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音乐教案>初中音乐教案

初中音乐教案

时间:2023-10-31 12:30:51 音乐教案 我要投稿

初中音乐教案(20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音乐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初中音乐教案(20篇)

  初中音乐教案1

  教学目的

  1、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全曲。

  2、初步认识奏鸣曲式的结构,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尾声。

  3、欣赏过程中音乐的表现手段与故事内容相融合,理性分析与情感抒发相结合,

  情感在音乐中获得体验,并能展开一定的联想空间。

  重点难点

  从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中获得音乐情感的体验。

  教学准备:

  多媒体

  一、导入:

  播放《梁祝》音乐片段,教师语言导入。

  教师:彩虹万里白花开,花间彩蝶成双对,千年万代分不开,梁山伯与祝英台。同学们,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家喻户晓,下面请把你们课前收集的有关《梁祝》的资料同大家一起分享。

  二、新课教学:

  (一)出示课件

  1、请学生(分小组)把自己课前收集到的有关《梁祝》的资料上台来与大家进行分享(各种传说、故事背景等等)。

  师:我想同学们都听说过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请你们分小组上台来介绍一下你们所收集到的有关梁祝的资料。

  生:分小组介绍。

  师:谁来讲讲你所知道的《梁祝》的故事。

  生:讲述故事。

  师:同学们讲得都非常的精彩,说明是用了心去收集的。(介绍自己收集的资料与学生分享)。

  知道梁祝故事的人,听过梁祝音乐的人,都永远会为这种千古传咏的爱情故事所深深撼动,爱情就是这样,它是两情相悦两厢倾慕两性向往生死相随之最完美体现。而更让人永世不忘的就是那感人心魄的绝唱。梁祝的化身,就是那翩翩起舞紧密相随的蝴蝶,在云南民间传说中是指美凤蝶。从它诞生以来,就一直成为世人的爱情楷模和民族伟大情操的典范,它深刻蕴育着民族精神和忠贞理想,中国人民深深喜爱梁祝,世界人民也同样是喜爱梁祝!人民用不同的音乐形式来表达这种情愫,在其中赋予着高尚的精神寄托。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就是用它那优美动听的音乐向世人讲述着古老而优美动人的传说。

  2、展示课件(介绍乐曲)

  (1)协奏曲的概念。

  (是指一件或多件独奏乐器与管弦乐队相互竞奏,并显示其个性及技巧的一种大型器乐套曲。传统的协奏曲通常由三个乐章组成。进入20世纪后,协奏曲的表现形式有许多新的发展和变化。)

  (2)乐曲的创作背景。(学生介绍)

  (3)奏鸣曲式的结构: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教师简单介绍)

  师:刚才有同学介绍了这首乐曲主要是反映了人们反封建的思想感情及对梁祝这一爱情悲剧的深切同情。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情去倾听音乐述说的故事吧!(请学生边听边思考,听完后分别归纳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中有哪些故事片段,并谈谈自己的'感想和体会,形式不限。)

  故事就在一个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日子里开始了。

  (二)欣赏乐曲。(出示课件)

  教师和学生用生动的语言分别以讲故事的形式结合画面和音乐进行解说。

  1、呈示部:引子―主部主题―副部主题。

  师:很久很久以前,在我国南方的一座村庄祝家庄,聪明美丽的祝员外之女祝英台,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女扮男装去杭州求学,在途中与善良、淳朴而贫寒的青年书生梁山伯相识后,两人情投意合,结拜为兄弟(音乐活泼、欢快),两人同窗三载建立了深厚的友情(音乐转慢)。梁祝二人同窗三载就要分别,梁山伯送祝英台送了十八里,最后在长亭依依惜别,这真是三载同窗情似海,山伯难舍祝英台。

  2、展开部:抗婚―楼台会―哭灵投坟

  师:低沉的音响预示出不详的事情就要发生。谁来给我们讲讲接下来将要发生什么样的事情?

  (1)学生讲述:祝英台的父亲逼祝英台嫁与官僚马府少爷马文才,祝英台抗婚不嫁,誓死不屈,再加上官僚马太守的威胁,为了父母和祝家庄,祝英台被迫屈服。

  师:这段激烈音乐表现了矛盾冲突的高潮,越来越激化,音乐中似乎也充满了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与憧憬,但现实给予的回答却是由铜管代表的强大封建势力的重压

  (2)师:听,这时大提琴与小提琴对答式的手法“一问一答”(传说中正在此时,梁山伯来祝家庄探望并打算提亲,得知祝英台为女子也得知祝英台的痛苦,二人楼台相会互诉衷肠),如诉如泣的曲调缠绵悱恻的音调,把两人的内心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3)师:谁来说一说接下来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

  生:传说中在梁山伯归家后不就病故,祝英台得知后悲痛万分,她下定决心选择了一条道路,在一个深夜里,她穿上了新娘嫁衣,独自来到梁山伯的坟前祭奠,向苍天哭诉后碰碑自尽。

  3、再现部―化蝶。

  师:接下来,乐曲出现了开始的引子部分,把我们带入了神话的意境。当祝英台撞向石碑,墓穴突开,祝英台纵身投入后,从坟墓中飞出一双蝴蝶,在花丛中飞舞,形影不离,仿佛梁祝在天上翩翩起舞,歌唱他们忠贞不渝的爱情。

  (三)出示课件。

  1、展示整个乐曲的结构(由学生归纳,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中有哪些故事片段。)

  2、学生谈谈自己听后的感想和体会,形式不限。(学生讲述或用歌声表达等等,)

  (1)学生讲述。

  (2)学生演唱《化蝶》。.

  教师:非常好,同学们都说出和唱出了自己的心声。我想所有的人都会被梁祝二人所感动,对他们的命运给予同情,人们不甘于悲剧的结局,因为我们都憧憬未来美好生活。一双彩蝶翩翩起舞,飞向远天,去寻找真正属于他们幸福,而给人间留下了无限地遐想。让我们带着感动欣赏一首歌曲,并祝愿天下所有的有情人都能寻找到真正属于他们的幸福吧!(播放歌曲)

  三、总结

  今天我们大家一起欣赏了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全曲,动人的音乐调动了我们的情感,让我们时而欢喜、时而忧伤、时而悲愤、时而憧憬等等。人的一生所能经历的情感是有限的,而置身于音乐之中,我们的人生就会丰富了许多许多,通过这首作品,也告诉我们人间最可贵的就是真情。

  初中音乐教案2

  课题:小草

  年级:初三年级

  教具准备:磁带,电源板,电子琴,录音机,小黑板

  教学内容:

  1、欣赏歌剧作品《洪湖赤卫队》、《托斯卡》

  2、教唱歌曲《小草》

  3、音乐知识:歌剧

  教学目的:

  1、通过歌曲的教唱,引导学生用绵延的气息,优美抒情的歌声抒发情感。

  2、了解大型音乐作品:歌剧,并能够理解歌剧,学习欣赏方法。

  教材简析:歌曲为二段体体裁,以悠长的气息,委婉的旋律抒发了对小草的热爱与歌颂,歌曲为G调。前一段较抒情,后一段是歌颂。

  教学重点:

  1、用优美、抒情的歌声演唱歌曲。

  2、体会歌剧的表现形式。

  教学难点:理解歌剧

  课时:三课时

  第1课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

  欣赏音乐歌曲《小草》

  目的:引出课题

  1、师:课前我们先请大家来欣赏一段音乐,同时要同学们思考以下一个问题: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它勾起了你怎样的情绪?

  2、(播放录音)听中学初中第五册《小草》

  3、学生谈感受

  生:略

  4、师小结:同学们讲得非常好,刚才我们听到的是《小草》,它表达了作者对剧中主人翁的歌颂之情,听了这段音乐,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自己在生活中的作用:是一棵小草,为社会默默贡献。

  (一)、为教唱歌曲作准备

  目的:为学生设计唱歌曲的感觉

  1、师:在唱歌前我们先以二条发声练习曲来开开嗓子。

  出示课前准备的小黑板:

  发声练习

  (1)连音练习

  135653|135653|1--||

  LuLu

  要求:气息连贯、悠长、柔和。

  (2)连音练习

  1353|1353|1-||

  Lu

  要求:气息连贯、悠长、柔和。

  2、在电子琴上选择弦乐合成音色(柔和效果),用中等音量伴奏,指导学生发声。

  3、师:请同学们用第二条发声练习曲为老师的范唱领唱,给老师感情提示。

  (二)、教师范唱《小草》

  在同学们领唱后再接上。

  (三)、教唱歌曲

  1、让学生看黑板答题

  在画报上画G调谱表

  师:请说出它是什么调号的谱表,它的音阶如何写?

  学生回答板书(略)

  2、给学生二分钟时间自习视谱

  3、跟伴奏用“Lu”哼唱第一声部旋律(伴奏要求同发声)

  师:请同学们找出贯穿始终的节奏

  跟伴奏哼唱第一段旋律。

  先用“Lu”跟伴奏轻轻哼唱,再唱歌谱,最后唱歌词。

  4、完成第二段的演唱

  步骤同上。要求学生有感情演唱。

  5、创编

  请同学为本歌曲设计演唱形式,并予以表演。

  生:领唱——合唱等

  三、总结教学

  师: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许多同学都已学会了表达自己的情感,知道了自己的人生价值。我们应努力学习,学好本领,心系家乡、心系祖国,为祖国的建设事业作出贡献

  初中音乐教案3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聆听歌曲,感受歌曲带来的意境,学生能够产生对民族的热爱之情。

  【过程与方法】

  通过演唱、聆听、感受等方法,学生能够进行对歌曲创编活动。

  【知识与技能】

  了解装饰音、衬词、力度符号、回声等,体会歌曲所表达的意境并学会哼唱。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体验旋律的美感,感受歌曲所传达的情感。

  难点:了解装饰音、衬词、力度符号、回声等,并学会哼唱歌曲。

  三、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教师创设情境利用多媒体播放《苹果丰收》,并提出问题:歌曲是哪个民族的?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本首歌曲的是朝鲜族歌曲,我国地大物博,五十多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民族不同的歌曲,顺势引出赫哲族民歌《乌苏里船歌》。

  (二)感受体验

  1.初听歌曲

  并设问:“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歌曲的情绪是悠长的、宁静的,仿佛把人们带入到了乌苏里江边。

  2.复听歌曲

  并设问:“歌曲有什么特点?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歌曲整体的感觉是摇曳的,具有船歌的特点,仿佛看到了在江上人们捕鱼的场景。

  (三)分段欣赏

  1.再次聆听歌曲,尝试将歌曲进行分段,通过聆听歌曲可以分为三段。

  2.带领学生聆听第一段,并提问第一段音乐有什么特点?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讲解:第一段运用了大量的衬词、力度记号、装饰音和回声等。力度记号强弱的变化,营造了歌曲的意境,回声的出现仿佛把人们带到意境中,感受乌苏里江的美。

