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语文教案>小学语文教案

小学语文教案

时间:2023-07-05 09:26:07 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语文教案(优秀)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语文教案(优秀)

小学语文教案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珍珠泉的美丽,体会作者热爱家乡、热爱自然的感情,

  3,体会抓特点表述景物的方法,

  4,积累课文优美语言,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品味珍珠泉的美景,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把内容写准确,写形象的方法,

  教学准备

  阅读课后的资料袋,搜集关于泉水的其他资料,朗读课文,思考;为什么叫“珍珠泉”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入课题

  1,教师在黑板上写“泉”:引导学生查字典理解意思,

  2,用课件请大家欣赏世界各国奇异的名泉,

  (图文并茂,同时将课后资料袋的内容涵盖进去)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请学生介绍珍珠,并猜测此泉为什么叫珍珠泉,

  二、初读课文,自主质疑

  请学生根据阅读提示,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快速阅读课文,要求:

  1,有困难的字词尝试用查字典或四人小组讨论等方法解决问题,

  2,读出问题来,读后提出自己的问题在四人小组内互相解决,遇到稍难的问题可保留,

  三、抓住主线,探索交流

  1,为什么此泉名叫“珍珠”呢?下面请大家同学们采取自己喜欢的方式细读课文,思考以后在小组上交流,

  2,全班交流,估计学生从以下语句找到理由,教师相机引导:

  ⑴最有趣的,当然是那晶亮的、饱满的、一嘟噜一嘟噜从潭底冒出来的.水泡了,开始,水泡很小,摇晃着越升越高,越来越大,最后在水面绽开了,在扑哧一笑中消失了,

  ⑵水泡闪亮闪亮的,射出红的光,黄的光,绿的光,紫的光……多像一串串彩色的珍珠啊!

  ⑶挑着满满一担水,走在林中的石板路上,我泼洒了多少珍珠啊!

  3,品读以上语句,想象画面,

  4,选择以上一处抄上画简笔画,并在旁边配上自己赞美的句子(如):

  水泡很小,摇晃着越升越高,越来越大,最后在水面绽开了,在扑哧一笑中消失了,(图略)这真是一群调皮的珍珠泡泡,我仿佛看见他们在愉快地生长,快乐地舞蹈,开心地欢笑,你看,还笑得咧开了大嘴,咂咂地叫……

  四、展开阅读,体验情感

  1,作者对珍珠泉的喜爱不仅仅表露在这珍珠样的水珠间,还有一些地方也引起作者的无限热爱呢?找找看,

  2,根据学生回答引导学习二、五自然段,先用“我喜爱珍珠泉是因为它()”来表述情感,再用“我喜爱珍珠泉不仅因为它(),更重要的是它(),”

  3,出示“这就是美丽的珍珠泉,这就是我们村的珍珠泉!”让学生细细品读,并说说自己读出了“我”的怎样的情感,

  五、延伸阅读,拓展情感

  其实,作家吴然还写过一篇类似的文章叫《歌溪》,老师把它发给大家,请课外抽时间好好读一读,思考一下,与这篇文章对比,有什么相似点,

小学语文教案2

  设计思路:

  [《庐山的云雾》是一篇写景。通过对庐山云雾的描写,展现了庐山景色的秀丽,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怀。本课意境十分优美,在段落构成和语句表达上十分独到。在教学设计中,可首先以李白的古诗《望庐山瀑布》引入课题,使学生对庐山产生了向往之情。再请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接着随学生的兴趣朗读课文精彩句子,以句子为发散点,扩散到全文。本设计的亮点之一是在教学过程中适时进行学法指导,在总结学法的基础上学习接下来的自然段,举一反三,降低了学习难度,提高了学习效率。]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部分。感受庐山景色的秀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2.指导学生默读课文,抓住重点句读懂段的内容。

  3.会认“尤、添、览、姿、态、戴、弥、幕、返”等字;会写“景、秀、尤、幻、增、添、漫、姿、态、笼、罩、弥、茫、匹、返”等生字;掌握“景色、秀丽、尤其、变幻无常、增添、千姿百态、笼罩、弥漫、云遮雾罩、茫茫、流连忘返”等词语。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感受庐山云雾的美。概括全文。

  教学难点:

  学习与段落的结构方式,理解并能运用。

  课前准备:

  1.搜集有关庐山景色的资料。

  2.多媒体。

  3.学习卡。

  学习卡第2自然段用了(xx)个比喻句,分别描绘了(xx)、(xx)、(xx)、(xx)四个地方的云雾,把不同地方的云雾比作(xx)、(xx)、(xx)、(xx)。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激趣导入

  (一)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首古诗,请看!(展示第三屏),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知道它赞美什么吗?对,庐山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地处江西九江市,有避暑山庄之美称。其实,庐山最有特色的是它的云雾,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第14课,庐山的云雾。

  [(二)板题读题。注意“庐”字的读音。]

  (三)据题质疑。

  1.根据课题,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2.师生梳理:庐山的云雾有什么特点?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自由轻声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和不理解的词语,标好自然段。]

  (二)四人小组互帮互学生字词。

  (三)(展示第四屏)采用多种形式检查字词读音。

  (四)启发学生用多种方法识记字形。

  [(五)指导书写。(着重指导“尤、添、茫、幻”几字)]

  (六)说说课文有几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庐山的云雾有什么特点?

  三、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一)细读课文第1自然段。

  1.(展示第五屏)齐读思考题。

  [2.带着问题默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做笔记。]

  3.4人小组讨论交流。

  4.小组汇报,师生评议,梳理。

  [5.庐山的景色十分秀丽,秀丽在哪里呢?根据学生回答相机评议(展示第六屏),让学生欣赏庐山的美景。]

  6.在如此的'美景中游览,会有什么感觉?(用课文中的语句回答)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云多)

  [7.启发想象,体会感觉: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自己在山上游览、漫步,眼前漂浮的是云雾,迎面拂过的是云雾,身边流动的是云雾,脚下踩着的是云雾,此时此刻你仿佛升上了云端,驾起云雾,在天空中行走,进入了仙境。]

  8.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并引导背诵。

  9.小结:第1自然段围绕云雾多,写出了游人漫步山道的感觉。总写了云雾给庐山的景色增添了神秘色彩。

  第2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一)复习生字词。

  [(二)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体会庐山景色的秀丽。]

  二、学习第二、第三自然段

  (一)默读第二、三自然段。说说描写了庐山云雾的哪些特点?

  1.独立思考。

  2.个别汇报。

  [3.评议,梳理(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庐山云雾两方面的特点,一是千姿百态,二是瞬息万变)。]

  (二)(展示第七屏步骤一)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二自然段,并用横线划出这个自然段的中心句。(个别汇报)

  [2.齐读中心句,说说这一段是围绕庐山的云雾哪个特点来写的。(板书:千姿百态)体会总分的构段结构方式。]

  3.哪些语句写出了云雾的千姿百态?(读书回答)(相机展示第七屏步骤二至步骤五)

  4.再读课文,想想作者用什么修辞方法具体地写出了云雾的千姿百态的。(打比方)

  [5.(展示第八屏步骤一)

  (1)四人小组合作完成学习卡。

  (2)小组汇报展示学习卡。

  (3)师生评议,完善学习卡(展示第八屏步骤二)。]

  6.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比喻句之妙用并引背。

  7.小结:这一段围绕中心句,具体地描绘了云雾在四个不同的位置所呈现的不同姿态。突出了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这一特点。

  [8.讨论学法:画出中心句——认识云雾特点——理清总分关系——感受云雾现象——练习背诵课文(以读贯穿学习的全过程)。]

  (三)(展示第九屏)运用相同的方法学习第三自然段,抓住词语“刚刚还是、转眼间、明明是、又变成”体会庐山云雾的瞬息万变。

  (四)自读、个别读,感受并读出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美。

  三、学习第4自然段

  [过渡: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给秀丽的庐山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同学们,刚才的学习让我们着实领略了庐山云雾的多姿与多变,它简直就是一位高明的魔术大师,为景色秀丽的庐山增添了神秘的感觉。如此美景,你还舍得离开吗?是啊,真舍不得离去,真令人——“流连忘返”。]

  请看:(展示第十屏)走到这,都会想发出这样的感慨。齐读这段。

  四、配乐齐读全文

  五、作业布置

  [(一)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二)摘抄自己喜欢的词语在《我的采集本》上。]

  板书设计:

  千姿百态

  [教学反思]

