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语文教案锦集10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 能熟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2、 认识十五个生字,并初步渗透了解识字方法。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想象力。
教学准备:
小鱼图片 《摇篮曲》磁带 字卡 小黑板 星星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你们愿意把自己的梦想告诉大家吗?
(学生发言)
老师很高兴看到大家都是有梦想的人,希望大家通过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
今天我们的课堂上来了一位小客人,我们来看看他是谁?
[贴小鱼图片]
他也有自己的梦想,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小鱼的梦》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大家想听一听小鱼的梦吗?打开课本72页。
[教师范读]
你愿意像老师一样读吗?
(生自己读,带笔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
你有什么好办法来解决吗?
(生发言回忆识字方法)
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和同桌共同识字。
(生同桌结合认读生字)
调皮的词语娃娃想来考考大家,有信心战胜他们吗?
[出小黑板:池塘——落下来——珍珠被——催眠曲——摇篮——推——摆摆尾巴——咂咂嘴]
看看谁能得到“智慧星”
[指名读]
词语娃娃走了,字宝宝没了邻居,你还能叫出他们的名字吗/
(自读绿色通道生字,同桌互相检查读)
做游戏:开火车。
三、熟读课文,有感情朗读,培养想象力。
字宝宝玩累了,我们把他送回家,试一试在课文中你能读准他们的音吗?
(生手指字,自己读)
(生示范读,评价)
(分男女读)
在刚才读书时,你有没有发现自己喜欢的句子?能把你的句子和大家一起分享吗?
(生发言说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带感情朗读。)
[师指导朗读]
大家说得真好,请同学们带着感情一起朗读课文
(生齐读)
读得棒,老师好象看见一群可爱的小鱼在池塘妈妈的怀里做着甜甜的梦,你们愿意让老师走进你们的梦中,和你们分享快乐吗?
[放《摇篮曲》,师伴乐朗诵]
(生闭眼想象)
告诉大家,你这条可爱的小鱼梦见了什么?
(生发言,说出自己刚才所想到的。)
[生说一个,师贴一颗小星星]
多么美丽的梦啊!小鱼的梦一定会实现的!让我们一起祝愿小鱼梦想成真!
四、 拓展作业。
回家给爸爸妈妈背《小鱼的梦》,让爸妈猜猜小鱼会梦见什么?如果说的好,帮他们做一件家务活。
语文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本文的8个生字,会写8个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参照“我的词语库”自主积累好词好句。2.通过识字、读书活动,引导学生采取多种方法识字;通过诵读课文,展开想象,感悟、积累语言;宜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3.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美,想象文中描绘的情景,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识字与写字,朗读背诵。
[教学难点]
写字;想象文中描绘的情景。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有关蝈蝈的知识;推荐学生阅读普里什文(前苏联)的作品《金色的草地》。学生准备:自己预习课文,了解蝈蝈及其他小动物的歌声。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二、初读感知,自主识字:
三、朗读评比:
四、学写生字:
五、课堂小结:请同学们说说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作业设计:1.把课文读给
教案《语文A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绿色的歌》教案》,来自网!
爸爸妈妈听。2.想想你还听过哪些小动物的歌声?3.积累形容词。( )的晚霞 ( )的月亮 ( )的秋天 ( )的心情
板书设计:老师把要写的字范写在黑板上。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导入:
二、精读课文:
三、指导朗读:
四、语文实践活动:
五、课堂小结:这篇课文是按总——分——总的顺序来写的,写得非常优美,我们也可以用这样的写作顺序来写作文。
六、作业设计:1.背诵课文。2.推荐学生阅读普里什文(苏联)的作品《金色的草地》。
语文教案 篇3
教学目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分角色朗读课文,学会9个生字及新词,认读5个字。并能认真书写。
教学重点:规范、端正的用硬笔书写9个生字及新词。
教学难点:难点字的指导。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读的通顺、流利。
2想一想课文写的是一件什么事?自己用几句话说一说。
3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课文内容
4提出不懂的问题。
二、学习生字
1、分析字型并组词:默顾绪性聚寂懂恼哇霎瞥赦稚拙
2、重点指导:“顾”聚
3、认真书写字词,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作业:为亲人或好朋友制作小礼品,再写几句关爱的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体会父母给自己的关爱,懂得应该关心父母。在教学中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讨论,能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学重点:
知道同学们为什么沉默,教师前后两次“热闹”有什么不同
教学难点:在教学中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讨论,能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你们的生日是哪一天?爸爸妈妈向你们祝贺吗?这课文老师非常喜欢,你能读下来吗?