  3.带领学生哼唱第一段,注意力度以及装饰音的出现。

  4.带领学生聆听第二段,并提问第二段歌词描绘的是什么内容?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讲解:第二段出现了歌词,并且出现了少量的衬词,更加突出地描绘了乌苏里江的美景和渔民捕鱼丰收的.喜悦,歌词的出现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感受和体会歌曲,了解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5.带领学生有感情地哼唱第二段。

  6.带领学生学习第三段,并通过前两段的欣赏方式总结第三段的特点。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讲解:第三段重复第一段,出现了大量的衬词,目的是将听众拉回现实,再次感受乌苏里江的美景。

  7.带领学生哼唱第三段。

  8.再次整体聆听歌曲,并带入刚才的体会。

  9.整体的融入感情哼唱歌曲。

  (四)巩固提高

  教师请学生自由分小组用打击乐器为歌曲创编伴奏,提醒学生打击乐器要根据歌曲的强弱进行选择。

  创编完成后请各组进行表演,而后进行生生评价、教师评价。

  (五)小结作业

  今天我们学习了歌曲《乌苏里船歌》,感受到了歌曲中浓浓的春意,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善于观察生活中的美,热爱生活。

  回去继续搜集中外民族的船歌,下节课进行分享。

  四、板书设计

  初中音乐教案4

  教学思路: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是新课标中的新教学理念其一。本课选用了贴近孩子生活、以孩子最感兴趣的春游活动为主题的歌曲。教学过程通过歌曲听辨、唱游、律动等自主探究手段,让学生感受春天万物复苏的勃勃生机和鸟语花香的美景,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热情。

  本课的教学设计将情境、情感和学习内容三者有机结合,通过“听听、看看、唱唱、动动”等音乐活动,层层展开、步步深入,使学习活动趣味盎然、高潮迭起。

  教学目标:

  1、能积极、主动参与音乐学习活动。在音乐中感受春天的美好。

  2、喜欢聆听乐曲《郊外去》、《野蜂飞舞》。在听赏中能感受乐曲的基本情绪、感受音乐的快慢、强弱对比。并能用跑、跳、蜜蜂飞舞等动作来表现音乐的变化。

  3、能自然、有表情地演唱歌曲《春天来了》。有创造性地用动作来表现歌曲,主动用歌声、动作来表现对春天美好向往的情感。

  4、通过音乐学习来认识、亲近大自然,培养热爱大自然、关注环保的情感。

  教学重点:

  1、能用自然、优美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歌曲《春天来了》。

  2、能感受两首乐曲的基本情绪,并能用动作(或律动)主动参与表现音乐中的快慢、强弱变化。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在音乐中感受、体验和表现春天的美、大自然的美。并能大胆、自信、创造性地参与音乐学习活动。激发热爱大自然、关注环保的情感。

  教具准备:

  音响、课件、打击乐器、“小明星”奖章等

  教学方法:聆听法、启发法、听唱法、表现法、游戏法、讨论法等。

  教学过程设计表:

  教学环节教学步骤设计意图

  一、情境导入

  (说说看看)1.听音乐《春之声圆舞曲》进入教室。师生问好。

  2.“说说”——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

  生:春天!

  师:春天美吗?

  生:美!

  师:你们能说说春天有些什么美丽的景色吗?

  (学生自由说出春天的各中景色)

  3.“看看”——

  师:在美丽春天里,人们都喜欢去春游,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有关春天的相片和图片(播放本班同学去春游的相片和一些春天的美景图)

  创设春天的情境,让学生一走入教室就感受到春天的气息。

  播放学生自己去春游的照片,这样从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在“说说”、“看看”中自然地走入新课的学习活动中。

  二、感受体验1

  (听听动动)1.师:春天有那么多美丽的景色,今天,老师想和同学们一起在音乐中走到美丽的郊外,去感受一下春天的气息。(播放钢琴曲《郊外去》,师生随音乐做走、跑、跳的动作。)

  2.分别听赏《郊外去》的快、慢音乐片段,让学生做出相应的动作。

  3.师:我们来到了美丽的郊外,到处是树木、花草,漂亮极了!瞧,还有几之小野蜂在花丛中飞来飞去。我们一起来听听小野蜂的音乐……

  (播放小提琴曲《野蜂飞舞》,师生随音乐做野蜂飞舞的律动。)

  4.师:你听到这段《野蜂飞舞》的音乐,能想象到野蜂在做什么吗?(学生自由发言)

  5.“听听比比”——

  师:你们知道《野蜂飞舞》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吗?

  生:小提琴。(出示小提琴图)

  师:《郊外去》是用什么乐器的演奏的?

  生:钢琴。(出示钢琴图)

  (对比听赏两段音乐,边听边模仿钢琴、小提琴的演奏姿势。)

  学生在“听听动动”的音乐活动中,感受音乐的快慢对比、强弱对比。教师引导学生用动作、律动来表现音乐的情绪及快慢、强弱对比。

  三、感受体验2

  (唱唱创创)1.师:在春天里,不仅有优美的景色,还有许多优美动听的旋律、歌曲。下面我们来学习一首日本歌谣《春天来了》。(播放歌曲范唱)

  2.学唱歌曲

  A.随范唱拍出歌曲节拍。

  B.随范唱拍出歌曲节奏。

  C.按节奏读歌词。

  D.听唱歌曲。

  3.唱唱创创

  鼓励学生创编动作来表现歌曲。

  4.课外延伸、环保教育

  师:同学们学会了这首日本歌曲《春天来了》,关于春天的音乐和歌曲还有许多许多。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另外一段有关春天的音乐,音乐里有1个动人的'故事……

  (播放动画片段)

  师:故事中的小女孩,在森林中长大,她从小就爱护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主动照顾森林里的小动物,正是由于她的善良和勇敢,才能使松百合在寒冬里开放。

  请同学们说说,我们应该怎样学习她什么?我们应该怎样做?

  (学生自由讨论、回答)学唱歌曲的步骤,体现了音乐以“听”为本的原则,先让学生多听,并且每听一遍提出不同的要求:如——听音乐拍节拍、听音乐拍节奏等。再用听唱的方法学唱歌曲。

  歌曲学会后,引导学生有创造性地用动作表现歌曲,进一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歌曲学习后,动画片段的欣赏,是教师精心设计的课外音乐欣赏的延伸。让学生听赏课外有关春天的音乐,并借故事加以情感的熏陶和环保的教育。

  四、鼓励评价

  课堂小结1.让学生互相讨论、评价自己在音乐活动中的表现,评出“小明星”。教师发给“小明星”奖章。

  2.师:今天,我们在音乐中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好,希望同学们都能做一名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好孩子。教师根据学生参与音乐活动的态度、积极性,评价以鼓励为主。

  初中音乐教案5

  一、编写意图

  从形式上看,这个单元是七年级上册中第四单元“神州大地(1)──辽阔的草原”的延续,在具体内容上选取了具有典型意义的赞颂祖国大江大河的音乐作品,如《长江之歌》《黄河船夫曲》《乌苏里船歌》《塔里木河》等。在这个单元里,不仅突出了江河的自然美,而且还更加强调孕育中华民族七千年文明史的长江、黄河所具有的象征意义。比如,《江河万古流》中有“天下兴亡多少事,莽莽我神州。中华自有雄魂在,江河万古流”等诗句,《保卫黄河》中的“黄河”象征着中华民族。很自然地,本单元可以和地理知识相互贯通。在音乐知识方面,对旋律、曲式结构、散板、切分节奏等提出了要求,安排了一个综合性练习,帮助学生及时总结学习内容。

  二、教学安排

  本单元可以安排为2~3课时。第一课时可安排“唱歌”或“欣赏”两项内容,第二课时为“欣赏”和各种旨在掌握音乐基础知识的活动,第三课时可安排欣赏和器乐合奏等内容。

  从材料上看,本单元所包含的歌颂祖国江河的音乐作品易于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同时有助于学生自由展开联想,认识到音乐的抒情性、描绘性特征。从学科知识上看,本单元包含民歌知识、歌曲结构手法、演奏演唱形式等。教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搜集大量有关的文字、图片、录音、影碟等资料,在课堂教学时相互分享。

  第四单元第一课

  教学内容:

  唱歌《江河万古流》;欣赏《黄河船夫曲》、《保卫黄河》。

  教学目的:

  学会歌曲《江河万古流》,理解歌曲中旋律、节奏与歌词的密切关系,两段相同结构的歌词与不同旋律和节奏达到的艺术效果。欣赏《黄河船夫曲》和《保卫黄河》,了解黄河──中国的母亲河,体会在《保卫黄河》中所表现的黄河的汹涌气势和中华民族的精神。

  教学过程:

  1.以提问导入新课。

  我国幅员辽阔,有很多江河、湖泊,在众多的江河中,最的是哪两条?为什么?它们流经的省份有哪些?

  黄河和长江(可出示地图)

  黄河:青海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陕西省、山西省、河南省、山东省。

  长江:青海省(通天河)、西藏自治区、云南省、四川省、重庆市、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安徽省、江苏省。

  黄河、长江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中华民族对它们有着特殊的感情。《江河万古流》中寄托了我们对黄河、长江的感情。

  2.教唱《江河万古流》。

  (1)播放歌曲《江河万古流》。

  (2)讲解歌曲中的节奏难点,并做练习。体会歌词与节奏、曲调结合在一起所表达的情感。

  (3)教唱歌曲,并打拍子唱乐谱。用自然的、较深沉的声音演唱歌曲。

  (4)学唱歌曲后,启发学生体会歌曲的结构──单二部曲式(二段体)。两段开始处的不同旋律所表达的`不同情感,旋律的再现起到歌曲“统一”的作用。

  3.欣赏《黄河船夫曲》(2遍)

  以提问引入欣赏内容:

  你是否知道与黄河、长江有关的故事,或以黄河、长江寄托某种感情的音乐作品?

