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案范文锦集九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语文教案9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教案 篇1
教学要求
1.写田字格里的四个生字,做到笔顺正确。
2.正确认读十二个生字。
3.借助汉语拼音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想象的奇妙。
教材分析
一棵小草,一朵鲜花,一朵浪花,一缕阳光,在孩子的眼睛里却是博大的世界,因为孩子在用心灵拥抱这个世界。诗歌内容浅显,意境悠远。
教学过程:
一、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本课篇幅短小,首先要求学生自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忆、理解。
形声字记忆:
“棵、园、浪、蓝、很、拥、抱、朗”都是形声字,形旁与这个字的意思有关,声旁表示这个字的读音。要让学生了解,随着时代的变迁,有些字的'读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认字不能只读半边,如“棵”。
形近字比较记忆:
颗——棵国——园蓝——篮
还可以通过去掉拼音读课文,认读生字卡片上的词语等形式进行学习巩固。
二、感情朗读,体会意境
结合朗读理解课文,体会诗歌的意境,是学习这篇课文较好的方法。
朗读第一小节,让学生说一说:“小草”长在哪里?鲜花开在哪里?从而理解这种联想的合理性。
朗读第二小节,说一说:浪花和大海是什么关系?阳光和蓝天是什么关系?从而了解作者思维的广阔。
第一、二小节的朗读语气要舒缓,边读边想象作者描绘的意境。
第三小节是全篇的总结,也是全篇的“诗眼”所在。前两句“看到眼前这小小的世界,我想得很远很远”总括前两小节所写内容,后两句“我要去拥抱草原、大海、果园,还有那晴朗的蓝天”既结束全篇,也是感情的飞扬与升华。指导学生理解“拥抱”在这里是什么意思,既是张开双臂去拥抱大自然、投身大自然,也是张开心灵去拥抱世界、感受世界。
第三节前两句的朗读要突出联想的悠远,后两句感情要激昂、饱满。
三、展开想象,改写或续编课文
让学生发挥想象,自己说一说:看到一棵小草、一朵鲜花,你会想到些什么?可以改编书上的词语,也可以改变诗句的意思。
如:
看到一棵小草,
我想到了原野。
看到一朵鲜花,
我想到了春天。
看到一颗星星,
我想到了宇宙。
教师要做好记录整理工作,将学生想像的句子整理下来,请他们自己配上插图,张贴在教室里,办一期“我们心中的世界”的壁报。
四、生字书写
本课要认的四个生字均是上下结构的字,但写法上不尽相同。“看”的第四笔“撇”要写得稍长,基本包围下面的“目”。“草”字要写得上小下大。“朵”字和“果”字上下两部分要写得匀称些。
小学语文教案 篇2
一、教材简析
《爬山虎的脚》是一篇有趣的科普文章,这篇课文细致地描写了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如何一步一步往上爬的。课文第2自然段写爬山虎的叶子。从刚长出来到长大,叶子的颜色从嫩红变成嫩绿,长大后的叶子引人注目,并给人一种非常舒服的感觉。课文的重点部分是3至5自然段,作者形象地把爬山虎茎上的卷须比作“脚”,非常生动地描写了爬山虎的“脚”的样子,以及它是怎样向上攀爬的。通过读文可以体会到,作者对爬山虎的观察细致入微,而且是连续观察了很长时间。本文教学重难点是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并体会作者是怎样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写出它的特点的。
二、学情分析
在我们农村生长的植物比较多,爬山虎也比较多见。学习了这片课文能有助于学生对爬山虎有更全面的认识,而且学习作者观察植物的角度,引导学生去观察更多身边植物(如:小麦,玉米,辣椒,蒜等)的观察。所以学习这篇课文对农村学生能提高他们更多观察植物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
1、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
2、学习作者细心观察的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意义。
3.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4、感受作者对大自然无限热爱的生活情趣。
5、背诵、抄写作者描写生动形象的句子,段落,并仿照课文写一篇介绍植物的文章。
四、教学重难点
1、通过对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2、体会作者是怎样用准确的语言写出它的特点的。
3.学习作者怎样“围绕一个意思”有顺序、具体地写好一段话。
通过词句的理解,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这是学习本课的难点
五、教学过程
教学资源:媒体资源、录音磁带、录音机
教学方法:研读、讲读法
学法指导:自主研读、集体交流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同学们,本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叶圣陶先生的作品《爬山虎的脚》。谁能说说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写了爬山虎的脚?
二、自主研读:
1、师述:叶圣陶先生用5个自然段描写了爬山虎,你对爬山虎的那一个方面最感兴趣?请选择其中的一个自然段仔细地读一读、画一画、议一议,看看你有哪些感悟和收获?
2、学生分组研读,师分组巡视指导。
三、汇报交流(一):
爬山虎的叶子有什么特点?
1、师质疑:读了爬山虎叶子的这一段,你有什么收获?
2、组织交流:(点拨导读)
⑴、师:在第二自然段中,你觉得叶子美在什么地方?你能通过读来体会吗?(朝下、均匀、漾起波纹)
⑵、师:观察叶子,叶圣陶爷爷还观察了叶子颜色的变化,叶子的颜色是怎样变化的?(嫩红——嫩绿——绿的新鲜)
⑶、听录音:再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象画面。
交流话题(二):爬山虎脚的位置、形状、颜色是怎样的呢?
1、导入:爬山虎的叶子如此美丽,那么它靠什么巴在墙上呢?(脚)本课那几个自然段介绍了爬山虎的脚的特点?(3——5节)
2、师质疑:关于爬山虎的脚,你想知道些什么?
3、先来解决爬山虎的脚长在那儿的问题。
⑴、读第三自然段帮你能用一句话告诉同学们,爬山虎的脚长在什么地方?
⑵、同桌相互说一说、画一画:爬山虎的脚
⑶、播放媒体资源:爬山虎的叶子和茎的图画,学生观察画图说。
4、爬山虎的脚是什么样的?什么颜色?
⑴、自读课题,画出有关的句子。
⑵、通过媒体资源中的课件,展示爬山虎的脚的样子和颜色的段落,学生再读体会。
⑶、品味比喻句:“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质疑:蜗牛的触角与爬山虎的细丝有什么相似之处?你能不能用其他的事物来比喻细丝呢?)
三)、交流话题(三)爬山虎是怎样爬的?