二、理解课文
(一)课件打出问题
1、默读课文,思考孩子们为什么沉默了?假如你就是那个班上的一个孩子,沉默足足有一分钟,你会想些什么?
2、为什么教室里又热闹起来,和沉默前的热闹有什么不同?大家讨论
(二)汇报、指导
1、生汇报所得
2、理解“异口同声”在什么情况下,你能造一个句子吗?引导学生“在什么情况下‘异口同声’的'”。
3、有语气地读读课文,为什么课题是“可贵的沉默”?发表自己的见解
4、有语气地读读自己喜欢的语句。
5、结合实际说说父母是怎样爱你的?学过课文后你又该怎样做呢?
三、课后:
这是一片记叙文,写一位教师通过巧妙地引导,是在对待自己生日和父母生日这一问题上,孩子懂得也应当利用生日去表达自己的一份爱。此时此刻我想你的收获也很多,说一说。
板书设计:
3、可贵的沉默
教室很热闹————爸爸妈妈向自己祝贺生日
沉默————爱
教室里又热闹起来————想办法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
教学反思:
这课文通俗易懂,且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学生对于重难点的理解很到位,并能从中受到同样的教育。
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教育学生保护环境要从小做起,自觉养成保护环境的习惯。
2、朗读课文,理解小奥茨和他同学的“绿色记事本”上记录的内容.写好环保日记。
3、会认“供.耗.捐.购臭.簿.限”等七个字。
教学重点
理解小奥茨和他同学的“绿色记事本”上记录的内容,知道孩子们在保护环境方面做了些什么,有些什么感想。
教学难点
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在交流的基础上解决问题。
教具准备
1、让学生了解环保小知识。
2、生词卡片
导学过程二次备课
一.谈话导入,引入课题.
小朋友奥茨在新学期开始时,得到了一本记事本,这是一本很特别的记事本。你们想看一看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绿色记事本》。(板书课题)
2、质疑课题
看到课题你想到了什么问题?(各抒己见)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同学们刚才提的问题都很好,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一起读读课文吧!
1、认真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画出本课的生字。
2、边读边想:课文中关于“绿色记事本”写了什么内容?
3、小组汇报读文,检查生字
理解词语:耗费、濒临灭绝、购物、收支簿、限额
4、读了课文,你们的问题解决了吗?都知道了些什么呢?
三.默读课文,探究内容.
(一)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1:老师给他的“绿色记事本”很有特点,谁来读一读,并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指导朗读:你觉得这样的记事本怎样?喜欢吗?读出感情来。
2:这个记事本在用途上有什么特别之处?读一读
3:关于这个记事本,还有什么特别之处?
4:为什么叫它“绿色记事本”?它和什么关系密切?
(二)学习三到十自然段
师:小奥茨和他同学的.“绿色记事本”上记录了一些什么内容?你喜欢小奥茨和他同学的“绿色记事本”吗?为什么?
1:小奥茨的“绿色记事本”上记录了一些什么内容?
2、你觉得小奥茨记事本的内容有什么特点?
3、你认为他哪件事做得最让你欣赏?把你喜欢的或不喜欢的内容读给大家听。
4、说说你或身边的人有过类似环保或不环保的行为。教师可自我反省一下,起到带头示范的作用。
(三)学习最后两个自然段
当老师表扬小奥茨得记事本时,他得意洋洋,可是,当他看了其他人的记事本后,就不敢“翘尾巴”了,这是为什么?自己读读课文。
1:小奥茨为什么不再骄傲了?你从哪读出来的?
