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数学教案>小学数学一年级总复习教案

小学数学一年级总复习教案

时间:2023-02-24 09:01:53 数学教案 我要投稿

小学数学一年级总复习教案15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数学一年级总复习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数学一年级总复习教案15篇

小学数学一年级总复习教案1

  教学目标:

  1、通过分类活动,整理与疏通运算定律、性质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弄清简便计算的来龙去脉,体悟到凑整思想。

  2、通过错例诊断、跟进练习,在真实场景中查漏补缺、自我反省,提高简便计算能力。

  3、通过另眼鉴赏,从另一个视野体验运算定律的应用价值。

  教学流程:

  一、激活知识、整理疏通

  1、收集课前学生出的可以简便计算的试题。并校对反馈

  12598

  72+93+28

  21254

  (3/8+4/12)24

  546+541/5

  3/8+5。36+4。64

  2、对试题按一定标准分类。(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交流等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索分类。)

  3、全班反馈。

  预计学生会出现如下几种请款

  (1)按照各种运算定律各一类。(五类,在黑板上贴出来)

  (2)按照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分成三类。

  二、查漏补缺、跟进练习

  1、猜测前测题中哪些题错误的`人数最多?

  762。50。4

  4。425

  2/53。6—2/52。1

  2564125

  3/5+2/53/5+2/5

  2、出示全班每题出错的统计数据,说一说感受。

  3、错例诊断:通过让学生圈一圈、想一想、评一评等诊断与反思手段,达到对知识的查漏补缺,进一步完善运算定律与性质。

  4、渗透简便计算的策略多样化与优化。

  5、跟进练习

  (1)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2—5/7+2/7

  (0。7+0。7+0。7+0。7)25

  5。80。125+11。6

  (11+14)7。60。4

  (2)选一选

  1/381/38的正确答案选()

  (3/7+7/11)711的简便计算方法是()

  三、回顾整理,提炼思想。

  对复习方法以及简便计算的思想作梳理与提炼

  四、另眼鉴赏,拓展提升

小学数学一年级总复习教案2

  一、课题:量的计量

  1、单名数、复名数的复习,并举例。

  请你说说图里学过的四边形的名称、特征和字母表示的意义。

  2、小组共同回忆探讨。

  二、复习,平面图形的面积。

  谈话:回到学校,马明对手头的材料认真研究起来。

  提问:你能帮马明出个主意,更好地对这些数据进行比较研究吗?

  小结:用统计图可以把数量之间的关系表示得更加形象具体。

  提问:我们根据统计表选择什么样的统计图?为什么?

  总结:我们是根据统计图的'特点来选择统计图的。现在打开书p140,再看一看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

  三、根据统计表画统计图。

  要求:小组长拿出课前老师发放的制图纸,在征求组员意见的基础上合作制图。每个小组3人,每人完成一种统计图。

  引导评价板演学生的制图。

  四、分析统计图。

  出示讨论题:

  1、从折线统计图中可以看出,哪个厂的产值增长得快?

  2、从条形统计图中可以看出,哪个厂的工作人数多?哪个厂的技术人员多?

  3、从扇形统计图中可以看出,哪个厂的外销产品占产品销售总数的百分比大?

  4、综合上面的分析,你建议马明到哪个单位应聘,为什么?

小学数学一年级总复习教案3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100以内数的认识{①使学生掌握以计数单位为标准的数数方法。②认识计数单位百、数位百位,以及计数单位、数位、位数之间的关系。③掌握基本的读数和写数的方法。},培养自我评价和反思的意识。

  2、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

  教学设计:

  一、导入: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100以内的数(板书:100以内的数)

  下面请小朋友拿出纸,在纸上写一个100以内的数。

  二、读数和写数的复习。

  请生站起来读一读你写的数。

  读数和写数都从哪起的呢?————板书:读数和写数都从高位起。

  三、数的复习

  1、从你写的这个数开始往前数5个。再从它往后数5个。

  请个别生起来数。

  问:刚才他是怎样数的?(一个一个数的)————板书:一个一个数。

  还能怎么数?(几个几个数)————板书:几个几个数。

  2、小动物也在数数。我们一起来看看。

  瞧:出示企鹅:24、26、28、……请小朋友接下去数。

  小猫:95、90、85、……也请小朋友接下去数。

  3、你能从你写的这个数开始,喜欢几个几个数,就几个几个数,直到老师喊停为止吗?

  四、数的组成的复习。

  1、老师也写了一个数,我来介绍一下:它是由4个十和3个一组成的,它是几呢?

  (板书该数)

  2、你能有这种方法向同桌介绍你刚才写的数吗?

  3、请几生来介绍。老师板书数字。

  问:刚才大家都是用了什么方法来介绍的呢?————板书:组成。

  4、这回小猫也介绍了几个数,想请小朋友来猜一猜。

  出示:小猫。大象。小兔。让学生在练习纸中做一做。

  做完后汇报,其中,小猫:个位上的数是6,十位上的数比个位上的大1。请生说一说怎样想的。

  师:哦,小猫是根据数据数位上的数来介绍的。

  除了小猫指着个位和十位以外,我们还认识哪个数位?(百位)

  它们这三位是怎样排的?

