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3-09-06 08:42:19 小学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语文教案(实用6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语文教案(实用6篇)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一、教材简析:

  《穷人》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一个短篇小说。当时,俄国劳动人民处于沙皇的黑暗统治之下,生活极度贫困,但是他们心地善良、情操高尚。课文记叙了渔夫和她的妻子桑娜关心、同情邻居西蒙,在西蒙死后毅然收养了她的两个孤儿的故事,反映了穷人纯朴善良的同情心和乐于助人的高尚品质。本文在写作上特色鲜明,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心理、^对`话的描写,刻画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特别是用多种方式细腻地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既有直接心理描写,又有间接心理描写;既有错觉、幻觉的运用,又有景物描写衬托人物心理,感人至深。教学时,创设情景,让学生走进文本,理解内容,在此基础上,从内容中想开去,让学生在深挖文本的过程中 ,真切地感受,做到入情入境。

  二、教学对象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自学感悟能力,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并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初步感受作品生动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而本文在写作上特色鲜明:通过环境和人物心理、^对`话的描写,刻画人物形象、抒发真情的写法。作者这种高超的艺术技巧对于六年级学生,理解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

  三、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正确读写“搁板、帐子、抱怨、、掀起、寡妇、揍打、魁梧、倒霉、后脑勺、熬”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的能力。

  2.学习作者通过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三)情感态度目标:

  在阅读中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

  四、教学重、难点:

  (一)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桑娜和渔夫的勤劳、淳朴和善良,学习他们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他人的美德。

  (二)学习作者通过环境和人物^对`话、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五、教学策略:

  诵读感悟法、读写结合法。

  六、教学准备:

  (一)多媒体课件。

  (二)学生课前准备:搜集关于列夫托尔斯泰的资料。

  七、课时安排:二课时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一、拓展思路,激发习作兴趣

  1.同学们,我们刚刚上完一节洋溢着爱的口语交际课,那些感人的事例我们终生也不会忘记。这节课,我们就来写一写父母对自己的爱。先自己想一想写什么。

  2.自由发言,互相启发,拓展思路:可以写自己在口语交际课中讲过的事,也可以写在综合性学习中了解到的其他事,还可以写自己和父母之间其他感人的事。记住:只要是爱的故事,无论大小,无论远近,都值得我们用心去写。

  二、鼓励有个性的表达

  1.我们这篇习作的第一读者将是我们的爸爸妈妈,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写,才能让他们知道自己的孩子的理解并铭记他们的爱呢?让我们小组内讨论一下。

  2.各组说一说你们讨论的写法有几种(如,写信,给自己的习作绘制插图,附上照片,在习作前给爸爸妈妈写几句话等)。明确:只要表达了真情实感,把感人的事情写清楚、写具体,爸爸妈妈一定会将我们的习作当做最好的礼品。

  进行习作,注意书写工整、语句通顺。教师对部分同学进行个别指导。

  三、延伸课外

  1.同学们,我相信我们的每一篇习作都表达了我们与父母之间最真挚的爱,就让我们把这篇充满真情实感的作品献给爸爸妈妈。回家后,请读给父母听。

  2.让爸爸妈妈对你写的内容提出意见,我们认真改一改,再请他们在我们的'习作后写上批语,做上“星级评价”。

  第三课时

  (一)我的发现

  1.自读两组句子。

  a.读句子,注意加点的字,想想它们的意思。

  b.说说自己发现了什么。

  2.交流自己的发现。

  a.指名说说“光”和“抽”在不同句子中不同的意思。

  b.联想发现:你还发现了哪些字也有这个特点?

  如:花

  3.a.公园里的花可多了。

  b.奶奶眼睛花了。

  c.我不乱花钱。

  d.林子里鸟可真多,有白的,有黄褐的,还有花的呢!

