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教案

时间:2024-04-23 07:21:35 初中音乐教案 我要投稿

初中音乐教案[荐]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音乐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初中音乐教案[荐]

初中音乐教案1

  教材分析:民族管弦曲《春江花月夜》力图从音乐的角度来刻画一幅美丽动人的月夜江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乐曲的旋律流畅婉转,格调古朴典雅、生动秀美,充分地利用各种音乐手段,形象地描绘祖国春江月夜的良辰美景,贴切地表现出标题“春江花月夜”的新意。这首乐曲的生动音乐语言,激发着人们丰富的联想与想象。因此,它远远地超过了用诗歌语言所表现的意境。

  《春江花月夜》原来是一首琵琶曲,曲名为《夕阳萧鼓》,这首作品已成为中国传统音乐中的一颗光彩夺目的璀璨明珠。它宛如一幅山水画卷,把春天静谧的夜晚,月亮从东山升起,小舟在江面荡漾,花影在两岸轻轻摇曳的大自然迷人景色,一幕幕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给人们以高度艺术美的享受。

  《春江花月夜》是由引子、主题乐段、主题的多次变奏及尾声构成的。这首具有中国特色的变奏曲,每个乐段前面都有一个小标题。分别为:江楼钟鼓、月上东山、风回曲水、花影层叠、水深云际、渔歌唱晚、洄澜拍岸、桡鸣远濑、欸乃归舟、尾声。 教学目的: 1、通过欣赏古曲《春江花月夜》,使学生了解有关的音乐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和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

  2、了解一些中国传统音乐的结构特点。

  3、背唱《春江花月夜》的主题。

  教学重点: 认识中国传统音乐结构的两个特点:“鱼咬尾”和“换头合尾”。

  教具:录音机、录像机、磁带、录像带、钢琴

  教学时数:第一课时 (40分钟)

  教学过程:

  一、导入:(2分钟)

  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中国古曲,这首作品我们每个同学都听过。有同学会问:“老师为什么会这么肯定地说呢?因为我们每天在上课间操时,都要做一套太极操,这套操使用的音乐就是今天我们要欣赏的音乐作品,你们猜猜这首乐曲的曲名是什么?《春江花月夜》

  二、《春江花月夜》作品简介:(8分钟)

  “春江花月夜”原本是一首琵琶独奏曲,早在1875年前即有传抄本,距今1999年,同学们算一下已流传了多少年?学生答:“1999-1875=124年”。原曲名为《夕阳箫鼓》,并列有一系列的小标题如:夕阳箫鼓、花蕊散回风、关山临却月、临水斜阳、枫荻秋声、巫峡千寻、箫声红树里、临江晚眺、渔舟唱晚、夕阳影里一归舟等。20世纪20──30年代,上海的一些音乐家将这首曲子改编为丝竹合奏,取名为“春江花月夜”,并组合若干段落,每个段落都加有形象生动的小标题。请同学们打开书p14页,划下各个小标题:江楼钟鼓、月上东山、风回曲水、花影层叠、水深云际、渔歌唱晚、洄澜拍岸、桡鸣远濑、欸乃归舟及尾声。新中国成立以后,音乐家们又在丝竹合奏曲的基础上,将此曲编配为民族管弦乐合奏曲。

  三、《春江花月夜》的结构特点:(20分钟)

  这首典雅、优美、抒情的民族管弦乐曲,已成为中国传统音乐中的一颗光彩夺目的璀璨明珠,它具有中国传统音乐的`结构特点。在欣赏这首作品之前,让我们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乐曲中这些很有意思的结构特点。

  1、 江楼钟鼓:

  这段江南风格的主题音调(琵琶、古筝、箫、二胡等)丝竹乐器奏出。让我们先来欣赏一下这段主题音乐。

  请同学们看p14页谱例:首先视唱主题,在反复地视唱过程中,发现乐句一头一尾的音都是用同度音贯串连接的。

  这段主题旋律如歌,给人以恬静安谧、令人陶醉。也是全曲的基础。我们可以用一句民间的俗语来形容它叫“鱼咬尾”。要求学生掌握这个特点后背唱这段主题旋律。

  2、 这段主题,它在不同的音乐段落里变化展衍,从不同侧面充分展示它所蕴含的美质。在不同的段落中,这一主要主题往往改变它开始的部分,引出一些新的因素,给人以新的享受。请同学们听三个段落“江楼钟鼓”、“月上东山”、“花影层叠”。归纳出这三个段落有什么相似点。特点是:每段的结尾乐句相同: 我们把这种中国传统音乐的典型的结构特点叫:“换头合尾”。

  四、欣赏琵琶演奏家刘德海演奏的《春江花月夜》片段。(5分钟)

  五、小结: 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音乐的特点对欣赏中国古代的音乐作品有很大的帮助。不但能从音乐作品中获得美的感受,更能从音乐的本身发现美。让我们在下一节课中共同感受这首《春江花月夜》给我们带来的古典的美。

  六、作业:背唱《春江花月夜》的主题。

初中音乐教案2

  教学目的:

  1.要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让学生获得心理的满足、情感的共鸣,陶冶他们的情操。

  2.构建音乐“情感教学”模式,以教材为依托,把握情感核心,达到育人的目的。

  重点、难点:

  1、调动学生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动力。

  2、通过情感教学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操和完善的人格,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

  教具:

  多媒体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问题:请问同学们平时都通过哪些手段和方法来欣赏音乐的?

  (导入语:在大家的记忆中我们平时一般通过观看电视,vcd,dvd和听收音机,录音机,mp3 ,现在还有电脑来获得对音乐的欣赏,今天老师要让大家换一种方式来欣赏和感悟音乐,引出今天的'课题—《让我们用心感悟音乐》)——(展示课件)

  (二)欣赏与实践

  1、介绍一位著名的聋哑舞蹈艺术家—邰丽华并观看她的代表作品《千手观音》——(展示课件)

  通过认识这群特殊的人,使学生在为表演者优美的舞姿折服的同时,初步感悟音乐和感悟人生。——(情感铺垫)

  2、在一个感人故事之后,马上进入主题《感恩的心》

  故事根概:

  有一个天生失语的小女孩,爸爸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她和妈妈相依为命。妈妈每天很早出去工作,很晚才回来。每到日落时分,小女孩就开始站在家门口,充满期待地望着门前的那条路,等妈妈回家。妈妈回来的时候是她一天中最快乐的时刻,因为妈妈每天都要给她带一块年糕回家。在她们贫穷的家里,一块小小的年糕都是无上的美味了啊。 有一天,下着很大的雨,已经过了晚饭时间了,妈妈却还没有回来。小女孩站在家门口望啊望啊,总也等不到妈妈的身影。天,越来越黑,雨,越下越大,小女孩决定顺着妈妈每天回来的路自己去找妈妈。她走啊走啊,走了很远,终于在路边看见了倒在地上的妈妈。她使劲摇着妈妈的身体,妈妈却没有回答她。她以为妈妈太累,睡着了。就把妈妈的头枕在自己的腿上,想让妈妈睡得舒服一点。但是这时她发现,妈妈的眼睛没有闭上!小女孩突然明白:妈妈可能已经死了!她感到恐惧,拉过妈妈的手使劲摇晃,却发现妈妈的手里还紧紧地拽着一块年糕……她拼命地哭着,却发不出一点声音…… 雨一直在下,小女孩也不知哭了多久。她知道妈妈再也不会醒来,现在就只剩下她自己。妈妈的眼睛为什么不闭上呢?她是因为不放心她吗?她突然明白了自己该怎样做。于是擦干眼泪,决定用自己的语言来告诉妈妈她一定会好好地活着,让妈妈放心地走…… 小女孩就在雨中一遍一遍用手语做着这首《感恩的心》,泪水和雨水混在一起,从她小小的却写满坚强的脸上滑过….“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她就这样站在雨中不停歇地做着,一直到妈妈的眼睛终于闭上……

  (1)、先让学生初步欣赏歌曲《感恩的心》;(展示课件——教师范唱)

  (2)、然后教师一边教唱歌曲和一边手语;(教师示范——学生试学)

  (3)、让全体学生起立和教师一起用手语演绎《感恩的心》

  (让学生亲身体验感受、直观感知,听唱练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形成艺术的审美施教法,实现教学目的 )

  3、欣赏《天路》

  爱,就是如此伟大也许身边小小的细节你并未留心,但它无时无刻都陪伴在你身边.珍惜自己身边所拥有的,让爱继续伸展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展示课件)

  4、 欣赏《天亮了》(展示课件)

  再由韩红的另一首歌《天亮了》讲述又个让人感动的故事,进一步让学生获得心理的满足、情感的共鸣,陶冶他们的情操,引导学生感恩父母、感恩师长、感恩社会,以积极的姿态认真学习,面对人生。

  (三) 课堂小结

  教师展示本堂课的寄语:

  让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

  感谢父母、感谢师长、

  感谢同学、感谢亲朋!

