚胎、祸患、滑翔、天赋”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解课文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领悟作者童年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

  4、激发同学探究兴趣、培养想象能力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

  【教学重点】

  1、引导同学入情入景地朗读课文,掌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我”发现了什么,重点了解“我”是怎么发现的。

  2、感受人物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课文幽默活泼的语言风格。

  【教学难点】

  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危险”等含义深刻的句子。

  【课前准备】

  1、回忆自身童年的“发现”。

  2、通过查阅课外书,上网等途径收集有关科学家发明发现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鼓励质疑。

  1.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要想学习好该怎么做?(有疑问向老师请教)

  2.是的古语有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这节课就让我们比比谁会提问?谁的进步大?

  二.板书课题,质疑学问。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童年的发现》拿出手指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说说你读了课题后有何疑问?

  2.学生汇报:(重点问题:童年时“我”发现了什么?)

  三、再读课文,理解感悟

  组织学生讨论以下问题:

  1.童年时的“我”发现了什么?

  ⑴读课文第1、2自然段。

  ⑵体会:①“几岁的时候”“完全”“独立”这些词语无不显示着“我”这个发现多么不平常,多么出色,乃至现在说起来还为这个发现自豪不已。

  ②第2自然段中说,“你大概会忍不住哈哈犬笑”,这是为什么呢?(一个九岁的儿童,竟然能独立思考发现这样重大的科学问题,这简直是常人无法相信的。)

  又说“竟使我当众受到惩罚”,他又为什么当众受到惩罚?课文这样开头有什么作用?(以这样的开头设下悬念,激发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⑶小结: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概述了作者童年时的发现。达尔文是英国生物学家,他创立了关于物种起源和发展变化的规律——进化论。按照进化论的观点,母腹中的胎儿再现了从简单生命进化成人的过程。而“我”小时候就发现了这一规律。

  2.“我”是怎样发现的?

  ⑴自由读第二部分(第3—13自然段),然后小组内讨论。

  ⑵全班交流。

  ①重点写作者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

  ②这个过程大体经历了三个互相联系的'阶段。第一个阶段(3、4自然段)写“我”的发现起始于梦中飞行。第二个阶段(5—11自然段)老师给我们解释了为什么会在梦中飞行。第三阶段(12、13自然段)写“我”对“人究竟是怎么来的”这个问题的大胆猜想,也就是“我”童年的发现。

  ⑶小结:梦中飞行引出了“我”对这个现象的好奇,老师的解释又引出了“我”的疑问:“人究竟是怎么来的”,从而更加激发了“我”的想象力。“我渴望明白”“想得是那样痴迷”“绞尽脑汁”“想啊想啊”“终于”这些词语都表现了“我”求知若渴的特点,同时也看出“我”惊人的想象力。

  3.“我”的发现可靠吗?

  ⑴自由读第三部分(第14—19自然段),

  ⑵归纳:“我”的发现在几年以后老师讲课时得到了证实。

  ⑶理解句子:

  ①“可是我忽然想起了自己的发现,就情不自禁地笑出了声音。”

  是因为“我”为自己早在三年前就发现了这一规律,而且与进化论的观点完全一致而格外高兴。现在知道了当时自己的发现是多么了不起的事情!这种心情使他无法控制,已顾不得是在课堂上,更顾不得这“笑”是否合时宜了。

  ②“幸亏她没有容我解释,不然的话,同学们听见我说自己三年前就发现了达尔文的进化论,还不笑塌了房顶!”

  这句话是说“我”的发现会令人不可相信,人们绝对不可思议:一个九岁的孩子能发现达尔文的进化论。从表面看,这句话是“我”庆幸自己没有解释,而实质上表现了“我”之所以有人们不可思议的发现,是因为“我”那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极强的想象力。

  ③“我明白了——世界上所有重大的发现与发明,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这句话含有双重的意思,一是说科学事业发展过程中,像阿基米德、哥白尼等都有过这样的遭遇;二是说“我”有了这样重大的发现,跟世界上有重大发现与发明的科学家一样遭遇驱逐与风险,这也没有什么奇怪的。作者用幽默的方式为自己找到了自我安慰的理由。当然这句话里也表达了自己对老师当时处理方法的不满。

  4.结合课文内容说说:“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发现?你认为“我”是怎样的孩子?孩子身上最可贵的是什么?

