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的教案15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数学课的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数学课的教案1
【活动目标】
1、能按照物体的特征进行分类,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2、学会发现物体的共同特征,并能表述。
3、培养幼儿乐于助人的良好品质。
4、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5、了解多与少的相对性。
【活动准备】
萝卜实物图片若干张(颜色,大小,形状和叶子数量不同的萝卜图片),各种标记(黄绿两种颜色标记,三片叶子和五片叶子的标记,大小的图片标记,圆萝卜与长萝卜的标记)。
幼儿操作材料:颜色,大小,形状和叶子数量不同的萝卜图片若干;框框图片一人一份。贴有不同特点萝卜标记的实物框框。
【活动过程】
一、萝卜丰收了
出示萝卜,将萝卜图片随意贴在黑板上。教师引导幼儿观察,“你们看看这些萝卜长得是什么样的?”
“这些是兔奶奶家的萝卜。天气变得越来越冷,兔奶奶想把萝卜藏起来,你们愿意帮助兔奶奶吗?”
二、收萝卜
操作1:观察实物框的标记,把萝卜图片放入相应框内。
提问:“你的萝卜放在那个框?为什么?”
总结:把有共同特征的萝卜放在一起,这种方法就叫做分类。
操作2:教师引导幼儿按萝卜特征,分类放在图片的'两个小框内。“在你们的位子上还有兔奶奶采来的萝卜,它想请我们把这些萝卜分类放在两个框框内,你们看看可以用什么办法把这些萝卜分放在这两个小框里呢?”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请幼儿表述自己分类的方法。
教师根据幼儿的表述贴上相应标记。如:按颜色分。教师根据幼儿的叙述出示黄,绿两种颜色标记贴在磁性筐子图片旁边。
教师总结幼儿不同的分类方法。(颜色,大小,形状和叶子数量分类)
【活动延伸】
用分类的方法,给兔奶奶的生活带来了方便。其实在我们生活中为了方便,也会把许多的东西进行分类。接下去我们一起到外面去看看,还有什么东西需要给它分分类。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下来,气氛是较活跃的,大部分孩子也掌握了按物体的两个特征分类,操作也基本是正确的。但在第一过程中,按第一特征(颜色)分类是较明显的,按第二特征(叶子的多少)分类时,由于叶子多少画得不够明显,是在老师的提醒下分出来的。在第三过程中,引导幼儿观察标志并表达出来,这个环节已在第二过程讲解的很清楚了,这样就觉得太烦了,而且时间也不多了。另外,在黑板上操作收萝卜时,地里的萝卜比应收的萝卜多出两个,并引导幼儿别收错了。由于受到书上操怍材料的局限性(应采的蘑菇是刚好的),这样就出现了第三过程比第二过程简单的现象。
通过这个活动,让我认识到了教师制作教具时,应注意可操作性。在集体操作时,教师不要偷懒,自己设计操作材料,效果可能会更好些。
小百科:萝卜十字花科萝卜属二年或一年生草本植物,高20-100厘米,直根肉质,长圆形、球形或圆锥形,外皮绿色、白色或红色,茎有分枝,无毛,稍具粉霜。
数学课的教案2
教学目标:
1.通过多媒体创设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学会认识整时。
2.知道钟面上有时针、分针、12个数、12大格。
3.帮助学生初步建立时间概念,培养遵守时间的好习惯。
4.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5.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1页练习十六的第1、2、3题。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大钟面、小钟面、钟面头饰。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猜谜:一匹马儿三条腿,日夜奔跑不喊累,嘀嘀嗒嗒提醒你,时间一定要珍惜。你知道它是谁吗?今天我们就来认识钟表。(板书:认识时钟)
二、认识钟面
(一)观察钟面
1.组织小组玩钟,提出观察任务。
(1)你们想不想玩一玩小钟?边玩边看边说,看钟面上都有些什么?看看你能发现什么?说给同桌听,开始玩吧。
2.学生自主玩钟,小组内进行交流。
3.小组汇报玩钟时的观察结果。
(1)刚才小朋友观察了钟,你们发现了什么?
数字;格子;针;(学生可能回答:有针、有数字格子等)
这两根针有什么特点?(一短一长,一粗一细)
又短又粗的叫时针,又长又细的叫分针。请你指出钟面上的时针、分针。
(2)你能指给大家看看吗?(上台介绍时针、分针。)
(3)请你试试拨动钟后面的齿轮看看,你会发现什么?(时针走的慢,分针走的快)
4.小结:通过小朋友玩钟,我们认识了时针和分针。时针又短又粗,分针又长又细,拨动钟面上的齿轮,还发现了钟面上的时针跑得慢,分针跑得快。都从1到12的顺序转的。
三、认识整时
1、出示3时的钟面让学生认识,请看钟面,你知道现在是几时吗?(3时)
你是怎么知道的?
3时,分针指到几?时针指到几?(师将3时的钟面贴在黑板上)
师出示5时、6时、9时、12时的钟面图,请学生说一说——分针指到几?时针指到几,是几时?然后将图贴在黑板上。
2、整时的特点和认整时、方法
这几个钟面上表示的都是整时,看看他们有什么相同点?(分针都指到12)
师: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看整时的'方法吗?