  4.总结,拓展。

  我国的汉字大多一字多义,了解一字义的现象,对阅读、写作都大有好处。理解一字多义并不困难,可以联系上下文,可以查字典,还可以向人请教。

  (二)日积月累

  A.读读认认

  1.自由读儿歌,不会的主动向老师或同学请教。

  2.比赛读,看谁读得正确、流利。

  3.自由认读生字,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识记生字的窍门。(大部分字为形声字,左形右声)

  B.读读背背

  1.自由读古诗,有不认识的字主动请教别人。

  2.小组练习读,试着说说诗的大意,有不懂的问题提出来。

  3.练习背诵。

  第四课时

  展示台

  一、提出要求

  这几天,无论是课内学习还是课外综合性学习,同学们都感受到了深深的爱,它是我们生命的养分,也是世界和谐美好的原因。下面我们就把父母批改过的习作以及综合性学习中为回报父母之爱的各种小制作、记录等准备向大家展示。

  二、小组合作

  1.小组成员共同商议:利用课桌搭建一个展示台,将每个组员的作品都展示出来。

  2.人员分工后,动手布置小组展示台。

  3.小组成员互相介绍展品的来历及制作过程,读一读父母给自己批改的作文,可以提问,也可邀请老师参加。

  三、小组参观

  各组巡回参观,在参观过程中有不懂的问题可以提问。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理念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获得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基于“研究性学习”理论的“研读”教学模式,重在追求阅读主体的个性和潜能的发展,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探究、自主发展的语文综合素养。《小抄写员》这篇课文蕴涵着丰富而强烈的人文素养,反映浓浓的家庭亲情。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中深刻的思想、正确的道理、感人的形象、优美的语言等人文素养来熏陶、感染、塑造学生的灵魂,最终实现语文学科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已经具有了初步的独立阅读能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意义构建的主动者,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并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同时由于小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兴趣较浓,乐于动手实践、乐于探索、乐于展示自我。但这篇课文的社会背景距离孩子们较远,他们不容易理解,所以搜集当时的社会背景相关的材料,是一种重要的手段。经过调查,班上的孩子们有90%以上都能对计算机进行基本的操作,能够较熟练地运用互联网查找自己需要的资料(对于少数几个不会的孩子,我组织班上能熟练使用电脑的的孩子对他们进行了数次培训,达到会搜索、打开网页,保存文件等基本条件)。针对孩子们的具体情况,特设计了本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子之间的深切之爱。了解抓住细节进行描写的表达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培养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3、情感目标:熏陶、感染、塑造学生的灵魂,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品读揣摩人物思想感情。

  2、对学生进行爱父母、爱家庭的亲情教育。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挂图、录音机等。

  教学模式:“研读”教学模式。

  即:质疑择题——读研反馈——交流解疑——总结提高。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复习,质疑择题:

  1、谈话:有这样一个男孩,他在长达4个月默默忍受父亲误解责怪,偷偷帮父亲抄写邮签挣钱养家,你知道他吗?

  2、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小抄写员》。

  3、谁还记得上节课我们充分质疑、解疑后留下的悬念?(交流)

  4、师生共同择定中心研读题:“爱:”

  [设计意图:这一设计是在学生初读到位的基础上,通过质疑谈话,直入开放性的研读专题:“爱:”最具研究价值,是教材的重点、难点、疑点的纽结点,以辅射全文,收到“牵一发动全身”、“以一当十”的效果,较好地激活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主动阅读,主动探究。]

  二、读研,自主探究

  学生小组内或就近选择学习伙伴,自行补充开放性研读专题,再充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精读课文(找、议、画),研究、解疑,体现个性化学习。

  [设计意图:这一过程不在于追求统一答案,而在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过程的展开。鼓励学生研究性学习中,各抒己见,思维互助,主动发展。]

  三、交流,合作解疑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汇报,其他学生补充的方式进行学情汇报。在充分交流父爱子、子爱父的研究体验后,引导学生感情朗读喜欢的语段,读中感悟,读中抒情。

  其中穿插体现学生见解的问题谈话:

  ①叙利奥陷于矛盾、痛苦之中,他该怎么办呢?

  ②“父亲夜里就这样把头贴近了儿子的胸口,这时睡得正熟哩。”你怎样理解:

  同时通过图片、创造性表演、课件演示等引导学生升华情感,与作者、教材产生“共鸣”。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读研的课堂交流,体现开放性、多样化和较大的自由度,教师表现为引导、点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思维的深刻性,同时体现了“反复诵读,情感熏陶,自由感悟”的语文学科个性,充满人文情怀。]

  四、总结,拓展延伸

  (一)研读教材中的“爱”

  1、研读全册教材:你认为哪些课文体现了这种家庭中人之爱?

