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语文教案>小学语文教案

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3-10-24 09:35:29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语文教案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语文教案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理解图意和课文内容,知道司马光是一个聪明勇敢的孩子,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能读准多音字“得”的另一个读音。

  3.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理解图意和课文内容,知道司马光是一个聪明勇敢的孩子。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司马光是个聪明勇敢的孩子,使学生从中受到教育。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会本课10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能读准多音字“得”的另一个读音。

  (二)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二、教学重点

  (一)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读准多音字的字音。

  (二)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三、教学难点

  理解司马光为什么砸缸,其道理是什么?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写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的文章,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解课题,司马是姓,叫光。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先让学生打开书,看本课的内容,除课文以外,有一幅插图,课后有3个作业题。

  2.范读:边听边想,这一课写的是谁的一件什么事?

  (1)范读。

  (2)看插图上画的都有什么?

  (3)回答:这一课写的是司马光的一件什么事?

  (本课写的是司马光砸缸,救出掉进缸里的小朋友的事。)

  (三)学习生字、词。

  1.边读课文边画出生字生词。

  2.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

  3.小组内互相交流,互相读着,听对方读得对不对?不对请给以纠正。

  4.汇报。指名读字音,如有不对的及时纠正。

  玩:音w2n但是读课文时一般带有儿化音。

  读词语卡片:

  古时候孩子朋友跑去叫有一回

  5.记住字形,理解字义。

  (1)学生自己学习。

  (2)同桌交流学习情况。

  (3)指名汇报自学和同桌交流情况。

  同学们,老师现在指名来汇报学习情况,老师叫到的同学,你不仅是代表你自己,而且是代表你同桌,因为刚才是你们两人讨论的,一个说完后,同桌还可以补充。

  利用熟字记字形的有以下几个:

  古:上边“十”,下面“口”,

  时:左边“日”,右边“寸”,

  回:大口套小口,笔顺:回。

  朋:左边“月”,右边“月”,

  玩:左边王字旁,右边“元”。

  跑:左边足字旁,右边书包的包字,笔顺是包。利用偏旁加部分记字:

  候:左边单人旁,中间一竖,右边是:。

  孩:左边“子”,右边笔顺:丶亠。

  友:一横加一撇,带上一个“又”。

  让学生理解词语和一字组多词帮助理解字义:

  古时候:很早很早以前称古时候,昨天,前天叫古时候吗?不叫。

  古(古代)(仿古)(蒙古)

  时(时代)(时间)(小时)

  候(气候)(等候)。

  朋友:关系不错的人称朋友,本课小朋友,指关系好的小孩。

  友(友谊)(友好)(亲朋好友)

  玩(玩耍)(玩艺儿)(贪玩)

  跑(跑步)(跑来跑去)

  (四)在学习生字、生词的同时,把课文读通顺。

  1.指导学生读准多音字“得”的音。

  请同学读词语:长得又大又圆。

  这里的“得”读de轻声;本课“得救”了,这里的“得”读二声d6,是得到的意思。比如:我得到妈妈的宠爱。我得到同学们的帮助。

  2.让学生自己借助拼音小声读课文,一是注意生字词在句中的读音和字义,二是把课文读通顺。

  (五)指导书写生字:

  1.让学生观察每个字在田格中的位置,包括每一笔的位置。

  2.重点指导下列字:候、孩、跑。

  3.学生在本上描一遍田格中的生字。

  (六)作业。

  1.抄写生字。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司马光是一个聪明勇敢的孩子,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

  (二)进行句子训练,体会词的作用。

  (三)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一)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司马光是一个聪明、勇敢的孩子,使学生受到遇事不慌,动脑筋想办法,在紧急情况下,做事果断的教育。

  (二)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司马光是个聪明勇敢的孩子,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词。指名读。

  古时候小孩朋友跑回去

  (二)谁能告诉老师,司马光姓什么?叫什么?