  四、总结全文

  你读了这篇课文有什么启发?

  五、拓展延伸

  谈谈在你的生活、学习中有过什么发现?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大青树下的小学》是第一单元的第一篇精读课文,课文通过描写西南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的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课文层次清晰、段落分明。先写上学的路上和来学校的情景;再写上课时和下课后的情景,最后以自豪赞美的文字点题。

  一、教学效果

  本节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一些效果:

  1、歌曲导入,激发兴趣。 播放音乐《爱我中华》片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2、品味词语,加深理解。教学中主要是让学生品味“安静”“热闹”这两个词,并注意教学方法的变化。组织学生从“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这些句子中体会当时的安静;并进一步引导学生想象“校园里为什么这么安静”,从而懂得这些表现安静的句子的含义。

  3、创设情境,强化情感。教学快要结束时,我大胆创设了一个情境:“如果我们就是窗外的一只蝴蝶、一只小猴、一只小鸟、一朵花,我们会怎样想呢?”这个情境的创设,充分唤起学生的想象,激发了兴趣,保持了学生注意力,巧用学生的体验进行朗读,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的乐趣,从而培养语文素养。

  二、成功之处

  转换角色,入情入境。

  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第二、三自然段时,我提问:“如果你是一棵小树、一只小鸟、蝴蝶或者一只猴子,看到小朋友们学习这么认真,课文朗读得这么动听,你会怎么做?”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戴上头饰,转换角色,入境体悟窗外的安静,体会是周围的花草鸟虫猴子都被教室里优美的读书声吸引,静静地欣赏,不忍打搅。反复朗读这几句话。

  三、不足之处

  1、拓展阅读《走月亮》《爱我中华》《山沟里的孩子》。我选择讲解《走月亮》和《山沟里的孩子》,让学生圈画自己觉得有新鲜感的词句。学生对于《走月亮》这篇散文并不是很熟悉,也不太清楚什么是“走月亮”,因此在圈画语句时出现了一些困难。《山沟里的孩子》这篇文章相对容易理解,我让学生自读《山沟里的孩子》,读懂山沟里的孩子学习生活的特别之处,学生也能了解其中的原因。

  2、个别字音需要重点指导如“傣族”中“傣”应读“dǎi”。同时对于“坪坝”的意思需要用图片直观显示。

  四、改进措施

  回顾本课教学,需要进行一些改进。

  1、教学中对于年级教学特点不够熟悉,导致备课时设计的'个别问题过深,需要多多研读课文,加强集体备课。

  2、学生分角色表演时对于猴子、小鸟等角色的特点定位不准确,语言上没有个性,千篇一律。因此可以让学生先熟悉猴子的机灵、花儿慢慢绽放、山狸的胆小等动物特点,然后再进行表演。

  1 大青树下的小学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在教学时,让学生充分读书,谈读书感受,来充分唤起学生的想象,以激发兴趣,从而达到保持学生注意力,以达到理解文本的目的。如在学习窗外十分安静一句时,教师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情境,“如果你是一根树枝、一只小鸟、一只蝴蝶或者一只猴子,看到小朋友们学习这么认真,课文读得这么动听,你会怎么做,怎么想?”这个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文章的思想感情,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

  不足之处:

  教师应该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教师只需在学生确有困难的地方点拨指导,教给学习方法,体现学生的学。这一点是我在以后的教学中必须要改进的。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在阅读中认识生字“窟、涸、墅”等生字,在预习中尝试运用合适的方法理解“天才、贫民窟、干涸”等词语的意思,并积累词语若干。

  方法与过程: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读文,了解贝利由一个穷孩子成长为世界球星的历程。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天才之路都是用爱心铺成的,并且在铺成的这条路的爱心中有天才自己的一颗”,“一个原来不为世人所知的名字——贝利,随之传遍世界。”等句子的深刻含义。

  情感与态度:初步感悟一个人既要被别人爱,也要能爱别人,对别人的给予要有回应,这样才能健康成长。

  教学重点难点:

  1、 积累相应的语段。联系上下文理解“天才之路都是用爱心铺成的,并且在铺成的这条路的爱心中有天才自己的一颗”。

  2、 通过读文,感悟一个人既要被别人爱,也要能爱别人,对别人的给予要有回应,这样才能健康成长。理解“天才之路都是用爱心铺成的,并且在铺成的.这条路的爱心中有天才自己的一颗”等句子的含义。

  教学准备

  1、 老师:相应的课件,课文朗读录音

  2、 学生:按课后要求预习课文。

  课时安排:1课时

  执教时间:6、16

  教学设计

  一、 导入新课

  1、板书:“天才”:你认为哪些人能称之为“天才”,为什么?