  在本课的教学中,首先以李白的古诗《望庐山瀑布》引入课题,使学生对庐山产生了向往之情。接着让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接着随学生的兴趣朗读课文精彩句子,以句子为发散点,扩散到全文。本课在教学过程中适时进行学法指导,在总结学法的基础上学习接下来的自然段,举一反三,降低了学习难度,提高了学习效率。

小学语文教案3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发现汉字规律,自己小结识字方法。

  2、初步了解多义词。

  3、积累词语。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运用规律自主识字。

  2、创设情景,提高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

  教具准备:

  1、学生自制识字课本(可剪剪贴贴,或请家长把自己会认的字写出来)。

  2、教学。

  3、识字“苹果树”。

  教学课时:

  二课时

  第一课时

  引导学生去发现

  1、同学们,欢迎大家到语文园地来做客。(教师边说边出示图标),我们先一起完成第一题:我的发现

  (1)你们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教师出示大眼睛图片)

  (2)用上你们的大眼睛看一看小黑板上的字词,说一说你发现什么啦?(教师出示挂板,与书上的第一组相匹配)

  学生A:我发现左边的汉字比右边的汉字多了偏旁。

  学生B:我发现把左边的偏旁去掉就变成右边的汉字啦。

  学生C:我还发现这些字的读音有些像。

  (3)他们说得非常好(奖给发言学生“大眼睛”的图片),请大家读一读,记一记。

  (4)再用上你们的大眼睛看看第二组字词(教师出示),说说你们又发现什么啦?

  学生A:这一组左边的字比右边的字少了偏旁。

  学生B:我发现给左边的汉字加上偏旁就能变成右边的汉字啦。

  学生C:这些字的读音也有些相同。

  (5)你们真会发现(奖励学生“大眼睛”图片)请大家读一读,记一记。

  (6)教师出示生字卡片(票、元、旦、值、篇、遍)请学生们读一读并组成词语。

  (7)小结:聪明的同学们,说一说你们记字的方法。

  学生A:这几个字我是用去偏旁和加偏旁的.方法记住的

  学生B:前三个字我是用去偏旁记的,后三个字我是用加偏旁记的。

  教师:同学们总结的方法好极了,许多汉字都可以用加一加。减一减的方法来记忆,想一想还能说出一些吗?(让学生举例说明)2、接下来,我们继续去发现。

  (1)你们看这些词语(教师出示)读一读。

  张贴一张画东张西望

  开张张爷爷张开嘴巴

  (2)动脑筋想一想,这些带点的字里有什么秘密吗?谁说一说。(待学生发现后指名说一说,能说出表示的意思不同即可)

  (3)还能说出带有“张”字的词语吗?指名请学生扩词。

  第二课时

  带领学生去积累

  一、我会读

  1、出示一棵“苹果树”,苹果数上挂满了红彤彤的“苹果”(“苹果”上写了“我会读”中的词语)。

  2、小组学习:四人小组轮流读“我会读”中的生字,互相纠正读音。

  3、各个小组采用轮流的方式(开火车一人读一个词),看哪一组摘的“苹果”多。

  二、读读背背

  1、小组学习。

  a、四组小组一起读小诗《鞋》,互相纠正读音。

  b、说一说这首诗说了什么意思。

  c、表情朗读这首诗(可加动作)

  2、指名朗读《鞋》,同学评议。

  3、自由背诵小诗《鞋》。

  4、全班配乐背诵。

小学语文教案4

  1.指导学生理解诗句意思,想象其所描绘的画面,感受诗人心境。

  2.指导朗读、背诵两首古诗,默写《早发白帝城》。

  3.会认“帝、辞、啼、翠、含、岭、吴”7个生字;会写“诗、帝、岸、绝、鸣、翠、窗、含、岭、泊、吴、船”12个生字。

  教学重点:

  1.指导朗读、背诵两首古诗,默写《早发白帝城》。

  [2.会认“帝、辞、啼、翠、含、岭、吴”7个生字;会写“诗、帝、岸、绝、鸣、翠、窗、含、岭、泊、吴、船”12个生字。]

  教学难点:

  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感悟诗人心境。

  课前准备:

  1.收集关于长江三峡的图片;收集关于李白、杜甫的资料;

  2.收集描写祖国山河秀丽景色的古诗词;

  3.多媒体;

  4.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一)课前,我们收集了一些描写祖国山河秀丽景色的古诗词,谁能给大家背诵一首?

  [(二)(展示第二屏)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首描写景物的古诗。(展示第三屏)一首是李白写的《早发白帝城》,一首是杜甫的《绝句》。谁来谈谈你对两位诗人的了解?]

  (三)汇报课前搜集的有关李白、杜甫的资料。

  二、学习《早发白帝城》

  (一)(展示第四屏)多种形式读文,把诗句读准、读通,读出节奏、停顿。

  1.师范读后生自由练读,读准字音。

  2.指名读,生生互评,教师点评。

  [3.(展示第五屏)教师范读并辅以手势打节奏,指导学生朗读出古诗的节奏、停顿。]

  4.同桌互练互评、推荐读、男女轮读、齐读(点击中的喇叭标志,配乐朗读)。

  (二)初步解题,深入质疑。

  [1.读题目,你从题目知道了什么?要求添加主语进行完整叙述.(早晨,李白从白帝城出发,赶回江陵。)]

  2.看了题目,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3.师生梳理:

  (1)李白在行船途中看到了什么景色?

  (2)李白当时的心情如何?

  (三)抓住关键字词解文悟情。

  1.整体感知课文。

  [(1)自读诗歌,想想诗歌写了哪些景物?圈出有关词语。

  (2)同桌交流答案,补充完整。

  (3)指名汇报,集体评议。(白帝城、彩云、江陵、猿、舟、山)

  (4)(展示第六屏)结合你对课文的理解,把词语补充完整。最后读读补充完整的词组。(5)请运用这些词组串说诗文意思,先自己思考然后在四人小组内交流。]

  2.精读诗句,想象画面,感受诗人心境。

  (1)(展示第七屏)读第一、二行诗。

  ①找出一个表示当时时间的词语?(朝)

  [②(展示第八屏)教师解说“朝”字字理:“日”字上下的“十”是草,“日”从草丛中升起,“月”亮还挂在天边,这就是早晨的景象。]

  ③白帝城的早晨除了这些,还有什么?(彩云)

  ④谁能说说这两行诗描绘的画面及诗的意思。

  [⑤你从哪些词语体会到了诗人的心情?(从“朝辞”、“千里”、“一日还”这些词体会到了诗人急切归家的心情)]

  (2)读第三、四行诗。

  ①(展示第九屏)闭上眼睛听老师配乐读几遍,让学生体味当时的情境,指名描述。(长江两岸的猿猴正叫个不停,声音此起彼伏,热闹极了!不知不觉,轻快的小船已穿过了一座又一座的.山岭。)师随学生的描述板书:轻舟、万重山。

  [②离家越来越近了,诗人心情如何?(高兴、激动)学生通过朗读来表现这一感受。]

  (四)(展示第十屏)寻找熟悉的欢乐曲调来唱这首诗并背诵。(师范例引路,生生合作,赛唱,评价)

  (五)识记字形

  1.写好“诗”“帝”“岸”三个生字。

  [2.默写古诗《早发白帝城》。]

  三、课后延伸

  交流长江三峡的图片,并在图片上设计一句赞美长江三峡的广告词。

  板书设计:

  早发白帝城(唐)李白

  朝辞千里一日还轻舟万重山

  急切归家离家越来越近高兴激动

  第2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一)背诵《早发白帝城》。

  [(二)指名学生说这首古诗的诗意。]

  (三)师:《早发白帝城》一诗通过描述景物,抒发了诗人李白流放遇赦后轻松、喜悦、激动的心情。下面我们将继续学习第二首古诗《绝句》,(展示第十一屏)看看作者杜甫会把我们带入怎样的美景之中。

  二、学习《绝句》

  (一)(展示第十二屏)简介关于“绝句”方面的知识。

  (二)(展示第十三屏)多种形式读文,把诗句读准、读通,读出节奏、停顿。

  [1.师范读后生自由练读,读准字音。

  2.指名读,生生互评。

  3.教师范读并辅以手势打节奏,指导学生朗读出古诗的节奏、停顿。

  4.同桌互练互评、推荐读、男女轮读、齐读(点击中的喇叭标志,配乐朗读)。]

  (三)用不同方式呈现个性感悟,深入质疑。

  1.(点击中的喇叭标志,音乐停止)你从诗中知道了什么?先在四人小组内交流,然后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学习收获呈现出来,师生评价。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以画画、用自己的话描述、唱颂、列提纲等形式汇报收获]

  2.师:你对这首诗还有什么疑问?