生:分针指到12,时针指到几就是几时。(表扬)
3、认整时
师快速拔出几个不同的整时,学生回答。
4、拔整时
在钟面上拔出老师或学生所说的整时。
四、整时的表示方法
(一)认识电子表
叮叮叮,闹钟响了,有个叫豆豆的小朋友该起床了,我们去叫醒她吧。打开书91页,看看豆豆的闹钟几时了。(7时)
在她的床头有什么?(电子表)是几时?(7时)
钟表上的时刻除了用文字来表示,还可以用电子表的方法来表示。
(二)电子表的写法
1、电子表中间有两个点,小点左边的数字表示时,右边的数字表示分,当小点的右边是两个0时,就表示整时。
2、书写的时候,写7,表示7时,再在右边竖着写两个小点,后边写两个0,就表示7时。举起右手跟老师一起写一写。
3、你会用这种方法表示出黑板上钟面的时间吗?
(抽生板书,其他的用右手食指在左手手心书写。)订正
五、两种表示方法的练习
聪聪是个珍惜时间的好孩子,打开书92页,我们来看看他是怎样安排一天的时间的?边看边说,然后照着书上的样子,用文字和电子表的表示方法将钟面上的时间写在横线上。
评讲,请一人上台介绍,聪聪几点钟做什么。(注意加上早上、下午或晚上)
六、过或是差几时的情况
出示六时的钟面,聪聪接到小明的电话:今天是我的生日,请你过一时到我家来玩,请问聪聪几时去小明家?你是怎样想的?(6+1=7)
吃过晚饭后聪聪回家了,回到家时还差一时到九时,请问是几时?(9-1=8)
七、总结
小朋友今天很能干,通过玩一玩、看一看、想一想,你都知道了什么?
师总结:认识了钟面,知道钟面上有12个数字,认识了时针、分针和它们的特点,学会了认整时,并能用文字和电子表的方法表示时间。希望你们能合理安排时间,做个珍惜时间的好孩子。
八、游戏巩固
(一)看钟表说时间
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小礼品(拿出可爱的钟表图)喜欢吗?如果你正确说出上钟面
上的时间,老师就把它送给你。(师出示钟表图,生根据上面表示的时间说一说。)
(二)找朋友
1、接着第一个游戏,当学生说对后,教师再请学生为这些可爱的钟表找到与它时间相同的好朋友。
2、这时,拿钟表图的孩子说:谁是我的好朋友?另外,事先拿着两种写法卡片的孩子上台,说:我是你的好朋友,找对全班鼓掌,好朋友握手回位。
九、综合应用
今天我们认识了钟表,还要学会把学到的知识用到生活中去。
现在请你自己做主,当一次小小设计家,设计你星期天的安排。
上午()时做()
(:)做()
()时做()
下午(:)做()
()时做()
十、作业
请你回家将今天学到的东西说给家长听,边说边拔钟面,出题考考家长。
活动反思:
《认识钟表》这节课的目的旨在使幼儿认识时钟,能区分时针、分针,了解钟面上数字的排列规律,初步了解时针、分针的运转规律,认识整点、半点。为提高幼儿学习的兴趣,我采用课件教学,使幼儿在保持兴趣的同时更直观、更主动的去掌握教学目的。整节课堂上幼儿学得主动,课堂气氛热烈,知识获得与情感体验同步进行。
我用参观钟表店的方式引出课题,出示了形状、大小、颜色不一的时钟,引导幼儿充分观察钟面相同的地方有哪些,孩子们一下子就找到了,七嘴八舌的说开了,课堂气氛一下子就高涨了。
接着,我引导幼儿先观察并认识钟面上的1—12个数字,重点认识12、3、6、9这四个数字的位置。了解12个数字的排列规律,知道这些数字是按顺时针方向走。然后让幼儿认识时针与分针,让孩子们仔细看看这两根针有什么不同,根据指针的长短、粗细辨别时针与分针。并通过实物演示,让幼儿知道时针和分针之间的运转关系,两根指针朝着一个方向走,叫顺时针方向,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格,通过演示,幼儿看得清晰明确,兴趣浓厚。
在认识整点这一环节中我在课件中出示了12个整点的钟面,让幼儿自己通过观察发现整点时时针在哪里,分针在哪里。接着我再出示几个整点的钟表让幼儿巩固对整点的认识。然后我就请他们拿出学具“企鹅钟”听老师报时,他们来拨一拨整点,这一环节因为有了实际操作,幼儿大多掌握得较好。
活动的难点是认识半点,如何让孩子轻松掌握难点呢?我采用了对比的方法:让幼儿观察整点、半点两个时钟,孩子们大多说出了整点的时间,亦有个别幼儿说出了半点的时间,我就请他来说说‘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最后我再来引导幼儿自己小结:半点时分钟总是指向6,时钟指在2个数字的中间。对于究竟是几点半这个难点中的难点,我借助实物大钟边拨钟边解释:看现在时针在4和5的中间,那么时针已经走过的数字4,有没有走到数字5上,所以现在应该是4点半而不是5点半。当再出示课件请他们看看、说说几点半时,发现孩子们大多掌握了半点。接着又让幼儿看数字时间,自己拨一拨学具,帮助他们对于半点的巩固。
整个活动由浅到深、循序渐进,以游戏作引导,以幼儿操作为手段,让幼儿从感知入手,以多媒体、实物教学具为媒体,给孩子清晰、准确的概念。在活动中始终以幼儿为主体,在活动中遵循活动性原则,综合运用发现法、游戏法,让幼儿通过操作活动、言语活动,促进幼儿主动学习。
数学课的教案3
活动目标:
1、试看平面示意图,运用已有的数经验,寻找相应的座位。
2、体验“模拟小课堂”的乐趣,乐意细心观察、认真思考。
活动准备:
座位表PPT、有数字的胸饰、题卡等。
活动过程:
一、说说小学课堂
1、小朋友,我们都去参观过小学,说说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主要说说与幼儿园不一样的地方。
2、小学生会上哪些课呢?