  让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

  去帮助那些需要我们帮助的人!

  让这世界永远充满着爱!

  (四) 作业布置

  1、给父母演唱《感恩的心》

  2、主动做家务。

初中音乐教案3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江南小调《无锡景》,感受民族音乐特点,产生对江南民间音乐文化的热爱。

  【过程与方法】

  学会方言演唱《无锡景》,乐意参与歌唱、互动等音乐活动,进一步品味歌曲的江南特点。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用委婉细腻、自然柔和的声音演唱歌曲《无锡景》,并能把握歌曲节奏及装饰音。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学唱歌曲《无锡景》能够用自然、柔和的声音正确的演唱歌曲。

  【难点】

  歌曲节奏及装饰音的把握。

  三、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教师用无锡方言向学生问好。请学生猜猜老师说的是什么地方的方言?

  由此导入新课。

  (二)初步感知

  (1)完整聆听《无锡景》

  思考:歌曲中描述了哪些无锡风景?

  (2)再次聆听《无锡景》,感受其情绪与速度特点。

  教师组织学生聆听《无锡景》,并请学生思考:歌曲的情绪与速度是怎样的`?

  (三)探究学习

  (1)聆听教师范唱《无锡景》第一段

  思考:

  ①歌曲共有几个乐句?

  ②歌曲中没有出现哪几个音?

  (2)轻声柔和的跟琴唱一字多音练声曲hi ya(一口气)

  (3)跟范唱不出声读第一段歌词,带上表情

  (4)跟钢琴轻声学唱第一段歌词

  ①歌唱状态

  ②咬字

  ③节奏

  (5)教师分别范唱带衬词和不带衬词的第一、二乐句,体会衬词在歌曲中的作用。

  (6)跟伴奏有表情地演唱歌曲的第一段歌词,遇到难点部分教师讲解波音和装饰音的定义。

  (7)师生接龙学唱第二段歌词

  (8)学生分组视唱第三段歌词,一组唱另外一组判断视唱是否准确

  ①歌唱状态

  ②咬字

  ③节奏

  (四)拓展延伸

  (1)欣赏方言版《无锡景》视频,说说方言版给你怎样不同的感受?

  (2)跟钢琴模仿用方言学唱歌曲的第一段

  ①歌唱状态

  ②音色

  ③表情

  (3)聆听小调歌曲《桃花红杏花白》

  思考:这首歌曲是否也来自南方?为什么?

  (4)民歌特色的形成与那些因素有关?

  (五)小结作业

  小调是民歌中的一种重要体裁,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希望大家能走进民歌,有兴趣欣赏各地区、各民族留存的更多的经典作品,你会发现其中有许多非常动听,有机会我们再来一起分享。

  四、板书设计

初中音乐教案4

  教学目的:

  1.通过欣赏脸谱,使学生了解脸谱是中国京剧中的一种脸部化妆方式。

  2.通过学唱《唱脸谱》,让学生了解中国国粹与流行歌曲的巧妙融合,从而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艺术的兴趣,进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通过画脸谱,引导学生体验音乐、美术这两种诉诸不同感官的艺术学科的结合,培养学生对综合艺术的审美感受。

  教学重点:

  1.了解脸谱知识,认识脸谱在京剧中的作用。

  2.在歌曲演唱中分辨不同脸谱的不同表现力。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录音机、磁带、画笔、白纸等

  教学过程:

  一、赏析与导入──看脸谱

  ㈠组织教学:在京剧音乐声中开始上课

  ㈡资料展示:多媒体展示收集到的有关脸谱的知识

  1、脸谱的产生;

  2、脸谱的颜色 ;

  3、脸谱的样式

  二、活动与体验──唱脸谱

  ㈠新授引入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歌曲──《唱脸谱》(多媒体投影),了解一下歌曲中涉及到的脸谱人物。

  ㈡歌曲范唱

  1、谈话:听完这首歌曲,你从中知道了哪些有关脸谱及人物的`知识。

  2、学生自由谈

  ㈢学唱新歌

  1、学生先在教师的钢琴伴奏中视唱旋律,然后随教师指挥一起唱。

  2、难点突破,前半拍休止

  3、随钢琴唱词(体会京剧风味的流行歌曲的特点)

  4、齐唱歌曲(加深情感体验)

  三、思考与创作──画脸谱

  ㈠欣赏:录音播放京剧唱段,学生思考剧中人物的脸谱可以看出他是什么形象?

  ㈡创作:(背景音乐与播放京剧)

  1、学生在音乐声中分组画脸谱。

  2、在音乐中学生展示作品,师生共评。

  四、反馈与小结──演脸谱

  ㈠学生戴自制脸谱唱歌曲,教师伴奏。

  ㈡小结(多媒体投影展示)

初中音乐教案5

  教学目标:

  学会歌曲《新世纪的新一代》,并有感情的演唱,能够用三角铁、小铃鼓等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能够选择适当的音乐为诗朗诵配乐,并勇敢地即兴表演。

  重点与难点:

  1、重点:学唱歌曲《新世纪的新一代》,感受歌曲的演唱情绪,能够有感情的演唱。

  2、学难点:节奏演唱与间奏的衔接要准确。

  教学过程:

  1、播放《新世纪的新一代》的'歌曲录音,让学生感受歌曲欢快热烈,充满活力的情绪,学生进入学习的情境。

  2、学生讨论:对刚刚听到的歌曲进行初步的分析,如:歌曲的情绪是什么样的?歌曲的速度为什么用“中速稍快”而不用慢速、很慢来表现?歌曲演唱有神魔特点?等等。

  3、再次播放歌曲录音,结合讨论的问题再次聆听,进一步感受歌曲的力度、速度、演唱情绪。

  4、学生听录音学唱《新世纪的新一代》,边唱边体会歌曲的意境。注意轻声哼唱。

  5、请学生仔细观察,找一找、议一议、谈一谈,简单分析歌曲的特点。如:第一乐段四句节奏完全相同;歌词与旋律结合紧密,一字一音;旋律的2、4、6、8小节第三拍处标有拍击节奏的记号和“小过门”;第二乐段1—12小节的第一拍和13、14小节的一、三拍都标有“三角铁”记号。让学生知道和理解歌曲第一、第二乐段的节奏有什么变化和特点,这些手段都是为表达歌曲意境、情感服务的。

  6、在老师的钢琴伴奏下,进一步练唱歌曲,直至熟练演唱。

  7、按照教材要求,在拍手处击拍节奏,在“三角铁”处自选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教师钢琴伴奏,学生自信地演唱1-2遍。

  8、将学生分成两组,比一比那个组演唱的声音洪亮,情绪饱满,音高、节奏准确。

  9、学生讨论:这首歌曲还可以采取哪些演唱形式?(独唱、领唱等)

  10、教师可以按照学生讨论的意见,采用多种方法和演唱形式练唱,边唱边拍手打节奏。还可由学生自主设计其他方式进行表演。

  11、以下方法供参考:

  (1)在拍手处可以边拍手边喊“嗨、嗨”,烘托气氛。

  (2)可以根据歌词的提示做表演,如:走秧歌步,精神饱满地和着音乐踏步。

  (3)教师为本课教学准备一些渲染气氛的道具:锣、鼓、镲、彩绸等,便于学生边歌边舞。

  12、学生转入下一内容的学习,配乐诗朗诵。

  (1)学生仔细阅读教材上的诗歌,初步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的意境。

  (2)播放《中学时代》、《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的歌曲录音,学生安静地聆听,感受歌曲的情绪。

  (3)教师再为学生播放几首音乐,由学生自主选择乐曲给诗歌配乐。

  (4)教师宣布:小小诗歌朗诵会现在开始。

  (5)学生自荐、自愿为老师和同学表演诗朗诵。

  (6)教学评价:生生互评、师生共评。

初中音乐教案6

  一、教学目标:

  1、在反复聆听、歌唱《渴望春天》的过程中,感受歌曲明朗、愉快的情绪。

  2、培养学生对经典作品的兴趣和热情,唤起学生对音乐、对春天、对生活的乐观、积极的情感体验。

  3、让学生初步了解有关作曲家生平等音乐与相关文化

  4、能够从以“春”为主题的古诗和歌曲中感受、体验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快乐,乐于参与表现创造“春”的音乐活动。

  二、教学重、难点

  1、尝试用声音、速度、力度的变化表现赞美春天、渴望春天的心情。

  2、认识变音记号,学习临时变化音的唱法。

  三、课前准备:

  欣赏《春天在哪里》,播放一些以春天为主题的欢快的音乐作品,创设情景,帮助学生从音乐风格上自然地走近春天。学生从无意注意到有意注意,在不经意间领略到春天的诗意、暖意和别样境界。课前创设适当的艺术环境,突出音乐艺术美的氛围,为音乐课创造一种闲适、松弛的.心情。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春天在哪里》音乐声中进入教室)

  师:刚才播放的这段音乐大家应该非常的熟悉,能告诉我它的歌名吗?

  生:《春天在哪里》。

  师:这首歌表现了什么啊?春天的歌。现在春天的脚步也慢慢走近我们的身边,我想请同学们用自己熟悉的一些诗、歌还有词来描述一下春天。

  师:同学们表现的非常的好,在这短短的几分钟时间内就说出了这么多关于春天的诗和歌,说明同学们对美丽的春天是多么的热爱。

  1、聆听(渴望春天)

  师:首先我请同学们来欣赏一首歌曲,听完之后请你们谈谈你们在歌声中感受到了什么?(运用开门见山的方法,直接让学生欣赏优秀童声合唱团的演唱录音歌曲,使学生熟悉旋律,熟悉音乐,初步体会和感受音乐的意境。体会歌曲明朗、愉快的情绪)

  生:我感受到了大自然……万物复苏等。

  师:刚才个别同学谈了自己感受,那么我想那些没有举手的同学一定还在回味当中。你们能不能给这首歌来添一个歌名呢?

  生:《渴望春天》

  2、简单介绍音乐大师——莫扎特的出生地、出生时间和非凡的音乐天赋

  师:刚才我们听到的歌曲《渴望春天》就是由莫扎特创作

  师:关于他你们了解多少呢,在课前我请同学们去查找了一些关于莫扎特的资料,我们一起来分享。

  生:他是奥地利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

  师:同学们找了非常多的资料,现在我们也初步的了解了一些有关莫扎特的东西。让我们走进他的歌曲中,去领略一番。

  3、复听《渴望春天》

  师:下面请再次欣赏《渴望春天》,边听边思考以下问题:

  A、歌曲的演唱形式: 1、男声合唱 2、童声合唱 3、女声合唱

  B、歌曲的情绪: 1、热烈激动 2、明朗愉快 3、低沉忧郁

  C、歌曲的拍号: 1、3/4 2、6/8 3、3/8

  (六拍子是由两个三拍子组成的)

  D、歌曲描述了什么样的画面?

  (第一遍带着问题听音乐,边听边写下前三题的答案。第二遍跟着录音小声哼唱,最后一题同桌互答)

  4、学唱歌曲

  师: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不同的画面,那么不知道用歌声描绘出的画面是不是也一样的美呢?先听老师把这首歌演唱一遍。听完这后我想你们一定也很想来学唱这首歌。

  (1) 师边弹奏歌谱,生轻声学唱,找出自己认为最难唱的一句。讲解升号,装饰音、休止符、不完全小节、连音线。

  师:在这首歌曲中出现了很多的休止符,必须要注意休止。

  (2) 生随琴轻声的用“啦”来模唱。

  (3) 学唱歌词并且能有感情的演唱。

  师:这首歌的情绪是怎么样的呢?那我们唱的又是怎么样呢?跟磁带中唱的情绪是一样的吗?

  (增强了学生对音乐作品情绪的体验,并使学生了解到歌曲的词、曲情绪应一致、和谐。)

  5、歌曲创编:

  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形式给歌曲进行创编。

  6、课堂总结

  师:你看今天春光明媚,空气清新,现在真是个柳绿花红、莺歌燕舞的季节,那么现在就让我们到大自然中感受一下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景象吧

初中音乐教案7

  教学内容

  欣赏:《卡门序曲》《今夜无人入睡》。

  教学准备

  钢琴(或其他键盘乐器)、音响及多媒体软件等设备、有关歌剧音乐的文字、图片材料。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歌剧唱段《今夜无人入睡》和《卡门序曲》《威廉·退尔序曲》,使学生初步了解欧洲歌剧艺术的魅力及其起源与发展。

  2、随音乐划拍或指挥,并背唱《卡门序曲》主题旋律和《今夜无人入睡》的曲调,体会歌剧音乐所具有的艺术魅力。

  3、以歌剧《图兰朵》为例,了解本土文化与多元文化的联系。

  教学过程

  1、教师使用多媒体播放歌剧《卡门》录像片段并聆听《卡门序曲》,师生共同探究歌剧《卡门》的.剧情和序曲音乐特点。

  2、继续聆听《卡门序曲》,使学生从音乐艺术形象的角度初步领略其艺术魅力,并知道《卡门序曲》是歌剧开始时的一首明朗而辉煌的管弦乐曲,它仿佛概括了歌剧的内容。结构基本属于回旋曲式。乐曲主部是一首节日进行曲,它来自歌剧最后一幕的合唱旋律,气氛热烈欢快,由木管和小提琴主奏,音乐把人们带到西班牙斗牛场的喧闹狂热的气氛中。

  3、引导学生随音响边划拍边哼唱“节日进行曲”和弦乐主奏著名的《斗牛士之歌》(第二插部)曲调,使学生体会《斗牛士之歌》雄壮、威武的曲调,与主部音乐“节日进行曲”形成鲜明的对比。要求学生记住这两首音乐的旋律。

  4、教师简介四幕歌剧《威廉·退尔》剧情,并引导学生聆听《威廉·退尔序曲》,使学生初步了解该序曲的结构分为四个部分,教师可采用边欣赏边列表的方式,引导学生从每部分音乐使用的乐器、音乐主题、音乐表现要素表达的意境和音乐形象等,进行分析以加深对序曲音乐的感受和理解。

  5、学生可随《威廉·退尔序曲》主题音乐划拍哼唱,记住主题。

  6、欣赏《今夜无人入睡》,简介歌剧《图兰朵》剧情,了解欧洲歌剧音乐融入中国民歌《茉莉花》,使学生了解本土文化与多元文化的联系。并记住《今夜无人入睡》的曲调。

初中音乐教案8

  教学内容:

  欣赏《德涅泊尔河掀起了怒涛》、《阿尔卑斯牧场》、《丰收之歌》、《玛莱卡莱》、《弗拉门戈舞曲》、《玛组卡》、《霍拉舞曲》、《苏格兰风笛》。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乌克兰民歌《德涅泊尔河掀起了怒涛》、瑞士民歌《阿尔卑斯牧场》、丹麦民歌《丰收之歌》、意大利民歌《玛莱卡莱》、与西班牙《弗拉门戈舞曲》以及苏格兰风笛曲,体味欧洲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音乐文化意蕴与不同的风土人情,培养青少年对不同文化尊重和热爱的品格。

  教学过程:

  1、通过复习演唱上一节课《乡村花园》,吧学生带回欧洲音乐的氛围中来,从主动演唱到主动聆听,进入到较深层次的感受音乐。

  2、听赏歌曲《德涅泊尔河掀起了怒涛》。

  3、《阿尔卑斯牧场》。

  (1)用提问与讲解了解瑞士民族音乐以及阿尔卑斯风土人情。

  (2)分析《阿尔卑斯牧场》的调式、调性、基本结构。

  (3)采取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讲述这首民歌的基本情绪。

  4、《玛莱卡莱》

  (1)欣赏当代意大利著名歌唱家帕瓦罗蒂演唱的这首意大利民歌的音像带(比如三大男高音紫禁城音乐会录像带或录音带),让同学们谈谈听后感。

  (2)讲述介绍意大利那不勒斯人文风景的小资料(图片)。

  (3)分析这首歌曲的旋律变化与歌词情绪变化的内在联系。

  (4)结合欣赏作曲家托斯蒂的其他一、二首精美的意大利民歌,如《悲叹小夜曲》、《夏夜的月亮》等。

  5、弗拉门歌舞

  (1)欣赏一般弗拉门戈舞曲后观赏舞蹈图片(或教学幻灯片)。

  (2)讲述弗拉门戈音乐舞蹈的几种类型。

  6、妈祖卡

  (1)欣赏肖邦的钢琴曲——玛祖卡。

  (2)介绍著民音乐家波兰“钢琴诗人”肖邦及其作品。

  (3)介绍玛祖卡舞曲的音乐特点及舞蹈特征。

  7、霍拉舞曲

  (1)聆听霍拉舞曲的教学录音带。

  (2)介绍罗马尼亚民间舞——霍拉,以及罗马尼亚民间音乐。

  8、有关资料

  (1)《玛祖卡》

  玛祖卡是波兰的两种民间舞的玛祖卡和用玛祖尔(波兰中部马佐夫舍地区的一种流利、活泼、欢快、热烈奔放的男女双人舞曲)体裁写的'音乐作品流传到法国后的统称,18世纪逐渐流行于欧洲各国。各国的宫廷舞蹈编导们根据波兰玛祖卡舞整理加工为舞会舞蹈和舞台形式,其音乐节拍为3/4,一重拍落在第1拍或第2拍为其特点,舞蹈以滑步、脚跟碰击,男舞者单腿脆地,女舞者绕行和以双人旋转等为主。著名舞剧《莱蒙达》、《天鹅湖》,歌剧《亿万苏萨宁》中都有玛祖卡。著名作曲家肖邦曾以此音乐体裁写成多部传世名作。

  (2)《霍拉舞曲》

  霍拉是一种罗马尼亚民间舞蹈,跳霍拉舞是罗马尼亚人在婚礼或节日活动中必不可少的内容,也是一种大众化娱乐形式,音乐节奏明快,旋律优美,表现了巴尔干地区人民的开朗、欢乐、热爱自由的性格特征。

  舞曲由青年男女搭肩成行开始,招着女子参加进来,然后是已婚者,最后是老人。大家联成一个圆圈,向前一步,退后一步,相左三步,向右五步,如此反复进行,是圆圈逐渐逆时针旋转;间或向中心聚拢,然后散开还原队形,参加者可达数百人;往往可持续舞蹈数小时,直到尽兴。

  (3)《苏格兰风笛》

  风笛是一种古老的簧管乐器,至少已由三千年的历史。相传有罗马人从亚洲传入欧洲,从16世纪起,苏格兰人便将风笛与其它乐器和用,在多种场合表演。

初中音乐教案9

  【教案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吕其明及其作品;初步了解管弦乐的构成;初步了解节奏、节拍、速度、力度、旋律等音乐要素对塑造音乐形象的作用。

  2、能力目标;能视唱《红旗颂》的“歌唱性主题”;能感受,体验作品的音乐情绪,跟随作品展开想象和联想,并应用音乐要素及表情术语描述歌曲所表达的情感内容。

  3、情感目标:通过演唱和欣赏,在音乐实践中感受、体会、表达爱国之情,热爱民族音乐文化。

  【教案重点和难点】

  重点:听赏《红旗颂》;能唱一唱“歌唱性红旗主题”;能分辨“歌唱性红旗主题”和“进行曲式红旗主题”的异同点。

  难点:引导学生在听赏过程中展开想象和联想,增强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能区别相同主题不同体裁的表演风格特点。

  【教案过程】

  (一)组织教案:课堂礼仪,检查出勤,稳定情绪,准备上课。

  (二)导入新课:

  课前播放《五星红旗》(刘媛媛演唱),创设课堂教案情景。

  (三)、讲授新课:

  1、赏画:油画《开国大典》

  2、讨论:★从画面感受到一种什么样的氛围。

  ★身临其境假象,我们置身在那样一个场景中,感觉如何。

  3、播放开国大典视频,感受氛围。

  4、听赏吕其明《红旗颂》(管弦乐曲):

  ①、简介吕其明及其代表作品。(师生共同交流)

  ②、简介管弦乐队构成。(弦乐组、铜管组、木管组、打击乐器组)

  ③、聆听引子主题片段。

  思考:你听了《红旗颂》号角主题后有什么感受?它的旋律来源于哪一首歌曲?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小结:

  感受:激动、振奋、具有强烈的号召力

  来源:聂耳《义勇军进行曲》(国歌)

  ④、聆听红旗主题。

  教师播放“歌唱性红旗主题”和“进行曲式红旗主题”。

  思考:这两个主题有何异同点?能激起你怎样的联想和感受?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小结:

  异同点:乐曲的节奏、旋律没有变,节拍、速度、力度、音乐情绪变了。

  结论:节拍、速度、力度的变化会产生旋律的风格特点的变化。

  歌唱性主题的感受:红旗迎着朝阳,烈烈招展;深情、眷恋、真挚赞颂的情绪。

  进行性主题的.感受:在红旗的指引下,无数的革命先辈们英勇战斗,奋勇前进的步伐;坚定有力、斗志昂扬的情绪。

  ⑤、分别用不同的节拍4/4和2/4,唱一唱两个主题,加强对作品的感受和体会。

  ⑥、听赏再现部。

  思考:你能感觉到音乐情绪发生变化了吗?请用手势示意。

  请学生听辨出东方红主题,并在聆听过程中用手势示意,强化学习的目标,增强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⑦、完整听赏《红旗颂》。

  5、课堂小结:

  比较相同主题(红旗)不同体裁(歌曲、乐曲)的表演风格特点。

  相同点:都能以真挚的情感打动人的心灵,引发内心的共鸣。

  不同点:

  歌曲——动听的旋律,动人的歌词,动情的演唱,使得歌曲在表达音乐情绪,刻画音乐形象上更容易让人理解和感受。

  乐曲——丰富的和声,多层次的配器,大型的管弦乐队,使得乐曲在表达上更到位,更有层次,更感人肺腑,得到的感受更深刻难忘。

  6、布置作业:

  课后唱背红旗主题,尝试为红旗主题填上合适的歌词并演唱出来,下节课同学之间交流一下,比一比谁的创作更精彩。

  红旗颂

  一面用鲜血和精神凝结的旗帜在飘扬

  飘扬在一个用五千年文明传承的地方

  就是这面旗帜摧毁了旧时代的腐朽

  就是这面旗帜迎来了新中国的朝阳

  就是这面旗帜埋葬了屈辱

  就是这面旗帜揭开了中国崭新的篇章

  从此

  一个民族告别了被压迫奴役的历史

  昂首阔步走向了新时代的万里康庄

初中音乐教案10

  一、课题:我们的牧场(人教版七年级)

  二、课时:2 课时

  三、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我们的牧场》,感受柯尔克孜草原音乐的特点; 根据歌曲《我们的牧场》即兴创编。

  四、教学目标

  通过听唱、舞蹈表演等形式,学唱歌曲《我们的牧场》,使学生充分感受草原民族音乐的特点,喜欢新疆柯尔克孜族音乐。激发学生了解新疆、热爱新疆的热情;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积极性,引导他们积极探索和体验草原民族所特有的音乐风格和特点,有创造性地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根据《我们的牧场》音调进行创编,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五、教学重难点

  柯尔克族音乐风格的特点及根据歌曲《我们的牧场》进行创编。

  六、教学准备

  教材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辽阔的草原》。

  多媒体课件、合成器、库姆孜琴、民族服装等。

  七、教学过程

  (一)听音乐猜民族

  师:首先请大家欣赏三个音乐片段并说说你听到的音乐是我国哪个少数民族的?