  3.师生共同梳理:诗句通过描绘美景,抒发作者怎样的情感?

  (四)找出诗词特点,深入感悟情感。

  [1.同桌合作学习:找出诗中表颜色、数量、方位、事物名称的词语,分别用不同的符号标注出来,找出诗词特点,练习背诵。]

  2.指名背诵后,闭目想象诗句图画,指名汇报,师生补充评价。

  [3.自主编动作诵读诗句,尽量把诗人愉悦的心情表现出来。]

  4.集体背诵。

  (五)巩固识字,指导书写。

  1.多种形式抽读字卡中的字。

  [2.指导写字,重点指导“翠、窗、岭、船”。]

  三、课后拓展

  [你还读过哪些描写祖国山河秀丽景色的古诗词?背给大家听,看谁背得好。]

  板书设计:

  绝句(唐)杜甫

  黄鹂翠柳白鹭青天喜爱美景景物

  西岭千秋雪远游东吴东吴万里船

  [教学反思]

  开课之初,安排学生交流资料,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阔视野,实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目的。学生通过反复诵读、朗读,才能初知大意,为下文解意悟情教学打好基础。从诗中圈出有关景物词语,再进行扩词、串句说诗意练习,把常规乏味的、冗长的“说诗意”教学形式进行梯度处理,学生易于接受。在教学伊始通过师生共同梳理,确定中心问题;接着抓住重点字词,通过字理识字、扩词、寻找词句特点等形式帮助学生理解了诗意,想象画面,感悟了诗人心境。

小学语文教案5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教材中段落的对照解读,设境体验,感知种子生命力的强大

  2.品味重点句子的深刻内涵,领悟课文主旨,学习小草那种面对困难奋发向上的顽强精神

  教学重点:

  品味重点句子的深刻内涵,领悟课文主旨。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作家夏衍的散文名篇文章先通过两个故事说明世界上气力大的事物是种子,它们“以可怕的力量,将一切机械力所不能分开的骨骼,完整地分开了”,突出种子超越一切的力量接着,又通过人们常见的竹笋的成长、被压在瓦砾和石块下面的小草顽强不屈的生长现象,进一步突出不可抗拒的种子力量之巨大,从而揭示这种力量的真谛——顽强的生命的力,“长期抗战”的力,能屈能伸、不畏艰辛、无比坚韧的力。

  教法与学法:

  教法

  阅读法、情景教学法、合作教学法。

  学法

  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自主学习。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草是一种最平凡不过的植物,自古以来许多文人墨客却写了很多诗文来赞美它,你能说出哪些与草有关的诗句?小草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在不同的人眼中、在不同的背景下,野草的形象是不同的今天我们来学习我国现代作家夏衍写的一篇文章《野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打开书,用你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语句要通顺然后告诉我,你读懂了什么?

  (我知道了种子的力超越一切,它能把人的头盖骨完整地分开,这是一种可怕的力量,它为了钻出地面,克服了很多困难,这是一种顽强的生命力,这种力是一种“长期抗战”的力)你们真会读书你还有什么疑问?(种子的力为什么这么大?小草的生命力为什么这么强?)

  现在我们就一起带着问题走进课文和夏衍进行对话。

  三、聚焦重点,深入悟读

  (一)聚焦种子的力大

  1、请同学们以最快的速度浏览课文15自然段,用横线画出文中哪个句子最能体现种子力大?

  2、交流汇报,板书力大。

  品读重点句(一)出示:一粒种子所可以显现出来的力,简直是超越一切

  师:你觉得哪一个词最能体现种子的力大?

  生:超越一切(板书超越一切)

  师:文中种子的力超越了、、你想一想,它还超越了(石头、瓦砾、野火、狮子)

  谁能读出这个句子的力量大

  生1.读生2读

  师:读过这个句子,你还想知道些什么吗?

  生:究竟小草是怎样超越一切?它为什么要超越一切?

  师:同学们真善于提出问题

  (二)聚焦“不可抗”读出精神

  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第六自然段,从文中找出答案

  师:究竟小草是怎样超越一切?

  生:自读汇报交流。

  出示:它为着向往阳光,为着达成它的生之意志,不管上面的石块如何重,石块与石块之间如何狭,它必定要曲曲折折地,但是顽强不屈地透到地面上来它,的根往土壤里钻,它的芽往地面上挺这是不可抗的力,阻止它的石块,结果也被它掀翻。

  师:一种什么力能使种子超越一切?

  生:不可抗。

  师:你能找出表现小草不可抗的力的动作词吗?

  生:从“透”、“钻”、“挺”、“掀翻”看出来!这些词能看出:小草被压在石块下面,冲破重重阻力,从狭窄的石缝里,掀翻压在它身上的石块,曲曲折折地生长出来,所以说种子的力是一种“不可抗的力”,外力无法阻止的力(板书不可抗)

  师:谁能读出种子的力是不可抗的?

  生1读。

  师:谁比他读得更不可抗。

  生2读。

  师范读。

  师:老师把这3动作词换了,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样换了好吗?为什么?

  生:不好!“透、钻、挺更能让我们体会到小草那不可抗的力。

  师:让我们再来齐读这段话。

  师小结:可见用词好坏对文章起着很大的作用,我们以后在作文中也要注意词语的用法。

  师:小草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抗争、直到挺出地面,请同学们认真看一段视频(搜索百度视频“种子发芽过程”

  师小结:一粒种子的力量居然能把石块掀翻,力量之大,真是不可抗啊。

  师:小草在生长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再想象一下,除了这些,还会遇到哪些困难?结果如何?(冰冷的`土地、寒冷的冰层、缺少水分、黑暗、路人的踩踏、大火的燃烧……)

  师:(评价学生的回答)

  师:是的,请同学们接着我的话反复读读这段话:作为一棵小草不管大雪纷飞,它必定要读。

  生:曲曲折折地,但是顽强不屈地透到地面上来它的根往土壤里钻,它的芽往地面上挺这是不可抗的力,阻止它的石块,结果也被它掀翻。

  师:不管电闪雷鸣,它必定要读;

  生:曲曲折折地,但是顽强不屈地透到地面上来它的根往土壤里钻,它的芽往地面上挺这是不可抗的力,阻止它的石块,结果也被它掀翻。

  师:不管狂风呼啸,它必定要读。

  生:曲曲折折地,但是顽强不屈地透到地面上来它的根往土壤里钻,它的芽往地面上挺这是不可抗的力,阻止它的石块,结果也被它掀翻。

  师小结:作者写的这段文字让我们感受到小草这么柔嫩的外表在生长过程却能超越一切,这种不可抗的力,到底是一种什么力?

  (三)聚焦“生命力”情感升华

  师:请一个同学来读一读第7自然段,用波浪线划出这到底是一种什么力?

  生:顽强的生命力;长期抗战的力;能屈能伸的力;不达目的不止的力;(边讲学生边板书)

  这种力,是一般人看不见的生命力,只要生命存在,这种力就要显现,上面的石块,丝毫不足以阻挡因为它是一种“长期抗战”的力,有弹性,能屈能伸的力,有韧性,不达目的不止的力。

  谁能把它概括出来,到底是的力、的力、的力。

  师:让我们自由读这一段话,你有什么不理解的问题?

  生:“长期抗战”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加引号?

  师:我们了解一下作者的写作背景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学生介绍资料。

  师:谁明白抗战的意思?(抗日战争)

  师:文中是不是在写小草在长期抗战?

  生:不是指的是广大抗日民众(板书人)

  师:让我们齐读第七自然段,想想还会是一种什么力?

