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教案(集锦10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班数学教案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班数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体验猜出主人后的成功喜悦。
2.能分辨怪物的差异,并依据标志进行分类,提升细微辨别能力及分类概括能力。
3.理解绘本内容,学习绘本中分类排除法,在模仿的基础上能设计提问的问题。
活动准备:
1.数学绘本《小熊和吵吵闹闹的怪物们》
2.怪物图片(20个)
3.标志图片(10个)
活动过程:
1.教师演示故事绘本,边讲故事。
——随故事进展,出示一幅许多怪物的黑板。
提问:(1)是谁啊?(狼、猫等)好像都不是,给起个好听的名字——怪物
(2)怪物是什么样的?(花花绿绿、有鞋或没鞋等等)
——幼儿边讲边出示标志:彩色——无色、有角——无角、有胡子——没胡子、有鞋——无鞋、有牙齿——无牙齿。
——找出标志带幼儿集体辨认讲述一次。
2.继续讲故事。
——讲述怪物要求小熊猜“谁是城堡的主人”,五次机会——要求幼儿猜
——幼儿猜出并说明理由。允许幼儿猜4次。教师启发幼儿“有20个怪物,才猜4个,只有一次机会了,还有16个,能不能一个一个猜?”
3.继续讲故事。
——小熊问出了第一个问题:请问城堡的主人头上有角还是没角?得出第一个条件——头上有角(出示标志卡)。
——根据第一个条件排除出一些小怪物,剩下有角的一部分。
同上,教师拿出第二张标志卡,鼓励幼儿设计问题,并根据条件排除一部分怪物。接着第三张、第四张等标志卡。同上设计问题,运用排除法。
4.知道城堡的主人
——“只有最后一张标志卡,能不能找到呢?我们来听一听故事是怎么讲的?”——从头讲述故事,其中让幼儿填充式答话,最后得出正确答案。
提问:小熊的五个问题就知道答案,我们为什么猜不到呢?(幼儿自由回答)
5.继续讲故事。
——怪物们送小熊很多礼物,这些礼物有什么区别?(幼儿区分)
6.师:今天在我们班很荣幸的给小熊过生日,我们给他送个生日礼物吧——唱生日快乐歌(自然结束)
活动反思:
1.了解幼儿已有经验
大班幼儿已经积累了一些分类经验,他们能按照物体的一个特征进行肯定与否定标准的分类。在本次活动中需要幼儿用提问的方法来提出自己的分类标准,所以之前我们做了一些游戏来积累提问经验。
2.利用多媒体解决重点
活动中对幼儿来说,最大的挑战就是寻找物体的特征,幼儿用提问的'方法来提出自己的分类标准,利用多媒体“出现”“消失”的动画来让幼儿更形象地理解如何提问能将怪物分成两类,从而进一步理解层级分类。
3.记录的呈现突破难点
由于层级分类对于幼儿来说是一个难点,所以教师用记录的方式来呈现,这样更直观,便于幼儿理解。幼儿提出问题,教师分成两类记录,又根据怪物的回答来排除掉一个,再逐级进行分类。
大班数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1、认知椭圆形、清楚其特征能准确讲出图案名字与相像物品。
2、通过图案的拼拆教学、培育孩子的观测和察看力与研究力。
3、培育孩子准确使用动手操作教学材料、并服从动手操作教学规定。
教学预备:
橡皮泥、种种图案数个、彩色笔、绳子、小棒、小队动手操作图、椭圆形与圆形纸每个人1份。
教学过程:
一、观摩“图案游王国”的模式温习已认知的图案,初步了解椭圆形的形状特点。
1、启发孩子观测和察看“图案游王国”里有何图案?
2、找找“图案游王国”里来了怎样的新伙伴?
3、猜猜新伙伴叫啥?跟读“椭圆形”
二、比较椭圆形与圆形,区分其不一样点。
1、孩子自由选取动手操作教学材料、开展比较椭圆形与圆形的不一样。
A、将橡皮泥捏成椭圆形与圆形开展比较。
B、取椭圆形与圆形用叠加的方式比较两种图案的不一样。
C、折叠椭圆形与圆形探究其改变。
2、请孩子将椭圆形纸上下左右对折,启发孩子发现上下对折与左右对折出来的折印不同长。
2、要点指导能力比较弱的孩子教学。
3、让孩子说说椭圆形与圆形有何不一样?
