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语文教案>语文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3-10-04 08:30:02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推荐)语文教案9篇

  作为一名老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9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推荐)语文教案9篇

语文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意象

  2、诗歌中重点词语的理解赏析

  3、体味诗歌的情感,表情朗读全诗

  二、教法:朗诵赏析

  三、教时安排:一课时

  一、导入:生活中有两个词,说出来就让我们每一个人激动不已,一个是母亲,人们常说,子不嫌母丑,对母亲我们有报答不完的恩情;一个是祖国,无论她是富有还是贫穷,她都是我们生长的一片乐土,我们有责任使她繁荣富强。在祖国贫困的时候,在一些人迷惘的时候,有些人去国外“享受”生活了,但更多的人却和祖国同呼吸,共命运,他们决心以自己的双手,创建美好的祖国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跟着诗人舒婷,去感受那激越的爱国情怀。请看舒婷的《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

  二、板书课题:

  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

  三、 简单介绍作者:

  舒婷,生于1952年福建泉州。原名龚偑瑜。中国当代诗人。主要作品有《致橡树》、《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双桅船》、《神女峰》等。《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发表于1979年7月,即改革开放的第一个春天,诗人把压抑中释放出来的热情化作对祖国新兴的讴歌。唱出了一曲心灵世界的歌。

  四、 学生自读全诗

  1、找出诗中所用的意象

  2、初步感受诗人的情感变化,把握朗诵的的节奏、语速及语调的变化。

  诗人的感情的变化是通过诗的语言显现出来的,因此,在分析的时候一定要抓具体的语言,要做到三点:因文生义、因义探情、因情定调。

  五、找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试朗诵第一节并说明这样读的理由。

  明确:

  所用的意象有:水车、矿灯、稻穗、路基、驳船

  明确:第一节作者回溯了祖国数百年的贫穷、落后的历史心情深沉而悲痛,读的时候要用低沉的语调、缓慢的语速来表达这一沉痛的情感。特别是最后的“――祖国呵”,要低沉,用降调。

  生全体读。

  在第一节中,作者极力写出了祖国的贫穷与悲哀,这是当时的现实的写照。那么,作者是不是因此而消沉了呢?在诗中有没有反映出积极的东西呢?

  明确:作者看到了祖国的贫穷与悲哀,但作者并没有消沉。诗人顾城说过:“黑夜给了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求光明。”是的`,在这首诗里,舒婷在贫困中也看到了祖国的不屈,看到了在灰暗的色调下压抑不住的活力和希望。祖国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前进,只是在当时的情况下,显得是那样的艰难:千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在历史有隧洞里蜗行摸索,都是祖国不屈于现实的写照。这是祖国的希望所在,是我们建设美好的祖国的力量的泉源。朗诵的时候要低沉而不压抑,把作者的复杂的情感表达出来。

