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位置:范文先生网>教案大全>音乐教案>初中音乐教案

初中音乐教案

时间:2023-02-10 10:48:31 音乐教案 我要投稿

初中音乐教案15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初中音乐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中音乐教案15篇

  初中音乐教案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感受三拍子的起伏,能够用正确的节奏来为歌曲伴奏,用自然、和谐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能力目标:注意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让学生通过模仿、体验等方法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歌曲情感的理解。

  3、情感态度价值观:注重情感教学,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母亲、对家乡以及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

  用自然和谐的声音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体会歌曲所要表达的思乡的情感。

  教学准备

  电子琴、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学过哪些诗是表达思乡之情的?谁来朗诵一下?

  如李白的《静夜思》、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安石的《泊船瓜洲》等,都是学生们耳熟能详的思乡诗。

  师:在“故乡”这两个简单而朴素的方块字中,蕴涵着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积淀下来的思想哲学、民风民俗,中国人走到哪里,都会在故乡情结中良久徘徊,别离之愁、思归之渴,这种情结如同生命一样古老而常新。这种情结不但大量出现在文学作品里,好多歌曲也以此为题材。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首思乡的歌曲。

  二、新课教学

  1、初听音乐,设问:它的基本情绪和情感是什么?简单介绍词、曲作者及歌曲创作背景

  2、第二次听赏,设问:这首歌曲是什么节拍?演唱形式是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

  (1)出示幻灯片:3/4拍,强弱规律为强弱弱,让学生用拍手等肢体动作体验3/4拍的强弱规律,并学习3拍子的指挥图示。

  (2)出示幻灯片:二声部合唱歌曲。

  3、歌曲学唱(请学生打开课本26页)

  (1)高声部旋律学习:a、老师范奏(唱),学生划拍默唱,问学生音乐情绪的变化?前部分和后部分的区别?可重复演奏(唱),让学生体会发现。学生回答后可总结此曲的强弱规律,不同平常的四三拍强弱弱的规律,而是强强弱;b、学生跟琴学唱,注意音乐情绪的变化、力度的变化、四分附点音符后接两个十六分音符,演唱时要体现出来;c、学生自学,老师巡视释疑解难;d、课堂反馈(随机抽测,考察学生完成情况);e、教师点评,再次巩固。

  (2)低声部旋律学习:a、老师范奏(唱),学生划拍默唱;b、学生跟琴学唱,同样要注意力度的处理以及前后情绪的变化;c、学生自学,老师巡视释疑解难;d、课堂反馈(随机抽测,考察学生完成情况);e、教师点评,再次巩固。

  (3)歌词学习:a、按节奏朗读歌词(加强学生对歌曲节奏的掌握)。让学生展开讨论,歌词中“大海啊大海,就像妈妈一样,走遍天涯海角,总在我的'身旁。”如何去理解?为什么说“妈妈总在我的身旁”?引导学生去体验母爱,进而加深对歌词的理解。b、配乐朗诵歌词(加强学生对歌曲意境的理解)。带着刚才对母爱的体验,配乐朗诵。

  (4)带词演唱:注意力度度变化以及情绪的处理,启发学生带着情感演唱。

  (5)课堂反馈,抽一组上台演唱;

  (6)完整演唱一次,请一学生担任指挥,老师点评;

  (7)再次完整有感情地演唱全曲,抽一个学生担任指挥,几个学生打击乐伴奏,教师担任电子琴伴奏;

  三、拓展欣赏:欣赏《梦驼铃》和《故乡的云》再次加深对思乡情结的理解和体验,引导学生对家乡的热爱,激发学生立志建设家乡的情感。

  四、师生总结:

  大海是宽阔的、又是多姿多彩的。生命源于海洋、音乐源于生命。同学们,让我们热爱大海、热爱生活,共同歌唱大海、赞美大海宽阔的胸襟吧!

  五、下课礼式学生在《大海啊,故乡》的音乐声中和老师说再见。

  初中音乐教案2

  教学目标:

  1、通过一组中外作品的演唱和欣赏,感受作品流露出的对亲人,对祖国,对家乡的思念和热爱之情,故乡的云-中学音乐教案。

  2、结合具体作品初步理解节奏和旋律是音乐表现的两大要素。能用连贯的气息,圆润和谐的声音,演唱《故乡的亲人》和《故乡的.小路》,抒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3、积极参与《思乡情》诗歌朗诵音乐会的表演和创作实践活动,并做出恰当的评价。

  教学内容:

  1、复习《故乡的亲人》、学唱《故乡的小路》

  2、听赏《故乡的云》、《那就是我》

  3、学生创作和表演

  教学重点:感受、比较作品的不同风格。

  教学难点:对作品进行对比、联想、分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在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方魂牵梦萦的土地,古今中外思乡之情人皆有之。走遍天涯海角,眷眷的思乡情意,总是常驻胸间。唐朝诗人李白有这样一首诗,让我们来欣赏一下。(出示课件)

  生:跟着朗读

  师:现代诗人余光中先生也写过这样的诗,请一位学生朗读一遍。(放背景音乐)

  生:有感情地朗读。

  师:是啊,思乡之作举不胜举,永唱不绝。

  (二)复习《故乡的亲人》

  聆听歌曲,投影有关图片,音乐教案《故乡的云-中学音乐教案》。

  学生齐唱《故乡的亲人》

  师:这首歌曲该用哪种情绪来演唱?节奏怎样?

  生:回答。

  师:这首歌曲表现了什么情感?

  生:回答。

  师:让我们带着这种情绪来唱《故乡的亲人》。

  生:深情、思念地唱《故乡的亲人》。

  (三)学唱《故乡的小路》

  导入语:刚才我们复习了《故乡的亲人》,通过思念故乡的人来表现思乡之情,那么现在请你听一下这首歌曲是从哪个角度来表现这种情绪的呢?

  生:聆听歌曲

  师:这首歌曲分几部分?每一部分的情绪怎样?

  生:讨论后回答。

  师:请你轻声跟唱。

  生:跟唱《故乡的小路》。

  师:你认为这首歌曲采用哪种演唱形式最能表达思乡之情?(独唱、齐唱、领唱合唱)

  生:回答。

  采用学生选择的演唱形式唱《故乡的小路》

  (四)听赏《故乡的云》。

  导入语:天边飘过故乡的云,它不停地向我召唤,好象在对我说,归来吧!归来吧!(出示相应的画面)

  生:聆听《故乡的云》

  (五)听赏《那就是我》。

  师:朗读歌词,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意境。

  生:聆听歌曲

  师:在这首歌曲中你感受到了哪些美丽的景色?最使你感动的是哪一句?

  生:回答。

  (六)比较与分析。

  歌曲

  初中音乐教案3

  教学目标:

  1.能从乐曲的听赏中体会作品的内涵与情感。

  2.能大胆的参与歌曲的演唱也表演,能准确表达歌曲情感。

  3.培养学生合唱合作精神与充满爱心的情怀。

  教学重点: 听赏乐曲

  教学难点: 谈听赏乐曲的感觉与情感体验

  教学方法: 欣赏与实践相结合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新课导入和授新

  <1>举反例导入]

  师: 首先我们来听赏一段音乐,请同学们边听边思考,用心去感受。(播放音响)

  (1) 谈谈听赏后的感想。

  (2) 你联想到了什么?

  2.交流听赏感受 (让学生畅所欲言)

  3.老师激励评价

  师: 同学们听得非常认真,音乐感受力很强,想象力也很丰富。乐曲的动物丹顶鹤濒临灭绝的边缘,大学生因救援而献出年轻的生命,由此我们联想到保护动物—————保护环境—————保护人类—————人类需要真情。

  <2>连接转入

  (1)你认为歌词的精华部分是什么?