2:让他佩服的两名同学的记事本记录了什么特别的内容?
3:了解了这些学生的“绿色记事本”中的内容,你有什么感想?
现在,你能说一说它为什么叫“绿色记事本”吗? 你喜欢“绿色记事本”吗?为什么?
四. 总结全文:
学生们的“绿色记事本”记录的虽然是些生活中的小事,但可以看出环保意识已在他们心中留下了烙印。作为我们来讲,也应该向他们学习,从现在开始树立环保意识,开动脑筋,创新办法。并且在实践中努力争当一名优秀的环保小卫士。
关于保护环境,节约能源,你有哪些好办法?
五.拓展训练:
谈谈自己平时在环保方面的所见、所闻、所感,以及生活中的小窍门。
师: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无论是家庭、国家,还是世界,环境永远是我们的朋友,希望同学们能够善待朋友,也就是善待我们自己。
六.作业:
1、写一篇环保日记,内容可以是自己亲身经历的,也可以是看到的,想到的。
2、搜集生活中节约能源的小窍门,以小组为单位制作一期环保小报。
板书设计
绿色记事本
“绿色”——“环保”
记事本封面 记录内容 制作材料
节约能源 保护环境
人人争当环保“小卫士”
语文教案 篇5
1.会写“络、锤”等4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默写《竹石》。
3.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三首古诗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志向,表达的方法有什么共同特点。
- 第一课时 -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喜欢奔腾的骏马吗?说说理由。(唤起学生对马的兴趣。)
2.板书课题,交代作者信息。
3.导入新课。马是吉祥、幸福、奋斗、成功的象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关于马的古诗,(板书:马诗)让我们有气势地读一遍题目。
二、初读古诗,扫清字词障碍。
1.提出读书要求:有节奏地朗读古诗,小组内合作认读本课生字、新词。
2.指名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燕(yān)山 月似钩 金络脑
3.指导书写课后方格中的字。
三、再读古诗,整体感知。
1.根据古诗前两句,师生共议“沙如雪”“月似钩”的丰富意蕴,思考:这是一番怎样的景象?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对学生富有创意的个性化理解予以肯定。(板书:沙如雪 月似钩)
(诗的前两句中,以雪喻沙,以钩喻月,即为比;从一个富有特征的景色写起,以引出抒情,也就是兴。短短二十字中,比中见兴,兴中有比,大大丰富了诗的表现力。)
2.自读“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思考这是一匹怎样的马?引导学生抓住“金络脑”“快走”思考。
这两个词形象地展示出骏马轻捷矫健的风姿。(板书:金络脑 踏清秋)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骏马怎样的感情?(表达了诗人对骏马的赞美、喜爱之情。)
这匹马真的受到重用了吗?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没有受到重用,从“何当”一词可以看出来。“何当”是“何时将要”的意思,可见这只是诗人的希望。)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情?(表达了诗人渴望报效国家、施展抱负的思想感情。)
四、交流探讨,感受深义。
1.师:现在大家理解这首诗的含义了,(点击幻灯片,展示古诗)让我们带着对古诗的感悟,齐读古诗。
2.学到这儿,老师不禁要问一个问题:诗人为什么要写这首诗?他真的只是在写马吗?马能发出这样的呼唤吗?
