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语文教案>六年级语文教案>语文六年级复习教案下册

语文六年级复习教案下册

时间:2024-06-19 14:20:39 秀凤 六年级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语文六年级复习教案下册(精选7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六年级复习教案下册,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语文六年级复习教案下册(精选7篇)

  语文六年级复习教案下册 1

  教学目标:

  1、学习课后生字,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条理,回答课后问题。体会文中流露出的童真和学诗的乐趣。体会作者与祖父之间的亲情。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激发对诗歌的学习和研究兴趣。

  3、学习作者直白而富有童趣的表达,体会作者围绕中心选取典型材料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梳理文章条理,回答课后思考题,体会文中流露的童真和学诗的乐趣。激发对古诗的学习兴趣。体会作者选取典型材料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初读全文,读准生字。理解文章大意,理清文章条理,体会小作者的'童真与可爱,体会作者在学诗过程中的感受。有感情的朗诵文章一至十段。

  一、导入新课:

  不管学习什么东西,都要经历一个过程。有时这个过程是非常有趣的。我们的作家萧红把自己小时候学古诗的故事写了出来。很有趣。看看同学们你们有什么感觉呢?

  二、指名读全文:

  1、听听生字的音发准了没有。

  2、把你觉得有趣的地方找出来。

  3、有没有不懂的地方,可以提出来。

  三、全班交流:

  1、交流有趣的句子。读一读。

  2、提出问题。

  3、读了这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

  四、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条理:

  思考:我是怎样和祖父学诗的?你觉得作者经历了哪些过程?

  (跟着祖父念,基本上就是乱叫。然后读的好听的诗就喜欢读,举了两个例子来说明。最后学诗意也是胡猜乱想,流露出童真非常可爱)

  五、细读文章1----10段:

  1、最初作者是怎样和祖父学诗的?谁能描绘一下作者学诗的情形呢?

  2、体会一下“房盖被你抬走了”是什么意思?

  3、请同学分角色有感情的将这部分读一读。也可以讲讲你的体会。

  六,课时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学习文章后半部分,体会作者在学习自己喜欢的诗和学习诗意时的有趣与天真,感受作者的童真与可爱。学习作者选取典型材料写作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回顾上节课内容:

  作者开始学习是出于好奇和好玩,我们看看她是怎样学的呢?哦,原来是在祖父口口相传中学习的,她的学习方法就是乱喊乱叫,也不知道其中的意思。

  二,那么作者学习也很挑剔,有喜欢念的也有不喜欢念的,看看她喜欢念什么诗?为什么喜欢呢?

  1、指名读11—17段。

  2、作者喜欢什么诗?我们也来念念。(指名读)你们喜欢吗?

  3、下面我们体会一下作者为什么喜欢呢?

  (原来是字音好听,还有发音很好玩)你们读到这里有什么感受?

  (作者通过这个事例写出了孩童的天真可爱,非常有趣)

  4、谁有感情的把这部分读一读?(教师指导朗诵)

  三、读到一定的时候,就有新的要求了。祖父开始讲意思。那么小作者明白了诗歌的意思吗?

  指名读最后一部分。你有什么感受?

  (小作者完全没有理解意思。只是想着吃的,和凭感觉判断)这一部分更深入的表现出作者的天真可爱。特别是与爷爷的对话显得非常真实,非常有趣。谁能读出这种感情呢?

  指名分角色朗诵。教师指导,反复朗诵。

  四、学完了作者学诗的经历,你觉得真实吗,有趣吗?谈谈你学诗的体会吧?