  生:无比坚韧的力,不畏艰辛的力……。

  师:是的,作者借种子超越一切的力来说明生命力是不可抗的,以此来启发和鼓励人们要看到和相信自己的力量,坚持抗战,争取最后的胜利

  四、课外拓展

  师:在我们的人生旅途中,我们也会像小草那样遇到很多困难与、挫折与失败,这时我会

  五、总结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必须要用野草顽强不屈、不可抗、能屈能伸的进取精神鼓舞着我们不畏艰辛、奋然向上,争取更大的成绩不仅文学家赞美小草,就连音乐家也来赞美小草,最后,让我们一起唱《小草》这首歌。

  布置作业:利用互联网搜索了解更多不畏艰辛、奋然向上的人的故事。

  板书设计:

  野草(人)

  顽强的生命力

  超越一切“长期抗战”的力

  的力是一种能屈能伸的力

  不可抗不达目的不止的力

  ……

小学语文教案6

  【教学目标】

  1、能够让学生正确流利朗读全文,能背诵名言名句。

  2、了解孟子对古代认识人的看法,理解文中表达的思想。

  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

  能够让学生正确流利朗读全文,能背诵名言名句。

  【教学难点】

  了解孟子对认识人的的看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背诵离娄章句上(十四)的名句

  二、注重朗读

  第一步,读准:自由朗读,逐字逐句地读准字音。

  第二步,读顺:请两位同学尝试读文,同学们点评。

  第三步,听读:听名家朗读,把握朗读节奏和感情。

  第四步,读齐:集体齐读,读准确,读出节奏。

  三、整体感知

  讲述离娄章句上十五

  四、品读名句

  名句:

  孟子曰:存①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瞭②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③焉。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瘦、廋④哉?

  译文:

  孟子说:观察一个人,再没有比观察他的眼睛更好的了。眼睛不能掩盖一个人的丑恶。心中光明正大,眼睛就明亮;心中不光明正大,眼睛就昏暗不明,躲躲闪闪。所以,听一个人说话的时候,注意观察他的'眼晴,他的善恶真伪能往哪里隐藏呢?

  品读: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这句名言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画家达芬奇从人物画的角度来说的。而我们看到,早于他一千多年,中国的孟子就已经从识人的角度把这个道理说得非常清楚了。

  日莲宗的《妙法尼》也说过:巨人也好,诛儒也罢,其志气乃表现在一尺的脸上;一尺脸上的志气,则尽收在一寸的眼睛中.

  所以,与其察言观色,不如观察他的眼睛。

  现代美容术已经使人的眼眶、眼角、眼梢、眼皮甚至眼睫毛都成了它的试验场地,但是,仍有一点是它无能为力的,那就是眼神。

  眼神是无法加以化妆或掩饰的,任你是如何高明的一位超级美容大师。

  观察眼神,洞若观火。

  别听他说得口若悬河,天花乱坠,你要看着他的眼睛。

  五、拓展延伸

  合作探究:

  现代美容术已经使人的眼眶、眼角、眼梢、眼皮甚至眼睫毛都成了它的试验场地,但是,仍有一点是它无能为力的,那就是眼神。眼神是无法加以化妆或掩饰的,任你是如何高明的一位超级美容大师。结合实际谈谈你对“眼睛是人的心灵窗户”的看法。

  六、布置作业

  熟读文本,背诵名句

小学语文教案7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体会神话传说的神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学习,体会古人执着探索的精神和征服大自然的愿望和意志。

  3.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神话故事的含义及夸父形象。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同学们都喜欢听民间神话故事和神话传说吗?你们都听过那些故事?如:盘古开天地、嫦娥奔月等,今天,我们要阅读一篇我国最早的神话之夸父追日。(板书课题)

  2.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预设:A夸父为什么要追日?B夸父是怎么追日的?C夸父追日结果如何?)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学生自由读故事,要求:把字音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难词、难句要多读几遍。

  2.检查字词的掌握情况

  虞渊咕嘟咕嘟颓然遗憾渭河瀚海一眨眼霎时间

  ①指名读字词。

  ②在这些词语中,有两个词的意思很相近,他们是?

  “一眨眼、霎时间”。他们都是表示时间很短。看到它们你还想到哪些词?

  3.理清文章脉络。

  4.自由读课文。抓住描写夸父追日的原因、过程以及结果的关键语句,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同座两人一起完成老师的小练习。

  夸父追赶太阳,一直追到,因为太渴了,夸父就

  夸父还没赶到,就。

  5.你能根据练习和黑板上的提示,再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细读课文,感知故事的神奇。

  1.中国神话故事的特点就是神奇有趣、千变万化,它们都隐藏在故事的句子里。所以得一句一句细细地读,那些神奇的句子可以用波浪线划出来,再和同桌交流。

  2.生自由读,师巡视。

  3.生交流找到的神奇之处,师随机指导朗读。

  重点指导

  (1)“夸父拿着手杖,提起长腿,迈开大步,像风似的奔跑,向着西斜的太阳追去,一眨眼就跑了两千里。”

  ①指名谈,说体会(跑步速度的神奇)

  ②抓“一眨眼和两千里”体会夸父速度快。

  指名读,师范读

  (2)“夸父伏下身子,去喝黄河、渭河里的水。咕嘟咕嘟,霎时间两条大河都给喝干了,可是还没止住口渴。”

  ①指名谈,说理解(口渴程度的神奇)

  ②拓展黄河、渭河资料(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长度5464千米,将近横跨越整个中国,这样的两条大河夸父霎时间喝干了)

  ③指名读。

  ④你平时口渴最多能喝多少?浩浩荡荡的黄河水,渭河水被夸父喝得点滴不剩,可结果还是没止住渴呀,谁再来读读;想读的同学都站起来读读。

  (3)“他还没到大泽,就像一座大山颓然倒了下来,大地和山河都因为他的倒下而发出巨响。”

  ①谈体会(体重的神奇)

  ②夸父倒下的`声音令人,令山(震耳欲聋、山崩地裂、地动山摇)

  (4)“我不喜欢黑暗,我喜欢光明!我要去追赶太阳,把它抓住,叫它固定在天上,让大地永远充满光明。”

  谈感受(体会夸父追求的目标的神奇)

  (5)“这时,太阳正在虞渊落下去,把最后几缕金色的光辉塞在夸父的脸上。夸父遗憾地看着西沉的太阳,长叹一声,便把手杖奋力向前一抛,闭上眼睛长眠了。”

  ①指名读,夸父遗憾什么?(没有追到太阳、没有把光明留住)

  ②他心不甘呀,他把自己的遗憾、对光明的渴望都化作这最后的奋力“一抛”上,这一抛,都抛出了什么?(这一抛,抛出了一大片枝叶茂密、鲜果累累的桃林。这一抛,还抛出了鲜美的桃子。)

  ③那么这一抛,夸父还想抛出什么?(根据生回答板书:希望、光明坚持不懈的精神,锲而不舍的毅力,追寻目标的勇气……)

  ④此刻,你还觉得夸父仅仅是个身躯伟岸的巨人吗?(精神也很伟大)你感受到了他身上什么品质?(顽强拼搏,无私奉献。)

  ⑤有感情的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四、拓展延伸

  1.说说你学了这篇课文的感受。

  2.小结:课文学到这里,我们从夸父身上感受到了他执着追求,坚持不懈、顽强拼搏、无私奉献的精神,希望他的这些精神能在我们每一个人身上继承并发扬下去。

  五、作业

  1.把《夸父追日》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

  2.课后收集、阅读更多的神话故事,丰富自己的课外知识。

小学语文教案8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老师引导下,发展学生的语言,能联系上下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小学老师的深深的感激之情,从而加深对“师恩难忘”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质疑

  1、谈话:“记得诗歌《爸爸的老师》吗?”(出示这一课文,齐声朗诵)是啊,无论多么伟大的任务,都从学习识字、学习简单的加法开始,都有启蒙老师。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是一位作家写的,回忆了他的启蒙老师。

  2.板书课题:老师领进门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老师是谁?老师领谁进什么门?)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交流课题提出的问题

  2、“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介绍作者(课件)

  3、引入:同学们,田老师真厉害!真有本事!培养了一名大作家,田老师到底是一位怎样的老师,当年上课时到底用了什么“绝招”使幼小的“我”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讲故事)

  三、研读课文田老师讲故事部分

  1、找到田老师把一首小诗编讲的故事部分(第5—10自然段),快速的轻轻读一读,想想,课文从哪些地方看出田老师是一位讲故事高手?

  2、交流:你觉得田老师讲故事的本事怎样?田老师编故事、讲故事真可以说是“天下一绝”!你能用课文中的三个成语来形容一下吗?(娓娓动听、身临其境、引人入胜)。

  3、还可以从哪些地方看出来?交流出示句子。

  ①我听得入迷,恍如身临其境。田老师戛然而止,我却仍在发呆;直到三年级大学兄捅了我一下,我才惊醒。

  组织讨论:

  A、问:这句话是围绕句子中哪个词语来写的?(入迷)“入迷”是什么意思?句中的哪些词语生动的表现了“我”入迷的样子?

  B、联系上下文想想“我”为什么会入迷?