  (三)小声读课文,边读边标出共有几个自然段,想一想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

  1.学生自己小声读课文。

  2.让学生提出不明白的问题。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带着这些问题继续学习课文。

  (四)逐段学习课文。

  1.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读这一段,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2)你从哪儿看出来的?“古时候”是指很早很早以前,从图上可以看出,小朋友全是古代人的着装。

  2.学习第2自然段。

  (1)小声读这一段,数一数共有几句话,再想一想每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2)指名读每一句话,并说一说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意思的。找重点词理解。

  ①第一句话中“他”指的是谁?(司马光)

  ②学习第二句话时,让学生认真观察书上的插图,思考:

  a.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有几个孩子,哪个是司马光?

  b.从图上假山和水缸的位置,再看这口水缸怎么样?从句子中哪儿看出来的'?

  “假山”是用石头人工堆砌成的,大树下面有假山,假山脚下有口大水缸。

  让学生观察水缸到底有多大,和几个小孩子的个头比。里面装满了水。

  (3)指导学生朗读。

  第一句要突出“他”的音,第二句话要突出“大”,“装满”,让大家能够通过你的读听出来这口水缸怎么样,里面装的水是怎么样。

  通过看图,指名朗读,理解句子的意思,也为理解后面的课文打下基础。最后说一说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

  (4)总结学法。

  刚才我们学习课文的时候,是先读课文看共有几句话;接着找重点词,想一想每句话的意思;然后,说一说这段告诉我们什么。

  3.学习第3自然段。

  小朋友们和司马光在花园里玩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我们按刚才的学习方法,学习第三自然段。

  (1)边读课文,边看插图,想象小朋友是怎样掉进大水缸里的。

  司马光和小朋友玩得很高兴,不小心,掉进大水缸里的。

  (2)用“谁,在什么地方,怎么样”的句式说一说这段告诉我们什么。

  (3)再读这段,想一想,缸这么大,里面又装满了水,掉进水缸里的小朋友面临着什么样的危险?一方面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考习惯,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为理解下段课文奠定基础。

  4.学习第四段课文,小组学习。

  (1)小声读课文,自己想一想掉进水缸里小朋友的处境,再想一想别的小朋友的心情会怎样,他们都是怎么做的?

  (2)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3)指名谈自己的理解:

  从“别的小朋友”看出是除司马光之外的小朋友。“都慌了”和后面句子中的“有的……有的”,“叫”、“喊”、“跑”、“找”是相对应的。掉进水缸里的小朋友,面临着被水淹死的危险,小朋友们心里着急,动作忙乱,“叫喊”目的是叫大人们听到呼救的声音,来救小朋友;“跑去找大人”,也是这样。再让同学们想象,时间就是生命,这样做能来得及吗?为理解司马光的聪明、果断打下基础。

  (4)指名朗读:要读出小朋友们那种心里焦急的紧张气氛。读“有的”“有的”时和逗号前面的句子接得紧一点。

  5.学习第五自然段。自己学习。

  同学们,小朋友们都慌了,因为他们知道,时间长了,那个小朋友有生命危险。想通过叫喊,跑去找大人来救小朋友。这时司马光是怎么做的呢?

  (1)按前面的学习方法自学这一段。

  ①提醒同学们自学时,抓表示司马光动作的词语,去理解句子。

  ②看图,哪个是司马光,你从哪儿看出来的?司马光没有慌,从表情上看出来的,其他小朋友惊慌地咧着嘴,而司马光的神情表现很镇静,不慌张。

  ③指名读自己理解。

  “举”、“使劲砸”、“几下子”说明什么?遇事不慌,认真动脑筋,想办法,聪明、果断。缸破了,水从破洞里流出来,落水的小朋友就不会被水淹死了。④用“谁,干什么,怎么样”的句式说一说这段告诉我们什么?

  6.学习最后一段。

  同学们,司马光遇事不慌,他机智勇敢地举石头砸破了缸,救出小朋友,这时大家的心情如何?带着轻松自豪的语气读最后一段。“得救”重读。

  总结,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孩子?