  板书:百位十位个位

  (各位上的数表示……十位上的数表示……百位上的数表示……)

  写的数是两位数的请举手,三位数的起立,一位数的招手。

  5、请个位上的数是7的同学起立。

  请十位上的数是5的同学起立。

  请个位和十位上的'数相同的小朋友起立。

  (能把像这样的数都找出来吗?写一写练习纸上)

  五、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

  1、老师也想请小朋友来猜个数。

  (用大一些,小一些,大的多,小的多提醒学生。直到猜对为止,并板书:这个数:87)

  2、你写的这个数和老师写的这个数来比一比(板书),用上大一些,小一些,大的多,小的多。

  3、师: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我们除了用刚才多一些,小一些,多的多,少的多还可以用什么符号来连接呢?

  4、完成练习,校对。说说在比较数的大小时,先看什么,再看什么。

  5、黑板上有这么多的数,你能用>或<符号把它们连起来吗?

  ()>()>()>()>()

  ()<()<()<()<()

  请生在练习纸上写一写。

  小蜜蜂们也排着队出发去采蜜了(出示图片)它们该采哪朵花呢?

  你能帮它找一找吗?完成练习。

  六、小结:今天我们复习了什么内容?

  师:恩,我们复习了100以内的数,复习了数数,写数,读数,数的组成,大小的比较……

  七、游戏:抢答

  在64和66的中间

  比79少1

  个位上的数比十位上的数多1

  由8个十和7个一组成的。……

小学数学一年级总复习教案4

  整数的意义和读写

  教学内容:教材40到44页。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整数、小数的意义,掌握整数、自然数、小数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加深对整数、小数概念的理解与认识。

  2、使学生巩固整数、小数的读写方法,会正确比较整数、小数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同学们经过六年的学习,已经学完了小学数学的全部内容。在以后近两个月的数学课里,我们将进行数学总复习。通过总复习,使我们进一步牢固掌握小学数学的知识,为到初中学习打下更好的`基础。小学数学总复习分七节内容安排,第一节是整数和小数。今天这节课,首先复习整数、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方法。(板书课题)通过这节课的复习,要求大家进一步明确整数、小数的相关概念,提高整数、小数的读写能力。

  二、复习整数、小数的意义

  1、整理整数、小数的概念。

  提问:我们已经学过的整数里包括哪些数?(板书)谁来说一说,怎样的数是自然数?(板书:0,1,2,3……)你能举几个自然数的例子吗?(板书学生举例的数)数物体时什么情况下要用。表示?提问:你还看出按顺序排列的自然数里有哪些特点?(让学生自己自由地说一说)小结自然数在数物体时表示的意义,说明自然数是整数。

  2、学生练习。

  教科书41——43页的练习。

小学数学一年级总复习教案5

  教学内容

  课本第158页总复习(五)第25~31题;《作业本》p82.

  教学目标

  牢固掌握圆的特征,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计算。

  教学重点

  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运用。

  教学过程:

  一、基本概念整理

  1、说出有关计算公式。

  (1)学生讨论回答。(先文字公式再字母公式)

  (2)谁能说一说什么是圆周率?

  2、填表计算:(单位:厘米)

  (1)学生全体练习。(2)投影反馈。

  3、练习:课本第158页第25题。

  二、基本练习

  1、按要求计算(求面积):

  (1)d=12厘米

  C=?

  S=?

  (2)r=4.5分米

  C=?

  S=?

  (3)C=50.24米

  S=?

  学生练习后反馈计算方法和结果。

  2、练习:课本第158页第26~29题。(重点指导第26、27题。)

  三、复习组合图形的面积

  1、求下列各图阴影部分的面积和周长。(单位:厘米)

  (1)学生练习。

  (2)反馈讨论每个图形的解题思路,数量关系。

  (3)小结组合图形的计算方法:

  a、分析数量关系b、确定公式、处理数据c、列式计算

  2、学生练习:第159页第30题。(学生反馈)

  问:阴影部分的面积怎么求?隐蔽(缺少)条件怎么求?为什么?

  四、深化练习

  1、求周长和面积。第31题(学生独立完成反馈。)

  2、求下列图形(阴影部分)的周长和面积。

  (1)说出每个图的周长、面积各指哪部分?

  (2)说计算方法和结果。

  五、教学小结与《作业本》p82.

  六、讨论思考题。

小学数学一年级总复习教案6

  分数、百分数应用题

  教学内容:教材第87页练习十六第12~16题,练习十六后的思考题。

  教学要求: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能正确地解答稍复杂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以及工程问题,提高学生分析推理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继续复习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板书课题)通过复习,进一步掌握它们的结构特点和解题思路,能正确解答稍复杂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提高分析数量关系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二、复习基本方法

  1、提问:解答分数、百分数应用题,可以按怎样的顺序分析思考?

  2、分数乘法应用题。

  (1)校园里有桂树28棵,玉兰树棵数是桂树的 ,玉兰树有多少棵?

  (2)校园里有桂树28棵,玉兰树棵数比桂树少 ,玉兰树有多少棵?

  指名学生口答算式,老师板书,让学生说说怎样想的。提问:这两题为什么都用算术方法解答?列出的算式为什么不一样?从这里可以看出,分析数量关系时要注意什么?

  3、分数除法应用题。

  (1)校园里有玉兰树21棵,正好是桂树棵数的 ,桂树有多少棵?

  (2)校园里有玉兰树21棵,正好比桂树棵数多 ,桂树有多少棵?