  C、这句话作者想要表达什么意思?(田老师讲故事娓娓动听、引人入深、身临其境;我喜欢听田老师讲的故事,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我被田老师的文学艺术吸引了,感染了,从此我爱上了文学,形成了从事文学的愿望。)

  ②小结过渡

  一首小诗就有了一个动人的故事,一个故事就是一粒文学的种子,播入我幼小的心田。

  出示句子:

  我在田老师门下受业四年,听到上千个故事,有如春雨点点入地。

  A、“门下受业”是什么意思?(跟老师学习)这是个什么句子?从那里看出的?(比喻)

  (明确这是个比喻句,重点词语是“春雨点点入地”)

  B、都是些什么故事?从动人的故事中读懂了什么?(田老师口才好,文笔好,想象力丰富。还教给我做人的道理。)

  C、小组讨论:田老师讲故事和“春雨点点入地”有什么联系?

  (田老师那上千个故事不仅把作者引入令人神往的境地,而且大大激发了他的想象力,激发了他编故事的欲望,这样也就把他领入了一扇文学创作之门。田老师的教学方法真高明!)

  作者为什么要用“春雨”来比喻呢?闭上眼睛想象:当种子受到春雨的滋润会是怎样的情景?它会有怎样的感受?

  (引导学生发散性思维,感受作者内心的舒畅、欣喜以及对田老师的感激之情。)

  个别朗读句子将作者的舒畅、欣喜、感激之情表达出来。

  D、田老师像“春雨入地”般的教育悄然无声地进入到了孩子的心田,这不禁让我们想到了一首古诗(出示)春夜喜雨(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真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田老师就是这样渐渐地把“我”领进文学创作之门的。

  三、研读课文感谢老师部分

  1、正因为这些,当我功名成就,衣锦还乡的时候,看到我阔别四十年老师,我还像小学生一样向老师鞠躬。来读一读(出示句子)

  2.师:回到现在,作者再次看到田老师的时候,又是怎样的心情?

  生:感激之情

  3.(师白):大作家深深感谢“老师领进门”,(指着课题)

  同学们,这个“门”指的是什么门?(文学的大门、文学殿堂的大门。田老师把“我”领进了文学殿堂的大门!田老师使幼小的`“我”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文学的种子在“我”幼小的心田生根发芽了。)

  2、面对学生的深深感谢,田老师是怎样做的?

  老人家摇摇头,说:“这不过是无心插柳柳成阴啊!”(出示)

  (1)理解“无心插柳柳成阴”的意思。

  (学生交流后出示):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阴

  (2)田老师说的“这不过是无心插柳柳成荫罢了”反映了什么?

  ①田老师谦虚。

  ②当年只不过是讲讲故事而已,不必感谢。

  ③田老师当年并没有刻意要去培养一名未来的作家。

  ④“你的成功并不是我的功劳,而是你自己努力的结果”。

  这四种理解都正确,如果要选择一种最恰当、最符合老人家心意的理解,应该是哪一个?(第四个,在课题后板书:修行靠自身)

  齐读课题:老师领进门,修行靠自身

  3、出示,指名读: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插柳之恩,终身难忘。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如何理解?

  (①比喻人才的培养是百年大计;②形容培养人才不容易)

  “插柳之恩,终身难忘。”如何理解?

  (①老师对“我”的教育、培养,我不能忘记;②即使是小的恩情“我”也不能忘记)

  齐读: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插柳之恩,终身难忘。

  这句话大家来读读,你读出了作者对田老师的什么感情?

  (培养一个人才要花费很多的心血,即使田老师谦虚地认为自己并没有特别为作者做过什么,但作者仍旧对老师当年的栽培深怀感激。)

  4、感情朗读

  ——当作者回忆起自己的老师讲述着那娓娓动听的故事时,他不禁感慨万千,情感流淌于笔端,写下这样一句话——(齐读最后一段)

  ——当作者回到家乡路遇恩师,感激之情涌上心头时,他深情地写下了这样的话语——(齐读最后一段)

  ——当作者功成名就,在文学上取得伟大的成就时,他还时时想起这句话——(齐读最后一段)

  真是“师恩难忘,难忘恩师”啊!(板书:插柳之恩,终身难忘)

  5、刘绍棠认为,田老师对自己的影响很大,所以一直以来在他的作品里有很赞美老师的话,让我们来轻轻吟诵吧——(大屏幕出示)(配乐《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

  四、小练笔:写几句表示祝福和赞美老师的话。

  几十年过去了,作者对他的恩师念念不忘。六年的小学生活,你肯定也有难忘的老师,请你写几句话向老师表示祝福或赞美。

  五、总结全文,深化中心。

  真是师恩难忘啊!有一天,当你长大成人,面临选择自己职业的时候,你也许会发现正是由于当年的一位老师激发了你对于某一专业的兴趣才决定了你今天的选择。当然,有句话说得好,老师领进门,修行靠自身。走进门后,想开拓出一片更广阔的天地,还要靠自己不懈的努力!

  六、朗诵诗歌:感谢您,老师!

小学语文教案9

  教学目标:

  1.会读复韵母ai、ei、ui及其四声,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学会声母与ai、ei、ui组成的音节,能正确拼读。

  3.掌握ai、ei、ui标调的方法。

  教学重点:

  学会三个复韵母和他们的四声,能正确地读音和书写。

  教学难点:

  读准复韵母的音。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孩子们,这一个月的时间呀,咱们一直在拼音王国里和拼音交朋友,请动脑筋想一想,学习过哪些单韵母宝宝?它们分别是谁?(生答,齐读)

  师:大家读的又整齐又响亮,我们一起做拍手操吧。(张大嘴巴aaa,圆圆嘴巴ooo,扁扁嘴巴eee,牙齿对齐iii,嘴巴突突uuu,小鱼吐泡)

  大家单韵母学的真不错。孩子们,你们见过把两个单韵母放在一起的拼音字母吗?我们今天就来认识这样的字母。

  (板书:aieiui)

  师:这里的韵母都是由几个字母合成的?

  师:像这样由两个或三个字母组成的韵母就叫复韵母。(板书:复韵母)

  二、新课讲授:

  1、看图学习复韵母ai

  同学们,咱们都相处快一个月了,彼此都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你能简单介绍一下,你的前前后后都挨着谁吗?(如:我的左边挨着××,我的右边挨着××,我的前边挨着××,我的后边挨着××),自己先练习说一说。

  师:谁能勇敢地给老师介绍?请你。

  师:大家挨在一起学习,多好啊!今天我们学习的第一个复韵母就念ai。请同学们打开自己的语文课本,翻到第26页。咱们一起观察左上角的第一幅图,谁能用完整的话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图上画着谁?他们在干什么呢?(生:图上画着一个姐姐和弟弟,他们挨在一起比高矮)谁的`个子高?谁的个子矮?(姐姐的个子高,弟弟的个子矮)

  教师讲解:ai发音要先发a的音,开口度大,声音响亮,然后迅速向i滑动,i的发音轻短,合起来一口气读成ai

  教师范读ai,学生学读ai。

  师:标调在哪里标呢?(生:有a不放过,没a找oe,iu并列标在后)

  2、看图学习复韵母ei

  师问:图上的小孩儿在砍树枝,他嘴里会发出什么音呢?讲解:ei的发音方法和ai的一样,要先发e的音,舌尖逐渐向上抬,最后发i的音,就成了ei的音。

  教师范读ei,学生学读ei。(四个声调的多种方法练习读)

  师:ei的标调在哪里标呢?(生:有a不放过,没a找oe,iu并列标在后)

  3、看图学习复韵母ui

  问:图上的小女孩脖子上是什么?

  讲:围巾的“围”发一声就是ui的音,要先发u的音,然后迅速向i滑动就是ui的音。

  学生练习读准ui的音。板书四声进行练习。

  问:怎样来记ui的形呢?(图中小女孩脖子上的围巾与帽子上的绒球构成的形状很像ui的样子)

  师:ui的标调谁会?师错误示范,生指正。(iu并列的时候声调要标在后面)

  三、巩固练习:

  1、看板书采用多种形式读准音(个别读,男女赛读,开火车读)

  2、复习标调歌:有a不放过,没a找oe,iu并列标在后。

  四、指导书写:

  两个字母靠的近一些,占格的方法和以前学的一样。

小学语文教案10

  第一课时

  一、欣赏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见过石榴吗?谁能来说说你见到的石榴?(请几位同学说一说)同学们说得不错,老师今天要把你们请到石榴园,请你们欣赏一下石榴的姿态。(点击光盘,欣赏视频)

  二、自读课文,梳理文脉

  1.石榴园的美景把我们深深吸引住了,同时被吸引住的还有一位石榴园所在地——山东枣庄的中学生。他用手中的笔记录下了自己的咸受,就有了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石榴》(学生齐读课题)

  2.我们先来听一听,他是怎么描写石榴的?(点击光盘,欣赏课文朗读)

  3.同学们一定也想学一学,看看中学生大哥哥是怎么把石榴写得这么美的。好,现在老师就请你们自读两遍课文。注意老师的自读要求:

  (课件出示自读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2)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3.老师要来看一看,课文的词语你们学得怎么样了?