  (五)句子训练。课后作业第2题。

  1.投影出示句子。

  2.让学生自己填空。

  3.填空后,自己读一读每一组的两个句子,第二个句子比第一个句子好在哪里。

  4.指名说一说。

  第二个句子比第一个句子意思更具体,更明白。“在花园里玩”限制了玩的地点。“石头”说明司马光用“石头”砸缸,不是用别的,意思比第一句更明确,更完整。

  (六)作业。

  1.巩固字词。

  2.熟读课文。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巩固字词。

  (二)朗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借助课文内容渗透对学生的思想教育。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一)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并且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

  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巩固字词。

  1.让学生以最快的速度,边读课文边注意生字在句子中组成的词的写法。

  2.听写。老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且同桌听写完后,互相看是否正确。这也是进一步强化记忆的一种好方法。

  有一回,古时候,小朋友,跑去,孩子,叫。

  (二)小声读全文,想一想每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能用最简单的语言告诉大家。提醒按上节课告诉同学们的句式来说。段意:

  1.古时候有个孩子叫司马光。

  2.司马光和小朋友们在花园里玩,花园里有假山、有大水缸,缸里装满了水。

  3.有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掉到大水缸里了。

  4.别的小朋友都慌了,哭着,喊着,去叫大人。

  5.司马光举起石头砸破大水缸。

  6.掉在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帮助学生组织语言,以培养口头表达能力和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

  (三)再读课文,能看着插图,把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1.先让学生自己读课文,练习讲故事。

  2.同桌互相讲一讲,强调不是背课文。按自己的理解,照课文内容讲故事。

  3.出示投影插图,指名让同学讲故事。

  (四)有感情朗读课文,边读边想,司马光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你向他学习什么?

  (五)你学习了这一课有什么收获?

  引导学生从三个方面谈学习这一课的收获。

  1.字词方面:学会了哪些字词,或者是在识记生字过程中,学会了哪种识字方法。

  2.本课语文知识方面:比如按句式说话,学习课文的四步方法。

  3.受到的思想教育方面:这是最重要的,要学会做人。

  教师根据学生谈的,进行总结、深化,表扬好的,使大家都有所启发。

  【板书设计】

  (4)“我”字第一笔是撇,“找”字左边是提手旁。

  同学们,中国的汉字很有意思,有很多字,音相同,还有很多字字形很相近。所以,我们学习要认真、仔细,区别它们的不同之处,不要弄混了。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读词语,根据字形猜猜字的意思,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分析字形,从中发现规律。

  2、读句子,加标点,为学生的正确阅读和良好写作打下基础。。

  3、读故事,体会标点在我们平时的学习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4、读词语,认识象声词。

  5、为自己设计帽子,训练学生有顺序、有条理的语言表达以及学生的想象能力。

  6、口语交际,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说自己的特长,通过互相之间的交流,达到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目标,明白只有坚持不懈、刻苦练习才能学有所长。

  教学重点:

  1、读词语,根据字形猜猜字的意思,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分析字形,从中发现规律。

  2、读句子,加标点,为学生的正确阅读和良好写作打下基础。。

  3、读故事,体会标点在我们平时的学习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4、读词语,认识象声词。

  教学难点:

  1、为自己设计帽子,训练学生有顺序、有条理的语言表达以及学生的想象能力。

  2、口语交际,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说自己的特长,通过互相之间的交流,达到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目标,明白只有坚持不懈、刻苦练习才能学有所长。

  课时安排: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词语,根据字形猜猜字的意思,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分析字形,从中发现规律。

  2、读句子,加标点,为学生的正确阅读和良好写作打下基础。

  3、读故事,体会标点在我们平时的学习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

  读故事,体会标点在我们平时的学习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

  1、读词语,根据字形猜猜字的意思,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分析字形,从中发现规律。

  2、读句子,加标点,为学生的正确阅读和良好写作打下基础。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读一读,根据字形猜猜字的意思。

  1、自由读,边读边想象。

  2、师举例:“闯”

  3、生互猜:

  4、指名说,评说。

  二、读一读,填上标点符号。

  1、师板书“。?!”,让学生认识这三种符号。

  2、出示例句,直观感受它们各自的用法。

  (1)我的作业做完了()

  (2)我的作业什么时候才能做完呢()

  (3)我的`作业做完了,我真高兴()

  3、给书上的句子填上标点符号。

  4、指名读句子。

  三、读一读。

  1、自由读,你读懂了什么?

  2、师读最后一句话,引导学生体会。

  3、指名说标点,另一学生说句子。

  4、一名学生说句子,另一名学生说标点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读词语,认识象声词。

  2、为自己设计帽子,训练学生有顺序、有条理的语言表达以及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读词语,认识象声词。

  教学难点:

  为自己设计帽子,训练学生有顺序、有条理的语言表达以及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读一读,说一说。

  1、读短语,说读后感。

  2、师:这类词是专门用来模拟人类和事物运动时发出的声音的。

  3、你的周围也有很多声音,站在树下听一听,站在雪地里听一听……你听到了什么?