  指名学生口答方程,老师板书。提问:这两题为什么都用方程解答?为什么列出的方程不一样?你认为,这里的应用题分析数量关系也要注意什么?

  4、小结。

  从上面两组题可以看出,在分数应用题里,先确定单位“1”的`量,如果已知单位“1”的量,用算术方法解答;当单位“1”的量未知时,用方程解答比较方便。分析数量关系时,还要注意数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如果问题或已知数量与题里的“几分之几”不对应,就是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解答时先要根据题里数量之间的对应关系,找出相应的数量关系式,然后对照数量关系式列出算式或方程解答。

  三、综合练习

  1、做练习十六第12题。

  科书58——60页内容。

小学数学一年级总复习教案7

  复习内容说明:

  本单元的复习包括本册所学的主要内容。共五部分:20以内的数,20以内的加法和10以内的加减法,认识图形,认识钟表,用数学。总复习的编排注意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便于在复习中进行整理和比较,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复习目标:

  1.通过复习20以内数的读写、数序、大小、组成和序数的含义,加深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加减的含义。

  2.熟练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正确较迅速地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

  3、会辨认常见的四种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知道整时和半时。

  4.根据加减的含义和算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复习重点:

  20以内进位加法和10以内加减法,根据加减的含义和算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复习课时安排:

  约4课时20以内的数

  教学目标:

  通过复习20以内的`读写、数序大小、组成和序数的含义,使学生加深对数的理解。

  教学重点:

  难点20以内数的组成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和安排

  一、复习读数、写数、数数、数序

  1.教师出示数字卡片,指名学生读20以内的数。

  2.教师报数,学生写数,如十九(学生写19)等。

  3.学生一个一个地数,从7数到15。

  4.两个两个地数,从2数到20。

  5.填数,练习二十三的第1题。

  学生在书上填,并指名学生口答,后集体口答,检查学生熟练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的情况。

  二、复习20以内数的组成

  1.问: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第二位是什么位?

  2.出示计数器,教师在计数器上表示11让学生读出这个数,并问这两个1表示的意思相同吗?为什么?

  指2名学生回答。

  3.问:谁会在计数器上表示“13'这个数?

  指一名学生演示,然后问学生13这个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子。

  4.学生做教材第118页的第2题。

  5.师生对口令(11一20各数的组成)

  如1个十和5个一组成几?十二里有几个十和几个一等。

  三、复习序数的含义

  1.出示教材第116页的第3题,先让学生口答,再在书上填写。

  (1)从左边起,红珠子是第几个?

  (2)把第14个珠子涂上颜色。

  2.数字游戏,猜猜我是几。

  (1)我是10前面的一个数,我是几?

  (2)我比9少1,我是几?

  (3)我是12和14中间的一个数,我是几?

  (4)我是19后面的一个数,我是几?

  (5)我比18少1,我是几?

  (6)我是由1个十和2个一组成的,我是几?

  (7)我是由2个十组成的,我是几?

  四、复习加减法的含义

  1.让学生根据这幅图列出两个加法算式。

  (1)指名学生说算式,教师板书3+4=74+3=7

  (2)这两道加法算式各表示什么意思?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2.学生看这幅图,列出两个减法算式,并计算得数。

  指名学生说两个算式表示的意义。

  五、课堂练习

  总复习的第1、2题。

  1.先让学生在书上独立填写,教师巡视并针对情况讲解。

  2.学生独立完成第2题。

  六、布置作业

  练习二十三的第1、2题。

  教学后记:

  学生很多知识掌握很好,就是数位顺序表不会画,有点不理解,但他们猜数字游戏很有兴趣,看来还是要兴趣促使学生爱上数学。

小学数学一年级总复习教案8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46页例题、“试一试”,第46—47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学目标:

  1、在问题情景中经历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得出6、7减几的计算方法。

  2、发展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具有初步的自主探究的意识,愿意与别人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星期天到了,智慧爷爷要带同学们到课外去学习一些知识。只要我们平时多观察,就会发现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问题。

  二、自主探究

  1、学生观察情景图

  (1)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2)根据这幅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2、小组内讨论,交流各自的想法。

  3、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三、建立模型

  1、同学们已经说出了自己的想法,那么哪种方法更能表达图意呢?

  (1)学生评价,教师引导。

  (2)学生讨论并列出算式。7-3=4 7-4=3

  2、“试一试”

  让学生看图列式,并简单表述想法。

  四、应用拓展

  同学们刚才学得真好!智慧爷爷很高兴,他要奖给你们一些礼物只要你们答对问题,礼物就属于你们。

  1、“想想做做”第1题,看图列式。

  (1)让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交流。

  (2)交流时重点探讨第3幅图。

  2、“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先说图意,再填写算式和得数。

  3、“想想做做”第3题。

  让学生先说出题目的意思和要求,再自己画线连一连。

  4、“想想做做”第5题。

  7只蜻蜓,飞走几只,还剩几只呢?

  填完7-□=□后,再交流。

  5、“想想做做”第6题。

  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回答问题,再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培养提问题的'能力。

  6、“想想做做”第4题,“吃蛋糕”比赛。

  蛋糕上写着3组算式,让学生比较每组算式有什么联系。

  五、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智慧爷爷带我们到课堂外面去,你有哪些收获?你是怎样得到他的礼物的?

