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数学教案>大班数学教案

大班数学教案

时间:2023-07-08 13:39:03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精选大班数学教案范文合集十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大班数学教案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选大班数学教案范文合集十篇

大班数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观察花生果的特征,了解花生果的用途。

  2、记录剥花生仁的情况,学习简单的统计数据的方法。

  3、体验活动带来的乐趣。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花生人手10颗,点心盘和小碗人手一个,记录表人手一张。

  智能AB猜试题。花生类食品若干。

  活动过程:

  一、观察花生果的外形。

  1.以猜谜导入:小朋友都喜欢猜谜,今天老师就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谜语,请你猜一猜,小耳朵听好了。“麻屋子,红帐子,里面睡个白胖子”谁猜出来了?

  2.你是怎么知道的?请幼儿解释谜面。我们来看看,花生的外壳怎样?里面呢?打开后,里面有什么?学习花生仁(了解花生的外形特征)

  二、剥花生

  1.小朋友真棒,不但能猜出谜语,而且还能说出理由,那是不是每颗花生里面都睡了一个花生仁呢?那你来猜猜看,这颗花生里面有几颗花生仁?(幼儿猜测)是不是这样呢?我们怎样就能知道了?(剥开来看一看)

  2.你们想不想剥花生呢?今天我们一边剥花生还要一边记录,怎么记呢?(出示记录表)这里有一张记录表,上面有两排格子,这一排是告诉你要剥10次花生,下面这一排是让你填花生仁的颗数,如果第一次剥出2颗花生仁,你就在第一个格子里用2来表示,第2次剥出3颗来,你记在哪里呢?好的,小朋友在剥的时候要剥一次记一次,一直到剥完为止,剥下来的壳放在中间的盆子里。你会不会玩?你能不能一边剥一边吃?

  好,现在开始吧!

  3.请幼儿剥花生,一边剥一边进行记录。

  4.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记录剥下的结果。

  5.鼓励已剥完的幼儿说说游戏结果。

  6.统计数据。

  交流:小朋友,花生都剥好了吗?你能不能把记录的结果告诉大家?(能,请个别幼儿介绍)A、今天,小朋友真聪明,不仅会剥花生,还把花生仁的`颗数都记录了下来,知道了一颗花生里面有的是1颗仁,有的是2颗花生仁,还有3颗的。那在你剥的10颗花生中每种有几颗呢?我们把它来统计一下好不好?

  你们看,老师也剥了10颗花生,我也把它记下来了,那来看看,1颗花生仁的我剥到了几次?(数数看)把它记在哪里(一颗花生仁的地方),2颗花生仁的剥到了几次?怎么记呢?3、4颗有几次?记在哪里?

  B、小结:好现在我已经把我剥的花生统计出来了。(老师指着记录表说一遍)C、小朋友会不会把自己的记录结果也统计一下呢?(会)请小朋友试一试,看看你统计下来,那种花生仁的最多?

  D、幼儿统计,教师指导。

  E、交流:你统计的结果怎么样?谁愿意来向大家介绍一下?几颗花生仁的最多?(幼儿讲述)还有谁愿意来说一说?

  F、其他小朋友,你的呢?把你的记录表说给你的爸爸妈妈听听,告诉他,你的是哪种花生仁的最多?(下位交流)三、了解花生的用处。

  1.小朋友真棒,通过统计,发现了2颗花生仁最多,那花生有什么用呢?(幼儿自己说)!出自:屈老.师!

  2.小结:小朋友说的真好,那花生仁除了可以吃,可以榨油,那它的壳和衣有没有用呢?让我们来听听花生自己是怎么说的吧!(另一位老师来扮演花生讲述)3.原来花生的本领这么大,它浑身都是宝,你们记住了吗?

  四、游戏:智能AB猜

  1、下面我们就来玩一个关于花生秘密的游戏,叫智能AB猜。

  2、我说一句话,如果你觉得A的答案对,你就站在A这一边,如果你觉得B的答案对,你就站在B这一边。选对的小朋友就可以得到一朵笑脸花,所以,你一定要听清楚了以后再选,看看谁能全部答对?听明白了吗?好,游戏现在开始。

  1.花生的种子在

  A 、在泥土上面 B、在泥土下面

  2.发霉的花生

  A 、可以吃 B、不可以吃

  3.花生能榨油

  A 、能 B、不能

  4.花生只能吃

  A 、是的 B、不是

  5.所有的花生都只有2颗花生仁

  A、是的 B、不是

  6.花生的壳

  A 、有用 B、没用

  评价:游戏结束了,看看你得到了几朵笑脸花?我们来看看有没有谁得到了6朵笑脸花的?这些小朋友就是我们这次游戏的冠军,其他小朋友也不要难过,我们下次继续努力,争取夺冠军。

  五、分享活动。

  今天我们和花生玩游戏,还知道了,这么多关于花生的知识,现在我们一起来尝尝我们亲手剥的花生是什么味道的?