  (2)从图片与歌曲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3)奉献的源起。

  (4)情感的归纳

  <3>老师承转

  老师富有表情的范唱。随琴视唱一遍。 (难点节奏讲解)齐唱与课堂形式

  <三>课堂小结

  师: 人间处处有真情,人间处处有真爱。让我们在爱的祝福和期盼中来结束今天的这堂课。 (同学们齐唱<让世界充满爱>)

  初中音乐教案4

  一、 教学内容:

  1、由课本上的小插图引到社会现实生活的大画面,因地制宜地启发学生在探索、发现身边音乐的基础上,能大胆自信地将自己的发展示出来让大家分享。

  2、聆听几段熟悉的音乐并选择与之相对应的生活场景,揭示一个道理:生活中到处都充满音乐,没有音乐的生活是苍白的、不可想像的。

  教后记:学生参与的程度、交流的积极性、主动性等是评价这堂课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教学目标:

  1、对音乐与生活的关系有进一步的认识。

  2、对身边的音乐产生兴趣并萌生探索的欲望。

  3、掌握探索、发现音乐的基本途径与技巧。

  4、将自己对音乐的`发现大胆、自信地展示出来。

  三、教学重点难点:

  1、在学生初步理解音乐与生活的密切关系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主动探索音乐的兴趣;

  2、精心设计活动方案,使学生充满自信地、充分地将自己对音乐的发现展示出来;

  3、在教材呈现内容的基础上,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最大限度地丰富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

  四、教学方法:谈话、交流、讨论

  五、课时安排:一课时;课型:综合课

  六、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出勤情况。

  (二)导入课题:我们知道,人类的祖先开始是以群居的方式生活的,在没有任何通讯工具的情况下,他们会是怎样沟通联系呢?(学生讨论、发表见解)是通过简单的音节、手势、表情等身体语言来沟通的。他们在共同完成同一个工作时,有什么办法来协调动作的统一,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呢?比如,筏树。(学生讨论,发表意见)他们是通过一定的语言或一定的音节,由一个人做指挥(领唱),其他的人随着他的领导统一了动作、统一了速度等来提高生产效率。这就是歌曲的雏形,也就是民歌的最早形式——劳动号子。在平原上的人们唱的号子种类很多,可以说有什么样的劳动就有什么样的劳动号子。在山区上作业的人们唱的是山歌。其实许许多多的音乐作品都是直接来源于生活的。例如:我们在北京旅游去到王府井的小吃一条街,就会听到买卖的吆喝声……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生活,发现生活中的音乐。

  (三)新课:生活中的音乐。

  1、学生讨论,引导学生大胆自如地表演自己常听的音乐片段。话题是:生活中的音乐,你会选择不同的时间听不同的音乐作品吗?你会唱你喜欢的音乐作品吗?

  2、生活中离不开音乐,我们劳动时离不开音乐、在祭祀时需要音乐,高兴时、悲伤时都需要音乐。无论是古代人还是现代人,普通人还是伟人、艺术家还是科学家,都离不开音乐。从音乐的角度来看,许许多多的音乐作品直接来源于生活。

  3、各种生活场景都不能没有音乐,无论是群众集会还是个人休闲,无论是欢庆国庆还是欢送亲朋,无论是商场购物还是车站候车等,都离不开音乐。

  4、 欣赏音乐,为场景选配恰当的音乐。(听后学生展开讨论,对比答案)

  5、得出结论:音乐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四)小结本课。

  初中音乐教案5

  音乐课教案是可以培养学生的听音、听节奏的能力和记忆力,以及对音乐的 敏捷反应能力,学生初中一年级音乐课教案怎么设计,一起来看看吧。

  课题:即兴接龙游戏

  年级:

  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的:1.通过即兴接龙游戏,培养学生对音乐活动的兴趣,巩固已学的音乐知识,促其掌握并运用,音乐活动课教案。 2.提高学生听辨八度以内单音的能力,听记简单节奏的能力和即兴律动,即兴歌表演能力。3.考查学生对音乐 主题(以声乐为主),乐汇熟练程度,对音乐的接受、反应能力是否敏捷。4.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学知识、练 技能,开发智力,发展创造力。5.培养学生集体主义意识和互帮互助、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

  教具准备:录音机,磁带,红绿灯卡片,唱名头饰,儿歌卡片,节奏卡片,歌单,律动谱。

  教学过程:

  一.听音乐入场就座,师生问好, 用谈话式引入课题并板书,即兴接龙游戏。

  二.即兴默唱接龙

  教师出示一张正面画着红灯,背面画着绿灯的卡片,学生看到红灯就默唱,看到绿灯就接下去放声唱。歌 曲《小红帽》。

  附图{图}

  四.即兴节奏记谱接龙。

  要求:教师念儿歌,学生听后每人一小节或两小节,把儿歌的'节奏记录下来。教师边念儿歌边出示卡片。

  附图{图}

  五.即兴听音接龙

  指名8个学生分别扮演8个唱名,教师弹奏音阶的上行或下行,或由8个唱名组成的简短旋律,8个学生听后 很快按顺序排列好。

  六.即兴唱歌接龙。

  要求:①由教师开头,每一个接唱者在五秒钟内接唱出一句现成的乐句。②后一个人接唱的第一个音必须 是前一个人的最后一个音。③每一个人所接唱的乐句彼此不可重复出现。④接唱者音要准,节奏要稳,旋律要 通顺,以上违者被淘汰。

  附图{图}

  要求:每个小朋友按律动谱的节拍表演四个动作,一个乐句一个动作。这四个动作要连贯、流畅、符合节 奏,每个同学所表演的动作和主题要避免重复,音乐论文《音乐活动课教案》。如:放学回家(收书、课本,背书包,排队,与伙伴拉手赶回 家);上学迟到(洗漱,吃饭,看表后赶快跑,迟到了喊报告);还有跳绳;拔河;打球等。指名上台随音乐 表演。全班同学评议,谁表演的最精彩。

  八.歌表演即兴接龙

  1.提问:我们已经学习过哪几首新疆民歌:(《娃哈哈》、《我爱雪莲花》)。

  2.复习歌曲《我爱雪莲花》(出示歌单)

  3.谁能表演一下新疆舞的基本舞步和动作呢?(指名表演)

  4.引导学生分析歌词含义。

  5.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动作(每组一个乐句或一段歌词)。

  6.以组为单位选送一个同学上台进行即兴歌表演接龙。

  九.老师小结本堂课活动情况,肯定学生的成绩, 鼓励为主。下课。

  专家点评

  此教案通过生动活泼的即兴接龙游戏,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听音、听节奏的能力和记忆力,以及对音乐的 敏捷反应能力,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即兴歌表演能力;同时由于接龙游戏需要互助协作,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集 体主义意识,是一个一举数得的好

  初中音乐教案6

  一、教学目标:

  1、在反复聆听、歌唱《渴望春天》的过程中,感受歌曲明朗、愉快的情绪。

  2、培养学生对经典作品的兴趣和热情,唤起学生对音乐、对春天、对生活的乐观、积极的情感体验。

  3、让学生初步了解有关作曲家生平等音乐与相关文化

  4、能够从以“春”为主题的古诗和歌曲中感受、体验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快乐,乐于参与表现创造“春”的音乐活动。

  二、教学重、难点

  1、尝试用声音、速度、力度的变化表现赞美春天、渴望春天的心情。

  2、认识变音记号,学习临时变化音的唱法。

  三、课前准备:

  欣赏《春天在哪里》,播放一些以春天为主题的欢快的音乐作品,创设情景,帮助学生从音乐风格上自然地走近春天。学生从无意注意到有意注意,在不经意间领略到春天的诗意、暖意和别样境界。课前创设适当的艺术环境,突出音乐艺术美的氛围,为音乐课创造一种闲适、松弛的心情。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春天在哪里》音乐声中进入教室)

  师:刚才播放的这段音乐大家应该非常的熟悉,能告诉我它的歌名吗?

  生:《春天在哪里》。

  师:这首歌表现了什么啊?春天的歌。现在春天的脚步也慢慢走近我们的身边,我想请同学们用自己熟悉的一些诗、歌还有词来描述一下春天。

  师:同学们表现的非常的好,在这短短的几分钟时间内就说出了这么多关于春天的诗和歌,说明同学们对美丽的春天是多么的热爱。

  1、聆听(渴望春天)

  师:首先我请同学们来欣赏一首歌曲,听完之后请你们谈谈你们在歌声中感受到了什么?(运用开门见山的方法,直接让学生欣赏优秀童声合唱团的演唱录音歌曲,使学生熟悉旋律,熟悉音乐,初步体会和感受音乐的意境。体会歌曲明朗、愉快的.情绪)

  生:我感受到了大自然……万物复苏等。

  师:刚才个别同学谈了自己感受,那么我想那些没有举手的同学一定还在回味当中。你们能不能给这首歌来添一个歌名呢?

  生:《渴望春天》

  2、简单介绍音乐大师——莫扎特的出生地、出生时间和非凡的音乐天赋

  师:刚才我们听到的歌曲《渴望春天》就是由莫扎特创作

  师:关于他你们了解多少呢,在课前我请同学们去查找了一些关于莫扎特的资料,我们一起来分享。

  生:他是奥地利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

  师:同学们找了非常多的资料,现在我们也初步的了解了一些有关莫扎特的东西。让我们走进他的歌曲中,去领略一番。

  3、复听《渴望春天》

  师:下面请再次欣赏《渴望春天》,边听边思考以下问题:

  A、歌曲的演唱形式: 1、男声合唱 2、童声合唱 3、女声合唱

  B、歌曲的情绪: 1、热烈激动 2、明朗愉快 3、低沉忧郁

  C、歌曲的拍号: 1、3/4 2、6/8 3、3/8

  (六拍子是由两个三拍子组成的)

  D、歌曲描述了什么样的画面?