  六、教学后记:

  1学生基本上能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2学会通过数的分合来学习新知识。

  3对于利用加法求减法,还有一部分学生不能利用。

  4计算的时间太长,有一部分学生不能快的反应出来。

小学数学一年级总复习教案9

  分数、百分数应用题

  教学内容:教材第53页内容。

  教学要求:

  1、使学生加深理解和掌握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能正确地分析、解答分数,百分数应用题。

  2、使学生进一步明确简单的和稍复杂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之间的联系,以及不同类型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和解题规律;进一步提高分析、推理和判断等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口答算式或方程。

  (1)20米是50米的百分之几?

  (2)50米的 是多少?

  (3)多少米的 是20米?

  学生口答后提问:第(1)题的40%是怎样求的,表示什么意义?第(2)、(3)题是按怎样的数量关系列式的,这两个式子都表示什么意义?

  2、引入课题。

  我们根据分数的意义和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的数量关系,学习过分数、百分数应用题。这节课就复习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板书课题)我们学过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分为简单的和稍复杂的两种情况。通过复习,要能进一步理解井掌握它们的数量关系、解题思路,更加明确它们的结构特征和解题规律,提高分析、解答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能力。

  二、复习解题思路

  1、选择下面三个条件里的一个条件作问题,编出三道不同的应用题。

  (1)松树30棵 (2)杨树50棵

  (3)松树棵数是杨树的

  学生回答时,分别出示三道应用题:

  (1)松树30棵,杨树50棵,松树棵数是杨树的几分之几?

  (2)杨树50棵,松树棵数是杨树的 ,松树多少棵?

  (3)松树30棵,正好是杨树棵数的 ,杨树多少棵?

  指名学生口答算式或方程,老师板书。提问:第(1)题为什么用“杨树棵树”做除数?第(2)、(3)题为什么都用“杨数棵数”乘言?你认为解答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板书:关键:确定单位“1”的数量)追问:上面题里与“÷”对应的数量是什么?求一个量是另一个量的几分之几要怎样算?第(2)、(3)题都是技怎样的数量关系列式子的`?

  2、归纳基本思路。

  从上面的题可以看出,解答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是确定单位“1”的数量,并且找出与“几分之几(百分之几)”对应的量,然后联系分数、百分数的意义,或者一个数乘分数(或百分数)可以表示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是多少的意义列出数量关系式,再列出式子解答。如果要求一个量是另一个量的几分之几,就用“几分之几”对应的数量除以单位“1”的数量;当“几分之几”是已知条件时,就要根据单位“1”的量乘几分之几等于与“几分之几”对应的数量来列算式或方程解答。

  3、组织练习。

  三、综合练习

  1、做练习十六第7题。

  提问:这两题有什么相同?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出算式,然后提问怎样列式的,老师板书。提问:这两题的数量关系式是不是相同?数量关系式相同,为什么列出的算式不同?指出:根据数量关系式列式时,要找准相应的数量。

  2、做练习十六第8题。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解答。指名口答算式和方程,老师板书。提问:这两题有怎样的数量关系?为什么所用的解题方法不一样?

  3、做练习十六第9题。

  提问:这两题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提问:为什么问题相同,而解题方法不一样?这两题各是按怎样的数量关系式列式子的?

  指出:解答分数、百分数应用题,一般先确定单位“1”的量,(板书:定“1”)再根据单位“1”已知还是未知确定解题方法,明确用算术方法还是用方程解答,然后对照数量关系式列出式子解答。

  四、课堂小结

  通过复习,对于解答分数、百分数应用题,你进一步明确了些什么?

  五、课堂作业

  完成练习十六第7题的计算;练习十六第10、11题。

小学数学一年级总复习教案10

  1教学目标评论

  1、知识与技能:有规律地整理加法算式,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加法。

  2、过程与方法:经历整理加法算式的过程,回顾计算方法,在观察比较中发现数学算式的排列规律,初步渗透数学函数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的规律美,在活动中增强学习兴趣,培养学好数学的信心。

  2重点难点评论

  教学重点:有规律的整理加法算式,熟练地计算20以内加法。

  教学难点:在观察比较中找到加法算式排列规律,初步渗透函数思想。

  3教学过程

  3.1第一学时

  3.1.1教学目标评论

  1、知识与技能:有规律地整理加法算式,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加法。

  2、过程与方法:经历整理加法算式的过程,回顾计算方法,在观察比较中发现数学算式的排列规律,初步渗透数学函数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的规律美,在活动中增强学习兴趣,培养学好数学的信心。

  3.1.2教学重点评论

  有规律的整理加法算式,熟练地计算20以内加法。

  3.1.3学时难点评论

  在观察比较中找到加法算式排列规律,初步渗透函数思想。

  3.1.4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创设情境,直入主题评论

  1、师:同学们,你们在学校每天走过哪些路?走这三种路有什么感觉?(课件出示:上楼梯、下楼梯,平路)

  生随意回答。

  其实生活就是这样,总会遇到快乐与困难,你们能正确面对吗?今天我们就来复习20以内的加法,就像我们走这三种路一样,你们有信心吗?