  孩子分享花生。

大班数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能运用自己的方法为不同等分的馅饼块分发同样数量的豆豆。

  2、感知不同的数数方式及多种不同的等分方法,初步理解部分与总体的关系。

  3、积极运用自己的图示方法进行记录。

  活动准备:

  豆子每人12粒以上,三等分圆的操作硬卡,圆片多个,笔,记录表。

  活动过程:

  一、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1、观察材料

  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来做豆豆馅饼,县看看我们都有些什么材料吧。

  2、数豆豆

  做豆豆馅饼,今天每个人需要取12颗豆豆,不多也不少,说说你怎么取到正好12颗豆豆呢?

  二、幼儿操作,尝试分豆豆

  1、第一次做馅饼

  1)现在开始做馅饼,请把馅饼对着一下,用笔把中间的折痕用笔描出来。看看现在馅饼分成了几块?

  2)请你把12颗豆豆分到馅饼上,每块豆豆一样多,12颗豆豆都分完。

  3)说说你分的结果是怎样的?

  4)说说我们刚才做了什么件什么事?请你把刚才做的这件事用自己的方法记住记录纸上,记得告诉别人两个内容:馅饼分成两块,每一块分到了6颗豆豆。

  5)幼儿操作,记录。

  2、第二次做馅饼

  1)再来做馅饼,请把馅饼对折一下,再对折一下,用笔把中间另一条折痕也用笔描出来。看看现在馅饼分成几块?

  2)操作过程同上,感受分成地块馅饼,每块分到3颗豆豆并做记录。

  3、第三次做馅饼

  1)有个难一些的问题,你能把馅饼分成同样大小的.三块吗?

  2)把你想到的办法给大家看看,是不是分成了同样大的三块?

  3)给幼儿提供三等份圆的操作卡,一个新的馅饼,运用操作卡,把馅饼分成3份。

  4、第四次做馅饼

  1)请幼儿在三等分圆的基础上,尝试把馅饼分成6份,用笔描出来。

  2)给六等分的馅饼分豆豆并记录操作结果。

  5、教师小结

  1)看自己的记录纸,你记录了几件事情?

  2)从记录的这些事情上,你发现的什么秘密呢?

  三、游戏:找朋友

  1、我们现在有几个小朋友啊,我们也来分一分好吗,你觉得我们这么多小朋友2个2个在一起,可以分几队?3个3个分,可以分成几队。6个6个分可以分几队。

  2、游戏好玩吗?那你觉得4个4个能分均匀吗?可以分几队。还有5个5个呢?我们到外面继续玩好么?

大班数学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现在的孩子在家里有很多爸爸妈妈课余的知识指导,简单的数字1和2幼儿基本认识,但是幼儿很难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很多幼儿似懂非懂,我选择了学习“1”和“2”这个活动。对于刚入园三个月的幼儿,我从他们感兴趣的水果入手,在这个教学活动中,为了引起幼儿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我创设了“摸一摸”的游戏、分组自选活动,从而有利于培养他们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目标:

  1、会手口一致点数2以内的实物并说出总数。

  2、认读数字“1”“2”,初步理解数字的意义。

  3、能根据实物范例、圆点卡片、数字卡片等取出相同数量的物体。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1)数字“1”“2”卡片。(2)糖果罐(罐子上贴一个或两个糖果标记)、小篮子(篮子上贴一个或两个圆点标记)、瓶子(瓶身贴一个或两个圆点标记,瓶盖上贴着1或2的数字标记),珠子和自制的糖果若干。

  2、材料配套:教育挂图《领域活动*科学*认识*“1”和“2”》.

  活动过程:

  1、出示挂图中的'苹果和梨的图片,激发幼儿的兴趣。

  引导语:老师带来了水果,看看都有什么水果?