实际上,这首诗是用托物言志(板书:托物言志)的手法写的,通过咏马来表达自己的情感。那诗人是要抒发什么样的情感呢?(怀才不遇,渴望有所作为)
3.师:李贺是唐代非常重要的诗人,年少时便极负盛名,他为何会发出如此感叹呢?下面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下李贺的生平。(展示幻灯片)
4.师:诗人在这万里平沙中,想到自己的才华不能得以施展,怎能不焦急?因此他感叹:“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诗人想到昏庸腐败的朝廷,怎能不忧虑?因此他感叹:“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诗人想到自己被小人迫害,英雄无用武之地,怎能不愤慨?因此他感叹:“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马诗
- 第二课时 -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背诵《马诗》,说说诗歌内容。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李贺通过咏马表达自己的志向。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另一首托物言志诗——《石灰吟》。
二、“吟”出诗题,弄清题意。
1.出示“吟”字,引出诗题。
师:同学们,古人写诗经常在题目中用上一个字——“吟”(课件出示)。它是个形声字,从口,今声。吟,是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有吟诵、赞美之意。我们也曾经学过题目中带有“吟”字的古诗,如白居易的《暮江吟》、孟郊的《游子吟》,谁能给大家背一背?(抽生背诵)
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带“吟”的诗——明代于谦《石灰吟》(出示题目并板书)。《石灰吟》可以说是一首石灰的赞歌,更是高尚情操的体现。(齐读诗题)
3.看着这个诗题,你会产生什么疑问呢?(引导学生思考)
过渡:是啊,司空见惯、平平凡凡的石灰(展示相关图片)有什么值得赞颂的.?让我们在诗中寻找一下答案吧。
三、再读古诗,整体感知。
1.诗意绽放(读懂诗意,读出诗情)。
默读古诗。读到“千锤万凿”,仿佛看到了铁锤,听到了铁锤击打声;读到“烈火焚烧”“粉骨碎身”,眼前仿佛出现了焚烧的火光烈焰、生石灰入水的腾腾热气。读完古诗,我们能想象出石灰石在石灰窑里被烧成石灰粉的过程。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石灰的什么品质?(板书:志向清白 坚强不屈)
2.集体交流,指导朗读。
诗歌前两句:“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意思是石灰石只有经过千万次锤打才能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诗歌后两句:“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意思是纵然粉骨碎身也全不惧怕,只要能将清白留在人世间。
让我们带着钦佩,带着赞美,再次来感受石灰的坚强和洁身自好的追求吧。(板书:洁身自好)
四、交流探讨,体会诗人情感。
1.“诗言志”:诗人借石灰的志向、清白和坚强不屈,表明自己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决心。
2.全班交流:这首诗要表达的深层意思是什么?(这首诗正是诗人于谦自己的人生追求和高尚人格的写照。)
3.本诗属于托物言志诗。看起来描写的是石灰,实际上是诗人在寄托“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强烈感情以及爱国爱民,哪怕粉骨碎身也在所不惜的情怀。
五、课堂小结。
这首古诗,通过赞美石灰的坚强不屈、洁身自好,进而表明诗人于谦正像他笔下的石灰一样任凭千锤万凿,烈火焚烧,哪怕是粉骨碎身,他都毫不畏惧,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精神品质。
石灰吟
志向清白
坚强不屈
洁身自好
- 第三课时 -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背诵《石灰吟》,说说诗歌内容。
2.导入新课: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古诗《竹石》。这同样是托物言志诗。板书课题,交代作者信息。
3.这是一首题在《竹石图》上的题画诗。以竹子为主题的绘画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这幅图把竹子和石头画在一起,诗人又为这幅画题了一首诗。现在,我们一起学习郑板桥的这首古诗吧!