  2、揭示主题:其实,20以内的加法排列有很多规律,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究,搭建起这部分知识之间的桥梁。(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还为整理复习下面的`知识铺路搭石。)

  活动2【讲授】师生合作,自主构建评论

  活动一:先复习和是6的算式。

  师:谁能按照一定的规律说出和是6的算式?生不能完整说出,教师这时组织学生小组讨论,讨论后组织学生汇报。

  学生可能出现三种情况:

  (1)可能出现各种算式遗漏的情况。

  (2)0+6=6 1+5=6 2+4=6 3+3=6 4+2=6 5+1=6 6+0=6

  (3)6+0=6 5+1=6 4+2=6 3+3=6 2+4=6 1+5=6 0+6=6引导同学们发现,第一个加数逐渐增加,第二个加数随之逐渐减少,和不变。第一个加数逐渐减少,第二个加数随之增加,和也不变。初步感知加数、加数与和之间的变化规律。然后用课件把6的算式填在如书上106页的表中。

  师:这些算式填在表中后,仔细观察像我们生活中的什么物体?

  生很快说出像楼梯。

  课件展示上面的两种情况,就好像我们上楼下楼这两种情况一样。通过课件演示,感知规律。(设计意图:根据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年龄特点,我设计先复习和是6算式开始,通过说--议--填,形象地发现算式的变化规律,就像我们走楼梯一样,能完整的说出和是6的算式。)

  活动二:先小组合作完成和是8,和是10的算式。

  师:刚才我们复习了和是6的算式,下面我们猜想和是8,和是10的算式有这样的排列规律吗?

  小组合作后,师组织汇报。发现与和是6的算式规律一样,验证了猜想。

  (设计意图:有了得数是6的算式的学习经验,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得数是8,10的算式。这样设计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充分给予学生发现创造的机会,感知数的变化规律,教师适时地加以引导。体现了以生为本的理念。)

  活动三:独立填表完成和是11至20的算式。

  (1)学生猜想和是11至20的算式有这样的规律吗?

  (2)选任意一组算式汇报,进行验证。组间相互补充完整。

  (设计意图:通过独立思考、探究讨论、猜想验证、发现规律这一过程,组间相互补充完整。帮助学生巩固20以内加法的计算方法,感知数的变化规律,初步渗透函数思想。)

  活动四:横、竖看,发现规律。

  (1)指名三至五名同学自由选择横着读几排算式,发现加数、加数,和又是怎样变化的呢?(2)指名三至五名同学竖着读几排算式,发现规律师:读这几排算式排列时就像我们“走平路”一样,通过“走平路”练习,发现了什么规律?根据学生汇报后发现的问题,教师引导同学之间相互补充,逐渐完整,使学生知道一个加数不变,另一个加数逐渐增加或减少,和也随之增加或减少的变化规律。逐渐培养学生的数感。

  (设计意图:通过设计“走平路”活动,将复杂的数学复习课变得生动有趣,不仅激起同学们探究的欲望,还有利于同学们发现规律,感知学习方法。)

  活动3【练习】巩固练习,应用规律评论

  1、写出四个和是17的算式。

  ———————————— ————————————

  2、把3、4、5、6、7、8、9、10、11、12填入方框里,每数只用一次。

  □+□=□+□=□+□=□+□=□+□=15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让学生发现加法算式的排列规律,使每位同学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从而达到了巩固练习的目的。

  活动4【练习】畅谈收获,总结升华评论

  (1)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你学到了哪些新的知识、发现了什么规律?

  (2)这节课我们发现加法算式之间规律,下节课利用这种方法继续整理减法算式。

  (设计意图:通过谈收获梳理20以内加法的规律,增强了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的能力,同时又提出下节课的学习内容,使这节课的知识融入整体的知识结构中。)

小学数学一年级总复习教案11

  教学目标:

  1、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的口算,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能正确地口算几千几百减几千几百的不退位减法。

  3、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技能。

  4、培养良好的检验习惯。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1、78-40= 46-20= 86-30= 78-40=

  38-2= 26-5= 56-4= 86-34=

  (1)、先口算

  (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每一组3道题之间有什么关系?

  小结:上面两题是下面这道题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过程。

  二、引入

  1、根据下面有联系的算式合并在一道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题目。

  68-30= 53-20=

  38-2= 33-1=

  2、例1:口算

  86-34=

  想:把两位数减两位数转化成口算过程

  86-30=56

  56-4=

  3、试一试

  8600-3400=

  想:869个百-349个百

  4、小结

  三、课堂练习

  1、49-20-7= 76-50-3= 68-40-5=

  49-27= 76-53= 68-45=

  谈谈上下两题之间有什么联系?

  2、速算

  73-61= 86-54= 67-25= 76-23=

  95-42= 38-21= 89-74= 78-42=

  3、计算

  4、找朋友

  5、综合练习

  四、课堂作业

  见课堂作业本

小学数学一年级总复习教案12

  正比例和反比例

  教学内容:教科书63——64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 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及其异同点。

  2、 使学生能正确、迅速地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不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3、 通过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能力。

  重点难点

  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弄清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过程

  (一) 回忆旧知

  1、 让学生举一个正、反比例的例子,说说什么叫成正比例的量,什么叫成反比例的量。

  (1) 以小组为单位说一说。

  (2) 指生在班内说。

  2、 表示正、反比例的关系式分别是什么?

  生答后师板书

  正:y/x=k(一定) 反:x×y=k(一定)

  (二) 归纳正、反比例的异同点

  1、 小组合作:用你们最喜欢的方式表示出正、反比例的异同点。

  2、 交流。

  我们组是用表格表示的。

  正比例反比例

  相同点都有一个不变量两个变量

  不同点比值(商)一定x/y=k(一定)积一定xy=k(一定)

  3、讨论:如果我们用a、b、c表示三种量,用a×b=c表示它们的关系,那么它们之间存在怎样的比例关系呢?