  (课件出示本课词语:抽出长出开出

  枝条叶子石榴花

  露出剥开红白相间

  嫩绿绿黄色

  火红

  青绿色青中带黄黄中带红一半儿红,一半儿黄)

  组织学生用“小弹簧”的游戏来读词。

  4.观察词语,发现秘密

  老师这样排词语,是有一定原因的。请大家看第一组,你看出什么了吗?(动词与名词一一对应)请同学们根据这六个词语练习说一句话。

  第二组词呢?(多音字)眼睛真亮,奖励你们玩一个小游戏。(点击光盘,玩游戏“练武厅”,以巩固多音字)

  第三组词呢?(表示颜色)那老师为什么不把它们写在一排?(分别描写了不同的.东西)对了,这样一理,文章描写了什么你就会清清楚楚了。请你带着对文章最初的了解再去读一读课文。

  5.检查朗读

  三、教学生字,描红仿影

  1.让我们一起翻开电脑老师送给我们的电子字典。(点击光盘,看电子字典)

  教师要相机进行“抽”、“扒”的义项选择训练,注意“仿”的笔顺,练读“佛”的句子进行积累。

  2.再来看一看,怎样把这些字写得漂亮呢?电脑老师这儿有不少小秘诀呢!(点击光盘,看字形指导)

  3.开始写字。

  第二课时

  教学准备:

  1.本课课件

  2.本课教学光盘

  3.石榴实物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石榴》一课,老师想先来检查一下同学们的生字词掌握情况。请同学们打开自备本,听好电脑老师报的词语,开始默写。(出示电脑光盘,进行听写)

  2.开始校对。

  二、精读指导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学生齐读。

  2.换词训练:驰名中外声名远扬闻名中外

  3.教师小结:家乡的石榴园驰名中外,令作者感到骄傲,这也是作者爱自己家乡的原因。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出示课件:词语)

  谁能用一句话来概括这一自然段的意思,可以用上老师提供给你的词语。

  (春夏季节,石榴树抽出了枝条,长出了叶子,开出了石榴花。)

  2.这一节描写了石榴花的哪些特点呢?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第二自然段,思考思考。

  (花的颜色、花的形态)

  3.体会用词的精妙。

  (出示课件:花越开越密,越开越盛,不久便挂满了枝头。)

  1)我们在《小露珠》一课,已经见识过这个关联词语了。不过,它用的是越来越……,越来越……,这里变了,用的是越开越……,越开越……,原来第一个词也是可以变换的。你能试着说一说这样的词吗?

小学语文教案1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联系上下文或运用工具书理解词语。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介绍的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及作用。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领悟作者的说明方法,进行说、写训练,发展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了解当代科技及其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激发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以及为科技的发展而勤奋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

  知道新型玻璃的特点及作用,学习作者介绍玻璃的表达方法进行说写训练。

  教学难点:

  领悟各种玻璃的不同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课前预习课文,搜集关于玻璃的资料,了解科技发展的情况。

  2、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激趣导入

  1.了解生活中的.推销员: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到家里推销商品的推销员,他们是怎样推销的?指名简要介绍。

  2.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同学们假如要让你当一个“推销员”向客户推销一种“新型玻璃”(板书课题),你们认为,怎样推销才能赢得客户的青睐呢?(引导学生领悟出:必须了解新型玻璃“新”在哪里?有哪些特点和作用?怎样准确表达出来等等。)

  3.教师导入:好,我们每个同学都来当一次推销员,看哪些同学推销的水平?我们先来了解关于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

  [设计意图:兴趣是儿童认知活动的内驱力。本环节与社会生活联系,采用“创境激趣”法,精心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唤醒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产生学习需求,引发学生主动学习。]

  二、自主学习,理解内容

  自主学习生字新词,扫清阅读障碍。

  1.学生自学,教师检查学习效果。

  (1)检查下列词语的读音,理解带点字:安然无恙、藕断丝连等。

  (2)重点检查字形易混的几个字,并注意辨别相近的几个字的字形和意思:嫌—谦、歉;粘—沾、贴;噪—燥、操、躁;废—费。

  2.这篇新型玻璃的“说明书”,介绍了几种新型玻璃?找出五种新型玻璃。

  [设计意图:从整体入手,感知内容,了解文章所介绍的几种新型玻璃。]

  自主学习,完成表格,理解内容。

  1.要当好推销员,让更多人了解“新型玻璃”,我们应该先了解其特点和作用,请同学们先自读课文,完成表格内容。要求

  (1)自学课文:读、思、画、圈、收集资料……要重点画出特点和作用,概括出来。

  (2)填写表格并注意玻璃名称与特点的联系。

  新型玻璃名称特点作用

  夹丝网防盗玻璃有层丝网,自动报警防盗,用于重要部门

  夹丝玻璃坚硬不碎,藕断丝连安全不易伤人,用于高层建筑

  变色玻璃反射阳光,改变颜色调节室内光线,用于建筑物

  吸热玻璃夏天挡光,冬天挡冷房间冬暖夏凉,用于窗户

  吃音玻璃临街窗子,消除噪音房间减少噪音,用于临街窗子

  2.交流自主学习和填写表格的情况

  交流时先小组后全班。全班交流自学情况时,注意比较同学填的内容的异同,抓住生成点,在比较与释疑中得出更好的答案。这儿要注意:学生填写的内容没有,只有更好。

  3.指导逐段细读品析,领悟多种说明方法。

  这篇课文除了条理清楚、层次分明之外,文章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来介绍新型玻璃的?

  引导领悟用词准确、形象生动的特点,同时领悟出“举事例、分类别、列数据、作诠释、打比方”等说明方法。“夹丝网防盗玻璃”运用了“举事例”的方法。说明“夹丝玻璃”的坚硬时,用“藕断丝连”来形容。说明“变色玻璃”时运用“打比方”,比作“自动窗帘”。把噪音比作来无影去无踪的“隐身人”。在介绍吃音玻璃时,作者又运用拟人和通过具体例子和数字加以说明的方法等。

  [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引导学生自主细读文本,感悟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领悟说明的方法,抓住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整个环节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能真正做到积极主动地探究,生动活泼地发展。]

  召开新型玻璃展销会,评选推销员。

  1.组内自主练习。我们知道了这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作用,为了让更多的人来认识并购买,下面大家就来当一次推销员,想想怎样介绍才能赢得顾客的青莱呢?请同学们先自己在小组内推销,选出一个最有特点的。

  引导学生总结出友情提示:

  (1)要介绍好新型玻璃的特点及作用

  (2)推销要恰当地运用说明方法

  (3)推销具有创意,注意语言表达、态度等。

  2.全班交流,评选。老师当主持人,学生当评委,师生共同评选出创意、推销词、推销效果的“推销员”。

  [设计意图:通过评选“推销员”,给学生提供自主发展能力的空间,学生全身心投入,主体参与性极高,激活了学生的内驱力。学生在进一步理解和巩固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能提高口头表达、倾听和评析的能力,真正实现由“被动学”转为“主动学”。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社会竞争意识,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和生存能力。]

  三、拓展延伸,训练表达

  1.请同学们根据生活的需要,运用本文学到的说明方法,每人结合课前预习时对新科技的了解,创意一种新型产品,用一段话写清楚了,最后评出“小小发明家”。

  2.学生写,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读,师生点评,评出“小小发明家”。

  4.小结:真是奇思妙想,富有创意,新奇实用,相信大家只要刻苦学习,不断探索,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就一定能够“梦想成真”,为人类的发明创造史写上更加光彩夺目的一笔。

小学语文教案12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宽、穷、减”等9个认读字,积累几组意思相反的词。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诗歌。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9个生字,会正确朗读背诵诗歌。

  难点:理解“贵”的意思,以及我的发现中词语的词性。

  三、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小朋友,想去那牛羊成群的大草原游玩吗?瞧,草原到了,你们看到了什么?又听到了什么?

  (学生交流草原的景象。)

  2、我们来到这美丽的大草原,那就赶快去参加有趣的活动吧!