  2、小组研读教材:

  查看目录——回顾课文——感悟情爱——感情朗读

  3、交流:

  (二)“研读”生活中的“爱”

  1、父母的爱是伟大的、无私的,在生活中你还感受到哪些爱?我们应该怎样做?(课件演示)

  2、推荐课外阅读:亚米契斯的代表作《心》(中文名为《爱的教育》)

  3、歌曲结束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在学生学会课文的基础上,以点带面进行拓展延伸,学生由研究学习到研究生活,体现了大语文的教育观,更加深化了开放、创新、充满活力的“研究性学习”]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学习目标:

  1、学习课文第4——6自然段,能回答课后1(2)(3)两个问题,能给课文分段。

  2、能用“隐隐约约”造句。

  3、掌握背诵的方法。

  4、能有感情朗读课文,焕发民族自豪感。

  学习重点:目标1

  学习难点:目标2

  教学过程:

  一、师生共同制定目标。

  1、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1、2、3自然段,掌握了课文的生字词的读音,理解了课后的第①个问题,用“耸立”造了句,练习背诵了第二自然段。这一节我们继续把剩下的4——6自然段学完,请同学们看看课后要求,想想还有哪些任务需要完成的。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归纳。)

  2、出示目标树,并板贴。

  ⑴能回答问题,能给课文分段。

  ⑵能用“隐隐约约”造句。

  ⑶掌握背诵的方法。

  ⑷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前提测评

  哪位同学还记得我们用什么方法学懂第二、三自然段。板贴在目标树的树根部:学习方法:⑴明地点。⑵看景色。⑶理解欣赏。

  三、导学达标

  (一)用学习第二、三自然段的方法学习第四自然段。

  1、听课文录音。

  练习:①用“——”画出地点变换的句子。

  ②用“~~”画出登上石寿山,眼前呈现怎样的景色的句子。

  2、学生回答,师生共同订正,并板书:

  宫墙、昆明湖、城楼和白塔。

  3、出示句子,并理解欣赏。

  “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

  指名读。

  出示从万寿山上看到的景色的视频、图片。

  体会颜色美:A、葱郁的树丛是什么颜色?(一片绿色)

  B、一片绿色中出现了什么颜色?(黄色、绿色、朱红色)

  体会形态美:A、掩映是什么意思?

  B、掩映一互相遮掩、互相衬托。

  C、指导看图:什么和什么相互掩映?

  指导朗读。要求掌握好:掩映、黄的、绿的、朱红的这几个词的语速和语调,把绿树与宫殿互相遮掩相互衬托的颜色美、形态美读出来。

  4、出示“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指点名读。

  出示昆明湖的视频、图片。

  把昆明湖比作什么?(把昆明湖比作一面镜子、一块碧玉)这两个比喻写了昆明湖什么特点?句子中哪两个词概括了这两个特点?(静、绿)

  “滑”是什么意思?(——在光溜溜的表面上溜动)

  为什么课文写游船,画舫在湖面上前进,用“滑”而不用“划”?滑——游船、画舫轻轻地在光滑的湖面上溜过,使湖面保持平静。划——用力挥桨使船前进,水漾起波纹,打破了昆明湖的平静。

  指导朗读:要求读得舒缓,让人感到昆明湖的静。

  出示: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

  远眺是什么意思?(远眺——往远处看的意思。)

  隐隐约约是什么意思?(隐隐约约——看得不太清楚。)

  “隐隐约约”和“远眺”有什么关系?

  隐隐约约与远眺有因果关系。因为远眺,所以远处的景物只能看得隐隐约约,作者用词注意前后的照应,用词是多么准确啊!

  齐读句子。

  (二)学习第五自然段

  导入:从万寿山下来,作者又到了什么地方?看到了哪些景物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学习第五自然段。

  出示练习:

  用“”画出作者游览地点变换的句子。

  昆明湖上主要有、、等景物。

  十七孔桥是什么样的.?请用“~~”画出有关句子。

  自由朗读,同位讨论共同完成练习。

  提问检查:①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

  板书:昆明湖、长堤、小岛,十七孔桥。

  出示句子:这座石桥有十七个桥洞,叫十七孔桥: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也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齐读

  出示投影十七孔桥的视频、图片。

  这个句子介绍了十七孔桥的什么特点?