三、使用“听、取、摸、变、折”的游戏法,认知椭圆形。
1、请找到椭圆形,并讲:我拿的是椭圆形。
2、通过摸摸、体会椭圆形的边没角、不扎手。
3、请用绳子变出椭圆形。
四、引导孩子说说四周日常生活中有那一些物品是椭圆形的。
五、小队教学
1、组:以当个“小小魔术师”的'模式启发孩子将椭圆形添画成种种物品。
2、组:给椭圆形涂色:将椭圆形找到来、涂上同一种色彩。
3、组:用椭圆形与圆形拼图形。
4、组:看图、数一下每种图案各自有多少个、接着把横线上对应的数字圈起来。
六、请孩子推荐自个儿的作品,夸奖富有创造性的孩子作品。
大班数学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我园自然的环境资源十分丰富,每到暖和的春季姑娘到来时,花儿竞相开放,小树披上新装,孩子会在树桩上玩耍,一旁的粗细不同的树,更是孩子最亲密的好朋友,不管是放学时还是户外活动时,总看到孩子们兴致勃勃的和几个好伙伴玩着,有时候孩子们对季节引起小树的变化都非常的感兴趣,当然也有的孩子会问老师树上的年轮,比较大树哪个更粗壮,结合孩子们的好奇心,我们开展了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
1、通过自由探索,体验多样粗细测量,理解首尾相接的测量方法。
2、能完整讲述自己的发现,通过活动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
3、从小树立爱护树木的意识。
活动准备:
丝带、穿成串的回形针、水彩笔、记录表若干,1—8的数字卡片,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一)谈话导入,引出粗细测量的游戏:
1、教师提问:(1)我们这是在哪?
(2)春天的小树林漂亮吗?大树多不多?
(3)认识这些树吗?这些树一样吗?哪里不一样呢?
2、引导幼儿大胆表述。
3、教师小结:春天的小树林很美,各种各样的树木,树桩都有许多不一样的地方。
4、引出“谁粗谁细”的游戏。
出示1—8的数字卡片,教师:我们今天来玩一个游戏“谁粗谁细”,在玩游戏前我们得先邀请树林里的一个好朋友,可以是一颗树也可以是一个大树桩,请两个小朋友为一组,拿着一张数字卡片,选择好了就将数字卡片贴在上面。
二、基本部分
(一)体验多种粗细测量方法,感受测量的乐趣
1、体验目测的方法判断树木的粗细,
(1)教师提问:a、它们一样粗吗?你怎么知道不一样粗?
b、用了什么方法?(目测)
c、用目测的方法来比较哪个树最粗?哪个树最细?
(2)讨论:用目测能比较出粗多少,细多少吗?
(3)师幼小结:目测的方法非常不错,不过不能比较出粗多少,细多少。
2、、幼儿集体操作:探索找出比较粗细的多种方法,感知测量工具与测量结果的关系、
(1)幼儿集体操作:探索找出比较粗细的多种方法
a、教师提问:有什么的方法能比较出粗多少,细多少呢?
b、请幼儿找一颗树探索粗细测量的方法,教师在一旁指导。
(2、)运用身体不同部位测量,初步感知测量工具与测量结果的关系
a、教师提问:你找到了什么方法能比较出粗多少,细多少呢?(用手量的方法)
b、幼儿找一颗树试一试,教师在一旁指导。
c、教师提问:他是怎么量的?手指两端伸到最长了吗?
d、引导幼儿将手指两端伸到最长再次测量,其他幼儿数测量结果。
e、讨论:为什么两次测量的结果不一样?
f、教师小结:两次测量时手的长度不同,测量次数不同。
g、教师尝试用手测量,幼儿数测量结果。
h、讨论:为什么师幼两次测量的结果不一样?
i、教师小结:原来同样量这棵树,我们手的长度不一样,测量的次数也不一样,这个方法不能比较出粗多少,细多少。
(2)幼儿体验用双手环抱的方法,感知测量工具与结果的关系。
a、教师提问:还有什么的好方法能准确比较路段的长短呢?(双手环抱)
b、引导幼儿找一颗树试一试,教师在一旁指导。
c、教师尝试用双手环抱测量,幼儿记录测量结果。
d、讨论:为什么师幼两次测量的'结果不一样?
e、教师小结:原来同样量这棵树,我们胳膊长度不一样,测量结果也不一样,这个方法不能比较出粗多少,细多少
3、出示测量工具,探索测量方法。
(1)出示测量工具,幼儿体验工具测量,学习使用工具测量的方法、
a、师提问:(a)我们还可以用什么办法能比较出粗多少,细多少?