  六、 在分析的基础上,学生齐读第一节。

  七、 按照上面的方法分析第二节。

  明确:所用的意象:花朵

  前两句是对第一节的总结,是承上启下的句子。本节是一个过渡,是一个内容上由写祖国的贫困到写的希望的一个过渡,也是诗人感情由深沉、悲痛转向高昂、激越的一个过渡。

  在第一节暗示希望的基础上,作者进一步揭示了希望的存在:是飞天袖间未落到地面的花朵。引导学生分析“未落到地面”的含义。

  学生齐读第二节。注意:语调渐高,显示出看到希望后的激动。最后的“――祖国呵”用平调读。

  八、按以上方法分析三、四节,要求学生分读、合读。要感情充沛。

  3、胚芽、笑涡、起跑线、黎明

  4、乳房

  这两节感情高昂、激越,要特别注意读时给以充分的展现,在语速上要由慢而渐快。

  九、全诗感情的变化也体现在用词的变化上,在写祖国的贫困悲哀时,作者用了色彩比较暗的词语,以后逐渐明朗、亮丽。提示深重注意并找出这些词。

  十、分析诗中的“我”的形象

  十一给学生3分钟时间,自读全诗,仔细体味诗的内涵,为下一步朗诵和背诵打基础。

  十二、找学生朗诵全诗。

  十三、总结:上下几千年,有多少仁人志士为了祖国的独立完整,为了民族的繁荣富强,不惜抛头颅,洒热血。2200多年前,一位老人披发行吟于江畔,他想以自己孱弱的肩膀,扛起岌岌可危的楚国的江山,当听到郢都被占时,他绝望了,毅然纵身投入江中,以身殉国。安史之乱时,也是一位瘦骨嶙峋的老人,他担忧祖国和人民的命运,吟出了“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诗句。还有那“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的爱国诗人陆游,“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谭嗣同,“国破已如此,我何惜此头”的吉鸿昌……斯人已逝,那就让我们再一次走近诗人舒婷,和她一起去感受那激情澎湃的爱国情怀。

  师朗诵全诗。

语文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欢庆》这首诗写的就是给祖国妈妈过生日的情景。从田野到枫林,从蓝天到大海,从首都北京到天涯海角,到处都沉浸在欢乐之中。金黄的果实,火红的枫叶,洁白的鸽子,阵阵的海涛,构成了多么美丽、欢乐、祥和的图画!读着读着,我们似乎看见农民丰收的笑脸,看见天安门广场上缓缓升起的国旗,似乎听见中华儿女对和平的呼唤,听见各民族兄弟姐妹祝福祖国的共同心声。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读出喜庆、欢乐的气氛。

  3、加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十月一日,这是一个特殊的日子,是一个闪闪发光的日子。1949年的这一天,整个中华大地沸腾了,整个世界震动了。一个激动和豪迈的声音响彻全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万众欢呼,礼炮齐鸣,五星红旗冉冉升起。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是革命先辈的呐喊,也是新中国前进的号角。多少人浴血奋战,多少人赴汤蹈火,为的就是这一刻的到来!从此,每年的十月一日,我们都要为伟大的祖国妈妈庆祝生日。每当这个时候,我们就会想起长眠地下的革命先烈,想起新中国走过的路和将要走的路。

  2、明天又是祖国的生日了,小朋友们会怎么庆祝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板书“欢庆”。

  二、初读体会

  1、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并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把生字拼读几遍。

  3、出示词语:欢庆、献上、旗帜、洁白、奏起、乐曲、十三亿,学生自读正音,指名读,男女生比赛读。

  4、范读课文,学生说说听后的感受。

  三、朗读感悟

  1、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划出自己喜爱的句子读给小伙伴听。

  2、展示读:学生愿读哪句就读哪句,检查是否读得正确。

  3、赏读课文:读读你喜欢的诗句,并说说为什么喜欢它。在学生说时进行指导。朗读本诗,要掌握好欢乐、喜庆的基调,用热烈奔放、满怀的声音,表现出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读开头四句,速度稍慢,声音不要太高,要带着想象读,读出韵律感。然后突出“十三亿”,并用稍快的速度读“欢庆这美好的日子”,紧接着提高声音重读“十月一日”,最后适当放慢速度,用深情的'声音读“祖国妈妈的生日”。

  4、读、议课文:

  ⑴出示课件(欢庆场面),引导观察:图中画了哪些地方的景物?十三亿孩子欢庆这美好的日子是什么日子?用课文中的句子或自己的话说一说。

  ⑵读前面四行,可让学生说说从诗句中体会到什么。还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和想象,说说作者为什么说枫林举起的是“火红的旗帜”?大海奏的是什么乐曲?读后面四行,想想为什么说十月一日是个“美好的日子”。

  5、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四、实践活动

  1、搜集歌颂祖国的歌曲,读一读歌词,唱一唱歌。

  2、用枫叶或彩色纸做一张庆国庆的书签,或者画一张画。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小组展示自己送给祖国妈妈的礼物,互相交流,互相学习。

