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语文教案>初中语文教案>《人是什么》的教学设计

《人是什么》的教学设计

时间:2022-08-16 13:05:51 初中语文教案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人是什么》的教学设计

  《人是什么》的教学设计

《人是什么》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理解“人是什么”这个问题,树立伟大的志向,把握现在的的美好时光。

  教学重点:

  理解对现实的把握是“构成人的最重要部分”。

  教学难点:

  理解中外哲学家对“人是什么”的回答。

  课时计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语

  人是什么?这个问题也许从未有人去认真想过,因为同学们都知道,人是能制造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或者说,人是能用大脑进行思维并能用语言进行交流的高等动物。不过,这都是从生物学或社会学的角度回答的。如果从哲学的角度问人是什么,又该怎样回答呢?现在,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学习赵鑫珊的哲学论文《人是什么》。

  二、解题

  赵鑫珊,196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先后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作。有《赵鑫珊文集》《哲学与当代世界》等多种著作。

  三、学生自读课文,划分段落层次。

  课文可以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开头到“……”处为第一部分,余下的为第二部分。

  不要把前后两个部分看成互不相关的两种回答。前一部分的中心点是,人生的意义在于不断工作。这一部分实质上就是把握现时,后一部分进一步向过去与未来展开,实质上就是向人的心理活动方面展开,可以更好地理解积极的人生态度为什么在于把握现时,不断工作。

  对前一部分问一个为什么,就可以领会前后的联系:为什么歌德、康德、爱因斯坦、孔子都认为人生就是不断工作,他们不畏劳苦的动力从何而来?这样一问,就知道后一部分正是回答这个问题的。

  第二部分根据“对往事的回忆、对现时的把握和对未来的憧憬”分为三层。

  四、学生质疑思辨。

  让学生自己质疑思考,在课文旁边打问号,并写下思考结果。然后组织交流,说说自己发现了哪些问题,思考的结果是什么,教师相机给予指导。

  第二课时

  解题指导

  一、本题要求把握课文前一部分内容。采用列表形式,可以看出这一部分的结构,也便于前后比较。语言要求精要,就要注意提取要点。

  回  答 评  论

  爱因斯坦 人的本质是由社会规定的,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为社会所支配。/人可以通过自我努力,使自己坚强起来。/做一件合理的事情,生活就有奇异的光彩。 这个回答明确而又质朴,能为我们欣然接受。/这个回答使人自强不息。/爱因斯坦一生朝气蓬勃,光霁日月。

  雨果

  生命是短暂的。 非常忧郁,特别暗淡,充满悲观主义色彩。

  歌德 我这一生基本上只是辛苦地工作。 诗人的一生实在是富有伟大创造力、为人类文化作出了很大贡献的一生。

  康德 人是借助想像力创造文化的生物,人就是不断地进行创造性的工作,工作是使人得到快乐的最好方法。 康德的回答是他一生从事创造性脑力劳动、辛勤耕耘的总结。

  孔子

  生无所息。 不妨赋予崭新的含义,写在我们的旗帜上,为中华民族腾飞于世界而奋力拼搏。

  二、本题把握课文后一部分几个主要观点,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理解。

  作者认为“人是由三部分组成的:对往事的追忆、对现时的把握和对未来的憧憬”。

  对现时的把握之所以“构成人的最重要部分”,是因为把握现时是实现志向的必要前提,是走向未来美景的可靠保证,否则,在一个个五光十色的希望肥皂泡中蹉跎岁月,浪费青春年华,就会丧失自我,不成其为人。

  失去对往事的回忆和对未来的希望,就难以把握现时,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追忆往事可以给人智慧,可以使人意识到自身在当前的处境,可以照亮当前人生的道路,增强憧憬未来的信心和勇气。憧憬未来、不断追求、充满希望的人,才有不竭的动力,去牢牢地把握现时。一旦失去对往事的回忆和对未来的希望,就难以把握现时。

  三、本题引导学生消化课文内容。学以致用,是一个优良传统。古人提倡“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中庸》)。吸收精华,思考消化,正是两个重要的环节。

  摘抄示例

  [追忆往事]

  当一个人在现实生活中有时感到孤独、寂寞的时候,他就会从一些甜美的回忆中得到某种难以言传的慰藉和快乐。

  使已死的东西复活,其愉快不下于创造。

  串起记忆中那早已散落的明珠,是为了借助于昔日这面反射镜来照亮当前人生的道路,增强憧憬未来的信心和勇气。

  没有回忆的人是残缺的人,干巴巴的人;人类和个人从本质上说都是历史的。人类的历史意识给人类以智慧,使人类意识到自身在当前的处境,有利于瞻望未来。回忆就是个人的历史意识活动。

  追忆往事就其本质来说,也是一种幻想,一种“白日梦”。它们的功用往往是用幻想来弥补现时生活中的缺陷和不足。弗洛伊德说,夜梦是愿望的满足;白日梦即幻想,也是愿望的实现。

  [憧憬未来]

  18世纪法国著名思想家伏尔泰说得好:上天赐给人两样东西——希望和梦——来减轻他的苦难遭遇。

  没有希望的人,就是绝望的人,就是死气沉沉、没有生气的人。人一天也不能没有希望。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希望就是理想,就是追求。

  不断追求真理要比占有真理更高贵。

  使人真正感到幸福和满足的,是不断地追求,是追求的过程。充满希望的旅行(过程),要比到达目的地好。

  不断追求、充满希望的人,正是孔子所说的“生无所息”的生活强者。

  一旦你的工作结束,便意味着你必须开始新的工作。……你永远都不能说“结束”这两个字。

  回忆毕竟是远了、暗了的暮霭;希望才是近了、亮了的晨光。

  人啊,多一点希望,多一点晨光……

  [把握现时]

  伟大志向造就伟大人物,但要以牢牢把握现时为必要的前提。

  只有珍惜、牢牢地把握现时每一分钟,以最有效的方式献身于振兴中华的伟大事业,才是未来美景最可靠的保证。否则,就会在一个个五光十色的希望肥皂泡中蹉跎岁月,浪费自己的青春年华。

  失去对往事的回忆和对未来的希望,就难以把握现时。把握不了现时的人是一个不成其为人的人,是一个丧失了自我的人。在人生和世界的激流中,他必然会像初冬从树上飘落下来的最后一片枯叶,在西风残照中孤零零地漫无目的地乱舞。

【《人是什么》的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植树的牧羊人》教学设计(精选12篇)08-10

浅谈人的本质是什么03-23

校服设计教学设计06-07

《幸福是什么》教学反思08-20

幸福是什么教学反思08-25

这是什么教学反思08-26

我是什么教学反思08-24

《我是什么》教学反思08-24

《我是什么》教学反思08-22

声音是什么教学反思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