  (全班交流)

  五、作者围绕学古诗选取哪些典型事例呢?总结一下。

  小结:文章选取的材料都是为中心服务的,选择的材料要生动,要准确的表达中心,这样才能使文章内容集中,表达意思明确。

  语文六年级复习教案下册 2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清各段的内容,读懂文章,从而进一步弄清作者的演讲思路

  2、理解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1、文章难点在于如何理解文章第三段“精兵简政”这一事例与本段中心句之间的关系教学重点

  1、通过通读全文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我们都应当向张思德同志学习,做到为人民服务。

  2、概括能力训练,读懂文章,归纳各段内容

  教学方法:研读分析讲练结合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第一课时

  (一)课文导入

  同学们,你知道?“为人民服务”,这几个字是谁在什么情况下提出来的么?(这是毛泽东提出来的。在1944年9月8日,张思德牺牲后三天,在为他举行的追悼会上,毛泽东题词“向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张思德同志致敬”之后,毛泽东作了题目是《为人民服务》的演讲)。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为人民服务》这篇课文。

  (二)进入新课

  1、介绍文章的背景,以及张思德的主要事迹。

  2、读课文-----整体感知要求

  ⑴先标明自然段,解决字词问题。

  ⑵默读,快速浏览全文

  ⑶请学生朗读课文

  ⑷结合课文内容思考,毛泽东在文中论述了什么主题?毛泽东从张思德之死,深刻地论述了“生与死这一人生的重大主题”

  3、归纳各段的内容(读懂文章每段内容,才能从整体上把握全篇,进而领会作者的思路)

  第1段:我们的队伍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张思德同志就是队伍中的一员。

  第2段:张思德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比泰山还要重。

  第4段:为人民的'利益而牺牲是“死得其所”,但要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牺牲。

  第5段:号召大家追悼为人民的利益而牺牲的同志,寄托哀思,团结起来。

  4、请大家找一下本文用到的论据作者在第2段首先引用了司马迁书中的一句话“人固有一死??”把它作为道理论据来赞誉张思德的死。接着有举出张思德的事例作为事实论据,指出张思德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比泰山还要重。为了充分说明这一点,作者又在第3段举出了李鼎铭精兵简政的建议被采纳这一事实作为又一个事实论据,指出我们要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使文章很有说服力。

  5、教师讲解论据之后,提问:请大家看一看本文都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对比论证-----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例证法-----精兵简政

  6、在找出了本文的论据和论证方法后,大家一起来归纳一下本文的中心论点。我们在归纳先前回忆一下毛泽东是在什么情况下作的演讲,他的目的又是什么?对,在1944年9月8日,张思德牺牲后三天,在为他举行的追悼会上,毛泽东题词“向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张思德同志致敬”之后,作了题目《为人民服务》的演讲。目的就是号召革命队伍中的每一个同志向张思德学习,做到为人民服务。那么大家思考一下本文的中心论点应当怎样归纳?中心论点:

  我们都应当向张思德同志学习,做到为人民服务。

  7、解决课后题

  语文六年级复习教案下册 3

  教学难点:感受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师思考:这是散文家朱自清先生的的一篇散文(确切地说应是散文诗)。文章写于“五四”退潮时期,属作者的早期作品,真实而鲜明地表现了五四时期青年知识分子对未来的追求,探索。以及在现实中无所适从的空虚和迷惘。文章象诗一样形象,精炼,富有抒情性和节奏感音乐美。这是小语教材中不多见的抒情文章,教学中教师要重点引导学生挖掘文章的语言文字之美,发挥并挖掘文章适合朗读的优势,给学生以正确的价值引导。提高学生自读,表达,感悟等语文综合素养。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感悟,体会文章的语言文字之美。

  设计特色:读中悟情,积累感悟。

  信息资料:

  1、搜集查阅有关朱自清的资料。

  2、阅读朱自清的其他作品。

  3、准备优美舒缓的乐曲。

  教学要求:

  1、了解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深刻体会文章的优美语言,引导学生获得个性体验。

  2、学会生字新词,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含义。

  3、学习作者通过形象地描写表达真实感情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读、理解、表达能力。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优美语言营造的思想之美、意境之美。

  2、自学生字新词。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培养阅读思考、质疑、感悟、表达的能力。

  教学流程:

  一、导入

  1、板书课题,由题质疑,谈预习感受及收获。

  2、交流课外搜集查阅的'相关资料。

  (培养学生提问题能力,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与习惯,通过交流,丰富知识积累,通过质疑了解学生的迷惑,便于确定教学努力的方向。)

  二、初读

  1、自由读文。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自读自悟情况,引导学生的按自己的意愿,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读后谈话,通过读文,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

  (把阅读的权力交给学生,把理解的权力交给学生,把表达的权力交给学生,搜集未读懂的问题,为解学生的“读书之惑”作准备。)

  在交流中应明确:生字新词问题、课文究竟写了什么内容?与其他课文在表达上的不同特点等。

  三、再读

  1、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读书,采用互读互检等方式,练习正确流利读书。

  2、指读。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尝试说出选择的理由,引导学生补充评价。

  (发挥多维互动的学习优势,促进阅读,促进交流,促进读书能力培养和课思想的感悟。)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引导深入读书,体会文字之美,获得个性感受,激发学生热爱语文的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部分。

  3、培养阅读理解能力,提高感情朗读水平。

  教学流程:

  一、回顾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的学习,明确本节课的学习方向和目标。

  (温故引新,自然衔接。)

  二、研读

  (一)引导学生思考体悟文章内容,获得个性的体验,组内研读,交流理解,相互补充。

  研读建议:从课文中找到含义深刻的句子,和自己特别喜欢的句段,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如:

  ⒈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渐渐空虚了。

  ⒉在逃走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

  ⒊我赤裸裸地来到这世界,转眼间地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走这一遭啊?

  ⒋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二)小组汇报,加深感悟,相机引导感情朗读。

  (读为根本,读书与感悟相互促进,体会语言美,情感美。)

  三、统读

  1、读了这篇文章,你想到了些什么?(再读全文,畅谈感受。)

  2、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四、课堂练习

  1、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日子去来匆匆的?依照这样的写法,试着加上几句。

  2、把自己喜欢的词句抄录下来。

  实践活动:阅读朱自清的其他作品,交流阅读体会。

  语文六年级复习教案下册 4

  教学设想

  1、这是一篇诗化的散文,有着雄浑伟奇的画面,对生命与力量的赞美倾泻而出欲止不能。所以教学分为四个活动板块:字词擂台赛;走进录音棚;我是评论家;文化小使者。整个过程以“朗读”一线贯穿读、说、析、品、评,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2、在语文学习活动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小组合作,突出教师的点拨与小结。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基调,感受安塞腰鼓的恢宏气势。

  2、理解文中短句的运用及比喻、排比、反复修辞的作用。

  3、通过学习感受生命与力量的美,深入体会作者所歌颂的生命力量。激发对民族文化的热爱,做优秀的文化传承者。

  学习重点:

  1、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

  2、理解各种修辞的作用,熟读成诵重点句。

  学习难点:

  引导学生深入领会作者所歌颂的生命力量。

  教学方法

  诵读法、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出示安塞腰鼓的图片,)请同学们去看一幅图片,这是(腰鼓),它属于哪个地区(陕北),这是静态的安塞腰鼓,那么动起来的安塞腰鼓是何其壮观、何其豪放啊!(放舞动的安塞腰鼓的视频,放完后)豪迈粗犷的动作变化,刚劲奔放的雄浑舞姿,充分体现着陕北高原民众憨厚朴实、悍勇威猛的个性。(师说,然后学生读“安塞腰鼓是一种独特的民间大型舞蹈艺术形式,具有2000年以上的历史。

  安塞腰鼓表演可由几人或上千人一同进行,磅礴的气势,精湛的表现力令人陶醉,被称为“天下第一鼓”。)(黑色字屏幕出现)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刘成章的《安塞腰鼓》,去感受它的风采,它的魅力。 (板书课题)

  二、字词擂台赛(会读、会写生字词)

  1、老师手中拿着本课的生字卡,如果你认识,你就勇敢地站起来读,如果读对了,其他同学跟读两遍。(利用生字卡检查字词)