  2、马上要到国庆节了,我们一起来《欢庆》。

  二、再读入情

  1、让学生看图找句,练习朗读。老师借图指导。

  2、指名读,学生评,互相读、互相评,直到背诵。

  3、看图自由轻声地背诵,指名背诵。

  三、识字

  1、出示生字,给生字找朋友,看谁找得多。

  2、介绍经验识字:

  加一加:大──庆只──帜南──献

  编儿歌。

  四、指导写字

  1、找出左右结构的字,引导发现左右结构的字有什么特点。

  2、教师范写,有重点地指导:

  “洁”字右上是“士”不是“土”,“祖”字是示字旁,不是衣字旁。

  “旗”字右下的“其”中间是两横。“亿”右边的“乙”字折笔处应尽量向左,弯笔要尽量舒展。“曲”字的“口”应写得扁些,两竖起笔处应该错落有致--左低右高。“庆”字广字旁的横不宜太长,“大”的撇一定要写成“竖撇”,捺尽量向右伸展。

  3、学生描红临写。

  五、布置作业

  课后练习

语文教案 篇3

  【预习提示】

  阅读课文,填空:

  新型的玻璃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基础达标】

  一、读拼音写汉字。

  dào qiè xián yí lián ǒu zào yīn

  ( ) ( ) ( ) ( )

  yānchén wèn shì yán zhì fèi pǐn

  ( ) ( ) ( ) ( )

  二、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划破(huá huà) 噪音(cào zào) 嫌疑人(qián xián)

  处理(chǔ chù) 调节(diào tiáo) 粘在一起(zhān nián)

  三、组词。

  央( )操( )站( )璃( )

  夹( )噪( )粘( )离( )

  恙( )嫌( )盗( )偶( )

  羔( )谦( )姿( )藕( )

  四、选词填空。

  保持 维持

  1、小明的爸爸靠为人开车( )全家的生计。

  2、我们要和群众( )密切的联系。

  五、写近义词。

  展现( ) 繁重( ) 简便( )轻巧( )

  六、写反义词。

  安全( )坚硬( )新( )热( )

  七、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服:A衣服;B穿;C吃;D担任;E适应;F服从;G使信服;H信服、顺从。

  1、班长历来以理服人。 ( )

  2、老师的话令人心服口服。 ( )

  3、服药以后,病逐渐好起来,我高兴极了。 ( )

  4、到了西藏,小英发现自己水土不服。 ( )

  八、在表中填写各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

  名称 特 点 作 用

  夹丝玻璃

  变色玻璃

  吸热玻璃

  消音玻璃

  九、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另一种“夹丝玻璃”不是用来防盗的。它非常坚硬,受到猛击仍没有一点儿损坏,即使被打碎了,碎片仍然藕断丝连地粘在一起,不会伤人。有些国家规定,高层建筑必须采用这种安全可靠的玻璃。

  1、根据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写出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把这段话分成两层,并写出层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夹丝玻璃”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运用】

  请你试着做一回发明家,把你想发明的玻璃用你喜欢的方式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文教案 篇4

  一、教学要求:

  (1)初步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观察力、判断力、记忆自力、想像力、创造力及合 作精神。

  (2)热爱小动物,培养同情心、爱心。

  (3)会读课文,认识15个字,通过合作学习会写“鱼、巴、把”字。

  二、拓展想象:

  创设氛围展开想象:小鱼做了个甜甜的梦,它会梦见什么呢?!

  三、课前准备:

  CIA.课件 字卡 录音带 游戏

  四、教学过程:

  阅读部分

  (1)激趣

  小朋友们,在池塘里生活着许多活泼、快乐的小鱼。当月亮公公睁开眼睛,星星也醒来了, 像珍珠一样一闪一闪的真美丽。小鱼睡着了,它做了个甜甜的梦,你们听……

  点评:创设情景,让学生进入有趣的学习氛围,教师充满情趣的语言,给学生关的熏陶、感 染。

  (2)听读课文

  你听到了什么?(学生一边说句子,老师一边展示CIA活动画面。)

  点评:培养一年级学生听的习惯,语言表达能力。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听到什么,说什么 ,初步了解课文。

  (3)采取多种形式读课文。

  小声跟读

  大声看书指读(跟.课件)

  各自看书读

  同位互帮读。

  点评:采用“多读少讲”的策略,引导学生随文识字。读的训练方法有原则性,要求明晰。 ①小声跟读,读准字音;②指读(跟.课件)引导学生学习生字;③各自看书读,读中思考;④ 同位互帮读,合作学习读准生字。

  (4)检查读书情况:

  你最喜欢读哪句话?