  4、比一比,看谁说得多,说得好。

  二、为自己设计帽子。

  1、从形状、颜色、大小以及我为什么要这样设计来表述。

  2、生思考,再动笔。(大胆想象)

  3、指名说。

  4、大家评。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材简析】

  这篇童话是按照故事发展的顺序记叙的。先讲三个牧童发现树林里一口老泉已经不涌泉水了,他们主动带来锄头、铁锹,疏通泉眼,开沟引水,砌井加盖。他们这样做是为了让人们能喝到干净的泉水。再讲智慧的女儿看见了他们的所作所为,称赞他们做了一件好事,并祝他们幸福。这时,三个牧童并不理解什么是幸福。智慧的女儿没有直接告诉他们幸福是什么,而是引导他们自己去弄明白。接着讲十年以后三个牧童又在小井旁边相遇。他们看到了自己的劳动给别人带来的好处:有了泉水,树木茁壮成长,人畜可以随时饮用。他们为此感到快乐。回顾各自十年的生活经历,他们对幸福是什么有了比较深刻也比较一致的体会:因自己的劳动给别人带来益处而感到幸福。最后讲智慧的女儿再次出现,她概括了他们的体会,揭示了幸福的含义。

  故事情节奇异是本文的一大特点。文中“智慧的女儿”突然而来,飘然而去。她肯定、赞扬三个牧童疏通泉眼的劳动;引导他们通过自己的实践弄明白什么是幸福;在他们有了体会之后,揭示幸福的含义。她就像有着无穷智慧的导师,指引三个牧童去实践,去发现,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思想。智慧的女儿这一形象在文中起到了“魂”的作用,正是这一人物形象,使整个故事变得神秘而有趣,大大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具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感悟能力和语文综合运用能力,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选择这篇课文一方面考虑到学生喜欢读童话故事,另一方面则是故事富有哲理,可以引发学生对幸福的思考,对生活的理解,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幸福观。上课时主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渲染、激活课堂氛围。为学生提供广阔的自主学习空间,达成对文本的理解与感悟。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

  2.朗读课文,懂得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3.能和同学合作表演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了解故事内容,教学的难点是

  【教学难点】

  体会课文中所讲的幸福的含义。

  【教法学法】

  自学课文,理清脉络;紧扣主题,自读自悟;联系现实,深化理解;拓展延伸,多元感悟。

  【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课前预习。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课

  1.每个人都想得到幸福,那么同学们有没有认真想过幸福到底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学的这篇课文题目就是“幸福是什么”。

  2.板书课题,齐读。

  二、朗读感知

  1.读课文,正读音。

  2.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写三个牧童把一口老喷泉挖成一口小水井,因而得到了智慧的女儿的祝福,并让他们自己去弄明白幸福是什么。十年以后,三个青年与智慧的女儿在小井旁边再次相遇,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亲身体会到了幸福。)

  三、探究起因

  1.默读课文起因部分,思考三个牧童是怎么干的?

  2.指名几个学生说说他们挖小水井的过程。

  3.他们挖小水井时心情怎么样?把表现他们心情的语句划出来。

  4.读所划的语句,说说他们为什么这么快乐?结合上下文说一说。(因为他们看到自己的劳动有了成果并且给别人带来好处。)

  5.朗读课文起因部分,读出他们快乐的心情。

  四、感悟幸福

  1.过渡

  (1)三个牧童挖小水井的目的是什么?(为了让别人喝。)

  (2)由挖小水井引出了一个问题是什么?(幸福是什么?)