  2、出示水果图片,学习“1”、“2”。

  学习“1”。

  拿出一个苹果卡片贴在黑板上,提问:“黑板上有几个苹果?”(引导幼儿共同说出:1个苹果。)

  学习“2”。

  (1)拿出一个梨卡片贴在苹果下方,提示:“黑板上有几个梨?”(引导幼儿共同说出:1个梨。)

  (2)比较苹果和梨的数量,引导幼儿说出:“一样多”。

  (3)再拿出一个梨贴在第一个梨的旁边,引导幼儿直观感知1个梨添上1个梨是2个梨。

  (4)引导幼儿手口一致点数:现在有几个梨?让我们一起数一数。

  3、认读数字“1”和“2”,初步了解数字的意义。

  认读数字“1”。

  (1)出示数字卡片1,引导幼儿认读,说说1像什么。

  (2)将数字贴在苹果旁边,让幼儿知道1个苹果可以用数字1表示。

  认读数字“2”,引导幼儿认读,说说“2”像什么。

  将数字2贴在梨旁边,让幼儿知道2个梨可以用数字2表示。

  4、游戏:摸一摸,这是多少?事先把积木放在盒子里,教师出示“1、2”数字卡片,让幼儿不用眼睛看,从里面摸出相应数量的东西。

  5、分组自选活动。

  第一组:装糖果。投放贴有糖果标志的罐子,让幼儿根据罐子上的糖果数量,装入相应数量的糖果。

  第二组:装珠子。投放贴有圆点标记的小篮子,让幼儿根据圆点数量取出相应数量的珠子放入篮子中。

  第三组:盖瓶盖。投放画有一个或两个圆点,大小相同的瓶子两个,让幼儿根据瓶子上的圆点,匹配贴有相应数字的瓶盖。

  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

  1、将“装饼干”的材料投放到数学区,让幼儿操作练习。

  2、将“装糖果”“装珠子”“盖瓶盖”等活动材料投放到数学区,让幼儿继续操作。

大班数学教案 篇4

  【设计思路】

  《让谁先吃好呢》是一个幽默生动、结尾出人意料的绘本故事,将乏味的"排序"完美地蕴藏在美妙的故事里,将绘本与数学知识、生活经验完美地结合起来。所以我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出发,设计了此次数学活动。在活动设计中,我以"让谁先吃"的故事情境为切入口,利用情境推动幼儿对于高矮、大小和轻重排序经验的不断建构,活动目标在过程中自然展现、层层铺展、一一达成。让幼儿在活动中表达、探索、操作,潜移默化地学习到数学知识,体验排序带来的的乐趣。

  【教学目标】

  1、知道按事物不同的特征进行排序会有不同的结果,初步了解排序的可逆性。

  2、能按要求进行轻重排序,尝试记录结果。

  3、积极参与排序活动,体验排序中的乐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按动物个子高矮、嘴巴大小、耳朵长短、尾巴长短、体重的轻重进行正向、逆向排序,理解逆向排序。

  2、难点:在数石头游戏中,比出动物间的轻重关系。

  【教学实施过程】

  一、初步了解动物及桃子的主要特征。

  1、了解动物的主要特征。

  (1)师:今天,我给大家请来了一些动物朋友,看,都有谁呢?数一数,一共有几位?(猴子、长颈鹿、兔子、犀牛、鳄鱼、毛毛虫)

  (2)师:这些动物朋友身上都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是什么呢?(例如:我们可以叫它长耳朵小兔、大嘴巴鳄鱼、高个子长颈鹿、长尾巴猴子、大肚皮犀牛、小小的毛毛虫)

  2、发现桃子引出故事。

  (1)师:咦,他们都在看什么呀?(桃子)

  (2)师:看看,这个桃子长得什么样?

  (3)师:哇,这样一个爱心形状的大桃子,看着就很好吃,馋得动物们口水都快流出来了。可是6个动物1个桃子,让谁先吃好呢?

  二、结合故事,引导幼儿按动物的某一特征排序。

  (一)按动物高矮、大小、长短排序。

  1、按个子的高矮排序。

  (1)师:"按照个子高矮的`顺序吃怎么样?"长颈鹿把脖子挺得直直的,先说了一句。那就得先量量看,谁的个子最高了。

  (2)师:于是,他们每人都找了一棵大树开始量身高。请你们仔细的看看,有没有人耍赖皮犯规?