  (让学生通过读体会:把星星比作“珍珠被”。)

  有喜欢相同句子的同学都可以一起读一读。

  点评:经过学生反复几次不同方式的阅读、体验,了解学生是否将课文读顺了,读懂了,初 步掌握了生字的读音,教师的提问充分体现尊重学生个性,让学生很愿意在同学中展示自己 ,相机在读中突破对难点句“天上星星落下来,为他盖床珍珠被”的理解。

  这一部分地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了教师运用多种阅读方法,从小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读 的次数多,练的密度大,参与的面广,从量中读出质来,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充分读;读中悟 ,语中知,充满情趣。

  (5)齐读课文。

  (6)展开想象。

  在音乐的伴奏下,老师充分激情地说:小鱼盖床“珍珠被”,风儿唱起催眠曲,波浪又把摇 篮推,小鱼做了个甜甜的梦,它会梦见什么呢?假如你是小鱼,你会梦见什么呢?鼓励学生大胆想像。为了不限制学生的思维想像,采取先个别说出后,再在小组内把自己的想像说给同学们听,愿意和好朋友、老师交流也行。

  点评:激发鼓励学生想像,给第一位学生创造思维的空间,让每一位学生能发展自己的想象,从小培养学生求异能力,敢于说与别人不同的话。

  识字部分

  点评:采用“多读、少写”的`策略。本课要求认识15个生字,其有6个生字要求学会,以学 生自主学习为主要方式,采用了不同的方法体现,从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 “摘星星”的游戏检查生字,为学生创设了愉悦、宽松、有趣的学习环境,教师特别关注没 有发言的学生,给予他们勇气,全体学生都得到了练习的机会。

  (1)看拼音,抽读要求会读的字。(重点:睡、床、嘴)

  (2)以合作方式,学习要求学会的字。

  (3)以小组为单位,互相帮助读准,读会6个生字。(为激发兴趣,.课件演示,6个生字飞到了 每组的抽屉里,在抽屉里准备了字卡)

  (4)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挑战赛。检查生字。(强调让没有发言的同学到前面来)

  (5)记字:(本节课要求记:“鱼、巴、把”)

  现游戏“摘星星”

  想一想:怎样记住“鱼、巴、把”。(把“鱼”字与图结合起来记,用它的形旁易记,把“ 巴、把”放在一起,老师问:看到这两个字,你有什么话想说?)

  点评:让学生去发现规律,在比较“巴、把”时,教师提问的角度发生了变化,让学生去发 现,去感悟,得出结论。

  (6)写字

  观察.课件上田字格中的三个字。

  小组讨论:如何在田字格里把字写好看?然后再写。(由于这三个字在本课之前反复见过面, 所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寻找规律,把字写好。)

  点评:让学生去观察去体验,不求多写,但求写好,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

  评析:

  本篇课文为北师大教材,其特点采用主题单元编排方式,由课文、练习、活动构成一个整体 。识字是本册最主要的学习任务之一,主要采用随文识字的方法。

  李老师执教的这篇课文,在教学方式上能把语文课程标准当作课改的行动准则,体现在教学 过程之中。

  1、教学观念—还给学生主人的地位

  这节课充分发挥了学生潜力,教师以参与者的身份与学生一起开展具有相互作用的对话。每 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学生都在自读自悟中进行,教师的语言不多约用了十分钟的时间,学生 的学习活动占据课堂30分钟。随文识字,多种方法的读,调动、激发了学生朗读的积极性、 主动性,培养了学生朗读的兴趣和爱好,提高了朗读的质量。看拼音、读生字;合作学习互 相帮助识字;挑战赛,巩固识字;玩游戏,检查识字,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教师只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