  (1)欣赏一首描写黄河边人们生活的歌曲──《黄河船夫曲》(第一遍)。

  (2)参考谱例找出歌曲中的“重复”部分。

  (3)其旋律是由几句构成的?歌曲的分句与歌词的写法(排比)和内容有着直接的关系。

  (4)跟着录音模唱这首歌曲(第二遍)。

  4.欣赏《保卫黄河》

  (1)以“抗日战争”引入欣赏──钢琴协奏曲《保卫黄河》。提问:在这个作品中感受到了怎样的气势?强调中华民族不畏强暴的精神和乐曲中所表现出的滔滔河水奔涌向前的宏伟气势。

  (2)介绍《黄河大合唱》及其词作家光未然,曲作家冼星海。简单介绍钢琴协奏曲《黄河》的创作背景。

  (3)介绍《保卫黄河》中的主题旋律。分段欣赏,感受不同音乐形象:引子、主题旋律(第一、二部分)、主题展开(第三部分)、宽广的旋律(第四部分)、主题再现(第五部分)。

  (4)完整欣赏。

  5.小结

  通过唱歌和欣赏,感知歌曲的二段体结构和音乐中的再现、重复,感受和体会歌曲的不同风格,什么叫做钢琴协奏曲,以及不同作品中的不同音乐形象。

  初中音乐教案6

  《音乐之声》原文

  巍峨峥嵘的阿尔卑斯山,挺拔的松树漫山遍野,云雀声声啼唱。高高的山巅上尚未化尽的残雪斑斑点点,山风阵阵呼啸。

  乐声在旷野中荡漾响。钟声嘹亮。

  …………

  山麓下。

  峰环水抱的萨尔茨堡,高高低低的房屋鳞次栉比,庄严肃穆的修道院座落在绿树浓阴中。

  …………

  山上。

  流连忘返的玛丽亚在山坡草地上远眺群山,她轻盈地跳跃、旋转,一会儿穿过小树林,一会儿又奔到小溪旁,俯身拾起一块石子丢入溪水中,溪水激起了涟漪。她又向前走去,一面放声歌唱《音乐之声》:

  群山洋溢着音乐之声,

  群山唱着古老的歌儿,

  群山把音乐之声充满我心房。

  我的心要把听到的歌儿欢唱。

  我的心想要像鸟儿从湖上飞回森林,

  它的翅膀不停地扑腾;

  我的心想要像小天使随风飘出教堂,

  深深地叹息;

  像在石头上翻滚的溪水一样欢笑;

  像初试歌喉的云雀通宵达旦地啼唱。

  每当我的心感到寂寞,我要到山里去,

  我又会听到过去听到过的歌儿,

  我的心又会充满音乐之声,

  我又会放声歌唱。

  玛丽亚伫立良久,隐隐听到修道院传来的钟声,她陷入遐思。忽然,她猛省过来,用手一拍自己的额头,急忙拔腿就跑,没跑上几步,又转身奔回捡起地上的外衣,发出一声惊呼:“哦!”急速地跑下山来。

  古老的修道院优雅、肃穆,从院里传来阵阵唱圣诗的和谐女声。

  修道院内。

  修女们从各处走来,端庄严肃的修道院院长、大嬷嬷贝尔塔和玛格丽塔三人正容款步走入经堂,一起虔诚地做日常功课。

  钟声响起,院长顶礼膜拜,众修女齐声唱起《哈利路亚》。

  院场上。贝尔尼斯嬷嬷急匆匆走来,对院长说:“院长嬷嬷。”

  院长:“贝尔尼斯嬷嬷。”

  贝尔尼斯不无抱怨地说:“哪儿都找不着她。”

  院长问:“玛丽亚?”

  贝尔尼斯:“她又跑到外头去了。”

  大嬷嬷贝尔塔生气地:“也许……应该在她脖子上拴个铃铛。”

  玛格丽塔大嬷嬷对贝尔尼斯说:“牲口棚去过吗?你知道她最喜欢牲口了。”

  贝尔尼斯:“我到处找遍了,想得到的地方都去了。”

  院长:“贝尔尼斯嬷嬷,别忘了这是玛丽亚,就应该到想不到的地方去找找。”

  院长和两位大嬷嬷边走边接着谈论这件事。

  贝尔塔按捺不住了,她说:“哦,院长嬷嬷,这下你对玛丽亚完全不适合当修女不会再有什么怀疑了吧。”

  老成持重的院长不动声色地说:“我的困惑,主会指点我的,贝尔塔嬷嬷。”

  边上的玛格丽塔不以为然地:“反正我看黑羊身上的毛也一样暖和。”

  贝尔塔固执己见地说:“我们现在不是在谈什么黑羊白羊的,玛格丽塔嬷嬷。在所有见习修女当中,我看玛丽亚是最没希望的。”

  她们三人来到一个小院子,院长一面说着:“孩子们!孩子们!”止住了两位大嬷嬷的争执;一面对迎上来的众修女说:“我们正在议论某些人申请当修女的资格问题,负责管理见习修女的大嬷嬷们为了帮助我决定……发表了各自不同的看法。”

  院长问一位戴眼镜的修女:“你说,卡塔林嬷嬷,你觉得玛丽亚怎么样?”

  卡塔林:“这姑娘才好呢……可有时候……”

  院长又问另一位修女:“阿格塔嬷嬷?”

  阿格塔:“玛丽亚很招人喜欢,就是有时候……有点怪。”

  院长转而又问:“索菲亚嬷嬷,你说呢?”

  索菲亚:“哦,我非常喜欢她,可她总是爱闯祸,你们说是不是?”她向其他各位修女问道。

  贝尔塔:“她说的一点都不错。”

  修女们唱《玛丽亚》:

  贝尔塔(唱):她爬树,擦破皮,衣服撕窟窿。

  索菲娅(唱):做弥撒,蹦蹦跳跳,嘴里还吹着口哨。

  贝尔塔(唱):头罩底下留着一头卷发。

  卡塔林(唱):修道院里还把歌儿唱。

  阿格塔(唱):她上教堂不准时,

  索菲娅(唱):可忏悔起来倒真心诚意。

  贝尔塔(唱):她什么事都拖拖拉拉,

  卡塔林(唱):就是吃饭挺准时。

  贝尔塔(唱):不怪我心直口快,事实就是如此。

  众修女(合唱):玛丽亚不适合做修女。

  在边上好久没开口的玛格丽塔忍不住了。

  玛格丽塔(唱):我倒想替她说几句。

  院长就说:“你说吧,玛格丽塔嬷嬷。”

  玛格丽塔(唱):玛丽亚总叫我笑哈哈。

  玛格丽塔唱到这里忍俊不住哈哈大笑起来,其他修女也一齐放声地笑了。

  院长见状无可奈何地摇摇头。

  院长(唱):叫人拿玛丽亚怎么办?

  叫人怎么能抓住天上的云彩?

  玛格丽塔(唱):叫人怎么来形容玛丽亚?

  卡塔林

  阿格塔(合唱):她爱唠叨。

  索菲娅(唱):叫人难捉摸。

  贝尔塔(唱):像个小丑。

  院长(唱):有好多事你想开导她,

  有好多事她应该懂了。

  贝尔塔(唱):可她就是坐不住,听不进你的话。

  院长(唱):水怎么能停留在沙子上?

  玛格丽塔(唱):叫人拿玛丽亚怎么办?

  院长(唱):叫人怎么能抓住皎洁的月光?

  索菲娅(唱):只要跟她在一块,我就晕头转向,分不出东西南北。

  阿格塔(唱):像变化莫测的天气。

  卡塔林(唱):飘啊飘的羽毛。

  玛格丽塔(唱):她真可爱。

  贝尔塔(唱):她真可怕。

  玛格丽塔(唱):她像绵羊。

  索菲娅(唱):她比祸害还祸害,

  赶得黄蜂没处藏。

  阿格塔(唱):她比异教徒还异教徒。

  玛格丽塔(唱):时而温柔,时而野。

  卡塔林(唱):像个孩子,像个谜。

  贝尔塔(唱):叫人头痛。

  玛格丽塔(唱):叫人爱。

  院长(唱):像个小姑娘。

  众说纷纭的修女们只好一齐双手合十,仰脸向天齐唱:

  叫人拿玛丽亚怎么办?

  叫人怎么能抓住天上的云彩?

  叫人怎么来形容玛丽亚?

  卡塔林

  阿格塔(合唱):她爱唠叨,叫人难捉摸。

  贝尔塔(唱):像个小丑。

  众修女(唱):有好多事你想开导她。

  有好多事她应该懂了。

  院长(唱):可她就是坐不住,

  贝尔塔(唱):听不进你的话。

  玛格丽塔(唱):水怎么能停留在沙子上?

  众修女(唱):叫人拿玛丽亚怎么办?

  突然“砰!”的一声开门声,接着一阵急促而响亮的脚步声打断了修女们的争论。

  玛丽亚像阵风似的跑进院子,她把衣服往地上一扔腾出两只手来,飞快地按两下抽水唧筒的手柄,又用双手赶紧承接住水管里流出来的水胡乱地往脸上抹了一把,再捡起衣服三脚两步地冲到院长的面前。

  突然,她发觉众修女严肃而毫无声息地注视着她的举止。她连忙放慢砰然作响的脚步。立定之后,她小心翼翼地向旁边探视修女们,看到大家都以严厉的眼光看着她,便摇了摇头无奈地走了。

  表情各异的修女们合唱最后一句:

  叫人怎么能抓住皎洁的月光?

  大家就这样散了。

  《音乐之声》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剧本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来刻画人物的写法。

  2、学习用语言、动作、表情描写表现人物。

  3、感受环境描写的作用。

  4、体会课文的画面感。

  教学重点:

  1、理解剧本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来刻画人物的写法。

  2、学习用语言、动作、表情描写表现人物。

  课前准备:

  1、(教师)多媒体课件《音乐之声》视频、音频

  2、(学生)自学课文字词反复朗读课文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音乐之声》中的插曲《铃儿响叮当》。电影《音乐之声》中的主人玛丽亚热爱歌唱,并以音乐的形式表达出她对祖国的热爱,今天,我们共同走进玛丽亚的音乐世界,体会她无拘无束的快乐天性及伟大的爱国情怀。

  (二)简介影片

  根据音乐剧改编而成的电影《音乐之声》取材于1938年法在奥地利的一个真实的故事,萨尔茨堡地方有个冯特拉普上校,他和他的七个孩子以及原先是家庭教师的妻子玛丽亚,在德国并吞奥地利之后,组成了家庭合唱团,到处演唱奥地利民歌和爱国歌曲。影片以善良美丽的玛丽娅,奥地利美丽迷人的秀丽风光,及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打动了全世界观众的心,本片获得了1965年第38届奥斯卡影片奖。

  (三)、了解剧情

  思考:课文可分为几个场景?每个场景写什么?

  明确:全文共有两个场景:

  第一场景:(开头至“急速地跑下山来”)在萨尔茨堡的野外,玛丽亚忘情于山上的风光,纵情歌唱。

  第二场景:(“古老的修道院”至结尾)在修道院内,写众嬷嬷对玛丽亚的议论。

  (四)、剧情表演

  第一个场景表演:

  由一个女学生表演主角“玛丽亚在萨尔茨堡的野外,玛丽亚忘情于山上的风光,纵情歌唱”的情景。(歌词可以读)(播放背景音乐《音乐之声》主题曲)

  第二个场景表演:

  由八名女同学分别表演玛丽亚、修道院院长、贝尔塔、玛格丽塔、贝尔尼斯、卡塔林、阿格塔、索菲亚在修道院内的情形。(歌词可以读)(放背景音乐《铃儿响叮当》《哆来咪》)

  学生点评表演。

  (五)人物形象分析

  我们认识一个活泼自由、热爱生活、音乐、心地善良美好、有丰富情感的少女,那么,院长及众嬷嬷眼中的玛丽亚是什么样的姑娘呢?