  (桥洞多、石柱多、狮子多)

  思想教育:这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指导朗读:读出民族自豪感。板贴:民族自豪感。

  (三)学习第五自然段

  齐读

  这一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总结全文,与开头照应)

  充分利用板书,总结全文,给全文分段。

  全文有几个自然段?

  每个自然段写什么?

  作者主要游览了几处地方,哪些自然段是介绍同一地方的景物?

  课文应分几自然段,怎样分段?请同学们按作者的游览顺序用“‖”给课文分段。

  要求:先独立思考,再四小组讨论。

  师生共同板书订正:1————一段

  2————二段

  3————三段

  4、5———四段

  6————五段

  四、达标测评

  (一)用“隐隐约约”造句。

  1、理解词语:隐隐约约——看得不太清楚。

  2、齐读课文例句。

  3、补充句子完整。

  ①我站在白云山向西远眺,隐隐约约可以看。

  ②初冬的早晨,晨雾迷漫,我走在上学的路上,隐隐约约。

  ③夜幕降临,万家灯火,我站在阳台上,隐隐约约看见。

  ④清晨,我走在林间的小路上,隐隐约约听到树丛中。

  4、小结哪几种情况下用“隐隐约约”一词。

  看远处的景物。

  烟雾影响视线。

  光线不足的情况下。

  从远处传来的声音或传来的声音很微弱。

  5、口头造句。

  (二)指导背诵方法。

  我们用什么方法背诵第二自然段?

  板贴在目标树根部分:理清顺序,分层记忆。

  小学四年级语文《颐和园》教案由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

  第四自然段有几句话,可分层进行记忆。

  根据回答归纳,第四自然段有五句话,可分四层记忆:

  第1句:交待地点,总概括。

  第2句:向下望。

  第3、4句:向前望。

  第5句:向东远眺。

  自由分层练习背诵。

  五、小结学习情况,布置作业。

  在造句本上,用“隐隐约约“造句。

  背诵课文第四自然段。

  附全文板书:

  10、颐和园

  长廊:长、美、奇、

  佛香阁、排云殿

  万寿山

  宫墙、昆明湖、城楼和白塔

  昆明湖:长堤、小岛、十七孔桥。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照画面了解文中具体描写画像的部分,学习作者把看到的和想象到的自然融合到一起的写作方法。

  2、读读记记文中出现的新词语。感受名画的魅力,受到美的熏陶。

  学习重点:

  对照画面了解文中具体描写画像的部分,学习作者把看到的和想象到的自然融合到一起的写作方法。

  学习时间:

  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在世界著名的艺术殿堂卢浮宫中珍藏着三件宝,其中一件就是《蒙娜丽莎》,它是意大利著名画家达芬奇的代表作。几百年来,这幅画一直让人们百看不厌,蒙娜丽莎的微笑也成了世界上最神秘的微笑!你们想去看看吗?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去探访蒙娜丽莎!

  2、(出示)课题:蒙娜丽莎之约

  来,请大家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预设:之约,仿佛是在跟朋友约会,感觉好浪漫;作者没有把它当成一幅画,而是当成一个人,可以看出作者对这幅画的喜爱。)

  二、初读课文,感受名画。

  1、这是一篇课内阅读课文,我们首先要把课文读通顺,读准确。课文中一些词语和生字容易出错,请大家看课件。课件出示:

  有朝一日 赴约 交涉 脸颊 颈项微抿的双唇微挑的嘴角

  矜持悄然流露转瞬即逝 蜿蜒隐去璀璨的明珠难以捉摸

  2、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主要写了作者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参观世界名画《蒙娜丽莎》,并对这幅画的艺术魅力进行了赞赏。)

  三、欣赏名画,感受魅力。

  1、默读课文,看看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具体介绍了这幅名画?