  2、我们学习字词要做到温故而知新,请看屏幕,齐读两遍。(看屏幕齐读两遍)

  三、走进录音棚

  1、谈谈安塞腰鼓:看来大家预习的不错,请用一个词语或句子来形容你读完本文的感受。 (根据本文学生的`理解把几个关键词板书到黑板上,)文中的哪些句子或段落能体现这些感受?预设;

  (1)如果第一个学生读的很好,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好在哪里?点拨:他完全可以是一名播音员了,注意了读音、节奏、重音情感。

  (2)如果第一个同学读的不好,例如情感不到位,(上面两种情况不管出现哪一种,顺势而推)我们来感受一下名家对于安塞腰鼓的朗诵。(播放视频)

  2、我是小小播音员:预设几个段落,指导学生朗读;

  (1)第7段,从一路高昂和先缓慢后高昂两个不同方面进行指导,来理解安塞腰鼓带给我们的感受。

  (2)文章反复出现的核心句子朗诵示范,不同的重音停顿,效果不同。

  (3)29、30段舒缓的语气去读,读出静中的动感想象。

  四、我是小小评论家

  过度:好一个奔放的动作、铿锵的节奏、壮阔场面的安塞腰鼓!正源于此,安塞腰鼓被选入16届亚运会的开幕式,(第十一届亚运会开幕式、香港回归庆典、世博会、建国50年大庆等重大活动会演,知名度大增,红遍神州,成为安塞对外宣传的象征。)我们能不能说好一篇《安塞腰鼓》?请用“这篇文章好在——”结合具体的句子谈出自己的理解。(多媒体出示)预设:如果学生说的方面很多,教师此时可以出示幻灯片这篇文章好在;

  1、用词。如:动词、叠词??

  2、修辞。如:排比、比喻、反复??

  3、句式。利用短句的形式

  4、动静映衬。

  学生有自己的见解,然后多读,通过读体现自己的理解。

  最后教师点拨:比喻使语言更形象,排比使语言更增强语势,形象与气势并存。正是因为短句,才使文章的语言变得铿锵有力,抑扬顿挫。文字多么值得玩味呀,趣从文生。文章最后为什么又归于静寂,这是符合我们学习的规律,由动到静,让我们在静中去想,在静中闪动,以静衬动,动印痕于心!教师根据学生的补充适当点拨;

  1、从用词方面说;

  (1)“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地,似乎从来不曾响过”一句中“呆呆地”用得好,好在它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安静时安塞腰鼓的状态。

  (2)“茂腾腾的后生”“咝溜溜的南风”中的“茂腾腾”“咝溜溜”用得好,好在叠词的运用使语言亲切富有韵味。

  2、从句式上说

  “交织!旋转!凝聚!奔突!辐射!翻飞!升华!”这些短句用得好,好在它们使文章语句铿锵,气势强劲,突出了安塞腰鼓的豪放美。

  3、从修辞上说

  (1) “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写得好,好在比喻使对象更加形象具体,从而铺排出一系列异彩纷呈的画面。

  (2)文中的反复用得好,好在使语言节奏明快,形象深刻清晰。

  (3)文章中排比用得好,好在形式多样的排比增强了语势,更突出了安塞腰鼓恢宏磅礴的气势。排比,是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密切关联的一组句子或词语排列起来,以增强语势,加深感情。本文有句内部、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排比。

  (l)句内部的排比:“一锤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

  (2)句与句之间的排比:“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3)段与段之间的排比: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而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

  4、从写法上说;

  (1)能使人产生了丰富的联想和想像,增加了文章的内涵。例如:“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