  (第一遍带着问题听音乐,边听边写下前三题的答案。第二遍跟着录音小声哼唱,最后一题同桌互答)

  4、学唱歌曲

  师: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不同的画面,那么不知道用歌声描绘出的画面是不是也一样的美呢?先听老师把这首歌演唱一遍。听完这后我想你们一定也很想来学唱这首歌。

  (1) 师边弹奏歌谱,生轻声学唱,找出自己认为最难唱的一句。讲解升号,装饰音、休止符、不完全小节、连音线。

  师:在这首歌曲中出现了很多的休止符,必须要注意休止。

  (2) 生随琴轻声的用“啦”来模唱。

  (3) 学唱歌词并且能有感情的演唱。

  师:这首歌的情绪是怎么样的呢?那我们唱的又是怎么样呢?跟磁带中唱的情绪是一样的吗?

  (增强了学生对音乐作品情绪的体验,并使学生了解到歌曲的词、曲情绪应一致、和谐。)

  5、歌曲创编:

  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形式给歌曲进行创编。

  6、课堂总结

  师:你看今天春光明媚,空气清新,现在真是个柳绿花红、莺歌燕舞的季节,那么现在就让我们到大自然中感受一下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景象吧

  初中音乐教案7

  一、 课程性质与价值

  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通过特定的音响结构实现思想和感情表现与交流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形式,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形态和载体,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人类历史的发展,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造,是人类基本素质和能力的一种反映。

  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

  音乐课程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审美体验价值 2.创造性发展价值 3.社会交往价值 4.文化传承价值

  二、 基本理念

  1. 以音乐审美为核心

  在教学中,要强调音乐的情感体验,根据音乐艺术的审美表现特征,引导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和情感内涵的整体把握,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2.以兴趣爱好为动力

  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应重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加强音乐课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3.面向全体学生

  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的任务,不是为了培养音乐的专门人才,而应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的位置。

  4.注重个性发展

  要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与发展不同个性的因材施教有机结合起来,创造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和空间。

  5.重视音乐实践

  通过音乐艺术实践,增强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6.鼓励音乐创造

  在教学过程中,应设定生动有趣的创造性活动的内容、形式和情景,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

  7.提倡学科综合

  音乐教学的综合包括音乐教学不同领域之间的综合;音乐与舞蹈、戏剧、影视、美术等姊妹艺术的综合;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综合。

  8.弘扬民族音乐

  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作为音乐课重要的教学内容,通过学习民族音乐,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

  9.理解多元文化

  在强调弘扬民族音乐的同时,还应以开阔的视野,学习、理解和尊重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音乐文化。

  10.完善评价机制

  评价应包括学生、教师和课程管理三个层次,可采用自评、互评和他评等多种形式。评价指标不仅要涵盖音乐的不同教学领域,更应关注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情感反应、参与态度和程度,以及教师引导学生进入音乐的过程与方法的有效性等诸多方面。

  三、课程目标

  1、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

  2. 培养音乐兴趣,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

  3. 提高音乐审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

  4. 培养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

  5. 尊重艺术,理解多元文化

  2、 过程与方法

  1. 体验 2. 模仿 3.探究 4.合作 5.综合

  3、 知识与技能

  1. 音乐基础知识

  2、 乐基本技能

  3、 音乐创作与历史背景

  4、 音乐与相关文化

  四、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1、 教学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 ? 注意音乐教学各领域之间的有机联系

  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因材施教

  建立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因地制宜实施《标准》

  (二) 评价建议

  1、音乐课程评价的原则

  导向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

  整体性原则

  可操作性原则

  2、评价的方式与方法

  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定性述评与定量测评相结合

  自评、互评及他评相结合

  初中音乐教案8

  一、教 材 分 析

  凝固的音乐依据课程标准的目标,综合“欣赏·评述”和“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学习内容凝固的音乐,本单元凝固的音乐采用了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学活动建议,以建筑为教学题材,通过欣赏、制作教学活动,目的在于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凝固的音乐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以及基本的美术素养。

  课题《凝固的音乐》应理解为:建筑艺术和音乐一样,能够使人的情感和精神得到升华。

  教材从欣赏进入,以不同类型、风格的经典建筑为对象,分别从造型结构、光影变化、色彩以及环境等方面加以提示,启发学生进行联想,引导学生用体积、空间的认识方式感受优秀的建筑作品的魅力。

  两个教学活动按梯次由浅入深展开,从简单形体的制作尝试中理解建筑的某个部分,进而丰富学生的想像,通过合作学习,完成较完整的建筑模型。在制作过程中,学习和运用立体构成的制作技法,获得知识技能的能力。

  资料库提供的术语解释:节奏与韵律,是音乐与造型艺术通用的术语,结合图片,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建筑在造型结构与空间上的艺术表现。

  学习大空间是对本单元知识内容的延伸和拓展,分别从生活中构成形式的运用、中国古代建筑等方面进行引导,鼓励学生走出课堂,在社会生活中学习和运用知识。

  教材综合欣赏和制作两方面的学习内容,教学中应以形体空间感受和认识为主线,联系建筑艺术的人文精神和立体制作的技能方法,让学生在感受与表现、知识与技能方面都能够有所获得。根据学生能力条件设置模型制作的难度水平及要求,注意活动之间的梯次关系,发挥合作学习的效能,力求做出较完整的作品。

  二、教 学 目 标

  *赏经典建筑的形式美,体会和认识建筑所蕴含的人文精神;

  *制作简单的形体,并构想建筑模型,画出设计草图,根据设计草图,制作简单的建筑模型。

  三、教 学 思 路

  1. 教学题材

  首页图片用于欣赏活动,感受不同类型、风格的经典建筑,分别从造型结构、光影变化、色彩以及环境等方面加以提示,教学运用中应该有所侧重,能够让学生了解欣赏建筑艺术的一般方法。

  布达拉宫随山势耸峙,俯瞰山峦环抱的一片广袤的平原,宏伟壮观;色彩搭配单纯、简洁,错落的组合给人丰富的视觉感受。可以比较下图加拿大蒙特利尔某住宅,同样是直线造型,不同的组合产生不同的空间感受。

  天坛祈年殿层层台基和重重屈檐以平稳的节奏,造成向上的动感,表现与天相接,突出“天”的肃穆崇高。

  悉尼歌剧院富有诗意的建筑群,重复的壳体形成强烈的节奏感,让人联想到出海的白帆、盛开的百合。比较上海体育场飞扬的曲线造型,用以启发学生对建筑构图的认识。

  教学提示启发学生对建筑作品进行联想,引入对简单形体的思考。活动一设置的教学任务可以作为制作活动的第一阶段,让学生从简单形体的制作中学习基本方法,逐步完善建筑模型的构思。第16页的图片为学生提供了想像的参照。

  活动二的学习任务是创意制作,教材为此呈现挖切、折叠和粘合等制作技法详细的步骤图和相应的学生作业。创意制作应该在简单形体制作的基础上丰富和完整,体现教学的延续性。

  2. 教学组织

  课前准备:多媒体、制作模型用纸张、工具刀、尺子、铅笔垫板、直尺、圆规、胶棒等;分小组制作模型;明确制作过程中安全、卫生以及爱护公物等注意事项。

  3. 教学策略

  从建筑艺术给人的视觉、形体和空间感受以及其中蕴含的人文精神等方面理解“凝固的音乐”:即好的建筑不仅仅是用于遮风避雨的构筑物,它还像音乐一样,使我们的情感和精神得到升华。

  欣赏过程注重视觉效果的感受,启发对生活的联想,达到升华情感的目的;从造型、结构、色彩、环境等方面对建筑作品进行分析,学习欣赏建筑艺术的基本知识,了解建筑艺术的形式美法则,并运用于对建筑作品的评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尝试,培养他们敏锐的视觉意识,能够对建筑作品做出积极的?穴或许是独特的?雪反应,追求更高的审美品位,并保持自己独特的审美趣味。

  制作活动分两个部分,安排在两个课时内完成:

  第一课时:结合欣赏活动,参照图片中屋顶和墙体的造型,经过剪切、折叠、粘合,用纸做一个简单的造型;转动这个造型,从不同角度观察感受形体和明暗的变化;基于这个造型,设想添加其余部分后的小建筑模型,画出草图,与同学交流。

  第二课时:按设计风格进行小组组合。通过演示讲解折叠、挖切、粘合等制作方法。依据经典作品,讨论建筑形体的几何关系、曲直、虚实对比关系的`处理和运用,进一步理解作品和学习任务。根据学生的设计选择相应的方法,为小组制作提出建议。制作过程中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使不同能力差异的学生都能得到锻炼和表现的机会。