  (3)那么幸福究竟是什么?三个牧童弄懂这个问题了吗?自由读下面的课文。

  2.交流:三个牧童分手后,各自都做了些什么?(学做医生,为人治病;勤恳工作,对人有用;耕地种麦,养活多人。)

  3.十年后,三个牧童已经变成三个青年,回答:他们对幸福各有怎样的体会?这些体会是怎么得到的?(通过劳动得到的。)

  4.速读全文,把智慧的女儿两次说的话划下来,读这两段话,结合三个青年的体会说说幸福是什么?(通过自己的劳动,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给人们带来快乐,这就是幸福。)

  理解:“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义务”,就是应尽的责任。“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是指把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做好。例如,作为学生,应尽的责任是好好学习;作为子女,应尽的责任是孝顺父母。把自己应该做的事情都做得很好,就是智慧的女儿说的“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益”就是好处。这句话是说:要想获得幸福,就要通过辛勤的劳动,给别人带来方便和好处,让别人感到幸福,自己也就幸福了。这句话的意思看起来很抽象,但联系课文理解,就变得非常具体、丰富。三个牧童疏通泉眼,开沟引水,砌井加盖,给人们带来了好处,这是幸福。第一个青年给病人治病,病人恢复了健康,他感到多么幸福。第二个青年走了很多地方,做过很多事,他勤勤恳恳地工作,他的劳动没有白费,对别人是有用的,所以他也是幸福的。第三个青年留在村子里耕地,麦子养活了许多人,他的劳动也没有白费,他也感到幸福。这样,抽象的道理就被这几个具体的事例诠释得淋漓尽致。)

  五、总结深化

  1.体会“幸福”的含义。

  2.故事情节奇异是本文的一大特点。文中“智慧的女儿”突然而来,飘然而去。她肯定、赞扬三个牧童疏通泉眼的劳动;引导他们通过自己的实践弄明白什么是幸福;在他们有了体会之后,揭示幸福的含义。她就像有着无穷智慧的导师,指引三个牧童去实践,去发现,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思想。智慧的女儿这一形象在文中起到了“魂”的作用,正是这一人物形象,使整个故事变得神秘而有趣,大大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3.概括中心:《幸福是什么》这篇课文告诉我们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4.谈谈你学了课文后有什么收获?

  5.今天,我们知道了什么叫真正的幸福。我想同学们今后一定会努力学习,将来好好工作,好好生活。这样,我们每个人都会尝到幸福和快乐。

  六、作业布置

  1.阅读自己喜欢的童话。

  2.搜集关于幸福的名言警句。

  板书设计

  10*幸福是什么

  (靠劳动 尽义务 有益的)

  帮助别人 有用的 养活别人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词语训练,提高形象地运用语言的能力。

  2、通过综合性学习,激发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兴趣,培养学生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能力。

  课前准备

  1、搜集关于乡村生活的图片、文字以及自己独特的感受。

  2、实物投影仪。

  第一课时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复习词语

  1、认读词语盘点中的词语。

  2、听写词语。

  3、同学们,在学习完这组课文后,你们一‘定有很多新的发现,试着说—·说。

  我的发现

  今天,我们一起来读几个句子,看你有什么发现。(屏幕显示三个句子)

  1、读一读,注意加点的部分。

  2、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把物当作人来写)

  3、组内交流。

  4、换一换,将加点部分换成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词语,再读——读,你又会发现什么?(如:第一句中“舞蹈”换成“摆动”)

  5、试——试,说一个或几个这样的句子。

  日积月累

  (屏幕上出现诗句)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

  2、同桌互读,体会诗意。

  3、背诵诗句。回忆全诗,尝试背诵。

  4、拓展延伸,搜集整理。

  (将你了解的描写景物的其他诗句背给大家听)

  第二、三、四课时口语交际习作展示台

  谈话引入

  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大家在综合活动中又搜集了课外资料,一定有很多新的收获吧!这节课,我们就再次走进田园,去看看你们对田园生活的学习成果吧!

  口头交流展示

  1、小组交流,互说互评。边说边展示自己课外学习的成果,如:搜集的图片、文字或自己的感受、有关农村生活的人、事或故事等等。

  2、代表交流,师生共评。评一评谁的收获大,感受深。

  习作

  1、精彩回放:

  a.读一读:上节课整理的.好词佳句。

  b.想一想:作者是怎样运用这些词句的。

  c、写一写:你感受最深的内容。

  d.用一用:本组课文作者抓住生活中最平凡的事物、最普通的场面来展现乡村生活的表达方法。

  2、学生习作:

  a.教师启发思路。

  (将自己知道的有关农村的故事讲给大家听;把自己农村家的景象和生活描绘下来)

  b.教师个别指导。

  c、同桌互相交流。

  d.推荐代表交流。

  e、师生共同评议。

  f.独立进行修改。

  3、展示台:

