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教案必备(10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班数学教案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大班数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认识钟面数字与指针表示的意思,以及在钟面上看整点和半点。
2.了解时间与生活、学习的关系。
活动准备:
1.几台不同样式的时钟(如外形不同、指针数量不同、刻度表示方法不同等),玩具钟若干。
2.整点记录表(见操作材料包“下课10分钟”)。
活动过程:
一、看时间
1.讨论:时钟有什么用?这些中有哪些不一样?(如外形不一样、钟面有方有圆、指针数量不一样等。)
每个时钟的钟面上都有什么?(如1—12个数字,时针,分针等。)
2.区分时针和分针,谈论他们不
3.同的功能。
二、学习认整点
1.讨论:现在是几点钟?你是怎么知道的?
2.教师小结:钟面上一共有12格,每一个代表不同的时间;当分针指向12的.时候,时针指向数字就是几点钟。
三、拨时钟
1.教师与幼儿共同拨弄时针,分辨准确的时间。
2.幼儿两人一组,玩玩“我说时间你来拨”的游戏。
3.在已能辨认整点的基础上,适当出现“半点”,让幼儿尝试拨“X点半”,辨认“X点半”;从中面上分辨是超过了“X点”还是没有到“X点”。
环境创设:幼儿每人一份圆形金鱼系列(1-10)和数字卡片(1—10)
重点与难点:认知三个数之间的相邻关系。
活动过程:
一、数圆
幼儿将练习纸上的圆形金鱼看片撕下,玩数金鱼,边数圆形边把相应的数字卡放在“金鱼”下面。
二、找邻居
每张“金鱼”图片下都有对应的数字卡,请幼儿分别给“金鱼”和数字找相应的邻居,要求幼儿会说3有2个相邻数,3比2大1.3比4小1.
归纳:请幼儿找10以内各数的相邻数,发现除1和10以外,其余各数都有2个相邻数。
三、排卡片
幼儿两人一组玩看片游戏。如一个幼儿出示4个圆形的金鱼卡,另外一个幼儿马上拿出3个圆形的金鱼卡和5个圆形的金鱼卡,并同时排出3、4、5这三张数字卡。说出4的相邻数是3和5,3比4小1,5比4大1.游戏反复进行。
大班数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感知生活中有规律的序列,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辨认图形排列的规则,并按照其序列延伸该图形。
3.发展观察、分析的能力。
活动准备:
1.课前在活动室布置四个活动区域:"超市"、"书店"、"展示大舞台"、"数学角"。
2.在"超市"里摆满五颜六色的项链、花纹有一定规律的发饰、桌布、衣服、包装纸,卡片花边、国际象棋棋盘,美人痣。
3."书店"里摆设按事件变化的先后顺序排列的图片:有种子发牙、蝌蚪变青蛙、月圆月缺、小孩长大成人。
4."展示大舞台"里准备了各种颜色的纸环、五颜六色的彩色纸、串珠、纯白色的衣服、裤子、围巾、裙子、手套、袜子、剪刀、画笔、花边、各种颜料、针线、双面胶。
5."数学角"里准备了按故事情节变化的先后顺序的小卡片、故事磁带。
活动过程:
一、感知活动--逛"超市" 安排、布置适宜的学习环境,激发幼儿探究的兴趣。老师以朋友身份带领幼儿"逛超市","超市"里摆满了的各式各样的东西,让孩子们感知事物的序列变化,从而感知事物的美,进一步让幼儿们说出你所见到的.物体是用怎样的规律排序的,然后记录下来,看谁记录的画面最美,就在额头中间贴上一颗"美人痣。"
二、合作活动--逛"书店"老师带幼儿们逛完了"超市",又带领幼儿们来到了"书店",这里摆满了各种各样的故事书、图片。老师说"孩子们,今天书店阿姨把图片的顺序搞错了,我们来帮助阿姨给图片分类排序好吗?"大家等不急了,忙说:"好!"接着幼儿自主的三五成群的自发的组织成一组,开始按事件变化的先后顺序排列图片,幼儿拼拼说说,合作活动,这样既发展了幼儿的口语,又培养了幼儿热爱集体的好品德。接着,每组推选一名代言人起来表述本组的排列结果,说出小组的队名、口号,展示交流,要求发言的幼儿用"先……后……最后……"的句式来讲述。