  生:藏族;蒙古族;柯尔克孜族(学生不知道)。

  师:同学们刚刚听到的第三个音乐片段是新疆的柯尔克孜族音乐。大家知道这个民族主要生活在新疆什么地方吗?想了解这个民族吗?

  生:想。

  师:老师今天专程请到了一位客人,请他来给我们简单介绍一下柯尔克孜这个民族,大家欢迎不?

  (二)该学生自我介绍本民族

  生:我叫阿孜古丽,来自柯尔克孜族。我们这个民族主要生活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部,目前人口约有十七万人,主要分布在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的阿合奇、阿克陶、乌恰县及伊犁地区的新源、特克斯巩留等地,欢迎大家到我们柯尔克孜草原去做客。

  (三)教师介绍柯尔克孜族

  师:今天我们就和阿孜古丽同学一起走进柯尔克孜族,并了解一下他们的民族风情。(课件展示)

  1.壁挂:它是柯尔克孜民族手工艺品及家庭必备的'装饰,也是小伙子选择新娘的重要条件。

  2.追姑娘是柯尔克孜族在喜庆集会和婚嫁喜事时举办的传统活动,同时也是青年男女表达爱慕之情和求婚的一种最佳机会与方式。

  3.《玛纳斯》:《玛纳斯》是柯尔克孜族英雄史诗,也是我国三大史诗之一,在国内外享有盛名,被誉为民间艺术的奇葩。居素普·玛玛依被国内外专家称为“当代荷马”,也是唯一的一位能唱 8 部 20 多行《玛纳斯》史诗的大玛纳斯奇。4.服饰:柯尔克孜族主要聚居在帕米尔高原上,所以他们的服装有高原的特点。由于从事畜牧业,所以他们的服饰多用牲畜的皮毛制作,服饰艳丽多彩。

  5.库姆孜乐器:柯尔克孜语,意思是“奇妙之口”,是一种全木质三弦弹拨乐器,民间有句谚语说:“伴着你生与死,是一把‘库姆孜’琴。”琴型有七、八种之多。

  师: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养一方艺”,柯尔克孜族所处的特殊地理环境以及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民族音乐,造就了他们勤劳善良、憨厚质朴、勇敢剽悍、充满智慧的品格。(四)欣赏、学唱歌曲《我们的牧场》

  请大家和我一起来感受柯尔克孜族的歌曲,听一听这歌声会把我们带入怎样的情境中?

  1.听柯语演唱

  师:听完这首歌曲后大家能不能谈谈对歌曲的感受。生:(发言)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那我们就一起来学唱。

  2.教师范唱

  师:下面老师为大家用汉语演唱一遍。同学们听老师唱得好吗?

  生:好!师:谢谢同学们对老师的夸奖,我相信你们唱得会比我更好。

  3.视谱教学

  师:下面老师唱谱,请同学默唱歌谱。

  师:会唱的同学唱歌谱,不会的学生可以用“啦”模唱。

  4.填词演唱(1)朗读歌词

  教师: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并感受歌词的美。

  (2)听琴填词演唱

  教师:学生说出不好演唱的地方,教师进行教唱。

  5.巩固歌曲

  师:下面我们做个游戏叫接龙演唱,老师唱一句同学们接一句。师:下面请你们分成四大组,一组一句来接龙。

  6.总结草原音乐的特点

  师:有谁可以总结今天我们学唱的歌曲的特点呢?

  生:旋律比较欢快,优美动听。

  7.有感情地演唱

  生:用情演唱歌曲《我们的牧场》。

  (五)听歌曲《我们的牧场》即兴创编

  师:同学们唱得真棒。老师都被你们的歌声所感染了。想给大家表演一段柯尔克孜舞蹈了。同学们你们想看老师表演吗?(利用学生演唱歌曲的同时教师换好柯尔克孜服装)

  生:想……鼓掌

  师:下面你们想不想表现这段音乐呢?

  生:想啊……

  师:大家就根据这首歌曲进行创编,比如:诗词创编,舞蹈创编,游戏创编,双簧,乐器等。

  师:巡视与学生共同参与活动。(师生互动)各小组同学根据《我们的牧场》中的音乐,相互商量、现场即兴创编。(库姆孜乐器弹唱、舞蹈表演、游戏追姑娘、创编歌词、口哨表演)(六)总结

  学生小结:学生谈自己在这节课上所学到的知识。

初中音乐教案11

  总目标

  通过各种艺术活动,了解日本音乐、朝鲜音乐、印度尼西亚音乐、印度音乐特征。

  教时分配:

  二教时

  第一教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演唱《樱花》,体会日本特色的都节调式。

  (2)通过律动和表演,感受朝鲜、印尼音乐的风格。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教师学生聊轻松话题:长假中开心快乐的事?(旅游)

  (2)全班学生成立旅游团,去亚洲各国旅游,最后评出最佳音乐小导游。

  二、朝鲜民歌(投影朝鲜族风情照,学生猜测旅游的第一站地点)

  1、教师提问学生:有没有熟悉的朝鲜民歌?师生共同演唱

  2、欣赏歌曲《清津浦船歌》

  投影问题:

  (1)歌曲的。情绪?

  (2)随音乐数拍子,感受强弱规律

  3、复听歌曲,随音乐打拍子,感受朝鲜音乐特点:有明显的三拍子倾向

  三、日本民歌《樱花》(多媒体投影樱花图片)

  1、教师介绍樱花:属于蔷薇科,春季开花,春日相邀赏花是日本一种传统民俗风情活动。

  2、欣赏歌曲:投影问题:

  a歌曲的速度?

  b歌曲的旋律特点:

  c歌曲中出现的音:

  3、学生讨论交流

  4、演唱歌曲

  (1)学生哼唱旋律(教师语言启发学生富有感情地演唱)

  (2)演唱歌曲

  (3)学生讨论不同的`演唱形式,尝试感受

  三、印尼歌曲《星星索》(投影印尼著名建筑和大海,学生感受大海的辽阔,为以下的教学作准备)

  1、学生欣赏歌曲,用身体语言表达对歌曲的感受

  2、指导学生用声音来表达歌曲的意境。

  3、师生配合演唱歌曲,律动演唱表达歌曲意境。

  四、小结三个国家的音乐特征

  五、反馈:听三首歌曲录音,判断国家

  六、由学生评价最佳音乐小导游,颁发导游证。

  七、欣赏三个国家的器乐片断,拓展本课内容。

  (投影三个国家具有代表性的乐器形状,简单文字介绍)

  教学后记

  本课通过成立旅游团,评选最佳音乐小导游,激发了学生参与活动的激情。学生通过拍打节奏,律动演唱等方式,了解了三个国家的音乐特征。而多媒体教学用具的使用使整节课充满艺术美,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欣赏美、感受美的能力。

初中音乐教案12

  教学内容:

  歌曲《西风的话》

  教学目标:

  1.学唱《西风的话》,学习用自然舒展的声音歌唱秋天的美景。

  2.通过学唱歌曲,认识到歌曲的主旨--珍惜时间,热爱美好生活。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用自然、舒展的声音演唱歌曲,表现歌曲的抒情意境。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电子琴等。

  教学方法:听唱法、启发式等。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导入

  1.引入秋天美景图片。

  2.如果用绿色、红色、金色、白色来形容四季,哪种颜色最适合秋天?请同学们说说关于秋天的主题词:“秋收”、“秋高气爽”、“收获”、“火红的枫叶”、“沉甸甸的稻谷”、“金色”等,那么美丽的秋天是谁给我们带来的呢?当夏天南风飘然离我们而去,阵阵西风,带来了秋天的信息,西风对我们说??。让我们一起学习歌曲《西风