二、再读古诗,整体感知。
1.诵读古诗,走近诗人。
郑板桥,江苏兴化人,晚年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之一。擅长画兰、竹、石。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
2.默读古诗,分析古诗的含义。
(1)前两句“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中的“咬定”是什么意思?诗中“咬定”的是什么?说明了什么?(用力地咬着不松口;青山;说明可扎根破岩的坚定。)(板书:扎根破岩)
(2)后两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中的“磨”和“击”各是什么意思?“坚劲”是什么意思?“任”和“尔”又各是什么意思?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什么?(折磨;打击;坚定挺拔;任凭;你。遭受无数次的折磨和打击仍然坚定挺拔,任凭你从何方刮来什么风。)(板书:坚定强劲)
3.你们还知道郑板桥有哪些代表作品?(《修竹新篁图》《清光留照图》《兰竹芳馨图》《甘谷菊泉图》《丛兰荆棘图》等,著有《郑板桥集》。)
三、领悟写法,拓展延伸。
1.这首古诗通过铿锵有力的“咬定”两个字,采用“拟人化”的写作手法,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
2.本诗属于托物言志诗。这首诗看起来描写的是竹石,其实是借助竹子的形象表现了诗人那种刚烈、坚劲、不畏任何艰险、不怕任何打击的崇高精神。
四、课堂小结。
这首古诗表面上是写竹,其实是写人,借竹子扎根于岩缝之中坚韧不拔的特点和高洁品质,表现诗人那种正直、倔强的性格,决不向任何势力低头的高傲风骨。
竹石
咬、立、磨、击、任、尔
扎根破岩 坚定强劲
1.本课包含三首古诗,三首诗皆托物言志,所以教学时我都是先让学生从朗读中体会诗歌的表层意思,然后再引导学生理解诗中所言的“志”,并激发学生自己探索诗的深层含义。
2.由于本课内容较多,所以朗读环节所用时间较少,仍有所不足。
语文教案 篇6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同学们,雨是我们生活中最平凡最常见的自然现象,而作者赵丽宏笔下的.山雨却优美动听,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今天我们来学习《山雨》,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二、自主自悟:
听录音朗读课文,思考:作者按什么顺序写山雨的?重点写什么?
三、探究释疑:
小组合作探究:作者在雨前、雨中、雨后分别写了什么?突出了什么特点?
四、拓展延伸:
课文中的山雨优美动听,生活中的雨有什么作用?
五、巩固练习:
通过仔细观察,写一写我们生活中的雨。
板书设计:
雨前
山 山林 鲜
雨中 喜爱
雨 雨声 美
雨后
语文教案 篇7
学习目标:
1、会认14个生字。
2、培养学生的默读能力。
3、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我国人民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对其他国家人民的帮助。
重、难点:
体会阿尔及利亚人民对中国国际救援队感激的原因。
前置作业:
1、默读课文,读准字音,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字形。然后同桌相互读一读下列词语,互教互助。
倒塌 弥漫 腐烂 臭气 呈现 探测仪 废墟 液压钳 挣扎
搜索犬 协助 属于 范围 狂吠不止 任务 载誉而归 闻名遐迩
2、再读课文,我知道课文主要讲了:-------------------------------------------------。
3、再次快速默读课文,找一找,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中国对受灾国家的帮助?画出相关语句,认真读一读,从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导入新课
1.展示地震图片,学生谈看后感受,老师介绍阿尔及利亚地震。
2.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3.过渡:中国国际救援队圆满完成了任务,为祖国赢得了荣誉。也得到了阿尔及利亚人民的赞誉——再次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4、引入课题,板书课题: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
阅读资料袋,了解中国救援队的相关资料。
二、出示前置作业,学生自主学习。
三、小组内合作,交流。教师参与学生的学习。
四、班内交流回报:
(一)、检测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完成作业1)
1、读生字条中的生字,边读边组词。及时正音。
2、认读前置作业1中的词语(自由读、领读、指明读、齐读)
3、说说理解的词语的意思。
(二)、完成作业2
交流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 发生了什么事、谁干了什么、结果怎样的句式来回答,指名汇报,其余补充。)
(三)、讨论:中国救援队真棒!棒在哪里。 (划出句子,交流 感受,完成作业3)
1、学生汇报、集体交流。
*当时气温高达 34 摄氏度,队员们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汗水把衣服浸透 了,队员们仍然坚持战斗。
*他们一下车,就迅速投入救援工作。有的队员用声波探测仪仔细地搜 索着每一条缝隙,细心地捕捉着废墟里发出的.声音;有的队员操作液压钳,剪断 纵横交错的一根根钢筋,搜寻着压在废墟下的幸存者……
*经过一番紧张的援救,在废墟中挣扎了三天的一名男孩终于被救了出 来。当地群众对中国国际救援队感激不尽,搜索犬“超强”也因此在当地闻名遐迩。
2、指导朗读有关句子。
3、谈谈自己的感受体会,探讨:阿尔及利亚人民为什么感激中国国际救援队?