  (3)师:对呀,量身高要在同一个水平线上比,站站直,不能算上耳朵和尾巴。看,他们站好了,谁最高?第二高是谁呢?第三高呢?接下来轮到谁?第五高?最矮的一个是谁呀?

  (4)师:按照个子高矮的排法,最高的是长颈鹿,所以桃子得它先吃。

  2、按嘴巴的大小排序。

  (1)师:"不行,这么大的桃子,当然得嘴巴最大的先吃了"鳄鱼张着一张大嘴发话了。于是,动物们都张大了自己的嘴巴,请你们看一看、比一比,按照嘴巴大小的顺序,该怎么排呢?

  (2)请个别幼儿在上前操作,比一比进行排序,教师总结。鳄鱼嘴巴最大,该它先吃,如他愿了!

  三、引导幼儿按动物的轻重进行记录和排序。

  1、讨论比重方法。

  (1)师:这下大肚皮的犀牛使劲儿的跺着脚,直说:"不行"。它会要求比什么呢?你们真的说到它心理去了,它就是要按体重的顺序来排。

  (2)师:那体重该怎么称啊?用什么好办法呢?运用跷跷板称重,一头坐小动物,一头放石头。

  师:想一想,跷跷板是平的代表什么意思?跷得高的表示重还是轻呢?跷得低呢?如果跷跷板左边重右边轻呢?

  2、教师交待操作要求:为了公平起见,请我们小朋友来做裁判。先看好是哪位小动物在称重,然后数一数跷跷板上石头的数量用数字记录在"石头"下面的格子里,最后看看跷跷板是平的还是翘的,用数字进行排序。

  3、幼儿记录,教师观察指导。

  4、交流操作结果,教师记录反馈纠正。

  5、引导幼儿一同来看着记录表进行体重的排序。

  师:那么我们一起来看着这张记录表,给小动物们排排体重吧!看来桃子该给最重的犀牛先吃哇。

  四、引导幼儿思考逆转排序。

  1、师:毛毛虫心想:"比谁最高,长颈鹿是第一名;比谁的嘴巴最大时,鳄鱼是第一名;比谁最重,犀牛是第一名;比耳朵最长、尾巴最长时,兔子和猴子是第一名。它该比什么得第一呢?

  2、对呀,为什么不管什么顺序,都要从最大的开始!毛毛虫也想到了,我们可以反过来嘛,要论谁的个子最小,毛毛虫是第一;要论谁的嘴巴最小,毛毛虫也是第一;耳朵最短、尾巴最短、体重最轻,这第一名不都是毛毛虫嘛!大家一致认同了,于是毛毛虫痛快地钻进桃子里先吃了起来。

  四、拓展延伸

  1、师:想想看,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没有"从小排到大、从矮排到高、从短排到长"的情况发生?

  2、师:小朋友,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的比较方法,只要你认真观察,你就会找到许许多多的排列方式。动物们依据自身的特点都找到了第一名的地方,其实在你们每个人身上都有第一名,请你们回去想想自己在什么方面是最厉害的?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是以综合活动进行展示,活动中的主要内容偏向以数学,通过聆听本活动,让我发现绘本的不同形式的展现,绘本不一定是语言活动的专属,主要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细心观察,便能发掘绘本中更多的价值。

大班数学教案 篇5

  新《纲要》强调引导幼儿在生活或游戏的真实情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感知数学,形成数学意识。橡皮泥是孩子们最喜欢玩的游戏材料,我们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融入玩橡皮泥的游戏情境中,创设了本次活动。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教师不断引导幼儿与材料互动,让幼儿在做做玩玩的过程中逐步感知、理解在等量的橡皮泥上印制饼干的数量与印制饼干用的模具的大小、排列的疏密及橡皮泥底板厚薄之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

  1.感知在等量的橡皮泥上印制“饼干”,其数量的多少与印制饼干用的模具的大小、排列的疏密以及橡皮泥底板厚薄之间的关系。

  2.体验数学操作活动的乐趣。

  教学准备

  1.幼儿人手一块同样大小的橡皮泥,泥工板;

  2.印制“饼干”用的大小模具(瓶盖)若干;

  3.幼儿记录用的纸和笔人手一份,自制桂冠一顶。

  教学过程

  1.出示橡皮泥,引起幼儿操作兴趣。

  师:你会用橡皮泥做什么?