  2、教学方式—关注学生的学习的过程。

  教师能够把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以读为本,把读书作为语文教学最重要 的方法。从低年级开始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习惯,生生互动,互相启发。教师和颜悦色 ,把学生带进民主、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课堂教学的活动性,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充分体 现。

  3、教学目标—定位准确,体现了训练过程。

  以识字为重点,会读的字,学会的字,要求写的字,在教学活动的进程中都有训练过程,学 生很容易掌握,教学难点突破(比喻句)采用了在读中感悟的方式,效果很好。启发学生学会 记字的方法,贴进生活,符合儿童认知水平、身心发展特点。

语文教案 篇5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掌握远近闻名、风尘仆仆、纳闷、长进、敬重、品行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3、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4、学会借助课外资料学习语文。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孔子画像、孔子讲学、孔子论著以及人们纪念孔子的场景)。孔子拜师教案教学设计好

  2、自制生字词卡片。

  3、学习自读课文,记下疑问。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谈话:

  同学们,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叫孔子(板书:孔子,并正音:子读zi)让我们随着这段录像一起走近孔子。

  2、播放多媒体课件:看了这段录像,你想说些什么?

  (学生根据课件内容谈感想)

  3、引入:为什么孔子能成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学了《孔子拜师》这篇课文,就能揭开这个秘密。

  以课件燃起学生对孔子的景仰之情,并为全文的学习创设情境。

  二、初读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检查词语掌握情况。

  指名朗读:日夜兼程 风尘仆仆 纳闷 风餐露宿 毫无保留 传授 佩服。(注意读准加点字的字音)。

  3、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请学生推荐班内一两名朗读好的同学当老师,检查同学们课文的朗读情况。

  4、感知课文大意:课文讲了些什么?

  三、研读感悟。

  1、孔子和老子给我们留下很深的印象,请你用──标出文中让你感动的句子,并在文中注一注你的感受。

  2、读一读你画的语句,把自己的感受说给小组内的同学听一听!

  3、班级交流读书感受。

  学生结合文中的重点语句并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感受。

  (1)谈孔子。

  ①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②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③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

  ④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

  ⑤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⑥从此,孔子每天不高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披文入情,缘情悟文,舍其一,语文的功能就减少了许多。

  (2)谈老子。

  ①你就是孔丘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

  ②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他。

  (3)学生根据交流综合谈对孔子、老子的印象。

  四、课后作业。

  结合课文或课外资料谈谈自己对孔子或老子的印象。下节课,班内召开我心中的孔子我心中的老子读书汇报会。

  教学后记:

  教师要教会孩子筛选资料,让他们学会选取重要的信息。

语文教案 篇6

  教案示例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语文教案-难忘的启蒙。

  2.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老师们的爱国精神和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感受作者对启蒙老师崇敬、感激和怀念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谈话: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启蒙老师,也都会对启蒙老师留下深刻的印象,在你六年的小学生活中,给你印象最深的老师是谁?

  板书课题,同学们,课题中的.“启蒙”是什么意思?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全文,思考文章写了启蒙老师的哪几件事?

  2.你有哪些不懂的问题,提出来。

  3.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

  (1)启蒙老师是些怎样的人,为什么让“我”时常心怀感激?

  (2)为什么老师的许多表扬“我”都淡忘了,而教师的批评和惩戒“我”至今未曾忘记?

  (3)“从这些宽严之间,同学们也领悟了一些道理,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语文教案-难忘的启蒙》。”我们领悟了什么道理?

  (4)文章的最后一句话是什么意思?

  三、小组讨论大家提出来的问题

  可以全都讨论,也可以只讨论你们感兴趣的某些问题。

  四、全班交流讨论结果,教师相机点拨

  1.你觉得“我”的启蒙老师具有怎样的品质,作者是怎样写出来的?