  (明确:在众嬷嬷眼中玛丽亚天性活泼,热爱歌唱;不守常规,无拘无束;纯真欢快,自由自在;她自己快乐,也总是给别人带来快乐;她十分可爱又让人头痛。玛丽亚自由活泼的性格,是与修道院的环境和要求极不协调的,因此她们认为她不适合当修女。她们对玛丽亚非常喜爱而又无所适从。)

  (六)问题探究,深入赏析:

  1、课文中哪些地方是对女主人公形象的正面描写,哪些是侧面描写,有什么艺术效果?

  (第一个场景以及第二个场景结尾玛丽亚回到修道院时的情形,是对玛丽亚形象的正面描写;第二个场景中院长与众嬷嬷的对话和对唱,则是侧面描写。

  课文对女主人公的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辅相成,从不同角度塑造了玛丽亚的人物形象。其中的侧面描写很见艺术功力:它丰富了人物的.性格,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将正面描写难以表现或无法表现的丰富内容,简练而艺术地加以表现;活泼风趣的议论,增添了轻松欢快的喜剧气氛。)

  2.课文是怎样体现音乐故事片的特色的?

  (课文作为电影剧本的节选,其中玛丽亚的内心独白式的纵情歌唱,具有浓郁的抒情风格;众嬷嬷对白式的、带有夸张的歌唱,则富有喜剧风格。二者都体现了《音乐之声》的音乐故事片的特色,而后者突出地体现了音乐故事片常有的喜剧色彩。)

  3、修道院院长把玛丽亚比作“皎洁的月光”“天上的云彩”,你认为这样的比喻恰当吗?为什么?

  (恰当。院长唱词的意思是说拿玛利亚毫无办法,这正如人们无法抓住“天上的云彩”和“皎洁的月光”。修道院院长把玛丽亚比做这两件事物,生动而形象地表现了玛利亚自由活泼的性格和众嬷嬷对玛丽亚的由衷喜爱而又无所适从。)

  4、《音乐之声》的成功之处:画面美------形象美-----音乐美——

  画面美-----景物秀丽明快

  形象美——活泼快乐天使玛丽亚

  音乐美——音乐悠扬动听

  (七)音乐欣赏:《铃儿响叮当》、《孤独的牧羊人》、《雪绒花》、《哆来咪》

  (八)小结:结束语:享有“音乐之乡”之称德萨尔茨堡是音乐大师其特的故乡,浓郁的音乐氛围使这一片优美的自然风景更具灵气。影片体现出来的真善美是献给人类灵魂的声响礼物,这种美我们将继续传唱!

  《音乐之声》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精彩之处:

  第一、这节课是《音乐之声》的第二课时,任老师抓住玛利亚形象的分析,教学目标明确。还结合学生学习实际,整合复习人物描写方法及作用。她让学生找出初中语文课本中的人物描写片断,并进行了人物描写的写作训练。课堂中由玛利亚形象的分析,引出人物描写的总复习,将零碎知识整理,使之系统化,并教给了学生归纳整理知识的方法。我想这一教学思路,既夯实了语文基础知识,又培养语文分析能力,还活跃了课堂气氛。

  第二、课堂上小练笔,设计恰当。练笔内容是“你眼中的老师”肖像描写。这一教学环节的设置,既训练了人物描写方法,又拉近了师生的距离,融洽了师生关系,收到了良好的课堂效果。

  这节课值得讨论的问题有:

  第一、总结玛利亚的形象前,能否将文中描写玛利亚的典型语句找出朗读,并分析其性格,体会描写的好处,为后边复习描写人物方法的特点和好处做好准备。

  第二、学生的即兴片段训练。学生的片段训练只有正面描写,没有侧面描写,老师能否为其续写,加进侧面描写,并简单提及白描手法,使学生对人物描写的方法有较全面系统的认识。

  第三、这一单元是戏剧单元。在分析玛利亚形象时,能否加上戏剧冲突,也可引发学生讨论你身边有无玛利亚这种性格的人,你是怎样看待的。

  这次活动我收获颇多,各个学科的特点不同,老师的风格各异,他们的干练、典雅、活泼……让我很受启发,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我还应多钻研,力争提高教学水平。

  初中音乐教案7

  一、课 题: 渴望春天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感受歌曲明朗、愉快的情绪,培养学生对经典作品的兴趣和热情,唤起学生对音乐、对春天、对生活的乐观、积极的情感体验。

  2、让学生初步了解作品的结构,并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创作尝试,在表现中体验和实现自信、交流、分享和创造的快乐。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将有关作曲家生平等音乐与相关文化的背景知识,放到课外由学生自主探索解决,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

  三、教材分析:

  莫扎特的《渴望春天》是一首深受全世界青少年喜爱的歌曲。其音乐语言朴素、简约,富有表现力。旋律线主要由大调式主和弦分解构成,突出音乐清新、明朗的格调;6/8拍轻快、活泼;曲式结构单纯、紧凑,给人简练、舒服、完整的满足感。伴奏织体采用分解和弦的`形式,轻快、流畅,有效地起到了为旋律烘云托月的作用。

  四、教学重点:

  学唱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并有感情的演唱。

  五、教学难点:

  歌曲的艺术处理和创作

  初中音乐教案8

  一、编写意图

  这一单元是为深化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促进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灿烂的古代音乐成就,培养其热爱民族音乐而设立的。这一单元与八年级上册的《八音之乐》是姐妹篇,都是中华母语音乐文化教育的具体材料。设置的栏目中,在介绍春秋时期伯牙、子期的知音故事时,欣赏古琴曲《流水》。唐代大诗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作为歌词谱写的歌曲《阳关三叠》旋律古朴苍劲,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安排“音乐情景剧”栏目,目的在于让学生亲身体验阳关送别的情景,以便更好地感受音乐。这是在教学一线收集到的教学案例,可操作性较强,易于调节课堂气氛。为了不给学生增加学习负担,同时也为了以后的教材内容不过多地重复,我们没有不现实地追求中国古代音乐史的“完整性”,而是撷取了“几朵小花”,由点及面地对中国古代音乐作了简明扼要的介绍。

  二、教学安排

  本单元可以安排为2课时。第一课时可安排“音乐故事”和“欣赏”两项内容,第二课时为“唱歌”和“音乐情景剧”。

  在这个单元里,以“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为开端,拉开了中国古代“人与音乐”的神秘面纱。随后出现的《阳关三叠》《楚商》《秦王破阵乐》等或揭示了华夏古韵中音乐与诗歌、舞蹈紧密结合的特征,或展示了古代雄浑古朴的乐风。在教学时,教师应对不同材料进行细致分析,合理编排课堂教学环节。

  本单元可以按教学计划建议表中所提示的安排分两课时完成。

  第三单元 第一课

  教学内容:

  1.讲音乐故事,欣赏古琴曲《流水》。

  2. 学习歌曲《阳关三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并能复述“知音”的故事。

  2. 了解古琴曲《流水》的音乐内涵,认识古琴的音色。

  3.学会演唱歌曲《阳关三叠》,并能够感受和表现出歌曲的基本情感。

  教学过程:

  (一)讲音乐故事

  1.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古代有关知音的故事吗?

  2.请学生讲故事,教师在黑板上写出一些关键词。如:伯牙、子期、古琴、高山、流水等。教师适当补充。(如果学生不了解,由教师讲故事。)

  3.问:同学们,知音的故事对你有什么触动?

  学生的答案可能涉及到朋友间的友情,这为下面学唱歌曲《阳关三叠》做了铺垫。学生的答案也可能涉及到音乐沟通人与人之间感情的作用,也可能涉及到古琴音色塑造自然现象的造型功能,等等,都应予以鼓励。

  4.听古琴曲《流水》

  这项教学内容也可以先安排听古琴曲《流水》,后讲故事。也可以由教师在古琴曲《流水》的音乐声中讲故事,然后摘要其中的某些片段加以欣赏。教师要注意鼓励学生自主领会音乐的文化内涵和意境。

  (二)唱歌

  1.可以安排学生先欣赏歌曲《阳关三叠》;也可以先安排学生朗诵诗句,教师弹奏作为背景音乐。

  2. 让学生跟随录音学唱。

  3.请学生分析歌曲在调式、节奏、音程等方面的特点。比如,歌曲前面部分较为平缓,音与音之间多为邻音,节奏上先长后短等。应注意使学生总结出这些特点对歌曲情感表达的作用。

  4. 教师辅导学生学会这首歌。全班集体演唱。

  5.可以让部分基础好的学生吹竖笛为其他同学的演唱伴奏,并为下节课的音乐情景剧做铺垫。

  6.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可以让学生相互评判在歌曲意境、词曲准确性上的得与失。

  总结并布置下节课的内容。

  第三单元 第二课

  教学内容:

  1.编排并表演音乐情景剧。

  2.欣赏《楚商》《秦王破阵乐》

  教学目标:

  1.组织和引导学生根据上节课学习过的歌曲《阳关三叠》编排并表演音乐情景剧。发挥学生自主创造的能力。

  2. 能够在音乐情景剧中将舞蹈、器乐演奏(吹竖笛)、吟诗等相关艺术手段融人其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综合表现的能力。

  3.通过欣赏,使学生了解以编钟、乐舞等为代表的我国古代辉煌的音乐成就。引导学生将各门学科(如历史、语文等)的相关知识综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概念。

  4.了解编钟的音色特点及其在古代音乐文化中的作用。

  5.了解大型乐舞在古代音乐文化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阳关三叠》

  采用齐唱、接唱、小组唱等方式复习歌曲《阳关三叠》。

  (二)创编音乐情景剧

  1.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分别创编音乐情景剧“送友人”。可以引导学生先讨论角色、剧情,然后进行剧本和台词创编,最后分角色表演。

  2. 教科书中有角色和剧情的简单提示,教师可以告诉学生在参考提示时不必拘泥于课本,可以自主创新;应鼓励别出心裁的`设计方案和表演。

  3. 对于人数较多的教学班,教师也可以从班级中选出几位“演员”表演给大家看。对学生观众可以做简单的分工:可以安排部分女同学在周围做杨柳摇摆的示意,可以安排同学吹竖笛或演演奏其他擅长的乐器作为声音背景,可以安排部分同学哼鸣《阳关三叠》的旋律营造某种氛围……

  (三)欣赏

  《楚商》《秦王破阵乐》

  1.问:听赏《楚商》和《秦王破阵乐》,你们会有怎样的感受?请用精练的词语描述

  你的感受。

  2.播放录音。

  3. 教师将学生回答的词语写在黑板上,并总结这两首作品所展现出来的古代音乐风格──凝重、庄严、神圣、清虚等。

  4.讨论:是什么原因使这两首作品的音响不同于今天我们所听的音乐?