4、总结: “中国万岁!“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 ” ”这是阿尔及利亚群众在送别中国国际救援队时发自内心的祝愿。 过渡: 是呀,爱是永恒的,爱可以超越国家,超越种族,不管我们的肤色如何,不管我们的语言是否相同,但是我们的心中都有一个共同的信念,那就是让世界充满爱。
五、拓展训练:
老师搜集到这样一则资料:
1、出示中国国际救援队赶赴日本救援的纪实报道。
2、图片赏析。 中国国际救援队,不仅出现在阿尔及利亚,世界各地哪里出现了危险, 哪里就有中国救援队的身影。下面让我们一同来欣赏他们的风采吧!
3、此时此刻,你们一定有很多话想对这些可亲可敬的队员们说吧?请把你要说的话写下来
我想对可敬的队员们说:
4、教师小结:是啊,我们有很多话想说,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 ”
五、结束全文。 通过这一件件小事,一幕幕感人的情景,让我们怎能不由衷地赞叹?
(学生齐呼: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 )
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同音词,知道同音词音同意不同。
2、让学生了解语气词在句中的作用,并能读出不同语气。
3、引导学生体会引用名言能使富有文采,语言更加生动形象。
4、采用故事会的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敢于交流,努力使自己的语言富有感染力。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习“认一认”
1、自由读生字“栗”,读准字音。
2、自由朗读词语,注意把音读准。
3、自己观察,比较每一组词语,看看有什么发现。
4、全班交流自己的发现。
5、多种形式朗读,积累词语。
6、拓展。除了书上列举的词语,还有哪些同音词?师生共同补充。
二、学习“读一读”
1、自由读句子,想象一下:
一个孩子在说这些话时,分别会是什么神情、什么动作?
2、指名读句子,说说读的时候想到了什么?教师相机指导读出不同语气。
3、多种形式读句子。
三、学习“写一写,背一背”
1、学生自由朗读名言,想一想:这些名言和什么有关?
2、谈谈你读后的体会。
3、请学生仔细描红这两句名言,要求把字写端正、美观。
4、学生课后搜集有关智慧的名言。
四、学习成语故事。
1、自由朗读,读通短文。
2、多种形式读,交流读懂了什么?
3、你想对这个人说点什么?
4、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找找其他的.成语故事来读一读。
第二课时
一、学习“探究与发现”
1、自由读书上的句子。
2、把句中引用的名言去掉再读一读,比较前后两句的不同。
3、全班交流引用名言在文中的作用。
4、尝试引用名言说一段话,全班交流,集体评议:哪些同学引用得好,好在哪儿?
二、口语交际
(一)看图激趣,提出要求。
1、指导看图,这几个小朋友在讲什么?
2、同学们,平常在生活中你们一定听过很多故事吧,谁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
3、学生交流,倾听。
(二)创设情景,进行口语交际
1、我们来举办一个故事会好吗?把你听过的最有趣的故事来讲一讲。
2、学生相互交流,说故事。听的学生要听的认真,能谈出自己听后的感受。
3、教师巡视,适时鼓励。
4、评一评谁的故事最精彩?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三、综合性学习:
(一)展示资料,交流字谜
1、学生课前搜集字谜,小组互相交流自己搜集的字谜。
2、小组对抗赛:猜一猜有趣的字谜。
3、教师组织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字谜是有规律可循的,让学生交流编字谜的方法。
(二)学生可把所有的字谜搜集起来,编一本小集子,发动全班为谜语集设计封面及书名。
语文教案 篇9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毛遂挺身而出、勇纾国难的精神。
2.成语:毛遂自荐、脱颖而出、因人成事。
3.文言实词:赞、目、奉、恶、处。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人们常用“毛遂自荐”来比喻自己推荐自己,那么毛遂究竟何许人也,他究竟有何德何能,敢于冒着被人扣上“穷出风头”的恶名的危险,自己推荐自己呢?今天就让我们循着司马迁的生花妙笔去结识一下这位具有超群的知识和才能的毛遂先生吧。
(二)整体感知课文
1.教师范读、正音,学生整体感知大意。
2.学生自读,找出文中的生字难字,归纳总结重点文言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
3.教师点拨:
(1)通假字
合从于楚 “从”,通“纵”
其末立见 “见”,通“现”
使遂蚤得处囊中 “蚤”,通“早”
毛遂奉铜盘而跪进之楚王 “奉”,通“捧”
公等录录 “录录”,通“碌碌”
(2)重点实词
(3)古今异义
①与十九人议论 (两个词,今一个词)
②今楚地方五千里 (土地方圆)
(4)特殊句式
①约与食客门下有勇力文武备具者。(定语后置)
②先生处胜之门下几年于此矣。(状语后置)
(三)课文内容研讨
1.试分析:毛遂是如何一步步让楚王定盟约的?