3、小结:小学的生活和幼儿园很不一样,小学有不同的课,不同的课堂。
二、看试题找座位
导语:小朋友就快入小学了,今天我们来玩一个模拟小学生课堂的游戏。谁来说说什么叫模拟?
1、猜测:小学生的课堂就在那里,等会儿我们要找座位坐下来,哪张椅子是你的呢,与你胸前挂着的数字有关系,猜猜怎么找?
2、交代要求找座位:看清自己胸前的座位号,这是式题的答案,找到贴有相应式题的椅子,就找到了自己的座位。
3、检验:幼儿一个个开火车念算式及答案,教师验证。
4、提问:这种弯弯月亮型的座位,小学生也坐吗?可能在上什么课?(音乐课)
5、谁愿意来当音乐老师,带着小朋友一起来唱一首好听的歌?(请一幼儿)
三、找座位
(一)
导语:音乐课上完,要上数学课了,数学课怎么坐呢?一起来看看这张座位表。
1、 出示座位表:这次座位是怎么排的?(排成了四排,每排四个人)用你胸前的座位号找一找,想想,你会坐在哪一排的哪一个座位上?(请一幼儿说说“你是怎样找到这个座位的.)
2、 交代任务:根据座位表,先计算相应的式题,找到自己的位置,再把椅子搬到相应的位置。
3、 师:好了,都坐好了,可以开始上课了,谁想来当数学老师的,出几道加减运算题考考大家。
4、 小结:在小学里,不同的课可能有不同的座位,刚才我们坐成了四列队,除了要算对题,还要看清座位表,分清前后左右,才能正确找到座位。
(二)
1、提问:
(1)这里还有一张座位表,和前一张座位表有什么不同?这样分成小组的座位可能在上什么课?(讨论课、绘画课、手工课等等)
(2)1号桌是活动室里哪张桌子?2号3号4号桌呢?(请几名幼儿帮相应的数字放过去)(教师指黑板)这是什么?有什么用?我们的黑板在哪里?
2、找座位:看着这张座位表,能找到自己的座位吗?
3、共享交流:提问:你是怎么找到座位的?
4、小结:要找到座位除了算式题要算对,方向也不能搞错。要成为一名小学生,学会观察和思考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数学课的教案4
活动目标:
1、通过,引导幼儿正确感知红、黄、蓝三种颜色。
2、引导幼儿根据标记会按颜色分类。
3、鼓励幼儿大胆表述自己的发现,体验活动所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环境准备:
创设花园的情景,花园里有红、黄、蓝三种颜色的花、蝴蝶若干、三个小房子(蝴蝶的家),三只可插的.蝴蝶,红、黄、蓝三种颜色的门。
2、物质准备:
a红、黄、蓝蝴蝶胸牌若干、花伞、录音机、轻音乐等。
b请大班三个孩子做公园守门员。
活动过程:
一、通过入场,初步感知红、黄、蓝三种不同的颜色。
1、幼儿“变”成小蝴蝶。
中请小朋友选择一只自己喜欢颜色的蝴蝶胸牌,引导幼儿与同伴相互交流:我变成了一只×蝴蝶。
2、进公园:要求每只小蝴蝶从与自己一样颜色的门进公园,感知颜色的对应。
二、逛公园,引导幼儿进一步感知三种不同的颜色。
1、幼儿自由观察,互相交流,提问:公园里有些什么?
2、鼓励幼儿向同伴大胆表述自己的发现,比较花、蝴蝶、房子的不同。
三、:蝴蝶找花。
1、自由找花避雨。
要求幼儿在花园找一只与自己颜色相同的蝴蝶,听到雷声就赶快躲到花的下面,并引导幼儿说:我躲在什么颜色的花下面。
2、找相同颜色的花避雨。
再次,要求要躲在与自己相同颜色的花下面。
四、:送小蝴蝶回家。
1、启发幼儿按标记归类,边放边说“x蝴蝶我送你回x房子”。
2、送花:引导幼儿把相应颜色的花送给小蝴蝶家。
五、教师带领“蝴蝶”到“花园”外。
数学课的教案5
第一章:立体几何初步
1.1简单旋转体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物操作,增强学生的直观感知。
(2)能根据几何结构特征对空间物体进行分类。
(3)会用语言概述球、圆柱、圆锥、圆台、棱柱、棱锥、棱台的结构特征。
(4)会表示有关于几何体以及柱、锥、台的分类。
2.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通过直观感受空间物体,从实物中概括出球、柱、锥、台的几何结构特征。
(2)让学生观察、讨论、归纳、概括所学的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感受空间几何体存在于现实生活周围,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括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感受大量空间实物及模型、概括出球、柱、锥、台的结构特征。
难点:球、柱、锥、台的结构特征的概括。
三、教学用具
(1)学法:观察、思考、交流、讨论、概括。
(2)实物模型、投影仪
四、教学思路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1.教师提出问题:在我们生活周围中有不少有特色的建筑物,你能举出一些例子吗?这些建筑的几何结构特征如何?引导学生回忆,举例和相互交流。教师对学生的活动及时给予评价。
2.所举的建筑物基本上都是由这些几何体组合而成的,(展示具有球、柱、锥、台结构特征的空间物体),你能通过观察。根据某种标准对这些空间物体进行分类吗?这是我们所要学习的内容。
(二)、研探新知
1.引导学生观察物体、思考、交流、讨论,对物体进行分类,分辩棱柱、圆柱、棱锥。
2.观察棱柱的几何物件以及投影出棱柱的图片,它们各自的特点是什么?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3.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每小组选出一名同学发表本组讨论结果。在此基础上得出棱柱的主要结构特征。(1)有两个面互相平行;(2)其余各面都是平行四边形;(3)每相邻两上四边形的.公共边互相平行。概括出棱柱的概念。
4.教师与学生结合图形共同得出棱柱相关概念以及棱柱的表示。
5.提出问题:各种这样的棱柱,主要有什么不同?可不可以根据不同对棱柱分类?