  (找到5——7自然段)

  2、请大家自由阅读5——7自然段,并根据学习要求读懂课文。请看课件:

  用心读5——7自然段,你从哪些具体描写中看到了这幅世界名画的魅力?作者看到这幅画产生了怎样的想象,请用波浪线批画出来。

  3、学后交流:

  ⑴课件出示:她的脸颊泛着红光,一头黑发轻松地垂落双肩。她的眼神是那样柔和与明亮,嘴唇看来不像是涂抹的色彩,而是真的血肉。仔细看她的颈项,你会怀疑血液真的在里面流动。 (预设:她不像是画中的人物,而跟真的一般,太神奇了;当我读到这句话时,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个美丽端庄的女子,真美;作者看到这幅画就如同跟真人面对面,可见这幅名画的魅力。)

  ⑵ 出示:蒙娜丽莎那微抿的双唇,微挑的嘴角,好像有话要跟你说。在那极富个性的嘴角和眼神里,悄然流露出恬静、淡雅的微笑。那微笑,有时让人觉得舒畅温柔,有时让人觉得略含哀伤,有时让人觉得十分亲切,有时又让人觉得有几分矜持。(预设:蒙娜丽莎的微笑让人产生无数的想象,很难想象这只是一幅画;这几句话是对蒙娜丽莎的微笑进行的具体描写,作者把看到的跟自己的想象结合起来,让我们仿佛看到了她神秘的微笑一样。)

  达芬奇凭着自己的天才想象力及他那神奇的画笔,使蒙娜丽莎转瞬即逝的面部表情,成了永恒的美的象征。想不想看看?(出示图片)说说你看到什么,想象到什么?

  引入资料:(课件出示)500多年来,人们一直对《蒙娜丽莎》神秘的微笑莫衷一是。不同的观者或在不同的时间去看,感受似乎都不同。在蒙娜丽莎的脸上,微暗的阴影时隐时现,为她的双眼与嘴唇披上了一层面纱。而人的笑容主要表现在眼角和嘴角上,达芬奇却偏偏把这些部位画得若隐若现,没有明显的界线,因此才会有这令人捉摸不定的“神秘的微笑”。

  看了这则资料,你有什么想法?(体会达芬奇的精湛技艺和作者丰富的想象力。)

  ⑶过度:达芬奇精湛的艺术,这幅画独特的魅力除了体现在蒙娜丽莎神秘的微笑上,还体现在哪里?(引出第七自然段)

  课件出示第七段(达芬奇不仅把蒙娜丽莎的面部表情画得耐人寻味,还注重她的身姿、服饰的搭配以及他身后背景的衬托,可见达芬奇的艺术高超。

  ⑷作者用优美生动的语言细致地向我们描述了蒙娜丽莎这幅世界名画的魅力,让我们感到蒙娜丽莎仿佛就在我们眼前。回顾这三段话,想想作者是如何来介绍的?课件出示:尺寸大小、色彩、整体外形,面部表情、神秘的微笑,身姿、服饰、身后背景。描写中加入自己的想象。

  过渡:从作者的具体描述中我们感受到了这幅世界名画的魅力,除了这些,你还可以从哪里看出蒙娜丽莎的无穷魅力?请大家读读课文的1——4自然段,看看会有什么发现?

  4、学生读课文1——4段,思考回答:(抓住两个“慢慢”体会;抓住“队伍之长”体会)

  四、总结升华。

  过渡:同学们可真会学习,不仅能从作者的具体描述中感受到画的神奇,还能够从人们的等待中看出蒙娜丽莎的魅力。怪不得作者在最后说:(出示示最后一段)

  1、齐读这段话。

  2、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相机板书:明珠 灵魂的一部分)

  引读:我相信蒙娜丽莎已经深深地嵌入了我们每一位同学的心中,已经成为了我们灵魂的一部分,请大家读:

  读到这里,让我们不得不对这幅世界名画的作者无比赞佩,他就是意大利著名画家达芬奇。请看课件:达芬奇,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位画家,他是一位思想深邃、学识渊、多才多艺的艺术大师、科学巨匠、文艺理论家、大哲学家、诗人、音乐家、工程师和发明家。他在几乎每个领域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后代的学者称他是 “文艺复兴时代最完美的代表”,是“第一流的学者”,是一位“旷世奇才”。

  五、课外延伸。

  《最后的晚餐》也是达芬奇的名画,它是世界著名的宗教画,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查阅有关的资料,也可以仿照课文的写法来描述一下这幅名画。