  答案可能会涉及乐器的音色、生活环境、音乐的作用等。

  (四)总结

  教师自己总结(或引导学生总结)本课的学习内容、学习效果等。

  初中音乐教案9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 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着重引导学生体会儿女离开母亲

  教学重点和难点:

  把握教学设计>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

  教学过程:

  一、解题导入

  上课前,请同学们先听一首歌,会唱的同学可以跟着小声唱。(放音乐《七子之歌》) 这是一首什么歌?(《七子之歌》)对,这是大型电视纪录片《澳门岁月》中的主题曲,歌曲朴素真挚、深刻感人,引起中国亿万同胞的强烈反响,大家听了这首歌后不禁潸然泪下。然而,很多人并不知道,这首歌的歌词并非为澳门回归而写的新作,它是七十多年前一首题为《七子之歌》的组诗中的第一篇,其作者就是已故爱国学者、诗人闻一多。

  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这首诗歌《七子之歌》(板书:七子之歌_ 闻一多)请齐读课题。同学们请看,这个课题和我们以前学习的教学设计>文章课题有什么不同?(加了注解号了)对课文做了怎样的注释?(学生来念101页)从注释你知道了什么?(本文是作者1925年3月留学美国期间创作的一组组诗,共七首。教材选用了其中的三首,另外四首分别是《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顺、大连》)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放录音)请同学来听录音,课文中有许多难读的生字词,同学们听时一定要注意。

  2.请同学用自己最好的读书姿势再来读课文,遇到难读的生字词同位可以互相交流。

  3.先来交流同学们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课件出示:澳门 香港 灵魂 凤阙 吞咽 哭泣 号啕

  (1)指名读,全班订正(解词:凤阙:宫殿 号啕:大声哭泣)

  (2)指名领读。

  课件出示难读的词:襁褓 掳去 黄豹 狞恶 啖着

  (1)指名读,全班订正(解词:襁褓:包裹婴儿用的东西。掳去:抢去 狞恶:非常凶恶)

  (2)指名领读。

  三、深入理解、体会感情

  1.学习《澳门》

  (1)指名读第一首诗。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自己从这首诗中能体会到什么?(澳门离开母亲的太久了,渴望回归的强烈感情)从哪体会到的?(板书:太久了 梦寐不忘 我要回来) 太久了?有多久?(三百年)在这三百年里,他们抢去的'是我的肉体,但抢不去的是什

  么?(我的灵魂、我那颗中国心) 梦寐不忘。(睡觉做梦都不忘记)多少年来我梦寐不忘自己的生母。同学们请你们想想,当你们离开自己的妈妈一天、十天、一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你会怎样?三百年这是一段多长的时间,这又是一种多深的母子情啊?你能感受到吗?还从哪你能体会出来?

  背诵:(6人小组分句读,最后一句齐读,要求不看书)

  小组汇报

  过渡:《澳门》这首诗表达了儿女离开母亲也太久,渴望回归的强烈的感情,《香港》这个和澳门有着同样经历的

  2.学习《香港》

  请同学以小组为单位自学《香港》这首诗。

  我们就以感情朗读汇报交流。

  感情读:小组可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选出读得最好的同学读、小组成员齐读、男女生分读、每人一句表演读等。)

  四、拓展

  1.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两个

  2.出示课件:香港、澳门回归资料,教师介绍

  初中音乐教案10

  教学目标:

  1、通过音乐的对比,了解音乐要素对表现音乐的作用,感受秋天的不同色彩。

  2、引导学生用自然舒展、抒情柔和的声音演唱歌曲《西风的话》,启发教育青少年珍惜时光,热爱生活。

  3、培养学生的聆听音乐,观察乐谱,表现音乐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指导学生体会音乐要素对音乐的表现作用。

  2、用自然舒展的声音演唱歌曲,表现歌曲的抒情意境。

  教具准备:钢琴 音乐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课前音乐:《在希望的田野上》(用音乐及秋景营造秋的氛围,创设意境)

  提问导入:同学们,欢迎你们来到秋天的殿堂!你熟悉正在播放歌曲吗?知道它的名字吗?这首歌曲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秋季)歌曲中提到哪些我们熟悉的事物呢?(冬麦、田野……)它表现了怎样的情绪?(喜悦的 热闹的)其实,秋天不光是收获喜悦的,秋天也是多情的,一起来欣赏一下歌曲《西风的话》。

  二、赏“风

  1、听录音范唱

  提问:西风的话语是热情欢快的还是柔美抒情的呢?它表现了怎样的速度、力度?

  2、再次欣赏,体会歌曲结构

  师:根据歌曲情绪、速度、力度、节奏等等的明显对比来划分歌曲乐段,有的是一段体,有的是二段体,还有的是三段体,我们再来欣赏一下《西风的话》,感觉一下,这首歌曲的音乐结构。

  3、划分乐句

  师:师演唱歌曲,生感觉一下歌曲由几个乐句组成的呢?

  三、唱“风” 美“风”

  1、 按节奏唱旋律

  (1)观察四个乐句的节奏特点。

  (2)找出组成歌曲旋律的音符,组成音阶边做苛达伊手势唱唱。

  (3)视唱歌曲旋律,找出含有音阶上、下行的小节。

  (4)边划旋律线边唱旋律。

  2、 唱歌词

  (1)用“u”模唱旋律,师纠正发声方法。

  (2)体会旋律高低与演唱力度的关系并记录下来。

  (3)按力度记号轻声唱歌词。

  一遍师伴奏生轻声唱(纠正连线的'唱法)

  二遍提示换气。

  三遍随伴奏唱,引导学生去探究发现最后一句的唱法。

  四遍随师伴奏完整演唱。

  (4)情感教育:年年岁岁,多情的西风去了又来,来了又去,看到了孩子们的成长和节令景物的变化,最后这渐慢渐弱的处理寄托了西风对我们的期望,似乎在提醒我们什么?(时光过得真快,请大家要珍惜时间)

  3、声音对比

  如果我们采用稍快的速度,较强的力度,明亮的声音演唱这首歌曲会是怎样的效果呢?(唱试试引导学生去体会速度 力度对歌曲情绪的影响)歌曲情绪全变了,由此我们可以发现要想把歌曲唱的有声有色,就得注意歌曲的什么?(速度、力度、旋律的起伏、演唱的音色)

  四、作者介绍

  这首好听的歌曲是谁带给我们的呢?(多媒体播放作者简介)《西风的话》是音乐家黄自创作的一首短歌。黄自是我国30年代重要作曲家,音乐教育家,早年留学美国。回国后,在国立音乐专科学校任教,培养了许多优秀音乐人才,他是我国早期音乐教育影响最大的奠基人。他的主要作品有管弦乐《怀旧》,清唱剧《长恨歌》,合唱曲《抗敌歌》,《旗正飘飘》,歌曲《热血》、《九·一八》,艺术歌曲《点绛唇》、《思乡》、《玫瑰三愿》等。

  五、拓展

  黄自老师通过歌曲来表现了深秋深邃悠远,余味无穷甚至带点淡淡忧伤的意境。还有很多艺术家也在通过自己不同的形式演绎着秋天。你准备如何表现你心中的秋天呢?

  小结

  秋天早已悄然来到我们的身边,让我们在贪婪品位秋天收获喜悦,多情醉人的同时,别忘了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你认为精彩的一面,老师期待着下节课见到你的作品,好吗?同学们,再见!

  初中音乐教案11

  一、初识名人

  课前大家广泛搜集了贝多芬的资料,请展示一下好吗?

  我给大家准备了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听完后,告诉我你的感受,《音乐巨人贝多芬》教案设计8。

  二、听《命运交响曲》片段,交流感受。

  生1:感觉很震撼,很有气势,仿佛是激烈的敲门声。

  生2: 。

  这部宏伟的充满哲理和英雄史诗般的巨作,贝多芬创作了6年时间。此时的他已在无声的世界里孤独地挣扎了二十余年。是什么力量使他超越了自身的痛苦,成为伟大的音乐巨人呢?让我们一起走近名人。

  三、走近名人

  1、 布置大家预习了课文,谁先来读一下生字?齐读。

  2、课文从客人来访谈起,请你概括其中写了哪几件事?

  (客人参观贝多芬工作室——客人与贝多芬会面——贝多芬回忆最后一次指挥的情形)

  四、解读名人

  1、 作家何为写人物传记非常善于塑造生动的人物,你觉得文章写的最精彩地方在哪里?(肖像、语言)

  我们先来剖析肖像描写部分,谁来读?

  3、请你按照“从 中,我读出了一个 的`贝多芬,初中一年级语文教案《《音乐巨人贝多芬》教案设计8》。”这一句式,说说你的理解。师举例。

  学生读外貌描写部分,交流。

  ①外貌:(双肩、眼睛、嘴)—坚忍无比

  ②比较阅读 罗曼罗兰的《名人传》片断,比较写法的异同。

  (相同:观察角度相同,着眼点相同

  不同:课文抓住典型特征,语言简练,着力表现贝多芬坚忍无比的生的意志;选文描写全面细致,突出了贝多芬相貌平庸甚至丑陋,与下文写贝多芬不朽的贡献、伟大的人格相对比。)两段描写各有千秋,都服务于作者的写作目的,都能以形传神,课文尤其如此。

  ③写法:以形传神

  仿写练习:抓住某位同学的一个面部特点写一、二句话、交流。

  4、内心(语言)

  古语说:言为心声,透过贝多芬的语言,我们走进他的心灵。揣摩贝多芬的语言,说说你的理解。

  a 一株树:苦闷、绝望 热爱自然

  b 火山: 坚强 与厄运抗争、献身音乐

  c 心里的音乐: 用生命创作

  d “永恒”:超越自我 音乐相伴 (用苦痛换来欢乐)

  5、概括贝多芬给你的总体印象:独立坚强,严肃善良、热爱自然、酷爱音乐、不屈服于厄运。

  1、作者为什么称贝多芬为“音乐巨人”? 信念、巨人、贝多芬

  初中音乐教案12

  设计思路:

  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扩展学生的音乐视野,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对自己的祖国充满了自豪和赞美。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红旗颂》体验出歌曲在表达热爱祖国、歌颂祖国情感时的方式,掌握音乐演唱形式和演唱风格。

  2、在学习〈在灿烂的阳光下〉中体会音乐能反映人的情感,音乐作品是时代的产物。

  3、能准确而有情感的演唱〈在灿烂的阳光下〉,感知音乐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

  1、感受歌曲的风格、音乐效果及音乐的情感。

  2、准确而富有感情的演唱,理解把握歌曲〈在灿烂的阳光下〉的情绪及表现内涵,激发学生对祖的感激和赞颂。

  教具: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 看图片。

  提问:看了图片有何感想?请你用简短的语言来描述?(这些图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国庆大典的庆典图片,看到这些让我感到祖国的日趋繁荣富强,我为祖国而骄傲自豪。)

  2、 听音乐〈红旗颂〉情感感受一下

  二、欣赏体验

  1、导言:刚才我们一起感受了祖国的日趋富强的场面,这节课我们来欣赏一首由印青作曲的歌曲。

  2、出示课题:音乐欣赏〈在灿烂的阳光下〉,播放歌曲〈在灿烂的阳光下〉。

  (1)学生欣赏,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2) 学生哼唱,体会在演唱歌曲时的情绪变化。