明确:按剑而前……今十步以内,王不得恃楚国之众也,王之命悬于遂手(示之以力)
合从者为楚,非为赵也。(示之以利)
王当歃血而定从,次者吾君,次者遂。(示之以信)
2.有人说毛遂自荐是出风头,你怎么看?
教师总结:(1)自信是一种优秀品质。
(2)有胆。勇纾国难,精神可嘉。
(3)有识。知天下,有辩才,实现了定纵奇迹。
3.在今天,作为人才自身、用人的.领导应该注意些什么?
教师总结:(1)人才自身:不妨自荐(自荐并不等于出风头,自荐是为了推销自己;目的是为社会做贡献,实现自身价值,不必介意用什么方法)。
(2)领导:不可妒才,努力相士,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四、归纳总结毛遂的人物形象
1.人物的出场不同凡响。《毛遂自荐》可以说是一篇人物传记,但其开篇并未像一般的人物传记那样先交代人物的籍贯,而是渲染一种紧张的气氛。秦军大兵压境,赵国于是派平原君前往楚国订立联合抗秦的盟约。平原君决定带二十个门客一起前往。但“得十九人,余无可取者,无以满二十人。”在这关键时刻,毛遂挺身而出,“自赞于平原君”。平原君一行来到楚国后,与楚国的盟约迟迟不能订下来,“日出而言之,日中不决”。此时,其他的门客一致推举毛遂,毛遂于是“按剑历阶而上”。
2.对比、衬托手法的运用。一用其他的门客衬托毛遂。当毛遂自荐后,“十九人相与目笑而未发也。”显然瞧不起毛遂。但到楚国后,“与十九人议论,十九人皆服。”先抑后扬,表现了毛遂的才华。在盟约迟迟不能确定的时候,十九人一致推举了毛遂。这又进一步表现了毛遂不同一般。二用平原君衬托毛遂。“平原君与楚合从,言其利害,日出而言之,日中不决。”与毛遂的三言两语,“遂定从于殿上”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突出了毛遂的胆识和辩才。平原君从开始不信任毛遂到最后“胜不敢复相士”,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又从侧面表现了毛遂的才华。可见,对比衬托的运用,是本文刻画毛遂的重要手段。
3.语言的个性化。平原君以锥处囊中为喻,说毛遂没有才能。而毛遂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说自己并未处囊中,如果有机会的话就“非特其未见”而是“脱颖而出”。我们再来分析一下毛遂说服楚王时的一段话。毛遂首先是压之以“力”:“今十步之内,王不得恃楚国之众也,王之命,悬于遂手。”一下子震住了楚王。再激之以“耻”:“一战而举鄢、郢,再战而烧夷陵,三战而辱王之先人。此百世之怨,而赵之所羞,而王弗知恶焉。”最后动之以“利”:“合从者为楚,非为赵也。”三言两语,将盟约订了下来。毛遂以极富个性的语言,表现了他过人的胆识和高超的辩才。
(五)引导学生思考下列问题
1.平原君为什么不认识毛遂?