1、自学第四自然段,学懂了汇报(可以读、可以说、可以表演),画出写爬山虎动作的词语。
2、学生汇报:
⑴、找出与爬有关的词句。
⑵、用自己的话把爬山虎的爬墙的过程按顺序说一说。
⑶、播放媒体资源,爬山虎是怎样爬的动画。
(4)、齐读第四自然段
四)、交流话题(四),爬山虎的脚有什么变化?
⑴、指读第5节,边读边画出脚的不同变化。
⑵、对比交流:触着墙的;没触着墙的。
⑶、小结:爬山虎真了不起,为了生存,它在不断地改变自己,使自己牢牢地巴在墙上,而这一过程不是一两天可以发现的,可见作者是经过了认真而又持续不断的观察才看清楚的,这种做法值得我们学习。
四、总结全文:
1、本文的课题是《爬山虎的脚》,可为什么又写了爬山虎的叶子呢?
2、你从作者的观察中受到哪些启发?(仔细观察——连续观察)
3、小结:大自然中有许多奥秘等我们去发现、去探索,我们要向作者那样养成细心观察,不断观察的好习惯,这样,才能抓住事物的特点,有顺序地把事物介绍清楚。
六、板书设计:
爬山虎的脚
位置:茎上长叶柄的反面
特点 样子:……像……(细丝)
颜色:嫩红(灰色)
爬 触→巴→拉、贴
没触着墙 萎
触着墙 变 相当牢固
七、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设计评价方案,向学生展示他们将被如何评价(来自教师和小组其他成员的评价)。另外,也可以创建一个自我评价表,这样学生可以用它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
小学语文教案 篇3
课前准备:
1、朗读课文;
2、了解桂花;
3、了解作者。
教学过程:
一、走近作者,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熟悉桂花吗?(师生介绍桂花)
2、介绍作者——琦君。想起我们一般大小时所经历的——桂花雨。
二、整体感知,初闻桂花。
仔细、认真、大声地朗读课文,找一找描写家乡桂花香的句子。
1、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2、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3、如果让它开过,落在泥土里,尤其是被风雨吹落,比摇下来的香味就差多了。
4、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5、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过渡:哪一句话写了杭州的桂花?
杭州最有名的是文中提到的`:满陇桂读《品桂》
可母亲却说:乡的桂花比杭州的桂花更香。——为什么呢?再读课文。
三、走进村子,浸润花香。
每个句子读两遍,体会一下哪一个句子最让我们感受到:家乡的桂花比杭州的桂花更香。
齐读(“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读这一句时,哪个词冒出来,给你留下深刻印象。
1、品读:“浸”。
为什么用“浸”?
生:桂花的香气散发地远;
生:桂花的香气散发很久……
2、品读:“全年”
除了这个词,还可以换成哪些词:“一个月”“半年”“整一年”“每一天”“每一个季节”……
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这是怎样的一年
师引读:每一天,……
每个月,……
每个季节,……
这个“全年”让你体会到什么?(时间久远)
3、品读“整个村子”
什么浸在桂花香气里?
生:村长、村里人、作者的母亲、……
师:除了人呢?
生:鸟儿、动物、花草、每一样物品……
读句子“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四、透过花香,体悟思乡。
1、抽读5自然段。(对我来说,什么才是大事?)
2、你有什么感受。
3、自读,哪一个句子让你有特别的感受。
4、“摇呀摇”我们再来体会这三个字。
(生读;师评:不着急,你可以读得更好!)
(生读:师评:一脸的灿烂,真的乐了。)
5、琦君家的桂花栽满院子,她一个人是摇不过来的,让我们一起帮她摇。
“摇呀摇”你们摇出了什么?
(童年的乐趣;桂花的香气;童真;乐趣……)
6、在我们家乡难道香的仅仅是桂花吗?
(“桂花”“小花小草”“有桂花飘在身上的人香了。”)
引读第8自然段。
7、一生都在漂泊的琦君,在这美好的中秋佳节,除了会想起童年时代的“摇花乐”,摇落的阵阵桂花雨,还会想起什么呢?
结束语:孩子们,桂花是故乡的香,月亮是故乡的明,溪水是故乡的甜,人儿是故乡的亲。这一朵朵小巧迷人的桂花,这一场场沁人心脾的桂花雨,让我们收获的不仅仅是芬芳,是香甜,是快乐,是温馨,更是一种心灵的滋润,一种长长的相思,一段暖暖的牵挂,一种人生的幸福。
小学语文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课文,认识本课生字、词语,体会作者对小虾的生活习性及各种有趣的活动。
2、能抓重点词语理解课文,体会如何把文章写具体。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观察、欣赏齐白石的《虾趣图》谈感悟。
2、充分朗读、讨论,在自读自悟中,感受“虾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绘画艺术之魅力,感受作者对虾的喜爱之情,感悟作者的生活情趣,从而陶冶自己的情趣。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细细观察小动物的兴趣,教育学生爱护小动物。体会作者是如何把“虾趣”写具体的。
【教学难点】
感悟作者的'情怀,感悟作者的生活情趣,从而陶冶自己的情趣。
【教法与学法】
师:引导、点拨法;生:朗读、感悟、交流讨论。
【教学准备】
准备有关虾的资料,齐白石的《虾趣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回顾内容
1、听写生字词。
2、你觉得小虾有趣吗?那么作者是如何来写虾趣?
3、过渡:这节课我们就来深入的了解虾的特点,感受虾的可爱,感悟作者的情怀,感悟虾趣。
二、读书品悟,体会虾趣。
1、朗读第1、2自然段,将作者对齐白石虾画的感悟的一个词画出来,并理解。
2、指导读
3、交流明确:
(1)齐白石画虾的妙处:惟妙惟肖。
(2)更引起“我”养虾,观察虾的兴趣。这是虾趣之一。
4、学习第3、4、5自然段。
(1)自渎自悟,体会特点。
(2)交流汇报和收获。
(3)集体交流、资源共享。
5、学习第6自然段
(1)自读自悟,出示自读提示。
作者围绕哪句话来写?
作者又有哪些了解?