  对教学做出总结,师生结合经典作品交谈制作体会。为进一步了解建筑艺术提供教学资源。

  4. 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注意尊重、保护和发展学生个性,以鼓励和肯定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评价内容包括视觉效果感受、造型、结构、色彩等方面,分别对教学过程中视觉意识的表现、创意和制作水平做出评价;辅导过程中及时对制作工序、方法以及良好习惯等细节做出点评。

  四、教 学 选 择

  两个活动设置形成梯次又相对独立,教学时可以灵活运用。活动一的重点在认识建筑形体的几何关系,结合欣赏教学,在几何体制作的基础上稍加丰富和组合,便能成为一个简单的建筑模型,使教学活动相对完整,便于在时间、材料条件欠缺的情况下单独实施。活动二应该建立在活动一的基础上,相对时间长,可以利用课时之间的空余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在两个活动之间建立知识衔接,形成完整的教学过程。

  根据地域特点,可以考虑采用建筑写生的方法进入:运用前面所学的透视知识,对当地有特点的建筑进行写生,通过作业讲评,结合欣赏获得有关建筑的知识,再进入制作,构成完整的教学活动。

  五、教 学 建 议

  1. 关于教材处理的建议

  课堂欣赏的图片材料有主次之分,不宜平均对待。从建筑艺术的形式美法则进入,运用直线和曲线造型、节奏与韵律、重复与再现、环境等要素进行分类,举一反三,直接指向知识内核。

  强调综合学习的必要性,在欣赏活动中了解建筑体现的人文精神,在制作过程中运用几何知识等等。

  为了加强欣赏和制作之间的联系,增加重复与再现、虚实关系等内容。如采用悉尼歌剧院的重复形状的方法,而不一定模仿形状;挖切可以体现墙体的虚实关系,而不仅仅是为了做窗户等等。

  模型制作尽量减少繁杂的表面处理,比如挖切很多的窗户。多采用体积组合的表现形式,有利于分工合作的组织形式。

  2. 关于教学情境创设的建议

  音乐运用于教学情境的烘托,不失为最佳手段,但其难度也不容忽视。建筑作品是时代的产物,蕴含着历史、宗教、地域和民族等复杂的文化内涵,音乐背景的运用主要是启发学生对人文主题的联想,如布达拉宫可以让人联想到宗教仪式上的大号、喇嘛、藏族服饰、蓝天雪山等等,与建筑的挺拔、宏伟相对应的音乐效果应该是浑厚、宽广的;而悉尼歌剧院让人联想更多的是阳光、海风、远航,悠扬抒情的女高音比较适合这种舒展、明快的建筑风格。针对学生对建筑和音乐的理解所存在的差异,可以考虑在课前组织一次评选活动,让学生为教材中的某件作品选配一段背景音乐,并说出自己的想法和用意,促使他们表达自己独特的审美趣味,创设他们认可的教学情境。

  3. 关于教学方法灵活运用的建议

  为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提出问题和解答问题有机结合,随机调整师生的主从关系,把更多的学习空间留给学生。如:设置“阳光下的悉尼歌剧院”、“世界屋脊上的神殿”、“建筑的直线和曲线”等话题,让学生运用多方面的知识描述自己对建筑作品的感受;点评突出的制作,让学生介绍制作方法与体会等。诸如此类,教师与学生的积极互动,使学生更为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4. 关于教学媒材和教学手段择优使用的建议

  拍摄当地有特色的建筑图片运用于教学,引发学生对周边环境的关注,形成观察习惯。

  注重运用示意图归纳形体结构,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建筑作品;强调动手演示的作用,直观感受更有利于制作技巧的传授;制作几何体的展开平面图,供学生随时查阅。

  5. 关于采纳不同教学组织形式的建议

  提供一定数量的图片和具有指导意义的文字,利用校园网络或橱窗,举办“建筑博览会”;通过征文的活动形式,利用课外时间完成欣赏教学。不仅能够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还可以缓解课时不足的压力。

  6. 关于学习指导方法和学习小窍门的建议

  几何体体积和它展开平面的形状有很大区别,帮助学生完成从平面到立体转换是教学中的难点。可以利用几何模型教具,从各个角度观察其平面投影。对学生而言,更简便的方法如:拆开一个旧包装纸盒,即可获得展开平面图。

  六、教 学 资 料

  建筑与音乐

  德国文学家歌德把建筑比喻为“凝固的音乐”,因为建筑可以像音乐那样唤起人们某种情感,例如创造出庄严、雄伟、幽暗、明朗的气氛,使人产生崇敬、自豪、压抑、欢快等等情绪。建筑与音乐的联系突出体现在节奏和韵律、重复和再现以及对比等概念与方法上。

  节奏和韵律在音乐和美术中的应用极为普遍。古今中外的建筑?熏不论是单体建筑或群体建筑?熏乃至细部装饰,几乎处处都有运用韵律美造成节奏感。

  在音乐中某一主旋律的重复或再现,通常有助于整个乐曲的和谐统一。在建筑中,往往也可以借某一主题的重复或再现来增强整体的统一性。一般说来,重复或再现总是同对比和变化结合在一起,这样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凡对称都必然包含着对比和重复这两种因素。中国古代建筑中常把对称的格局称为“排偶”,偶是成对的意思,也就是两两重复地出现。同一种形式的空间如果连续多次或有规律地重复出现,还可以造成一种韵律节奏感。如:悉尼歌剧院、天坛祈年殿、故宫角楼的屋顶和香港力宝大厦等。

  建筑形式美法则

  一个建筑给人们以美或不美的感受,在人们心理上、情绪上产生某种反应,存在着某种规律。建筑形式美法则就表述了这种规律。建筑物是由各种构成要素如墙、门、窗、台基、屋顶等组成的。这些构成要素具有一定的形状、大小、色彩和质感,而形状(及其大小)又可抽象为点、线、面、体(及其度量),建筑形式美法则就表述了这些点、线、面、体以及色彩和质感的普遍组合规律。

  建筑形体的几何关系

  古代一些美学家认为圆、正方形、正三角形这样一些简单、肯定的几何形状具有抽象的一致性,是统一和完整的象征,因而可以引起人们的美感。

  抽象的一致性指这些形状有确定的几何关系。例如圆周上的任意一点距圆心的长度是相等的,圆周的长度是直径的π倍;正方形或正立方体的各边相等,相邻的边互相垂直;正三角形的三条边等长,三个角相等,顶端处于对边的中线上。这些形状既然有明确、肯定的几何关系,就可以避免任意性。这种观点对建筑构图影响很大。古代许多优秀建筑作品不论是平面形状、体形组合,乃至细部处理,都以上述几种简单的几何图形作为构图的依据?熏从而获得了高度的完整统一性。后来虽然突破古典建筑形式,出现了多种不规则的构图法则,但有时仍然借助于简单几何图形来达到构图上的完整统一。参看希腊巴特农神庙、卢浮宫金字塔、台方斯大拱门等。

  直和曲的对比

  直线能给人以刚劲挺拔的感觉,曲线则显示出柔和活泼。巧妙地运用这两种线型,通过刚柔之间的对比和微差,可以使建筑构图富有变化。西方古典建筑中的拱柱式结构,中国古代建筑屋顶的举折变化都是运用直曲对比变化的范例。现代建筑运用直曲对比的成功例子也很多。特别是采用壳体或悬索结构的建筑,可利用直曲之间的对比加强建筑的表现力。如:悉尼歌剧院、上海东方之珠、上海体育馆。

  虚和实的对比

  利用孔、洞、窗、廊同坚实的墙垛、柱之间的虚实对比将有助于创造出既统一和谐又富有变化的建筑形象。如:朗香教堂的窗孔使厚实墙体显得和谐而富有变化。


  初中音乐教案9

  《音乐之声》原文

  巍峨峥嵘的阿尔卑斯山,挺拔的松树漫山遍野,云雀声声啼唱。高高的山巅上尚未化尽的残雪斑斑点点,山风阵阵呼啸。

  乐声在旷野中荡漾响。钟声嘹亮。

  …………

  山麓下。

  峰环水抱的萨尔茨堡,高高低低的房屋鳞次栉比,庄严肃穆的修道院座落在绿树浓阴中。

  …………

  山上。

  流连忘返的玛丽亚在山坡草地上远眺群山,她轻盈地跳跃、旋转,一会儿穿过小树林,一会儿又奔到小溪旁,俯身拾起一块石子丢入溪水中,溪水激起了涟漪。她又向前走去,一面放声歌唱《音乐之声》:

  群山洋溢着音乐之声,

  群山唱着古老的歌儿,

  群山把音乐之声充满我心房。

  我的心要把听到的歌儿欢唱。

  我的心想要像鸟儿从湖上飞回森林,

  它的翅膀不停地扑腾;

  我的心想要像小天使随风飘出教堂,

  深深地叹息;

  像在石头上翻滚的溪水一样欢笑;

  像初试歌喉的云雀通宵达旦地啼唱。

  每当我的心感到寂寞,我要到山里去,

  我又会听到过去听到过的歌儿,

  我的心又会充满音乐之声,

  我又会放声歌唱。

  玛丽亚伫立良久,隐隐听到修道院传来的钟声,她陷入遐思。忽然,她猛省过来,用手一拍自己的额头,急忙拔腿就跑,没跑上几步,又转身奔回捡起地上的外衣,发出一声惊呼:“哦!”急速地跑下山来。

  古老的修道院优雅、肃穆,从院里传来阵阵唱圣诗的和谐女声。

  修道院内。

  修女们从各处走来,端庄严肃的修道院院长、大嬷嬷贝尔塔和玛格丽塔三人正容款步走入经堂,一起虔诚地做日常功课。

  钟声响起,院长顶礼膜拜,众修女齐声唱起《哈利路亚》。

  院场上。贝尔尼斯嬷嬷急匆匆走来,对院长说:“院长嬷嬷。”

  院长:“贝尔尼斯嬷嬷。”

  贝尔尼斯不无抱怨地说:“哪儿都找不着她。”

  院长问:“玛丽亚?”