  (1)热爱祖国。

  (2)治学严谨,教育严格。

  (3)有感情地朗读这一部分。

  2.理解最后一段话

  教师引导:老师播下的种子是什么?这些种子开花结果了,是什么意思?最后一个反问句是什么意思?由这段话你想到了什么?

  有感情地齐读这句话。

  五、谈感受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想到了哪位老师,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用具体的事例说说这个老师的美好品质。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写下来。

  附: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学生自学课文,提出不能解决的问题并带着问题读书,在读中思考、领会。划词划句,动脑、动口、动手,弄懂课文内容。教师在检查预习的基础上,了解、归纳学生预习时遇到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解决自己的问题,并注意及时总结好的学习方法。从而理解启蒙老师的优秀品质,唤起学生对美好的小学生活的回忆。

  语文教案-难忘的启蒙

语文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修改习作,抄写习作

  教学重点:

  修改习作,抄写习作

  教学难点:

  修改习作,抄写习作

  教学用具:

  课件

  教学方法:

  导析法

  教学过程:

  一、指导修改

  1、教师"不厌百回改。""好是改出来的。"说明习作必须经过反复推敲、修改,才能令自己满意。军合刚才的佳作及一些同学谈的经验,自己好好修改自己的习作吧!

  2、自己再次修改。

  3、同桌互评互改。

  二、誉正经修改后自己满意的习作

  三、习作讲评。

  1、明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习作讲评

  2、下发习作本。学生认真阅读教师的点评。与同桌分享成功的快乐

  四、教师这次习作的成功之处,指出存在的不足

  表扬一大批习作成功的同学,激发学生的热情;指出普遍存在的不足之处,以提高全体学生的习作水平=

  五、习作展示:出示自制课件

  1、优秀习作展示。

  2、进步习作展示。

  六、

  通过本单元的习作训练,你有哪些收获?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把握全文的感情基调,理清文章的脉络,理解文章的主旨。

  2、欣赏作者所描绘的荷塘月色的美景,领悟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3、品味精练准确、清新隽永、优美动人的语言。

  [教学重点]

  1、结合语境揣摩词语、语句的含义,体味作品语言精练优美的特点及表达效果。

  2、感悟景语和情语浑然一体的妙处。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关于描写荷花的古诗文名句

  1、宋代著名诗人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晓出净慈寺送林子》)

  2、周敦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爱莲说》)

  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1、阅读提示

  (1)配乐朗读或自由朗读。

  (2)给文章每个段落标号,找出文中表现作者心情的语句。

  (3)抓住关键词语,理出作者游踪,探究作者情感路线。

  2、分析结构

  教师启发指导:从作者行踪变化看,让学生概括每段内容。

  观荷缘起:第1段:独游荷塘的时间、地点和缘由。(心境:“颇不宁静”)

  去荷塘:第2段:通往荷塘的小路、树木、月色。

  第3段:行在小路时的感受。(追寻清冷、幽僻的环境)

  观荷塘:第4段:月色下的荷塘。

  第5段:河塘上的月色。

  第6段:荷塘四周的景物。

  离荷塘:第7、8、9段:联想古代江南采莲的旧俗。

  三、文本研习

  问题1:夜深人静之时,作者为什么会突然想去荷塘边散步?

  主要是由于“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夜深人静之时本应好好休息了,但许多事情剪不断,理还乱,就想到去荷塘散步,以此来排遣内心的烦恼!

  全文就是围绕“颇不宁静”这一心情展开的,它就像是一支乐曲中的主旋律!

  问题2:为排遣不宁静,作者散步的游踪是怎样的?

  游踪:家——小路——荷塘——家

  问题3:一夜畅游,朱自清找到了心灵的宁静吗?

  学生可能回答“找到”或者“没有找到”

  到底找到没有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作者心情是怎样变化的。

  请看第3自然段的内心独白,我们先一起来朗读这个自然段。

  问题4:这一段独白到底流露了朱自清怎样的心情?