  〈利用多媒体,让学生边欣赏草原的风光片,边倾听悠扬的草原之歌,使学生感到仿佛来到草原中,为以下的几个活动的展开打下了扎实的情感铺垫。〉

  (二)、游戏(我的发现)

  1、第一个活动草丛寻宝,赶快到草丛中去找一找。你们找到了什么?

  (学生到草丛中寻找,交流并把找到的词语贴到黑板上。)

  2、找到的宝贝是两个字词语的`,请赶快贴上去。谁愿意当小老师带领大家读这些词语呢?

  (学生读找到的词语)

  3、能为这些词语分别找找朋友?(举例:照相)为什么?齐读

  4、其实这些宝贝我是语文园地三我的发现中找到的,请大家打开语文书翻到54页,读读这六组词语,想想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自由读六组词语)

  5、学生交流发现成果。(发现加了一个字后意思就不一样了,)交流完后贴一帖。

  6、一起读读这六组词语,瞧,我们祖国的文字多奇妙呀!加了一个字意思就完全不同了。(学生齐读)

  7、在你的词语库中还有这样的词语吗?赶快想想!比比哪组在规定时间里写的多.开始。(请每一组派一个代表看看其他组是怎么写的)

  〈通过游戏活动,让学生在宽松、民主、愉悦的氛围中进行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发现词语的规律。而且采用小组比赛更有助于培养团结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三)、游戏(日积月累中的读读认认)

  1、大家的词汇量可真丰富,看来,这些词语中藏着的秘密就是宝贝呀!瞧,连牛羊们也想来凑热闹和我们交朋友,你能交到几个朋友呢?请你读读日积月累中的读读认认(出示9个生字)来,用你喜欢的方法来读读记记生字。(贴在黑板上。)

  2、看谁交到的朋友多?(抽个别读)

  3、你是用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些生字的?愿意当小老师教大家。(学生交流识字方法)

  4、大家的识字方法可真多,接下来咱们开火车组词读。(开火车组词读)

  5、刚才许多同学采用反义词组词,快找到反义词朋友来贴一贴。(看看你的椅子,找到的快来贴一贴。)

  〈多种方式识字,结合生活识字,联系以往学过的内容,学练结合。〉

  6、读反义词,我们怎样记住这些反义词?你有好方法吗?

  7、让我们来玩玩你说我对的游戏。(教师示范,我来和你对对反义词。)。赶快找你的朋友对一对。大家可以离开座位。)

  〈通过玩“对对子”的游戏中记住反义词,使学生在轻轻松松、快快乐乐中完成积累的任务。〉

  (四)、民歌导入(诗歌敕勒歌)

  1、对对子是我们最喜欢的游戏,生活在草原上的敕勒族人他们最喜欢唱歌跳舞,让我们一起来学唱他们的民歌。可以自己轻轻的哼一哼。(播放这首民歌)。

  2、咱们先来学会这些歌词吧!(要读准字音。)(刚才听到有同学提出“见”在这里怎么读现呢?“见”通“现”。)板书(见—现)

  4、谁来读?一起来读一读!(通过你的朗读让大家感受到那苍茫辽阔的大草原吗?)来跟着唱一唱,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随机指导“四野、穹庐”。)随机教学敕勒族。

  〈这一环节的设计,使学生对诗歌所描写的情景有了初步的感知,而且能用自己的语言对其进行描述。其实无论是想象也好,描述也罢,都是对学生创造能力的一种锻炼。又随机增加了敕勒族的知识,从课内向课外延伸,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5、来,让我们跟着能歌善舞的敕勒族人边歌边舞吧!

  <将敕勒歌配上曲子编成一首动听的歌曲,让学生边唱边舞,既可以促进学生对诗歌的理解,还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

  (五)、做导游介绍宁波。(我会填)

  1、热情的敕勒人向我们展示了大草原的风土人情,咱们是不是也应该把我们的家乡介绍给他们呢!

  2、来,咱们先来读读这些词语。(齐读)

  3、你能给这些词语找找朋友吗?请先和小组同学交流。

  4、选你最拿手的来和大家交流交流。(抽个别学生交流)

  5、你们可真会动脑筋,瞧,这些景色是哪里呢,可以边看边交流。

  6、能用上这六个词语,来介绍宁波的风景吗?(学生交流)

  7、这个内容就是日积月累“我会填”。接下来,咱们就动笔完成我会填。写完后请你把这些内容连起来,当当小导游介绍宁波。(学生填写)

  8、谁愿意来当小导游介绍呢?(抽学生来当小导游)

  〈把日积月累中的内容与口语交际进行有机地整合,并遵循低年级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借助大量的图片把语言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起来,并充分利用文中的词语,让每一个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感受语文的乐趣。〉

  (六)、小结:

  刚才大家介绍了宁波的迷人风光,其实宁波还有丰富的物产,悠久的历史文化,那让我们在口语交际课中再来畅谈我们美丽的家乡------宁波。

小学语文教案13

  设计思路:

  [《锡林郭勒大草原》是一篇写景的精读课文。写的是我国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大草原美丽而欢腾的景象,表现了作者赞美大自然、热爱祖国的宽阔胸怀。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重视语言文字带来的美感享受,注意抓住“感受美、欣赏美,歌颂美”的线索来进行教学,让学生能得到美的享受、美的熏陶。在讲授过程中,首先利用美妙的音乐和草原美丽风光的图片来引入,调动了学生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感受草原的美,激起学生的`兴趣。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发挥学生的自学、互学能力,通过学生的感悟、交流来理解课文。本设计的亮点在于能够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亲身体验。]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自然段。欣赏美丽的草原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指导学生默读课文,抓住重点句读懂段的内容,感受锡林郭勒大草原的广阔美丽与无限生机。

  3.会认“阔、仅、雄、鹰、闲、偶、尔、牧、骑、挥”等字;会写“阔、铺、芒、丹、铃、仅、灵、闲、偶、尔、牧、骑、挥”等生字;掌握“广阔、光芒、山丹丹花、铃铛、不仅、百灵鸟、安闲、偶尔、牧民、骑(马)、挥舞”等词语。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有关词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能联系上下文与生活实际展开合理想象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草原神奇而美丽的景象。

  课前准备:

  1.多媒体。

  2.学习卡。

  学习卡:因为有雄鹰(xx)地(xx),百灵鸟(xx)地(xx),牛羊(xx)地(xx),小马驹(xx)地(xx),黄羊(xx)地(xx),牧民(xx)地(xx)、(xx)地(xx),所以才使锡林郭勒大草原成为一个欢腾的世界。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激趣导入

  (一)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几幅美丽的图片!(展示第三屏)图片上是什么地方?对,草原的景色真是太美丽了。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去领略大草原的美景——锡林郭勒大草原。

  (二)板题,读题。

  [(三)(展示第四屏)师指明锡林郭勒大草原的位置,并简单介绍锡林郭勒大草原。]

  (四)据题质疑。

  1.围绕课题,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2.个别汇报。

  [3.师生梳理:锡林郭勒大草原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默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和不理解的词语,标好自然段。

  [(二)四人小组互帮互学生字词。

  (三)(展示第五屏)采用多种形式检查字词读音。

  (四)识记字形。]

  (五)指导书写。(着重指导“铺、偶、闲、散、丹”几字)

  (六)说说锡林郭勒大草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1.同桌互说。

  2.指名汇报。

  3.师生评议、梳理:

  (1)锡林郭勒大草原是广阔而又美丽的。

  (2)锡林郭勒大草原是一个欢腾的世界。

  [4.观察文中插图,感受锡林郭勒大草原美丽和欢腾。]

  三、再读课文,理清条理

  (一)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哪些地方写到了锡林郭勒大草原是广阔而又美丽的?哪些地方写到了锡林郭勒大草原是一个欢腾的世界?