  贝尔尼斯:“她又跑到外头去了。”

  大嬷嬷贝尔塔生气地:“也许……应该在她脖子上拴个铃铛。”

  玛格丽塔大嬷嬷对贝尔尼斯说:“牲口棚去过吗?你知道她最喜欢牲口了。”

  贝尔尼斯:“我到处找遍了,想得到的地方都去了。”

  院长:“贝尔尼斯嬷嬷,别忘了这是玛丽亚,就应该到想不到的地方去找找。”

  院长和两位大嬷嬷边走边接着谈论这件事。

  贝尔塔按捺不住了,她说:“哦,院长嬷嬷,这下你对玛丽亚完全不适合当修女不会再有什么怀疑了吧。”

  老成持重的院长不动声色地说:“我的困惑,主会指点我的,贝尔塔嬷嬷。”

  边上的玛格丽塔不以为然地:“反正我看黑羊身上的毛也一样暖和。”

  贝尔塔固执己见地说:“我们现在不是在谈什么黑羊白羊的,玛格丽塔嬷嬷。在所有见习修女当中,我看玛丽亚是最没希望的。”

  她们三人来到一个小院子,院长一面说着:“孩子们!孩子们!”止住了两位大嬷嬷的争执;一面对迎上来的众修女说:“我们正在议论某些人申请当修女的资格问题,负责管理见习修女的大嬷嬷们为了帮助我决定……发表了各自不同的看法。”

  院长问一位戴眼镜的修女:“你说,卡塔林嬷嬷,你觉得玛丽亚怎么样?”

  卡塔林:“这姑娘才好呢……可有时候……”

  院长又问另一位修女:“阿格塔嬷嬷?”

  阿格塔:“玛丽亚很招人喜欢,就是有时候……有点怪。”

  院长转而又问:“索菲亚嬷嬷,你说呢?”

  索菲亚:“哦,我非常喜欢她,可她总是爱闯祸,你们说是不是?”她向其他各位修女问道。

  贝尔塔:“她说的一点都不错。”

  修女们唱《玛丽亚》:

  贝尔塔(唱):她爬树,擦破皮,衣服撕窟窿。

  索菲娅(唱):做弥撒,蹦蹦跳跳,嘴里还吹着口哨。

  贝尔塔(唱):头罩底下留着一头卷发。

  卡塔林(唱):修道院里还把歌儿唱。

  阿格塔(唱):她上教堂不准时,

  索菲娅(唱):可忏悔起来倒真心诚意。

  贝尔塔(唱):她什么事都拖拖拉拉,

  卡塔林(唱):就是吃饭挺准时。

  贝尔塔(唱):不怪我心直口快,事实就是如此。

  众修女(合唱):玛丽亚不适合做修女。

  在边上好久没开口的玛格丽塔忍不住了。

  玛格丽塔(唱):我倒想替她说几句。

  院长就说:“你说吧,玛格丽塔嬷嬷。”

  玛格丽塔(唱):玛丽亚总叫我笑哈哈。

  玛格丽塔唱到这里忍俊不住哈哈大笑起来,其他修女也一齐放声地笑了。

  院长见状无可奈何地摇摇头。

  院长(唱):叫人拿玛丽亚怎么办?

  叫人怎么能抓住天上的云彩?

  玛格丽塔(唱):叫人怎么来形容玛丽亚?

  卡塔林

  阿格塔(合唱):她爱唠叨。

  索菲娅(唱):叫人难捉摸。

  贝尔塔(唱):像个小丑。

  院长(唱):有好多事你想开导她,

  有好多事她应该懂了。

  贝尔塔(唱):可她就是坐不住,听不进你的话。

  院长(唱):水怎么能停留在沙子上?

  玛格丽塔(唱):叫人拿玛丽亚怎么办?

  院长(唱):叫人怎么能抓住皎洁的月光?

  索菲娅(唱):只要跟她在一块,我就晕头转向,分不出东西南北。

  阿格塔(唱):像变化莫测的天气。

  卡塔林(唱):飘啊飘的羽毛。

  玛格丽塔(唱):她真可爱。

  贝尔塔(唱):她真可怕。

  玛格丽塔(唱):她像绵羊。

  索菲娅(唱):她比祸害还祸害,

  赶得黄蜂没处藏。

  阿格塔(唱):她比异教徒还异教徒。

  玛格丽塔(唱):时而温柔,时而野。

  卡塔林(唱):像个孩子,像个谜。

  贝尔塔(唱):叫人头痛。

  玛格丽塔(唱):叫人爱。

  院长(唱):像个小姑娘。

  众说纷纭的修女们只好一齐双手合十,仰脸向天齐唱:

  叫人拿玛丽亚怎么办?

  叫人怎么能抓住天上的云彩?

  叫人怎么来形容玛丽亚?

  卡塔林

  阿格塔(合唱):她爱唠叨,叫人难捉摸。

  贝尔塔(唱):像个小丑。

  众修女(唱):有好多事你想开导她。

  有好多事她应该懂了。

  院长(唱):可她就是坐不住,

  贝尔塔(唱):听不进你的话。

  玛格丽塔(唱):水怎么能停留在沙子上?

  众修女(唱):叫人拿玛丽亚怎么办?

  突然“砰!”的一声开门声,接着一阵急促而响亮的脚步声打断了修女们的争论。

  玛丽亚像阵风似的跑进院子,她把衣服往地上一扔腾出两只手来,飞快地按两下抽水唧筒的手柄,又用双手赶紧承接住水管里流出来的水胡乱地往脸上抹了一把,再捡起衣服三脚两步地冲到院长的面前。

  突然,她发觉众修女严肃而毫无声息地注视着她的举止。她连忙放慢砰然作响的脚步。立定之后,她小心翼翼地向旁边探视修女们,看到大家都以严厉的眼光看着她,便摇了摇头无奈地走了。

  表情各异的修女们合唱最后一句:

  叫人怎么能抓住皎洁的月光?

  大家就这样散了。

  《音乐之声》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剧本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来刻画人物的写法。

  2、学习用语言、动作、表情描写表现人物。

  3、感受环境描写的作用。

  4、体会课文的画面感。

  教学重点:

  1、理解剧本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来刻画人物的写法。

  2、学习用语言、动作、表情描写表现人物。

  课前准备:

  1、(教师)多媒体课件《音乐之声》视频、音频

  2、(学生)自学课文字词反复朗读课文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音乐之声》中的插曲《铃儿响叮当》。电影《音乐之声》中的主人玛丽亚热爱歌唱,并以音乐的形式表达出她对祖国的热爱,今天,我们共同走进玛丽亚的音乐世界,体会她无拘无束的快乐天性及伟大的爱国情怀。

  (二)简介影片

  根据音乐剧改编而成的电影《音乐之声》取材于1938年法在奥地利的一个真实的故事,萨尔茨堡地方有个冯特拉普上校,他和他的七个孩子以及原先是家庭教师的妻子玛丽亚,在德国并吞奥地利之后,组成了家庭合唱团,到处演唱奥地利民歌和爱国歌曲。影片以善良美丽的玛丽娅,奥地利美丽迷人的秀丽风光,及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打动了全世界观众的心,本片获得了1965年第38届奥斯卡影片奖。

  (三)、了解剧情

  思考:课文可分为几个场景?每个场景写什么?