  2、小结引入新课:是啊,你们所说的艺术家,运动员,甚至自己身边的同学都在某方面有着过人的才能。今天我们学的课文,讲的就是一位天才小时候的故事。

  3、出示课题,组织学生齐读。(课件出示)

  二、 整体感知

  1、组织学生初读课文。(课件出示)

  初读课文小建议:

  (1)轻声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思考:课题中的“天才”指的是谁?

  他在哪方面有过人的才能?

  2、交流

  (1)分小节读课文。

  (2)正音:干涸 祈祷 完毕 准确 别墅 圣诞节(课件出示)

  (3)理解词语:

  干涸——(河道、池塘等)没有水。(先组织学生查字典了解“涸”的意思,最后告诉学生这是一个用近义词组成的词语。)

  祈祷——一种宗教仪式,信仰宗教的人向神默告自己的愿望。

  (4)交流:课题中的“天才”指的是谁?他在哪方面有过人的才能?

  (5)出示“贝利”的简介,读一读。(课件出示)

  1、 小结过渡:

  刚才,大家都读了球王贝利的简介,我们惊叹于他在踢足球方面的过人才能,都被他为巴西足球立下的汗马功劳所折服。

  三、 研读课文

  1、 贝利获得了成功,他的成功之路怎么铺成的呢?让我们来读读文中的这句话(课件出示)

  天才之路都是用爱心铺成的,并且在铺成这条路的爱心中有天才自己的一颗。

  (1)指名读。

  (2)齐读。

  2、 句中的“爱心”指什么呢?请大家再读读课文,从贝利和足球之间,贝利和教练之间找一找。

  3、交流体会。

  (1)贝利和足球之间:(热爱踢球)

  于是就踢塑料盒,踢汽水瓶,踢从垃圾箱捡来的椰子壳。他在巷子里踢,在能找到的任何一片空地上踢。

  小男孩得到足球后踢得更卖力了。不久,他就能准确地把球踢进远处的随意摆放的一只水桶里。

  (2)贝利和教练之间:

  教练对贝利(关爱):

  有一天,当他在一个干涸的水塘里猛踢一只猪膀胱时,被一位足球教练看见了,他发现这男孩踢得很是那么回事,就主动提出送给他一只足球。

  贝利对教练(感恩):

  小男孩跟妈妈祷告完毕,向妈妈要了一只铲子跑了出去。他来到一处别墅前的花园里,开始挖坑。

  小男孩抬起满是汗珠的脸蛋,说:“教练,圣诞节到了,我没有礼物送给你,我愿给你的圣诞树挖一个树坑。”

  4、组织学生再读课文最后一节,谈谈理解。(课件出示最后一节)

  5、总结:

  没有素不相识的足球教练的关爱,贝利连足球都买不起,更别说成为足球运动员了,当然也不可能显露他的足球才华;贝利用自己的爱心去回报教练,因此他得到了更多人的关心,最终获得了“球王”之称。

  四、 复习巩固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读句子,联系句子意思,给带点词找近义词。

  一个原来不为世人所知的名字——贝利,随之传遍世界。

  ( ) ( )

  3、想想说说:为什么课文直到最后才揭示这个小男孩的名字——贝利?(调动读者好奇心,激发阅读兴趣;进一步体现文章中心。)

  五、 拓展作业

  1、照样子组词:

  “干涸”是一个由近义词构成的词语,你能照样子再说几个吗?