(2)小组汇报,交流收获。
(3)全班交流,资源共享。
对大师的画也就理解得更深了些。
抓住句子“既有……也有……”“有……也有……更有……”抓住“出神入化”体会虾画趣味。
(4)朗读体会
6、学习第7自然段
(1)自读自悟,这一段的内容及结构特点。
(2)交流明确:
总括全文,揭示课题“虾趣”的深刻内涵。
“虾趣”的内涵:齐白石的虾画激起了“我”养虾,观察虾的兴趣,同时感悟到养虾的乐趣;养虾,让我们了解了虾,更了解了齐白石虾画的妙趣,从养虾,赏虾画之中,“我”感悟到生活的无穷乐趣。
7、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小学语文教案 篇5
一、教材简析
《泉城》是新课标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组课文中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发现美、感悟美”,描绘的是祖国山河的自然风光,与人教版四上第五组课文《长城》《颐和园》等同为写景文章。《泉城》描写了济南名泉的奇丽景色,展现了一幅泉水淙淙,诗情画意的意象。课文是典型的“总-分-总”的写作结构,第1自然段总写济南泉的多和美,2-5自然段,结构相似——先介绍各泉的地理位置,再抓住其特点,名字由来进行介绍。第6自然段略写了泉城名字的由来。本文语言清新优美,字里行间透露着“景美”信息的同时彰显了作者精确用词、行文有方的言语秘妙,是学生阅读、积累言语的典范之作。
处理、把握好这类课文的教学,学生得到的不仅是语言文字的训练,还能从中获得赏心悦目的审美享受,因此,这次大赛组委会选择这篇文章是有深远意义的。
二、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立足于学生的认知基础,我们认为应引导学生进行学法上的迁移,将本篇课文作为人教版第五组课文的一篇延伸精品,从新课程目标建构的三个维度出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
1.识记“济、亩”等生字,积累“虎啸狮吼、秋雨潇潇”等四字词语。
2.借助“阅读表”,梳理文章。
3.欣赏课文语言,体会作者是如何通过“涌、汇注、喷吐、冒”等动词写出四处泉的特点。
4.转换文本语言,择一处泉写导游词,并以小导游的身份介绍。
5.朗读感受泉城的泉多、水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为了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我们预设教学重点是抓住重点词句感悟济南泉水的美丽,神奇;体会作者对济南壮丽景观的发自心的赞叹和热爱。教学难点则是体会"涌","汇注","喷吐","冒"这几个词是怎样生动形象地写出泉水流动的特点。
三、教法学法
对于这篇文章,学生读懂内容不难,但把优美、精炼的'语言转化成画面就有一些难度了。所以进行这类文章教学时,老师要抓住景物的特点,采取引导法,把时间充分地还给学生,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学生通过摘录重点词,填写阅读表、作批注,互动交流等言语实践,积累语言,习得方法,从而感知文本,内化文本语言,让学生在下次学到类似文章的时候能驾轻就熟!
四、教学流程
为了达成目标,我们安排了2课时完成教学。课前调查,我们发现孩子们最想了解的是那几处泉,考虑到孩子的阅读需求,我们将第一课时的目标定位为:重点研读2-5自然段,欣赏课文语言,体会作者是如何通过“涌、汇注、喷吐、冒”等动词写出四处泉的特点。并择一处泉写导游词。第二课时: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感悟优美的语言文字,并积累运用;了解总分总的构段方式,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下面我着重讲讲第一课时的教学安排。
第一板块:简洁入课,直奔“四泉”
课伊始,我们直接揭题入课:孩子们,在第五单元我们游历了气魄雄伟的长城,风光秀美的颐和园,规模恢宏的秦兵马俑,今天我们就到泉城济南去游一游!(教师板书课题,生齐读),紧接着,质疑:为什么会将济南称为泉城呢?请大家认真地读读课文,注意将字音读正确,句子读流利。学生初读之后检查两组字词,(1)珠串一亩见方咕嘟咕嘟(2)水声喧腾虎啸狮吼秋雨潇潇,然后粗谈泉城印象,并聚焦四泉,请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划出它们的名字及其具体位置,并选择其中的一两处填在“阅读表”中。共3页,当前第1页123
【设计意图:课伊始,老师联系学过的课文,唤醒孩子的记忆,一下子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这一环节的设计,我们完全是从孩子的认知水平出发,体现“以生为本”的思想。】
第二板块:扣词悟文,体味言语
(我们设计了二个环节来达成这一板块的教学:)
一、读文,摘录
首先请学生找到这四处泉所在的自然段(2——5)自由读,划出描写泉水流动的句子,学生交流,教师出示句子,
泉水从地下往上涌,好像一串串珍珠。
五龙潭在旧城的西门外,由五处泉水汇注而成,所以人们称它为“五龙潭”。
泉口是用石头雕成的三个老虎头,泉水便从“老虎”的口中不断地喷吐出来。
泉池正中有三股比吊桶还粗的清泉,“咕嘟咕嘟”地从泉底往上冒,如同三堆白雪。
(紧接着,老师引导学生发现)同样是写泉水的流动,为什么用的词语不同呢?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处泉,仔仔细细地读,并写下你的想法。
【我们理想的课堂是高效的,因此,这一环节的设计,老师的目标导向是很明确的,直奔本课的学习重点,通过写批注的方式初步感悟作者用词的准确、精妙!】
二、交流,得“言”
请学生选择一处用词,谈谈自己的感悟,几次磨课下来,我们发现孩子通过自主读文很快就理解了“汇注”“喷吐”这两个动词,因此,五龙潭和黑虎泉这两段的学习我们略处理,而把交流的重点放在珍珠泉和趵突泉上。
1、下面,我先扣“涌”字,说说我们的教学设想:
首先让学生自由畅谈,我们预设学生会这样回答:涌表示从下往上/涌的速度快,然后教师顺势引导:这泉水虽然水量不多,但向上流的速度很快,它从地下往上涌,好像——(孩子会说:一串串珍珠)。
是呀,这些珍珠串,在阳光的照射下——出示句子,老师引读。
都说写景的文章难读,孩子更是如此,因此老师从孩子的角度出发,让泉水富有童趣,于是老师播放了泉水不断往上冒泡的视频,那有声有色的动画效果一下子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他们的认识变得感性起来,同时也丰富完善了自己的想象,这时,老师紧紧抓住孩子的心理,问道:孩子们,如果你就是那泉水,你最想干什么?孩子思维的火花一下子就被激发出来了,(有的可能会说:这些珠串聚在一起,形成一颗颗大珍珠,有的会说,这些珠串散开,仿佛颗颗珍珠散落满地;)
此时一种视觉和听觉上的冲击力让学生意犹未尽,老师趁势把学生的这种情绪转移到文本中来,顺势引导:孩子们,把你们的想象化为文中的词语,那就是(课件出示:忽聚忽散忽断忽续忽急忽缓),指导学生读出词语的节奏和变化,字不离词,词不离句,最后,让孩子们将这几个词送入句子中去读,让优美的景色吸引学生的视线,让丰富的语言激活学生的感受,学生在魅力无限的母语中熏染,拔节……
2、感悟了珍珠泉“涌”字的精妙,老师请孩子们接着交流描写趵突泉的句子:说说谁读懂了作者为什么用“冒”而不用“流”呢?