  的话》。

  三.学唱歌曲《西风的话》

  1.初听歌曲。在听歌曲的时候请大家思考:歌曲的旋律是怎样的?速度是怎样的?(平缓级进,较慢)。

  2.这么好听的歌曲,作曲家是谁呢?介绍作曲家黄自:黄自(1904--1938)作曲家、音乐家。江苏川沙(今属上海市)人,曾赴美国学习,先后在欧伯林大学音乐学院及耶鲁大学音乐学院学习作曲、钢琴。1929年归国后,先后在上海沪江大学音乐系任教并兼任音乐教务主任,作品有:清唱剧《长恨歌》;合唱曲《抗敌歌》、《旗正飘飘》;爱国歌曲《热血》、《九一八》;艺术歌曲《点绛唇》、《思乡》、《玫瑰三愿》。著作有《和声乐》、《西洋音乐史》等。其中《思乡》、《长恨歌》、《抗敌歌》被评为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

  3.朗读歌词,仔细领会歌词,西风到底告诉我们什么?(珍惜时光,热爱生活和对美好时光的憧憬)。这也是这首歌的主旨(中心思想)。简练而生动地描写了一年来小朋友的成长和节令景物的变化,点出了初秋的'特征,饶有情趣。

  4.听师范唱。同位讨论,这首歌曲节拍是多少拍?运用了什么节奏型?

  5.教师简单分析歌曲:这首歌为4/4拍,大调式,一段体。由四个乐句组成,这四个乐句都采用了相同的节奏:X X -- -- ︱ X - X - ︱ X X︱ X- - 0 ︱,但旋律的变化表现出不同的情绪对比。旋律流畅,在上下流动的级进中插

  入音程大跳,变化有致,力度运用细腻恰当,使歌曲具有丰富的表现力。由于使用拟人化的手法,将“西风”作为第一人称“我”, “你们”代表“孩子”,唱起来倍感亲切。

  6.学唱歌曲:

  1) 跟琴视唱歌谱。先找出歌曲的最高音、最低音。

  2) 用“啊”随琴唱旋律,并试着打节拍演唱。

  3) 填词唱歌曲,电子琴伴奏。

  4)接龙唱练习。

  5) 集体完整演唱歌曲。我们应该怎样去演唱,来体现歌曲中的秋意呢?(注意:要字正腔圆,演唱“袄”、“高”、“蓬”、“红”等字要使声音饱满,吐字清晰。)

  6)边听边唱,认真体会在演唱时,哪些地方可作渐强或渐弱的处理?分组讨论,将歌曲的旋律线画在课本上,说说注意歌曲的强弱变化有哪些好处?(使歌曲更好听、更富有感情)

  7) 尝试用中等稍慢的速度演唱,体会歌曲的意境,注意将歌曲的强弱对比表现出来,轻柔、舒展的声音演唱,找一位同学指挥集体演唱 。

  四.教师小结。

  五.课后拓展:说说本节课自己的收获。

初中音乐教案13

  学习目标:

  1、学习歌曲《蓝天白云》,唱出自由自在、乐观向上的情感

  2、欣赏《为我们的今天喝彩》,感受现代青少年的青春活力和时代气息

  教学重点:感受表现花季少年生活的音乐作品,并能用自己的歌声传达出新时代少年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

  教学难点:对音乐作品的评析和表现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课前音乐:播放展现美丽风景(风轻云淡)的轻音乐

  2、语言设境:我们送走了满载收获的20xx年,迎来了崭新的充满希望的20xx年。对于亲爱的同学们,也告别了天真浪漫的童年,步入了风华正茂的花季岁月。处处都洋溢着诗意和歌声,像蓝天和白云,沐浴着一片爱的阳光!

  (二)揭示课题

  ——花季如歌(小黑板)

  (三)学习歌曲《蓝天白云》

  1、听赏《蓝天白云》,感受歌曲情绪

  2、说一说歌曲的情绪、节奏等→找出歌曲中重复和变化重复的地方,分析歌曲的曲式结构→教师归纳总结

  3、再次听赏《蓝天白云》,轻声跟唱,熟悉旋律

  4、节奏练习:OΧ|ΧΧΧΧΧΧΧ|ΧΧΧΧO

  5、跟琴填词演唱→视谱演唱,注意唱好弱起拍、切分以及句末休止处

  6、歌曲处理:尝试用不同的方式来演唱(齐唱、领唱齐唱等),用欢乐的歌声唱出超越昨天的.信心和对今天世界的热爱!

  (四)欣赏《为我们的今天喝彩》

  1、听赏歌曲,思考歌曲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谈一谈感受

  2、教师归纳,简介歌曲

  3、再次听赏,并跟唱,体会歌曲浪漫热烈的情绪和富有动感的旋律

  (五)听赏《我听见时光的声音》

  1、欣赏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

  2、说一说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谈谈感受

  (六)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欣赏了三首表现花季少年生活的歌曲,我从同学们的歌声里深深地感受到了自由自在、朝气蓬勃、乐观向上的青春气息!我衷心地祝愿同学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洋溢着欢乐和幸福!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超越昨天、珍惜今天、收获美好的明天!

初中音乐教案14

  一、教 材 分 析

  凝固的音乐依据课程标准的目标,综合“欣赏·评述”和“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学习内容凝固的音乐,本单元凝固的音乐采用了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学活动建议,以建筑为教学题材,通过欣赏、制作教学活动,目的在于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凝固的音乐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以及基本的美术素养。

  课题《凝固的音乐》应理解为:建筑艺术和音乐一样,能够使人的情感和精神得到升华。

  教材从欣赏进入,以不同类型、风格的经典建筑为对象,分别从造型结构、光影变化、色彩以及环境等方面加以提示,启发学生进行联想,引导学生用体积、空间的认识方式感受优秀的建筑作品的魅力。

  两个教学活动按梯次由浅入深展开,从简单形体的制作尝试中理解建筑的某个部分,进而丰富学生的想像,通过合作学习,完成较完整的建筑模型。在制作过程中,学习和运用立体构成的制作技法,获得知识技能的能力。

  资料库提供的术语解释:节奏与韵律,是音乐与造型艺术通用的术语,结合图片,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建筑在造型结构与空间上的艺术表现。

  学习大空间是对本单元知识内容的延伸和拓展,分别从生活中构成形式的运用、中国古代建筑等方面进行引导,鼓励学生走出课堂,在社会生活中学习和运用知识。

  教材综合欣赏和制作两方面的学习内容,教学中应以形体空间感受和认识为主线,联系建筑艺术的人文精神和立体制作的技能方法,让学生在感受与表现、知识与技能方面都能够有所获得。根据学生能力条件设置模型制作的难度水平及要求,注意活动之间的梯次关系,发挥合作学习的效能,力求做出较完整的作品。

  二、教 学 目 标

  赏经典建筑的形式美,体会和认识建筑所蕴含的人文精神;

  制作简单的形体,并构想建筑模型,画出设计草图,根据设计草图,制作简单的建筑模型。

  三、教 学 思 路

  1. 教学题材

  首页图片用于欣赏活动,感受不同类型、风格的经典建筑,分别从造型结构、光影变化、色彩以及环境等方面加以提示,教学运用中应该有所侧重,能够让学生了解欣赏建筑艺术的一般方法。

  布达拉宫随山势耸峙,俯瞰山峦环抱的一片广袤的平原,宏伟壮观;色彩搭配单纯、简洁,错落的组合给人丰富的视觉感受。可以比较下图加拿大蒙特利尔某住宅,同样是直线造型,不同的组合产生不同的空间感受。

  天坛祈年殿层层台基和重重屈檐以平稳的节奏,造成向上的动感,表现与天相接,突出“天”的肃穆崇高。

  悉尼歌剧院富有诗意的建筑群,重复的壳体形成强烈的节奏感,让人联想到出海的白帆、盛开的百合。比较上海体育场飞扬的曲线造型,用以启发学生对建筑构图的认识。

  教学提示启发学生对建筑作品进行联想,引入对简单形体的思考。活动一设置的教学任务可以作为制作活动的第一阶段,让学生从简单形体的制作中学习基本方法,逐步完善建筑模型的构思。第16页的图片为学生提供了想像的参照。