三、操作活动--展示大舞台老师带领孩子们帮"书店"阿姨把图片整理好后,又带大家来到"展示大舞台",这里是幼儿们动手操作的区域;在这里,幼儿们可以充分自主的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这里,老师给他们准备了各种丰富多彩的材料;在这里,小朋友们可以尽情的享受创造的乐趣,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增强了学习数学的心趣,一举几得,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操作活动开始,老师以一个主持人的身份出现在小朋友的活动中,小朋友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进行,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完成后,带上或穿上自己的作品走向展示舞台,在轻音乐的伴奏下翩翩起舞,向模特一样展示自己的风采。每一个"模特"展示完毕,"主持人"采访"模特":"你脖子上的项链的创作灵感来自怎样的排序规律?"他非常自豪地回答:"我制作的项链是用红、黄、蓝、绿,红、黄、蓝、绿.....的规律来排列制成的,记住我哦,我是二十号选手,投我一票!"主持人接着喊:"下一个。"一个个都是那么自信,一个个都是那么出色,一个个都是那么充满活力,最后主持人讲评:每一个参赛选手都表现不错,都发给一份优秀奖。
大班数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正确感知10以内的数量。
2.能用标记和数字记录活动室玩具的数量。
3.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人手一张统计表、一支笔、一本幼儿活动材料。
2.选择l―10种班级中新增加的玩具(每种玩具的数量在10以内)。
活动过程
1.观察活动室玩具。
――开学了,我们的玩具有什么变化?多了哪些新玩具?
―――请幼儿讲述自己观察的结果,引导幼儿发现升上大班后班级物品、玩具的变化情况。
2.观察记录表格。
――统计表上有些什么?它们表示什么意思?
――讨论:怎样在表格中对班级的物品、玩具进行记录?
3.探索记录方法。
――请幼儿选择班级中的一种物品进行统计,并在表格中记录其数量。
――展示个别幼儿的记录结果,了解各种不同的记录方法。
――幼儿按自己的方法进行统计玩具的活动,记录每种玩具的数量。
4.展示记录结果。
――鼓励同伴之间相互交流记录的结果,感知物品玩具的变化,学习不同的记录方式。
――引导幼儿继续关注活动室中其他的变化。
活动反思
数学不是符号的游戏,而是人们对现实生活的经验总结。大班幼儿的.活动与数学的联系更加密集,它常常出现在幼儿的身边,源于幼儿的生活。孩子们升入大班后,活动室发生了很多的变化,其中玩具的变化是最明显的。在本次《活动室的玩具多》的教学活动中正是通过孩子们的自主观察、集体讨论,采用自主记录、集中交流、小组讨论记录、作业等不同的方式,让幼儿正确感知10以内的数量,了解不同玩具的数量能够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有效记录。
大班数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同样多”的含义。
2、让学生在数一数、比一比、摆一摆的活动中,体验一些比较的方法。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教学重点:知道“同样多”的含义。会正确进行“多、少”的比较。掌握比的较的方法。
教学难点:会比较多个物体的多少。掌握自己认为适用的好的`比较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及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趣
1、多媒体课件展示小猪、小兔盖盖房子的情境动画。
学生观看动画,用所看到的动画内容讲小故事给同学们听,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课堂教学中。
2、谈话导入:请小朋友看一看,在我们班中,是男同学多,还是女同学多。还是一样多?你是怎么知道的?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比较多少。
板书课题:比多少
二、合作学习,自主探究
1、小组合作,观察动画处,组内交流。说一说动画片里的故事都讲了什么?
小组交流:有4个萝卜、3个苹果、4只小兔、3只小猪、4根木头、4只小凳……
2、引导观察,初步感知“同样多”
⑴、小朋友们,你们看到了什么?有多少呢?(学生数一数)
⑵、问:小免去搬砖,有几只小免,有几块砖,小免和砖谁多?你是怎么知道的?有什么不同的想法吗
⑶、问:这样一个对着一个,都没有多余的,我们就说小免和砖的块数怎么样?(一样多)用一个算式表示是:
板书: 4=4 学生书空并齐读 老师介绍等号
⑷、学生动脑筋:看看,动画片里还有什么和什么“同样多”?