  (1)独立思考。

  (2)指名回答。

  (3)归纳板书:a一定,b和c成正比例;

  b一定, a和c成正比例;

  c一定,b和a成反比例;

  提问:为什么根据一个乘法式子就能判断两种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呢?(根据乘、除法互为逆运算的关系,积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两个因数分别相当于除数和商。)

  (4)自己举一个熟悉的三种数量关系,说一说它们存在怎样的比例关系。(三)综合练习:教科书63——64页的练习。

  探索规律

  教学内容:教科书66——6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动手操作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的简单排列规律。

  2、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推理能力及创新意识,发展数感。

  3、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培养合作意识,发现和欣赏数学美。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图形和数字的对应关系,并结合图形的变化规律,发现相应的数字变化规律,很好地实现从图形变化规律的认识过渡到数字变化规律的认识上来。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出规律。

  师:(教师巡视一周,仿佛在数一数班级有多少人)问:你们猜一猜老师在干什么呢?

  生:在书我们班级有多少人。

  师:你们的眼睛可真亮,都看出来了,那你能猜出老师刚才是怎样数的吗?

  生:1 2 3 4 5------(板书)

  2 4 6 8 ------

  5 10 15 20------

  师:你们可真聪明,都被你们猜中了,这几组数你们能接着数下去吗?

  生:能

  师:谁愿意给大家数一数?(指名数)

  师:大家都会数吗?(会数)

  师:想一想为什么我们看到前面的几个数就能接着数下去呢?

  生:因为这几组数的排列都是有规律的

  师:同学们真是善于观察,都找到了这几组数的规律。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找规律”。

  二、探索交流,找出规律

  1、练习教科书66也1小题。

  三、综合练习:教科书66——65页的练习。

  空间与图形

  图形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科书68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学过的四边形的特征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能正确地画出长方形和正方形。进一步认识圆的特征,能正确地画圃;巩固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能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并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2、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学过的立体图形的特征。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和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能够掌握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并且理解相互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

  根据平面的基本特征,能够理解平面图形的相互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 复习了平面图形。

  (一)复习三角形的概念。【继续演示课件“平面几何图形的认识”】

  1、提问:什么叫做三角形?你能够画出几种不同的三角形?

  老师板书分类:a.按照边分类;b.按照角分类

  2、教师口述,学生作图。

  (1)等腰三角形

  (2)等腰直角三角形

  3、判断。

  出示一组三角形,让学生说说各是什么三角形。

  4、复习三角形的内角和。

  提问: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和是多少度?我们是怎样发现的?

  (二)复习四边形,继续演示课件“平面几何图形的认识”

  教师提问:四边形是怎样的图形?我们曾经学习过哪些四边形?

  1、复习图形特征。

  出示:

  请你说说图里学过的四边形的名称、特征和字母表示的意义。

  小组共同回忆:

  (1)长方形有什么特征?

  (2)正方形有什么特征?

  (3)平行四边形有什么特征?

  (4)梯形有什么特征?

  2、从图上看,我们学过的四边形可以分为哪几类?正方形,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之间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教师小结:由于长方形、正方形两组对边都分别平行,所以长方形、正方形都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而正方形又是特殊的长方形。

  (三)复习圆。【继续演示课件“平面几何图形的认识”】

  1、复习圆的特征。

  (1)画圆,并用字母表示圆心、半径和直径。

  (2)提问:圆是怎样的一个图形?

  同一个圆中直径和半径有什么关系?

  二、复习轴对称图形。

  (1)请同学们把圆对折。

  提问:你发现圆对折后有什么特点?

  再把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对折,使折痕两边完全重合。

  (2)提问:你认为刚才对折的图形都有什么特点,是什么图形?

  (板书:轴对称图形)

  这里对折的折痕就是什么?

  (板书:对称轴)

  怎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什么叫对称轴?

  等边三角形有几条对称轴?圆有多少条对称轴?

  我们学过的其他图形里,哪些是轴对称图形?

  你还能说出哪些见过的轴对称图形?

  三、复习立体图形

  四、综合练习。

  教科书68页的练习。

小学数学一年级总复习教案13

  方程

  教学内容:教科书62——62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加深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会用字母表示数和数量关系,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2、加深对方程及相关概念的认识,掌握解简易方程的步骤和方法,能正确地解简易方程。

  教学重点:会用字母表示数和解简易方程。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理念:学习方式以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为主。

  教学步骤

  一、 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来复习解简易方程,通过复习,要进一步明白字母可以表示数量、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加深理解方程的概念,掌握解简易方程的步骤、方法,能正确地解简易方程。

  二、 复习用字母表示数

  1、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

  (1) 求路程的数量关系。

  (2) 乘法交换律。

  (3) 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让学生写出字母式子,同时指名一人板演。指名学生说说每个式子表示的意思。提问:用字母表示数有什么作用?你能举例说明吗?(用字母可以表示数,还可以表示数量关系,如小明比小红重2千克,用a表示小明的体重,那么小红的体重就是a-2.)用字母表示乘法式子时要怎样写?