  (艰难、恶劣、美丽……)

  ( ) ( ) ( )

  2、制作感恩卡:

  一个人只知道被人爱,不知道爱别人,他绝不可能幸福,更不可能成材。请同学们静心写下自己对辛辛苦苦哺育我们的父母或不厌其烦教育我们的老师,或对曾经帮助过自己的同学、朋友的深深谢意。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一、导入新课,解题

  1、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处你们从未去过的地方,是哪呢?(出示草塘图片)对,是草塘。(板书:草塘)

  2、读了课题,你知道了这是怎样的草塘呢?(板书:可爱的草塘)

  1、速读课文,看看作者觉得草塘哪些地方可爱?(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2、在读书的过程中,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1~}

  3、过渡:大家提出了心中的疑问,说明你们很会动脑筋,这非常可贵!刚才有同学问“题目是可爱的草塘,为什么……”(因为作者不了解北大荒)于是,小丽就把作者带到了草塘,身临其境感受了一番。

  二、精读课文,体会作者感情的变化

  1、来到了草塘边上,作者看到了什么?(出示第五自然段)

  两个学生读,老师范读,生自由读。(感知文本)

  2、草塘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觉得这是一片怎样的草塘?(感悟文本)

  3、在学生畅谈感受的过程中,让学生把体会到的感受读出来。(品味语言)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了解镜泊湖的景色特点,学习作者抓住静态和动态描写景物的方法。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让学生参与自主性学习,提高自我读书能力。

  教时:

  第2课时

  课前准备:

  根据第3自然段内容,制作景物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本单元我们学习了三篇写景的课文,今天我们再一起去领略一下镜泊湖的奇观。

  二、学习第一段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1、(这篇课文主要描写了镜泊湖的美丽景色,重点描述了吊水楼瀑布和地下森林的奇特。)

  2、课文在开头就描写镜泊湖的奇观吗?

  (课文在开头先讲述了镜泊湖形成的传说)

  3、指名学生对照关键的词语复述镜泊湖形成的传说。

  (住着、只要……便……、忌妒、争执)

  4、镜泊湖形成的传说很是动听,当然这是神话,不是事实,不过,镜泊湖夏季凉爽少风,湖面水平好镜,倒是事实。接着老师就要请同学们去欣赏镜泊湖雄伟美丽而又少见的景象。

  三、学习第二段

  1、指名朗读课文,思考: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意思?你是用什么方法来概括这一段的大意?

  (找出中心句概括大意)

  2、既然这一段有中心句,那它是怎样来写具体的呢?

  3、出示文字投影,让学生摆放。

  峭拔的山岩

  自然朴实 清澈的湖水

  缤纷的花树

  镜泊湖景色 一望无际的林海

  峰峦直插湖中如屏似壁 美不胜收

  绮丽多变 峰峦退避三舍形成水湾

  湖心石岛耸峙

  湖中倒影奇幻

  4、出示投影填空:

  A.镜泊湖没有多少人工的点缀,只有()的山岩,()的湖水,()的花树,()的林海。

  B.然而它并不单调:四周峰峦叠起,有的直插湖中(),有的()形成水湾,湖心石岛(),湖中倒影(),真是()。

  要求:A.轻声朗读,想想填空前后有什么不同的'感想。

  B.自己想象美丽的景色,并用自己的语言来填空,写出镜泊湖的景色特点。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小结这是静态描写。

  四、学习第三、四段

  1、看录像:瀑布(借用《望庐山瀑布》一课的录像)。看了录像之后你有什么感想?

  2、出示课后练习思考题,自学课文。(两组同学分别自学两个部分)

  ①吊水楼瀑布是怎样形成的?说说描写瀑布飞流直下的句子和讲瀑布从不结冰断流一句之间的关系。

  ②地下森林是怎么一回事?形成地下森林这样的奇观是因为有哪几方面的条件?

  (要求用笔画出有关语句,并用心记住。等会儿老师作游客,你们作导游,看哪一组哪一位导游介绍得最好。)

  3、指名学生上台作导游介绍吊水楼瀑布。(听众假设为爸爸和爷爷,要求介绍既能精炼,又能通俗易懂。)

  (以下问题教师引导激疑或让学生质疑时相机导出)

  听说吊水楼瀑布是镜泊湖风景区的著名景点,那它有多少宽多少高啊?(宽大43米,高25米)你能不能跟什么比较一下,形象地说出来呢?

  这样大的吊水楼瀑布是怎样形成的呢?

  这样壮观的景象我还很难想象,哦,这儿还有一幅图呢,确实少见,可惜没有声音,有了,我要请一位导游来把描述这幅图的一段话读出气势来。(指名读后再分组读,齐声读)

  听说吊水楼瀑布地处北国,那儿冬季气温低达零下三四十摄氏度,是不是那儿的瀑布都结成冰了呢?这是为什么?