请列举身边具有已学过的几何结构特征的物体,并说出组成这些物体的几何结构特征?它们由哪些基本几何体组成的?
6.以类似的方法,让学生思考、讨论、概括出棱锥、棱台的结构特征,并得出相关的概念,分类以及表示。
7.让学生观察圆柱,并实物模型演示,如何得到圆柱,从而概括出圆标的概念以及相关的概念及圆柱的表示。
8.引导学生以类似的方法思考圆锥、圆台、球的结构特征,以及相关概念和表示,借助实物模型演示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概括。
9.教师指出圆柱和棱柱统称为柱体,棱台与圆台统称为台体,圆锥与棱锥统称为锥体。
10.现实世界中,我们看到的物体大多由具有柱、锥、台、球等几何结构特征的物体组合而成。请列举身边具有已学过的几何结构特征的物体,并说出组成这些物体的几何结构特征?它们由哪些基本几何体组成的?
(三)质疑答辩,排难解惑,发展思维,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
1.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后面都是平行四边形的几何体是不是棱柱(举反例说明,如图)
2.棱柱的何两个平面都可以作为棱柱的底面吗?
3.课本P7,习题1.1 A组第1题。
4.圆柱可以由矩形旋转得到,圆锥可以由直角三角形旋转得到,圆台可以由什么图形旋转得到?如何旋转?
5.棱台与棱柱、棱锥有什么关系?圆台与圆柱、圆锥呢?
四、巩固深化
五、归纳整理
由学生整理学习了哪些内容
六、布置作业
课外练习 课本P6 B组题
数学课的教案6
活动目标
1 、教幼儿初步认识一和许多,并了解它们的关系。
2 、培养幼儿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的.能力。
活动准备
花篮一只,小红花每人一朵,画有一和许多的小黄花、树叶、小鱼、小圆片的图片。解放军图片一长、
活动过程
一、 出示花篮,请每个幼儿拿一朵小红花
1、 教师提问: A 、老师的花篮里有什么?(红花)
B 、这个花篮里有多少花?(许多)
请幼儿多说几次(有许多)
2、 请幼儿在花篮里拿一朵花(强调只能拿一朵)
全部拿完以后问:小朋友拿了几朵花?
3、 教师小结:刚才花篮里有许多花,现在还有花吗?(没有)每个小朋友手里有几朵花(一朵)每个小朋友从花篮里那了一朵花,花篮里就没有花了,许多红花已经分成一朵一朵了。
二、 请小朋友把红花贴在解放军图片上。
小朋友们热爱解放军叔叔,我们把红花送给解放军叔叔。(请小朋友把红花贴在解放军的图片上。引导幼儿说我送一朵红花给解放军叔叔,其他幼儿说 XX 小朋友送一朵红花给解放军叔叔,请幼儿一个一个的送红花,反复强调一朵红花)
教师小结:每个小朋友送一朵红花给解放军叔叔,解放军叔叔就有许多红花,一朵一朵和起来就有许多红花。
三、 出示小黄花、树叶、小鱼、小手的图片。
A 、请幼儿仔细观察图片。
B 、请幼儿区别说出一和许多。
C 、请幼儿集体回答,然后请幼儿个别回答。
D 、请幼儿在活动室里找一找什么东西只有一个,什么东西有许多。
如:一个老师,许多小朋友
一台电视机,许多椅子
一架钢琴,许多玩具
活动延伸:
请幼儿回家后找一找家里那些东西有一个,那些东西有许多
数学课的教案7
教学内容:
整理与复习(一)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自己对10以内的加减法进行归纳,加深对10以内数的认识,并能正确地计算。
2、通过合作交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让学生自己对10以内的加减法进行归纳、整理。
教学方法: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纸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前面我们学习了10以内的加减法,今天这堂课老师想请小朋友们写一写我们学过的算式。看谁写得又快又多。
二、10以内加减算式的整理
1、让学生尝试写出10以内的有关加法算式。2、小组交流:列出的有算式。
3、试着进行加法表的.整理。
怎么整理?按照得数是10、9、8、7、6、5、4、3、2、1、0进行整理、归纳。(放手让学生小组间合作交流,共同完成。)
每组发给一张表格,完成表格。
4、小组推荐一人进行汇报。
5、继续讨论:
根据小组间填的表格进行讨论:
竖着看、横着看、斜着看,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6、汇报讨论学习情况?
三、10以内的减法算式的整理
1、看61页上面的图,仔细观察: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有些什么?
2、弄清题意,说一说应怎样整理减法算式。
3、小组交流。
4、让学生独立完成表格的填写。
5、组织学生进行交流:从表中可以发现哪些规律。
6、小组汇报。
四、回顾总结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说一说:
我学会了____________
我最喜欢____________,你呢?