  三、复习解简易方程

  1、复习方程概念。

  (1)等式的意义:表示等号两边两个式子相等关系的式子叫等式。如:3+6.5=9.5、7-4.2=2.8、3.6× 0.5=1.8、3.5+x=9.5等都是等式。

  (2)方程的意义: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判断一个式子是否是方程,首先要看这个式子是不是等式,接着再看这个式子中是否还含有未知数。如x 3.2=8、11x=363、x+7.6=11.4等都是方程。

  (3)方程与等式的关系:等式的范围比方程的范围大。方程都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如:35 ÷7=5、2x=0、 3.5x=4、11.2-x=11.14等都是等式,但35÷ 7=5不是方程。

  2、复习解方程

  (1)方程的解: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如:x=32是方程x-32=0的解。

  (2)解方程: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如:

  4x=6

  解: x=6 ÷4

  x=1.5

  提问:解题的依据是什么? 怎样进行验算 ?

  解方程的依据:

  A、四则运算之间各部分的关系。

  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被减数=差+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被除数=商 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

  B、等式的性质。

  方程两边同时加上(减去)一个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方程两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3)解方程应注意:书写时,要注意先写“解”字,上、下行的等号要对齐,注意不能连等。

  四、综合练习

  教科书62——62页的练习。

小学数学一年级总复习教案1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测定直线是生产、生活的实际需要,知道测定直线的一些简单工具。

  2、通过实践活动,掌握测定直线的方法。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及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使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掌握测定直线的方法。

  教具准备:

  测量工具若干套(标杆、卷尺、测绳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举例说明什么叫距离?

  2、常用的长度单位是什么?

  二、新授。

  1、测量土地的意义。

  结合本地建设实例,如:群星要建新校,要确定学校的面积有多大,都需要测量土地。所以我们这节课就学习实际测量。

  2、认识测量工具。

  (1)标杆:测定直线时使用的一种工具。

  (2)卷尺和测绳:测量距离时所使用的工具。

  把上述工具给学生看,介绍怎样看卷尺、测绳上的尺度。介绍使用方法,使用卷尺时在两点中要拉直。

  3、学习测量距离的'方法。

  (1)量地面上较近距离,可以用卷尺或测绳直接量出。

  请两个学生用卷尺测量教室门口到窗户的距离。

  (2)量比较远的距离。

  量比较远的距离如学校到市场,用卷尺不能一次测出距离,量几次就会歪斜,不可能在一条直线上,所得距离不准,所以要在两点中先测立一条直线。

小学数学一年级总复习教案15

  小数、分数、百分数的意义

  教学内容:教材第43——47页。

  教学要求: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分数、百分数的意义及相关概念,认识分数与小数的联系、分数与百分数的联系和区别,以及分数与除法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判断、分析等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小数的意义。

  1、说出下列小数的意义。

  O.3 0.13 0.258 O.013

  学生口答后,说明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分别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干分之几……

  2、引入课题

  我们已经复习了整数和小数的知识,今天开始,我们复习分数和百分数的知识。这节课,我们复习分数和百分数的意义。(板书课题)通过复习,要进一步掌握分数、百分数的意义及一些相关概念,认识这些概念的联系,并提高分析、判断等思维能力。

  二、复习分数的意义和相关概念

  1、说出每个分数的意义。

  提问:根据上面每个分数的意义,你能说说怎样的数是分数吗?(板书:分数的意义)上面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是什么,各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什么叫分数单位?(板书;分数单位)

  2、说出下列各题的商。

  2÷9 4÷13 ÷7

  提问:在上面算式里,能用整数表示这些算式的商吗?像上面这样两个数不能整除时,用什么数来表示商?指名学生口答商是多少。提问:除法与分数有什么关系,用字母怎样表示?

  3、学生练习。

  (1)做“练一练”第l、2题。

  学生填在课本上。指名口答,并说说怎样想的。

  (2)口答练习十五第1题。

  提问:为什么这两个分数不一样?

  (3)口答练习十五第2题。

  指名学生说出每个分数的意义。

  (4)口答练习十五第3题。

  指名学生说出每句话的含义。

  4、比较每组数里小数与分数表示的意义。

  0.3和 0.13和 0.013和

  你觉得每组数里小数和分数表示的意义有什么联系?可以看出小数实际上是怎样的分数?

  5、复习分数的分类。

  (1)提问:我们把分数怎样分类的?

  (2)做“练一练”第3题。

  指名学生口答。

  (3)提问:你是根据什么判断一个分数是真分数,还是假分数的`?(接“真分数”和“假分数”板书:分子<分母 分子≥分母)真分数和假分数的值有什么区别?

  (4)提问:假分数可以改写成怎样形式的数?带分数和整数能改写成假分数吗?

  (5)做“练一练”第4题。

  小黑板出示,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提问:假分数怎样化成带分数或整数?带分数或整数怎样化成假分数?

  6、复习最简分数。

  (1)提问:怎样的分数是最简分数?谁来举几个最简分数的例子?

  (2)在( )里填上适当的数,使每个分数都是最简分数。

  ①4米是6米的 。

  ②9千克是12千克的 。

  ③5厘米是1O厘米的 。

  指名口答后提问:这里的分数表示的是什么意思?(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

  三、复习百分数的意义和相关概念

  1、做“练一练”第5题。

  让学生填( )里的数,然后口答,老师板书出97.5%提问,97.5%是什么数,它是怎样计算出来的?合格率97.5%具体表示什么意思?(合格的零件数占零件总数的97.5%)从上面的数里,你能知道怎样的数叫做百分数?(板书:百分数的意义)请你说出几个百分数。你认为百分数的意义与分数的意义有什么联系,有什么不同?