  幼:做小动物、水果、汤圆、饺子、饼干……。

  2.教师示范用模具(小瓶盖)印制饼干,并讲述印制饼干的要求。

  师:今天,老师要教小朋友用模具来印饼干。先看老师是怎样印的:先将一块橡皮泥放在底盘内(装紫菜的大瓶盖),压平,铺满,然后选一个小模具(小瓶盖),在铺平的橡皮泥上面印压饼干。要求印的时候每个饼干不重叠,不交叉,要确保饼干是完整的。印压3次后提问:老师印了几块“饼干”?

  幼:3块。

  师:猜猜看,老师继续印下去,还能印几块饼干?

  幼甲:5块。

  幼乙:7块。

  ……

  3.幼儿第一次尝试操作:探索同样大的橡皮泥,在同一底板中,用小模具印制饼干的数量与饼干排列的疏密的关系。

  师: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和老师一样大的橡皮泥、一样大的底板和小模具,请小朋友来印饼干,看看你能印出几块饼干,并将数量写在记录纸上“第一次操作”的格子里。

  老师巡视幼儿操作情况。

  师:你印了几块饼干?

  幼:5块、6块、7块……

  4.组织讨论:为什么印出的饼干会不一样多?引导幼儿比较两名幼儿印制的饼干。

  师:同样大的橡皮泥,用相同的模具印饼干,为什么明明印了5块,而毛毛却印了7块呢?

  幼甲:明明印的饼干之间的空隙大,毛毛的空隙小。

  幼乙:明明的饼干没有排好,中间缝大,毛毛的缝小,所以印的饼干多。

  师:明明的饼干排列不紧密,中间空隙大,所以印的饼干少;而毛毛的饼干排列紧密,中间空隙小,所以印的饼干多。

  师小结:同样大的橡皮泥,在同样大的底板中,用同样大的模具印饼干,排列越紧,印的饼干越多;排列越疏,印的饼干越少。

  5.幼儿进行第二次探索:同样大的橡皮泥,在同一底板中,用大模具印饼干,并记录操作结果。教师引导幼儿观察两次操作的结果为什么不同。

  师:第一次用小模具和第二次用大莫具印的饼干一样多吗?为什么?

  幼甲:我第一次印了7块,第二次印了4块,

  幼乙:我用小模具印了6块,大模具印了4块。小模具小,印得多,大模具占空大,所以印得少。

  师小结:同样大的橡皮泥在同一底板中,用小模具印的饼干多,用大模具印的饼干少。

  6.游戏竞赛:争夺“桂冠”。

  教师出示自制的桂冠,引起幼儿竞赛兴趣。师:现在进行比赛,看谁能用这块橡皮泥做出更多的饼干,老师就把这顶桂冠戴在谁的头上。教师启发幼儿思考:用什么办法能做出更多的饼干?用泥工板做底板结果会怎样?

  幼儿进行第三次探索,教师巡视幼儿操作情况,及时发现“冠军”,引导幼儿讲述他(她)的制作方法。

  幼甲:我印了13块饼干,是用小模具印的。

  幼乙:我印了26块饼干,我是把橡皮泥放在泥工板上压大印的。

  幼丙:我印了69块饼干,我用水彩笔的笔帽做模具印制饼干的。

  师举起王硕小朋友印的饼干,引导幼儿观察:王硕小朋友真聪明,他选用了更小的模具——水彩笔帽印饼干,所以他印的饼干最多。

  师:今天的比赛先进行到这里。冠军是王硕小朋友。下课后,小朋友可以继续进行比赛,看看有没有超过王硕小朋友的。

  活动延伸

  在数学区域内,提供橡皮泥、泥工板、大小不等的模具等,供幼儿继续探索,进一步感知饼干的数量与模具的大小、排列的疏密及橡皮泥的厚薄之间的关系。

  经教学研讨将幼儿的第三次探索进行了修改

  幼儿进行第三次探索:饼干的数量与橡皮泥底板的厚薄之间的关系。

  师:如何用这块橡皮泥做出更多的饼干?

  幼甲:用小模具做饼干。

  幼乙:饼干排列紧密,可以多做一些饼干。

  师:还有没有别的办法?如果用泥工板做底板,把橡皮泥放在泥工板上印饼干,会不会印的多呢?