(b)知道哪些测量工具?
b、教师小结:原来测量工具有这么多,卷尺、毛线等等,都可以帮助我们进行测量、
c、出示丝带、穿成串的回形针,师提问:(a)这是什么?
(b)它可以怎么做测量?
d、幼儿集体操作:探索用丝带、穿成串的回形针测量小路的方法,教师巡回指导。
e、教师请幼儿讲述、示范自己找到的测量方法。(一段丝带连一段丝带量、用手指做标记量……)
f、教师总结幼儿找到的方法并正确示范:翻转的测量方法。
翻转的方法:测量时要从起点开始,顶端对齐,末尾翻转到另一端,记住保持是一条直线,收尾相接,末尾翻转到另一端,保持是一条直线。
g、幼儿自由练习,巩固方法。
(2)幼儿集体操作:两人一组合作测量,记录测量结果。
a、教师:现在两个小朋友为一组,分别用丝带、穿成串的回形针量一量一个路段,看一看有什么不一样!
b、幼儿两人一组合作测量一个路段,记录测量结果。
c、教师巡回指导。
d、幼儿讲述粗细测量的结果。
三、结束部分
树立从小爱护树木的意识。
(1)讨论:怎样保护我们的树朋友,
(2)组织幼儿互相讨论。
(3)教师小结:树木是人类的朋友,保护树木要靠大家来完成,我们可以种植小树苗,给树苗浇水、施肥、捉害虫、修剪叶子,不乱折树枝,不爬树等方式保护树木,为了增强大家的环保意识,我们国家就将每年的3月12日做为中国植树。
延伸环节:
幼儿和树桩继续玩“谁粗谁细”的游戏,进一步学习运用工具量直径比较物体粗细的方法。
大班数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观察物体的特征,排除第二特征的干扰根据差异性进行排序。
2、掌握并发现物体的序列规律。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秩序感,并乐于参与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
课件、地垫20个、数字1—10两套、各类特征的学具20套、工作毯20块、照相机。
活动过程:
一、导入教学:
师:今天老师要带着大家去探险,想去吗?(想),我们首先要经过一座音乐谷,让我们跟着好听的音乐出发吧!
1、放音乐,幼儿随老师进入活动场地站成半圆。
2、提出问题:
①在歌曲中听到了什么?(音符)②有哪些音符?(1、2、3、4、5、6、7、ⅰ)
③它们有个秘密,你们发现了吗?引导幼儿说出音是从低到高唱的,手势动作也是从低到高的。
3、手势表现音阶1、2、3、4、5、6、7、ⅰ,和幼儿边唱边做手势。
二、基本教学1、点课题:刚才的1、2、3、4、5、6、7、ⅰ就是一组音阶由低到高的排序。
2、示范教学:教师引语:“刚才我们走过了音乐谷,现在我们再看神秘门。这是一扇智慧之门,要给它镶上漂亮的宝石,它才会打开,看,这里有许多的宝石,
①提问:小朋友看看它们一样吗?(不一样),哪里不一样?(颜色、数量不一样)对,这些宝石它们每一串的数量都是不一样的。
⑴这些宝石怎麽样镶上去呢?(看课件:门上提示由少到多的排列。)根据幼儿的观察回答出示宝石。老师小结。
⑵引导幼儿观察另一扇门怎样来镶宝石,(看课件,门上提示由多到少的`排列。)根据幼儿的观察回答出示宝石。老师小结。
(3)念咒语”芝麻开门“,打开智慧之门
2、游戏《走迷宫》
智慧之门打开后出现了神秘老人,以他的口吻说:大家好,我是神秘老人,很高兴你们打开了智慧之门,下一站大家将要到达趣味迷宫,可是通往迷宫的路坏了,须要大家铺好路才能到达,我为大家准备了铺路用的材料,请你们来铺路吧。
①老师引导幼儿观察材料一样吗?(不一样),哪里不一样?(长短)
②整理材料,从长到短排序(出示字卡)
③铺路:从短到长搭,每一块搭时要拐弯(出示字卡)
④一起走迷宫3、集体游戏《给数字排序》
①取智慧果,把每一块材料取下来,后面有数字
②做游戏,请黄色数字宝宝到里圈,按1———10排队。
③继续游戏,请红色数字到里圈,按10———1排队。
三、自主操作
1、幼儿自主选学具。
2、老师巡回指导幼儿操作。并照相。
3、看屏幕说规律。
四、结束
1、以时钟做结束语,幼儿用肢体表现。
2、随音乐走出活动室。
大班数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学习用两种或多种颜色的珠珠按一定模式间隔排列,感受物体间的排列规律。
2、能边操作边讲述自己的串的项链的排列规律。
3、学习将玩过的玩具收拾整理放回原处再换组游戏。
活动准备:
教具:教学课件
学具:红、黄、蓝、绿珠珠若干,绳子
活动过程:
1、观赏动画,引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
——教师带领幼儿完整欣赏动画片。“兔妈妈今天有什么高兴的事情?小兔子们送给妈妈什么礼物呢?”“兔妈妈项链上的珠珠有什么颜色、什么形状、它们的项链都一样吗?”