数学课的教案8
教材简解:
感知物体的数量及其色彩,是小班幼儿学习的重要阶段。数数来源与生活,运用与生活,它与幼儿的生活紧密相关。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他们对数数非常感兴趣,对周围事物充满好奇心,因此我选择了这个活动,主要是让幼儿能通过观察、数数、动手操作的过程中积极思考,以及灵活运用周围环境让幼儿在玩中学、动中学。
教学目标预设:
1.发展幼儿对花朵色彩、数量的感知。
2.幼儿能尝试简单的分类,渗透一一对应的概念。
3. 欣赏春天美丽的色彩,体验快乐的情绪。
教学重点:幼儿对花朵数量及色彩的感知。
教学难点:进行一些简单的分类。
教学准备:
红、黄、绿纸花若干;红、黄、绿圆点即时贴若干;平衡木、做小河的彩带;音乐磁带《郊游》;纸杯制成花状,花心分别为红、黄、绿。
设计理念:
春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我们经常会在这时利用美丽的春景来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激发其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比如带幼儿春游、布置自然角等。在外出散步时,幼儿惊讶地发现五颜六色的花儿开了,还有小蜜蜂嗡嗡嗡的在花上飞来飞去,他们就学着小蜜蜂的样子跑来告诉我看到了什么?对此产生强烈的探索兴趣,所以我正好利用孩子的兴趣,特意为幼儿设计了"数花朵"的数学活动。
设计思路:
本活动先创设情境带幼儿去花园游玩,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接着走进"花园"捡花朵,学会比较1和许多,并让幼儿把捡到花朵贴在自己的衣服上练习发展幼儿的小肌肉群,二是为在下面活动中幼儿能更清楚地看到自己和别人花朵的数量奠定基础。最后请幼儿对其分分类,渗透一一对应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师:你们见过花园吗?今天老师带你们一起去看看我们的美丽花园。可要到达花园,我们必须先过小桥,再跨过小河呢?有信心吗?让我们一起出发吧!幼儿随着《郊游》的音乐出发去花园。
(这个环节增强了活动的情景性,激发了幼儿的活动兴趣。)
二、捡花
1.走进"花园"
师:地上这么多漂亮的花朵,我们快来捡花朵吧!
幼儿分散捡花朵,老师参与幼儿活动。
(美丽的花朵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活动气氛很活跃。)
2.师:瞧,我也捡了几朵花。你们来帮我数一数吧!
幼儿数不清,能力强的幼儿就说:"老师捡了许多花。"让幼儿比较1和许多。
3.请幼儿把花朵贴在自己的'衣服上(让幼儿贴花朵,一是练习发展幼儿的小肌肉群,二是为在下面活动中幼儿能更清楚地看到自己和别人花朵的数量奠定基础。)师:瞧,你们都变成花宝宝啦!
老师提问幼儿:你开了几朵花?有哪些颜色的花?
(巩固幼儿对数量和颜色的认识。如果有超过4个以上的,可以让幼儿用"许多"来表示。)
三、送花儿回家
1.师:现在花朵该回家啦,我们把她们送回去吧!看,那里有什么颜色的篮子?红花应该送到什么颜色的篮子里?绿花应该送到什么颜色的篮子里……
2.幼儿把花朵送到相应颜色的篮子里。如果老师发现有送错的花朵,请幼儿自己纠正。
(幼儿第一次尝试按颜色分类。个别幼儿有分错的现象,老师加以引导。)
四、找朋友1.引导幼儿按照纸杯花心颜色去粘贴相同颜色的花瓣。
师:瞧,那里还有些白色的纸杯花,他们的花心有的是红色的,有的是绿色的,有的是黄色的,请小朋友们根据花心的颜色去粘贴和它相应的花瓣。
引导幼儿可以用红、黄、绿圆点做花瓣,并强调一片花瓣贴一个圆点。
幼儿每人拿一只纸杯花,找相应的圆点来装饰。
(让幼儿用粘贴的方法,渗透一一对应的概念,这是活动的重点部分,并让幼儿第二次进行颜色配对练习。)
五、回家,活动结束师:今天我们来到花园,做了好多事情,你们真能干!现在让我们带着小花回家吧!
数学课的教案9
活动领域:数学
1.熟悉左右,掌握 左上、左下、右上、右下方位。
2.初步理解用1个"物"代表1个数字。
活动准备:
1.大田字格纸、小动物贴绒教具。
2.音乐《圆圈舞》、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1.熟悉左右。
(1)小朋友好!我是马老师,我们打个招呼吧!刚才你们是用哪个手和我打招呼的呢?
(2)小朋友你们平常都用右手来做什么事情呢?我们身上除了左手和右手还有什么分左和右的?(眼睛 腿 脚 耳朵 肩膀)2.游戏 "我说你做"右手摸耳朵 左手摸头发 右手写字 左手指眼睛 右手拿筷子吃饭 左手捏鼻子 右手拍拍左腿 左手摸摸右耳朵 左手和右手握握手3.出示大田字格,引导幼儿说出大田字格纸的左上、左下、右上、右下方位。
(1)提问:看看这张大纸上有几个格子?这是一张田字格的纸,其中两个格子在右边,两个格子在左边。请一名幼儿指一指,哪两个格子在左边,哪两个格子在右边?
(2)这张田字格还可以有另一种说法:有两个格子在上边,有两个格子在下边。谁愿意上来给大家指一指,哪两个格子在上边?哪两个格子在下边?
(3)如果我想说其中一个小格子应该怎么说呢?引导幼儿说出左上、左下、右上、右下方位。
4.送小动物到相同方位的格子里。
(1)现在有4只小动物它们都想回到和自己上身贴有相同方位的田子格里去,谁愿意帮助小动物,把它们送到田字格里?
(2)你们真聪明!把小动物们都送回了不同方位的田子格里面,小动物和开心。我们和小动物们一起跳个"圆圈舞"开心一下吧!