首先,老师放手让学生泛谈。学生有一些认识之后,老师播放趵突泉的美景图,这时,老师提升孩子的审美情趣,给他们创设说的情境:这趵突泉正不断地往上冒呢,孩子们让我们仔细地听听,你听到了什么?孩子交流的时候,老师随机指导朗读“咕嘟咕嘟”,一个孩子“咕嘟咕嘟”,两个孩子“咕嘟咕嘟”,当所有的孩子都“咕嘟咕嘟”响起来的时候,孩子的快乐不就是趵突泉的生机和活力吗?共3页,当前第2页123
有声音,当然还得有画面,老师继续引导:孩子们,再去看看,你又看到了什么?孩子深入品读句子:
泉池正中有三股比吊桶还粗的清泉,“咕嘟咕嘟”地从泉底往上冒,如同三堆白雪。
读中引导孩子发现“三股清泉比吊桶还粗”,作者用了对比的方法写出了泉的大以及泉的形态,“清泉如同三堆白雪”又用了比喻的手法形象地描绘出了泉冒出来的形和色,从言语的角度去品味句子,语文味也就出来了。
当孩子有了这样的感悟之后,再把句子美美地读出来,学生在进行美文美读的同时,也获得写作方法的指导。
紧接着,老师又从文化的视野,丰厚学生的文化底蕴,链接了100多年前,900多年前,1400多年前,3500多年前关于趵突泉的相关文字记载,在感知泉文化的同时,孩子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这趵突泉真不愧为天下第一泉!
第三板块:写中留文,说泉留香
领略了泉的魅力之后,老师引导学生回顾第五单元学习的“导游词”,请学生在5分钟内写一段导游词,并当当小导游来介绍一下趵突泉的美景。
【设计意图:在熟读的基础上,让学生以导游的身份介绍,实际是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对课文内容进行加工、重组,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最后进行课堂延伸,课件出示金代《名泉碑》中记载的七十二泉,学生快速浏览泉名,在学生的惊叹声中,老师质疑:学到这儿,你最想说什么?在交流中
出示句子,学生齐读
济南的泉水天下闻名,所以人们称济南为“泉城”。
课末,教师意犹未尽、娓娓道来:自古就说:齐多甘泉,冠于天下!当这72泉汇聚一城的时候,那又会是一番如何瑰丽的美景呢?泉城这篇文章在结构上有何特点呢?我们下节课继续交流。
板书设计:
泉城天下闻名济南
【设计意图:抓住课文的中心词进行板书,简洁明了,加深学生对泉城济南的印象。】
小学语文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巩固汉语拼音,能准确地拼读音节,并把字写端正、匀称、正确。
2.巩固已经学会的字。
3.扩大古诗积累,积累格言、成语。
4.口语交际练习,鼓励乐于说、敢于说的习惯。
5.写话练习,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描写人物语言的能力。
教学重点:
准确地拼读音节,把字写匀称、正确。口语交际练习。
教学难点:写话练习,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描写人物语言的能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目标1、2、4
第一课时
一、看拼音写词语,把字写端正,写匀称。
(一)自己独立完成。
(二).同桌互查,看字是否正确,比一比谁写得最漂亮。
3.讲一讲三个成语的意思。
4.再找几个你会的写下来。
二、下面的字加上不同的偏旁可以组成不同的字。请你认真想一想,看看能够写出几个来。
(一).读题,看有几点要求?
(二).自己思考,独立完成。
(三).交流:
此:(柴)(些)(紫)
兑:(锐)(说)(悦)(脱)
台:(苔)(抬)(殆)(始)(治)
三、口语交际
(一).自读材料要求,看从中了解了什么?
(二).引导准备:争论什么?(非看不可的理由)
怎样达成协议?达成怎样的协议?
(三).自愿挑选一角色准备。
(四).自选伙伴,三人一组,表演争论的情景及达成的协议。
(五).全班表演,评价。
教学反思: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学生的学习效果会更好。
第二课时:
完成目标3
一、读读背背下面的古诗,不认识的字查字典,然后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一).查字典自学完成:会正确读出古诗,了解古诗意思。
(二).检查自学效果:
①读音:悯绅粟闲犹
②字义:悯粟闲犹(查字典理解)
(三).指导朗读背诵
(四).质疑:农民获得了丰收,为什么还会饿死?
二、读读下面的格言,愿意背的可以背下来。
(一).自学:读准字音,了解字义,查字典或请教同桌。
(二).交流:这些格言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三).读一读,背一背。
三、回忆由寓言故事形成的成语。
(一).提前准备一个寓言故事讲。
(二).交流:讲寓言故事,说一说从中你懂得了什么?
教学反思:教学中充分估计学生的情况,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成资源,使学生的生成资源得到最大的利用。
第三、四课时
完成目标5
一、回忆《自相矛盾》
(一).朗读课文。
(二).自己讲一讲,说一说。
二、指导习作:
(一).引导思考:那个卖矛和盾的人,什么也没有卖出去,回到家后会对家里人说什么呢?它的家里人会说什么呢?
(二).大家交流,评价,补充。
(三).指导开头:
回到家里,那个卖矛和盾的人……,他对……说:“……”……
(四).独立完成。
三、讲评:
(一).二人一组互读习作,二人互评。
(二).请2——4组同学做示范,把握语言,通顺,想象合理,思维灵活,重点指导语言生动。
(三).自己修改作文。
(四).再次交流
教学目标:
1.巩固汉语拼音,能准确地拼读音节,并把字写端正、匀称、正确。
2.巩固已经学会的字。
3.扩大古诗积累,积累格言、成语。
4.口语交际练习,鼓励乐于说、敢于说的习惯。
5.写话练习,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描写人物语言的能力。
教学重点:
准确地拼读音节,把字写匀称、正确。口语交际练习。
教学难点:写话练习,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描写人物语言的能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目标1、2、4
第一课时
一、看拼音写词语,把字写端正,写匀称。
(一)自己独立完成。
(二).同桌互查,看字是否正确,比一比谁写得最漂亮。
3.讲一讲三个成语的意思。
4.再找几个你会的写下来。
二、下面的字加上不同的偏旁可以组成不同的字。请你认真想一想,看看能够写出几个来。
(一).读题,看有几点要求?