  活动二的学习任务是创意制作,教材为此呈现挖切、折叠和粘合等制作技法详细的步骤图和相应的学生作业。创意制作应该在简单形体制作的基础上丰富和完整,体现教学的延续性。

  2. 教学组织

  课前准备:多媒体、制作模型用纸张、工具刀、尺子、铅笔垫板、直尺、圆规、胶棒等;分小组制作模型;明确制作过程中安全、卫生以及爱护公物等注意事项。

  3. 教学策略

  从建筑艺术给人的视觉、形体和空间感受以及其中蕴含的人文精神等方面理解“凝固的音乐”:即好的建筑不仅仅是用于遮风避雨的构筑物,它还像音乐一样,使我们的情感和精神得到升华。

  欣赏过程注重视觉效果的感受,启发对生活的联想,达到升华情感的目的;从造型、结构、色彩、环境等方面对建筑作品进行分析,学习欣赏建筑艺术的基本知识,了解建筑艺术的形式美法则,并运用于对建筑作品的评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尝试,培养他们敏锐的视觉意识,能够对建筑作品做出积极的?穴或许是独特的?雪反应,追求更高的审美品位,并保持自己独特的审美趣味。

  制作活动分两个部分,安排在两个课时内完成:

  第一课时:结合欣赏活动,参照图片中屋顶和墙体的造型,经过剪切、折叠、粘合,用纸做一个简单的造型;转动这个造型,从不同角度观察感受形体和明暗的变化;基于这个造型,设想添加其余部分后的小建筑模型,画出草图,与同学交流。

  第二课时:按设计风格进行小组组合。通过演示讲解折叠、挖切、粘合等制作方法。依据经典作品,讨论建筑形体的几何关系、曲直、虚实对比关系的处理和运用,进一步理解作品和学习任务。根据学生的设计选择相应的方法,为小组制作提出建议。制作过程中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使不同能力差异的学生都能得到锻炼和表现的机会。

  对教学做出总结,师生结合经典作品交谈制作体会。为进一步了解建筑艺术提供教学资源。

  4. 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注意尊重、保护和发展学生个性,以鼓励和肯定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评价内容包括视觉效果感受、造型、结构、色彩等方面,分别对教学过程中视觉意识的表现、创意和制作水平做出评价;辅导过程中及时对制作工序、方法以及良好习惯等细节做出点评。

  四、教 学 选 择

  两个活动设置形成梯次又相对独立,教学时可以灵活运用。活动一的重点在认识建筑形体的几何关系,结合欣赏教学,在几何体制作的基础上稍加丰富和组合,便能成为一个简单的建筑模型,使教学活动相对完整,便于在时间、材料条件欠缺的情况下单独实施。活动二应该建立在活动一的基础上,相对时间长,可以利用课时之间的空余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在两个活动之间建立知识衔接,形成完整的教学过程。

  根据地域特点,可以考虑采用建筑写生的方法进入:运用前面所学的透视知识,对当地有特点的建筑进行写生,通过作业讲评,结合欣赏获得有关建筑的知识,再进入制作,构成完整的教学活动。

  五、教 学 建 议

  1. 关于教材处理的建议

  课堂欣赏的图片材料有主次之分,不宜平均对待。从建筑艺术的形式美法则进入,运用直线和曲线造型、节奏与韵律、重复与再现、环境等要素进行分类,举一反三,直接指向知识内核。

  强调综合学习的必要性,在欣赏活动中了解建筑体现的人文精神,在制作过程中运用几何知识等等。

  为了加强欣赏和制作之间的联系,增加重复与再现、虚实关系等内容。如采用悉尼歌剧院的重复形状的方法,而不一定模仿形状;挖切可以体现墙体的虚实关系,而不仅仅是为了做窗户等等。

  模型制作尽量减少繁杂的表面处理,比如挖切很多的窗户。多采用体积组合的表现形式,有利于分工合作的组织形式。

  2. 关于教学情境创设的建议

  音乐运用于教学情境的烘托,不失为最佳手段,但其难度也不容忽视。建筑作品是时代的产物,蕴含着历史、宗教、地域和民族等复杂的文化内涵,音乐背景的运用主要是启发学生对人文主题的联想,如布达拉宫可以让人联想到宗教仪式上的大号、喇嘛、藏族服饰、蓝天雪山等等,与建筑的挺拔、宏伟相对应的音乐效果应该是浑厚、宽广的;而悉尼歌剧院让人联想更多的是阳光、海风、远航,悠扬抒情的女高音比较适合这种舒展、明快的建筑风格。针对学生对建筑和音乐的理解所存在的差异,可以考虑在课前组织一次评选活动,让学生为教材中的某件作品选配一段背景音乐,并说出自己的想法和用意,促使他们表达自己独特的审美趣味,创设他们认可的教学情境。

  3. 关于教学方法灵活运用的建议

  为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提出问题和解答问题有机结合,随机调整师生的主从关系,把更多的学习空间留给学生。如:设置“阳光下的悉尼歌剧院”、“世界屋脊上的神殿”、“建筑的直线和曲线”等话题,让学生运用多方面的知识描述自己对建筑作品的感受;点评突出的制作,让学生介绍制作方法与体会等。诸如此类,教师与学生的积极互动,使学生更为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4. 关于教学媒材和教学手段择优使用的建议

  拍摄当地有特色的建筑图片运用于教学,引发学生对周边环境的关注,形成观察习惯。

  注重运用示意图归纳形体结构,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建筑作品;强调动手演示的作用,直观感受更有利于制作技巧的'传授;制作几何体的展开平面图,供学生随时查阅。

  5. 关于采纳不同教学组织形式的建议

  提供一定数量的图片和具有指导意义的文字,利用校园网络或橱窗,举办“建筑博览会”;通过征文的活动形式,利用课外时间完成欣赏教学。不仅能够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还可以缓解课时不足的压力。

  6. 关于学习指导方法和学习小窍门的建议

  几何体体积和它展开平面的形状有很大区别,帮助学生完成从平面到立体转换是教学中的难点。可以利用几何模型教具,从各个角度观察其平面投影。对学生而言,更简便的方法如:拆开一个旧包装纸盒,即可获得展开平面图。

  六、教 学 资 料

  建筑与音乐

  德国文学家歌德把建筑比喻为“凝固的音乐”,因为建筑可以像音乐那样唤起人们某种情感,例如创造出庄严、雄伟、幽暗、明朗的气氛,使人产生崇敬、自豪、压抑、欢快等等情绪。建筑与音乐的联系突出体现在节奏和韵律、重复和再现以及对比等概念与方法上。

  节奏和韵律在音乐和美术中的应用极为普遍。古今中外的建筑?熏不论是单体建筑或群体建筑?熏乃至细部装饰,几乎处处都有运用韵律美造成节奏感。

  在音乐中某一主旋律的重复或再现,通常有助于整个乐曲的和谐统一。在建筑中,往往也可以借某一主题的重复或再现来增强整体的统一性。一般说来,重复或再现总是同对比和变化结合在一起,这样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凡对称都必然包含着对比和重复这两种因素。中国古代建筑中常把对称的格局称为“排偶”,偶是成对的意思,也就是两两重复地出现。同一种形式的空间如果连续多次或有规律地重复出现,还可以造成一种韵律节奏感。如:悉尼歌剧院、天坛祈年殿、故宫角楼的屋顶和香港力宝大厦等。

  建筑形式美法则

  一个建筑给人们以美或不美的感受,在人们心理上、情绪上产生某种反应,存在着某种规律。建筑形式美法则就表述了这种规律。建筑物是由各种构成要素如墙、门、窗、台基、屋顶等组成的。这些构成要素具有一定的形状、大小、色彩和质感,而形状(及其大小)又可抽象为点、线、面、体(及其度量),建筑形式美法则就表述了这些点、线、面、体以及色彩和质感的普遍组合规律。