  三、 演唱感受

  1、再次播放歌曲〈在灿烂的阳光下〉。

  2、听完这首歌想到了什么?(学生说出自己的感想)

  3、教师范唱,学生随哼唱主旋律。

  4、教师指挥,随音乐演唱〈在灿烂的阳光下〉一遍,学生自己寻找不足之处。

  四、分析歌曲的演唱风格、音乐结构图式和表现主题。

  全曲分为三段,以A-B-A1的形式呈现。歌曲的A段为3|4拍,旋律具有抒情风格,以中速演唱,以第一人称的手法、运用十分朴实的语言抒发了对中国共产党创建新中国的感激之情,仿佛是一位年轻人含着深情地在娓娓诉说着长辈给予自己的.思想上的启迪。B段的节拍变为4|4,音乐转向进行曲的风格,演唱速度稍快。歌中充满了为祖国的自豪和赞美。A1部分重复A部,激情的把音乐推向高潮。

  五、复听乐曲的A部分,请学生跟着唱主题,感受新时期表达爱国主义情怀的特点。有感情地齐唱歌曲〈在灿烂的阳光下〉。

  六、小结:

  让我们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自豪,为我们是中国人而骄傲,让我们再一次唱响这首歌曲〈在灿烂的阳光下〉。

  初中音乐教案13

  一、教材分析

  1、说教材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音乐综合课《叫卖调》。本课选自义务教育北妇版艺术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二课《各行各业》。本课安排了三课时,我今天说的是第一课时。

  叫卖调是民间风俗歌的一种,也可以算作是民间实用艺术的一种类型,在全国各地都有。叫卖的声调,与当地的语言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因此结合教材和六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本课的教学目标包括了我对学生技能技巧的训练、自主学习过程的斧正以及情感的培养。学生将欣赏、学唱、模仿几种不同地方的叫卖调,感受其中的音乐元素,探究经过艺术加工、提炼后的叫卖调的艺术特色。再经过联系生活,回忆自己生活中的所见所闻,进行场景的创编、表演等,体验市井生活情态,感受“艺术来源与生活,又高与生活”的真谛。具体目标如下:

  2、教学目标

  (1)欣赏几种不同类型的叫卖调,感受其中的音乐元素和民俗风情。

  (2)学唱叫卖调《磨剪子抢菜刀》、《卖茶叶鸡蛋》,在游戏中尝试进行叫卖调的创作。

  3、重点与难点

  引导学生从多方面体会叫卖调。

  二、教学方法

  教学中我主要采用听赏法和表演法进行教学。听赏法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不失为一种关注学生年龄特点和情感需求的教学方法。而表演法则声像一体,形象性强,可以为学生创造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实施寓教于乐的教学策略。

  三、学法指导

  新课程主张自主、创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在教学中,我通过欣赏、感受、思考、讨论、创编和表演相结合的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到活动中来,感受叫卖调的特色。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钢琴、叫卖行头。

  五、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安排得是否科学合理,是教学成败的关键。为了圆满完成教学目标,我将教学过程大致分为以下几个版块:情景导入课堂——模仿与分析叫卖声——感受与学唱叫卖调——创编叫卖调——拓展和提升叫卖调)。

  (第一版块)情景导入课堂

  我在课前把自己扮成卖馄炖的商贩形象。课堂伊始即模仿商贩的样子高声叫卖:“卖馄炖了,香喷喷、热腾腾的馄炖,两元一份,好吃不贵......”同时把学生当成南来北往的客人,招呼他们道:“先生,来一份馄炖吧,先尝后买,不好吃不要钱......”

  (设计意图:这种情景的创设自然而然地引领学生进入买卖的角色。使课堂从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眼睛和思维,从而为本节课开一个好头。)

  (第二版块)模仿与分析叫卖声

  1、学生模仿商贩叫卖

  新课标明确指出:体验教学是激发学生生命活力,促进学生成长的需要。教师要积极创设各种情境,引导学生由被动到主动、由依赖到自主、由接受性到创造性地对教育情境进行体验,从而达到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目的。所以在这一环节,我将让学生亲身体验做商贩的感觉。

  “同学们:你们谁愿意来试着扮演一回小商贩呢?”这时的同学们一定都跃跃欲试,再加上我及时的鼓励,他们肯定按捺不住想来尝试一下。于是我把随身行头交给学生,让他们扮成小商贩的样子,亲身体验做商贩的感觉。并会在他们叫卖的过程中适时提示他们:

  ①用怎样的.声音叫卖可以更好地推销自己的商品?

  ②试着用家乡方言叫卖以上或者其它商品,会有怎样的体会和效果?

  这里学生会随着我的提示把叫卖的声音变得高亢、上扬,也可能会有学生叫卖其它商品,恰好达到教学目的。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在同学们试着叫卖过后,一定有一些切身体会需要表述。我及时给大家营造一个交流的机会:让同学们讨论并总结出叫卖声的特点。由此也就顺理成章地完成了这一版块的第二环节的教学:

  2、分析叫卖声的特点

  通过亲自体验“叫卖”,师生共同讨论并总结“叫卖声”的特点(板书——叫卖调:声音高亢、音调上扬、反复吆喝、方言特色)

  (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通过让学生亲自模仿商贩叫卖,从中感受“叫卖声”的特点并对其做出概念性总结。达到“玩中学”的教学目的。)

  (第三版块)感受与学唱叫卖调

  在这个版块里我首先表演叫卖调“磨剪子来,抢菜刀”,然后提出问题:“这个声音跟刚才的吆喝声有什么不同?”同学们会你一言我一语地说:“这句‘吆喝声’有‘节奏’,有‘音高’,具备了‘音乐’的特点。”(我适时板书——节奏、音高,音乐特点)。接着出示课题《叫卖调》,并讲述它是中国民间风俗歌的一种音乐体裁。然后让同学们思考:叫卖调是否具备叫卖声的特点?叫卖声是否具备叫卖调的特点?然后,师生共同探究并作出总结:叫卖声不具备叫卖调的特点,而叫卖调除了具备叫卖声的特点以外,还有自身独特的特征。接下来,我将和同学们一起欣赏一些其他地区的叫卖调。“同学们:我们一起欣赏一些其它地区的叫卖调,同时我们也验证一下刚才我们对叫卖调作出的结论,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出示叫卖调曲谱——卖茶叶鸡蛋;卖酒酿,我表演)。在经过这一系列的叫卖调的学习和听赏之后,我引导同学们讨论并分析叫卖调的作用——招揽顾客,推销商品。

  (设计意图:这一版块旨在通过各种途径,运用“唱、听、看”等有效方法,让学生轻松学唱“叫卖调”。)

  (第四版块)拓展

  1、创编、表演叫卖调

  新课标指出:要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理念,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因此,在通过以上各个环节的学习和实践后,我让同学们分成小组,自己尝试创编并表演叫卖调。并鼓励同学们大胆想象、大胆创编,要敢于表现和表演。让他们在群体的互动中将所学知识加以消化,得到运用和发挥。

  2、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现在的叫卖调已经作为一种音乐形式,通过媒体广为传播。在这一环节当中,我将运用多媒体播放宝宝金水、康师傅绿茶、王老吉等商品的广告音乐,让同学们通过这些耳熟能详的视听结合的片子感受现代化的“叫卖调”。

  还有些叫卖调加入到流行音乐中,更增添了艺术的魅力,为人们所喜爱。我还要和同学们一起欣赏刘欢的《磨刀老头》,让同学们听听里面是否有自己熟悉的叫卖调(播放音乐),可以跟着音乐唱一唱。

  3、欣赏歌曲《卖汤圆》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其实叫卖调在北宋时期就已经非常盛行了,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它还产生了另外一种形式——‘叫卖歌’。台湾民歌《卖汤圆》就是一首叫卖歌。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欣赏一下这首《卖汤圆》(播放音乐)。会唱的同学一起唱。”

  (设计意图:我设计本环节的目的主要在于让学生感受“音乐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五)总结

  最后,让同学们谈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为了提升课堂立意和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我在课堂即将结束时做总结性发言:“同学们,现在推销商品的手段越来越多,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叫卖调了,但是我们都不希望看到这种传统文化的消失。我想,叫卖调作为一种民间实用艺术能够继续在这个时代生存下去需要我们共同关注与创新。希望大家能将我们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谢谢大家!下课!”

  初中音乐教案14

  课题:身边的音乐

  教学目标:

  1、找出身边的音乐,了解这些音乐的作用;

  2、识别音乐的情绪,发挥创造想象力为生活中的不同场景配置背景音乐。

  设计思路:

  学生发掘自己身边的音乐,对生活中、社会中音乐的功能进行初步了解,使学生认识到音乐与生活的联系,体会“生活中不能没有音乐”,“音乐伴随我成长”的`道理,并能为生活中的不同场景配置音乐。

  教学重点:

  在音乐听赏中了解音乐的情绪及其作用

  教学难点:

  为场景配置音乐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学生听音乐进入教室。(音乐为《欢迎进行曲》,由几名学生列队进入,并挥手向其他学生致意。)

  2、师生相互问好。

  二、感受与探索

  1、教师提问:刚才播放的这首音乐大家都很熟悉吧,曲名是什么?那几位同学随音乐进入教室时是什么样的神态呀?谁来模仿一下?他们为什么会有这种神态呢?

  (让学生初步感知音乐的情绪与人的情绪之间的关系)

  2、我们再欣赏几段音乐,听完之后,请同学们说说听到这些音乐时的感受,然后请几位同学来表演一下。

  (在教师的引导下进一步找出身边的音乐)

  3、教师播放音乐片段,学生听赏。

  (《运动员进行曲》、《摇篮曲》、《国歌》等)

  4、学生自己探索,寻找音乐。

  教师提示:除了刚才我们都非常熟悉的乐曲以外,还有哪些在你身边的音乐,请大家开动脑筋,找一找,比如你在电视中听到的,在书店听到的,在超市等很多地方都有音乐,你能唱一唱,哼一哼都可以。

  5、对找出来的音乐进行简单的情绪情感分析。

  6、试对已经分析的音乐设置场景,学生合作表现。

  (让学生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表现音乐,在熟悉的音乐中创设场景,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和对音乐的兴趣)

  三、创作与表现

  1、试配场景

  刚才我们自己找出了许多身边的音乐,也为找出来的音乐配置了一些场景,下面我们来为场景试着配一配音乐。

  2、将学生分组,各小组自行确定要表现的场景,并为场景构思配置什么样的音乐。

  (学生讨论,教师下去指导)

  3、教师提供音乐片段,学生自由选择音乐。

  4、分组展示交流,教师与学生一起对每个小组进行评价。

  (以学生自评为主,教师只指导学生如何评价,不作结论性的评价,给学生自由思考的空间,但都要充分给予肯定)

  四、教师小结,下课。

  初中音乐教案15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对各少数民族歌舞的学习和研究,来更好的了解我国民族歌舞的音乐类型及风格特点。

  2、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的情怀,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

  3、扩大丰富学生的眼界及知识,广泛积累舞蹈素材,以便不断提高自身表演的能力。

  教学重点:

  感受民族歌舞的魅力,学会用歌声和舞姿来表现。

  教学难点:

  学会几种常见民族舞蹈的表演,掌握好每种舞蹈的风格特点。

  教学过程:

  一、听赏感受

  ⑴在《爱我中华》的音乐伴奏声中,师生音乐问好。

  ⑵老师提问上节课布置的内容,了解学生完成情况,并导入本节课所要讨论的课题。

  师:同学们,我们刚才听到了大家非常喜爱和熟悉的歌曲《爱我中华》,大家知道我们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它独特的音乐风格,老师课下给大家布置了一个任务,让你们下去寻找搜集各民族歌舞的相关内容,不知道你们完成的怎样?