⑸、动手操作:学生用学具袋中的物品摆“同样多”的物品
比如说:圆片和三角形
大班数学教案 篇5
活动设计背景
1. 在操作中探究7的分解组成,理解部分数之间的互补关系。
2. 发展分析、推理、归纳和迁移能力。
3. 喜欢并愿意参加数学活动。
活动目标
1. 在操作中探究7的分解组成,理解部分数之间的互补关系。
2. 发展分析、推理、归纳和迁移能力。
3. 喜欢并愿意参加数学活动。
教学重点、难点
1. 重点:在操作中探究7的分解组成并记录。
2. 难点:在理解部分数之间的互补关系(递增递减的规律)。
活动准备
洞洞板学具 白色若干 铅笔若干
活动过程
1.听音乐取学具
2.游戏“敲鼓”
3.通过故事学习7分解组成,并理解部分数之间的互补关系。
(1) 以《苹果熟了》的故事形式,学习7的分解组成。
出示7个绿棋子。
故事:在吉林省梅河口市有一所第二幼儿园,幼儿园的院子里面有一棵苹果树,秋天到了树上结了7个苹果,第一天。1个苹果成熟了,变成红的。
老师将一个绿棋子变成红色棋子,并出示记录表。
提问7分成了1和几?1和6和起来是几?
请幼儿用“照相机”把第一天苹果成熟的情况拍下来。
第2天,又1个苹果长成熟了,变成红的…………(方法同上)
(2) 引导幼儿进一步理解“分出来的两个部分数中一个数增加1,另一个就少1,总数不变”的互补关系。
教师演示比较第1天和第2天红苹果的.数量.
提问:第1天,树上有几个红苹果、几个青苹果,第2天,几红、几青?红变的(多一个)青呢?(少了一个)
为什么红变多一个,青就变的少一个呢?(因为树上总共只有7个苹果,红变多了、青就变少了)
(3) 通过故事摆出7的不同分法。
请幼儿边叙述故事边摆棋子,摆完说出一种分合式,在摆下一种。
(4) 引导幼儿进一步的理解部分数之间(逐一递增、逐一递减的互补关系)
游戏“猜拳”
4.收学具并检查学具
5.听音乐送学具
大班数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观察物体的特征,排除第二特征的干扰根据差异性进行排序。
2、掌握并发现物体的序列规律。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秩序感,并乐于参与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
课件、地垫20个、数字1—10两套、各类特征的学具20套、工作毯20块、照相机。
活动过程:
一、导入教学:
师:今天老师要带着大家去探险,想去吗?(想),我们首先要经过一座音乐谷,让我们跟着好听的音乐出发吧!
1、放音乐,幼儿随老师进入活动场地站成半圆。
2、提出问题:
①在歌曲中听到了什么?(音符)②有哪些音符?(1、2、3、4、5、6、7、ⅰ)
③它们有个秘密,你们发现了吗?引导幼儿说出音是从低到高唱的,手势动作也是从低到高的。
3、手势表现音阶1、2、3、4、5、6、7、ⅰ,和幼儿边唱边做手势。
二、基本教学1、点课题:刚才的1、2、3、4、5、6、7、ⅰ就是一组音阶由低到高的排序。
2、示范教学:教师引语:“刚才我们走过了音乐谷,现在我们再看神秘门。这是一扇智慧之门,要给它镶上漂亮的宝石,它才会打开,看,这里有许多的宝石,
①提问:小朋友看看它们一样吗?(不一样),哪里不一样?(颜色、数量不一样)对,这些宝石它们每一串的数量都是不一样的'。
⑴这些宝石怎麽样镶上去呢?(看课件:门上提示由少到多的排列。)根据幼儿的观察回答出示宝石。老师小结。
⑵引导幼儿观察另一扇门怎样来镶宝石,(看课件,门上提示由多到少的排列。)根据幼儿的观察回答出示宝石。老师小结。
(3)念咒语”芝麻开门“,打开智慧之门
2、游戏《走迷宫》
智慧之门打开后出现了神秘老人,以他的口吻说:大家好,我是神秘老人,很高兴你们打开了智慧之门,下一站大家将要到达趣味迷宫,可是通往迷宫的路坏了,须要大家铺好路才能到达,我为大家准备了铺路用的材料,请你们来铺路吧。
①老师引导幼儿观察材料一样吗?(不一样),哪里不一样?(长短)
②整理材料,从长到短排序(出示字卡)
③铺路:从短到长搭,每一块搭时要拐弯(出示字卡)
④一起走迷宫3、集体游戏《给数字排序》
①取智慧果,把每一块材料取下来,后面有数字
②做游戏,请黄色数字宝宝到里圈,按1———10排队。
③继续游戏,请红色数字到里圈,按10———1排队。
三、自主操作
1、幼儿自主选学具。
2、老师巡回指导幼儿操作。并照相。
3、看屏幕说规律。
四、结束
1、以时钟做结束语,幼儿用肢体表现。
2、随音乐走出活动室。
大班数学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让幼儿尝试在操作过程中将一个物体等份成两份,知道部分小于整体,整体大于部分。
2.鼓励幼儿用(目测、计量、数数、折叠)等多种方法大胆去尝试、探索二等份的多种分法。
3.引导幼儿大胆讲述操作过程和结果。
教学材料:
教具:天线宝宝两个、蛋糕一块、二等份图卡10张学具:长方形纸、剪刀、尺、毛线、包装纸;吸管、圆片、三角形、正方形;硬币、蚕豆、雪花片、纽扣、小碗;量杯6个、天平、蛋糕、番茄、豆腐干、刀子、菜板、橡皮泥等。
教学过程:
1.幼儿将长方形纸进行二等份。
(1)班上请来了两位小客人,看看是谁?它们还带来了最喜欢吃的蛋糕,可是只有一块蛋糕,两人都想吃,怎么办?