(3)播放课件:出示4只卡通兔子图片,固定在大田字格纸的左上、左下、右上、右下小格里方位。
(4)这个大田字格里有4只小兔子,你们看看这4只小兔子都是什么颜色的?
(5)你们观察一下这4只小兔子分别住在哪个格子里呢?
(6)现在小兔子要到邻居家做客,看看红兔子从……到……白兔子呢?
5.播放课件,引导幼儿用红、黄、灰、白兔子分别代表数字(2,3.5,6)(1)兔子们去拔萝卜,看看红兔子拔了几个萝卜?(2个)黄兔子拔了几个萝卜?(3个)灰兔子和白兔子呢?
(2)引导幼儿用不同颜色的.兔子代表不同的数字。教师出示两个数相加的加法题。
6.教师小结结束活动。
数学课的教案10
【活动目标】
1、学习手口一致地点数3以内的数量。
2、知道总数,能说出总数是多少。
3、能积极参与,感受活动的乐趣。
4、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5、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活动重点】手口一致地点数3以内的数量。
【活动难点】准确地将点卡和动作、点卡和实物相匹配。
【活动准备】
小鸟和大树图卡;1到3的点卡、数卡;小动物挂图。
【活动过程】
一、数一数,说出总数是多少。
1、出示小鸟图卡,让幼儿手口一致地数数,说出总数。
老师家里最近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有一天我回家时看到阳台上有一只小鸟冻得直发抖,我就把它装在了一只笼子里;(贴一只小鸟图卡)到了第二天的时候,我又看到了一只小鸟落在了笼子上,我就又把它也装进了笼子里。(再贴一只小鸟图卡)现在小朋友帮老师数一下,我的笼子里有几只小鸟?(2只)到了第三天的时候,又来了一只小鸟,我就又把它装到了笼子里,(再贴第三只小鸟图卡)小朋友再数一下,现在老师的笼子里总共有几只小鸟?(3只)
2、出示大树图卡,让幼儿手口一致地数,并说出总数。
这三只小鸟在笼子里边呀总是不开心,它们也不吃食也不叫,我都不知道该咋办。后来我的.女儿告诉我:“小鸟可能是想家了,我们把它们送回家吧!”小朋友知道小鸟的家在哪呢?(大树上)出示三张大树图卡,让幼儿数并说出总数。
3、将小鸟和大树一一对应。
一只小鸟一个家,现在谁愿意把小鸟送回家呢?(指明幼儿将小鸟图卡贴在大树图卡上)。
二、游戏:将点卡与动作相匹配。
1、出示圆点卡,让幼儿初步感知相对应的数量。
刚才我们把几只小鸟送回了家?(3只)可以用数字宝宝几来表示?
(3)它还可以有另一种表示方法,就是用圆点表示。(出示三个圆点)。这种圆点呢,也可以表示数量,是几个圆点就表示几个。
2、游戏:教师出示点卡,幼儿按要求做相应数量的动作。
圆点呢也可以表示动作的数量,就像我们来拍手,我出示一个圆点,你们就拍一下手;出示两个圆点就拍两下手,出示三个圆点就拍三下手。下来我们来试着做一下。(拍手,拍腿,点鼻子等)
三、操作:点卡与实物等量匹配。
1、出示小动物挂图,让幼儿手口一致地数它的数量,并说出有几只小动物。
2、操作:将点卡与小动物的数量相匹配。(将点卡贴在小动物后边)
四、活动延伸
让幼儿试着将实物、点卡、数卡相匹配。(将数卡贴在点卡的后边)
活动反思
优:
1.本节课选题适合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2.本节课思路清晰,环节设计新颖,抓住了幼儿喜欢小动物的心理,并加入游戏,充分调动了班级幼儿的积极性。与老师配合的很好。
缺:
1.由于时间的原因,本节课没能让全部幼儿进行操作。
2.在教学过程中,点数方法强调的不够深刻,造成幼儿操作时需要老师提醒。
这节课总的来说还比较理想,如果在上这节课我会加大难度,比如,三个小动物要用数字“3”表示,另外在点数方法上我会反复想幼儿说明。
数学课的教案11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谈话揭题
1.谈话导入。
我们学过了关于方程的哪些知识?(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
预设
生1:方程的意义。
生2:方程与等式的关系。
生3:解方程的方法。
生4:用方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
2.揭示课题。
同学们说得很全面,这节课我们就来系统地复习有关方程的知识。(板书课题:方程)
⊙回顾与整理
1.方程。
(1)什么是方程?它与算术式有什么不同?
明确:
①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作方程。
②算术式是一个式子,由运算符号和已知数组成。方程是一个等式,在方程里的未知数可以参与运算,并且只有当未知数为特定的数值时,方程才成立。
(2)什么是方程的解?
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作方程的解。
(3)什么是解方程?
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作解方程。
(4)解方程的依据是什么?
①等式的性质。
②加减法和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互逆关系。
(5)课件出示教材80页“回顾与交流”3题。
①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解方程的步骤和方法,以及哪些地方需要注意。
②指名到黑板前进行板演。
③全班交流并说一说自己是怎么解的。
2.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1)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
学生小组交流并集体汇报,然后教师明确:
①弄清题意,确定未知数并用x表示;
②找出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③列方程,解方程;
④检验并写出答语。
(2)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及找等量关系的方法。
①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是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解答。
②你知道哪些找等量关系的方法?