——分步播放片段1:“小兔子们一开始穿的项链是什么样子的?”“怎样让它变的更漂亮的呢?”
——分步播放片段2:“这一次小兔子们穿的项链分别是什么样子的?每串项链是怎么排列的呢?”“ 小黑兔穿项链的时候遇到了什么困难,为什么不高兴,小兔子们是怎么帮助它的?”
——教师逐一点击每种项链,并带领幼儿讲述排列规律。“我们一起来看着图说一说小兔子们的项链是怎么排列的。”(教师请个别幼儿讲述,了解项链的排列规律)
————分步播放片段3,引发讨论:“小兔子们也想请你们一起来玩穿项链的游戏,你会用这些漂亮的珠子按规律串吗?可以怎么串?(请幼儿自由讲述,教师点击课件中的拓展部分)
2、幼儿操作——观察操作材料:“兔妈妈给你们也准备了一些串项链的材料,看看有什么,可以怎么串?”
——请幼儿自己选择喜欢的珠子并按照一定的规律串项链:“请你先想想你的项链想串成什么颜色的,一边串一边说,看看谁送给兔妈妈的`项链最漂亮。”
3、项链展览会。
——以展览会的方式将幼儿穿好的项链展示给大家看,并让幼儿自己介绍排列的方法。
——检查幼儿的展品,看看是否按一定的排列规律进行操作。
——展示个别幼儿用abbabb,bbabba等复杂规律穿出的项链。师生共同检查串的是否正确。
大班数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引导幼儿理解3的组成。
2、通过操作、实践、启发幼儿看图口述3的加、减法应用题。
3、培养幼儿的思维、动手能力。
4、能积极思考,提高理解与运算能力。
5、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教学重点、难点
能熟练地口算3以内的加减法。
活动准备
数字卡、硬纸片、挂图、3的加减法算式卡、宝藏。
活动过程
1、看图启发幼儿在“2”的基础山发现“3”的形成。
给“2”添“1”是3,3里面有3个“1”。
2、教师利用游戏,引导幼儿理解3的组成,并让幼儿观察游戏人数的变换来摆硬纸片。
3、教师和幼儿玩“凑数”的游戏,让幼儿进一步熟练3的组成。
4、教师出示挂图示范口述3的加减法应用题,让幼儿列出算式并学习看图口述3的加、减法应用题列算式。
5、游戏“寻找宝藏”学习计算3的加、减法算式。
(教师在藏宝的途中放着3的加减法算式,把全体幼儿分成两组进行比赛,每算对一题前进一步,哪组幼儿能最先算完找到宝藏,哪组获胜)。
1+2=3 2+1=3 3+0=3
3—1=2 3-2=1 3—0=3
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刚刚从幼儿园来学前班的小朋友来说,他们对任何事物都是充满了好奇,注意力不能够集中,课堂的过程又是一个比较枯燥无味的过程,所以我根据学生的`需求和接受能力的培养来设计教案,让整个课堂活跃起来。这才是一节较成功的课。经过教学之后我作出以下反思:学前班的孩子注意力持续时间短,好动是他们的天性,他们最喜欢的是游戏、活动。数学活动对于善于形象思维的幼儿来说更是枯燥单调乏味。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习的效率呢?从数学本身的特点和幼儿的年龄特点考虑,我采取了以下措施进行教学
一、使用游戏活动,一节课时间很长,孩子好动,长时间坐不住,课堂中我插了一些游戏,这样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
二、在比赛中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幼儿自尊心强,爱表现自己,在小组中进行“夺红旗”比赛,比一比谁做的有对又快,让他们在心理上得到满足,从而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
我将不断总结好的教学方法,将所学真正运用于课堂,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小百科:加法是基本的四则运算之一,它是指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数、量合起来,变成一个数、量的计算。表达加法的符号为加号“+”。进行加法时以加号将各项连接起来。
大班数学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初步理解整十与个位相加并能进行简单的运算。
2、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3、让幼儿在游戏中感受合作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活动过程】
1、师生问好。
2、听音乐取动动板。
3、导入游戏:听口令做动作。红(拍手)黄(拍腿)蓝(拍肩)。
4、师:今天有两组小朋友来咱们教师作客,我们来看看他们有什么不同之处?