  板书:

  蒙娜丽莎之约

  明珠 灵魂的一部分

  《蒙娜丽莎之约》背景知识

  达·芬奇 (1452—1519)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位画家,也是整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是一位思想深邃、学识渊博、多才多艺的艺术大师、科学巨匠、文艺理论家、大哲学家、诗人、音乐家、工程师和发明家。他在几乎每个领域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后代的学者称他是“文艺复兴时代最完美的代表”,是“第一流的学者”,是一位“旷世奇才”。所有的、以及更多的赞誉他都当之无愧。《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这两件誉满全球的作品,使达·芬奇的名字永垂青史。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是美国最大的博物馆,建于1880 年,整个博物馆是一幢大厦,占地8 公顷,为北京故宫博物院的1/9,但展出面积很大,不下24 公顷,反而是故宫博物院的两倍。仅画廊就有200 多个,藏有36.5 万件各类文物和艺术品。

  纽约的大都会博物馆背依纽约中央公园,闹中取静,环境幽雅。然而,在建筑上没有体现出美国人的创造性,高台阶。大廊柱,与任何一座标准博物馆一样刻板。单调。但展出内容却丰富多彩,体现了资金足。气派大的美国风格。整座的2460 年前的埃及古墓移置在馆内专建的大厅中巨型玻璃罩里,令人叹为观止,可谓镇馆之宝。服饰馆也堪称世界之最,收集了4 个世纪以来五大洲的各民族服装1.5 万件。

  我国的苏州园林也被仿建在博物馆的主楼二层的北厅之中,这可能真是典型的“文化移植”了,1981 年9 月才由我国苏州能工巧匠建成的明轩十分吸引观众,不时听到游客问:“中国花园在哪里?”为了避免拥挤,规定了专门路线入园,由定时电梯控制人数。园中飞檐。雕梁。鱼池。凉亭,室内对联。掸瓶。八仙桌。太师椅一应俱全。一些美国游客坐在凉亭里闭目养神,宛如中国的墨客骚人,甚至摇头晃脑的姿势也带上了“中国味”,十分有趣。

  早期创作

  当他在韦罗基奥的作坊学艺时,就表现出非凡的`绘画天才。约1470 年他在协助韦罗基奥绘制《基督受洗》时,虽然只画了一位站在基督身旁的天使,但其神态。表情和柔和的色调,已明显地超过了韦罗基奥。现存他最早的作品《受胎告知》,构图虽没有创新,而背景山水的描绘却已注意到了空气氛围的表现。这表明他一开始就致力于解决写实与典型加工的辩证关系。稍后创作的《吉内夫拉· 德本奇像》,一反15 世纪艺术追求线条分明的传统,以逆光夕照的色调渲染他所倡导的透视效果.1481 年创作的《博士来拜》(又译《三王来拜》),是标志其艺术风格达到成熟期的作品。

  盛期创作

  1482 年达·芬奇来到米兰,应圣弗朗切斯科教堂的邀请绘制祭坛画《岩间圣母》。这幅现藏于巴黎的作品,虽仍然是传统题材,但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岩窟幽深的刻画及山岩间花草逼真的描绘,证明他使用的烟雾状笔法已使其在传真写实和艺术加工方面达到了新的水平。《最后的晚餐》是他在这一时期创作中最负盛名之作。这幅表现基督被捕前和门徒最后会餐诀别场面的湿壁画,绘制在米兰圣玛丽亚·德拉格拉齐耶修道院饭厅。巧妙的构图和独具匠心的经营布局,使画面上的厅堂与生活中的饭厅建筑结构紧密联结在一起,使观者感觉画中的情景似乎就发生在眼前。达·芬奇回到佛罗伦萨,随着共和制度的恢复,文化气氛一度活跃,画坛上也先后出现了米开朗琪罗。拉斐尔等杰出人物。他向市民展出的一幅经过精心构思的《圣母子与圣安娜》素描草图,立即引起轰动,其构图原理和画法对艺术界有极大影响,米开朗琪罗和拉斐尔等人也从中得到启发.1503 年他一面着手为市政厅大会议厅绘制壁画(因再次去米兰而始终未完成),一面创作《蒙娜丽莎》和《圣母子与圣安娜》。这是两幅他极为珍爱的作品,始终带在身边,晚年移居法国也不离左右,最后遗存巴黎。