  1.同桌交流。

  [2.汇报、梳理:第1、2自然段写到了锡林郭勒大草原是广阔而又美丽的,

  3、4自然段写到了锡林郭勒大草原是一个欢腾的世界。]

  第2课时

  一、复习导入

  多形式复习会认、会写字词。

  二、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一)学习1、2自然段。

  [1.默读1、2自然段并思考: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锡林郭勒大草原是广阔美丽的?是从哪几方面介绍的,边读边思边画。]

  2.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3.小组汇报展示。(根据学生汇报情况相机展示)

  (1)野草

  A.(展示第六屏步骤一)齐读。

  [B.(展示第六屏步骤二)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a.同桌互相交流。

  b.汇报。

  c.评议,梳理(体会到草原的广阔、无边无际,而且都是绿色,很美)。

  d.读出你的理解,感受。]

  C.(展示第六屏步骤三)

  [a.从这句话中你又看到了什么?(看到了野草的多,到处都是,茂盛。)

  b.十来岁有多大?你们几岁?请一名学生站起来。你有什么感受?(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站起来,体会草有多高)]

  c.指名读一读,评议,再读,读出美与趣味。

  (2)湖水A.(展示第七屏步骤一)

  [a.自己用喜欢的方式读一读,感受湖水的平静与清澈。

  b.里面使用了打比方的修辞方法,把什么比作什么?

  c.观察图片理解“嵌着”的意思。]

  B.(展示第七屏步骤二)

  a.闭上眼睛展开想象。

  b.四人小组里相互说说。

  C.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3)野花

  A.(展示第八屏)师配乐范读,生边听边欣赏图片,体会野花的`品种、颜色、清香。

  B.学习这两句话的写法:总—分。

  [4.点出第2自然段是静态描写,齐读本段,读出大草原的广阔和美丽。

  5.指导背诵。]

  (二)学习3、4自然段。

  1.过渡语:(展示第九屏步骤一)师范读“草原不仅美丽,还是个欢腾的世界。”

  [2.师再问:哪个自然段写到了草原的美丽,哪个自然段写到了草原的欢腾?

  3.简单点出过渡段:本段前半句是承接上段的内容,后半句连接下段的内容,像这样的段落就叫做过渡段,在文中两个段落之间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4.生齐读过渡段。]

  5.(展示第九屏步骤二)

  (1)带着问题自学第4自然段,在文中做好笔记。

  (2)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3)(展示第十屏步骤一)四人小组合作完成。

  [(4)小组汇报交流,展示学习卡。

  (5)师生评议,梳理答案(展示第十屏步骤二)。

  (6)指导朗读。(点出本段是动态描写,读出欢腾、热闹的气氛。)

  (7)齐读第4自然段。]

  三、升华感情,拓展延伸

  (一)师:看到了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有关词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广阔美丽的景色,感受到它的欢腾,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些什么?

  1.同桌互说。

  [2.个别展示。

  (二)总结:生活在如此广阔、美丽的草原上,还有这么多动物朋友相伴,牧民们怎能不骄傲地放声歌唱呢?让我们也和牧民一起赞美草原、歌唱草原吧!(展示第十一屏)师生同唱与草原有关的歌曲。]

  四、布置作业

  (一)背诵第2自然段和摘抄本课好词好句。

  [(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锡林郭勒大草原的赞美之情,可以唱一唱,画一画,写一写等。]

  板书设计:

  15锡林郭勒大草原

  (静态)(动态)

  野草湖水野花动物欢腾牧民

  广阔美丽锡林郭勒大草原

  [教学反思]

  在本课的教学中,首先利用美妙的音乐和草原美丽风光的图片来引入,调动了学生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感受草原的美,激起学生的兴趣。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能联系上下文与生活实际展开合理想象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草原神奇而美丽的景象。学贵有疑,有疑则思,依题质疑,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起探究的积极性。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发挥学生的自学、互学能力,通过学生的感悟、交流来感受锡林郭勒大草原的广阔美丽与无限生机。

小学语文教案14

  教学目标:

  1.能在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洪、制、治、严、紧、因、事、劲、终”9个生字,重点识记“洪、治、因、终”。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洪水、制服、治理、因、终于”等词语的意思并积累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第三节,感受大禹为制服洪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坚决态度,初步体会他“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

  3.能根据提示,运用本课积累的词语,说说对课文内容的了解。

  教学重、难点:

  感受大禹为制服洪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坚决态度,初步体会他“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揭示课题:三过家门而不入

  质疑:说说你的理解和不解

  谁三过家门而不入?他为什么三过家门而不入?

  二、自读课文。

  1.学生自己读课文,借助字典、老师、同学的帮助读准字音。

  2.组内交流。

  3.指名读,集体评议。

  三、自学课文。

  1.说一说大禹是怎样的一个人?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2.学生自学。

  3.小组讨论。

  4.集体交流。

  5.质疑问难。

  6.答疑解疑。

  四、分角色朗读课文。

  1.学生分组练习。

  2.推荐朗读。

  五、开展讨论。

  如果你是禹,你会放下工作,回家探望亲人吗?

  六、进行拓展阅读。

  同学们,我国自古以来洪水就特别多,一代又一代的劳动人民为了中国的水利而前仆后继,课文中的大禹就是其中最为的.中国治水利的英雄,那么,中国为什么多洪水?中国的水利情况又是怎样的?大禹治水这个故事又又哪些内容是书上所没写到的?大家可以选取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查阅一些资料看一下,也可以写下自己的体会。

  板书设计:

  24、三过家门而不入

  一过家门听骂声,

  二过家门闻笑声,

  三过家门哨口信,

  治好洪水转家门。

  作业朗读课文。

小学语文教案15

  教学目标

  1.找出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燕子的,表现了燕子怎样的特点。

  2.学习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的观察方法。

  3.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和光彩夺目的春天景色,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摘抄积累句子。

  教学过程

  一、指导看图,引入新课。

  1.图上画的是什么季节?

  2.按一定顺序(从上到下、从下到上、从左到右、从右到左、由远到近、由近到远)说说图上哪些景物突出了春天的特色?

  3.图上最引人注目的是什么?画了哪些燕子?小燕子在图中起什么作用?

  学生充分讨论之后,再让学生把这几个问题连起来说一说。鼓励学生把自己从图中感知到的内容和从自然界中观察到的景色联系起来描述,使学生在脑海中对春天美景和活泼可爱的小燕子形成比较完整的印象。

  在认真观察图画的基础上,请同学们小声读书,促使学生初步了解课文是以燕子为线索进行记叙的,具体是按照燕子的外形、燕子从哪里来、燕子的飞行特点和燕子停歇的顺序来观察和描写燕子的。

  二、学习第一段。

  现在我们来看一看课文中是怎样描写燕子的模样的`。请一位同学来读第一段。

  学生朗读的同时,其他同学思考:课文描写燕子的模样是从什么写到什么?回答了这个问题,也就弄清楚了这一部分的叙述顺序。

  (这一段抓住了燕子的外形特点,先写了燕子乌黑光亮的羽毛,又写了燕子轻快的翅膀,最后写了燕子剪刀似的尾巴。这几部分连到一起就“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这些描写突出了小燕子与众不同的形象。)

  学生分析到这里就很不错了,但是教师一定要明确告诉学生这就是由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的顺序。课文先写了整体:一身乌黑的羽毛;再写局部:轻快的翅膀和剪刀似的尾巴;最后又回到整体:凑成活泼可爱的小燕子。

  (板书:羽毛 翅膀 尾巴)

  你认为这一段中哪些词用得好?

  (“光滑漂亮”、“俊俏”、“剪刀似的”这些词用得好,因为它们写出了燕子外形的美丽。)

  (板书:光滑漂亮 俊俏 剪刀似的)

  这些词语的确很优美,朗读的时候语调要柔和一些,声音要轻一些。应该怎样读呢?请同学们自己体会,同时想一想这句话在全段起什么作用?为什么说“凑”成了小燕子?

  回答这个问题时,教师可以启发学生这样思考:羽毛是美的、翅膀是美的、尾巴也是美的,它们合起来就组成了小燕子完整的美好形象。学生能够由此发散思维,得出正确的答案。

  (最后一句话在这一段中起了一个概括的作用。“凑”是几个方面合在一起的意思,用在这句话中非常形象生动。)

  (板书:凑成燕子)

  到此为止,同学们对小燕子有了一个总的印象。如果用“一身羽毛,一对翅膀,加上尾巴,凑成了小燕子”与书上的语言相比较,你认为哪一句写得好,为什么?

  同学们可以把两个句子比较着读读,哪句好一看就会明白。很明显书上的句子写得好,因为它更形象、生动、具体,给人一种活灵活现的感觉。实际上“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这句话既是前面内容的总结又是下面内容的总起,它承上启下,引出下文。我们继续学习第二段。

  (板书:活泼机灵)

  二、学习第二段。

  活泼机灵的小燕子,在春天里从南方飞来了,那是一种怎样的情景呢?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小学教案01-03

小学语文的教案01-10

小学语文经典教案01-08

《小学语文》教案01-26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01-11

小学语文《语文天地一》教案01-13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七》教案02-04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三》教案02-03

小学语文《长征》的教案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