  明确:全文共有两个场景:

  第一场景:(开头至“急速地跑下山来”)在萨尔茨堡的野外,玛丽亚忘情于山上的风光,纵情歌唱。

  第二场景:(“古老的修道院”至结尾)在修道院内,写众嬷嬷对玛丽亚的议论。

  (四)、剧情表演

  第一个场景表演:

  由一个女学生表演主角“玛丽亚在萨尔茨堡的野外,玛丽亚忘情于山上的风光,纵情歌唱”的情景。(歌词可以读)(播放背景音乐《音乐之声》主题曲)

  第二个场景表演:

  由八名女同学分别表演玛丽亚、修道院院长、贝尔塔、玛格丽塔、贝尔尼斯、卡塔林、阿格塔、索菲亚在修道院内的情形。(歌词可以读)(放背景音乐《铃儿响叮当》《哆来咪》)

  学生点评表演。

  (五)人物形象分析

  我们认识一个活泼自由、热爱生活、音乐、心地善良美好、有丰富情感的少女,那么,院长及众嬷嬷眼中的玛丽亚是什么样的姑娘呢?

  (明确:在众嬷嬷眼中玛丽亚天性活泼,热爱歌唱;不守常规,无拘无束;纯真欢快,自由自在;她自己快乐,也总是给别人带来快乐;她十分可爱又让人头痛。玛丽亚自由活泼的性格,是与修道院的环境和要求极不协调的,因此她们认为她不适合当修女。她们对玛丽亚非常喜爱而又无所适从。)

  (六)问题探究,深入赏析:

  1、课文中哪些地方是对女主人公形象的正面描写,哪些是侧面描写,有什么艺术效果?

  (第一个场景以及第二个场景结尾玛丽亚回到修道院时的情形,是对玛丽亚形象的正面描写;第二个场景中院长与众嬷嬷的.对话和对唱,则是侧面描写。

  课文对女主人公的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辅相成,从不同角度塑造了玛丽亚的人物形象。其中的侧面描写很见艺术功力:它丰富了人物的性格,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将正面描写难以表现或无法表现的丰富内容,简练而艺术地加以表现;活泼风趣的议论,增添了轻松欢快的喜剧气氛。)

  2.课文是怎样体现音乐故事片的特色的?

  (课文作为电影剧本的节选,其中玛丽亚的内心独白式的纵情歌唱,具有浓郁的抒情风格;众嬷嬷对白式的、带有夸张的歌唱,则富有喜剧风格。二者都体现了《音乐之声》的音乐故事片的特色,而后者突出地体现了音乐故事片常有的喜剧色彩。)

  3、修道院院长把玛丽亚比作“皎洁的月光”“天上的云彩”,你认为这样的比喻恰当吗?为什么?

  (恰当。院长唱词的意思是说拿玛利亚毫无办法,这正如人们无法抓住“天上的云彩”和“皎洁的月光”。修道院院长把玛丽亚比做这两件事物,生动而形象地表现了玛利亚自由活泼的性格和众嬷嬷对玛丽亚的由衷喜爱而又无所适从。)

  4、《音乐之声》的成功之处:画面美------形象美-----音乐美——

  画面美-----景物秀丽明快

  形象美——活泼快乐天使玛丽亚

  音乐美——音乐悠扬动听

  (七)音乐欣赏:《铃儿响叮当》、《孤独的牧羊人》、《雪绒花》、《哆来咪》

  (八)小结:结束语:享有“音乐之乡”之称德萨尔茨堡是音乐大师其特的故乡,浓郁的音乐氛围使这一片优美的自然风景更具灵气。影片体现出来的真善美是献给人类灵魂的声响礼物,这种美我们将继续传唱!

  《音乐之声》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精彩之处:

  第一、这节课是《音乐之声》的第二课时,任老师抓住玛利亚形象的分析,教学目标明确。还结合学生学习实际,整合复习人物描写方法及作用。她让学生找出初中语文课本中的人物描写片断,并进行了人物描写的写作训练。课堂中由玛利亚形象的分析,引出人物描写的总复习,将零碎知识整理,使之系统化,并教给了学生归纳整理知识的方法。我想这一教学思路,既夯实了语文基础知识,又培养语文分析能力,还活跃了课堂气氛。

  第二、课堂上小练笔,设计恰当。练笔内容是“你眼中的老师”肖像描写。这一教学环节的设置,既训练了人物描写方法,又拉近了师生的距离,融洽了师生关系,收到了良好的课堂效果。

  这节课值得讨论的问题有:

  第一、总结玛利亚的形象前,能否将文中描写玛利亚的典型语句找出朗读,并分析其性格,体会描写的好处,为后边复习描写人物方法的特点和好处做好准备。

  第二、学生的即兴片段训练。学生的片段训练只有正面描写,没有侧面描写,老师能否为其续写,加进侧面描写,并简单提及白描手法,使学生对人物描写的方法有较全面系统的认识。

  第三、这一单元是戏剧单元。在分析玛利亚形象时,能否加上戏剧冲突,也可引发学生讨论你身边有无玛利亚这种性格的人,你是怎样看待的。

  这次活动我收获颇多,各个学科的特点不同,老师的风格各异,他们的干练、典雅、活泼……让我很受启发,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我还应多钻研,力争提高教学水平。

  初中音乐教案10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

  1、引导学生喜欢我国彝族音乐,感知音乐中的民族风格和情感,了解彝族的音乐传统,培养学生热爱我国这个多民族的大家庭。

  2、通过学习彝族民歌《阿西里西》,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情感。

  3、在音乐实践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宽容理解、互相尊重、共同合作的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

  二、过程与方法:

  1、运用多媒体电教手段,使学生置身于彝族山寨,在欢快、热情的彝族歌曲声中,充分展开想象,了解彝族风俗人情,初探彝族民歌的音乐元素。

  2、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采用自主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各项学习活动并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协调能力。

  三、知识与技能:

  1、有兴趣地学唱歌曲,能用自然圆润、略带弹性的声音和欢快活泼的情绪演唱《阿西里西》,并根据自己对歌曲的理解设计表现形式。

  2、在歌唱中注意音乐基本表现要素的作用,如力度、速度、音色等对歌曲表现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

  一、重点:通过各种手段的学习,在理解的基础上,积极主动的把《阿西里西》的风格特点恰当自然的表现出来。

  二、难点: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到实践活动中来,掀起各环节的小高潮,以获取良好的学习效果。

  教具:

  多媒体课件、钢琴、红绸、彝族民族服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

  课前播放《阿细跳月》的MTV,创设情境,使学生在走进音乐教室时就走进了彝族山寨。

  1、组织学生进行肢体活动节奏型是即兴的,动作采用彝族舞蹈的素材三步一跺、三步一跳、吸跳、击掌等。

  2、教师演唱一首歌曲《赶圩归来啊哩哩》。

  问题:你知道这是哪个民族的歌曲吗?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你有什么联想?是什么因素使你产生了这种联想?

  3、根据学生的回答作恰当的总结和评价。

  4、对于“彝族”同学们了解多少?

  5、教师利用课件梳理有关内容。

  有秩序的进入教室并分组坐好准备上课。

  课前几分钟的肢体活动即可以放松师生情绪,拉近师生关系,又可以为下一步的彝族舞蹈创编提供了素材,作好了铺垫。在这一环节中还注意渗透了同学间的合作关系。

  教师的真情演唱引出彝族民歌的风格特点,使学生从音乐的`角度去分析感受,引起他们的有意注意。

  多媒体课件演示相关内容,为教学创设了意境,学生视听结合走进彝族山寨了解民俗风情。课件的背景音乐是童声合唱《阿西里西》,已经在不自觉中进入到新课教学中。

  二、学唱歌曲

  1、导语:今天我们就到彝族山寨和那里的同龄人交个朋友。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他们的性格。

  2、播放课件《阿西里西》。

  3、从歌曲中你了解了彝族少年的性格怎样?阐明理由(着眼于速度、力度、情绪、音色等音乐要素去分析。)哪句旋律最具彝族民族特色?

  4、同学们: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设置悬念,只是组织学生讨论、猜想,并不告诉他们答案,待到唱会歌曲后从中体会出来。学生提出歌曲中的疑问时,教师要范唱该乐句,加深学生对旋律的认识。)

  5、教师范唱歌曲,帮助学生自学。

  6、有困难吗?师生帮助解决。(教师在此处是一个服务者,必要时可以弹琴、播放录音等。)

  7、通过演唱体会“阿西里西”、“丘都拉迪嗡啊”是什么意思了吗?