(二).自己思考,独立完成。
(三).交流:
此:(柴)(些)(紫)
兑:(锐)(说)(悦)(脱)
台:(苔)(抬)(殆)(始)(治)
三、口语交际
(一).自读材料要求,看从中了解了什么?
(二).引导准备:争论什么?(非看不可的理由)
怎样达成协议?达成怎样的协议?
(三).自愿挑选一角色准备。
(四).自选伙伴,三人一组,表演争论的情景及达成的协议。
(五).全班表演,评价。
教学反思: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学生的学习效果会更好。
第二课时:
完成目标3
一、读读背背下面的.古诗,不认识的字查字典,然后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一).查字典自学完成:会正确读出古诗,了解古诗意思。
(二).检查自学效果:
①读音:悯绅粟闲犹
②字义:悯粟闲犹(查字典理解)
(三).指导朗读背诵
(四).质疑:农民获得了丰收,为什么还会饿死?
二、读读下面的格言,愿意背的可以背下来。
(一).自学:读准字音,了解字义,查字典或请教同桌。
(二).交流:这些格言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三).读一读,背一背。
三、回忆由寓言故事形成的成语。
(一).提前准备一个寓言故事讲。
(二).交流:讲寓言故事,说一说从中你懂得了什么?
教学反思:教学中充分估计学生的情况,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成资源,使学生的生成资源得到最大的利用。
第三、四课时
完成目标5
一、回忆《自相矛盾》
(一).朗读课文。
(二).自己讲一讲,说一说。
二、指导习作:
(一).引导思考:那个卖矛和盾的人,什么也没有卖出去,回到家后会对家里人说什么呢?它的家里人会说什么呢?
(二).大家交流,评价,补充。
(三).指导开头:
回到家里,那个卖矛和盾的人……,他对……说:“……”……
(四).独立完成。
三、讲评:
(一).二人一组互读习作,二人互评。
(二).请2——4组同学做示范,把握语言,通顺,想象合理,思维灵活,重点指导语言生动。
(三).自己修改作文。
(四).再次交流
板书设计:
语文实践活动7
此:()()()()()
兑:()()()()()
台:()()()()()
教学反思:习作要为学生打开思路,帮助学生说出想说而又不能说出的话,指导学生自己修改自己的习作。
板书设计:
语文实践活动7
此:()()()()()
兑:()()()()()
台:()()()()()
教学反思:习作要为学生打开思路,帮助学生说出想说而又不能说出的话,指导学生自己修改自己的习作。
小学语文教案 篇7
【教材分析】
夏夜多美是一篇动人的童话故事。讲一个夏天的夜晚,一只小蚂蚁不小心掉进池塘,在危险时刻睡莲救它上来,蜻蜓、萤火虫帮助她回到了家。读了这个故事,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夏夜的景色美,相互帮助的小动物们的心灵更美。
教材所处位置及前后联系:
本册的教材共安排了八组训练内容,以专题组织单元,以整合的方式组织教材内容。共设八个专题,分八组:多彩的春天,家庭生活、保护环境、快乐的夏天,动脑筋想办法,我们的生活多么幸福,我们都有好品质,我们身边的科学 8个专题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蕴含教育价值,把知识、能力、方法、情感融为一体。
本组位于全册的第四组,以快乐的夏天为专题,内容十分丰富,包括一篇识字课,两首古诗、四篇课文,共同承担着以下几项学习任务:
1、学习本组课文,引导学生走时自然,走进社会、生活,让学生注意观察夏天的景色、气候。
2、引导学生运用形声字的规律扩展自主识字。
3、提醒学生留心街道两旁招牌的字,主动积累。
4、培养学生逐渐养成预习的习惯和认真书写的习惯。《夏夜多美》是一篇情景交融的美文,在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中,感悟夏天的美景和小动物的心灵美好。全文共16个自然段,1~3自然段点明故事的起因:小蚂蚁落水遇险。4~7自然段讲睡莲救蚂蚁,体现其爱心。8~15段讲小蚂蚁想回家,蜻蜓放弃休息时间送它,萤火虫为它们照亮,最后一段点明中心;夏夜的景美,小动物的心灵更美!啊,多美的夏夜啊!反称了课题,课文围绕美这一中心,语言生动、形象,以拟人的手法,突出夏夜之美。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⑴ 认识13个生字,会正确书写6个生字。
⑵ 长句训练以培养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① 她睁开眼晴一看,是一只蚂蚁趴在一根水草上。
② 他们的话让正在睡莲叶上休息的蜻蜓听见了。
③ 萤火虫在前面点起了亮晶晶的小灯笼。
⑶ 继续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认真观察图画的能力和边读边想的习惯。
2、过程与方法:
以导演和演员的形式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以读代讲,读中感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 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感受夏夜的美,培养审美情趣。
⑵ 使学生感悟学会关心别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⑶ 通过导演的指导和演员的表演,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别人。
【教学重点】
1、认识13个生字,准确书写6个生字。
2、读中感悟,体会夏夜的美景及睡莲、蜻蜓、萤火虫关心帮助别人的美好心灵。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特别是对话部分。
【教学难点】
以导演和演员的形式引导学生读中感悟,读好对话部分,体会小动物的心灵美。
【课时】
2课时。
【课前准备】
1、学生:
⑴ 读课文,了解夏天。
⑵ 做蚂蚁、蜻蜓、萤火虫、莲、星星的头饰。
2、教师:
⑴ 课件:
① 生字、长句(动画片)。
② 小蚂蚁的处境。
③ 蜻蜓送蚂蚁回家。
⑵ 音乐光盘。
【教学设计思路】
《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方式的选择、教学内容的确定、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式。《夏夜多美》一课的设计意图体现课标的这种精神,大胆创新。
第一课时,我和学生一起初步感知了课文,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学会了13个要求认识的生字,并指导学生正确书写6个生字,本课位于本组的第四课,前三课已出现大量的形声字,学生已具备多种识字经验,如加、减偏旁、加一加,减一减,合一合等。根据本组明确提出的指导学生运用形声字的规律自主识字这一学习任务,第二课时首先安排了一个复习生字的环节,意图衔接知识并渗透一种偏旁表义的新识学方法。