  尽管有哀愁,但更有一种淡淡的喜悦之情!作者只有这幽僻的,环境之中,才感到自己成了一个自由的人,才能够抛开尘世间的喧嚣和烦恼。——可见作者对现实的不满!

  “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流露出作者为能够暂时得到自由,欣赏荷塘月色而淡淡喜悦。——可见作者幻想超脱现实!

  明确线索

  明线:游踪(带上门-荷塘上的月色-月色下的荷塘-江南旧俗-回家)暗线:情感(心中颇不宁静-淡淡的喜悦,淡淡的哀愁-思乡愁-不宁静)

  四、找出文眼、理清脉络、分析情感

  1、文眼:心里颇不宁静

  2、脉络:心里颇不宁静--觉得是个自由的人--我什么也没有--想起采莲的事

  3、情感:

  不满现实(求静)—寻求超脱(得静)—回到现实(出静)

  反映淡淡的哀愁得到淡淡的喜悦仍是淡淡的哀愁

  五、赏析语句

  找出有代表性的语句进行赏析:

  1、全文首句“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起笔的目的是什么?可联系撰文时间启发学生讲讲有关大革命失败情况,说明作者思想状况,弄清他为什么要写荷塘月色之美,发思古之幽情。

  2、第3段,作者在路上一段抒情独白(“路上只我一个人……这是独处的妙处”)此段抛开了写景,是否偏离了文章的中心呢?

  抛开了写景直抒胸臆也反映了作者痛楚心态,蕴含对现实的不满。实际上,这“情”离不开“景”,正是在那幽僻路上,抒发“独处”之情。

  六、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4、5、6自然段,体会情景交融的特点

  第二课时

  一、课前检测

  二、新课导入

  提问:由课题可以知道,本文属于写景散文,即写“荷塘”和“月色”,课文哪些段落是描写这两种景物的呢?

  三、鉴赏、分析课文的景物描写部分

  (一)诵读、鉴赏第4段

  1.指明一个学生朗读。

  2.提问:这一段写什么景,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的?

  明确:月下荷塘美景,写了荷叶、荷花、荷香、荷波4个方面。

  3.提问:作者是怎样从这4个方面描绘这月下荷塘美景的:请找出这些句子,展开想象,阅读品味它的妙处。

  (1)思路点拨:手法、作用、分析

  示例:

  荷叶:“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运用比喻手法写出荷叶的风姿。由“出水很高”联想到“亭亭的舞女的裙”。两者不仅相似,而且写出其动态美。

  (2)小组合作

  (3)成果展示(选)

  (第1组)荷花:“层层的叶子中间,……又如刚出浴的美人。”运用拟人、比喻的手法。“袅娜”写出荷花的饱满盛开状,“羞涩”写荷花含苞待放,赋予物以人的感情。三个比喻,分别描绘了淡月辉映下荷花晶莹剔透的闪光,绿叶衬托下荷花忽明忽暗的闪光,以及荷花不染纤尘的美质。写出了荷花的神韵,倾注了作者的主观感情,可以激发读者的想象。

  (第2组)荷香:“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通感,“缕缕清香”与“渺茫的歌声”在许多方面有相似之处,如时断时续、若有若无、轻淡飘渺、沁人心脾等,其间感觉的转移伴随想象的跳跃。“清香”与“歌声”同属美好的事物,把“清香”比喻成远处的“歌声”,烘托出几分幽雅和宁静来。

  江苏省淮安中学《荷塘月色》教案28,

  4.师生共同小结本段写景重点。

  本段运用比喻、拟人、通感等手法,描绘了月下荷塘的美景,这些手法令人浮想联翩。更绝的.是全段不着一个“月”字,却处处有月。

  5.齐声朗读课文第4段,品味其写景特点。

  (二)诵读鉴赏第5段(仿照第4段的鉴赏方法,引导学生自己分析)。

  1.齐声朗读。

  2.提问:本段写荷塘上的月色,月色本是难写之景,作者借哪些景物,写出荷塘上月色的特点?