预设
生1:根据关键性词语找等量关系。
生2:根据常见的四则混合运算的意义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找等量关系。
生3:根据常见的数量关系找等量关系。
生4:根据计算公式找等量关系。
(3)课件出示教材80页“回顾与交流”4题。
教师引导学生先找出各题的等量关系,再列方程自主解决问题。
数学课的教案12
教学目标:
1、经历从现实生活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
2.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学会画角。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及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角。
教学难点:
正确画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主题图,学生观察
2、提问:从图中你发现什么?
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
(一)联系实际,找角
1、说一说你从图中发现什么?
2、小组活动:找角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地方有角,在我们身边,就有很多物体上有角,你能找到吗?现在在小组内把你看到的角说给别人听,看哪个小组找到的角最多。
(二)初步感知,指角
师:哪个组的同学想先把你们组找到的角指给大家看?(请几个学生上台指)
师:老师明白了,同学们指出的角原来是这样一个图形(边说边在黑板上点一个点),这是个角吗?
生:不是,这是个点。
师:对,这是个点,刚才同学们指的不就是这样吗?想想看,怎样才能将你想的样子完整地指出来?在小组里讨论一下,再指指看(学生活动)
师:哪位同学能指给大家看一看。(再一次请同学上台指)
师:现在同学们指角的时候,不光指了一个点,还指出了两条直直的线,也就是这样一个图形(出示现成的角 ),但大部分同学的指法还不对。想不想看看老师是怎样指角的?(教师示范)
会指了吗?在小组里再互相指指
(三)小组合作,折角
师:请同学们拿出一张圆形的纸,这张纸有角吗?
生:没有。
师:怎样才能折成一个角?(师生折角,生高举角展示)
师:这里面有好多小秘密,用这个尖尖的扎扎手,有什么感觉,再摸一摸两边,有什么感觉?
谁能给这尖尖的取个名字?谁能给这两条直直的取个名字?
师:像这样从一点引出两条直直的线的图形,就可以说它是一个角。谁能告诉大家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
同桌互说:自己折的角的顶点、边在哪里?
(四)动手操作,演示活动角
1、师:(出示活动角,两边重合)
请同学们拿出活动角,跟老师一起做(师让活动角慢慢张开)
你发现角有什么变化?
师:请你跟我这样做。
你又发现角有什么变化?
师:通过刚才的操作,我们知道角有大有小,角的`大小跟角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角的两边叉得越开,角就越大。
2、魔术
师:同学们表现真好,老师送你们一个魔术。(抽动活动角)
你看到什么?角的大小有没有变化?
师:角的大小跟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3、比较角的大小
师:(课件出示)猜一猜,下面两个角,哪个大?哪个小?
师:怎样验证?(打开p40,用三角板验证)
你发现什么?
(课件演示:两个角重合)
(五)体验感悟,画角
1、师:我们已经认识了角,请把角的样子画在纸上。(学生利用自己喜欢的工具试一试)
2、展示学生画的角
师:画得怎样?
3、师示范画
师:想知道怎样画又快又美观吗?
4、请用正确的画法再次画一个角。
[评析:教师给学生提供充分发挥的机会,尊重学生自主选择,在探索和自主体验过程中,学生获得体验]
(六)总结升华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三、巩固拓展(游戏)
1.师:同学们学得非常认真,老师奖励你们做游戏,好吗?(好)同学们喜欢爬山吗?(喜欢)今天咱们就来做个爬山游戏。看,这就是那座山,在通往山顶的路上,设了这样几个关口,只有顺利闯关,才能到达山顶。哪组同学愿意带领大家率先闯过第一关
电脑出示:下面图形哪个是角
2、师:现在继续闯第二关。电脑出示:下面图形中有几个角?
3、师:第三关最难,谁有信心继续闯关?电脑出示:下图中有几个角?
数学课的教案13
学习目标
1.知道数轴上有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能将已知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能说出数轴上的已知点所表示的数,知道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
2.了解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3.进一步理解有理数与数轴上的点的对应关系;巩固在数轴上由数找点、由点读数的方法;
4.会借用数轴直观的进行有理数的大小比较,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重点是掌握数轴的概念和画法,明确其三要素缺一不可;利用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并归纳出一般规律。
难点数轴上的点与有理数的对应关系的理解是难点。教学中要求学生多动手,增强对“形”的感性认识,培养动手、动脑和实际操作能力。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一)、自学课文P(二)、导学练习
1.有理数包括哪些数?0是正数还是负数?
2.温度计的用途是什么?类似于这种用带有刻度的物体表示数的东西还有哪些(直尺、弹簧秤等)?
3.思考:
①零上25℃用正数_____表示。0℃用数____表示;零下10℃用负数_____表示。
②什么叫数轴?数轴要具备哪三个要素?
③原点表示什么数?原点右方表示什么数?原点左方表示什么数?
④表示+2的点在什么位置?表示-3的点在什么位置?
⑤原点向右0.5个单位长度的A点表示什么数?原点向左1个单位长度的B点表示什么数
4.数轴的画法,有哪几个步骤?
5.我们还可以更简便的得出数轴的定义:规定了 、 和 的.直线叫做数轴。
、 和 是数轴的三要素,原点位置的选定、正方向的取向、单位长度大小的确定,都是根据需要认为规定的。直线也不一定是水平的。
6.温度计里的大小:观察温度计的刻度,发现上边的温度总比下边的高。类似地,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 的数总比 的数大。
进一步观察数轴,发现所有的负数都在“0”的 ,所有的正数都在“0”的 ,这说明什么?
正数都 0;负数都 0;正数 一切负数。
(三)自学疑难摘要:
组长检查等级:
二合作探究
1:判断下图中所画的数轴是否正确?如不正确,指出错在哪里?