  将自己的习作展示在“学习园地”中,请同学们观看、评议。

  反映自己农村家的景象和生活的文字、画面或照片。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课文二、三段内容,体会“我”和小姑娘发现雄鸡形的石头——“中国石”及观赏“中国石”特点的激动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边防战士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中国石”的形状,理解边防战士对“中国石”的热爱,体会热爱祖国的情感。

  三、教学设计

  (一)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还记得《中国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评析:通过复习和回忆将两个课时很好的进行了衔接。]

  (二)理解课文

  讲读二、三自然段。

  1、默读第二自然段,看看”我”是在什么时候去拣石头的?为什么说这正是拣石头的好机会?

  2、那么雨后的大漠是一幅怎样的景象呢?请同学们轻声读第三自然段。

  [配合音乐和画面]

  3、结合回答大漠景象解释下列词语。 瑰丽、倾泻、裸露、珠光玉彩

  [评析:目的是启发学生想象,在语言中感受那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在创造性的朗读活动中升华情感并适时配合音乐与画面让学生更好的体会]

  4、在这里作者是抓住哪些富有戈壁特点的景物来写的? (挺拨、繁茂的白杨,保露在黄沙上的石头)这样的描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对戈壁的`爱)

  [评析:因为有了前面对戈壁滩的介绍的铺垫学生便可以在此时更好的将内心的理解外化,抓住重点词语进行理解。]

  5、“小精灵”是指什么,为什么作者把石头称为小精灵?

  (小精灵一般指孩子们眼里那些具有超入本领的可爱的小神灵。把石头称为小精灵,说明在作者眼里这些石头仿佛有生命,表达了作者对这些石头的喜爱之情)

  6.齐读二、三自然段。

  讲读4、5、6自然段。

  1、指名读4、5、6自然段。思考:“我”怎么会去珍珠泉的?又是怎么发现“中国石”的?

  2、小姑娘为什么邀“我”去珍珠泉?(因为经泉水洗过的石头特别清亮)关于珍珠泉有什么传说?谁了解“昭君出塞”的故事?

  3、第四自然段最后一句话中出现两个“珍珠”,为什么前面一个不加引号,前面一个却加上引号?

  (前一个是指真的珍珠,后一个指白花花的水)

  4、我们是如何发现“中国石”的?

  (小姑娘发现一块石头像雄鸡,“我”联想到祖国版图的形状)

  [评析:目的是让学生在关注文本的同时,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的飞跃。]

  讲读第7、8自然段。

  1、这是一块怎样的石头?(大小如拳头,色彩为黄白色,形状酷似祖国版图,表面起伏像大陆地貌。)

  2、发现“中国石”时,“我”和小姑娘表现得怎样?小姑娘惊叫,“我”不禁喊出声来,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为这发现而惊喜,兴奋,说明心中时时装着祖国。)

  3、“我”和小姑娘分别从中国石上找出了哪些地方?为什么我们找的地方不一样?(两人找的都是自己熟悉的地方。)

  [评析:内心体会情感目的是让学生以语言为基点发挥想象的空间以一种更为积极的思维、情感活动方式大胆的表达个性化的阅读体会提升了学生对文本的感悟。]

  4、自由轻声读第8自然段,思考:战士们是怎样精心保管“中国石”的?

  5、哪些地方体现了战士们对“中国石”的珍爱?请同学们画出有关词句。

  6、结合学生汇报解释下列词语。

  “稀罕”指希奇的事物。“嘱咐”指告诉对方记住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谁怎么做,不该怎么做。

  7、战士们为什么那么精心地保管“中国石”,那么珍爱“中国石?(因为它酷似祖国版图,在战士们眼里,它代表祖国。)

  朗读第二段。

  讲读第三段。

  1、齐读第九自然段

  2、在以后的赛石会上“中国石”屡屡夺魁并赢得“宝石”的盛誉。“屡屡夺魁”和“盛誉”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中国石”能屡屡夺魁并获得“宝石”的盛誉?

  3、哪个词语突出了“中国石”在“我”心目中的地位?(奉为至宝)

  4、课文中说在“我”寂寞和孤独时,“中国石”给了“我”温暖和快慰。“快慰”是什么意思?(高兴而心里感到安慰)当“我”寂寞时,看着”中国石”会想些什么?当“我”夜里站岗感到孤独时,摸着“中国石”又会怎么想呢?