  “阿西里西”是我们的好朋友。“丘都拉迪嗡啊”是表示欢乐情绪的衬词,无实意。

  8、指导学生分别用不同的力度、速度、音色演唱歌曲,说说带来的不同感受。

  9、民歌是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它来源与生活、经过一代一代口头传唱、加工改编才流传下来,我们同学们也肩负着着一重担,现在我们就来小试身手吧。

  10、小结本环节。

  1、认真聆听歌曲《阿西里西》。

  2、讨论交流老师的提问。(活泼开朗、热情好客、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等。速度稍快、力度变化丰富、情绪热烈欢快、音色清脆明亮等。)

  3、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如:“阿西里西”、“丘都拉迪嗡啊”……)

  4、听范唱找出歌曲中哪句旋律印象最深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哼唱出来。

  5、提出不会唱的地方,师生帮助解决。

  6、组织学生展示学唱成果。

  7、在练习的过程中尝试力度、速度、音色的变化给歌曲表现带来的不同效果,寻找小组喜欢的方式演唱歌曲并展示。

  8、小组讨论:联系生活创编情绪适合的歌词并展示。

  9、小组互评。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从音乐的角度去分析歌曲为唱好歌曲做好铺垫。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把课堂还给学生,作学习的主人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此环节采用自主学唱歌曲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充分体现“学为主,教为辅”的学习新策略。学生可以确定目的、选择活动的方法、自我管理调控。在感性的基础上进行理性的分析,关注音乐要素对表现音乐作品起到的重要作用。

  创编歌词是培养学生创作能力的体现,引导他们善于观察、热爱生活,使一些优美的旋律赋予新生命。

  三、火把节的盛况

  1、导语:彝族人民最盛大的节日就是火把节,在火把节之夜,村村寨寨都要点上火把,穿上节日的盛装,围着篝火唱歌、跳舞。白天,男子们参加摔跤、赛马、斗牛、斗羊、爬杆等活动;女子们主要是唱歌、跳舞、有的向比赛的优胜者敬酒。同学们,我们就去参加一次火把节吧!

  2、巡回指导学生。

  3、彝族舞蹈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许多人一起表演。让我们随着欢快、热烈的音乐,一起跳起来。同学们准备好了吗?

  4、小结本环节。

  拓宽视野,感受舞蹈与音乐结合所产生的艺术魅力。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参与音乐活动的机会,在活动中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和合作意识。

  师生共同舞蹈构成一幅热情奔放的画面,体现了和谐的师生关系及团结向上的精神面貌。

  四、结束语:

  音乐是人们了解一个民族文化的窗口。祖国的西南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除了彝族外还有苗族、侗族、傣族、壮族等少数民族,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或多或少的接触过他们的民族音乐文化,如:苗族飞歌、侗族大歌、傣族孔雀舞、壮族的《刘三姐》等都是经典之作。下节课老师会陪同学们一起走进祖国的西南了解其他少数民族的音乐文化。

  让我们下次再见!谢谢大家!

  初中音乐教案11

  课题:小草

  年级:初三年级

  教具准备:磁带,电源板,电子琴,录音机,小黑板

  教学内容:

  1、欣赏歌剧作品《洪湖赤卫队》、《托斯卡》

  2、教唱歌曲《小草》

  3、音乐知识:歌剧

  教学目的:

  1、通过歌曲的教唱,引导学生用绵延的气息,优美抒情的歌声抒发情感。

  2、了解大型音乐作品:歌剧,并能够理解歌剧,学习欣赏方法。

  教材简析:歌曲为二段体体裁,以悠长的气息,委婉的旋律抒发了对小草的热爱与歌颂,歌曲为G调。前一段较抒情,后一段是歌颂。

  教学重点:

  1、用优美、抒情的歌声演唱歌曲。

  2、体会歌剧的表现形式。

  教学难点:理解歌剧

  课时:三课时

  第1课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

  欣赏音乐歌曲《小草》

  目的:引出课题

  1、师:课前我们先请大家来欣赏一段音乐,同时要同学们思考以下一个问题: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它勾起了你怎样的情绪?

  2、(播放录音)听中学初中第五册《小草》

  3、学生谈感受

  生:略

  4、师小结:同学们讲得非常好,刚才我们听到的是《小草》,它表达了作者对剧中主人翁的.歌颂之情,听了这段音乐,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自己在生活中的作用:是一棵小草,为社会默默贡献。

  (一)、为教唱歌曲作准备

  目的:为学生设计唱歌曲的感觉

  1、师:在唱歌前我们先以二条发声练习曲来开开嗓子。

  出示课前准备的小黑板:

  发声练习

  (1)连音练习

  135653|135653|1--||

  LuLu

  要求:气息连贯、悠长、柔和。

  (2)连音练习

  1353|1353|1-||

  Lu

  要求:气息连贯、悠长、柔和。

  2、在电子琴上选择弦乐合成音色(柔和效果),用中等音量伴奏,指导学生发声。

  3、师:请同学们用第二条发声练习曲为老师的范唱领唱,给老师感情提示。

  (二)、教师范唱《小草》

  在同学们领唱后再接上。

  (三)、教唱歌曲

  1、让学生看黑板答题

  在画报上画G调谱表

  师:请说出它是什么调号的谱表,它的音阶如何写?

  学生回答板书(略)

  2、给学生二分钟时间自习视谱

  3、跟伴奏用“Lu”哼唱第一声部旋律(伴奏要求同发声)

  师:请同学们找出贯穿始终的节奏

  跟伴奏哼唱第一段旋律。

  先用“Lu”跟伴奏轻轻哼唱,再唱歌谱,最后唱歌词。

  4、完成第二段的演唱

  步骤同上。要求学生有感情演唱。

  5、创编

  请同学为本歌曲设计演唱形式,并予以表演。

  生:领唱——合唱等

  三、总结教学

  师: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许多同学都已学会了表达自己的情感,知道了自己的人生价值。我们应努力学习,学好本领,心系家乡、心系祖国,为祖国的建设事业作出贡献

  初中音乐教案12

  教学内容:

  一、认识木管乐器

  二、欣赏《单簧管波尔卡》、《阿赖城的姑娘第二组曲》之《小步舞曲》、《波莱罗》

  教学目标:

  一、通过对的外形、演奏姿势的介绍,音色特点的感受和辨听,使学生对该类乐器艺术特色的了解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

  二、通过欣赏在不同形式下演奏的乐曲,了解木管乐器合奏、重奏和独奏的功能和作用,感受它们丰富的音色和音乐表现力,激发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并培养学生对西洋木管乐的爱好和审美能力。

  教具准备:多媒体电脑及光盘、VCD机及碟片、乐器实物、录音机及磁带

  教学重难点:

  一、长笛、短笛、单簧管、双簧管、大管等木管乐器的辨听。

  二、在木管乐器的不同演奏形式中感受其丰富的音乐表现力。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1、听音乐进教室,感受音乐——培尔.金特《朝景》

  2、教师提问:刚才听的乐曲情绪怎样: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

  3、学生讨论,回答。

  4、导入新课:进教室时所听的乐曲是由——长笛吹奏的。

  二、新课学习《西洋管弦乐队中的木管器》

  (一)师:告别了交响乐队中最大的弦乐家族,我们来到位于舞台中央的弦乐之后的.木管乐器家族去作客。

  木管乐器的成员比较多,主要有——长笛、双簧管、单簧管、大管,它们是西洋木管器组中四件重要的乐器,另外,它们又各有近亲邻属,长笛有个小兄弟叫短笛,双簧管有个兄弟叫英国管。

  这些乐器都是用一种精选的木头挖成管状,然后运用吹气发声,所以称为“木管乐器”,它们没有饱满的声音和灵活的力度变化,但它们具有多变的音色,这个家族中的每一件乐器都富有个性。

  (二)从形状、音色认识乐器。——播放课件

  (1)长笛:观察形状;听长笛吹奏的音乐片段。

  讨论:长笛的音色,你能用一个词语来描述长笛的音色吗?

  (2)短笛:

  (3)单簧管(同上步骤)

  (4)双簧管(同上并对比单簧管与双簧管音色的不同)

  (5)大管(同一系列的乐器,体形大的音越低)

  (三)欣赏由长笛主奏的乐曲《小步舞曲》和单簧管独奏曲《单簧管波尔卡》。

  1、欣赏《小步舞曲》

  (1)看《小步舞曲》及作曲家比才简介

  (2)听、唱两个主题。

  (3)听全曲,边分析:

  感受乐曲的拍子:3/4拍

  感受乐曲情绪、乐器音色

  选择乐器,为乐曲伴奏。(除了竖琴外,还能用什么乐器伴奏)

  板书:《小步舞曲》

  A B A~

  抒情、优美、饱满、宏亮、抒情、优美

  长笛乐队长笛

  2、欣赏《单簧管波尔卡》。

  (1)简介“波尔卡”是一种二拍子舞蹈。

  (2)听全曲,感受情绪。

  (3)选择乐器伴奏,跳二拍子舞蹈。

  板书:《单簧管波尔卡》

  活泼欢快

  三、小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中的重要成员:长笛、单簧管、双簧管、大管,同学们通过游戏,听辨了它们的音色,还欣赏了长笛、单簧管演奏的两首曲子。

  初中音乐教案13

  设计思路: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用圆润而有弹性的声音、轻快活泼的情绪演唱《采茶舞曲》。喜欢我国江南地区的民歌及民间音乐,乐于主动了解江南地区的音乐文化?