  幼儿操作尝试,教师巡回观察

  (这一环节给幼儿充分的时间探索,幼儿的积极性很高。为了做出更多的饼干,幼儿不断地将橡皮泥压薄,很专注地投入到活动之中.并自始至终保持良好的情绪,充分体验自主学习的乐趣。)

  教学反思

  操作是幼儿学习、建构数学知识的`基本方法。因此,提供有效的操作材料是活动成功的重要因素。这次活动的主要材料是幼儿喜欢摆弄的橡皮泥和大小不等的瓶盖。通过三次操作尝试,幼儿在玩耍中,不知不觉地学习数学知识。整个活动气氛轻松、活泼,在操作中让幼儿逐步感知:用等量的橡皮泥做饼干,其数量的多少与选择模具的大小、排列的疏密、橡皮泥底板的厚薄(面积)有关系。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浅显化,易于幼儿理解和掌握。活动中,教师注重既面向全体幼儿,让每个幼儿都参与操作,始终关注每个幼儿的操作情况,又及时鼓励有创新能力的幼儿,使每个幼儿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学习的快乐,获得心智的发展。

  教学活动结束后,我们进行了年级组研讨活动,感觉本次活动的不足之处是:对幼儿的第三次操作尝试活动,教师交代不够清楚,启发不明;第三次活动包含的内容较多,幼儿不宜全部掌握,应该将探索橡皮泥厚薄与数量的关系单独作为一个问题解决,将游戏竞赛放在最后一个环节比较清楚。因此在平行班开展此活动时,我们对第3个教学环节做了适当的修改,弥补了第一次活动出现的不足,收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大班数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5以内相邻数,理解相邻数之间大1和小于1的关系。

  2.幼儿能够正确指认5以内数字的相邻数。

  活动准备:

  1.教学挂图《相邻数的学习(一)》。

  2.教师用5以内的数字卡片;1只小熊、2只小兔子、3只小猪贴片、3只蝴蝶、4只蜜蜂、5只蜻蜓贴片。

  3.幼儿挂书第11页。

  活动过程:

  1.使用教学挂图,让幼儿理解数字2、3、4之间的的相邻关系,知道3的相邻数是2和4。

  (1)以复习数数,认数的方式出示教学挂图。

  (2)请幼儿数一数:画面上有几个苹果?(两个,用2表示,教师在苹果一列下面贴上2的数字卡)有几个西红柿?(三个,用3表示,教师在西红柿一列下面贴上3的数字卡)有几个梨子?(四个,用4表示,教师在梨一列下面贴上4年数字卡)。

  (3)请幼儿观察、比较苹果和西红柿,得出数字2和3之间的关系。

  教师提问:"苹果和西红柿哪个多,哪个少,还是一样多?(西红柿多)多几个?(多1个)"教师小结:"3个比2个多1个。3大2小,3排在2的后面。"

  (4)再比较西红柿和梨子,得出数字3和4之间的关系。教师小结:"3个比4个少1个,3小4大,3排在4的前面。"

  (5)教师对3的相邻数之间的连续比较进行讲解:"3个比2个多1个。3大2小,3排在2的后面;3个比4个少1个,3小4大,3排在4的前面。所以3的邻居(好朋友)是2和4。"

  2.教师把蝴蝶、蜜蜂、蜻蜓贴成三列在黑板上,同上步骤让幼儿理解数字3、4、5之间的相邻关系,知道4的相邻数是3和5。

  3.教师把小熊、小兔子、小猪贴片贴成三列在黑板上,同上步骤让幼儿理解1、2、3之间的相邻关系,知道2的相邻数是1和3。

  4.使用幼儿用书第11页,通过活动使幼儿进一步理解相邻数之间的.关系,并正确指认5以内数字和相邻数。

  (1)教师提问:"小熊住在几号房里?比它小1的邻居是几号房子?比它大1的邻居是几号房子?