2.把下面各小题的数分别表示在三条数轴上:
(1)2,-1,0,,+3.5
(2)-5,0,+5,15,20;
(3)-1500,-500,0,500,1000。
想想看,第(3)小题数据比较大,那怎样表示呢?
3.把下列各组数用“<”号连接起来.
(1)–10,2,–14;
(2)–100,0,0.01;
(3),–4.75,3.75。
三、展示提升
1、每个同学自主完成二中的练习后先在小组内交流讨论。
2、每个组根据分配的任务把自己组的结论板书到黑板上准备展示。
3、每个组在展示的过程中其他组的同学认真听作好补充和提问。
四、反馈与检测
1.判断下图中所画的数轴是否正确?
(1)
2.下面数轴上的点A、B、C、D、E分别表示什么数?
(2)
3.将-3、1.5、、-6、2.25、、-5、1各数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出来。
4.画一条数轴,并在上面标出下列的点。
±100±200±300
数学课的教案14
教学内容:
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p23—p24)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
3、体会加法的交换律、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方法: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上个星期天,小松鼠和妈妈一起采松果,你们想去看看吗?
(出示主题图)
讨论: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学生通过讨论,提出以下几个问题:
(1)、一共采了多少个?
(2)、松鼠妈妈比小松鼠多采了多少个?
(3)、小松鼠比妈妈少采了多少个?
(二)、在具体情境中解决问题
1、这些问题你能设法解决吗?(学生列出算式25+4和25-4)
2、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生:把松鼠妈妈采的25个和小松鼠采的4个加在一起,就是两个人一共采的。(即25+4或4+25)
生:在松鼠妈妈采的25个中减去4个,剩下的就是松鼠妈妈多采的,也就是小松鼠少采的。(即25-4)
二、探索计算方法
重视直观操作与语言表达相结合怎样计算25+4和25-4?
1、用小棒摆一摆,小组内交流
2、说说你的.看法
三、用学过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出示第23页第1、第2题)
1、引导看图:你能看懂我们要解决一个什么问题吗?
2、尝试解答:你能用我们学过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吗?试一试。
四、巩固反思
(第23页第3、第4题)
1、独立答题、自我反思
2、集体交流、自主选择:交流各自的想法,让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已的方法
五、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六、拓展延伸
在问题银行里存入一个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数学课的教案15
活动目标
1.比较大和小,根据纸盒的特征进行分类和配对。
2.体验动手操作的快乐。
3.培养观察和动手能力。
活动准备
与幼儿人数相等的鞋盒,大小各半,将大小配对的两只鞋盒用相同的包装纸包装:一只特大纸盒;大小不等、形状相同的球和雪花积木若:一大一小两只塑料筐;自制示意网两张;音乐《大雨和小雨》。
活动过程
一、魔术导入,认识纸盒一家,两两对应区分大小
1.教师变出一大一小两个盒子,请幼儿观察。师:(1)这两个盒子一样吗?哪里一样?哪里不一样?(2)你知道谁是盒子妈妈?谁是盒子宝宝?为什么?
2.幼儿每人取一个纸盒,盒子包装相同的两人组成一组,分组比较,区分大小。
(1)根据相同的包装特征两两分组。师:找一找,哪两个是一家人,一家人坐在一起。
(2)比较相同图案的纸盒。区分大小。师:比一比,谁是纸盒妈妈?谁是纸盒宝宝?
(3)加深幼儿对大小的.认识。师:请纸盒妈妈们一起打个招呼,请纸盒宝宝们也相互亲一亲。
(4)将小纸盒放进大纸盒里。再次比较。师:纸盒宝宝要玩捉迷藏的游戏呢,快把纸盒宝宝藏到纸盒妈妈的怀里去。
二、情境游戏,根据物体的大小特征进行分类和配对
1.游戏一:运果果。教师扮纸盒爷爷,拖来一个大盒子,里面装满大小不同的球。
(1)师:嗨哟嗨哟,我是纸盒爷爷,今年我的果园大丰收,收了好多果子,可是我年纪大了,没力气了,想请盒子妈妈和盒子宝宝帮我运果子。
(2)师:大小不同的果子,应该怎么运呢?纸盒爷爷把要求都画在图片里了,请你们看一看,说一说。
出示图一,请幼儿看图说出要求,并根据要求操作:用大纸盒装大果子,小纸盒装小果子;将大果子放进大筐子,小果子放进小筐子,
2.游戏二:吃饼干。出示大小不同的两种雪花片。师:纸盒爷爷为了感谢你们,给你们准备了饼干。谁吃大饼干?谁吃小饼干?一共吃几个’盒子爷爷全都画在图里了,你们看一看就明白了。
出示图二,幼儿看图操作:大纸盒里放两片大雪花积木,小纸盒里放两片小雪花积木。完成后,师生一起检查操作结果。
三、拓展延伸,体验乐趣
1.纸盒来唱歌。师:纸盒妈妈和宝宝都吃饱了,今天真开心,我们一起唱首歌吧。(播放歌曲《大雨和小雨》,教师指挥,幼儿有节奏地摇晃放有雪花片的纸盒,表演大雨和小雨。)
2.送纸盒回家。
【数学课的教案】相关文章:
数学课教案02-07
数学课的教案03-01
中班数学课教案11-16
中班数学课的教案11-28
大班数学课教案06-01
幼小衔接数学课教案11-30
数学课教案15篇02-07
数学课教案(15篇)02-08
幼儿园数学课教案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