  小结:你们这一组的导游介绍得很好,我代表其他游客谢谢你们的友好服务。

  听说镜泊湖附近还有一处奇特的地下森林,地底下怎么能长出森林呢?

  4、指名学生作导游介绍地下森林。(以下问题也是在引导中让学生或教师自己导出)

  在火山口里能长出森林,我不太相信,火山口有多大,长几棵树木还差不多,最多也只能说是地下树林。(直径500米,深100米,7个火山口)

  既然说是森林,里面的资源肯定丰富,你能给我介绍一下吗?(有树、药材、野生动物)

  给你这么一介绍,我确实认为地下森林是一个奇观,不过,谷底阴暗潮湿,又照不到阳光,这一大片森林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呢?(土壤肥沃、降水较多、阳光射入)

  刚才经过导游们的介绍,我们对吊水楼瀑布和地下森林的情况了解了许多,接下来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提出来一起讨论,以便在向别人介绍时内容更加具体。

  5、学习质疑问难。

  五、说说课文是怎样描写镜泊湖的动态美的。

  六、总结延伸。

  请同学们回顾以前所学的写景物的文章,找一找哪些语句、段落抓住了事物的特点进行动静结合的描写。我们生活周围有哪些动静结合的美景,看谁举的例子多。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用钢笔描红。

  2、读一读,注意“不”字的声调变化。

  3、写几个来源于寓言故事的成语。

  4、读句子,用带点的词语造句。

  5、熟记成语,读读背背,作为积累。

  6、说话:即兴演讲。

  7、学写毛笔字。

  教学重难点:

  掌握一些语言故事的成语,熟记成语,读读背背。

  拟订课时: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完成练习1——5题。

  教学过程:

  一、用钢笔描红。

  1、指名读题,明确要求。

  2、生齐读内容,要求读正确、通顺。

  3、练写描红,师巡视指导。

  二、读一读,注意“不”字的声调变化。

  1、自由读内容,观察比较,两行读音有何不同?(小组之间可讨论讨论)

  2、指名回答。

  3、师小结:“不”字在前面的所有的'词语中,如果后面是第四声的字,那“不”字就读第二声;若后面的字是其他三声,“不”字仍读本调第四声。

  4、齐读词语,进一步体会。

  5、交流“不”字声调变化的词语。

  三、写几个来源于寓言故事的成语。

  1、指名读题,明确要求。

  2、成语是汉语宝库里光彩夺目的明珠。它有多种来源。其中有一些成语来源于寓言故事。思考:找出这样的成语。

  3、竞赛分组讨论。板书成语。

  4、集体评议。

  5、自由读成语。

  6、摘抄成语。

  四、读句子,用带点的词语造句。

  1、指名读题,明确要求。

  2、自由朗读句子,回答两个句子间有什么关系?

  3、练习用关联词造句。

  ⑴指名口头造句,是评讲。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教材说明

  这是一首儿歌。通过四季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现春、夏、秋、冬不同的景色。儿歌用拟人化的手段来写,语言亲切、生动。所配四幅插图,形象优美,色彩明丽,便于学生观察想象,

  预设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七、八、九、无"4个字。认识两种笔画"七、九"和4个偏旁"月、雨、口、禾"。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四季的特征,感受各个季节的美丽。

  教学重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认字和练习朗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朗读,感知四季的不同特征,激发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

  让学生在自主、合作学习中,产生探究的兴趣。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预设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四季的特征。

  2. 认识11个生字,会写"七、八、九、无"4个字。认识两种笔画"七、九"和4个偏旁"月、雨、口、禾"。

  3.能正确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现在是什么季节?从哪些地方看出是秋天呢?

  一年中,除了秋季,还有哪几个季节?我们来看大屏幕,猜猜是什么季节?说说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看图片,以动画形式连续出现课文中的4幅图,最后定格)

  揭题:这四幅有趣的图和几句优美的文字组成了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

  板书课题2.四季

  二、整体感知,质疑问难

  1、根据注音,读读课文。①碰到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②有不明白的地方,用横线划下来;③标一标课文有几句话,想一想每一句讲了什么。

  2、小组交流,看看小伙伴间能不能解决你感到困难的问题。(新型生生关系)

  3、反馈

  ①课文有几句话,每一句讲了什么?