  (2)动静结合。例如文章的开头和结尾的静态描写

  5、文章的情感:本文通过一系列对安塞腰鼓赞美的语词,来表现对安塞腰鼓的赞美,同时赞美安塞腰鼓给人的激情和力量,赞美黄土高原,赞美强健有力充满希望的黄土地人民。

  五、主题探究,做文化的小使者

  文章仅仅是在写安塞腰鼓吗?他为什么要写?让我们走进刘成章,(刘成章,当代诗人、散文家、共产党员,陕西省延安市人。他的第一篇散文《转九曲》获得了散文优秀作品一等奖。散文集《羊想云彩》和散文《安塞腰鼓》获鲁迅文学奖。 “陕北生来陕北长,因为你魂牵这地方”——就“写陕北”来说,怕谁也写不过刘成章了。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山水有一方风情”作者是陕北人,在他的生活中安塞腰鼓不陌生,我们从其字里行间看到的是他对黄土高原和安塞腰鼓的无限神往和倾心爱恋。唯有如此,他才写的酣畅淋漓,曲尽其妙。老师写了一首小诗,与大家分享。

  好一个安塞腰鼓,这是生命和力量的渲泄;

  好一个安塞腰鼓,这是人情和自由的挥洒;

  好一个安塞腰鼓,这是文明和文化的传承;

  好一个安塞腰鼓,这是慷概激昂和气壮山河的时代之歌;

  好一个安塞腰鼓,这是中华民族顽强不屈的精神和魂魄!

  我们一起读起来,希望每一个同学都做一名文明文化的传播者和传承者!

  语文六年级复习教案下册 5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文中所表达出来的同学形象,体会同学间浓浓的情意。

  2、体会作者如何描写每位同学的特点。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抓住人物特点,领悟本课的写法。

  教学重点:学习作者通过笑声写出人物特点的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 教学难点:感受作者对小学生活的深厚情感,学习作者是怎么表达这种情感的。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

  2、学生预习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 教学过程与方法:

  一、 导入揭题:

  1、年的小学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大家都结交了许多好朋友,这些朋友便是和我们一起学习,一起成长的小伙伴。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我和同学间那《忘不了的笑声》。——板书课题

  2、读一读课题,说一说这个课题是围绕什么来写? 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

  (一)、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学习要求(一)

  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并思考:

  (1)作者主要写了那几个人的笑声?

  他们的笑声各有什么特点?

  填空:余晓的笑声( )、鲁珊的'笑声( )、方平的笑声( )、陈立的笑声( )。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3、检查自学情况。

  (1)、交流思考题:作者主要写了那几个人的笑声,他们的笑声各有什么特点。

  (2)、填空。

  (二)、朗读课文,体会情感,领悟写作方法。

  过渡:他们的笑声别具一格,他们的笑声里包含着什么呢?

  1、学习要求(二)

  (1)请用“——”画出他们不同笑声的句子读一读。从中你感受到他什么样的性格特点?(方法:读——思考——交流)

  过度:课文除了写四个同学的笑声,还写了什么笑声?

  (2)从这些笑声中包含着同学间什么样情谊。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3、检查自学情况。

  (1)从中你感受到他什么样的性格特点?为了突出人物性格特征,它采用了什么描写。并有感情的读一读这些句子。

  (2)课文中除了写他们四个人的笑声,还写了什么笑声?从这些笑声中包含着同学间什么样情意。

  (3)采用不同方式读课文的最后两段,读中领悟情感。

  (4)师小结: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要学习那些写作方法? (此处出示课件——写作方法:抓住特点 突出性格塑造形象)这就是我们本节课所要掌握的写法。按照这个思路,请同学们也抓住每个同学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一颦一笑来突出他的性格。

  四、小练笔。

  在你的身边,哪些同学的言谈举止比较有个性?又突出他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然后试着用几句话写一写。

  五、学习反思:师生共同小结课文。(结合学习目标)

  语文六年级复习教案下册 6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通过学习,体会作者对生活无比热爱的情怀。

  重点难点:

  对几个较长句子的朗读,把句子的停顿处理好,并把握好句后、节后的朗读停顿。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同学们,你们还记得第三单元中的《一夜的工作》是谁写的吗?(何其芳)何其芳是我国的诗人,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她写的一首诗。

  2、揭题:《生活是多么广阔》 (板书课题)