  建筑形体的几何关系

  古代一些美学家认为圆、正方形、正三角形这样一些简单、肯定的几何形状具有抽象的一致性,是统一和完整的象征,因而可以引起人们的美感。

  抽象的一致性指这些形状有确定的几何关系。例如圆周上的任意一点距圆心的长度是相等的,圆周的长度是直径的π倍;正方形或正立方体的各边相等,相邻的边互相垂直;正三角形的三条边等长,三个角相等,顶端处于对边的中线上。这些形状既然有明确、肯定的几何关系,就可以避免任意性。这种观点对建筑构图影响很大。古代许多优秀建筑作品不论是平面形状、体形组合,乃至细部处理,都以上述几种简单的几何图形作为构图的依据?熏从而获得了高度的完整统一性。后来虽然突破古典建筑形式,出现了多种不规则的构图法则,但有时仍然借助于简单几何图形来达到构图上的完整统一。参看希腊巴特农神庙、卢浮宫金字塔、台方斯大拱门等。

  直和曲的对比

  直线能给人以刚劲挺拔的感觉,曲线则显示出柔和活泼。巧妙地运用这两种线型,通过刚柔之间的对比和微差,可以使建筑构图富有变化。西方古典建筑中的拱柱式结构,中国古代建筑屋顶的举折变化都是运用直曲对比变化的范例。现代建筑运用直曲对比的成功例子也很多。特别是采用壳体或悬索结构的建筑,可利用直曲之间的对比加强建筑的表现力。如:悉尼歌剧院、上海东方之珠、上海体育馆。

  虚和实的对比

  利用孔、洞、窗、廊同坚实的墙垛、柱之间的虚实对比将有助于创造出既统一和谐又富有变化的建筑形象。如:朗香教堂的窗孔使厚实墙体显得和谐而富有变化。

初中音乐教案15

  第一单元花季如歌

  第1课蓝天白云

  教学内容:

  1、学习歌曲《蓝天白云》

  2、欣赏歌曲《为我们的今天喝彩》、《我听见时光的声音》学习目标:1、学习歌曲《蓝天白云》,唱出自由自在、乐观向上的情感

  2、欣赏《为我们的今天喝彩》,感受现代青少年的青春活力和时代气息

  教学重点:感受表现花季少年生活的音乐作品,并能用自己的歌声传达出新时代少年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

  教学难点:对音乐作品的评析和表现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课前音乐:播放展现美丽风景(风轻云淡)的轻音乐

  2、语言设境:我们送走了满载收获的20xx年,迎来了崭新的充满希望的20xx年。对于亲爱的同学们,也告别了天真浪漫的童年,步入了风华正茂的花季岁月。处处都洋溢着诗意和歌声,像蓝天和白云,沐浴着一片爱的阳光!

  (二)揭示课题

  ——花季如歌(小黑板)

  (三)学习歌曲《蓝天白云》

  1、听赏《蓝天白云》,感受歌曲情绪

  2、说一说歌曲的`情绪、节奏等→找出歌曲中重复和变化重复的地方,分析歌曲的曲式结构→教师归纳总结

  3、再次听赏《蓝天白云》,轻声跟唱,熟悉旋律

  4、节奏练习:OΧ|ΧΧΧΧΧΧΧ|ΧΧΧΧO

  5、跟琴填词演唱→视谱演唱,注意唱好弱起拍、切分以及句末休止处

  6、歌曲处理:尝试用不同的方式来演唱(齐唱、领唱齐唱等),用欢乐的歌声唱出超越昨天的信心和对今天世界的热爱!

  (四)欣赏《为我们的今天喝彩》

  1、听赏歌曲,思考歌曲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谈一谈感受

  2、教师归纳,简介歌曲

  3、再次听赏,并跟唱,体会歌曲浪漫热烈的情绪和富有动感的旋律

  (五)听赏《我听见时光的声音》

  1、欣赏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

  2、说一说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谈谈感受

  (六)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欣赏了三首表现花季少年生活的歌曲,我从同学们的歌声里深深地感受到了自由自在、朝气蓬勃、乐观向上的青春气息!我衷心地祝愿同学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洋溢着欢乐和幸福!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超越昨天、珍惜今天、收获美好的明天!

  第2课那不勒斯舞曲一、组织教学:播放上节课所学歌曲《牧场上的家》,让学生听着音乐,愉快地走进教室。(目的是营造音乐课轻松、愉快的氛围)二、新课导入:同学们,在上课前我们先来做一个小测试:请大家听到老师"预备——开始"的口令后,把手贴到下巴上。教师在喊出"预备——开始"口令的同时,有意夸张地把手贴在脸颊上。此时出现微妙的情形:全体学生几乎无一例外地都会随教师把手贴在脸颊上。教师让同学们互相观察手放的位置,提出问题:"刚才老师讲的要求是什么

  "同学们会流畅的回答:"听到老师'预备——开始'的口令后,把手贴到下巴上"。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听到老师的口令后,大家都把手错放到脸颊上呢?原因很简单,因为同学们都看到老师是把手放到脸颊上的,所以也都把手放到了脸颊上。这个现象说明一点,那就是同学们相信眼睛看到的胜于相信耳朵听到的。俗话说:眼见为实,耳听为虚。也说明这是人们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但是,世界是由多元化组成的,我们除了可以用眼睛的视觉去观察我们周围的世界,还可以用耳朵的听觉去发现和感受这世界的另一面。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因此,学习音乐是培养和发展我们用听觉去发现和感受周围世界的能力。

  今天老师向同学们介绍几种西洋铜管乐器,并和大家一起欣赏一首小号独奏曲《那不勒斯舞曲》,就是要求同学们在用眼睛观察西洋铜管乐器形状及演奏姿势的同时,注意用听觉去感受西洋铜管乐器的音色特征和声音表现特点。

  三、西洋铜管乐器介绍:

  1、展示多媒体课件,呈现课题《那不勒斯舞曲》和本课的四个教学内容标题:(1)西洋铜管乐器介绍;(2)巩固练习;(3)为欣赏做准备的练习;(4)欣赏:小号独奏曲《那不勒斯舞曲》。

  2、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把小号、长号、圆号和大号的乐器形状(图像)、音色特征及声音特点介绍(文字和解说)、演奏姿势(图像)

  和乐器演奏音乐实例(音乐)多方位整合的呈现给学生,使学生在观察乐器的同时可以看到有关乐器的音色特征和声音特点的解说文字,听到解说声音;在聆听某种乐器演奏的音乐实例时可以看到使用本乐器的演奏姿势和方法。(教师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在向学生介绍过程中,注意重点简要提示各乐器的声音特点,小号:声音高而明亮;长号:声音有些撕裂的感觉;圆号:声音带有一种朦胧感;大号:声音浑厚低沉。)

  四、巩固练习:

  使用多媒体计算机在大屏幕上呈现出各种铜管乐器的图像,学生每组选出两名代表,听播放的音乐片段,说出所听音乐的主奏乐器名称。判断回答错的可以由本组其他学生给予补充和纠正。

  五、为欣赏做准备的练习:

  1、在大屏幕上由简到繁按顺序呈现《那不勒斯舞曲》第一、第二和第三乐段的主题音乐节奏,引导学生按乐段音乐主题分别进行节奏视读。

  2、结合谱例,指导学生分析、归纳三个乐段的主题音乐在节奏上的不同之处。第一乐段:主题每一句的节奏型都是由八分休止符紧接十六分音符来开始;第二乐段:节奏型与第一乐段相近,但开始句不是十六分音符,而是用附点音符;第三乐段:由八分音符开始,紧接着是顿音与连音相间的一大串十六分音符。

【初中音乐教案】相关文章:

初中音乐教案07-01

初中音乐教案《小草》08-17

(通用)初中音乐教案04-14

初中音乐教学教案01-12

【精】初中音乐教案11-27

【推荐】初中音乐教案11-26

初中《小放牛》音乐教案11-22

初中音乐教案优秀11-15

初中音乐教案范文11-01

初中音乐教案模板12-11