  (2)同样的问题问小鸡、小牛的邻居的房号。

  活动建议:

  通过各种游戏活动,进一步巩固幼儿对5以内内相邻数的认识。例如开展"找好朋友"游戏。玩法:教师请形五名幼儿,每人胸前贴一张5以内的数字卡,当教师说2的好朋友,贴数字卡2的幼儿和贴数字卡1和3的幼儿就要手拉手,其他幼儿评判他们找对了没有。

大班数学教案 篇7

  【活动设计】

  大班的孩子对一些基本的平面图形已有了初步认识,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开始对图形的分割组合比较感兴趣。为了加深幼儿对图形分割组合关系的认识,帮助幼儿理解图形之间的关系,促进幼儿思维灵活的发展,为此设计了本节活动内容。

  【活动目标】

  1、学习分割、组合图形,发现图形之间的关系。

  2、能将一种图形变出不同数量的'各种图形。

  3、创造性运用各种图形组合物体形象。

  【活动重点】图形之间的分割、组合关系。

  【活动难点】图形的组合创新。

  【活动准备】

  教具:课件、正方形的卡纸、相机。

  学具:幼儿每人一张正方形的卡纸、一把剪刀。

  【活动过程】

  一、找图形。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新朋友,看!是谁?你们见过机器人吗?在哪见过?那这个机器人跟你们以前见过的有什么不同?这个是由什么组成的?找一找机器人身体各个部位是什么图形?看看机器人的哪个部位是圆形?……

  二、幼儿操作探索发现图形的变化。

  1、折一折。

  (1)咱们变个魔术吧?(分给幼儿每人一张纸)这是什么图形?老师告诉你,它还有魔力呢,只要你用手折一折,它会变成两个其它形状的图形。咱们都来折一折,看看它会变成两个什么图形?

  (2)幼儿动手操作,自由探索图形的变化。师观察、指导。

  (3)幼儿演示变化的结果,一个正方形变出两个图形。

  (4)试着折折你刚才没用到的方法。

  2、剪一剪。

  (1)用剪刀剪一下使一个正方形变成两个图形。

  (2)幼儿动手操作。师观察指导。

  (3)说说你的一个正方形变化出了两个什么图形?展示不同剪法的幼儿作品。

  3、比一比。

  把剪开的两部分图形比一比,它们一样大吗?你们发现了什么?谁的两个图形一样大?(正方形对折后剪开,可以变成两个同样大小的图形。)

  4、拼一拼。

  把剪开的两部分图形拼成一个图形,能变成什么图形?(正方形剪开后的两个图形还能合成原来的图形。)

  三、图形宝宝大变身。

  1、现在把剪开的图形宝宝再继续变化,还能变出什么图形?数一数你现在有多少个图形?你们真厉害!一个正方形能变化出这么多图形。

  2、图形拼贴。

  用你手中的图形在桌子上拼一拼,既可以组合成一个图形也可以拼成一幅画,咱们看看谁的作品跟别人不一样,谁的更有创意。

  3、展示作品,分享,交流。

  四、活动延伸。

  请幼儿试着把长方形、三角形、梯形、圆形剪一剪、拼一拼、比一比。

大班数学教案 篇8

  【教案目的】:

  1、学习用数字记录撒花片的结果。

  2、发现多次记录的异同,体验将八个花片分成两分,会有不同的答案。

  【教案准备】:

  幼儿人手八个花片(正面为红色、反面为绿色),空白记录单若干,笔若干。

  过程:

  1、变魔术。

  教师询问幼儿平时有没有看过魔术表演,通常都是在哪里看到的?

  教师表演魔术,将纸盒打开给幼儿看,请幼儿确认里面是空的,然后将纸盒的另一个口子打开,竟然掉出来了八朵花片来。引起幼儿的兴趣,同时引出主题“花片”

  2、看花片。

  看一看盆中的花片,和我们平常玩的'有什么不同。(正面为红色、反面为绿色)

  数一数,盘中有几个花片。

  3、撒花片。

  教师示范并交代要求:把八个花片握在手里,然后轻轻撒在桌上,看看撒出来几个红的,几个绿的,把它记在记录单上;撒一次记一次,记录的结果和撒出的结果要一样。

  幼儿游戏。教师观察幼儿操作情况。提醒幼儿每次都要撒八个花片,并按要求记录。

  4、相互交流。

  请个别幼儿(2-3人)介绍记录的结果,教师在黑板上记录。

  幼儿对照自己的分合结果。找一找,自己记录单上有没有相同的记录,相同的记录出现了几次。

  5、寻找规律。

  幼儿观察自己的记录单,上面的数字有没有规律,该怎样排列。

  幼儿重新排列,左边从小到大排列,右边从大到小,数数一共有几种方法。

大班数学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知道"没有"可以用"0"来表示,它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含义,激发幼儿对周围生活中"0"的探究兴趣。

  2、了解"0"在自然数列中的排列位置及不同的实际意义。

  3、充分认识到数字和生活息息相关,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活动准备:

  1、8个小瓶,分别放入数量为7、6、5、4、3、2、1的糖果,第8个小瓶内不放糖果。

  2、有关"0"的`实物和图片若干(温度计、尺、门牌号、比分牌、信封等)。

  3、0--9的数字卡片。

  4、数字操作卡片人手一份,胶水棒。

  活动过程:

  一、游戏"数糖果",初步认识数字"0"

  1、出示小瓶(共8个),请幼儿依次揭开瓶盖,数一数瓶里有几颗糖果?用数字几来表示?