出示第一行1—9第二行10—90
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1—9是一位数,10—90是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字是零,叫整十。
5、游戏:
规则:我是9可不可以进个位家的门?为什么?
我是35可不可以进整十家的门?为什么?(幼儿双手合十可以进时,双手打开,不能进时摆手)
6、师:请小朋友把我们的动动板变个脸到位数板。
提问:十位家住的是什么颜色的棋子宝宝?各位家呢?
请幼儿在动动板上摆出20、50、80等等在个位摆出9、3、4等。
提问:20+3在动动板上怎么摆?
幼儿尝试操作。
先在动动板的上半部分摆出20,3应败在动动板的下半部分,整十与个位相加各位相加十位不变。
7、幼儿反复练习。
8、收棋子。
9、游戏:抢板凳(没抢到的小朋友做题)。
10、延伸:营救个位弟弟。
将幼儿分两队,一队为整十哥哥,一队为个位弟弟,并且将个位藏在黑板的后面。山神抓走了个位弟弟,必须让十位哥哥营救才可获得自由。A、我是整十哥哥50,我要救个位弟弟2,通过我们合起来是52。
山神说,获得自由可以通过。(两人结伴出场)
大班数学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喜欢发现生活中有规律的事物,感受规的存在和美感
2、尝试通过自己的排序活动,体验操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项链一串、有规律的事物、幼儿在排序方面的生活经验以及开放性的材料
活动过程:
一、感受规律的存在,发现生活中的规律。出示穿好的项链提问:
1、这条项链漂亮吗?为什么?
2、在项链上你还发现了什么?
3、它是按照什么规律串起来的?
4、如果你来串,你会怎样做?
二、引导幼儿联想生活中有规律的事物,使幼儿感受到规律在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
1、除了我们的项链是有规律的外,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还发现哪些东西是有规律的?
2、他们是按照什么规律排起来的呢?
三、幼儿尝试利用多种材料排序,体验创造与表现的乐趣
1、我们知道了生活中有这么多东西,都是按照一定规律进行排队的',那我们今天也来玩一个排排队的游戏好吗?
2、一会儿大家可以在教室中任意选择你喜欢的材料,为他们排排队,可以你自己也可以和自己的好朋友合作完成这件事情。
但是在做之前大家要思考两个问题:
1)你为什么要这样排队?
2)你是按照什么规律进行排队的?
3、提示幼儿:如果你的排队方法很多,怕记不住,可以自己取一张纸把你排队的规律都记录下来。
四、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五、相互交流
1、幼儿分两组进行交流,一组幼儿坐在那里当讲解员,另一组幼儿自由参观,然后交换。
2、幼儿自由参观,可以互相猜一猜他利用了几种排队的方法。
3、教师有目的的与幼儿一起参观,有重点地进行多维度排序的讲解与评价
六、活动延伸:
幼儿可以再活动区中进行多维度排序的尝试,并进行相应纪录。
大班数学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在游戏活动中归纳、总结、学习3、4的组成,知道把3分成两份有2种份法,知道把4分成两份有3种份法。
2、在操作活动中不断探索数的多种分法,并学会记录。懂得交换两个部分数的位置合起来总数不变。
3、在游戏中学习3、4的组成,发展动手能力及观察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教具:
贴绒数字1、2、3、4及分合号、背景图(3辆汽车和4个圆点图)黑板。
学具:
幼儿人手一套操作材料,记号笔一支,一个盘子里装有雪花片3片。
活动过程:
1、创设情境,引起幼儿兴趣。游戏:"我们都是好朋友"。
2、初步探索3的'组成。
(1)小组活动:幼儿自由操作"今天,我们要来玩"雪花片"的游戏,好不好?那请小朋友每次都拿3个雪花片分成2份,试试看你能分出多少种不同的分法。"幼儿操作,老师巡视。提醒幼儿拿3个雪花片分成2份。
(2)集体活动:汽车开来啦老师小结:3分成两份有2种分法,3可以分成1和2,2和,1和2;2和1合起来都是4。
3、初步探索4的组成。
(1)幼儿操作:"分颜色宝宝圆点",在操作活动中不断探索4的多种分法,并学会记录。
(2)让幼儿给4个颜色圆点宝宝分成2份。你们会怎么分?有几种分法?