  5、驻守戈壁滩生活根艰苦,但战士们为什么会觉得苦中有乐?“因为‘祖国,在我们身边,祖国在我们心中”里的两个“祖国”分别指什么?(前一个指“中国石”,后一个指祖国,)为什么说祖国在我们心中?

  (看到“中国石”战士们便想到祖国,心中便激荡起爱国热情,便想到保卫祖国边疆的神圣职责,)

  6、齐读第三段。

  [评析:在充分理解文本人物情感的基础上,启发学生联系生活,感受体验,将理解融入到有感情的朗读中。]

  (三)感悟全文

  1、练习复述课文,[评析:复述时,提醒学生注意,可以不用书中的原词,但是情节不能丢,重点词要用上。]

  2、练习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四)总结全文

  这篇课文通过写“我”在拣的石头中发现了一块酷似祖国版图形状的“中国石”及战士们精心保管它的事,反映了边防战士对祖国的无限热爱。

  (五)作业

  1、背熟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2、书写生字词。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天山之夏的美景。

  2、 学习由上至下、由外至内的描写方法。

  3、 背诵课文

  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天山之夏的美景。

  难点: 学习课文中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导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你去过什么地方?今天老师就带领全班同学去新疆旅游,去看看那里的天山之夏。(板书课题、幻灯片播放地图)

  2、字词检测 (不过旅游需要做充分的准备工作,先学好字词,明确旅游路线能帮助我们更好的欣赏那里的美景) 峭壁 飞泻 白莲 荡漾 俯视 矫健 新疆 戈壁滩 溅起 漏下 五彩斑斓 五彩缤纷

  3、文章结构 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从那些字可以看出来?

  教学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天山之夏的美景。

  2、 学习由上至下、由外至内的描写方法。

  3、 背诵课文 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天山之夏的美景。 难点: 学习课文中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导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你去过什么地方?今天老师就带领全班同学去新疆旅游,去看看那里的天山之夏。(板书课题、幻灯片播放地图)

  2、字词检测 (不过旅游需要做充分的`准备工作,先学好字词,明确旅游路线能帮助我们更好的欣赏那里的美景) 峭壁 飞泻 白莲 荡漾 俯视 矫健 新疆 戈壁滩 溅起 漏下 五彩斑斓 五彩缤纷

  3、文章结构 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从那些字可以看出来?

  (移步换景:进入天山-再往里走-再往里走)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完课文,天山给你什么样的感觉?谈谈你的感受。(幽静、繁花似锦、五彩缤纷…)

  2、文章抓住了天山什么特点来写的?(“静”美)

  3、图片欣赏,了解新疆,了解天山(老师想请一个小导游来为我们做一个简单的讲解,从图片让我们整体感受一下天山独特的韵味,谁愿意试一试?)

  三、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一定有同学迫不及待想去了,那我们就出发吧。来到新疆,可正是七月,到处都是戈壁滩,炎暑逼人。那我们就一起骑马上天山避暑吧。

  (一)进入天山

  进入天山,你看到了哪些景物?有什么特点?主要采用什么方法写的?

  景物:雪峰、溪流

  特点:雪峰(高、大、白)

  溪流(急、清、活)(男女分别读雪峰和溪流的句子)

  写法:衬托,如:以蓝天和云影衬托雪峰之高大、静美;以溪流、游鱼的活跃衬托天山的寂静。比喻,如:说白云在雪峰上留下一朵朵“暗花”;溪流的浪花似盛开的“白莲”。

  小结:由上至下,写了天山的雪峰高、大、白的特点和溪流急、清、活的特点。突出了天山寂静的特点。

  (二)再往里走

  不要背着迷人的寂静的雪山溪流牵绊了我们的脚步,我们继续前进,再往里走,相信里面还有更加美的景色在等着我们。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写了原始森林什么特点?突出了天山的什么特点?(视觉)密密的塔松像撑开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丫只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

  (密、绿、)(听觉)马蹄溅起的水声;远处的几声鸟鸣(幽)