为了激发学习兴趣,本课在开课设计上突破传统,采用由课前谈话喜欢年电视吗?爱看什么节目?自然引入看动画片复习生字的环节,打破了课堂内外的界限。生动的画面展示小猫吹的泡泡变成了7个形声字,认识后,分别以睁、急、感、是怎样记住的,引导学生发现三个字的共同记字特点偏旁与字的意思有关,使学生已学会了一种新的识字方法,接着以能用这种方法记住这几个字吗?来加以运用,体现了知识学习的系统性。
第二个环节所采用的是一种新颖的学习形式导演和演员。首先,我以谁想表演小故事?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明确演员要演好要注意动作、语气、表情。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并以演好先要读好课文导入1~7自然段的学习。然后,以1~3自然段为切入点,师生共同参与表演。老师读叙述的话,两位小演员分别扮演睡莲、小蚂蚁。老师故意将夏夜、公园里静悄悄的。这一重点句读得没有感情来引发其它学生以导演的身份做评价。当学生指出老师读的感情不好时,我抓住这一闪光点着力点拔你真了不起,都敢于向老师提意见了!你来指导一下我,好吗?巧妙地引导学生进入情境的课文,感悟夏夜的美景。而后对两位小演员,学生就能在此基础上以欣赏的眼光看别人,发现优点,诚恳的指导。如体会小蚂蚁我不小心掉进池塘,上不了岸了!这一危险处境时,先由导演评论,到课件展示危险处境带动全班进入情境,再到演员读的进步了,这一细节充分展现了一种由学生发现问题──老师点拔发展-全班共识这样实实在在为学生的学服务的过程,这个过程即借用导、演的形式,使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读的入情入境并自主、合作的学习,感悟课文内容,又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了正确导向。4~7自然段的设计,则是由刚才的扶到半放,有了1~3自然段的学习铺垫,老师谈换为组织者,通过大家指导,老师适时点拔,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睡莲的爱心及蚂蚁的懂事。如对睡莲快上来吧!这句话的理解,由导演评读,老师点拔:睡莲真关心小蚂蚁呀!我也想来读,看(师动作:弯弯腰)谁来试试。使学生的感受进一步加深,大家起来,一起来!将睡莲救小蚂蚁的着急心情读出来了!从这我深深感到以表演的形式,也是低年级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的一种很好的途径。随后1~7自然段师生配合表演,学生读得很投入,使学生初步感受到自导自演带来的成功乐趣,课堂上出现一次高潮。
8~16自然段则放手给学生,先自己读读,然后学习伙伴自由组合进行排练,把课堂的空间留给学生,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小演员以6人组为单元上台表演并主动要求台下的导演指导,此时的小导演已较好地具备认真听和指导读的能力。通过对小蜻蜓我送小蚂蚁吧!和萤火虫我来给你们照亮。等对话的反复朗读,孩子们体会到了小动物的心灵美。这个过程中最佳演员最佳导演的评选是对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激励。从面促使生生互助,课堂气氛更加活跃。
为了使学生感悟本课的中心,在8~16段表演结束后,设计了蜻蜓送小蚂蚁回家的动画课件,以再现14~16段的情境。使学生边读边想象,为感悟中心做准备。因此,随后谈到的蚂蚁、蜻蜓、萤火虫、星星会说些什么?时,孩子们交流得真切、充分,理解到不仅夏夜的景美,生活在夏夜的相互帮助的小动物们更美。课堂又一次高潮出现。至此,孩子们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悟到了本课蕴含的深意。
最后安排的课本剧演出、意图展示本课的学习成果,将课堂气氛推向又一个高潮。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谈话
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做个拍手游戏吗?
太阳当空照,知了树上叫,荷花水中开,青蛙叶上跳,蜻蜓展翅飞,蝴蝶花间飞。
二、激趣导入
1、小朋友们,你知道刚才的拍手游戏说的是什么季节吗?
2、你喜欢夏天吗?现在,孙老师就带大家一起去夏夜的公园散散步,好吗?
3、出示课件:
师渲染:夏夜、公园里静悄悄的。夜空中,星星睁着美丽的大眼睛。池塘里,又大又圆的荷叶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在微风中摇晃着。一朵朵美丽的睡莲露出粉红色的笑脸,闭上眼睛,准备入睡了。
4、小朋友们,你想说些什么?
(夏夜多美)
5、是呀,夏夜多美呀!
板书:夏夜多美
6、夏夜这么美,怎么读呀?
7、在这美丽的夏夜里,池塘里发生了一个小故事,你想知道吗?
快打开书,读读15课吧!
三、整体感知
1、你想采用什么方式读?
⑴ 自由读:
借助音节、读准字音。你想提点什么要求呀!把句子读通顺。
⑵ 四人小组读。
⑶ 接读:你知道读书需要注意什么?
2、出示课件:
⑴ 莲、哭、睁、趴、根、腰、爬、非、感、激、谢、急、时。
⑵ 睡莲、哭声、着急、爬上来、弯腰。
3、你想把这个故事读给大家听吗?
4、读后,你知道故事里都有谁呀?
板书:蚂蚁、睡莲、蜻蜓、萤火虫
四、指导书写
她、他、送、过、时、让。
1、送过:
联系第九课这、连的写法,引导自学。
2、重点指导:
她、他:
了横折钩横要往右上斜,不能写长。竖写高些。竖弯钩要拉长。
学生在师示范写指导政练习。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
读读说说:
青青的假山 绿绿的草坪 弯弯的小路。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看电视吗?你们喜欢看什么电视节目?
都喜欢看动画片呀,那咱们现在就来看一段吧!
二、复习
1、生字:
⑴ 呀!泡泡变成字了,你还记得它们吗?
咱们们来开火车,比比哪列火车跑得快!
⑵ 睁这个字,你是怎样记住的?
⑶ 你用眼目旁就记住了这个字,真聪明急谢这两个字呢?
⑷ 小朋友看,这三个字在记忆时,你发现了什么?
⑸ 噢,它们的偏旁和字的意思有关系,你们真了不起,用这种方法,你能记住这些字吗,快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吧!
⑹ 再来看,这几个字,认认识?同位互相说说吧?
⑺ 谁能用这个字组词。
2、长句训练:
⑴ 看,你还记得《夏夜多美》这个小故事吗:
咱们再来说一说吧。
⑵ 这是课文中最难读的句子了,谁能读好它?
① 她睁开眼睛一看,是一只蚂蚁趴在一根小草上
② 他们的话让正在睡莲叶上休息的`蜻蜓听见了。
③ 萤火虫在前面点起了亮晶晶的小灯笼。
⑶ 措施:
① 师范读。
② 生带读。
⑷ 这么难的句子都会读了,课文一定能读好了!
三、学习课文1~7自然段
1、1~3自然段:
⑴ 小朋友们喜欢这个小故事吗?那咱们把它表演出来,好不好?
⑵ 我们要读好得注意什么?
⑶ 要表演好得注意动作,语气、表情,我相信大家一定能把这个小故事表演好!