(2)请一位幼儿动手试一试,有什么办法知道这两块一样大呢?(重叠)
(3)教师小结:把蛋糕分成一样大的两份,这种方法叫二等份。想想蛋糕除了这样分,还有不一样的分法吗?每位小朋友面前都有一张像蛋糕一样的长方形纸,请你想出和别人不同的方法进行二等份?
(4)幼儿动手操作,展示幼儿分法。(边与边对折、对角折)请幼儿比较一下,分出来的图形和原来的`图形有什么变化?
(5)教师小结:小朋友用了对折、对角折对长方形纸进行了二等份,把它分成了两份一样大的图形。
2.幼儿分组操作,尝试用多种方法进行二等份。
(1)天线宝宝邀请你们到宝宝乐园去参观,愿意吗?参观时小朋友应不推不挤,有秩序地参观,看看乐园里有什么?教师介绍各种材料,请小朋友帮忙把里面的东西进行二等份。
(2)幼儿自由操作,教师重点指导天平秤量、实物分法等。
第一组: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剪刀、吸管。
第二组:毛线、彩带、尺、剪刀。
第三组:硬币、蚕豆、雪花片等。
第四组:量杯、水。
第五组:天平、橡皮泥、蛋糕、番茄、豆腐干、刀、菜板3.幼儿讲述操作过程、方法。
(1)小朋友分过很多东西,请你想一想你分了什么?怎样分的?
(2)幼儿讲述各种分法,教师引导幼儿联系生活想想在什么时候用过目测、数数法----
(3)教师小结:小朋友在乐园里用了目测法、折叠法、计量法、数数法等对乐园里的东西进行了二等份。
4.游戏“看谁说得对”
天线宝宝想和你们做游戏,请你看图形说说它是不是二等份?比一比谁说得又对又快?
5.延伸活动在生活中,除了进行过二等份,还可以分成几份?以后我们还会继续学习四等份、五等份注意事项:
1.教师事先应将天平调试好,在幼儿操作天平称量物体时,教师重点观察、指导幼儿称量物体时,要使天平保持平衡。
2.如果幼儿在操作中对乐园里的物品进行了四等份,教师可请该幼儿说说自己的分法,鼓励幼儿的创新,自然引深到四等份。
知识背景的材料:
幼儿在园吃苹果、蛋糕等点心时,有的幼儿常要求吃一半,我说:“怎样才能分成一样大的两块?”想想平时在生活中还对哪些东西进行过分块?幼儿纷纷从家中找来了吸管、毛线、硬币、纸、橡皮泥等多种材料,并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商讨着具体的分割法,有时还争论不休,看着孩子们有如此浓厚的兴趣,便产生了二等份的课题。
大班数学教案 篇8
目标:
1. 感受、了解正方体的基本特征,体验数学活动带来的乐趣。
2. 在操作中学习观察、比较与合作,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准备:
1. 大正方体一个(骰子)、大小不同的正方形纸片若干张。
2. 正方形纸与正方体积木各面大小相同(每人一份)、笔
3. 各种正方体、财付通的废旧纸盒、玩具、积木、大筐等
4. 课件、实物投影仪
过程:
一、认识 正方体
出示正方形纸片
1. 你认识它吗?他是什么形状?正方形有什么特征呢?(一样长的四条边,一样大的四个角)
2. 你们有什么办法证明它的四条边是一样长的`、四个角是一样大的?