  2、最后一个瓶里什么东西都没有,可以用"0"表示。("0"可以表示没有)

  3、出示"0"的数字卡片,说说"0"像什么?指导幼儿用正确的方法写"0"。

  二、探究"0"表示的不同意义

  1、启发幼儿思考:在什么情况下,什么没有了,要用"0"来表示?(幼儿举例)

  2、我们还在什么地方见到过数字"0"?

  3、出示相应实物及图片,帮助幼儿理解"0"在生活中的不同作用。

  (1)尺上的"0"表示起点。

  (2)温度计上的"0"表示零上温度与零下温度的界限。

  (3)比分牌上的"0"表示没有得分,0:0表示平局。

  (4)门牌号、车牌号、邮政编码上的"0"是一种编号。

  三、数字排队

  1、请幼儿将数字1--9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队。

  2、出示"0","0"该排在什么地方?

  提问:

  ①"0"为什么应该排在"1"的前面?

  ②"0"在什么情况下比这些数字中的任何一个都要大,即"1"和"0"组合,就是10,比9大,依此类推。

  ③如果"1"后面的"0"越来越多,这个数会越来越怎么样?

  四、操作"0"(数字1、2、0)

  1、有很多数字朋友都想让自己变得更大,可以找谁帮忙?(0)

  2、变魔术:最大和最小。

  现在,我们找一找,在0 的帮助下,怎么样才能变出最大的数?怎么样才能变出最小的数呢?(幼儿操作)

  总结:刚才的游戏告诉我们"0"的位置非常重要。在数字中,"0"的位置不同,它表示的数量也不同。

  五、活动结束

大班数学教案 篇10

  目标:

  1.学习根据花朵的外形在表格中的相应位置勾画其三项特征。

  2.认识表格,知道行和列的位置及名称。

  3.乐意参加跑组活动,遵守活动常规。

  准备:

  教具:课件

  学具:“勾画花朵特征”作业单(人手一份)

  “制作特征标记”作业单(人手一份)

  “圆圈涂色并记录”作业单(人手一份)

  “看图填分合式”一组

  水彩笔、夹子、铅笔若干

  过程:

  1.观察花朵并说出特征。

  (1)点击第一张幻灯片,师:“花园里开满了各种美丽的鲜花,我们来看看都有些什么花?”教师带领幼儿认读每种花的名字。

  (2)点击第二张幻灯片,师:“我喜欢哪两种花呢?你们看,它们是什么样子的?”(大的红色的太阳花,小的黄色的牵牛花)

  (3)请个别幼儿用完整的语言说出两种花的外形特征。

  2.出示并观察认识表格。

  (1)点击第三张幻灯片,师:“今天我带来了一张表格,谁知道横着的格子叫什么?竖着的`格子又叫什么?”教师带领幼儿认读。

  (2)请幼儿观察第一行,说说第一行每个标记的名称。

  3.勾画花朵特征。

  (1)将花朵放在表格的第一列中,师:“这朵花应该找什么标记做朋友?请你看看这朵花在第几行,就在这一行相应的标记下打√”。

  (2)可以请个别幼儿上来操作,教师带领其他幼儿验证。

  4.介绍小组活动,提出操作要求。

  介绍新游戏:勾画花朵特征。

  介绍三种配组游戏:制作特征标记、圆圈涂色并记录、看图填分合式。

  5.幼儿跑组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幼儿操作,教师重点指导新游戏。

  6.评价小结、拓展

  出示另一张作业单,引导幼儿讨论,激发下一次活动的愿望。

【大班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大班数学教案06-27

大班优秀数学教案02-04

大班对称数学教案04-02

大班快乐数学教案04-02

大班数学教案【推荐】01-01

【荐】大班数学教案01-01

大班数学教案【热门】01-02

【热】大班数学教案01-02

【推荐】大班数学教案01-02

【精】大班数学教案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