  ②提出难点,全班帮助解决(自主、合作、探究)(字词在本节课解决,课文理解教师酌情放入下节课解决)

  三、学习生字、新词

  1、出示11个生字。

  哪些字的读音你认为应该注意,能给大家提个醒吗?(注意整体认读音节及平翘舌音)

  ①指名说、带读

  ②自由读、开火车读生字。

  * 练一练,连一连:

  Yuan shi dui jiu shou xia ye xue dong du qiu

  对 说 是 叶 圆 夏 秋 雪 肚 就 冬

  *这些字哪些方面(字形)你要提醒大家注意的?你能给这些字找找好朋友吗?(指名说)

  *"草芽尖尖、荷叶圆圆、谷穗弯弯"这些词语多好呀,我也会试着说几个。

  2、学写"七、八、九、无"4个字

  ①读读"七、八、九、无"4个字

  ②这几个字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重点指导"七"和"九"两种笔画,让学生明白:①它们都是一笔写成②观察转折角度、运笔的大小

  ③写一写这四个生字

  四、小结

  本节课学生未解决的问题,下节课解决。

  第二课时

  预设教学目标:

  1、在自主、合作学习中,产生探究的兴趣。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知道四季的特征,感受各个季节的美丽。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上节课我们初学了课文,初步感知了四季的特点。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研读课文。

  1、让学生根据兴趣,自由组成学习小组,选择其中的一句话进行研读。(合作学习)

  2、小组汇报、交流。(允许学生用各种方法汇报:诵读、合作表演读等)教师可根据学生需求放背景音乐。

  3、评价。(你觉得刚才的朗读好吗?为什么?)

  4、指导朗读(重点词、句指导),(激发情感,引起兴趣)

  *本环节和刚才的小组汇报可有机的结合,教师酌情灵活调整教学环节。

  5、把你最喜欢的句子背一背、记一记。自由准备,全班背诵。(轮流起立把一篇文章背完)

  三、拓展作业

  *说说画画:

  你喜欢哪一个季节?为什么?把你喜欢的季节画画一画,并能给图画取个名字。(放背景音乐,用背景音乐来调控画画的时间)

  **挑战题:(教师酌情决定做否)

  读读下面的儿歌,你能试着写几句吗?

  春雷唤醒了桃花。

  夏雨洗绿了树叶。

  秋风染红了枫叶。

  冬雪铺满了大地。

  四、课后延伸

  找找描写春、夏、秋、冬方面的小诗,读读并能介绍给小伙伴们。

  拓展阅读:关于四季

  简介

  地球上的四季首先表现为一种天文现象,不仅是温度的周期性变化,而且是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的周期性变化。当然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改变,决定了温度的变化。四季的递变全球不是统一的, 北半球是 夏季, 南半球是 冬季;北半球由暖变冷,南半球由冷变热。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在不同季节有周期性变化规律。

  地理现象

  地球绕太阳 公转的轨道是 椭圆的,而且与其 自转的平面有一个夹角。当 地球在一年中不同的`时候,处在 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时,地球上各个地方受到的太阳光照是不一样的,接收到 太阳的热量不同,因此就有了季节的变化和 冷热的差异。

  在 气候上,四个季节是以 温度来区分的。在北半球,一般来说每年的3~5月为 春季,6~8月为夏季,9~11月为秋季,12~2月为冬季。在南半球,各个季节的时间刚好与北半球相反。南半球是夏季时,北半球正是冬季;南半球是冬季时,北半球是夏季。在各个季节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限,季节的转换是逐渐的。

小学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了解课文大意。

  2、联系单元“学习提示”学习读懂消息的一般方法,完成有关作业。

  教学重点:读懂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教学难点:对文中一些词语的理解及读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引导学生读一读单元“学习提示”,提示中介绍了读懂消息的方法。

  2、根据学生的'汇报择要板书。

  3、揭示本课课题。

  审题:课文是一篇新闻报道,根据课题,说说报道什么消息。

  引导学生对课题进行多角度质疑。

  整理问题,指导解决方案,板书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几个问题摘要。

  二、初步感知全文。

  1、带着黑板上列出的几个问题,自由朗读课文。

  (1)读通课文,学习字、词。了解课文写了哪些内容。

  (2)划出回答问题的有关句子。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教案01-26

小学语文经典教案01-08

语文小学教案01-03

小学语文的教案01-10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三》教案02-03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七》教案02-04

小学语文《语文天地一》教案01-13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01-11

小学语文《匆匆》教案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