3. 幼儿操作、交流。教师(上下折、左右折、斜折说明边一样长,或用笔量一下)
出示正方体
1. 你认识它吗?它是怎么样的?有什么特征?
2. 幼儿操作探究正方体。请幼儿在正方体每个面都贴上正方形的纸并编号。
3. 交流、验证“你发现了什么?你用了几张纸正方体有几个面?每个面的大小怎样?”
二、寻找正方体
1. 在的材料中,寻找正方体
2. 检查验证
3. 出示长方体(有2个面是正方形的)
提问:它是正方体吗?为什么?(课件验证、)
4. 继续对的材料进行分类。
三、拼搭正方体
1. 小组合作品出大正方体
2. 交流、验证
3. 再次小组合作品出更大的正方体。
4. 交流、验证
四、延伸、拓展活动
大班数学教案 篇9
【活动设计】
我园紧邻地铁站,孩子们每天来园、离园都要经过,有的孩子每天都乘坐地铁上幼儿园,地铁已深深地融入孩子们的生活。为此,我园开展了“地铁在我家门口”的主题活动。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孩子们带来了许多资料,其中就有地铁1号线的线路图。这幅图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教育资源,例如:1号线经过多少站台?多少站台在地上?多少站台在地下?怎样用自己的方式统计、记录?于是,我们借助这一资源设计、开展了这一数学活动。
【活动目标】
1、理解地铁线路图上虚线、实线代表的意义,分类统计经过虚线、实线的站台数量。
2、活动中能大胆讲述,发表自己的见解。
【活动准备】
1、地铁线路图幻灯片。
2、幼儿人手一份地铁线路图、笔、记录单。
【活动过程】
一、观察分析地铁线路图。
1、师幼共同观察南京地铁1号线线路图。
师:这是什么图?
幼:乘地铁的图。
师:对,这是南京地铁1号线的线路图。
师:线路图上有些什么?
幼:字/三山街/小行/新街口……
师:我们一起来认一认。
2、理解线路图上虚线、实线代表的意义。
师:这些是站台的名字,线路上除了字之外还有什么?
幼:圆圈。
师:这些圆圈都和站台的名字在一起,它表示什么意思?
(教师通过指图并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引导幼儿理解站台就是车站的意思,是人们等地铁、上地铁的地方,就像公共汽车的站台一样。)
师:除了字、站台外还有什么?
幼:连起来的线和没有连起来的线。
幼:(指着断开的线)是虚线。
师:你怎么知道这个叫虚线?
幼:折纸图上就有这样的线。
师:真能干,你们会联想到折纸图上的虚线。断开的线叫虚线,那连在一起的线叫什么呢?
幼:连线。
师:我们把连在—起的线叫实线。
师:你们乘地铁到过新街口吗?
幼:去过。
师:新街口站在地上还是地下?
幼:地上/地下。
师:看来有的小朋友不是很清楚。请你们来看看视频。
(教师利用多媒体超链接功能,链接相应站台的图片或自己拍摄的视频,使幼儿清楚地看到新街口站是地下站。)
师:我们继续来看线路图。张府园站、三山街站、中华门站、安德门站、小行站在地上还是地下?
师:你们在线路图上发现了什么秘密没有?这些在地下的站台在什么线上?在地上的站台在什么线上?
幼:地下的站台都在虚线上,地上的站台都在实线上。
师:是吗?珠江路站在地上还是地下?为什么?
幼:地下,因为在虚线上。
师:正确。
(为验证幼儿是否真正理解虚线、实线代表的意义,教师通过追问让幼儿进一步观察,为他们后面做统计打下了基础。该环节也是活动的重点。)
二、统计地上、地下站台的.数量。
1、教师讲解幼儿的记录单。
师:有多少站台在地上、多少站台在地下呢?现在请你们来统计一下。想一想可以用什么标记来记录地上、地下的站台?
(教师通过提问调动幼儿已有的关于标记的经验,知道可以用各种图形、颜色、箭头或字来表示地上、地下。)
幼:红色表示地上站台,黄色表示地下站台。
幼:三角形表示地上站台,圆形表示地下站台。
师:做好标记之后数一数地上、地下的站台分别有多少个,将结果写在表格中。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主要是让幼儿运用已有的经验进行数数和记录,这是幼儿自主学习、表达的过程,也是活动的难点。)
2、幼儿统计、记录,教师巡回指导。
3、幼儿交流分享各自的记录结果和统计方法。
师:谁来说说你的记录结果?