⑷ 要表演好,首先得课文读好,下面,就请各位小演员们认真读(1~7)自然段,边读边想,你怎样能读好它。
⑸ 你想扮演谁呀?你呢?同位俩合作分角色来读读这个自然段吧!
⑹ 师生表演1~3自然段:
大家现在就是小演员了,你们的任务是用心听,我们哪里读得好,哪些地方需改进,一会儿你来指导一下。听懂了吗?
⑺ 哪个小导演来指导指导老师呀!
方案一:
生:老师读的有感情。
师:谢谢你的表扬,你真是个善于发现别人优点的好孩子,我相信大家一定能超过我,谁行?
师:是有点静了,谁再试试?
师:真美呀,了不起,都超过老师了!
方案二:
生:老师读的没感情。
师:你能来指导一下吗,谢谢你,敢于向老师挑战了。
⑻ 谁想来指导一下两位小演员呀!
方案一:
生:睡莲(措施同上)
方案二:
生:小蚂蚁:我不小心掉进池塘,上不了岸了!读的没感情。
师:(放课件)小蚂蚁可不会游泳,要是掉进池塘就会,多危险呀!谁能读好了?
师:个别读,全班读,演员读。
2、学4~7自然段:
⑴ 同学们,你们真不简单!瞧,通过你的指导,我们读得有进步了吧,我相信你们一定能把4~7自然段读得更好!同位俩分角色来准备一下吧!
⑵ 学生上台表演。
⑶ 小导演们评读。
(措施:分睡莲蚂蚁两部分谈)
⑷ 大家指导地真出色,咱们一起来表演一下1~7自然段吧(戴头饰,配乐表演)你喜欢演谁,就戴上谁的头饰,老师来读叙述的话。
⑸ 大家表演得真棒!老师都被陶醉了,还想不想演?咱们来比比8~16自然段谁演的更精彩!
四、学习8~16自然段
1、小演员们快来读读这一部分吧。
2、现在和小伙伴自由组合,开使排练吧!
3、学习小组上台表演,其他同学评最佳演员(配乐)。
4、你想说什么?动作?动作好,读的也很好呀,谁发现了?
⑴ 蜻蜓:看,在睡莲叶上休息的蜻蜓都来了(指导朗读)。
⑵ 一只萤火虫边飞边说(指导读)睡莲。
5、在你们指导下,大家相互合作,表演得真精彩,我们来祝贺这些最佳演员。
五、学习9~16自然段
1、(播放课件)在萤火虫的带领下,蜻蜓飞呀飞,小蚂蚁终于到家了,你想不想也来送送小蚂蚁呀?
2、表演读:让我们起立一起来读14~16自然段,展开想家的翅膀,和小蜻蜓一起起飞吧!
3、咱们把小蚂蚁送到家了,小蚂蚁会说什么呢(发散思维)读读蜻蜓,萤火虫、星星说了什么)
4、 正是由于大家的帮助,小蚂蚁才到家了!(指板书)夏夜多美呀!
5、汇报表演:
⑴ 小朋友们,想不想把这个小故事完整的表演出来呀!
(选演员)
⑵ 小观众们,让我们一起来观赏小剧团的精彩演出吧,夏夜多美开幕了。
⑶ 还有这么多的小朋友想演,活动课我们再来表演吧!
【教学反思】
一年级下册第15课《夏夜多美》是一个童话故事,是第四单元的重点篇目。作为体裁来讲,这篇课文本身就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因此我决定在课件及教法的设计上更贴近学生,用学生的眼睛去观察这一切。
一年级下册的语文教学中,识字还是占有十分重要地位。因此此处较活泼生动的识字环节的设置使课堂更充满活力,学生更喜闻乐见,学起来更有兴趣,使生字的学习不再枯燥乏味,而是在轻松的情景中积极自觉的识字。因此这一课的识字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这篇课文语言优美,流畅,教学过程中我通过音乐,背景,语言的渲染及移情的运用为学生创设了一种文中的情景,后我把读的权利教给学生,让他们借助拼音、提示、情景自读互读,在合作交流中学生读准了字音,读通顺了句子,体现了积极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在学生初读的基础上,教师的配乐范读为学生渲染了一种氛围,提供了美读的范例,在各种形式的练读与表演中,教师予以指导的点拨,教给学生边读边想象的方法,使学生饶有兴趣的学习表演。
另外识字也是本课的一大重点。《课标》把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作为低年级识字教学目标的第一条,可见,识字教学必须从激发兴趣开始。我结合课文中的生词将要求认识的生字融于生动活泼的游戏中,使学生在语言环境、在游戏中快乐地识字,从易到难,使学生置身其中,充分发挥主动性,在成功的体验中感受到识字的乐趣,达到了识字的最佳效果。
小学语文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积累运用文中形容表情的词语复述、续编故事。
3、知道生活中,光会笑是远远不够的道理。
教学重点:
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续编故事。
教学难点:
准确把握小木偶被曲解后的内心活动,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准备:
搜集一些有关木偶的资料,了解什么是木偶,教学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一、模拟表演,导入新课
1、今天我请大家当一回演员,看看谁能表演出这些词语表示的表情。课件出示:
得意洋洋、眉开眼笑、垂头丧气、火冒三丈、大吃一惊、目瞪口呆、愁眉苦脸……
2、你怎么看待这些表情?你最喜欢哪种表情?
3、小结:是啊!我们每个人都有丰富的表情,喜、怒、哀、乐,样样都会。但我们都喜欢“笑”,笑使我们抛开一切烦恼,笑使我们信心百倍,笑使我们增进友谊……笑多重要呀!可是,如果大家只会“笑”这一种表情,那又会是怎样一种情况呢?这节课,让我们读一读《小木偶的故事》,也许你会有新的发现、新的认识。
二、初读课文,认读字词。
1、交流课前预习情况:木偶是什么?
2、自由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读通句子。
3、检查初读情况。
⑴、出示词语,指名读。
⑵、开火车读课文。
过渡:看来,大家已经把字词方面的“拦路虎”扫除了,下面我们就进一步来研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课件出示相应图片,学生边听边思考:小木偶身上发生了什么事?读了课文以后,你了解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相机板书:只会笑(画笑脸)、被抢、熊警察不相信、头疼、小兔子、老婆婆说他撒谎(不信)。
3、重点指导:课文最后一句“笑是很重要的。不过,要是只会笑,那可是远远不够的。”你体会到了什么?(自由说,并从文中找出证据证明自己的观点。)
四、研读重点,想象心理
1.从哪里看出“只会笑是远远不够的”?