  明确:叶、花、树,写出了月色朦胧飘渺的特点。

  3.提问:月色本是难状之景,作者用了一些传神的动词:(如:“泻”“浮”“洗”“画”等),描绘出了可感的月光形象,试结合语境分析这些动词的特点。(可分成4组讨论后回答)

  明确:

  泻——既照应了以流水喻月光,又写出了月辉照耀,一泻无余的景象,使月光有了动感。

  浮——写深夜水气由下而上轻轻升腾,慢慢扩散、弥漫,以动景写静景,描绘雾的轻飘状态。

  洗——写“叶子和花”在月光映照下一种奶白色而又鲜艳欲滴的状态。

  画——有“人为”动作含于其中,仿佛有无形的手在展纸描绘“倩影”,写出了投在荷叶上的月影之真、之美。

  4.师生共同小结:本段虽着意写月色,但又处处不忘荷塘,用几个传神的动词,从不同角度写出淡月辉映下荷塘里雾光叶色、水气交相杂糅而形成的朦胧景象,使难状之景如在眼前。

  5.齐声朗读第5段,体味作者写景的高明手法。

  (三)诵读、鉴赏第6段

  1.齐声朗读。

  2.提问:本段写了荷塘四周的景色,与课文第2段照应,试比较两段写景的异同。(阅读比较后回答)

  明确:相同:都写了荷塘四周景物,都写了树、小路。

  不同:第2段重点写了小煤屑路的寂静、阴森,写得简略。而本段则以树为着眼点,由近及远,写了树色、烟雾、远山、灯光,再由静到动,写到蝉声、蛙声。

  3.提问:本段写月下荷塘的景色,作者选用了一些叠字叠词(如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重重、阴阴、隐隐约约等),试结合语境,说说这些词语的妙处。(学生阅读后回答)

  明确:远远近近、高高低低——写出了树的错落有致,既开阔又有立体感,用语平实自然。

  重重、阴阴、隐隐约约——传神地描述出特定环境中的景物特点,不仅写出了树木之多,而且加强了叶色的浓重气氛。

  4.师生共同小结。

  叠字叠词的运用,不仅传神地描写了事物的特征,而且照应了第2段中“蓊蓊郁郁”的树,“阴森森”的小路,读起来节奏鲜明,韵律协调,富有音乐美。

  5.齐声朗读第6段,体会其特点。

  四、课堂小练笔《雨中校园》

  1、要求:抓住景物特点,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写一段情景交融的抒情片断,字数300字左右。

  2、美文选读

  五、布置作业

语文教案 篇9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会写本课生字

  2.学习偏旁“方框”

  教具:

  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儿歌《元宵节》,谁能把这首儿歌读给同学们听,也可以试着背一背。

  2.检查生字的读音并组词

  用多种形式读字音:指名读、开火车、集体读、学生A读字音,学生B组词

  二、识字、写字:

  1.分小组自学,然后汇报:

  学生A:按结构进行分类学习。“节”是上下结构的,“欢”“吃”是左右结构的,“庆”是半包围结构的`,“围”是全包围结构的……

  学生B:“节”的偏旁是“草字头”……

  学生C:正的笔顺是: ……

  学生D:我会给节组词:“节日”……

  2.重点直到“欢、吃、团”三个字,请学生当小老师

  欢 “又”字旁的最后一笔是点,第四笔是横钩,书写时左宽右窄

  吃 “口”字旁要写的小,最后一笔是横折弯钩注意区别“ ”

  团 写方框时注意距离天字格上下、左右距离要相等

  3.板书生字结构笔画

  三、范写生字、个别指导

  四、板书设计:

  元宵节

  欢吃团圆饭

  五、课堂作业:

  1.完成拼音田字格

  2.写出带下列偏旁的字并组词

  ( )( ) ( )( )

  ( )( ) ( )( )

  ( )( )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05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1-10

语文关怀教案03-18

语文诗经教案05-31

《语文园地》教案05-21

语文翠鸟教案05-02

语文《检阅》教案06-10

语文《秋游》教案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