  小结:以动衬静,写了天山原始森林密、绿、幽的特点,突出了天山密林的幽静。

  (三)再往里走

  1、山脚像秋天似的凉爽,再往里走就到了春天了。真是“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为什么到了这里就像是春天了?你喜欢这片花海吗?(齐读第四自然段)像….像….像….写出了野花多、高、艳的特点。谁能模仿这个句子写一段话?“马走在花海中显得格外矫健;人浮在花海上,显得格外精神”所以作者不禁要赞美“虽然这时天山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里的无边繁花呢”(改成陈述句:虽然这时天山并不是春天,但是没有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里的无边繁花。)反问句,加强语气,更能表达了作者对野花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小结:连用三个比喻构成一组排比句写出了野花高、艳、多的特点。

  2、走出这片原始森林,穿过着花的海洋,我们到了这奇丽的千里牧场。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千里牧场的?突出了它什么特点?(由外至内,辽阔、风平浪静)小结:由外至内,写了这像织锦一样的花海和这无边的牧场就像风平浪静的海洋。骑着马我们轻轻的走,静静的感受天山的“静”美,静静的徜徉在这美妙的人间天堂,这就是天山之夏。思考这句话的作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总结全文,表达了作者对天山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四、课堂小结

  谈谈这次天山之旅你有什么收获?

  1、看到了天山的美景

  2、学习了写作方法描写顺序(由上至下、由外至内等)修辞手法(比喻、夸张、反问等)

  3、积累了很多优美的词句。

  五、拓展训练

  练笔:选择一处你熟悉的地方,试着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完成一篇小习作。推荐:文章节选碧野的《七月的天山》,课后有时间请同学读一读整篇文章。

  板书设计

  天山之夏

  进入天山

  雪峰(高、大、白)

  溪流(急、清、活)

  人间天堂

  移步换景

  再往里走

  原始森林(密、绿、幽)

  “静”美 再往里走

  野花 (高、艳、多)

  牧场(辽阔、风平浪静)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认识“委、补”等8个生字,会写“员、青”等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得;朗读课文。

  3、对自己有信心,懂得用适当的方式展示和表现自我,愿意为他人服务。

  【教学重点、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得;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1、生字,词卡片,课文朗读录音带。2、本课挂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质疑

  板书课题,引导学生提问:“我”是谁?他为什么自己选自己?

  二、初读感知

  1、老师范读课文或放录音,学生边听边想上述问题。

  2、学生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次。同桌拿出生字卡片互相考一考。

  3、朗读展示:

  分段朗读课文(可以指名读、男女生读),引导学生评议:哪些地方读得好,哪些地方读得不够准确,重点指导:

  “室、宁、愣、青、掌”的读音。

  三、识字写字

  1、出示要求认识的字,利用字卡进行不同方式的.练读。

  2、老师说字,学生快速摆出生字卡,读一读。

  3、认读要写的字,提出难写的字,小组讨论写这些字时应该注意什么。

  4、全班交流经验和写字要注意的问题。

  5、练习写字:

  ⑴指导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提示容易写错的笔画,范写不容易写好的字。如,“员”的最后一笔是点,不是捺;“班”的第四笔是提,最后一笔四横。重点指导写“校、教、班”三个字。

  ⑵认真描写一个,临写一个。

  ⑶对照范字检查,利用投影仪评议、改正,再临写一个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

  1、出示生字卡片指读。

  2、齐读课文。

  二、朗读感悟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完成课后的句式练习。

  2、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⑴自读自悟。

  ⑵小组讨论你又读懂了什么?从“静悄悄的”、“愣住了”这些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⑶小组汇报交流,老师相机指导该怎样读才能把体会到的意思读出来。

  ⑷结合看图,自由练读王宁的话和老师的话,体会到的思想感情。

  ⑸模拟再现课堂情境,分角色表演朗读。评出最佳王宁和最佳老师。

  3、学习第四自然段:

  ⑴讨论交流:

  为什么王宁的话刚说完,教师里就响起一片掌声?

  ⑵齐读最后一段,进一步体会。

  ⑶展示读全文,先在小组里展示,再请读得好的同学在全班展示。

  三、拓展活动

  说说你对王宁的做法怎么看?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小学教案01-03

小学语文经典教案01-08

小学语文的教案01-10

《小学语文》教案01-26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01-11

小学语文《语文天地一》教案01-13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三》教案02-03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七》教案02-04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