  生:我们都已顺利完成任务。

  师:你们都是通过那些渠道搜集得来的呢?

  生甲:网上寻找。

  生乙:电视音乐频道学到的。

  生丙:向知道民族音乐知识的人学习到的。

  生丁:在音像店及书店找到的。

  (通过学生的回答,让他们掌握搜集知识的多种途径,有助于全方面的知识积累。)

  师:我们本节课将来共同走进绚丽多彩的歌舞世界中,来领略体会多彩的民族歌舞魅力。

  出示课题——

  二、引导回答

  师:民族歌舞产生并流行于民间,受民俗文化的制约,即兴表演风格相对稳定,以自如为主要形式,不同地区,由于受生存环境、风俗环境、生活方式、民族性质、文化传统、宗教信仰等因素影响,在素质技巧和风格上存在着十分明显的差异。下面,请大家将自己搜集到的民族歌舞知识向同学们进行一个展示吧!

  生A:藏族是一个拥有400多万人口的民族,在这片广阔的区域中,藏族人民创造了悠久的历史文化,同时也创造了丰富多彩的舞蹈艺术。藏族民歌抑扬顿挫、合撤贴韵、悦耳动听,唱时还伴以各种舞蹈,舞姿优美,节奏明快,其中踢踏舞、锅庄舞、弦子舞最为广泛流传,其中在四川巴塘地区形成的弦子舞,就是以优美、柔颤,富有歌唱性著称,藏族民间舞与本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颤”、“开”、“顺”、“左”、“绕”是种类不同藏舞的共同特点,今天我们还为大家带来了一段藏族弦子舞蹈《走进西藏》。

  师:总结

  生B:歌舞是傣族人表达情感不可缺少的方式,傣族人民喜爱和崇尚孔雀,把孔雀视为善良、智慧、美丽和吉祥、幸福的象征,在种类繁多的傣族舞蹈中,《孔雀舞》是人们最喜欢、最熟悉的舞蹈之一,为傣族舞蹈伴奏的重要乐器是“象脚鼓”,傣族还有最为盛大的节日“泼水节”。

  下面我们为大家带来了《金孔雀,轻轻跳》。

  杨丽萍,云南大理白族人,著名舞蹈艺术家,从小酷爱舞蹈的她,没有进过任何舞蹈学院学习,1971年从村寨进入西双版纳州歌舞团,1986年她创作表演的独舞《雀之灵》一举成名,多年来她出访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进行艺术交流,相继在新加坡、俄罗斯、美国、加拿大、台湾、日本等国家和地区进行专场舞蹈晚会,为世界展示云南、了解昆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师:总结。

  生C:歌舞是彝族人民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其形式丰富多彩,彝族人民十分善于唱歌,不仅以歌谈情说爱、传递心声,而且以歌叙述历史、表达哀乐,诉说过去有苦歌,畅述今天美好生活有颂歌,喝酒有酒歌,打猎有猎歌,祭祖有祭歌,婚嫁有哭嫁歌,丧葬有哭丧歌,有时甚至到了随处应答以歌代言的地步,彝族舞蹈源于远古时代对狩猎、征战、采集、放牧、农耕以及祭祀等的简单模拟,自如性的舞蹈则重在舞步,功夫主要在脚上,,有踏、搓、跺、抬、跳等舞步,动作奔放,节奏跳跃强!旋律粗犷刚健,且具有浓郁的民族特点。

  下面我们为大家表演《幸福山歌》。

  师:总结

  生D:草原是歌的海洋,歌的故乡,无论在辽阔广茂的草原,浩瀚无垠的大漠,还是在富饶的农区乡间,到处都飘扬着优美动听的音乐之声。象大家熟知的《牧歌》、《祝酒歌》、《美丽的草原我的家》都是以歌唱草原,赞美俊马,热爱生活,充满对自由幸福的向往和追求为主要内容,蒙古民族具有民族声乐的独有风格,不论高吭嘹亮,还是低吟回荡,都充分表现了蒙古族人民的质朴、爽朗、热情、豪放的性格,蒙古族舞蹈浑厚、含蓄、舒展、豪迈、热烈奔放、朴实刚健,自娱性很强。

  下面请欣赏由我们组带来的歌曲《牧歌》及舞蹈《草原上奔腾的小马》片断。

  师:总结

  生E:朝鲜族歌舞具有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特别是女性的舞姿,轻柔雅致,一举手一投足,都有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给人无限的美感,朝鲜族人民具有悠久而优美的民族文化艺术传统,尤其是能歌善舞,节日或劳动之余,都喜欢用歌舞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朝鲜族歌曲具有旋律流畅、婉转、明朗的.特点,朝鲜族舞蹈优美典雅,其舞姿或柔婉袅娜、如仙鹤展翅,或刚劲跌宕、活泼潇洒,反映了明朗激昂和细腻委婉、含蓄深沉的民族性格。

  下面请大家欣赏我们带来的歌曲《道拉基》。

  师:总结

  生F:新疆自古就有“歌舞之乡”的美称,新疆歌舞以动听优美的音乐,绚丽多姿的舞蹈,深刻反映了西北边陲少数民族的独特风情,他们的舞蹈艺术以含蓄、优美、沉稳见长,特别是姿态优美、舒展大方的女性舞蹈,以及刚健奔放的男性舞蹈,看后使人留连忘返。

  下面请大家欣赏我们带来的歌舞表演《青春舞曲》,

  师:总结

  三、综合体验

  生甲:老师,这个新疆舞蹈跳的太棒了,能不能让生F教给我们?

  师:同学们你们想学吗?

  生(全体):想。

  师:好,那就让生F当我们的老师教给大家吧!

  (同学们在生F的指导下学会了新疆舞的五套基本动作,并让大家为《青春舞曲》编排动作。通过这一环节来锻炼同学的内在潜质及团结合作精神。

  四、知识总结

  师:我们今天一共接触了六种常见的民族歌舞,希望大家能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来更好地热爱我们的民族艺术,提高我们的表演能力。好了剩下的时间交给大家,你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歌舞类型,来尽情地抒发情怀吧!

  五、自我评价

  通过这节课学习,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会了几种常见的少数民族歌舞。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潜能,体现了新课改强调的知识与娱乐并存。

  初中音乐教案16

  一、导入:

  今天老师为大家介绍一位伟大的大音乐家。

  1、有那位同学知道他是谁?

  2、你了他吗?谁来说说看?下面老师提供一些有关他的材料,先请同学们自己看一下,一会儿请一位同学解说员向大家解说一下。

  二、介绍作曲家:莫扎特

  (1756―1791)奥地利做曲家。出生于奥地利的萨尔茨堡。四岁时跟父亲学弹钢琴。五岁时,便能创作各种小曲。六岁时,开始练习小提琴,竟能于大人一七演奏三重奏。超人的天赋,加上刻苦的学习。七岁时,到德国南方各城市演出,后又到巴黎、伦敦,轰动了欧洲,背赞为“童”。后因生活的贫困,积劳成疾,他仅活了35岁,但留给后世的'作品多达千余部。

  三、欣赏《土耳其进行曲》

  1、乐曲简介:

  《土耳其进行曲》是莫扎特根据另一部名作《大调钢琴奏鸣曲》的第三乐章改编的,乐曲优美而且带有土耳其军乐特色。

  2、问题:你能听出这首曲子表达了哪些情绪?

  (第一遍)

  3、在提供的幻灯片上选出正确的情绪。(轻快、活泼、精巧的;明朗雄壮的;优美、轻盈、流畅的;威武雄壮的;)

  (部分)

  4、欣赏主题音乐,了解音乐的各种情绪和内容。

  A、明朗雄壮的;(主题略)――仿佛军号的吹奏,配以模仿小军鼓的伴奏型,显明朗雄壮。

  B、轻快、活泼、精巧的;(主题略)――优美而带有舞蹈性。

  C、优美、轻盈、流畅的;(主题略)――起着对比和连接音乐的作用。

  D、威武雄壮的;(主题略)――就象是一支军队在军乐队的伴奏下,神气实足第在队列进行。

  (分段落)

  5、听音乐,说出音乐表现的情绪和内容?

  (第二遍)

  6、要求:欣赏全曲,根据乐曲的内容,感受和对比乐曲的情绪,并可以配上自己的动作进行感受。

  8、小结

  问题:同学们,有没有思考一下,这么丰富、变化的情绪在音乐中是用什么方法表现出来的呢?

  提示:通过音乐片段的演示来启示。

  讲解:用不同的力度――强、弱

  还可以通过速度――快、慢来表现的。

  四、巩固练习

  五、小结

  六、下课

  初中音乐教案17

  一、课题:我们的牧场(人教版七年级)

  二、课时:2 课时

  三、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我们的牧场》,感受柯尔克孜草原音乐的特点; 根据歌曲《我们的牧场》即兴创编。

  四、教学目标

  通过听唱、舞蹈表演等形式,学唱歌曲《我们的牧场》,使学生充分感受草原民族音乐的特点,喜欢新疆柯尔克孜族音乐。激发学生了解新疆、热爱新疆的热情;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积极性,引导他们积极探索和体验草原民族所特有的音乐风格和特点,有创造性地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根据《我们的牧场》音调进行创编,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五、教学重难点

  柯尔克族音乐风格的特点及根据歌曲《我们的牧场》进行创编。

  六、教学准备

  教材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辽阔的草原》。

  多媒体课件、合成器、库姆孜琴、民族服装等。

  七、教学过程

  (一)听音乐猜民族

  师:首先请大家欣赏三个音乐片段并说说你听到的`音乐是我国哪个少数民族的?

  生:藏族;蒙古族;柯尔克孜族(学生不知道)。

  师:同学们刚刚听到的第三个音乐片段是新疆的柯尔克孜族音乐。大家知道这个民族主要生活在新疆什么地方吗?想了解这个民族吗?

  生:想。

  师:老师今天专程请到了一位客人,请他来给我们简单介绍一下柯尔克孜这个民族,大家欢迎不?