  教学目标:

  1、能够用圆润而有弹性的声音、轻快活泼的情绪演唱《采茶舞曲》。

  2、结合介绍“采茶舞”,通过律动把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完全融入歌曲的意境中。

  教学重点与难点:

  能够用圆润而有弹性的声音、轻快活泼的情绪演唱《采茶舞曲》

  教材分析:

  《采茶舞曲》作于1958年春。这首歌原为越剧现代戏《雨前曲》的'主题歌。后来,根据这首歌又创作了歌舞曲《采茶舞曲》,因而得以广泛传唱。

  《采茶舞曲》揉进了越剧唱腔的音调,流畅而柔美,富有浓郁的江南特色。歌曲的前四句歌词(第1—16小节),旨在赞美江南秀美的景色及茶乡西湖的新气象。这一部分的音乐优美婉转,细腻中带有轻巧的色彩。歌曲后面的六句歌词(第17—36小节)先是表现采茶姑娘的劳动景象,而后则表现采茶姑娘的心情。因此,从音乐上看,先用跳动活泼、明快清新的旋律来表现劳动的景象。它的句幅较小,而动作感很强。随后,将句幅拉宽、音调上扬,突出地展示出采茶姑娘的兴奋、幸福心情。

  教学过程:

  1、用江南山水风景图导入,问有没有同学去过杭州,并分析图片建筑的特点,引出主题——水乡。

  2、用几幅茶山采茶图引出《采茶舞曲》

  3、聆听《采茶舞曲》,听歌曲演唱了解歌词大意,引导学生关注音乐的特点及方言特点。

  4、通过刚才对采茶图的欣赏,再次欣赏《采茶舞曲》并按节奏配上手的动作,随录音哼唱《采茶舞曲》,进一步感受江南地方风格的特征。歌曲的旋律颇为婉转细腻。

  5、 再次复听,要求学生用即兴舞蹈动作表演《采茶舞曲》,用自己的舞姿去表现茶农采茶时的欢乐情绪。

  6、学唱《采茶舞曲》。在演唱的准确性及流畅性上就会存在一定的困难。为此,在学唱初期可适当地放慢一些速度?

  7、分组讨论:学生讨论“歌曲的高潮在哪里?”“根据歌曲的内容及情感要求,应该怎样安排它的力度层次呢?”然后,在讨论的基础上试着演唱并选择一两种大家满意的处理意见。

  8、歌曲处理:为把握歌曲的风格,要注意旋律中连音与顿音的细致要求。值得注意的是,解决这类技能问题时切勿陷入纯技能的专业训练之中。相反,要在表现音乐情感、刻画音乐形象的过程中加以解决。例如:比较“春天呀满山新茶吐芬芳”一句,有无顿音?其情感表现与艺术效果有何不同?比较后,引导学生在追求准确表达歌曲情感及美的艺术效果的基础上去唱好连音与顿音?

  用方言演唱,对表现歌曲的音乐风格来说也很重要。在这方面,尽量模仿录音去唱。当然,对有困难的学生来说也不必勉强。

  初中音乐教案14

  (一)教学目标

  充分利用农远资源,通过律动、音乐欣赏、动作创编等形式引导学生理解歌曲。通过击拍的方式练习三拍子的节奏,将强弱弱的节奏规律带入到歌曲演唱中,感受优美恬静的大海。

  (二)重点、难点

  重点:歌曲节奏、音准及情感的把握

  难点:动作创编

  (三)教学方法

  讨论法、示范法

  (四)教具准备

  光盘、图形谱

  (五)观看教学光盘

  教学光盘中的教学程序有以下五部分:

  1、 导入新课 (带领学生齐做《小螺号》的律动,观看光盘中大海的景色)

  2、 新歌教学 (跟着光盘里的老师学唱歌曲)

  3、 动作创编 (观看光盘里学生的表演)

  4、 巩固练习 (回忆并齐唱歌曲《大海啊,故乡》)

  5、 全课小结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光盘中画面内容

  当地教师活动

  当地学生活动

  儿童歌曲《小螺号》

  带领学生做律动

  学生跟着老师齐做律动

  大海的景色

  提问学生“在画面中看到了什么,大海给你们留下了什么印象?”

  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二)新课教学

  光盘中画面内容

  光盘中教师活动

  光盘中学生活动

  当地教师活动

  当地学生活动

  播放歌曲《海》

  提问学生歌曲中都唱到了什么

  聆听歌曲,思考问题并回答

  让学生听清楚光盘中教师的提问

  回答光盘老师的问题

  出示图形谱

  带领学生学唱简谱

  学唱简谱

  带领学生跟着光盘老师学唱简谱

  逐句学唱,跟着光盘里的琴声完整演唱曲谱

  带领学生学习歌曲

  朗读歌词,分段演唱歌曲

  利用光盘教唱歌曲并个别抽查

  有节奏的熟读歌词,融入情感完整演唱歌曲

  提问学生“你想对大海说些什么?”

  回答问题,纷纷表现对大海的热爱。

  (三)知识拓展

  光盘中画面内容

  光盘中教师活动

  光盘中学生活动

  当地教师活动

  当地学生活动

  《海》的'表演

  提问学生怎样用形体动作表现歌曲

  表演歌曲《海》

  启发学生为歌曲创编动作

  发挥想象力,利用自己创编的动作来表演

  弹琴带领学生齐唱《大海啊,故乡》

  演唱歌曲

  提示学生,回忆学过哪些有关与“海”的歌曲。

  回答问题并齐唱《大海啊,故乡》,感受海边生长的小朋友对家乡的热爱。

  四、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会了一首新歌《海》,看到了大海美丽的景色,使我们对大海有了更多的了解,就让我们在这优美的歌声中结束本次的音乐旅程吧!

  初中音乐教案15

  一、初识名人

  课前大家广泛搜集了贝多芬的资料,请展示一下好吗?

  我给大家准备了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听完后,告诉我你的感受,《音乐巨人贝多芬》教案设计8。

  二、听《命运交响曲》片段,交流感受。

  生1:感觉很震撼,很有气势,仿佛是激烈的敲门声。

  生2: 。

  这部宏伟的充满哲理和英雄史诗般的巨作,贝多芬创作了6年时间。此时的他已在无声的世界里孤独地挣扎了二十余年。是什么力量使他超越了自身的痛苦,成为伟大的音乐巨人呢?让我们一起走近名人。

  三、走近名人

  1、 布置大家预习了课文,谁先来读一下生字?齐读。

  2、课文从客人来访谈起,请你概括其中写了哪几件事?

  (客人参观贝多芬工作室——客人与贝多芬会面——贝多芬回忆最后一次指挥的情形)

  四、解读名人

  1、 作家何为写人物传记非常善于塑造生动的人物,你觉得文章写的最精彩地方在哪里?(肖像、语言)

  我们先来剖析肖像描写部分,谁来读?

  3、请你按照“从 中,我读出了一个 的'贝多芬,初中一年级语文教案《《音乐巨人贝多芬》教案设计8》。”这一句式,说说你的理解。师举例。

  学生读外貌描写部分,交流。

  ①外貌:(双肩、眼睛、嘴)—坚忍无比

  ②比较阅读 罗曼罗兰的《名人传》片断,比较写法的异同。

  (相同:观察角度相同,着眼点相同

  不同:课文抓住典型特征,语言简练,着力表现贝多芬坚忍无比的生的意志;选文描写全面细致,突出了贝多芬相貌平庸甚至丑陋,与下文写贝多芬不朽的贡献、伟大的人格相对比。)两段描写各有千秋,都服务于作者的写作目的,都能以形传神,课文尤其如此。

  ③写法:以形传神

  仿写练习:抓住某位同学的一个面部特点写一、二句话、交流。

  4、内心(语言)

  古语说:言为心声,透过贝多芬的语言,我们走进他的心灵。揣摩贝多芬的语言,说说你的理解。

  a 一株树:苦闷、绝望 热爱自然

  b 火山: 坚强 与厄运抗争、献身音乐

  c 心里的音乐: 用生命创作

  d “永恒”:超越自我 音乐相伴 (用苦痛换来欢乐)

  5、概括贝多芬给你的总体印象:独立坚强,严肃善良、热爱自然、酷爱音乐、不屈服于厄运。

  1、作者为什么称贝多芬为“音乐巨人”? 信念、巨人、贝多芬

【初中音乐教案】相关文章:

[精选]初中音乐教案05-10

初中音乐教案【经典】06-08

初中音乐教案07-01

(经典)初中音乐教案06-18

初中音乐教案07-06

初中音乐教案《小草》08-17

【推荐】初中音乐教案11-26

初中《小放牛》音乐教案11-22

(通用)初中音乐教案04-14

初中音乐教案[荐]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