重点句:
“那是我的,我的,我的!”小木偶尖叫。
2.引导学生从三个“我的”“尖叫”中,联系上下文体会小木偶内心的愤怒。指导感情朗读。
“小木偶委屈极了!可是有什么办法呢?
3.读这句话时,你好像看到了什么?(小木偶的委屈、无奈、愤怒,还有可能身上已经伤痕累累)再次有感情地读这句话。
“脑袋疼。”小木偶抬起头,笑嘻嘻地回答。
“嘻。装得一点都不像!……”
“脑袋很疼。”小木偶还是一副笑嘻嘻的表情。
“真不像话,连小木头人都学着撒谎!”
4.分角色朗读对话。从对话中,你体会到什么?(小木偶内心的痛苦、伤心。)
小组分角色读读11--30节
小结:
因只会笑,小木偶受尽委屈,漂亮的红背包被抢走,熊警察却不信;小木偶头疼得厉害,小兔子和老婆婆却说是撒谎。唉!好可怜的小木偶呀!
5.如果你是小木偶,这时候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小木偶的痛苦、伤心被小女巫用鼻子闻出了。请听听他们的对话。
分角色读。(同桌对读 、师生合作演)
6.表演过程中,教师故意问“小木偶”:啊,可怜的小木偶,你现在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在演到小女巫送表情部分时,教师说:是呀,只有一种表情哪成啊。小木偶啊,我把人类所有的表情都送给你!并一边在空中点几下,一边说:“给你,这是着急!给你,这是愤怒!给你,这是生气!口头完成练习:
小木偶拥有人类所有的表情,那会是怎样呢?请在括号里给小木偶填上体现他真实的表情或心情的词语。
“那是我的,我的,我的!”小木偶()地尖叫。
“脑袋疼。”小木偶抬起头,()地回答。
“脑袋很疼。”小木偶是一副()的表情。
“是,而且越来越疼了。”小木偶()地说。
五、放飞想象,延伸拓展。
1、假如你遇见当初做小木偶的那个老木匠,你会对他说些什么?
由小木偶的遭遇我们得到一个结论:笑很重要,但只会笑是远远不够的。(板书)让我们再来看课文的最后一段话。
2、齐读最后一句话。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小结:在生活中,笑是很重要的,是非常美好的。谁要是不会笑,就无法体验生活中的快乐。但生活又是复杂的,是丰富多彩的,除了一些高兴的事以外,还有一些伤心的事。酸甜苦辣、喜怒哀乐都需要我们用真情、用不同的方式去经历、去面对,这样才是完整的生活。
4、在蓝鼻子小女巫的帮助下,小木偶拥有了人类所有的表情,后来又会发生什么事呢?请同学们大胆想象,续编故事。
小木偶拥有了所有的表情,他向警察局走去……
六、课外作业
推荐你阅读《木偶奇遇记》
板书设计:
小木偶的故事
笑很重要,但只会笑是远远不够的。
小学语文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学会“双、梁、设、计、架、代”6个生字;理解:著名、桥梁、设计、架设、立志、争气、结实、美观等词语意思。
2、会用“著名、立志”练习说话
3、体会“茅以升爷爷立志为人民争气”的好。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一、二两段。
教学难点:
理解“著名、立志”等词的意思并会运用,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
教具准备:
投影仪、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课前一分钟背诵好句子。
二、揭题:
你知道我们国家哪些有名的桥吗?它们都是由什么材
料造成的?今天,我们学习的27课也是介绍桥的,它又介绍了
些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学习。
三、听录音:
听准字间,并思考课文都讲了些什么?
教师:课文告诉我们钱江大桥是我国著名的.桥梁志家茅以升
爷爷在50多年前设计建造的。那时,我们很贫穷、很落后,
但茅升爷爷和造桥工人克服了重重困难,最终在我们的钱塘江上
架起了第一座公路、铁路两用双层的钱江大桥。
四、初读课文。
1、这课文生字词很多,不容易读通,读懂,请大家放声朗读课文,
读准字音,想想生字词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出示所有生字词,自由读。
②同桌比赛读,看谁读得正确。
③指名读生字词卡片,即时评议。
2、指名分节读课文。(把机会给中下生)
五、学习课文第一段。
1、指名读一段,思考:有几句话?每句话讲什么?
①结合插图理解“两用双层”。
②“第一座”说明以前从来没有过,指导感情朗读第一句。
③“著名”什么意思?你能用“著名”说一句话吗?理解“桥梁、、设计”
④50多年前,能建造这么一座大桥,我觉得是非常地了不起,你觉得呢?指导朗读这一节。
⑤自由读一遍,指名读,评议后再指名读。
⑥这一节告诉我们什么。()
六、学习课文第2段。
师:茅以升是在什么情况下,决定造这样一座大桥的?
1、男女分读这一段的两句话,每句话都告诉我们什么?
2、“立志”什么意思?茅以升立下了什么志愿?
结合插图理解“结实、美观、现代化”
3、茅以升为什么要立下这么个伟大的志愿?
4、读一读第一句,回答“那时候”指什么时候?
5、师:从这一段可以看出茅以升不仅造桥技术高,而且具有一颗爱国这心,为人争气。我们是二十一世纪的建设者,你有什么志向吗?请你用“立志”说一句话。
6、:
我们都少年有志,很好,我相信等我们长大了,不仅可以造 成更另结实美观、更现代化的大桥,做成更多连外国人也无法完成的事。让世界都知道我们人是通行的。
茅以升造桥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其中经历了许许多多困难,但是最终他们还是克服了困难,使钱江大桥架设在我国的钱塘江上。这些内容,我们下一堂课再学。
七、这堂课我们还要学会田字格中上面的六个生字。
1、你能任选其中的一个生字,扩三个词语吗?
2、指导写“梁”
3、质疑:学了一、二节。你不有什么不理解的吗?或者说,你还有什么想法?
八、课堂。
作业布置:抄写生字,熟读课文。
板书设计: 茅以升设计建造
↓
让钱江大桥冲志来 (替人争气)
↑
结实、美观、现代化
课后评析:
这堂课整体效果不错,能从学生实际,教材实际出发,处理教村。整
【小学语文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小学教案01-03
《小学语文》教案01-26
小学语文经典教案01-08
小学语文的教案01-10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教案11-19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三》教案02-03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七》教案02-04
小学语文《语文园地六》教案01-11
小学语文《语文天地一》教案01-13
小学语文《翠鸟》教案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