  3、有感情地齐读课题。

  二、初读诗歌,把诗歌读准确。

  1、请同学们自己小声朗读课文,注意长句的停顿。

  生活是多么广阔

  何其芳

  生活是多么广阔。

  生活是海洋。

  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乐和宝藏。

  去参加歌咏队,去演戏,去建设铁路,去做飞行师,去坐在实验室里,去写诗,去高山上滑雪,去架一只船颠簸在波涛上,去北极探险,去热带搜集植物,去带一个帐篷在星光下露宿。

  去过极寻常的日子,去在平凡的事物中睁大你的眼睛,去以自己的火点燃旁人的火,去以心发现心。

  生活是多么广阔。

  生活又多么芬芳。

  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乐和宝藏。

  2、抽读,纠正读得不好的地方;全班齐读。

  注意这几个句子的停顿:“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乐和宝藏”“去在平凡的事物中/睁大你的眼睛”“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乐和宝藏”

  三、品读诗歌,领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1、请同学们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句,说说你从这首诗体会到了什么,把你体会最深的句子作上记号,并简单的写一写你体会到了什么。

  2、交流反馈

  3、全班集体交流对诗的理解,并提出问题。

  重点的.句子:

  “去过极寻常的日子”,意思是不要刻意追求生活的轰轰烈烈,惊险离奇;

  “去在平凡的事物中睁大你的眼睛”,意思是,去发现平凡生活中的美好的事物,美好的心灵,去发掘生活的意义;

  “去以自己的火点燃旁人的火,去以心发现心”,就是要在生活中满腔热忱地对待他人,真诚地帮助他人

  4、理解了这些句子,请同学们来体会一下,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那么我们在朗读的时候,就应该读出作者对生活无比热爱的感情来,你能行吗?试试看吧。

  5、指名读,教师范读,分男女生读。

  四、结束语。

  我真诚的希望同学们能和老师一起,做一个真正热爱生活的人,每天带着一颗快乐的心,在平平凡凡的生活中,发现乐趣,创造价值,让自己的生命在时间的长河里留下闪亮的印迹。

  语文六年级复习教案下册 7

  一、教学目标:

  复习巩固本单元所学的内容,使学生能掌握各部分的知识要点,达到熟练地运用。

  二、教学重点、难点:句段的训练。

  对策:讲练的'结合。

  三、教学准备:

  投影片

  复习内容

  1、听写词语:

  2、同桌互批

  3、提出易错字,师生共同修改,加深印象。

  4、齐读。

  四、复习词语。

  1、读读词语。

  2、说说词语的意思。

  3、听写词语,交流批改。

  五、找出用错的字,把正确的写在括号内:

  航空模形()训炼有素()再接再励()

  没精打彩()望洋心叹()破淀百出()

  一蹋糊涂()悲愤欲决()以身作则()

  六、按课文内容填空

  七、古诗文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精华,这些千古佳句相信你一定记得。

  (1)死去元知万事空,________________。(陆游《示儿》)

  (2)人之学问知能成就,________________。(王充《论衡·量知》)

  (3)________________,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

  (4)洛阳亲友如相问,________________。(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八、缩句。

  1、一个不朽的共产主义战士的光辉形象,将永远铭刻在我们心上。

  2、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是一面中间配有五颗星的动态紫荆花图案的红旗。

  3、我国桥梁事业的飞速发展证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

  九、按要求写成语

  (1)说明道理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映优秀品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形容心情高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形容学习认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形容颜色多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照样子写成语

  (1)大名鼎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牙还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南腔北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津津有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飘飘悠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水平如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如痴如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赤朱丹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日复一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文六年级复习教案下册】相关文章:

六年级语文下册复习教案(精选13篇)02-26

六年级语文下册复习教案(精选14篇)02-07

六年级语文下册复习教案(通用10篇)05-23

五年级下册语文复习教案01-18

语文复习教案01-16

语文复习教案04-28

三年级下册语文复习教案03-12

二年级语文下册复习教案01-13

四年级下册语文复习教案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