幼:地上的站台有5个,地下的站台有11个。
师:地铁一共经过多少站台?
幼:16个站台。
师: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幼:我数出来的。
幼:我用加法,将地上的5个站台加上地下的11个站台,一共16个。
师:你们很能干,有的用加法,有的用数数的方法,都可以。
延伸活动:
师:今天我们学会了看地铁线路图,统计了地铁1号线沿途的站台。以后,你们还可以统计其他地铁线路中地上、地下的站台,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
大班数学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 学习将一个物体分成相等的四份。
2、 探索物体等分的多种方法,激发幼儿对等分的兴趣。
3、 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比较能力。
4、 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5、 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活动准备:
学具:各种形状的图形若干,人手一份操作纸、剪刀
教具:房子图两份
活动过程:
一、导入,学习圆形、椭圆形、三角形的四等分
1、师:森林里住着许多小动物,可是这今天刮大风、下大雨,把小动物家的窗户纸都吹破了,小朋友愿意帮助他们贴窗纸吗?
2、出示小猪房子图
师:小朋友来看一看,这是谁的家?小猪家的窗户是什么形状的?(圆形、椭圆形、三角形)小猪要请小朋友把窗户纸分成一样大小的四份,小朋友能做到吗?
1、幼儿动手将圆形、椭圆形、三角形进行等分
(1) 教师提出操作要求:选好一张窗户纸,先把它折一折,分成相等的四份,然后根据折痕剪下来,再拼一拼。
(2) 鼓励幼儿选择多种图形来分。
(3) 请个别幼儿上台演示自己的分法,并自己的操作结果贴在窗户上。
(4) 教师总结四等分的概念:将一个图形分成一样大小的四份,就叫做四等分
二、学习正方形的多种四等分的方法
1、出示小猫房子图,
师:刚才我们把小猪的窗户纸都贴好了,小猪真开心。可是小猫现在还伤心呢,我们也来帮帮小猫吧。看,小猫家的窗户纸是什么形状的?(正方形)
2、幼儿动手将正方形进行四等分
(1)教师提出操作要求:你们能不能把这张正方形的窗户纸四等分呢?小猫要请小朋友用各种不同的方法来分,你们来试一试,好吗?
(2)请个别幼儿上台演示自己的分法,并自己的操作结果贴在窗户上。
(3)教师总结正方形的四种四等分的方法。
三、幼儿探索长方形的'多种四等分的方法
1、出示小兔房子图,师:小朋友的本领让小兔知道了,小兔也想请你们来帮忙,看小兔家的窗户纸是什么形状的?(长方形)
2、幼儿动手将长方形进行四等分
教师提出操作要求:小朋友可以想出不同的方法来进行四等分,分好一种就贴在窗户上,再分另一种,看看谁的分法最多?
3、个别幼儿上台演示自己的分法(不同的分法)
4、 教师和幼儿一起总结长方形的五种四等分的方法。
5、 教师演示长方形的第六种最难的分法。
五、结束活动
师:刚才我们小朋友帮小动物都贴好了窗户纸,小动物们都非常感谢你们的帮忙。那除了这些图形以外,还有哪些图形可以四等分呢?请小朋友等一会在教室里找一找,试一试。
活动反思:
四等分的概念对大班下学期的幼儿来说并不是很难,但要让幼儿真正理解具体的方法也不容易。所以在本次活动中,我们设计了不同的环节,引导幼儿通过自己动手折一折,分一分,剪一剪,再拼一拼,一步步操作探索,从而得出各种图形的不同的分法。活动过程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和操作特点。从幼儿的操作情况来看,大部分幼儿都能很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操作活动中,大胆想出各种图形的不同分法,也能很快地掌握基本的分法。对于个别难的分法,也能在老师或同伴的提示讲解下得到启发和提升。
整个活动让幼儿在做做玩玩中掌握了四等分的知识,让孩子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体现了新纲要的教学理念,所以效果还是不错的。但也发现在操作材料上准备得还不够充分,可能是计算错误,另外在摆放操作材料时还要考虑得更周到,这样活动效果可能会更加完美。
【大班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数学教案(经典)08-19
(精选)大班数学教案08-11
大班数学教案(精选)07-24
(经典)大班数学教案08-02
[经典]大班数学教案08-07
【精选】大班数学教案08-06
[精选]大班数学教案08-12
大班优秀数学教案02-04
大班对称数学教案04-02
大班快乐数学教案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