2.毛遂为什么要脱颖而出?
3.毛遂凭什么能说服楚王“定从”?
4.平原君为什么“不敢复相士”?
5.从毛遂自荐中我们受到哪些启示?
语文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 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2、 初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习课文第一部分,体会小伙伴的可怜,激发学生的同情心。
教学重点:
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教学难点:
体会小伙伴的可怜,激发学生的同情心。
教学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播放《爱的奉献》,感受爱心的力量,请同学说感受。
二、初读课文,感知故事内容
读了课文有什么感受呢?(同学说)老师在读了课文后也和你们的感受一样,我也想概括一下文章的主要内容,请同学们仔细倾听,用心听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呀。
师叙述:12岁的迪罗·达贝里看到同学冬天里没有鞋袜穿,于是下决心自己创办一份杂志来赚钱,达贝里写信给一些知名人士,请求他们写文章刊登在他的杂志上,有请求印刷厂老板帮他印刷,他把卖杂志剩下的钱支付了印刷费后全部用来买了袜子送给穷孩子们,自己却舍不得买一双鞋,他帮助了很多人却在14岁时不幸去世。而他去世后在银行存了五千美元却没为自己花过一美元。
三、认读生词,记忆生字
同学们这是多么感人的一个故事啊,你在认真听老师叙述的同时,细心地你有没有认真观察这段文字中有些词语是蓝色的,是我们需要会认读的,你会读吗?我要考考大家呀!
出示:鞋袜赚钱刊登文章杂志印刷厂剩下请大家自己读一读,谁想读给大家听?我们一起来读读吧!
师:大家读的准确,词语都掌握的很好,这些词语中还藏着一些生字需要我们记住,会写,看看谁有一双火眼金睛迅速把它找到,我们一起把他喊出来吧!
学生读字,老师出示:袜杂志章厂费剩袋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一下,看看那个字不好记,需要大家一起学习。
预设:这位同学说说,“袜”字不太好记,是吗?布衣旁右边是个“末”字,上边一横长,你观察的`很仔细,提醒的太重要了,大家一定要注意。这位同学说,“费”字不太好记,下面是个贝字,上面是个“弗”字,写这个字要注意上宽下窄。
师:你不光认真观察记住了这个字的组成,还发现了这个字上大下小的特点看来你的字一定也写的很好看,是未来的小书法家。老师也想告诉你这个字的为什么是贝字底,是在古代人们用贝壳做货币,也就是当钱用,所以它是贝字底“袋”字形声字,上形下声,衣上有代,就是口袋,布袋的袋。“杂”字,要注意字形,上面是九字,下面这样写:而并非木字你也是个细心的孩子,看得仔细,表达清楚,(识字方法的总结归纳)我们现在就把这四个字工工整整的各写两遍吧!
四、学习课文1,2自然段,初步感知人物形象
师:我们了解了12岁的迪罗·达贝里看到同学冬天里没有鞋袜穿,他是怎么想的呢?请你迅速从第一自然段找找。
学生回答,出示:迪罗达贝里想:在这么冷的天气里,同学们要是能穿上鞋袜那该多暖和呀!是呀,为了能让同学们在冬天里穿上鞋袜,达贝里真是付出了很多,你能从第二自然段中找找相关词句,说说他是怎么做的吗?抓住这些词语进行理解:发抖仍在写信一封又一封请求理解达贝里为了创办杂志,吃了不少苦,很执着,下定决心要做成。
五、教师小结,引发兴趣
达贝里下定决心要实现理想,帮助他人,他还遇到了哪些困难?又是怎么面对的呢?结果如何?这是我们下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设计:
少年总编
袜杂费袋
爱心的力量!
【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的教案11-05
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01-10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语文《语文园地一》教案03-19
语文《夹竹桃》教案09-26
语文备课教案01-16
语文复习教案01-16
语文教案01-17
语文《识字》教案01-20
【荐】语文的教案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