  (二)该学生自我介绍本民族

  生:我叫阿孜古丽,来自柯尔克孜族。我们这个民族主要生活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部,目前人口约有十七万人,主要分布在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的阿合奇、阿克陶、乌恰县及伊犁地区的新源、特克斯巩留等地,欢迎大家到我们柯尔克孜草原去做客。

  (三)教师介绍柯尔克孜族

  师:今天我们就和阿孜古丽同学一起走进柯尔克孜族,并了解一下他们的民族风情。(课件展示)

  1.壁挂:它是柯尔克孜民族手工艺品及家庭必备的装饰,也是小伙子选择新娘的重要条件。

  2.追姑娘是柯尔克孜族在喜庆集会和婚嫁喜事时举办的传统活动,同时也是青年男女表达爱慕之情和求婚的一种最佳机会与方式。

  3.《玛纳斯》:《玛纳斯》是柯尔克孜族英雄史诗,也是我国三大史诗之一,在国内外享有盛名,被誉为民间艺术的奇葩。居素普·玛玛依被国内外专家称为“当代荷马”,也是唯一的一位能唱 8 部 20 多行《玛纳斯》史诗的大玛纳斯奇。4.服饰:柯尔克孜族主要聚居在帕米尔高原上,所以他们的服装有高原的特点。由于从事畜牧业,所以他们的服饰多用牲畜的皮毛制作,服饰艳丽多彩。

  5.库姆孜乐器:柯尔克孜语,意思是“奇妙之口”,是一种全木质三弦弹拨乐器,民间有句谚语说:“伴着你生与死,是一把‘库姆孜’琴。”琴型有七、八种之多。

  师: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养一方艺”,柯尔克孜族所处的特殊地理环境以及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民族音乐,造就了他们勤劳善良、憨厚质朴、勇敢剽悍、充满智慧的品格。(四)欣赏、学唱歌曲《我们的牧场》

  请大家和我一起来感受柯尔克孜族的歌曲,听一听这歌声会把我们带入怎样的情境中?

  1.听柯语演唱

  师:听完这首歌曲后大家能不能谈谈对歌曲的感受。生:(发言)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那我们就一起来学唱。

  2.教师范唱

  师:下面老师为大家用汉语演唱一遍。同学们听老师唱得好吗?

  生:好!师:谢谢同学们对老师的夸奖,我相信你们唱得会比我更好。

  3.视谱教学

  师:下面老师唱谱,请同学默唱歌谱。

  师:会唱的同学唱歌谱,不会的学生可以用“啦”模唱。

  4.填词演唱(1)朗读歌词

  教师: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并感受歌词的美。

  (2)听琴填词演唱

  教师:学生说出不好演唱的地方,教师进行教唱。

  5.巩固歌曲

  师:下面我们做个游戏叫接龙演唱,老师唱一句同学们接一句。师:下面请你们分成四大组,一组一句来接龙。

  6.总结草原音乐的特点

  师:有谁可以总结今天我们学唱的歌曲的特点呢?

  生:旋律比较欢快,优美动听。

  7.有感情地演唱

  生:用情演唱歌曲《我们的牧场》。

  (五)听歌曲《我们的牧场》即兴创编

  师:同学们唱得真棒。老师都被你们的歌声所感染了。想给大家表演一段柯尔克孜舞蹈了。同学们你们想看老师表演吗?(利用学生演唱歌曲的同时教师换好柯尔克孜服装)

  生:想……鼓掌

  师:下面你们想不想表现这段音乐呢?

  生:想啊……

  师:大家就根据这首歌曲进行创编,比如:诗词创编,舞蹈创编,游戏创编,双簧,乐器等。

  师:巡视与学生共同参与活动。(师生互动)各小组同学根据《我们的牧场》中的音乐,相互商量、现场即兴创编。(库姆孜乐器弹唱、舞蹈表演、游戏追姑娘、创编歌词、口哨表演)(六)总结

  学生小结:学生谈自己在这节课上所学到的知识。

  初中音乐教案18

  教学目的:

  1.要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让学生获得心理的满足、情感的共鸣,陶冶他们的情操。

  2.构建音乐“情感教学”模式,以教材为依托,把握情感核心,达到育人的目的。

  重点、难点:

  1、调动学生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动力。

  2、通过情感教学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操和完善的人格,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

  教具:

  多媒体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问题:请问同学们平时都通过哪些手段和方法来欣赏音乐的?

  (导入语:在大家的记忆中我们平时一般通过观看电视,vcd,dvd和听收音机,录音机,mp3 ,现在还有电脑来获得对音乐的欣赏,今天老师要让大家换一种方式来欣赏和感悟音乐,引出今天的'课题—《让我们用心感悟音乐》)——(展示课件)

  (二)欣赏与实践

  1、介绍一位著名的聋哑舞蹈艺术家—邰丽华并观看她的代表作品《千手观音》——(展示课件)

  通过认识这群特殊的人,使学生在为表演者优美的舞姿折服的同时,初步感悟音乐和感悟人生。——(情感铺垫)

  2、在一个感人故事之后,马上进入主题《感恩的心》

  故事根概:

  有一个天生失语的小女孩,爸爸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她和妈妈相依为命。妈妈每天很早出去工作,很晚才回来。每到日落时分,小女孩就开始站在家门口,充满期待地望着门前的那条路,等妈妈回家。妈妈回来的时候是她一天中最快乐的时刻,因为妈妈每天都要给她带一块年糕回家。在她们贫穷的家里,一块小小的年糕都是无上的美味了啊。 有一天,下着很大的雨,已经过了晚饭时间了,妈妈却还没有回来。小女孩站在家门口望啊望啊,总也等不到妈妈的身影。天,越来越黑,雨,越下越大,小女孩决定顺着妈妈每天回来的路自己去找妈妈。她走啊走啊,走了很远,终于在路边看见了倒在地上的妈妈。她使劲摇着妈妈的身体,妈妈却没有回答她。她以为妈妈太累,睡着了。就把妈妈的头枕在自己的腿上,想让妈妈睡得舒服一点。但是这时她发现,妈妈的眼睛没有闭上!小女孩突然明白:妈妈可能已经死了!她感到恐惧,拉过妈妈的手使劲摇晃,却发现妈妈的手里还紧紧地拽着一块年糕……她拼命地哭着,却发不出一点声音…… 雨一直在下,小女孩也不知哭了多久。她知道妈妈再也不会醒来,现在就只剩下她自己。妈妈的眼睛为什么不闭上呢?她是因为不放心她吗?她突然明白了自己该怎样做。于是擦干眼泪,决定用自己的语言来告诉妈妈她一定会好好地活着,让妈妈放心地走…… 小女孩就在雨中一遍一遍用手语做着这首《感恩的心》,泪水和雨水混在一起,从她小小的却写满坚强的脸上滑过….“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她就这样站在雨中不停歇地做着,一直到妈妈的眼睛终于闭上……

  (1)、先让学生初步欣赏歌曲《感恩的心》;(展示课件——教师范唱)

  (2)、然后教师一边教唱歌曲和一边手语;(教师示范——学生试学)

  (3)、让全体学生起立和教师一起用手语演绎《感恩的心》

  (让学生亲身体验感受、直观感知,听唱练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形成艺术的审美施教法,实现教学目的 )

  3、欣赏《天路》

  爱,就是如此伟大也许身边小小的细节你并未留心,但它无时无刻都陪伴在你身边.珍惜自己身边所拥有的,让爱继续伸展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展示课件)

  4、 欣赏《天亮了》(展示课件)

  再由韩红的另一首歌《天亮了》讲述又个让人感动的故事,进一步让学生获得心理的满足、情感的共鸣,陶冶他们的情操,引导学生感恩父母、感恩师长、感恩社会,以积极的姿态认真学习,面对人生。

  (三) 课堂小结

  教师展示本堂课的寄语:

  让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

  感谢父母、感谢师长、

  感谢同学、感谢亲朋!

  让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

  去帮助那些需要我们帮助的人!

  让这世界永远充满着爱!

  (四) 作业布置

  1、给父母演唱《感恩的心》

  2、主动做家务。

  初中音乐教案19

  教学目标:

  1、了解黄自生平,能感知其艺术歌曲的风格;

  2、学会歌唱歌曲《踏雪寻梅》,体会歌曲美好的意境,品味歌曲的风格韵味。

  3、为歌曲即兴创作陪衬声部,主动参与音乐表现。

  重点与难点:

  1、为歌曲即兴创作陪衬声部;

  2、体会歌曲情韵。

  教学准备:

  课件、钢琴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媒体播放音乐《送别》,引入课堂

  二、导入

  师:刚才我们听到的这首歌曲《送别》是《城南旧事》中的插曲,这首二、三十年代的老歌是用一首歌曲的曲调,由李叔同填词而成的.。在这个时代,我国出现了一位著名的作曲家——黄自。多媒体出示黄自照片及简介。他创作了大量的既古典又有西洋风格的音乐作品。

  三、新授

  师:今天我们要学的《踏雪寻梅》就是这种风格的歌曲。

  1、媒体出示歌词,播放音乐,学生想象意境;

  2、提问:听了这首词,你想到了什么样的画面?你的心情怎样呢?

  3、(多媒体出示)叙情景,配合情景画面

  4、学唱歌曲(解决难点)

  四、激励表现:

  1、歌曲处理:讨论、互评、集体评议

  2、即兴创作

  五、拓展、延伸

  听赏黄自的作品《抗敌歌》,并由此延伸开,让学生搜集更多关于黄自的资料,为接下来的欣赏课做准备。在音乐声中结束课堂。

  初中音乐教案20

  ③ 打节奏,认识节奏名称

  ④ 播放录音

  提示:歌曲中容易唱错的.地方。

  ⑤ 跟琴有感情演唱歌曲

  ⑥ 纠正错误

  3、认识力度符号

  >重音

  f ff mf

  强 特强 渐强

  4、随伴奏有感情演唱歌曲

  1、观看升旗仪式

  2、小结

  学生看屏幕资料:义勇军进行曲》由中国诗人田汉作词,中国音乐家聂耳作曲,创作于1935年。原是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歌。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决定此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1982年12月4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定为正式国歌。

  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有两拍

  弱唱

  急换气的方法解决,唱一唱。

  X X X XX

  X X X X X

  学生聆听感受,体会不同节奏在歌曲中的表现

  学生演唱

  请学生将力度符号标在合适的地方,唱一唱。

  学生唱国歌

  了解国歌

  教师做示范

  学习节奏,帮助填词。

  有助于学生演唱

  有错给于纠正

  巩固

  加深学生印象

【初中音乐教案】相关文章:

初中音乐教案07-01

初中音乐教案04-02

初中音乐教学教案06-09

【推荐】初中音乐教案11-26

【精】初中音乐教案11-27

初中音乐教案《叫卖调》08-22

初中音乐教案15篇06-01

初中音乐教案9篇02-18

初中音乐教案(精选19篇)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