  在达·芬奇的艺术遗产中,大量的素描习作也颇值得重视,这些素描和他的正式作品一样,同样达到了极高的水平,被誉为素描艺术的典范。其特点是:观察入微,线条刚柔相济,尤善于利用疏密程度不同的斜线,表现光影的微妙变化,他的每一件作品以素描作基础。其艺术理论散见于他的5000 多件笔记和未完稿的《画论》中,也是文艺复兴时代理论研究的重大成果。

  生平简介

  1452 年4 月15 日意大利佛罗伦斯共和国的文西村近郊,赛尔·皮耶洛·达文西与卡特莉娜所生

  1465 年进入维落琪奥的工作室成为入门弟子(13 ~14 岁)

  1473 年创作《圣告图》

  1476 年被告密与维落琪奥的的其他弟子犯了同性恋之罪,由于他矢口否认,最后被释放(24 岁)

  1482 年绘《三贤王的膜拜》,返往米兰(30 岁)

  1483 年接受圣佛郎西斯克,格兰德教会订作《岩石上的圣母》(31 岁)

  1495 年开始绘制《最后的晚餐》(43 岁)

  1502 ~1503 年回到佛罗伦斯,开始绘制《蒙娜丽莎》(50 岁)

  1516 年应法王之邀,赴法国安伯瓦兹(64 岁)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2、能找出表达课文中心的句子,能清作者是从哪机方面赞美广玉兰的。

  3、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作者为什么喜爱广玉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励学生到生活中去感受美。

  教学过程:

  一:谈话。

  师有感情地描述第一小节,自然过渡到重点段落。

  二:学习第二段。

  1、轻声读读第二段,感受一下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写广玉兰的,你最喜欢作者描写广玉兰的哪一段?

  (1)学习第二小节。

  (2)默读第二小节,主要写什么?

  (3)从哪可看出,它的花儿洁净、高雅。读读,划划。

  (4)学生说说自己的体会,结合图片或食物感受一下广玉兰花儿的洁净、高雅。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2、读读第三小节,说说这一小节说什么。

  (1)默读,划一划,广玉兰花开放时有哪几种形态?

  (2)你觉得哪种形态最可爱或你最喜欢哪种形态?

  (3)生说,相机出示图片。

  (4)指导感情朗读。

  (5)再读读这一小节,说说这一小节的`结构。

  过渡:广玉兰的花无论是含苞欲放还是全部绽开的都显得那么高雅,同学们你们喜欢广玉兰的叶子吗?

  3、读读四、五自然段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广玉兰的叶子,可结合观察实物。

  2、指导感情朗读。

  过渡:无论是广玉兰的花还是它的叶,都给人们带来勃勃生机,怎能不令作者大加赞美。

  5、齐读最后一小节。

  三:总结。

  同学们,这篇课文学完了,其实广玉兰在我们南京也广泛种植,你注意到了吗,在许多公园里、马路边都有广玉兰的身影,你留意过它们吗,今天学了这篇课文后有什么话要说吗?

  四:作业。

  1、在课文里找出三组意思相近的词语。

  凋谢(凋落)纯洁(洁净)洁白(纯洁)

  2、摘抄你喜欢的词语。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朗读背诵课文。

  2、观察一种植物,仿照课文第三段,写一段话。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一堂课,我们学习了第10课,感受了广玉兰那纯洁、高雅的花儿,那散发着勃勃生机的绿叶,这堂课我们就再来,读一读背一背。

  二:朗读背诵。

  读一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说说为什么喜欢。

  相机指导背诵。

  三:仿写。

  读第三自然段,说说主要写了什么?

  从哪几方面来写花儿的形态的?

  说说这一段的结构。

  观察一种花,说说准备从哪几方面来写。

  学生练习写。

  交流。

  四:作业。

  观察一种自己喜欢的植物,并写一篇观察日记。

  教后手记: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语文经典教案01-08

小学语文的教案01-10

语文小学教案01-03

《小学语文》教案01-26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01-11

小学语文《语文天地一》教案01-13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七》教案02-04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三》教案02-03

小学语文教案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