(3)老师写出4 的分合式: 4分成1和3,还有3和1这两组数都有一个相同的数字几?它们的数字相同,但是它们的位置不同,只要知道了一种分法后,将两个部分数的位置交换一下,就是另一种分法,左边的数后面一个数比前面一个数多1,右边的数后面一个数比前面一个数少1,左右两边的数合起来都是4。
(4)老师小结:4分成两份有三种分法,4可以分成1和3,3和1,还有2和2,1和3,3和1,还有2和2它们合起来都是4。
4、幼儿操作练习,巩固游戏----"花朵和树叶":3的组成3朵花朵分成2份,4的组成4片树叶分成2份。
5、集体讲评幼儿操作练习,进一步巩固3、4的组成。
活动反思数的组成与分解就是加法和减法以及部总关系应用题的基础和潜伏性知识点,所以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要突出分解和组成的过程。从中我体会到,教学不能只光教学当下的知识点,更要为以后的教学服务。
大班数学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用(目测、计量、数数、折叠)等多种方法大胆去尝试探索多种二等份的方法将一个物体等份成两份。
2、体会二等分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便捷、美化作用。
活动材料;
教具:小蚂蚁两个、蛋糕一块、二等份图卡10张
学具:长方形纸、剪刀、尺、毛线、包装纸;吸管、圆片、三角形、正方形;硬币、蚕豆、雪花片、纽扣、小碗;量杯6个、天平、蛋糕、番茄、豆腐干、刀子、菜板、橡皮泥等。
活动过程:
1、幼儿将长方形纸进行二等份。
(1)班上请来了两位小客人,看看是谁?它们还带来了最喜欢吃的蛋糕,可是只有一块蛋糕,两人都想吃,怎么办?
(2)请一位幼儿动手试一试,有什么办法知道这两块一样大呢?(重叠)
(3)教师小结:把蛋糕分成一样大的两份,这种方法叫二等份。想想蛋糕除了这样分,还有不一样的`分法吗?每位小朋友面前都有一张像蛋糕一样的长方形纸,请你想出和别人不同的方法进行二等份?
(4)幼儿动手操作,展示幼儿分法。(边与边对折、对角折)请幼儿比较一下,分出来的图形和原来的图形有什么变化?
(5)教师小结:小朋友用了对折、对角折对长方形纸进行了二等份,把它分成了两份一样大的图形。
2、幼儿分组操作,尝试用多种方法进行二等份。
(1)小蚂蚁邀请你们到蚂蚁王国去参观,愿意吗?参观时小朋友应不推不挤,有秩序地参观,看看乐园里有什么?教师介绍各种材料,请小朋友帮忙把里面的东西进行二等份。
(2)幼儿>自由操作,教师重点指导天平秤量、实物分法等。
第一组: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剪刀。
第二组:毛线、彩带、吸管、尺、剪刀。
第三组:硬币、蚕豆、雪花片等。
第四组:量杯、水。
第五组:天平、橡皮泥、蛋糕、番茄、豆腐干、刀、菜板。
3、幼儿讲述操作过程、方法。
(1)小朋友分过很多东西,请你想一想你分了什么?怎样分的?
(2)幼儿讲述各种分法,教师引导幼儿联系生活想想在什么时候用过目测、数数法----
(3)教师小结:小朋友在乐园里用了目测法、折叠法、计量法、数数法等对乐园里的东西进行了二等份。
4、游戏“看谁说得对”
小蚂蚁想和你们做游戏,请你看图形说说它是不是二等份?比一比谁说得又对又快?
5、延伸
在生活中,除了进行过二等份,还可以分成几份?以后我们还会继续试试四等份、五等份......
【大班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数学教案06-27
大班快乐数学教案04-02
大班对称数学教案04-02
大班数学教案(经典)07-28
(精选)大班数学教案07-30
大班数学教案[精选]07-31
(经典)大班数学教案07-31
[精选]大班数学教案08-12
大班数学教案【经典】08-04
(精选)大班数学教案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