  2、复习“成数”。

  (1)提问:“成数”实际上是什么数?在哪里用“成数”来表示?

  (2)做“练一练”第6题。

  学生做在课本上,然后口答。

  3、做练习十五第4题。

  学生做在课本上,然后指名回答。追问:怎样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四、综合练习

  1、教科书46——47页的练习。

  教学反思:

  常见的量

  教学内容:书48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学生加深认识已经学过的量及相应的计量单位,认识长度、面积、体积(容积)、质量、时间及其计量单位的联系和区别,进一步体会计量单位的实际大小,加深理解并掌握各类量相邻计量单位的进率。

  2、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数感,使学生对常用的计量单位的大小有感性的认识。

  学习过程:

  一、激趣引入

  板出:5( )= 5000( ) 8( )〉8( )

  提问:老师在黑板上写了2个奇怪的式子,你能想办法让这些式子成立吗?

  学生填空。

  教师小结:单位名称的作用真的很大!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复习常见的量。

  二、梳理知识:

  1、回顾单位。

  提问:我们学过了哪些计量单位?你打算怎么整理?小组内交流一下。

  学生汇报整理方法。

  2、小组整理,教师巡视。

  3、学生汇报。沟通联系。(找2-3人汇报)

  提问:哪几类计量单位间又存在着联系?

  (1)容积单位和体积单位。

  (2)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

  追问:有联系,也有区别,你能以1分米、1平方分米、1立方分米为例,说说它们有什么区别呢?

  学生说,教师画出三者的示意图。

  3、复习进率。

  要求:这些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呢?请同学们打开作业纸,边想边填。填完后同坐互相看一看填的对不对?

  汇报:

  (1)用1分钟的时间看一看,并与自己写的比一比,是否相同?

  (2)你觉得哪几个单位之间的进率要特别提醒同学注意的呢?

  四、综合练习。

  教科书48页的练习。

  教学反思:的运算

  教学内容:教材第49——62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能正确地进行分数四则运算。

  2、使学生能正确地进行整数、小数和分数的四则馄合运算,并能灵活地选择合理的方法使计算简便,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复习分数的四则运算。(板书课题)通过复习,进一步认识分数四则运算的意义和计算法则,能正确地进行整数、小数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并能根据具体特点灵活地选择合理的方法,使一些计算简便。

  二、复习运算的意义

  1、提问:分数四则运算意义与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有哪些相同,有什么不同?指出:分数加减法和除法的意义与整数完全相同。在乘法里,除了求几个相同分数的和用乘法外,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也用乘法。

  2、做练习49页的练习。

  指名学生口答,其中第(2)题要求说明理由。追问:要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什么方法计算?

  三、复习分数四则运算法则

  1、复习加、减法计算。

  (1)做“练一练”第1题加、减法。

  让学生计算 + 、 - ,同时指名板演。集体订正,说说怎样算的。

  (2)提问:分数加、减法怎样算?(板书:分数加减法:同分母的,分子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先通分再计算。)你能举例说明吗?为什么同分母分数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异分母分数要先通分再计算?(只有单位相同的数才能直接相加、减)分数加、减法的法则与整数和小数的加、减法的法则有什么共同特点?(都是把相同单位的数直接相加、减,所以整数、小数是把相同单位的数相加、减,分数是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

  2、复习分数乘、除法计算。

  (1)做“练一练”第1题后四题。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分两组,每组做一组题。集体订正,说说怎样算的。

  (2)提问:分数乘、除法怎样算?(板书:分数乘法;分子、分母分别相乘。分数除法:乘除数的倒数。)

  3、做“练一练”第2题。

  先让学生直接写出得数。小黑板出示,指名学生说出得数。第三、四行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算的。

  四、复习四则棍合运算

  1、做“练一练”第3题。

  指名学生说一说各题的运算顺序。提问: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是按怎样的顺序进行的?指出: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小数相同。(板书)指名四人板演,其余学生分两组,分别做前两题和后两题。集体订正。指出: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要按照整数、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进行计算,一步一步算出结果。

  2、做“练一练”第4题。

  让学生在课本上看一看,应用了哪些运算定律。小黑板出示,指名学生回答,并在小黑板上用适当的符号表示出来。追问:这样计算简便一些吗?为什么?指出:整数、小数的运算定律在分数里同样适用。在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里,应用运算定律和规律,也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3、讨论练习十六第2题。

  现在请大家看练习十六第3题。讨论一下,每道题的数有什么特点,怎样算比较简便。指名学生口答怎样算简便。

  4、讨论练习十六第6题。

  让学生讨论、填数。指名学生口答,并说明怎样想的,有几种填法。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复习了哪些内容?你能把这些内容简要地概括一下吗?

  六、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练习十六第3题右边四题,第4题下面三行,第5题。

  家庭作业:练习十六第2题,第3题前五题,第4题第一行。

【小学数学一年级总复习教案】相关文章:

数学总复习教案01-09

数学总复习教案【荐】01-10

小学数学一年级总复习教案02-24

数学总复习教案(15篇)01-10

数学总复习教案15篇01-09

数学总复习教案精选15篇01-25

数学总复习教案(精选15篇)01-26

小学数学一年级总复习教案(15篇)02-24

数学总复习教案(通用18篇)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